2012-2013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visitstep340 文档编号:348710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1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读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图,完成小题。 【小题 1】该国人口达到最多的时期是 A B C D 【小题 2】现在某国人口的增长类型属 A原始型 B传统型 C过渡型 D现代型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可知: 点之前,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为正数,即人口数量增加,而 点之后,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数,则人口数量开始减少,故 点为人口数量由增到减的转折,人口数量最大。 【小题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性因素,人类社会早期的人口增长模式为 “高高低 ”模式,后

2、来演化为 “高低高 ”模式,因此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从图中可以看出,目前,该国人口出现了负增长,因此该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应该为 “低低低 ”模式,即为现代型。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增长。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人口自然增长 率的变化与人口数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注意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但还是正数时,人口数量仍然上升;另外还要求学生能结合人口的三率变化特征判断人口增长模式。 2012年 12月 1日,世界上第一条高寒地区高铁,哈尔滨至大连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最高运营时速为冬季 200千米、夏季 300千米。据此完成小题。 【小题 1】影响该高速铁路修建的首要区位因素是 A自

3、然因素 B运量因素 C技术因素 D社会经济 【小题 2】影响该高铁运营时速差异的因素是 A夏季高温多雨 B地形崎岖多河谷 C旅客流量差异 D冬季多大风积雪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路基 “冻胀 ”问题,是严寒地区铁路建设的一项世界性难题。主要原因是路基土体在低温情况下,土中水分 “冻胀 ”所致。哈大高铁也不例外,其在建设过程中攻克的技术难题也主要是路基冻胀问题。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还无法完全避免路基 “冻胀 ”现象的发生,但可以通过采取工程措施,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使 “冻胀 ”不至于变成 “冻害 ”。 【小题 2】哈大高速途径我国最寒冷的地区,而

4、寒冷又恰恰是列车 “提速 ”最大限制性因素,因此冬季哈大高铁时速只有 200 公里的主要考虑气候条件的影响。 考点:本题考查交通线建设的影响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哈大高铁经过的区域的环境特征。解答本题还需明确哈大高铁建设的安全隐患:( 1)哈大高速途径我国最寒冷的地区,而寒冷又恰恰是列车“提速 ”最大敌人;( 2)东北地区由于冬夏季温差大,容易出现路基冻胀 。 如下图,关于连接两县城高速公路的选线方案,正确的是答案: D 试题分析:方案一,客货流量最大,但没有连接乡镇。 A不合理; 方案二、三建设成本、运营成本最大、最高。其中

5、C 还无法保证两县城之间的快速通达,故 B和 C 不合理; D既保证了两个县城的快速通达性 又照顾了乡镇的经济发展,故宜选择方案四。 考点:本题考查国道和省道的选线原则。 点评:本题考查了国道和省道的选线原则,难度中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国道和县道的选线问题。理解国道的选线原则是保证直达性,尽量缩短距离;而省道选线原则一般主要是照顾当地经济发展。解答本题需明确:题目中有两个县城和两个乡镇,那么首先必须要保证县城之间的快速通达,所以需要高速公路直接连接两个县城(就相当于 国道选线原则),然后乡镇只要能和县城相连即可(相当于省道选线原则 )。 下图是某工业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力随时间变化

6、曲线图,据图完成小题。 【小题 1】该工业区位因素可能是下列中的 A交通运输 B原材料 C劳动力 D环境 【小题 2】最能反映图示变化的工业部门是 A钢铁工业 B纺织工业 C煤炭工业 D机械制造工业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示反映该因素在产业革命之后,影响逐渐加强,而二战后,其区位影响又开始减弱,符合原料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变化过程 。 【小题 2】钢铁工业在产业革命后,由于需要的原料、燃料多,故原料、燃料对其影响力大,而随着炼钢技术的不断发展,原料、燃料对钢铁工业的区位影响力逐渐减弱。 考点: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

7、的关键是明确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读工业区位选择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小题。 【小题 1】下列工业部门与模式二对应的是 A玩具厂 B炼铝厂 C精密仪器厂 D水果罐头厂 【小题 2】关于模式三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料运输成本较高,布局宜靠近原料地 B对环境污染严重,宜布局在郊外 C目前该产业在我国由沿海向内陆转移 D该模式的工业在布局时受市场影响最大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从图各项投入占总投入的比重来看,模式一、二、三、四分别对应技术、原料、劳动力、市场指向型工业,结合选项可知,精密仪器厂、炼铝厂、玩具厂分别属于技术、动力和劳动力指向型

