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西南昌三校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dealItalian200 文档编号:348959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33.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江西南昌三校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江西南昌三校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江西南昌三校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江西南昌三校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江西南昌三校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江西南昌三校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肌细胞的细胞膜上有协助葡萄糖跨膜运输的载体 B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 C线粒体内膜上只分布着合成 ATP的酶 D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 RNA自由进出 答案: A 试题分析: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是主动运输过程,主动运输需消耗细胞内能量和载体协助, A选项正确;性激素的受体是在细胞内, B选项错误;线粒体内膜上分布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酶, C选项错误;核膜上的核孔是大分子物质通道,通常是主动选择的,而不是自由扩散, D选项错误。 考点: 考查

2、有关生物膜功能。 点评: 生物膜具有控制物质出入、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酶的附着场所。 在叶肉细胞中 ,CO2的固定和产生场所分别是 ( ) 叶绿体基质 类囊体薄膜 线粒体基质 线粒体内膜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CO2在细胞内产生的场所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线粒体基质中,CO2固定场所是光合作用场所中的暗反应的叶绿体基质中,所以 A选项正确。B、 C、 D选项错误。 考点: 考查 CO2产生和利用场所。 点评: 细胞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 CO2,光合作用暗反应消耗 CO2。 关于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产生 ATP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 ATP的唯一来源

3、 B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 ATP C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 ATP都依赖氧 D细胞质中消耗的 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光下光合作用产生 ATP,是在叶绿体的基粒的类囊体薄膜上,有氧情况下,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均可产生 ATP,无氧情况下,细胞质基质产生 ATP, A错误; B选项正确;叶绿体合成 ATP产生氧, C错误;细胞质中消耗 ATP来自细胞呼吸, D选项错误。 考点: 考查 ATP产生的场所和途径。 点评: ATP是在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 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 B有

4、氧呼吸产生的 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无氧呼吸不需要 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 H的积累 D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 答案: D 试题分析: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酒精、 CO2或乳酸, A错误;有氧呼吸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原子氢与氧结合生成水, B选项错误。无氧呼吸没有氧参与,原子氢被形成不彻底的氧化产物, C错误;由于脂肪中 C、 H原子比例特别高,所以相同质量的脂肪、糖类氧化分解,脂肪耗氧量、产水量产能量均最多,所以 D选项正确。 考点: 考查细胞呼吸相关知识。 点评: 细胞呼吸的终产物有氧呼吸是 CO2和水,无氧呼吸是酒精、 CO2或乳酸,脂肪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

5、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 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 (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 ),实验以 CO2 的吸 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有( ) A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在 35 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B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 30 C每天交替进行 12小时光照、 12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 20 的条件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D每天交替进行 12小时光照、 12小时黑暗,温度在 30 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温度在 10 时的 2倍 答案: C 试题分析:光照下吸收 CO2指的是净吸收量,实际吸收量还应

6、加上黑暗中释放CO2的量。对于 A选项,昼夜不停地光照下,植物净积累有机物。 B选项,积累的有机物最多的应为 25 .C选项与 D选项中,每天交替进行 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则有机物积累量应为 12*光照下 CO2-12*黑暗中释放 CO2的量,所以在 200C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为 12*( 3.15-1.75),而在 30C时该植物积累有机物为 12*( 3.50-3.0),在 10C时该植物积累有机物为 12*( 1.75-0.75),在 30C时该植物积累有机物是 10C时的 2分之 1.所以 C选项正确。 A、 B、 D选项错误。 考点: 考查细胞呼吸与光合 作用的关系。

7、 点评:实际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速率与净光合速率之和。 某实验室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研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与纤维母细胞相比,过程 形成的诱导干细胞的全能性较低 B过程 是诱导干细胞的结构和遗传物质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C每个 Y细胞只产生一种抗体,故过程 不需要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筛选 D过程 产生的单抗,不需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就能释放到细胞外 答案: C 试题分析:干细胞是生物体内具有分裂分化能力的一类细胞。从图中可以看出干细胞在分裂分化时,始终有一部分不发生分化 ,而是继续保持分裂能力,也就是 a、 b、 c过程则说明了干细胞向着不同的方向分化。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

