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湖南省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bowdiet140 文档编号:348824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8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湖南省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湖南省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湖南省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湖南省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湖南省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湖南省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该图是 1992年和 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 1】 1992年至 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 A地壳活动加剧 B日地距离缩短 C黄赤交角增大 D全球气候变暖 【小题 2】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 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 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 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 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冰川、雪盖面积缩小,反映了全球气候变暖,故冰川融化。 【小题 2】球部分冰川融

2、化,故导致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知识性试题。 2011 年第 8 号台风 “洛坦 ”29 日登陆海南,台风带来强降雨,并引发了洪水。洪水发生期间,一市民通过手持式信号发射器发出了紧急呼救信号,政府相关部门立即安排了救援行动。半小时后,该市民安全脱离洪水的围困。回答问题。 【小题 1】地区救灾办公室能迅速掌握洪水淹没地区情况,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 是 A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 C遥感技术 D “数字地球 ”系统 【小题 2】在对被洪水围困的市民开展营救行动的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GIS

3、技术 GPS技术 RS技术 “数字地球 ”技术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监测灾害分布区域是遥感技术的主要功能。 【小题 2】政府部门利用 GPS确定被洪水围困市民的位置,并利于 GPS导航指导救灾人员及时赶到事发地,同时利用 GIS分析营救的路线等相关事宜,在最短的时间内营救市民。 考点: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 “3S”技术各自的基本功能和应用。 读所给水分含量对玉米叶子反射率的影响图,回答问题。 【小题 1】要监测玉米缺水状况,首先采用的现代化技术是 A全球定位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 D决策支持

4、系统 【小题 2】监测玉米含水量变化,主要是通过监测玉米的 _来判断玉米的生长状况 A电磁波特征 B种植密度 C种植面积 D形状特征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图中可知,玉米叶子含水量越高,其反射率越低,利用遥感技术可以接收地物反射的电磁波,再根据反射率差异判断玉米缺水状况。 【小题 2】通过监测玉米叶子波谱特征来判断玉米缺水状况,进而判断玉米生长状况。 考点: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准确获取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结合 “3S”技术各自的基本功能和应用。 该图示意某地理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图层。据此完成问题。 【小题 1

5、】叠加丙与丁图层可以研究 A河流分布 B地形特征 C商业布局 D客货流量 【小题 2】 为了较合理地得出丙图,需要叠加的图层有 A甲与乙 B甲与丁 C乙与丁 D甲、乙、丁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丙图层是交通分布,丁图层是人口分布,与人口和交通相关的是商业布局。 【小题 2】交通建设首先要考虑尽可能多地连接居民点,以获得经济效益,在具体选线上,还要考虑到地形和河流等自然条件,以降低建设成本。故选 D 项。 考点: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区域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读我国地理自然分区局部图,完成

6、问题。 【小题 1】决定甲、乙、丙、丁四大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A土壤和水文 B气候和地貌 C土壤和植被 D地形和植被 【小题 2】有关四大区域农业发展制约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 -风沙、盐碱、旱涝 B乙 -洪涝、风沙、低温 C丙 -积温低,生长期短 D丁 -水源不足、风沙危害 【小题 3】关于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和乙区域之间没有整体性的特征 B乙区域与丙区域之间有相对一致性 C丙区域与丁区域之间有显著的差异性 D丁区域的发展变化不会影响甲区域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小题 3】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以 400毫米

7、年等降水量线和 3000米等高线为界划分,故反映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为气候和地形。 【小题 2】图示甲为北方地区,旱涝、盐碱、风沙和水资源不足限制当地的农业生产。乙为我国南方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量的变化大,故多洪涝灾害,但该地区为湿润地区,风沙少, B错误; 丁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离海远,故气候干旱,降水少,风沙大;水资源不足限制农业生产;丙地区为青藏高原,地势高,故气候寒冷,影响农业生产 。 【小题 3】图示甲为北方地区,乙为南方地区,均为我国东部季风区,具有雨热同期的特征;故 A错误;乙为我国南方地区,丙为青藏高寒区,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B错误;丙为青藏高寒区