8、工业,只有水果罐头厂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故选 D。 【小题 2】模式三为劳动力指向性工业。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总是布局在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就目前来看,这类工业企业有从沿海向内陆转移的趋势,故选 C。 考点 :本题考查工业区位的选择。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考生能根据提供的图示信息判断出四种模式所对应的工业企业类型及其特点,难度不大,属于中档题目。 读图 ,完成小题。 【小题 1】若图中 M表示我国某县 2006年农产品产值构成 (其中 a表示花卉, b表示蔬菜水果, c表示粮食 ),则影响该县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形和气候 B市场和交通 C土壤和水源 D政策和劳动力 【小题 2】为进一

9、步提高农民的收入,该县提出大力发展 “都市农业 ”,以下适合其发展的是 A观光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热带种植园农业 D水稻种植业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统计图数据显示:该县 2006年农产品产值构成中,蔬菜水果种植面积占 60%,花卉占 20%,粮食占 20%,由于该县此类农业的产品主要用于市场销售,故该县的农业属商品农业,因此影响该县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市场和交通。 【小题 2】热带种植园农业、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都需要较大的面积,也不适合 “都市农业 “的发展,该县应重点发展为居民服务的观光农业。 考点:本题借助三角形统计图的判读

10、考查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 点评:本题借助三角形统计图的判读考查区域农业发展问题,难度较大,掌握都市农业的定义、三角形统计图的判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都市农业 ”是一种隶属于都市、服务于都市的全功能性大农业,它在给都市提供物质食品的同时,还提供 “精神食品 ”(观光、娱乐、休闲等 )。 【规律技巧】三角形统计图的判读 三角形统计图是一个三轴坐标图,给出一个正三角形,内作若干三条边的平行线。并标注出三个坐标 所代表的变量,通常用来表示有三个变量的地理事物的百分比结构。 1读图关键 (1)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 “比重 ”或 “比例 ”,不表示绝对量。 (2)图中每个点都

11、能够读取三个数值,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必然是 100%。 (3)此类图的构成要素只有三项,而不像其他统计图的构成要素可多可少。 (4)三项要素在数轴上比例由低到高的延伸方向一致,可能三条数轴上的值全部向右由大到小或全部向左由大到小。 2.读图方法 (1)读准三个坐标轴的原点及变化趋势。 (2)过某点作平行于和所读坐标轴原点相交的另一个坐标轴的平行线 。 (3)找出该平行线与坐标轴的交点,读出数据。 (4)检验。看三个变量之和是否等于 100%。 读某地农业生产联系示意图,完成小题。 【小题 1】图示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 B园艺业 C混合农业 D大牧场放牧业 【小题 2】该农业地域

12、类型典型分布区是 A珠江三角洲平原 B东北平原 C潘帕斯草原 D西欧平原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形表示主要流向可知,此农场以畜牧业为主、以面向市场为主,为了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生产集约程度高。图示农场经营以天然牧草喂养为主,当地经营农户较少,所以适宜的农业类型是大牧场放牧业。 【小题 2】珠江三角洲平原为水稻种植业,西欧平原主要是乳畜业,东北平原为商品谷物农业,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属于大牧场放牧业。 考点:本题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与分布。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本题还可考查大牧场放牧业的特点。另外学生还需掌握西欧发展乳畜业的条件:西欧平原最低月

13、温在 0C以上,且终年降水均匀,判断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另外西欧人口稠密、城市集中、经济发达,故对乳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且气候温和湿润,利于草类生长,故西欧平原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为乳畜业。 下图为我国三个城市近年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状况。读图完成小题。 【小题 1】三个城市近郊地区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是 城市交通的迅速发展 城市中心区环境质量变差 近郊区基础设施的改善 近郊现代农业的兴起 A B C D 【小题 2】关于三个城市正确的叙述是 A甲城市近郊区人口增长率高于其他两个城市 B图示变化缓解了城市中心地区的人口压力 C乙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 D丙城市人口增长最多 答案: 【小题 1】 A