8、表达,也就是 C项描述内容。通过干细胞培育形成组织,组织结合才能进一步形成器官。 考点: 考查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 点评: 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 下列关于遗传信息传递的叙述 ,错误的是 ( ) A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遗传信息的传递遵循中心法则 B DNA中的遗传信息是通过转录传递给 mRNA的 C DNA中的遗传信息可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D DNA病毒 中没有 RNA,其遗传信息的传递不遵循中心法则 答案: D 试题分析:中心法则 (genetic central dogma),是指遗传信息从 DNA传递给 RNA,再从 RNA传递给蛋白质,

9、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也可以从DNA传递给 DNA,即完成 DNA的复制过程。这是所有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所遵循的法则。在某些病毒中的 RNA自我复制(如烟草花叶病毒等)和在某些病毒中能以 RNA为模板逆转录成 DNA的过程(某些致癌病毒)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中心法则即整个生物界的遗传规律 ;RNA的信息传递有两种 :自我复制和逆传录 ,属于中心法则,所以 A、 B、 C选项正确, D选项错误。 考点: 考查中心法则的相关知识。 点评: 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包括复制、转录、翻译、逆转录过程。 某同学分离纯化了甲、乙两种噬菌体的蛋白质和 DNA,重新组合为 “杂合 ”噬

10、菌体 ,然后分别感染大肠杆菌 ,并对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作出预测 ,见表。其中预测正确的是 ( ) “杂合 ”噬菌体的组成 实验预期结果 预期结果序号 子代表现型 甲的 DNA乙的蛋白质 1 与甲种一致 2 与乙种一致 乙的 DNA甲的蛋白质 3 与甲种一致 4 与乙种一致 A.1、 3 B.1、 4 C.2、 3 D.2、 4 答案: B 试题分析: DNA和蛋白质这两种物质中 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所以组成成分为甲的 DNA和乙的蛋白质的 “杂合 ”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后得到的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与甲种一致;组成成分为乙的 DNA和甲的蛋白质的 “杂合 ”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后得到的子代噬菌体

11、的表现型与乙种一致。所以 B选项正确; A、 C、D选项错误。 考点: 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 点评: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是噬菌体把遗传物质 DNA注入细菌体内,DNA控制生物的性状。 下列叙述中 ,不能说明 “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 ”的是 ( ) A基因发生突变而染色体没有发生变化 B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 C二倍体生物形成配子时基因和染色体数目均减半 D Aa 杂合体发生染色体缺失后 ,可表现出 a基因的性状 答案: A 试题分析:所谓平行关系即两者的行为要表现一致,基因突变是 DNA上的某一发生变化(微观变化),而染色体(宏观)没有变化,非等位基因随

12、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二倍体生物形成配子时基因和染色体数目均减半,Aa 杂合体发生染色体缺失后 ,可表现出 a基因的性状 ,均表现出了染色体与基因的平行关系,所以 A选项符合题意, B、 C、 D选项正确。 考点: 考查基因与染色体平行关系。 点评: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随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而变化。 1983年科学家证实,引起艾滋病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下列能够表示感染人体过程的 “遗传信息流 ”示意图是 ( )答案: D 试题分析: HIV是 RNA病毒,能控制宿主细胞合成逆转录酶, RNA通过逆转录合成 DNA,该 DNA可整合到人体细胞核内 DNA上,随人体

13、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该 DNA转录来的 RNA可作为 HIV的遗传物质 。该病毒无法控制宿主细胞合成 RNA 复制酶,故 HIV 的 RNA 不能复制。所以 D 选项正确。 A、 B、C选项正确。 考点: 考查病毒的中心法则。 点评: RNA病毒中的致癌病毒是通过逆转录合成 DNA,该 DNA可整合到人体细胞核内 DNA上,随人体 DNA复制、转录和翻译。 下列叙述符合基因工程概念的是 ( ) A B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杂交瘤细胞中含有 B淋巴细胞中的抗体基因 B将人的干扰素基因重组到质粒后导入大肠杆菌,获得能产生人干扰素的菌株 C用紫外线照射青霉菌,使其 DNA发生改变,通过筛选获得