8、,丁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故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C正确。区域的环境变化可能对周边地区的环境产生影响,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差异和区域的基本特征。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区域划分的基本依据;我国四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本题还可结合各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设计试题。 读我国 “北水南调 ”工程规划示意图,完成问题。 【小题 1】图示地区的南部需要从北部调水的主要原因有 河流域内降水量不大,蒸发较强 河流域为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而 河流域以沼泽为主 河中下游地区人口较稠密,重工业较多,需水量大 河含沙量较大,水质较差 A 、 B 、 C 、 D 、 【小题 2】该工程建成

9、后,对哈尔滨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A缓解其水资源紧张状况 B有利于该城市地域结构的调整 C改善其航运条件 D减小洪水危害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从图中看,北水南调是把松花江、嫩江的水调往辽河流域,东北地区北部与南部相比,南部蒸发较强,而辽河下游人口稠密、重工业较多,需水量大,供需矛盾突出。 河流流域为辽河平原,不是我国的商品粮基地, 错误;东北地区的北水南调与辽河的含沙量大关系不大, 错误。 【小题 2】该工程从松花江、嫩江向辽河流域调水,哈尔滨为调出区,故 A错误;从北向南引水,使供水区水量减少, C错误;因而有利于减小洪水危害。 D正确;而河流水量

10、大小与城市地域空间结构的关系不大, B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调水工程。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 握我国东北地区水资源的供需关系和跨区域调水的影响,注意调用课本相关知识,学会知识迁移。 读我国东部某两大工业区图,完成问题。 【小题 1】有关乙地区在经济建设中出现的主要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国有大中型企业缺乏活力 B能源、水源不足 C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不好 D产业结构转型困难 【小题 2】甲地区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明显变化,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廉价劳动力 B科技水平 C交通和信息 D资源和政策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经纬度可判断:乙地区

11、是环渤海地区。该区国有大中型企业多,由于重工业较多、人口密集导致水源、能源不足,由于沿海地势低平、临渤海而利于修筑港口;港口水深;且周边地区经济较发达,腹地广阔;故该区港口区位条件较好; C错误。 【小题 2】根据经纬度位置判断,甲地区为长三角地区,目前该地区的产业升级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故主导因素是科技与人才。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发展。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环渤海和长三角的区域发展概况。本题还可结合两地区的区位条件差异、生态环境问题等方面设计试题。 读甲、乙两图,完成 问题。 【小题 1】图中两工业区发展工业的共同优势是 地理位置优势 煤炭资源丰富 水陆交通便利 水力资源丰富

12、 城市人口密集,劳动力素质高 农业发达,著名的 “鱼米之乡 ” A B C D 【小题 2】甲、乙两地的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 “三废 ”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下面不属于其影响的是 A酸雨 B水污染 C臭氧层空洞 D全球变暖 【小题 3】图示两工业区内钢铁工业发达,其钢铁工业发展共同的不利因素是 A铁矿资源缺乏 B劳动力短缺 C科技水平较低 D市场狭小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小题 3】 A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示甲为中国沪宁杭工业区,乙为德国鲁尔工业区,都具备重要的地理位置、便利的水陆交通、城市人口密集、劳动力素质高等优势。而沪宁杭工业区位于丰富的煤炭资源

13、, 错误;水力资源都不丰富, 错误;但水资源充足。鲁尔区农业不发达,以工业为主, 错误。 【小题 2】钢铁企业生产过程中燃煤,故排放 CO2、 SO2和固体废弃物,同时也有冷却水污染,容易产生酸雨、水污染、引起全球变暖等危害。臭氧层破坏则是由制冷剂氟氯烃化合物造成的,与此关系 不大。 【小题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地都缺少铁矿石资源。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主要的工业区。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沪宁杭工业区和鲁尔区发展的基本概况;工业生产的环境问题等。 湿地主要是指沼泽、泥炭地、河流、湖泊、海岸带以及人工水田、水库和池塘。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 1】图中非湿地为 A B C D 【小题 2】

