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河南省许昌市五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fuellot230 文档编号:349112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河南省许昌市五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河南省许昌市五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河南省许昌市五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河南省许昌市五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河南省许昌市五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河南省许昌市五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 A寒冷时出现寒颤 B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 C接受抗原刺激后, 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 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寒冷时出现寒颤属于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调节,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与题意不符。 B、肺水肿是肺脏内血管与组织之间液体交换功能紊乱所致的肺含水量增加,是病理反应, B项符合题意。 C、接受抗原刺激后, 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属于体液免疫的一部分,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与题意不符。 D

2、、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属于人体对水平衡的调节,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与题意不符。 考点:内环境稳态失调。 点评:本题考查相对综合,是学生能力提升的较好选择。 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B群落的初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 C群落的初生演替速度通常非常缓慢 D动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条件无关 答案: D 试题分析: 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群落演替的类型比较 类型 项目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起点 在一从来没有过植被,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 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是保留有土

3、壤条件,甚至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 时间 经历时间漫长 经历时间较短 影响 因素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实例 裸岩上的演替 森林砍伐地、弃耕地上的演替 3.群落演替的原因 ( 1)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内部,即内因是群落演替的决定因素。 ( 2)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动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条件有关;选 D。 考点:群落演替。 点评:本题有一定的综合性,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 下列与生态系统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吸收进入植物体内的矿质元素在植物枝叶腐烂后归还土壤,属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B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指在种群

4、、群落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进行保护 C大量放牧、发展畜牧业、开垦草原变耕地多产粮是良好的致富方法 D种群数量的变化只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吸收进入植物体内的矿质元素在植物枝叶腐烂后归还土壤,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属于自我调节;正确。 B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指保护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错误。 C大量放牧、发展畜牧业、开垦草原变耕地多产粮是违背生态规律的行为;错误。 D种群数量的变化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错误。 考点:生态系统。 点评:本题较简单,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金合欢蚁生活在金合欢树上,以金合欢树的花蜜等为食,同时也保

5、护金合欢树免受其 他植食动物的伤害。如果去除金合欢蚁,则金合欢树 的生长减缓且存活率降低。由此能得出的推论是 ( ) A金合欢蚁从金合欢树获得能量 B金合欢蚁为自己驱逐竞争者 C金合欢蚁为金合欢树驱逐竞争者 D金合欢蚁和金合欢树共同(协同)进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 金合欢蚁以金合欢的花蜜等为食,从金合欢树获得能量, A对;其他以金合欢树为食的植食动物与金合欢蚁是竞争关系,金合欢蚁可以保护金合欢树免受其他植食动物的伤害,因此驱逐了竞争者, B正确;金合欢蚁和金合欢树互惠互利的关系是长期共同生活、相互选择而形成的,属于共同进化, D正确;金合欢蚁不能为金合欢树驱逐竞争者 , C错误。 考点:生

6、物的种间关系。 点评:试题较抽象,需分析,是学生能力提升的较好选择。 在野生植物中提取的青蒿素是一种治疗疟疾的特效药,这一功能体现了野生生物的 ( ) A直接使用价值 B间接使用价值 C潜在使用价值 D A与 B的总和 答案: A 试题分析: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潜在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 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 间接价值:目前人类尚不清楚。 考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点评:试题相对简单,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 质粒是基因工

7、程中最常用的载体,它存在于许多细菌体内。质粒上有标记基因如图所示,通过标记基因可以推知外源基因 (目的基因 )是否转移成功。外源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也不同,下表是外源基因插入位置(插入点有 a、 b、 c),请根据表中提供的细菌生长情况,推测 三种重组后细菌的外源基因插入点,正确的一组是( ) A 是 c; 是 b; 是 a B 是 a和 b; 是 a; 是 b C 是 a和 b; 是 b; 是 a D 是 c; 是 a; 是 b 答案: A 试题分析: 细菌在含四环素的培养基和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能生长,说明其对应的抗性基因完整,则插入点在 c处。细菌在含四环素的培

