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二第三次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priceawful190 文档编号:349070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505.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二第三次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2-2013学年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二第三次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2-2013学年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二第三次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2-2013学年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二第三次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2-2013学年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二第三次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二第三次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图 “天体系统层次示意图 ”中,序号与其表示的天体系统对应正确的是 A 一地月系 B 一银河系 C 一太阳系 D 一河外星系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图示 为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地月系,较地月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 太阳系,比太阳系再高一级的天体系统为 银河系和 河外星系,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为总星系。 考点:本题考查天体系统的级别。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天体系统的层次,难度较低,本题还可以考查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2010年 8月, “中国丹霞 ”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列其中的广东丹霞山主要是由

2、红色砂砾岩构成的。为 “广东丹霞山地貌景观图 ”。读图完成题。 【小题 1】构成丹霞山地貌的岩石属于 A变质岩 B沉积岩 C侵入岩 D喷出岩 【小题 2】塑造丹霞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侵蚀 B风力堆积 C流水侵蚀 D流水堆积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 “红色砂砾岩 ”反映该地的岩石属于沉积岩。 【小题 2】广东省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故主要的外力作用为流水作用,结合该地区陡峭的峰林地貌反映流水的侵蚀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认真审题,结合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判断其外力作用的主要形式。 当前各国新一轮空

3、间竞赛正向深空拓展,被称为 “袖珍地球 ”的火星正成为新一轮空间竞争的焦点。由于各国在空间探测中一般遵循 “谁先占有,谁先开发,谁先受益 ”的原则,多位专家预言,在未来几个世纪内,各个发达国家将在火星开发中掀起一场新的 “圈地 运动 ”。分析该表,回答题。 行星 质量 (地球为1) 体积 (地球为 1) 平均密度( g/cm2) 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 四季更替 地球 1.00 1.00 5.52 1a 23小时 56分 有 火星 0.11 0.15 3.96 1.9a 23小时 37分 有 【小题 1】在下列条件中火星和地球最接近的是 A重力加速度大小 B公转周期长短 C昼夜交替周期长短 D表面

4、温度高低 【小题 2】人类深空探测对火星情有独钟的原因是 A有生命存在 B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 C有昼夜交替 D是八大行星中自然环境与地球最相近的行星 【小题 3】有关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是一种电磁波,大约 8分钟即可到达地球 B太阳辐射来源于其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C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大气、水、生物和地震活动的主要动力 D我国太阳辐射能西北地区最丰富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A 试题分析: 【小题 1】直接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地球与火星的自转周期几乎相同,说明两者的昼夜交替周期长短最接近。 【小题 2】地球是目前宇宙中有生命存在的唯一的天体,而从表格数

5、目反映火星与地球的日地 距离、平均密度、公转周期、自转周期等都较为相似,故选 D项。 【小题 3】太阳辐射是太阳源源不断的向宇宙空间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的能量,太阳辐射到达地球约 8分钟, A正确。太阳辐射来源于内部的核聚变,而不是核裂变, B错误;地震属于地球内力作用,能量不是来自太阳辐射, C错误。我国太阳辐射最丰富地区为青藏高原地区,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系、生命存在的条件和太阳辐射。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强,学生只要直接从表格的数据分析,注意比较分析,并结合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和太阳辐射的相关内容分析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读下图,回答题 . 【小

6、题 1】 1000万年前岩层弯曲的原因是 A强烈的水平挤压 B强烈的升降运动 C强烈的火山活动 D强烈的流水冲刷 【小题 2】由 1000万年前发育到现在时期,造成该地区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风化与侵蚀 B搬运与沉积 C岩浆的侵入 D地壳的运动 【小题 3】关于 两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向斜成谷 B 背斜成山 C 断陷成谷 D 向斜成山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A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于地壳运动过程中的挤压力作用,使岩层发生弯曲。 【小题 2】图示由 1000万年前发育到现在,该地区的地表形态的变化主要反映在上部岩石的缺失,是受外力侵蚀作用