14、青霉素高产菌株 D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噬菌体自行感染细菌后其 DNA整合到细菌 DNA上 答案: B 试题分析: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 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创造出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基因工程是在 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选项中 A项属于细胞工程, C项属于人工诱变, D项属于基因重组,只有 B项符合基因工程的概念,其中人的干扰素基因是目的基因,质粒是运载体,大肠杆菌是受体细胞,人们需要的生物产品是人干扰素 考点: 考查基因工程的概念。 点评: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均可来自动、植物或微生物;常用的工具酶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 D

15、NA连接酶;人胰岛素原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胰岛素原无生物活性,只有经过一定的物质激活以后,才有生物活性。载体上的抗性基因主要是有利于筛选含重组 DNA的细胞,不能促进目的基因的表达。 下列有关 “一定 ”的说法正确的是 ( ) 光合作用一定要在叶绿体中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一定起促进作用 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一定是 37 有氧呼吸一定在线粒体中 两个种群间的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 不同种群的个体之间一定不能进行交配 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的物质一定是蛋白质 用斐林试剂检验某植物组织样液,水浴加热后出现砖红色,说明该样液中一定含有葡萄糖 A全部正确 B有一个正确

16、C有三个正确 D全都不对 答案: B 试题分析: 原核生物蓝藻可进行光合作用,无叶绿体,错误; 高浓度生长素对植物生长起促抑制作用,错误; 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病毒,错误; 人体内的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一般是 37 ,错误; 原核生物有氧呼吸不在线粒体中进行,因为无线粒体,错误; 两个种群间的隔离一旦形成 ,这两个不同种群的个体之间不能进行交配或交配后子代不活或不孕,错误; 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的物质一定是蛋白质,正确; 用斐林试剂检验某植物组织样液,水浴加热后出现砖红色,也可能加热促进物质分解产生还原性糖,但不一定是葡萄糖,错误。所以 B选项正确。 考点: 考查有关代谢的相关知识。 点评

17、: 对每一个生理过程需要特别熟悉。 由肝糖原转变成肌肉收缩所需要的能量的过程是( ) ADP Pi能量 ATP C6H12O6 6O26CO 2 6H2O能量 ATPADP Pi能量 肝糖原 C 6H12O6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肝糖原首先转化为葡萄糖经血液循环运输到肌细胞,在肌细胞内氧化分解,释放出可转移能量形成 ATP, ATP 再水解把放出的能量用于肌肉收缩,所以是 过程, D选项正确。 A、 B、 C选项错误。 考点: 考查糖类的转化和利用过程。 点评: 肝糖原必须先转化为葡萄糖才能用于氧化分解供给细胞生命活动能量。 下列哪组试验中必须保持细胞的生理活性( ) 鉴定苹

18、果中是否含有还原性糖 观察洋葱鳞片叶的质壁分离 探究丽藻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观察洋葱根尖的有丝分裂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中苹果细胞要被破坏,是死细胞, 中只有活细胞才能进行质壁分离实验, 活细胞的细胞膜才有选择透过性, 在解离的过程中细胞已经被杀死和固定了,所以 C 选项中全为活细胞进行的实验, C 正确, A、 B、 D 错误。 考点: 考查有关的实验操作。 点评: 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跨膜运输、细胞质流动、线粒体、叶绿体等实验是活细胞。 下列对生物细胞代谢活动的描述 ,不正确的是 ( ) A大肠杆菌在拟核区转录信使 RNA B乳酸杆菌在细胞质基质中产乳酸 C衣藻进行