8、养基不能生长,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能生长,说明抗四环素基因不能表达而抗氨苄青霉素基因能表达,则插入点在 b处 . 细菌在含四环素的培养基能生长,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不能生长,说明抗四环素基因能表达而抗氨苄青霉素基因不能表达,则插入点在 a处 . 考点:基因工程的工具。 点评:本题考查相对综合,是学生提升获取图示信息、审题、分析 能力的较好选择。 有关 PCR技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PCR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的 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 B PCR技术的原理是 DNA双链复制 C利用 PCR技术获取目的基因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D PCR扩增中必须有解旋

9、酶才能解开双链 DNA 答案: D 试题分析: 1、概念: 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 DNA的核酸合成技术。 2、原理: DNA复制。 3、前提条件: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以便合成一对引物。 4、过程: 高温变性: DNA解旋过程; 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 DNA上; 中温延伸:合成子链。 PCR扩增中双链 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选 D。 考点: PCR技术。 点评:本题相对综合,可以通过理解记忆的方法平时加以训练。 要将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养成完整植株,不需要( ) A具有完整细胞核的细胞 B离体状态 C导入外源基因 D一定的

10、营养物质和激素 答案: C 试题分析: 要将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养成完整植株,技术是植物的组织培养,需要具有完整细胞核的细胞,细胞处于离体状态,培养基中含有一定的营养物质和 激素,不需要导入外源基因;选 C。 考点:植物组织培养的知识。 点评:本题相对简单,问题常规,可以通过平时加以训练提升能力。 相对细菌和植物细胞而言,动物细胞离体培养更需关注培养基的渗透压,这是因为动物细胞( ) A没有细胞壁,对培养基的渗透压更敏感 B渗透压远高于细菌或植物细胞的渗透压 C没有成熟大液泡,渗透压调节能力差 D生长缓慢,各生长阶段对环境的渗透压要求不同 答案: A 试题分析: 动物细胞无细胞壁,培养液渗透压较

11、低,动物细胞会吸水涨破,而植物细胞和细菌细胞含有细胞壁,则不会出现涨破的情况,所以动物细胞培养基要特别关注渗透压,选 A。 考点:细胞的渗透作用。 点评:本题设计较为巧妙,需在理解动植物细胞的知识基础上加以记忆。 下列生物工程技术中,最后一道 “工序 ”不需要用到胚胎移植的是( ) A试管婴儿 B克隆牛 C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D具有生物乳腺发生器的转基因羊 答案: C 试题分析:胚胎移植实际上是生产胚胎的供体和孕育胚胎的受体共同繁殖后代的过程,在胚胎工程中的任何一项技术,如转基因、核移植或体外受精等技术获得的胚胎,都必须移植给受体才能获得后代。因此,胚胎移植是胚胎工程的最后一道 “工序 ”。 A

12、试管婴儿涉及到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等技术。 B克隆牛涉及到核和胚胎移植等技术。 C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属于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涉及到动物细胞培养和动物细胞融合,不需要用到胚胎移植;错误。 D具有生物乳腺发生器的转基因羊涉及到基因工程和胚胎移植等技术。 考点:胚胎移植。 点评:本题考查相 对综合,是学生能力提升的较好选择。 关于蛋白质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蛋白质工程中要进行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 B蛋白质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对蛋白质分子直接进行操作,定向改变其分子结构 C蛋白质工程能产生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型蛋白质分子 D蛋白质工程与基因工程密不可分,又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 答案: B 试题分析:蛋白质工

13、程指以蛋白质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基因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蛋白质工程中要基因水平 进行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而不能对蛋白质分子直接操作。蛋白质工程能产生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型蛋白质分子;选 B。 考点:本题考查蛋白质工程的相关知识。 点评:蛋白质工程的原理(实质)是:改造基因。 蛋白质工程的过程:( 1)根据中心法则逆推以确定目的基因的碱基序列:预期蛋白质功能 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 推测应有氨基酸序列 找到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基因 );( 2)进行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 3)最终还是回到基因工程上