14、【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近郊地区人口增长(反映逆城市化),故其原因可借鉴逆城市化的原因,有中心区的环境污染严重、交通的迅速发展、近郊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 【小题 2】甲、乙、丙三城市均出现人口由中心区向郊区迁移的现象,其中丙城市近郊区人口增长率高。基础设施的改善是郊区城市化的重要原因,郊区城市化可以缓解市中心人口压力。甲乙丙三城市人口增长率高低,人口增长快慢,图中信息没有给出,对此我们无法判断。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化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三个城市近年市中心、近郊区、远郊区等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状况的变化,另外学生还要熟练掌握逆城市化、郊区城

15、市化现象出现的原因。 下图示意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读图完成小题。 【小题 1】 1988年某国城镇化水平约为 A 10 B 20 C 30 D 40 【小题 2】 20世纪某国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是 A 60年代初期 B 70年代中期 C 80年代中期 D 90年代后期 【小题 3】 1961年 2007年,某国城镇化总体趋势表现为 A乡村人口比重增加 B城镇人口缓慢减少 C城镇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D城镇化进入郊区化阶段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C 试题分析: 【小题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从图中可读出1988年城市

16、人口约 30000万,乡村人口约 83000万,根据城市化的概念计算得出 1988年的城镇化水平约是 26.5%,选项 C与之最为接近,故选 C项。 【小题 2】该地区的城镇人口 20世纪 80年代后加速增长,但乡村人口 20世纪90年代后期明显下降,所以城镇人口的比重应该是在 20世纪 90年代后期增长最快。 【小题 3】图示 1961 -2007年期间,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乡村,即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反映城镇化加速发展。故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化。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 确城镇化的含义(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能够较准确的从图中读出某年城市人口及

17、乡村人口对应数值,并能准确判断其变化趋势。 下图为地中海沿岸某城市平面示意图。读图完成小题。 【小题 1】图中 A、 B、 C三地依次对应的城市功能分区是 A. 仓储批发区、商业区、高级住宅区 B. 高级住宅区、工业区、住宅区 C商业区、绿化区、住宅区 D低级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小题 2】下列工厂最适宜布局在 E处的是 A服装厂 B自来水厂 C化肥厂 D印刷厂 【小题 3】图中 D地拟建大型疗养中心,其有利的条件是 A离城市较近 B依山临湖,风景优美 C交通方便 D山区物产丰富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3】 B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示 B 位于市中心,为

18、商业区。 C 位于郊区, 依山傍水,环境优美,适宜建设高级住宅区。 A位于河流与道路交会处,地租低,交通便利,可建设仓储批发区。 【小题 2】 E处位于郊区,不适宜市场导向型的印刷厂布局,也不利于服装厂的布局; E位于城区河流下游,水质差,不适合自来水厂布局; E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可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化肥厂。 【小题 3】图中 D 地拟建大型疗养中 心,其有利的条件是依山临湖,风景优美。离城市较近、交通方便这种说法与图中信息不符,故排除 A、 C选项;山区物产丰富与疗养中心的建设关系不大。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和资料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主干考点的考查,

19、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抓住 “位于地中海沿岸的城市 ”即可判断该地区的主导风向是解题的关键,并能结合掌握影响各个城市功能区的主要区位因素即可判断。 下图是木桶效应示意图。木桶能装多少水,是由组成木桶的所有木板中最短的那一块决定的。据此完成小题。 影响我国下列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 素中,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A海南的气候资源 B贵州的耕地资源 C新疆的矿产资源 D四川的水力资源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其中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科技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而资源状况则是

20、影响人口承载力大小的首要因素。木桶短板的是该区域的人口容量小的重要限制因素。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地貌为喀斯特地貌,耕地比重小,土壤肥力差,因此耕地资源为贵州省人口容量的限制性因素。像海南的气候资源、新疆的矿产资源、四川的水力资源均为各省区的优势资源,不是限制性因素,故排除 A、 C、 D选项。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的限制性因素。 点评:依照木桶效应含义,人口容量大小取决于最小的那个制约因素,以新疆为例,因其位于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故水资源为制约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另外本题还可考查环境人口容量的其他影响因素及其与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关性。资源、科技、对外开放程度