19、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酵母菌的高尔基体负责合成蛋白质 答案: D 试题分析: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内的 DNA主要存在于拟核内,转录是在此进行, A正确;乳酸菌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B正确;衣藻是真核植物,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 C选项正确;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场所, D选项错误。 考点: 考查细胞代谢的场所。 点评: 熟记原核生物细胞与真核的区别,掌握各种细胞器的功能。原核生物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细胞核,唯一细胞器是核糖体,遗传物质是裸露的 DNA分子。 下列有关造血干细胞中物质运输的途径,可能存在的是 ( ) A吸收的葡萄糖 :细胞膜 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 B合成的细胞膜蛋白

20、:高尔基体 核糖体 细胞膜 C转录的 mRNA:细胞核 细胞质基质 高尔基体 D合成的 DNA聚合酶 :核糖体 细胞质基质 细胞核 答案: D 试题分析:葡萄糖首先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 A 选项错误;合成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的过程是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细胞膜, B 选项错误;信使 RNA是在细胞核中转录,经核孔运出到细胞质的核糖体进行翻译, C选项错误; DNA聚合酶本质是蛋 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经细胞质基质、核孔进入细胞核进行 DNA复制, D选项正确。 考点: 考查细胞内物质合成场所。 点评: 掌握各种细胞器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分泌蛋白

21、质是通过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部。 关于下列四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甲图中共有 5种核苷酸 B乙图所示的化合物中不含糖类物质 C组成丙物质的单糖是脱氧核糖或核糖 D在小鼠的体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很可能是蔗糖 答案: C 试题分析:甲图中的 DNA中有四种脱氧核苷酸, RNA中有四种核糖核苷酸,A错误;乙图中 A腺苷是腺嘌呤与核糖构成, B错误;丙图中的 A是 DNA和RNA共有的碱基,五碳糖可以是核糖或脱氧核糖, C选项正确;蔗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二糖, D错误。 考点: 考查细胞内物质构成。 点评: 掌握各种物质组成的基本单位,及动植物各自特有的物质。

22、DNA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糖类的基本单位通常是葡萄糖。 P是生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元素,下列有关 P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在玉米植株中, P元素的含量大约为 O 92,是玉米必需的大量矿质元素 B P元素参与构成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合物,如磷脂、 RNA、甲状腺激素等 C细胞中的线粒体、内质网、液泡、高尔基体等细胞器都含有 P元素 D某人由于患抗维生素 D佝偻病,从而导致对 P元素的吸收发生障碍 答案: B 试题分析: P是植物必需的大量元素, A正确;磷脂、 RNA、 ATP中含有 P元素,甲状腺激素无磷元素, B错误;线粒体、内质网、液泡、高尔基体均是

23、具膜结构的细胞器, C正确;维生素 D能促进人体对钙、磷的吸收, D正确。 考点: 考查磷元素的作用。 点评: 磷是核酸、膜结构、 ATP组成元素之一。 某同学拟选择一种半透性的膜材料 ,用于自制渗透计。他采用如图 1所示的装置 (示意图 ),对收集到的四种材料甲、乙、丙和丁进行试验,得到了倒置漏斗中的液面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如图 2)。据图分析,该同学应选择的膜材料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A 试题分析:图 1是渗透作用装置,图示表明渗透计液面逐渐升高,图 2中只有膜材料甲的液,乙没有变化是全透性,膜,丙先高后低,物质跨膜运输了,丁浓度高水分从漏斗中渗出,所以 A选项正

24、确, B、 C、 D选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渗透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点评: 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由低浓度一侧流向高浓度一侧。 雄蛙的一个体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 (C1、 C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S1、 S2)。比较 C1与 C2、 S1与 S2细胞核中 DNA数目及其贮存的遗传信息,正确的是 ( ) A DNA数目 C1与 C2相同, S1与 S2不同 B遗传信息 C1与 C2相同, S1与 S2不同 C DNA数目 C1与 C2不同, S1与 S2相同 D遗传信息 C1与 C2不同, S1与 S2相同 答案: B 试题分