14、来解决蛋白质的合成。因此蛋白质工程生产合成的蛋白质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型蛋白质分子。 排卵时,从卵巢排出 的是( ) A成熟的卵细胞 B成熟的卵细胞和透明带 C成熟的卵细胞、透明带和放射冠细胞 D以上都不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 排卵时,从卵巢排出的是卵子,包括成熟的卵细胞、透明带和放射冠细胞;选C。 考点:排卵。 点评:本题相对简单,属识记内容。 下列哪项不是转基因食物潜在的安全隐患( ) A转基因植物有可能合成对人体有直接毒性或潜在毒性的蛋白质 B转基因植物合成的某些新的蛋白质有可能成为某些人的过敏原 C某些转基因生物可以合成淋巴因子,进入人体增强相应细胞的免疫力 D某些基因足以使植物体

15、内某些代谢途径发生变化 ,导致转基因农作物营养成分的改变 答案: C 试题分析: 某些转基因生物可以合成淋巴因子,进入人体增强相应细胞的免疫力不符合题意,不是转基因食物潜在的安全隐患;选 C。 考点: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 点评:考查基本,来自课本,是基础知识考试的理想题目。 生物技术的发展速度很快,已灭绝生物的 “复生 ”将不再是神话。如果世界上最后一头野马刚死亡,以下较易成功 “复生 ”野马的方法是( ) A将野马的体细胞取出,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经脱分化、再分化,培育成新个体 B将野马的体细胞两两融合,再经组织培养培育成新个体 C取出野马的体细胞核移植到母家马的去核卵细胞中,经孕育培育成新个

16、体 D将野马的基因导入家马的受精卵中,培育成新个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 取出野马的体细胞核移植到母家马的去核卵细胞中,经孕育培育成新个体属于核移植技术,是目前较成熟的技术,较易成功 “复生 ”野马,说明细胞核具有全能性;选 C。 考点:克隆动物。 点评: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分析推理能力,平时应该加强训练。 鲢鱼、鳙鱼吃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生活在水域上层;草鱼吃水草,生活在水域中层; 青鱼吃 螺、蚬,生活在水域底层。这些鱼的分布体现出 ( ) A种群的水平结构 B种群的垂直结构 C群落的水平结构 D群落的垂直结构 答案: D 试题分析: 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

17、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 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鱼的分布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与食物和栖息地有关;选 D。 考点:群落垂直结构。 点评:本题较简单,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生物群落的结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的 B研究海洋鱼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有利于确定合理的捕捞量 C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森林生态系统 D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18、;正确。 B研究海洋鱼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有利于确定合理的捕捞量,一般在 K/2处捕捞,因为种群增长率最大;正确。 C森林生态系统垂直结构明显,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低于森林生态系统;错误。 D北极苔原的生物种类少,生物代谢活动弱,抵抗力稳定性就弱;正确。 考点: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点评:本题比较简单,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如图 1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弯曲的情况 (弯曲角度用 A 表示 );图 2 是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促进作用示意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 b点时, A具有最大值 B当生长素浓度小于 b点

19、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 A逐渐减小 C只有当生长素浓度高于 c点浓度时,生长素才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 D由图 2可知生长素对胚芽鞘的生长作用具有两重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项错误,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在 b点时,促进作用最强,胚芽鞘弯曲最大,而 A具有最小值。 B项正确,当生长素浓度小于 b点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逐渐增强,胚芽鞘弯曲逐渐增大, A逐渐减小。 C项正确,只有生长素浓度高于 c点浓度时,生长素才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 D 项正确,由图 2 可知生长素浓度小于 c 点时,对于胚芽鞘的生长作用是促进,生长素浓度大于 c点时,对 于胚芽鞘的生长作用是抑制,具有两重性。

20、 考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长素的相关知识,意在提升学生理解和分析图形的能力。 右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 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B淋巴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C 之间可进行双向的物质交换 D若 为肝脏细胞,则 处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 处 答案: D 试题分析:据图分析: 血浆, 细胞内液, 淋巴, 组织液。 组织细胞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A 细胞内液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错误。 B淋巴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淋巴和 组织液;错误。 C 血浆、 组织液之间可进行双向的物质交换;错误。 D若 为肝脏

