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山西省忻州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卷(带解析) 选择题 读图回答题 【小题 1】上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位于同一纬度,其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 2】如果 代表参与海陆循环的主要环节,对应正确的是 ( ) A -蒸发 -水汽输送 -地表径流 B -蒸发 -地表径流 - 水汽输送 C -水汽输送 -蒸发 -地表径流 D -地表径流 -蒸发 -水汽输送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的海陆分布和天气状况分析,海洋和陆地相比,海洋的昼夜温差较陆地小;晴天与阴天相比,阴天的昼夜温差较晴天小,故丙处海
2、洋上的阴天,昼夜温差最小。 【小题 2】直接根据图示的箭头位置判断, 表示海洋水汽蒸发; 为海洋水汽输送到陆地; 为地表径流。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和水循环等内容。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和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温差关系,并能结合水循环的基本环节分析即可。 下图所示是地球公 转的轨道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分成四等份,读图回答题。 【小题 1】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 ( ) A甲 乙 B乙 丙 C丙 丁 D丁 甲 【小题 2】 2012年 2月 10日,中国传统节日 “春节 ”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
3、是 ( ) A甲点 B乙点 C丙点 D丁点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 P点的位置为近日点,公转速度为一年中最快,则甲乙之间公转所用的时间最短。 【小题 2】结合上题结论, P为近日点,约为 1月初,结合地球公转方向可判断,2月 10日接近乙地的位置。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公转运动。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近日点、远日点的位置和大致的时间,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等内容即可判断。 下图是常见的天气系统,不同的天气过程与天气系统有关。读下图回答题。 【小题 1】关于上图天气系统的判读对应正确的是 ( ) A A是反气旋 B是气旋
4、B A是低压系统 B是高压系统 C C是暖锋 D是冷锋 D C是准静止锋 D是冷锋 【小题 2】关于上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 A天气系统中心控制下的地区多晴朗天气 B图 B天气系统中心控制下的地区多阴雨天气 C图 C中乙地此时是阴雨天气 D图 D天气系统过境时可能形成连续性降水或雾 【小题 3】每年的夏季,使长江流域形成伏旱的天气系统是 ( ) A图 A天气系统 B图 B天气系统 C图 C天气系统 D图 D天气系统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的气压分布和气团的运动方向可判断, A图为低压中心; B图为高压中心; C图为
5、冷锋; D图为暖锋。 【小题 2】结合上题分析, A图为 低压中心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则多阴雨天气; B图为高压中心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则多晴天; C图为冷锋,乙位于暖气团一侧,天气晴朗; D图为暖锋图示,暖锋过境时形成连续性降雨。 【小题 3】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是 7、 8月时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而形成,即图 B的天气系统。 考点: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图示。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抓住图示的气压分布和气团运动方向进而可判断天气系统的类型,并能结合不同天气系统的天气特征等内容分析即可。 读图回答题 【小题 1】如果上图中四座山峰海拔相等, 四地自然带类型由少到多的排序是 ( ) A B C
6、 D 【小题 2】如果上图中四座山峰海拔相等,则四地纬度由低到高的顺序为 ( )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直接根据图示的基带植被,进而可判断自然带数目。 【小题 2】根据山地的基带植被判断, 位于温带; 位于亚寒带; 位于热带; 位于亚热带,进而可分析四地的纬度高低。 考点:本题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的基本信息,并掌握山地自然带的基带与纬度地带性的植被相同,进而可判断大致的纬度高低。 读下图,回答题。 【小题 1】读图 处 处的岩石分别属于 ( ) A岩浆岩、变质岩 B沉积岩、岩浆岩 C沉积岩
7、、变质岩 D变质岩、岩浆岩 【小题 2】下列地区的地质构造与图中 处相同的是 ( ) A渭河平原 B喜马拉雅山 C阿尔卑斯山 D太行山 【小题 3】图中 处山地的成因为 ( ) A背斜成山 B向斜成山 C背斜成谷 D向斜成谷 【小题 4】与 处岩石类型相同的是 ( ) A砂岩 B大理岩 C侵入岩 D喷出岩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小题 3】 B 【小题 4】 A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 处岩石具有层理结构,故判断为沉积岩,而 处直接根据图例判断为岩浆岩。 【小题 2】图示 处中间岩层向下滑,故判断为地堑,渭河谷地属于地堑构造;喜马拉雅山和阿尔卑斯山脉都属于褶皱山
8、脉;太行山是地垒形成的块状山。 【小题 3】图示 处的岩层中间向下凹,故判断为向斜,而中间地势高,故判断为向斜山。 【小题 4】直接根据图例判断, 处为沉积岩,而大理岩属于变质岩;侵入岩、喷出岩都属于岩浆岩。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及形成的地表形态、岩石类型的判断等内容。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的岩层分布和图例中的岩石类型,并能结合岩层的变形和变位判断地质构造,注意地质构造类型和地形类型的差异。 读地形剖面图,回答题 【小题 1】若图中河流: 处表示地势起伏大的山区, 处表示山前洪积扇, 处表示三角洲平原 主要受到的河流作用依次是 ( ) A堆积、搬运 、侵蚀 B堆积、侵蚀、搬运
9、 C搬运、侵蚀、搬运 D 侵蚀、堆积、堆积 【小题 2】若图中河流 处表示地势起伏大的山区 ,河流上游 处的剖面图可能是 ( ) A A B B C C D D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示 位于河流上游,落差大,故以流水的侵蚀作用为主, 为山麓冲积扇,是流水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 为河口三角洲,属于流水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 【小题 2】结合上题分析, 位于河流上游,落差大,故以流水的侵蚀作用为主,进而形成 “V”型河谷。 考点:本题考查流水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不同的地貌特征,进而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并
