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新疆布尔津县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livefirmly316 文档编号:349050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6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新疆布尔津县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新疆布尔津县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新疆布尔津县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新疆布尔津县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新疆布尔津县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新疆布尔津县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由于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 20世纪全球 54起重大自然灾害中,我国占了 8起。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 1】以上表述反映了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是( ) A灾害种类多,但灾次较少 B灾害种类少,但灾次频发 C灾害种类少,且灾次较少 D灾害发生频率高,种类多 【小题 2】下列自然灾害种类对我国危害严重的是( ) 地震 干旱 洪涝 台风 风暴潮 火山 寒潮 泥石流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从材料 “20世纪全球 54起重大自然灾害中,我国占了 8起

2、 ”反映了我国自然灾害多发,且结合我国的特殊地理位置判断影响我国的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等种类多。我国自然灾害特点分别是: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 【小题 2】影响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尤其以地震、干旱、洪涝、台风、风暴潮的危害最为严重。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影响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结合我国的自然灾害的发生特征和材料信息分析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读图,外圆为晨昏圈,中心点 O 为太阳直射点, N 为北极点, A点的地理坐标为( 66 34N, 0),据此回答问题。

3、【小题 1】 O 点的地理坐标为 A 0, O B 2326N, 180 C 2326N, 0 D 0, 180 【小题 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E点和 F点都在赤道上 B E点和 F点都在回归线上 C 0点此时昼夜平分 D AEB为昏线 【小题 3】此时北京时间是 A 6月 22日 8时 B 6月 22日 20时 C 12月 22日 8时 D 12月 22日 20时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小题 3】 A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 N 为北极点,则 A点和 O 点位于极点相对的两条经线上,根据A点的经度为 0,确定 O 点所在经线的经度为 180;根据 A点

4、和 O 点位于极点两侧, A点的纬度为 66 34N,则判断 O 点的纬度为 2326N。 【小题 2】根据图示大圆表示晨昏线, A点和 B点位于晨昏线的最高纬度,故判断 E点和 F点位于晨线和昏线的中点,故确定其位于赤道上。图示 0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此时昼长夜短;根据图示 O 点表示太阳直射点,故图示部分应表示昼半球,故判断 AEB表示晨线。 【小题 3】由于 O 点表示太阳直射点,北极圈内出现极昼,故其地方时为 6月22日 12时,结合上题结论,其经度为 180,则北京时间为 120E的地方时,较 180的地方时晚 4个小时,故北京时间为 6月 22日 8点。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地图和晨昏

5、线图示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读图提取极点两侧的经线的经度、纬度关系和晨线、昏线中点的位置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并且掌握晨昏线图示中试卷计算的基本方法: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 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 18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 12时等基本信息。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 ( ) A 2326 B 6634 C 90 D随季节变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地球公转过程中黄赤交角大小始终不变,大小为 2326;故地轴与黄道面的交角为 6634。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和黄赤交角。 点评:本题难度低,仔细审题是解题的关键,注意黄赤交角与 “地轴与黄道面的交角 ”之间的差异和关系。

6、与地球公转远日点最接近的节气(北半球)是( ) A春分 B冬至 C夏至 D秋分 答案: C 试题分析:地球公转接近远日点大约在 7月初,最接近夏至日。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地球公转过程中经过远日点和近日点的大致时间,并结合二分二至日的大致时间比较即可判断。 固体废弃物的污染途径主要有 ( ) 通过大气污染 通过水体污染 通过土壤污染 通过食物链污染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固体废弃物造成的污染是多方面 的,不仅造成大气、水、土壤污染,还可以进入生物体,从而食物链内部流动,造成整条生物链上各种生物受到影响。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污染。 点评:本题难

7、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固体废弃物的主要危害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水资源紧缺是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它关系到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提高用水效率,建成节水防污型社会,应成为社会的共识。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 1】 20世纪 50年代以来,世界用水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 人口迅速增长 工农业迅速发展 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 气候变暖 A B C D 【小题 2】全球水资源紧张的人为因素是 ( ) 乱伐森林,环境破坏 用水量迅速增加 水质污染 气候异常,干旱少雨 A B C D 【小题 3】解决水资源问题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宏观调控主要有经济