21、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消费水平与之呈负相关。 读 “模拟人口迁移示意图 ”,完成小题。 【小题 1】图示属国际人口迁移的有 A B C D 【小题 2】图示由于国内城市化引起人口迁移的是 A B C D 【小题 3】与 G、 H两国目前人口迁移情况类似的两个国家是 A美国、澳大利亚 B巴西、中国 C美国、巴西 D中国、澳大利亚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类型。根据区域划分,图示人口迁移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省际人口迁移。根据图中图例判断, 人口迁移跨越了国界,所以属于国际人口迁移。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小题 2】国

22、内城市化引起人口迁移是从乡村到城市。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图示的乡村、城市对应的图例。图中箭头 人口是由乡村迁往城市的。 【小题 3】图示 G国的人口迁移,从乡村向城市,且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迁出国,故判断为发展中国家,而 H国的人口迁移,出现城市向城市、乡村向乡村和城市向乡村的人口迁移,且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迁入国,故判断为发达国家,故结合选项只有 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分类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掌握国际迁移的基本标准和目前两类国家人口迁移方向的基本差异即可判断,注意 利用图示比较分析。针对本题,学生还需注意:( 1)直接根据图示的国界线分布判断, 跨

23、越国界,为国际人口迁移,而 均没有跨越国界,属于国内迁移。( 2)从乡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时期和目前的发展中国家正在进行的人口迁移。 综合题 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26分) (1)将下列农作物或农产品,按图中字母所示的产地填入相应字母的空格内。( 6分) 乳制品、小麦、水稻、牛肉、油棕、玉米。 A_ _, B_ _, C_ _, D_ _, E_ _, F_ _。 (2)图中人口密集,人地矛盾突出的地区是 _ _ (填字母 ),该地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严重缺粮的地区是 _ (填字母 ),该地农产品的的贸易特征是 _ _ 。( 8分) (3)图中属于自给农业类型

24、的地区是 _(填字母 ),牧牛业占重要地位的是 _地区。( 4分) (4)C、 D、 E三地区都可以大规模进行商品性生产的共同条件是 _ _ 和 _ _ 。( 4分) (5)试说明 F地发展乳畜业有利的自然条件 。( 4分) 答案: ( 1) A:水稻 B:油棕 C:玉米 D:牛肉 E:小麦 F:乳制品。(每空 1分,共 6分。 ( 2) A;水稻种植业 B;以单一的初级农产品出口为主。(每空 2分,共 8分。) (3)A; D(每空 2分 ,共 4分。 ) (4)地广人稀;土地租金比较低。(每空 2分,共 4分。) (5)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终年温暖湿润,多云雨天气;( 2分)不利农作物的

25、成熟,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2分) 试题分析: 第( 1)题,从图中的位置可知, A为东亚,为水稻种植业,农作物为水稻。 B为非洲西部的赤道地区,热带种植园业农作物有油棕等。 C地表示美国中部的商品谷物农业,农产品为小麦或玉米。 D是阿根廷 的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为牧牛业,农产品为牛肉。 E地为澳大利亚墨累 达令盆地的混合农业,农产品为小麦。 F地位于西欧由于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故终年温和多雨,不利于粮食作物的成熟,而利于牧草的生长。且当地人口稠密、城市众多,对乳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故西欧主要农产品为乳制品。 第( 2)题,图中人口密集,人地矛盾突出的地区是图示 A地区,亚洲东部和

26、南部地区为世界人口稠密、人地矛盾较突出地区,该地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世界上最缺粮食的地区是非洲,该地农产品的的贸易特征是以单一的初级农产品出口为主。 第 ( 3)题,从图中的位置可知,亚洲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人地矛盾突出。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季风水田农业。在图中的位置中,只有亚洲的季风水田农业是商品率低的农业,属于自给农业类型。 D是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为牧牛业。 第( 4)题, C地表示美国中部的商品谷物农业; D处表示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 E表示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其生产规模大,主要得益于地广人稀;土地租金比较低。 第( 5)题, F地位于西欧由于受

27、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所以终年温和多雨,不利于粮食作物的成熟,而利于牧草的生长,且当地人口稠密、 城市众多,经济发达,对乳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所以该地乳畜业发达。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形成原因、生产特点等相关知识点。 【知识小结】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1.水稻种植业: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2.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家和地区,有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3.种植园农业:分布在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美国南部以及萨哈拉以南非洲 4.商