7、的结果。 【小题 3】图示 处中间岩层向上拱起,判断为背斜,而 处的地貌中间低,两边高,判断为谷地,即 处为背斜成谷; 处中间岩层向下凹,故判断地质构造属于向斜,而 处的地势中高周低,判断为山岭,即 处为向斜成山。 考点: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地质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认真读图,从图示的岩层弯曲和地貌特征等分析即可。 读图,回答题。 【小题 1】下列关于图中事项的描述,正确的是 A A是纵波, B是横波 B A波速最大部分位于地核 C C是莫霍面, D是古登堡面 D C是岩石圈和地壳的界面 【小题 2】下面关于地震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横波能够在海洋中传播

8、 B纵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 C地震波是一种无线电波 D纵波比横波的传播速度快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示 B波的传播速度较 A波快,故判断 B波为纵波, A波为横波,A错误;图示 A波在地核消失, B错误;图示 C为地表分界地幔和地壳的莫霍界面; D为地下 2900KM深处,分界地幔和地核的古登堡界面, C正确。 【小题 2】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A错误;横波和纵波都属于机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 C错误;纵波的传播速度快于横波,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和地震波的传播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横波和纵波的传播特征和地

9、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即可,基础性试题。 下图是美国农业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 1】下列选项,与美国东北部和五大湖附近乳畜带形成无关的是 A气候湿冷 B城市集中 C土壤贫瘠 D天然牧场广阔 【小题 2】图中信息显示,美国农业生产布局的主要特征是 A高度机械化 B地区专门化 C高度商品化 D高度集约化 【小题 3】美国 区和 区的农业生产活动不同期,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水源 D市场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A 试题分析: 【小题 1】美国五大湖地区由于气候冷湿,土壤贫瘠,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而适宜牧草生长,饲料丰富,且该地区人口稠密、城市密

10、集,市场广阔,适宜乳畜业发展,该地区的乳畜业发展属于栏饲养业,而不是依靠天然牧场放牧,D错误。 【小题 2】图示反映美国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工,即农业生产形成地区专门化生产。 【小题 3】气候是影响农业生产时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和农业地域类型。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掌握美国农业生产的基本概况,结合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条件分析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 知识的落实。 资料:不同区域的地理位置、影响因素不同,导致区域特征具有较大的差异。读图,回答题。 【小题 1】与丙省相比,丁省具有的特点是 A劳动力资源丰富 B陆地交通便捷 C第三产业比重小

11、D服务业较发达 【小题 2】导致甲区域和乙区域年平均气温差异明显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的差异 B海陆位置的差异 C地势高低的不同 D植被条件的差异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示丙省区为山东,而丁省为青海,山东省的人口资源较青海丰富,A错误;山东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交通条件明显优于位于青藏高原的青海省, B错误;青海省位于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故第三产业比重低, C正确。 【小题 2】图示甲位于东北地区,纬度高;而乙位于长三角地区,纬度低,故形成年平均气温差异明显。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差异。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概

12、况和影响气温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合读图分析即可。 右图为 “嫦娥二号 奔月示意图 ”。读图完成题。 【小题 1】北京时间 2010年 10月 1日 18时 59分 “嫦娥二号 ”在西昌点火升空,准确入轨。此时, 伦敦 (中时区 )的时间是 A 9月 30日 10时 59分 B 10月 1日 8时 59分 C 10月 1日 10时 59分 D 10月 2日 2时 59分 【小题 2】易对 “嫦娥二号 ”向地面传送信息产生干扰的是 A太阳辐射 B太阳活动 C月球引力 D地球运动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北京时间即东八区的区时 2010年 10月 1日

13、18时 59分,中时区为 0时区的区时,较北京时间晚 8个小时,故计算得中时区区时为 10月 1日 10时59分。 【小题 2】 “嫦娥二号 ”向地面传送信息主要依靠无线电短波通讯,而太阳活动可能扰乱电离层,产生磁暴,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考点:本题考查区时计算和太阳活动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和区时计算的基本方法:所求区时 =已知区时 +时差(东加西减)。 右图为 “2010年 12月 10日 8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题。 【小题 1】下列城市中,风向为西南风的是 A南京 B西安 C天津 D首尔 【小题 2】锦州的天气状