8、手段、法律手段、必要的行政手段。下列手段属于经济手段 ( ) A制定生活性用水供应优于生产性用水供应的政策 B明令禁止非节水型器具的生产和销售 C国家加强对水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 D适量、适度调整水价和水资源费的征收幅度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注意 “用水量增加 ”的要求,近 50年来,用水量增加的原因主要是人口迅速增长和工农业迅速发展。水资源的污染不会导致用水量增加,但加剧了资源的短缺。 【小题 2】全球水资源紧缺的人为因素是用水量迅速增长和水质污染。砍伐森林主要是破坏生态环境,影响水循环,与水资源短缺关系不大;气候异常、干旱少

9、雨,不属于人为因素。【小题 3】 A、 C属于行政手段, B属于法律手段。 考点:本题组主要考查全球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和人 为原因及其解决措施,在能力要求上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抓住题干的基本要求,注意区别 “用水量增加 ”和 “水源短缺 ”的差异; “自然原因 ”和 “人为原因 ”的差异; “行政手段 ”“法律手段 ”和 “经济手段 ”的差异是解题的关键。 20世纪 50年代,塔里木河下游修建了大西海子水库,水库建成后,对库区周边的气候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到 90年代,塔里木河下游水量锐减,现已断流320千米,大西海子水库作为储水的载体已不复存在。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10、 【小题 1】造成塔里木河下游断流的主要原因是 ( ) A下游大 量引水灌溉 B上游过度引水灌溉 C气候越来越干旱 D下游缺少植被的保护 【小题 2】大西海子水库干涸引发的变化可能是 ( ) A库区不再存在生态系统 B地下水位上升 C水库的防洪能力丧失 D加剧了该地区的土地荒漠化 【小题 3】塔里木河流域合理的整治措施有 ( ) A加强流域水资源的管理,严禁上游地区使用塔里木河河水 B建立防止流域水土流失发生和发展的早期预警系统 C大力开采地下水,保护地表水 D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结合材料分析,水库建

11、成后,则由于水库蓄水使上游的灌溉用水量增大,而导致了塔里木河下游断流。 【小题 2】水库干涸、水资源减少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地下水位下降;下游植被枯萎,而易造成土地荒漠化。该地区的水库的主要功能是蓄水,该地区气候干旱,基本没有防洪功能。故选 D项。 【小题 3】结合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水资源不足是该地区自然环境的最大特征,故塔里木河流域的整治措施是针对水资源。 考点:本题考查河流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结合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河流水利工程的主要功能是 解题的关键。注意结合材料和题干基本信息分析。 我国实施循环经济的原因主要包括 ( ) 庞大的人口压力 人均资源相对贫乏 片

12、面追求经济增长 资源丰富 生产技术先进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原则,故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是循环经济的核心,而我国实施循环经济的直接原因是我国的人口和资源方面的压力大。 考点:本题考查循环经济。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循环经济的基本意义,并结合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实际分析即可。 下列有关循环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循环经济就是清洁生产,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B循环经济的基础是物质一次性充分利用 C发展循环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保护日益稀少的环境资源 D循环经济的物质流动方式呈线性变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 “减量化

13、、再利用、再循环 ”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原则。循环经济是将清洁生产与废弃物综合利用合为一体的经济,是一种建立在物质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同于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将实现 “资源 生产 流通 消费 废弃物再资源化 ”的封闭式循环流动。 考点:本题考查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循环经济的基本含义和清洁生产的基本要求,并结合选项内容逐一分析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人类要解决环境问题,必须树立正确的 ( ) A世界观 B环境伦理观 C 价值观 D传统伦理观 答案: B 试题分析: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而引起的,故环境问题的解决需

14、要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正确认识并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低,知识性试题。抓住题干的有效信息和掌握环境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解题的关键。注意比较选项内容和题干之间的关联性也可判断。 有关地震说法正确的是( ) A震级越大,烈度越小 B震源越浅,烈度越小 C震源越浅,烈度越大 D震中距越近,烈度越小 答案: C 试题分析:震级越大,则烈度越大; A错误;震源越浅,烈度越大; B错误, C正确;震中距越近,烈度越大,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学生只要掌握影响地震烈度大小的主要因素,能抓住震级、震源深浅、震中距等因素与烈度大小

15、之间的关系,并结合选项逐一分析即可。 衡量灾情大小的标准是( ) A致灾因子强度 B人类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数量 C孕灾环境大小 D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 答案: D 试题分析: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通常以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为衡量标准,如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与环境破坏等。 考点:本题考查自 然灾害的危害。 点评:本题难度低,知识性试题。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注意比较 “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 ”和 “人类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数量 ”的差异。 修建大型水库,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是( ) A水灾 B旱灾 C地震 D寒潮 答案: C 试题分析:修建水库使地下岩层的承受压力变大,容易