10、掌握流水侵蚀而形成的河谷特征即可判断。 小实验: (如图准备装置 )在两只烧瓶里分别充满 CO2和空气,塞紧带有温度计和胶头滴管的橡皮塞。再把两只烧瓶放在红外线下照射,观察温度升高的情况。结论:两瓶在相同光线照射下,装 CO2的温度较邻瓶高,最高可达 4 。据此完成题。 【小题 1】该实验反映的现象是 ( ) A温室效应 B酸雨污染 C大气污染 D臭氧层破坏 【小题 2】实验结论关于大气中二氧化碳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降低大气温度 B能分解氧分子与氮分子为原子,使大气强烈降温 C能吸收红外线长波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D能吸收太阳辐射,降低大气温度 【小题 3
11、】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 ) 大量燃烧矿物能源 火山喷发 过度发展核电 过度砍伐森林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在实验中,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长波辐射 (如红外线 )使大气增温,产生温室效应。 【小题 2】结合上题分析,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使大气增温,进而形成温室效应。 【小题 3】大量燃烧矿物能源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过度砍伐森林使消耗二氧化碳的量减少,也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量增加。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和温室效应等内容。 点评:本题难度低,知识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温室效
12、应的基本原理和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人为原因即可判断。 读图,回答题。 【小题 1】图中属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是( ) A B C D 【小题 2】影响地中海气候形成的气压带和风带是( ) A 和 B 和 C 和 D 和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气压带风带分布的纬度位置可判断, 气压带分布于 30附近,故判断为副热带高压带, 分布于赤道附近,判断为赤道低压带; 位于南半球低纬度,为东南信风带; 位于北半球中纬度为盛行西风带。 【小题 2】结合上题结论,地中海气候是受副热带高压带 和盛行西风带 交替控制而形成。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对
13、气候类型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纬度位置和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关系,并能结合气压带风带的 移动对气候类型的形成分析即可。 读图完成题。 【小题 1】从图中岩层形态看, N 处上下错动,地质构造为 ( ) A背斜 B山谷 C向斜 D断层 【小题 2】假设图中所示地区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则海洋向陆地水汽输送量最大的季节是 (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小题 3】 处的岩石主要是 ( )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大理岩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A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岩层发生断裂,并上下错位,故判断为断层。 【小题 2】
14、我国东南沿海,夏季盛行东南季风,是海洋向陆地输送水汽的主要方式。 【小题 3】图示 处为岩浆喷发而形成的岩石,故应属于岩浆岩。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构造、水循环和岩石类型等内容。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抓住岩层的变形和变位,判断地质构造;抓住岩石的形成过程判断形成的岩石类型;掌握我国东部季风风向的差异结合水循环综合分析。 读图回答题 【小题 1】若上图四地为大气运动示意图,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 2】有关热力环流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城郊热力环流中,近地面大气由郊区流向城市 B海陆热力环流中,白天,风由陆地吹向海洋 C一般而言,由热力因素
15、形成的热力环流,近地面受热的地方会形成高压 D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运动形式,一般不会影响天气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甲图中的风向应斜穿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故 A错误;乙图为城郊环流,由于城市形成热岛效应,故城市始终盛行上升气流, B错误;丙图白天的海陆之间,陆地的气温较海洋高,故陆地盛行上升气流, C错误;丁图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进而形成热力环 流, D项正确。 【小题 2】城郊热力环流中,城市盛行上升气流,郊区盛行下沉气流,故近地面的风向由郊区流向城市, A项正确;在白天的海陆之间,陆地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海洋盛行下沉气流,故近
16、地面的风向由海洋吹向陆地, B错误;近地面受热则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 C错误;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运动和热力环流。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等内容即可判断,建议此类试题可结合画图分析。 综合题 读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 1)在图上 、 、 、 四点中 是 12月 22日太阳直射点位置, 是 3月 21日太阳直射点位置。 (2分 ) ( 2)在 、 、 、 四点中,忻州日出最早的是 ;白昼最长的是 。 (2分 ) ( 3)在图上 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由 向南
17、北两侧降低;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是 ;出现极夜的范围是 。 (6分 ) ( 4)夏至日这一天,在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上,太阳直射在 位置上;该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向 (方向)移动。 (2分 ) ( 5)在 、 、 、 四点中,表 示全球昼夜平分的有 。 (2分 ) 答案:( 1) ( 2) (3) 南回归线 (2326S)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4) 南 (5) 试题分析:( 1)直接根据图示四点的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位置判断, 12 月 22 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即 点; 3月 2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且逐渐向北移,即 位置。( 2)日出最早