25、析: C1 C2 是细胞有丝分裂形成的,而有丝分裂重要特征是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保持遗传物质的稳定性,所以 C1 和 C2的遗传信息相同;而 S1和 S2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刺激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重要特征是同源染色体平均分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有染色单体,无同源染色体,所以遗传信息不同,且 XY两条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同。答案: 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有关细胞分裂相关知识 点评: 细胞分裂过程中, 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形成的子代 DNA和亲代相同,有丝分裂过程是复制后的 DNA平分子细胞,所以遗 传信息相同,而减数第一次分裂是同源染色体平分子细胞

26、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同源染色体上的遗传信息可能不同。 根据下表中的已知条件 ,判断苏氨酸的密码子是 ( ) DNA双链 T G mRNA tRNA反密码子 A 氨基酸 苏氨酸 A.TGU B.UGA C.ACU D.UCU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密码子中没有碱基 T, A选项错误; B选项是终止密码,错误; UCU是起始密码决定缬氨酸, D选项错误;根据 DNA分子及反密码子上的碱基可知, ACU是其密码子。 考点: 考查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点评: 密码子是由 DNA分子的一条链转录而来,与转运 RNA上的反密码子互补配对。 下图为人 WNK4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

27、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示意图。已知 WNK4基因发生一种突变,导致 1169位赖氨酸变为谷氨酸。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 ( ) A 处插入碱基对 GC B 处碱基对 AT 替换为 GC C 处缺失碱基对 AT D 处碱基对 GC 替换为 AT 答案: B 试题分析:因甘氨酸密码子是 GGG,赖氨酸密码子是: AAA、 AAG,谷氨酰胺密码子是: CAG、 CAA,结合 WNK4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可以判断 WNK4基因上方那条链是编码链(下方是模板链),它和 mRNA上的碱基序列相同,只是在基因编码链上是 T的位置,在 mRNA上是 U。若 处插入碱基对 G-C时,编码链

28、(或 mRNA)碱基序列为: /GGG/GAA/GCA/G ,相应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为: 甘氨酸( 1168) -谷氨酸 (1169)-丙氨酸( 1170) 。若 处碱基对 A-T替换为 G-C,编码链(或 mRNA)碱基序列为: GGG/GAG/CAG/ ,相应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为: 甘氨 酸( 1168) -谷氨酸 (1169)- 谷氨酰胺( 1170) 。若 处缺失碱基对 A-T,编码链(或 mRNA)碱基序列为: GGG/AGC/AG ,相应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为: 甘氨酸( 1168) -丝氨酸 (1169)- 。若 处碱基对 G-C替换为 A-T,编码链(或 mRNA)碱基序列为:

29、GGG/AAA/CAG/ ,相应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为: 甘氨酸( 1168) -赖氨酸 (1169)- 谷氨酰胺( 1170) 。所以 B选项正确。 A、 C、 D选项错误。 考点: 考查基因突变。 点评: 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基因突变和转录概念进行解题是关键。转录是由 DNA一条链为模板进行的,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 RNA的过程,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分子结构的改变,是基因中的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菌产生的可致癌毒素,其生物合成受多个基因控制,也受温度、 pH等因素影响。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环境因子不影响生物体的表现型 B不产生黄曲霉毒素菌株的基因型都相同 C

30、黄曲霉毒素致癌是表现型 D黄曲霉菌产生黄曲霉毒素是表现型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题干看,环境因子影响表现型, A选项错误;由于其生物合成受多个基因控制,所以不产生黄曲霉素菌株的基因型不相同, B错误; C选项:黄曲霉毒素只是生物体的代谢产物而不是生物本身,它的致癌性只能说明黄曲霉毒素这种物质的作用,而不是生物的性状。 D选项: 黄曲霉菌能够产生黄曲霉毒素可以说是黄曲霉菌生物的功能性状。 考点: 考查有关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 点评: 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一个基因可以控制多个性状,一个性状也可以由多个基因控制,性状的表现是基因型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若要在普通显微镜下观