14、湿地的功能或用途应是 A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 B当地径流的调节系统 C难以利用的淡水资源 D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湿地是指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故图示 海洋不属于湿地。 【小题 2】湿地破坏会严重威胁到生态环境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故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湿地强大的生态价值远大于经济价值,应发挥湿地调节局部气候、调节河流径流量、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综合效益。 考点:本题考查湿地问题。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湿地的判断标准和湿地的重要价值。 读 “我国承转全球 IT产业转移的路径 ”(图 A)和 “IT全球化竞争的

15、金字塔模型示意图 ”(图 B),完成问题。 【小题 1】图 A中,我国承转全球 IT产业转移的路径 是指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C环渤海地区 D闽南地区 【小题 2】图 B为 IT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 c是指 A制造和研发环节 B品牌和核心技术 C加工和组装环节 D市场和运输环节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环渤海地区临近韩国,故韩国产业的转移首先向该地区转移。 【小题 2】结合图示 c环节位于金字塔顶端,为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掌握,故判断为附加值最高的品牌和核心技术环节。 考点:本题考查产业转移和国际产业分工。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

16、键是掌握产业转移的基本影响因素和世界产业分工的一般规律。 该图表示 2010年我国四个地区三大产业的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 1】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比较一致的地区是 A B C D 【小题 2】可与 情况相符的地区排列依次是 A北京、黑龙江、海南、西藏 B北京、西藏、黑龙江、海南 C黑龙江、海南、北京、西藏 D海南、西藏、黑龙江、北京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通过两幅图比较,可以直接看出 地区的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都是第三产业比重最大,第一产业比重最小。 地区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最低,但就业比重最高; 地区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最高,但第一

17、产业的就业比重最高; 【小题 2】注意可从选项中突破,采用排除法。西藏工业生产落后,第二产业比重不可能达 55%以上, B、 D错误。北京的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都应较低,与 符合;黑龙江的第三产业产值不可能在 60%,排除 C项;故选 A项。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产业结构。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从图示提取有效信息,并掌握我国的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 鲁菜,是山东菜的简称,它是我国最早的地方风味菜,也是全国著名的 “八大菜系 ”之一 (川菜、湘菜、粤菜、浙菜、闽菜、苏菜、徽菜、鲁菜 ),主要由济南和胶东两地的地方风味组成。菜品大方朴实,适应性强。粤菜长期受海外文化的影响和滋润,着重传

18、承,又不固于传统,在统一中显出灵活、清新和年轻,是我国饮食体系中最富于改革和创新的角色。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 1】下列因素中,与我国八大菜系形成关系最不密切的是 A地理环境 B经济条件 C风俗习惯 D交通条件 【小题 2】下列有关八大菜系所在省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都位于东部经济地带 B都位于中部经济地带 C跨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 D都是商品粮生产基地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我国南北方的菜系都是在当地特定的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和习俗条件下形成的,故八大菜系具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和特点。交通条件与其形成没有直接的联系。 【小题 2】山东、江苏、广东、

19、浙江、福建属于东部经济地带,湖南、安徽属于中部经济地带,四川属于西部经济地带。 考点:本题考查 我国的区域差异和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区别影响生产生活的区域环境因素和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 该图是某一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读图回答问题。【小题 1】图中 M地的风向是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小题 2】图中降水区的降水类型可能是 A冷锋降水 B暖锋降水 C地形雨 D台风雨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的高压中心分布判断,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而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故可画出风向为

20、西北风。 【小题 2】根据图示的低压槽位于判断雨区位于低压槽附近,故判断为锋面雨。结合图示经纬度位置和天气系统分布,判断图示亚欧大陆形成强度的冷高压,图示锋面位于冷高压的前方,故判断为冷锋。 考点:本题考查天气系统和等压线图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等压线图上的风向判断和图示天气系统的判断。 据观测,地球上空臭氧洞现象最为严重的地方出现在 A青藏高原上空 B北极附近上空 C南极附近上空 D北美大陆上空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于两极地区的大气层薄,臭氧层也较薄,尤其是南极地区,故南极臭氧空洞最明显。 考点:本题考查臭氧空洞问题。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了解臭氧空洞的主要分布地区。