16、引发水库地震。修建水库是防治流域内水旱灾害的工程性措施;而修建水库能调节气候,故与寒潮的发生没有直接关系。 考点: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形成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主要掌握修建水库与水旱灾害、地质灾害发生的关系即可判断。本题还可结合具体的案例如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长江三峡和我国横断山区等地区的水库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内容设计试题。 影响我国的温带风暴潮主要发生在( ) A春季和夏季 B夏季和秋季 C春季和秋季 D秋季和冬季 答案: C 试题分析:风暴潮根据风暴的性质,通常分为由台风引起的台风风暴潮和由温带气旋引起的温带风暴潮两类。台风风暴潮,多见于夏秋季节;温带风暴潮,多发生于春

17、秋季节,夏季也时有发生。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自然 灾害。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知识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风暴潮的类型和主要的发生时间和区域等基础内容即可判断。注意区别不同类型的风暴潮发生时间的差异。 下列人类活动中,最有可能导致泥石流发生的是( ) A围湖造田 B垦殖草原 C陡坡修筑梯田 D过度抽取地下水 答案: C 试题分析:大量松散堆积物和较大的地面坡度是泥石流发生的基础条件。故结合选项判断 “陡坡开荒 ”最容易导致斜坡上形成大量的松散碎屑物。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灾害的形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并能结合选项判断人类活动对地形和地表物质的形成等内容判断

18、即可。 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下面所示的灾害链中,正确的是( ) A火山喷发 泥石流 洪涝灾害 B旱灾 森林火灾 滑坡 C寒潮 荒漠化 虫灾 D地震 海啸 洪水 答案: D 试题分析:泥石流不是形成洪涝灾害的原因,而洪涝灾害可能导致山区的泥石流灾害形成,故 A项错误;森林火灾与滑坡之间没有关联性, B项错误;寒潮不是形成土地荒漠化的原因, C项错误;海底地震可能引发海啸;海啸可能导致海水倒灌入沿海地势较低地区,故引发洪涝灾害, 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关联性。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试题。学生主要掌握不同自然灾害的基本形成原理,结合选项中的各项自然灾害之间的因果关系逐一

19、分析即可。 填空题 读图,回答问题。(箭头为太阳光线)( 15分) ( 1) A点所在地的经度位置是 _,纬度位置是 _,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是 _,此图 A点是 _时 ( 2) B点在 A点的 _方向,处于五带中的 _ 带,正值 _(节气)。 ( 3)某物体从 A点向 B点运动时,先是向 _偏,后又向 _偏,这是地球 _运动的结果。 ( 4) A点随着地球自转从日出到第二天日出,花了 _ 小时,叫 -个_日。 ( 5)此时, B的昼夜长短情况为 _且夜长为 _小时,北京时间为_点, 答案: (1)120W, 2326 S, 90, 16时 ( 2)北,北温带。冬至日 ( 3)左,右,地转偏向力

20、 ( 4) 24小时,太阳日 ( 5)昼短夜长, 16个小时, 8点 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本初子午线的位置, A点所在经线位于本初子午线西侧 120,故其经度为 120W。其纬度位置位于南回归线上,故其纬度为2326S。图示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夜,故判断为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南回归线,故 A 点位于南回归线,其正午太阳高度为 90,根据图示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 18 时,则可计算 A 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 16 时。( 2)图示 B点与 A点位于同一经线上, B点位于 A点的正北方向。 B点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故属于五 带中的北温带。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

21、上,为冬至日。( 3)从 A点向 B点运动的物体,在南半球时会向左偏,而在北半球时则会向右偏。反映了地转偏向力的作用结果,是由于地球自转运动的结果。( 4)以太阳为参照,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 24小时,一个太阳日。( 5)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B位于北半球,故出现昼短夜长。图示 B点的日落时间为 16时,故昼长为( 16-12) *2=8小时,夜长为 16小时。图示90W 的地方时为 18 时,则北京时间为 120E的地方时,较 90W 早 14 个小时,故计算得北京时间为 8时。 考点:本题考查 晨昏线图示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属于常规考点,基础性强,解题的关键是能利用晨昏线的分布特