31、察到质壁分离、 RNA和脂肪,下 列四组材料中应选择的一组是 ( ) A水稻胚乳和花生子叶 B天竺葵叶和水稻胚乳 C紫色洋葱和花生子叶 D天竺葵叶和紫色洋葱 答案: C 下列对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B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结果表明,叶绿素 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 C调查人群中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选择有遗传病史的家系进行调查统计 D鉴定蛋白质时,应将双缩脲试剂 A液和 B液混合以后再加入待检组织样液中 答案: B 试题分析:碘液只能检测出淀粉是否被水解,无法检测出蔗糖是否被水解, A错误; .纸层析法分离

32、叶绿体色素的实验结果表明,叶绿素 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溶解度越小,扩散越慢, B正确;调查人群中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在大的群体中随机进行调查统计, C错误;鉴定蛋白质时,应将双缩脲试剂A液先加混合后,再加 B液混合以后检测, D错误。 考点: 考查有关实验操作。 点评: 对课本的相关实验要熟悉。酶的专一性实验用两种酶催化一种物质或一种酶催化两种物质,分离色素利用色素是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人类中遗传病发病率是随机抽样调查。 综合题 甲、乙两图是红枫叶肉细胞和根尖生长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根尖生长点细胞的是图 _ ;若将两种细胞分别置于 30蔗糖溶液中,则

33、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细胞是图 _ ,图中结构 _ 起重要作用。 ( 中填标号 ) (2)图中标号 6所示结构的主要成分是 _。 (3)甲、乙两图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名称是 _、 _。 (4)对标号 4和标号 5所示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理活动中都产生水 B前者有片层结构,后者有嵴 C黑暗条件下,生理活动中都消耗 O2 D前者不产生 ATP,后者产生 ATP (5)细胞进行下列各种生命活动,正常情况下图甲细胞 _ ,图乙细胞 _ 。 (填入编号 ) 不增殖 能继续增殖 细胞核 DNA只转录不复制 出现染色体结构 有 mRNA经核孔进入细胞质中 答案: (1)乙 甲 1大液泡 (2)纤维素和果

34、胶 (3)线粒体 叶绿体 (4)A (5) 试题分析:由甲图中有叶绿体和大的液泡可知,甲为叶肉细胞,乙为根尖分生区细胞。植物细胞成熟后才能发生质壁分离,成熟的标志是有了大的液泡。 6为细胞壁,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植物细胞中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 4为线粒体, 5为叶绿体,叶绿体有片层结构,线粒体在有嵴;线粒体在有氧条件下都要消耗氧气;两者都能产生 ATP。叶肉细胞不具有分裂增殖能力,细胞核 DNA只转录不复制,转录产生的 RNA经核孔进入细胞质中,不会出现染色体和染色质的相互变化,而根尖分生区细胞具备增殖能力,细胞核DNA既转录又复制。 考点: 考查细胞亚显微结构图。 点评:

35、熟悉各亚显微结构图中的各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名称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在一定实验条件下,测得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氧气浓度为 15)、呼吸作用与氧气浓度之间的关系及光合作用速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 物质。 ( 2)影响图甲中 a曲线 A点上下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 ;若图甲中 a曲线CO2浓度为 0.08%则 B点将会 (填 “不移动 ”、 “向左移 ”或 “向右移 ”), 短时间内 C3含量将会 ;图乙中细 胞呼吸有关曲线的数据需在 条件下测量。 ( 3)由图丙可知, 40 时,植物体 (填 “能 ”或

36、 “不能 ”)显示生长现象;而 5时的状态可用图甲中 (填 “A”、 “B”或 “C”)点表示。 ( 4)用大棚种植蔬菜时,白天应控制光强为 点对应的光照强度,温度为 最佳。 ( 5)绘制下列有关曲线图: 图甲中光合作用强度是用 CO2吸收量 (mol h)表示的,如果改为 O2的吸收量( mol h)表示,请在图甲中再绘出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 在图乙中再绘出无氧呼吸 CO2的释放量与 O2浓度的关系 答案: (1) ATP 和 H (2)温度 向左移 增加 无光 (或黑暗 ) (3)不能 B (4)C 25 (5) 试题分析: (1)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还原性氢和 ATP。 (