14、况是 A晴热干燥 B低温阴雨 C高温多雨 D风和日丽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的等压线分布,近地面的风向斜穿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风向向右偏,故判断南京为西南风;西岸为偏北风;天津为西北风;首尔为东南风。 【小题 2】图示锦州位于低压中心,垂直方向上盛行上升气流,故多阴雨天气。 考点:本题考查等压线图的综合判断。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等压线图上的风向判断和低压系统对天气状况的影响,结合画图分析更直观。 某研究机构利用水池( 4m2m1m)、土壤、芦苇、水管等材料设计了一个 人工湿地系统(如图)。完成题。 【小题

15、1】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是 防风固沙 净化水质 涵养水源 塑造地形 A B C D 【小题 2】若用无植物的相同模拟系统实验,则检测到 A出水口的排水量减少 B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 C出水口的含沙量增加 D土壤矿物质总量增加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结合图示判断,湿地具有净化水中污染物质、涵养水源的能力,或采用排除法分析。 【小题 2】若缺少植被,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减弱,故使出水口的水量增加,含沙量增加。 考点:本题考查湿地的生态功能。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湿地的主要生态环境功能即可分析,或采用排除法解题,答案:更明确

16、。 右图为某日太阳光照局部示意图,其中阴影表示黑夜,虚线为极圈,直线为经线圈,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完成题。 【小题 1】该日为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小题 2】关于图中 a、 b、 c、 d四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点两侧的日期不同 B b点的地方时为 18时 C c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小 D d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示自转方向反映中心极点为北极点,则图示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夜,故判断为北半球的冬至日。 【小题 2】图示 a点位于昼半球的平分线上,故时间为 12时也不是 180经线,

17、故日期应相同, A错误;根据 a点的地方时为 12时,可计算 b点的地方时约 15时, B错误。地球自转角速度除极点外,处处相等,线速度变化规律: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 C错误。图示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故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递减,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晨昏线图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学生应结合晨昏线图上的时间计算方法,找出 6点、18 点或 12 点判断;掌握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规律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浙江是 “江南水乡 ”,但水乡亦愁水。结合漫画 “挥汗如雨 ”,完成题。 【小题 1】造成浙江省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是 A时空分布不均 B需求结构不合理

18、 C人均拥有量少 D生产利用效率低 【小题 2】漫画中人类过度的行为最可能导致 A水质下降 B地面沉降 C降水增多 D土壤酸化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注意自然原因, BCD项都属于人为原因。 【小题 2】漫画反映过度开采地下水,故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下沉。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问题。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图示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 “审题 ”分析。 下图为杭州市某区域一公共自行车租借服务点多日平均借车和还车数量统计图。完成题。 【小题 1】图示时间段内该服务店自行车数量增多的时间约有 A 3小时 B 5小时 C 7小时 D 9小时 【小题 2

19、】该服务点最可能位于杭州的 A风景区 B工业区 C住宅区 D仓储区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直接读图,该服务店在 1113 时; 1619 时换车数量多于借车数量即自行车数量增多。 【小题 2】图示反映该地区的借车高峰主要在上午 10 时前后和下午 14 时前后,反映与游客的高峰期一致,故判断可能为风景区内。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功能活动及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认真读图,结合不同功能区内的人流数量变化分析即可。 假设每生产 1吨钢要消耗 l.5吨煤炭和 2吨铁矿石,每吨煤炭、铁矿石和钢材的运费相同,乙地为钢铁消费市场,图中 数

20、值表示两地距离 (单位:千米 )。读图回答题。 【小题 1】只考虑运输费用,钢铁厂最适合建在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答案: A 试题分析:以最大限度降低运费的原则分析,运量最大的部分不运,可最大限度的降低运费,故只考虑运费,则钢铁厂靠近铁矿产区,运费最低。 考点:本题考查工业区的合理布局。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基础性强,学生只要掌握运费最低原则工业布局特征即可判断。 下图为 “我国局部区域示意图 ”。读图完成题。 【小题 1】如果要在韶关与赣州之间修建一条铁路,合理的线路是 A 线 B 线 C 线 D 线 【小题 2】为了把区域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水口山和赣州可重点发展 A钢