18、即昼长最长,应为太阳直射点位于最北的北回归线上时,即 位置。( 3)图示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即北半球冬至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此时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及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4)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即 位置,该日过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 5) 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则全球昼夜平分。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的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进而能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分布状况、极昼极夜的分布范围
19、等内容。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一般解题方法的归纳。 读下 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 (1) 此图表示的是 _月份季风 图。 E的风向为 _风, F 的风向为 _风。(3分 ) (2) A、 B、 C三地中,气压最低的是 _。 (1分 ) (3) E季风势力最强时,山西忻州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_。 (2分 ) (4) 在成因上, F季风与 E季风的最大区别是 _。 (4分 ) (5) 此月份, C地是 _ 季节 (夏季、冬季 ); C地气压值与同半球同纬度海洋相比是 _ (高压、低压 ) (2分 ) 答案: (1) 7 东南 西 南 (2) B (3) 高温多雨 (4) F
20、季风主要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影响, E季风是受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影响 (5) 冬 高压 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此时东亚盛行东南季风,南亚盛行西南季风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夏季, 7月份。( 2)图示 B点位于印度半岛附近,此时为亚洲低压控制。( 3) E季风势力强大,即东南季风势力强大,受东南季风影响,气候特征高温多雨。( 4)图示 F为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而形成,而 E为东亚的东南季风,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 5)图示 C位于南半球,此时为冬季。冬季大 陆的气温较同纬度的海洋低,故形成高压中心。 考点:本题考查季风环流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
21、础性试题,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的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风向,并能结合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成因差异和南北半球的季节差异综合分析即可。 读下列一组地貌示意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6分 ) (1) 写出各图所表示的地貌名称: A_, B_, C_。 (3分 ) (2) 判断以上各种地貌的主要成因: A主要是因 _形成的; B主要是因 _形成的; C主要是因 _形成的。( 6分) (3) 图 A所示的地貌一般出现在 _地区,以长江三角洲为例,河流在入海口受 力的影响,北半球向 偏,所以长江入海口 岸(左、右)侵蚀严重, 岸(左、右)泥沙堆积严重。 (5分 ) (4) 图 B所表示的地貌通常分布在 _。
22、(1分 ) (5) 图 C所表示的地貌是 _地区的基本地表形态。 (1分 ) 答案: (1) 三角洲 冲积扇 沙丘 ( 新月形沙丘 ) (2) 流水堆积作用 流水堆积作用 风力堆积作用 (3) 大河入海口 地转偏向力 右 右 左 (4)山前 (5)干旱 (沙漠 ) 试题分析:( 1)直接根据图示的地貌特征判断, A图为河口三角洲; B图为山麓冲积扇; C图为沙丘。( 2)结合上题分析,河口三角洲是流水沉积形成的地貌;山麓冲积扇是流水沉积而形成的地貌;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 3)河口三角洲一般分布于河流入海口地区;流水作用过程中同时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北半球向右偏,则在长江入海口,水流
23、都向右岸冲刷,右岸侵蚀严重,则左岸泥沙淤积较严重。( 4)图示 B为山麓冲积扇,一般分布于河流的出山口地区。( 5)沙丘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基本地表形 态。 考点: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及形成的地貌形态。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的地貌基本形态,并能结合主要的外力作用和形成地区的地形、气候等基本特征即可判断。 下图是世界局部洋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每空 1分 ,共 8分 ) ( 1)如果该海域为北太平洋,图示 A、 B、 C、 D洋流中为暖流的是_ ,为寒流的是 _ ( 2)暖流对沿岸气候有 _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有 _作用。 ( 3)图中甲乙丙三处可能形成大型渔场的是 _成因是
24、 _。 ( 4)北印度洋附近形成 _洋流,在忻州下雪的季节,该洋流呈 _时针方向流动。 答案:( 1) A D B C ( 2)增温增湿 降温减湿 (3) 甲 寒暖流交汇,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丰富,形成渔场 (4) 季风 逆 试题分析:( 1)若图示位于北太平洋,则 A为日本暖流; B为千岛寒流; C为加利福尼亚寒流; D为北赤道暖流。( 2)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 3)寒暖流交汇处,利于渔场形成,故图示甲处位于寒暖流交汇处,利于渔场形成。( 4)北印度洋地区,受南亚季风 气候的影响,形成季风洋流,在北半球冬季,南亚受东北季风影响,则海水自东向西流形成逆时针流动。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洋流分布及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世界主要地区的洋流分布,并能结合洋流对沿岸气候、渔场形成的影响等内容即可判断,注意结合南亚的季风风向判断北印度洋的洋流流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