37、2)在甲图中, A点时无光照,只进行呼吸作用,影响呼吸作用强度的主要外界因素是温度。在图乙中,为排除光照对气体交换量的影响,可以在无光或黑暗的条件下进行测量。(3)在图丙中 40 时真正光合速率已经很低,而呼吸速率很高,说明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较低而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较高,使植物体总有机物量减少,不能显示生长现象。在 5 时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可用甲图中的B 点表示。 (4)大棚蔬菜在种植时,白天应在较大光照强度下,以增强光合作用,温度应在真正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差值最大时,即图丙中的 25 时最好。 (5)在绘制氧气的吸收量曲线时,对应于二氧化碳吸收量的曲线,找到光照强度为0时

38、氧气的消耗量、光照强度和呼吸强度相等时的 B点和最大二氧化碳吸收量时氧气的释放量,绘制出氧气吸收量的曲线。从图乙可以看出 D点时,只进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释放的 CO2为 0,在氧气浓度为 0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为 1,连点进行描线即可得到曲线。 考点:考查细胞呼 吸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及光合速率的影响因素。 点评: 注意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及影响因素,注意纵横坐标表示的意义。 回答下列 、 两个小题 .为提高小麦的抗旱性,有人将大麦的抗旱基因 (HVA)导入小麦,筛选出 HVA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高抗旱性 TO植株 (假定 HVA基因都能正常表达 )。 (1)某 TO植株体细胞含一个 H

39、VA基因。让该植株自交,在所得种子中,种皮含HVA 基因的种子所占比例为 _,胚含 HVA 基因的种子所占比例为 _。 (2)某些 TO植株体细胞含两个 HVA基因,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 的整合情况有下图所示的三种类型 (黑点表示 HVA基因的整合位点 )。 将 TO植株与非转基因小麦杂交 :若子代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 50%,则两个 HVA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于图 _类型; 若子代高抗旱性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100%,则两个 HVA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于图_类型。 让图 C所示类型的 TO植株自交,子代中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 _。 .果蝇的繁殖能力强、相对性状明显,是常用的遗传实验材料。 (1)果

40、蝇对 CO2的耐受性有两个品系 :敏感型 (甲 )和耐受型 (乙 ),有人做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 让甲品系雌蝇与乙品系雄蝇杂交,后代全为敏感型。 实验二 将甲品系的卵细胞去核后,移入来自乙品系雌蝇的体细胞核,由此培育成的雌蝇再与乙品系雄蝇杂交,后代仍全为敏感型。 此人设计实验二是为了验证 _。 若另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替代实验二,该杂交实验的亲本组合为_。 (2)果蝇的某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 (N, n)控制,其中一个基因在纯合时能使合子致死 (注 :NN,XnXn,XNY等均视为纯合子 )。有人用一对果蝇杂交,得到 F1代果蝇 共 185只,其中雄蝇 63只。 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位于 _染

41、色体上,成活果蝇的基因型共有 _种。 若 F2代雌蝇仅有一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 _, F1代雌蝇基因型为_。 若 F1代雌蝇共有两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 _。让 F1代果蝇随机交配,理论上 F2代成活个体构成的种群中基因 N 的频率为 _。 答案: .(1)100% 75%(2) B A (每空 2分) .(1) 控制 CO2耐受性的基因位于细胞质 耐受型 ()敏感型 () (2) X 3 n XNXN、 XNXn N 9.09%(或 )(每空 1分) 试题分析:该题通过外源基因在染色体上整合位点的不同,考查考生对生殖发育、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配子形成与减数

42、分裂的关系,以及简单计算杂交后代某种类型出现的概率等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形式和角度都富有新意。 ( 1)该抗旱植株中含一个 HVA 基因,类似于杂合体( HVA 可看作显性基因)。其自交得到的种子的种皮,由珠被发育而来,属于该植株自身的结构,因此100%含 HVA基因。但胚则属于自交子代,杂合子自交,含显性基因 HVA的子代占 75%。 ( 2)将 T0植株与非转基因小麦杂交,子代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 50%,说明该 T0植株产生的配子中有 50%的含 HVA基因, B图符合;若子代高抗旱性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100%,说明该 T0植株产生的配子中有 100%的含 HVA 基因,A图符合;图