21、铁工业 B汽车制造工业 C水产品加工业 D有色冶金工业 【小题 3】赣州与大余两城市服务范围的关系类似于下图中的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A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示韶关与赣州之间多山区,故交通线建设应避开陡坡,沿等高线延伸,经过地形较平坦的地方,且线路较短,故选 线。 【小题 2】结合图示该地区有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且水库和水电站多,即能源资源丰富,故适宜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 【小题 3】结合图例,赣州的城市等级较大余高,故其服务范围覆盖大余。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考点较多,但难度不大,学生需要掌握以下几点: 山

22、区交通线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 读图分析区域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 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之间的关系。 气候的变化会导致地貌、水文、生物、土壤等要素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说明地理环境具有 A差异性 B区域性 C整体性 D单一性 答案 : C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自然环境中一个要素的变化可能导致自然环境中其它要素的变化,反映了 “牵一发而动全身 ”,属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即可分析。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内蒙古自治区自东向西呈现 “森林一草原一荒漠 ”的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具有 A从沿海向内陆

23、的地域分异规律 (经度地带性 ) B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纬度地带性 )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垂直地带性 ) D非地带性现象 答案: A 试题分析:内蒙古自治区自东向西呈现 “森林一草原一荒漠 ”的变化,是由于水分条件自东向西递减,而形成的经度地带性。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规律和形成原因即可分析。 右图为 “夏秋季节某时刻卫星云图 ”。读图完成下题。 直接获取该云图影像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答案: A 试题分析:监测地面自然灾害的发生,获取卫星云图是遥感的主要功能。

24、 考点: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 “3S”技术各自的基本功能和应用。 2011年 11月 3日 -14日,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完成两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下图为 “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测控网示意图。读图完成题。 【小题 1】北京时间 11月 14日 20: 00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第二次交会对接成功。此时,区时为 4: 00的测控点为 A奥塞盖尔 B远望六号 C阿尔坎特拉 D凯尔盖朗 【小题 2】两次交会对接期间,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及移动方向分别是 A北半球,向北移 B北半球,向南移 C南半球,向南移 D南半球,向北移 【小题

25、3】两次交会对接期间 A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B全球各地白昼逐渐变长 C我国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D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北半球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C 试题分析: 【小题 1】北京时间即东八区区时为 11月 14日 20: 00,则区位为 4: 00的地方,较东八区区时晚 16个小时,故判断位于西八区。 【小题 2】 11月 14日位于秋分日与冬至日之间,故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 【小题 3】 11月 14日,地球公转逐渐接近近 日点( 1月初),故公转速度逐渐变快, A错误;由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故我国各地昼长逐渐变短, B错误;

26、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C正确。正午太阳高度由与直射点的距离决定,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地理意义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需要掌握区时计算的基本方法:所求区时 =已知区时+时差(东加西减);能抓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判断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和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等内容,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相互具有联系性知识内容的归纳与总结。 右图为 “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 完成题。 【小题 1】图中乙风带的名称是 A极地东风带 B盛行西风带 C东北信风带 D东南信风带 【小题 2】地中海沿岸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是由于 A甲气压带与乙风带交

27、替控制 B乙风带与丙气压带交替控制 C丙气压带与丁风带交替控制 D全年受乙风带影响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示乙风带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故判断为盛行西风带。 【小题 2】地中海沿岸位于 30-40的大陆西岸,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受丙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故高温少雨,冬季受乙盛行西风带控制,故温和多雨。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结合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判断对气候类型的影响。 2012年 1月以来,意大利埃特纳火山多次喷发,大量火山灰直冲云霄。图4为 “地壳物质循