21、 臭氧层对地球生命起到保护作用,这是因为臭氧层能够 A降低大气温度 B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 C促发光化学反应 D分解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 答案: B 试题分析:臭氧的作用是能大量吸收紫外线,故减少了直接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使地表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 考点:本题考查臭氧层空洞。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臭氧的作用。知识性试题。 综合题 ( 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石漠化全称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亚热带湿润的喀斯特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我国平均每年土地石漠化的面积约为 2500平方千米,它严重阻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成为当

22、地贫困和灾害多发的根源,也逐渐演变成继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之后的我国第三大生态问题。 材料二 表列出我国西南某地区坡度与土层厚度与有机质层厚度的实测数据,图为石漠化与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人口环境容量 的统计图。 ( 1)根据右图图中坐标和文字分析图中三条曲线分别是: ; ; 。( 6分) ( 2)根据材料,分析石漠化产生的主要原因。( 8分) ( 3)分析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并为其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设性建议。( 6分) 答案:( 1) 石漠化面积 ; 人口环境容量 ; 生物多样性 。( 6分) ( 2) 地表崎岖,石灰岩广布; 降水丰富且多暴雨; 土层薄,土壤贫瘠; 植被覆盖

23、率低;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对植被破坏严重(前 4点答对任意三点得 6分,第 5点 2分。共 8分) ( 3)有利区位条件:喀斯特地貌旅游资源丰富,适宜发展旅游业。( 2分) 建议: 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景区接待能力; 加强旅游服务人员培训和旅行社建设,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切实保护好旅游资源(答对任意 2点得 4分;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1)图示森林覆盖率不断下降,故石漠化面积不断上升,故判断 为石漠化面积;而随着森林覆盖率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故 为生物多样性;该区域初期资源的开发而是人口环境容量扩大,但当资源的大量开发导致环境恶化,则人口环境

24、容量随之下降,故 反映人 口环境容量。( 2)石漠化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气候、地形、地表物质、植被)和人为原因(长期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植被破坏)等方面分析。( 3)喀斯特地貌地区,景观独特适宜发展旅游业,资源丰富;而地区的发展的建议主要从该地区的优势条件开发和限制条件的改造入手,故旅游资源丰富,可加强旅游景区的开发;而当地经济发展主要的不利条件是交通不便,生态环境恶化,故主要从改善交通,和保护生态环境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通过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分析问题;形成生态环境问题分析的一般思维和区域开发的一般思维。本题还可以结合当

25、地自然景观的形成原因、气候特征等方法设计试题。 ( 20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广东省将深圳市划为优化开发区域,将汕尾市和英德市划为重点开发区域。深圳市计划转出化学、造纸等行业的部分企业,汕尾市和英德市为承接深圳市转出企业的备选地。根据图文材料(图 1为黄河三角洲示意图,图 2为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 1)从自然条件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与珠江三角洲相比的有利条件和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10分 ) ( 2)分析 深圳市需转出企业的主要原因。从环境承载力和运输条件角度考虑,判断深圳市转出企业应转至 市,请说明理由。( 10分 ) 答案:( 1)有

26、利条件:未利用土地数重大;光照条件好等(每点 2分,共4分 );应注意的主要问题:解决淡水资源短缺;治理盐碱地;防治洪涝、低温灾害等;注重湿地等农业生态环境保 护(每点 2分,任答 3点即可,共 6分 )。 主要原因: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较重等(每点 2分,共 4分 ) ( 2)汕尾 理由:化工、造纸工业污染性较强,且运输量较大;汕尾市相对于英德市环境承载力较大, 水运条件较好(每空 2分, 共 4分 )。 试题分析:( 1)区域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自然灾害等方面分析,注意结合区域实际,并区别有利和不利条件。( 2)从迁出化学、造纸等行业的部分企业,多为环境污染严重而经济效益较低的产业。结合影响产业转移的原因分析。而化学和造纸工业都为水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布局于河流下游,故图示汕尾位于沿海,可利用海洋强大的自净能力,环境承载力较大,且沿海,海运便利。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发展。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农业的自然条件分析思维,调用课本关于产业转移、污染工业的布局的相关 内容,学会知识迁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