22、征判断二分二至日,掌握经纬网图示上的方向判断方法、经度计算和五带的划分等基本内容;并结合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昼夜长短分布、时间计算等内容,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加强读图训练和方法归纳。 综合题 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问题。 【小题 1】根据雨带在 、 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 A 4-6月 B 6-7月 C 6-8月 D 5-8月 【小题 2】如在 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人 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的灾害状况是( ) 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 C南涝北旱 D南北皆涝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

23、题 1】根据图示反映锋面雨带在 45 月到达 地区; 78 月到达 地区,故判断到达 地区的时间为 67 月。 【小题 2】若 7月以后,锋面雨带还未到达 地区,说明夏季风势力较弱,则雨带停留在南方的时间较长,故容易出现南涝北旱。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东部地区的雨带移动及对气候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高考和会考的常考点。掌握一般年份我国锋面雨带移动的一般规律是解题的关键,注意从图示的雨带移动节奏和锋面雨带的移动速度对降水的影响来判断对我国南北方的旱涝灾害的影响。 读洞庭湖形态变化图,回答问题。( 1)从生态系统角度看,洞庭湖属于 _,具有 _、 _、_、 _、 _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

24、( 2)从图中可看出洞庭湖的面积已经 _ _,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_和 _。 ( 3)保护洞庭湖的方法有 _ _。 答案: (1)湿地 调节气候 调蓄水量 净化水体 释放氧气 美化环境 (2)大大缩小 大量的泥沙淤积 盲目围湖造田 (3)入湖各河流沿岸节约用水,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引水量,增加入湖水量;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沿湖地区退耕还湖 试题分析:( 1)湿地是指常年或经常有水覆盖的陆地表面,故洞庭湖属于湿地生态系统。注意 “生态功能 ”的要求,故不包括经济效益。湿地生态系统能涵养水源、条件气候、净化水质、吸附有毒有害物质、美化 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环境功能。( 2)图示

25、反映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其原因应结合自然原因(泥沙淤积)和人为原因(围湖造田)两方面分析。( 3)保护湿地应从改善湿地的生态环境入手,主要结合湿地面积的缩小原因方面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常规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湿地的基本生态环境功能和我国洞庭湖湿地萎缩的主要原因,并能结合原因分析其治理措施、可持续发展措施等内容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和答题的完整性 下图中(一)、(二)、(三 )是 “我国部分灾害分布 ”示意图,(四)是“我国自然灾害区划 ”示意图。读图判断回答:( 15分) ( 1)我国位于 _灾害带与 _

26、灾害带的交汇的位置,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广泛、灾情严重的国家之一。( 4分) ( 2)根据自然灾害的分类,上图所示的自然灾害分别出现了哪几类?试举例说明。 (3分 ) ( 3)根据各图判断, III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3分 ) ( 4)与其它地区相比, IV地区 _灾害的分布最为集中。 (2分 ) ( 5)针对我国自 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写出我国加强防灾设施建设的具体实例。(至少 3 例,3分) 答案:( 1)北半球中纬度环球灾害带 环太平洋灾害带( 4分) ( 2)气象灾害,如干旱;地质灾害,如泥石流;水文灾害,如风暴( 3分

27、) ( 3)干旱、洪水、风暴潮、台风、泥石流(任答 3个得 3分) ( 4)地震、滑坡、泥石流(任答 2个得 2分) ( 5)兴建长江三峡(或葛洲坝、小浪底)大型水利枢纽(水库等);在黄河中上游(或黄土高原)、长江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或加固长江、黄河堤防 等);沿海一带修建防护林(或在城市内疏通排水通道等)。( 3 分) 试题分析:( 1)世界有两条自然灾害多发带,第一条为环太平洋灾害带;另一条为北半球中纬度环球灾害带,上述两条灾害带都从我国边缘经过。( 2)自然灾害按其性质可分为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地震等)、气象灾害(如干旱、洪涝、暴雨、寒潮等)、海洋灾害(如海啸、风暴潮)和生物灾害(蝗灾、鼠疫等)。( 3)直接根据图示判断, 地区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故干旱、洪涝、风暴潮、台风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多发。( 4)图示 地区为我国西南地区,由于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势起伏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且植被破坏严重,故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最为集中。( 5)我国加强防灾设施建设的实例主要从加强水利工程建设、防护林建设等方面举例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世界自然灾害带的分布、自然灾害的分类和基本防治工程措施等基本内容,并能抓住图示提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注意不同区域的自然灾害类型的分布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