28、环示意图 ”,图 5为 “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题。 【小题 1】与埃特纳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类型一致的是图 4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 2】图 5数码所示辐射中,直接受弥漫在大气中的火山灰影响而减弱的是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判断,三种岩石都能转化为岩浆,故判断丙为岩浆,则丁表示岩浆岩;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属于岩浆岩。 【小题 2】根据图示的大气热力作用过程判断, 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 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表示大气逆辐射; 表示地面辐射。火山灰漂浮于空中,加

29、强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故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 考点: 本题考查地质循环和大气的热力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能根据图示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的相互转化和大气的热力作用过程图即可分析。 右图为 “某地区地质、地貌示意图 ”。读图完成题。 【小题 1】甲处地质构造为 A向斜 B背斜 C断层 D地堑 【小题 2】甲处谷地成因是 A岩层受水平挤压向下弯曲 B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 C断层处岩石破碎 D两条断层之间岩块相对下降 【小题 3】乙河上游修建大坝后,其下游河段 A含沙量增大 B结冰期缩短 C年径流量增大 D径流的季节变化减小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A

30、【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示甲处中间岩层向下凹,故判断为向斜。 【小题 2】结合上题分析,甲处为向斜,由于受内力作用,中间岩层向下凹,故形成谷地。 【小题 3】河流上游修建水库,则带到下游的泥沙增加,故含沙量减少, A错误;水库建设对河流结冰期和年径流量影响不大, B、 C错误;而由于水库能调节河流下游的径流量,故使河流下游的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减小,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及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从图示岩层弯曲,结合地质构造对地貌的影响和水库建设对和河流径流量的影响分析即可,注意结合图示分析。 下图为 “某地等高线地形示意图 ”。读图完成题。 【小题 1

31、】甲处发育了冲积扇,其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作用 B流水堆积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冰川堆积作用 【小题 2】影响图中聚落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和气候 B气候和河流 C地形和河流 D植被和土壤 【小题 3】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是 A开山取石,发展建材工业 B围垦湿地,增加粮食 产量 C砍伐森林,发展木材加工业 D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河流冲积扇是由于出山口地区,由于泥沙淤积而形成的,故属于流水的沉积作用而形成。 【小题 2】图示聚落多分布于河流沿岸的中下游平原地区,故反映河流与

32、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小题 3】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是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发展,故结合该地区多低山丘陵,地形起伏大,发展立体农业,既保持水土,又获得经济效益,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的图的综合分析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能从图示分析聚落分布的基本规律和区域自然环境的特征,结合区域发展的基本规律分析即可。 2011年 11月 29日是中国南极科学考察船 “雪龙 ”号驶抵中山站。右图为 “南极科考船航行路线示意图 ”。据此完成题。 【小题 1】流经 海域的洋流类型依次是 A暖流、寒流、寒流 B暖流、寒流、暖流 C暖流、暖流、寒流 D

33、寒流、暖流、暖流 【小题 2】科考人员沿途可观察到不同的陆地自然带景观,这种景观变化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 A水分 B热量 C地形 D洋流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的海陆位置判断,流经 的洋流依次为日本暖流、西澳大利亚寒流和西风漂流,西风漂流性质上属于寒流。 【小题 2】图示自然带景观的变化呈南北方向变化,判断为纬度地带性分异,是由于热量条件从低纬向高纬递减而形成的。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地理概况、洋流分布和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从图示分析洋流的分布和自然带的变化规律即可分析,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

34、础知识的落实。 下图为 “1985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变动示意图 ”。读图完成题。 【小题 1】我国人口状况是 A 1985年以来,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 B 1987年以来,人口总量持续下降 C 2002年之后,人口自然增长率超过死亡率 D 2006年以来,人口出生率变化较小 【小题 2】目前,我国人口 A出生率高、死亡率低,人口增长迅速 B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 C出生率高、死亡率高,年净增人口少 D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出现人口负增长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直接根据图示分析,图示 1985年之后,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开始呈