43、 C所示类型的 T0植株产生不含 HVA基因的配子的比例为 1/4,自交得到不含 HVA基因的植株的比例为 1/41/4=1/16,含 HVA基因的植株的比例为 15/16。该实验为验证控制 CO2 的耐受性的基因位于细胞质中,要证明是细否细胞质遗传可进行正交和反交。 F1代果蝇共 185只 ,其中雄蝇 63只 ,由此可知该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成活果蝇的基因型共有 3种,雌蝇 2种,雄蝇 1种。若 F1代雌蝇仅有一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 n,亲本基因型为 XNXn, XNY, F1代雌蝇基因型为 XNXN XNXn ,若 F1代雌蝇共有两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 N,亲本基因型为 XNXn X

44、nY 。 F1代雌蝇基因型为 XN Xn XnXn , 比例 1: 1,雄蝇基因型为 XnY,让 F1代果蝇随机交配,理论上 F2代成活个体构成的种群中基因 N 的频率为 1/11 考点:考查考生对生殖发育、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的实质、配子形成与减数分裂的关系,以及简单计算杂交后代某种类型出现的概率等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点评: 注意基因分离定律和伴性遗传的相关各四种交配方式。基因频率的改变说明了生物进化。 AAAa、 AaAa、 Aaaa、 AAaa, XBXBXbY、XBXbXbY、 XBXbXBY XbXbXBY。 某种细菌体内某氨基酸 (X)的生物合成途径

45、如图 : 这种细菌的野生型能在基本培养基 (满足野生型细菌生长的简单培养基 )上生长,而由该种细菌野生型得到的两种突变型 (甲、乙 )都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在基本培养基 上若添加中间产物 2,则甲、乙都能生长;若添加中间产物 1,则乙能生长而甲不能生长。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少量的 X,甲能积累中间产物 1,而乙不能积累。请回答 : (1)根据上述资料可推论 :甲中酶 _的功能丧失;乙中酶 _的功能丧失,甲和乙中酶 _的功能都正常。由野生型产生甲、乙这两种突变型的原因是野生型的 _(同一、不同 )菌体中的不同 _发生了突变,从而导致不同酶的功能丧失。如果想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少量的 X来生产中间

46、产物 1,则应选用 _(野生型、甲、乙 )。 (2)将甲、 乙混合接种于基本培养基上能长出少量菌落,再将这些菌落单个挑出分别接种在基本培养基上都不能生长。上述混合培养时乙首先形成菌落,其原因是 _。 (3)在发酵过程中,菌体中 X含量过高时,其合成速率下降。若要保持其合成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改变菌体细胞膜的 _,使 X排出菌体外。 答案: (1)b a c 不同 基因 甲 (每空 1分,共 6分 ) (2)甲产生的中间产物 1供给乙,使乙能够合成 X,保证自身生长产生菌落 (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4分 ) (3)通透性 (2分 ) 试题分析:( 1)由题干 “而甲不能生长 ”,可知乙酶 a

47、功能丧失,甲中酶 b功能丧失。产生甲、乙两种突变的原因是野生型的不同菌体的不同基因发生了突变。因为 “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少量的 X ,甲能积累中间产物 1”,所以要想生产中间产物 1,应该选用甲。 ( 2)由题干 “若添加中间产物 1乙能生长 ”,而 “甲能积累中间产物 1”,所以将甲、乙混合培养时甲产生的中间产物 1能使乙合成 X,使乙首先形成菌落。 ( 3)在发酵过程中,可以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 X排出细胞外。 考点: 考查微生物代谢相关的知识。 点评: 通过代谢途径可知, X是 生长发育必须的物质,各种中间代谢产物必须转变成 X才能进行代谢和繁殖。控制某种酶合成的基因发生突变则加入反应物质无法正常生长繁殖,必须加入后面的中间代谢产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