28、品谷物农 业: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 5.混合农业:分布在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 6.乳畜业:分布在北美五大湖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 一、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 季风水田农业是潮湿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种独特类型的农业。主要集中在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季风水田农业是一种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精耕细作的集约农业。 亚洲的季风水田农业有以下特点:一是小农经营;二是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三是机械化水平低;四是水利工程量大;五是科技水 平低;六是种植经验丰富。 解决措施:加大科技投入,适度扩大种植规模等。 二、

29、大牧场放牧业 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进行大规模商品畜牧业生产的农业地域类型。这种农业往往分布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地广人稀,地表主要为草原植被,因而形成了大牧场放牧业这种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区有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家和地区。 生产特点: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经济效益好,专业化程度高。 解决措施: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培育良种、开辟水源、种植饲料等。 三、种植园农业 种植园农业是热带地区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商 品农业,广泛分布在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我国海南岛的国营橡胶农场,生产形式虽然与种植园相似,但性质、规模、管理方式都与种植园有很大差别。种植园

30、农业往往从事的是大规模生产。园内拥有一套完整的生产、生活设施,不少种植园不仅有农业和运输机械,还有园内的道路系统、农产品加工厂、农机具维修厂、供电供水以及教育、卫生设施。 在这些地区有许多特殊的植物资源,如咖啡、可可、茶;香蕉、菠萝、芒果;油棕、剑麻、烟草、棉花和黄麻,它们在世界的经济作物中占有重要地位。 生产特点: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 农场。 问题:生产、销售多受发达国家市场和资本控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四、商品谷物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是世界上生产商品粮的主要地域类型,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类型,种植的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主要分布区有美国(主要在中部平原)、加拿大、阿根廷

31、、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这些国家的商品谷物农业一般是家庭经营,而我国的一般是国营的(主要在东北和西北部)。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 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问题:农业成本高,能耗大。 五、乳畜业 乳畜业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其生产对象是奶牛;产品主要是牛奶及其制品,如奶粉、黄油和奶酪。市场的远近和饲料的供应是影响乳畜业生产的两个重要因素。 世界乳畜业主要分布在北美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也发展了乳畜业,产品主要是新鲜牛奶。 六、混合农业 混合农业是一种在同一农场中将种植业和畜牧

32、业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 混合农业的形式多样,但生产形式较稳定、分布较广泛、商品生产有一定规模的,只有经济发达国家的谷物和牧畜混合 农业。因此通常所说的混合农业指谷物和牧畜混合农业。 主要分布区:欧洲、北美洲、南非、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等地。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是一种新颖的混合农业。 生产特点: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有效安排生产,商品化程度高,市场适应性强。 解决措施:合理安排劳动力、修建水利工程等。 读北部湾经济区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24分) ( 1)该区域位于湛江的 方向,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农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和 。( 8分) ( 2)

33、简要分析该区域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 8分) ( 3)从 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说明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的方向 。( 8分) 答案: ( 1)西北(西);稻作农业(季风水田农业);旱涝;石漠化。(每空 2分,共 8分) ( 2)区内自然资源和农副产品资源丰富;( 2分)河流众多,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2分)海湾等地石油资源丰富( 2分);海港众多,海运便利,有便利的内河航运,水陆交通便利。( 2分)(其它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但不能超过本小题满分。) ( 3)( 2分)(其它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但不能超过本小题满分。) 试题分析: 第( 1)题,由图可知,该区域位于湛江的西北 方向,该

34、地区为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因此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稻作农业,农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季风气候不稳定带来的旱涝灾害和当地水土流失导致的石漠化现象。 第( 2)题,简要分析该区域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可从资源、能源、交通等方面分析,具体描述为区内自然资源和农副产品资源丰富;河流众多,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海湾等地石油资源丰富;海港众多,海运便利,有便利的内河航运,水陆交通便利。 第( 3)题,本题考查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北部湾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利用水热充足的优势,发展特色 农业;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工业,如石油、有色金属开采和冶炼工业;引入和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如纺织服装、鞋帽等制造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如旅游业等。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考查了学生利用课本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本题也考查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