35、上升趋势, 2005年之后,我国的死亡率略有上升, A错误;由于我国 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为正数,故人口总数不断上升, B错误;图示 2000年后,死亡率超过自然增长率, C错误;图示 2006年后,人口出生率变化不大, D正确。 【小题 2】目前,我国人口出生率约 1.2%低、死亡率约 0.7%低、自然增长率约0.5%低,接近于现代 型模式。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增长。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抓住图示人口增长的三率变化分析即可,答案:即可从图示分析得到。 下图为 “1980年以来某城市空间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题。 【小题 1】影响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交通

36、C矿产资源 D地域文化 【小题 2】为合理规划功能区,该城市工业区宜选址在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示该地区不同阶段的交通运输方式的不同,影响城市的空间发展,故说明交通运输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 【小题 2】结合图示的盛行风向和河流流向,工业区应布局于河流的下游,盛行风向的下风向,以减轻对城市的大气污染、水污染。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空间形态和城市功能分区的合理布局。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抓住图示的图例和该地区的交通线的发展变化,结合影响城市区位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即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量农民离开家乡向大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流

37、动,形成了民工潮。大量农民工进城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 题。据此完成题。 【小题 1】形成我国民工潮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B人口密度地区分布不均 C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异 D交通线路地区分布差异 【小题 2】下列措施有助于缓解民工潮过度攀升的是 A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提高生产效率 B加强东西部联系,促进产业转移 C加快高速铁路建设,缩短时空距离 D发挥区位优势,加快沿海发展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经济因素是引起我国民工大量流动的主要原因。 【小题 2】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将导致农村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加加重民工潮;加快

38、交通发展,利于人口迁移;发挥区域优势,加快沿海的发展,将加大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而使民工的迁移增加;加强东西部的经济联系,促进产业转移,把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利于中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化,将有助于我国民工潮的过度攀升。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城市化。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即可分析,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 “审题 ”能力的培养。 下表为 “2000年和 2010年江苏省不同地区城镇人口及比重 ”。据此完成题。 城镇人数(万人) 城镇人口比重( %) 2000年 2010年 年增长率( %) 2000年 2010年 增长百分点 苏南地区 1

39、467 2288 4.54 59.6 70.3 10.7 苏中地区 636 917 3.73 37.7 56.0 18.3 苏北地区 983 1533 4.54 31.2 51.5 20.3 【小题 1】有关江苏省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苏北、苏中和苏南城镇人口增长速度相同 B十年间苏南城镇人口数量增加最少 C 2010年苏中城镇人口比重高于苏南和苏北 D苏北城镇人口增长幅度较苏南和苏中大 【小题 2】关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地下径流增大 B生物多样性增加 C热岛效应增强 D土壤肥力提高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直接根据

40、表格的数据可分析,苏北的城市人口增长幅度为 20.3%,大于苏中和苏南, D正确。 【小题 2】由于城市化过程使透水地表被不透水地表取代,故下渗减少,则地下径流减少, A错误;由于城市化过程使植被地减少,破坏生物的多样性, B错误;由于城市人口密集, 工业发达,排放大量废热,故形成热岛效应, 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人口增长和城市化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应结合表格数据和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即可。 近三年来,我国云南省持续发生旱灾。 2011 年泰国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图 11为 “部分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题。 【小题 1】图示农业地域类型

41、为 A商品谷物农业 B水稻种植业 C混合农业 D乳畜业 【小题 2】两地区旱涝灾害频发的共同原因是 A台风活动频繁 B锋面活动频繁 C气温变化大 D季风的不稳定性 【小题 3】在农业生产中,为防御旱涝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B培育良种 C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D改良土壤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C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示农业生产集中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沿海地区,故判断为水稻种植业。 【小题 2】两地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由于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故导致旱涝灾害多发。 【小题 3】机械化生产、培育良种和改良土壤对旱涝灾害的防御基本无关

42、,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是防御旱涝灾害的有效措施。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区 域地理和农业地域类型。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根据图示农业生产的主要分布地区判断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并结合世界区域地理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即可。 2011年 11月 26日绿色和平组织志愿者在德班托起一个巨大的风力发电机模型(如图 12),呼吁前来参加气候变化大会的各国政府采取措施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保护全球脆弱地区和人群免遭伤害。图 13为 “碳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题。 【小题 1】大力开发风能资源,减少 CO2排放,直接影响图 13中的环节是 A B C D 【小题 2】为维持 环节降低大气中 CO2含量的作用,

43、人类迫切需要 A开垦沼泽 B开发水能 C保护雨林 D退耕还湖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大力开发风能资源,可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而减少因燃烧矿物燃料而向大气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故结合图示为 环节。 【小题 2】图示 表示绿色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故我国应保护植被,尤其是热带雨林。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环境保护。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仔细读图,结合题干信息和图示内容,可直接读图分析。 双选题 下列有关田纳西河流域开发与整治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危害多年的洪涝灾害得到了有效控制 B该流域的人均收入已超过美国平均水平 C该流域森林覆盖率达 60%以上

44、 D航运、旅游业发展迅速,但工农业发展缓慢 答案: AC 试题分析:田纳西河流域通过综合开发与治理,综合治理了流域内的洪涝灾害,改善了区域内的生态环境问题,使流域内的工农业生产、航运和旅游业都获得迅速发展,使全区的人均收入达到全美平均水平,故 B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河流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的概况,注意结合排除法分析。 当一个区域发展到工业化阶段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比重大于第二产业 B高科技产业是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C社会经济呈明显的不平衡增长态势 D形成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 答案: CD 试题

45、分析: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区域发展以第一产业为主,工业化阶段区域产业发展以第二产业为主, A错误;高新技术产业是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是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的区域发展特征, B错误;区域发展到工业化阶段, 第二产业迅速发展,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形成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不平衡加速发展的态势。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发展阶段。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区域发展不同阶段的经济发展概况,注意对比分析即可。 有关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论生产力发展水平如何,整个地球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都是有限的 B目前,世界人口已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C按照目前情况

46、发展下去,未来地球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 D地球环境人口容量可作为调控世界人口增长的重要参考依据 答案: AD 试题分析:由于自然资源是限制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整个地球的资源总量是有限的,故环境人口容量具有有限性, A正确;环境人口容量是一地所能养活的最高人口数量,故人口规模不可能超过环境人口容量, B错误;按照目前人口迅速增长的现状,未来人口数量可能出现超过环境人口容量的危机,故需要根据环境人口容量对世界人口的增长状况作出调控, C错误,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结合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基本内容分析即可,注意可采用 排除法分析。 读右图,回

47、答题。 【小题 1】根据图中信息判读,该时节 A南半球正值夏季 B北半球正值夏季 C南半球正值冬季 D北半球正值冬季 【小题 2】图示季节,北半球海陆气压的分布状况是 A海洋被低压盘踞 B陆地被低压盘踞 C海洋被高压盘踞 D陆地被高压盘踞 【小题 3】形成 半岛季风气候的原因是 A地形复杂多样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全球气温升高 D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答案: 【小题 1】 BC 【小题 2】 BC 【小题 3】 BD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示东亚盛行东南季风,南亚盛行西南季风,判断为北半球夏季,则为南半球冬季。 【小题 2】北半球夏季,亚欧大陆上较同纬度的海洋气温高,故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

48、形成低压,即亚洲低压。亚洲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使高压保留在海洋上。 【小题 3】图示 半岛为中南半岛,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成因为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考点:本题考查季风环流和读图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从图示的东亚和南亚季风的风向判断季节,注意南北半球季节相反;结合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成因 分析即可。 某山地垂直自然带数多,垂直带谱完整。这说明该山地 A纬度较低 B纬度较高 C海拔较高 D海拔较低 答案: AC 试题分析:由于山地水热条件所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故形成垂直自然带的变化,山地海拔高度较高,所在纬度越低,则自然带数目越多。反之,海拔较低,纬度较高,则自然带数目较少。 考点:本题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异规律,水热条件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导致自然带的变化。 地球自转的意义有 A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B昼夜长短的变化 C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 D地转偏向力的产生 答案: CD 试题分析: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