21、细胞,进行有氧呼吸释放二氧化碳,则 处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 处;正确。 考点: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点评:本题综合性强,突出理解、分析和推理能力的培养。 一位在南极科学考察站工作的科学家,当他由温暖的室内来到寒冷的户外时,其下列各项生理变化与下图变化趋势相符的是 ( ) 皮肤血管血流量的变化 身体耗氧量变化 甲状腺激素分 泌量 汗腺的分泌量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寒冷时,机体增加产热量,减少散热量,使得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错误。 机体代谢增强,身体耗氧量增加;正确。 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代谢水平提高,增加产热量;正确。 汗腺的分泌量减少;错误。

22、考点:体温调节。 点评:以图形作为信息的载体,考查了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提升了学生分析图形,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聋哑人理解同伴的 “手语 ”,最关键的神经中枢是 ( ) A视觉中枢 B语言中枢 C躯体感觉中枢 D躯体运动中枢 答案: B 试题分析: 聋哑人理解同伴的 “手语 ”,最关键的神经中枢是语言中枢的 V区;选 B。 考点:语言中枢。 点评:本题相对简单,属识记内容。 -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因此, -银环蛇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分别是 ( ) A肌肉松弛、肌肉僵直

23、B肌肉僵直、肌肉松弛 C肌肉松弛、肌肉松弛 D肌肉僵直、肌肉僵直 答案: A 试题分析: 因 -银环蛇毒的作用,使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无法与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神经元不能兴奋,造成肌肉松弛。因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被有机磷农药抑制后,造成乙酰胆碱因不能被水解而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出现肌肉僵直现象。 考点:神经递质。 点评: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分析推理能力,平时应该加强训练。 研究生长激素促进幼小动物生长常用的方法是 ( ) A饲喂法 B注射法 C阉割,移植法 D以上三项均可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研究动物激素生理作用常用的方法有: 1、切除法:如割除公鸡的睾丸,观察其第二性征的变化;

24、2、移植法:如给阉割的公鸡移植卵巢,观察其第二性征的变化; 3、注射法:如给正常的或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或已摘除甲状腺的实验狗注射甲状腺激素,观察其出现的变化; 4、饲喂法:如用含有动物激素的饲料喂养小动物,观察其变化; 生长激素是蛋白质类激素,通过 “饲喂法 ”,会被分解失去活性;选 B。 考点:研究生长激素生理作用的方法。 点评:此题容易混淆,基本知识必须扎实,易混知识必须区分清楚。 人体中,一经使用并发挥作用后就被灭活或降解的一组物质是 ( ) A. tRNA、 mRNA B. 甲状腺激素、神经递质 C. 抗体、载体 D. 解旋酶、血红蛋白 答案: B 试题分析: 在人体中,激素、神经递质和

25、抗体,分别是激素调节、神经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物质,一经发挥作用就要被灭活或降解;而载体、 tRNA、酶可以被反复利用多次;选 B。 考点:活性物质。 点评:本题比较简单,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这一过程中有 “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 ”的转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 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这是条件反射,反射路径是酸梅的形态、颜色等条件刺激物 眼睛上的感光细胞 传入神经 脑干 传出神经 唾液腺。这一

26、过程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肯定有 “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 ”的转化。由于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经学习才会的反射 ,是后天学习、积累 “经验 ”的反射活动。因此,条件反射也是需要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才能完成。 考点:反射、条件反射及兴奋产生、传导。 点评:本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突出理解、分析和推理能力的培 养。 下列有关生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被阉割的动物血液中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 B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 C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 D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前踢过程中有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答案: D 试题分析: 将动物的性腺摘除(阉割)后,

27、动物无法分泌性激素,会反馈性地使动物体内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的含量上升, A错;在寒冷刺激下,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是由大脑皮层以下的中枢控制的非条件反射, B错;感觉是大脑皮层的功能,属于条件反射, C错 ;膝跳反射中,神经冲动沿着整个反射弧传导、传递,当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进行传递时,涉及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信号形式转变,其中有神经递质这种化学物质在起作用, D 对。 考点: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点评:本题相对综合,可以通过理解记忆的方法平时加以训练。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 B生长素有极性运输现象,该现象和单侧

28、光照无关 C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可增加产量 D在植物体内,植物激素自身的合成受基因组控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 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 A是错误的。生长素有极性运输现象,体现了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上端,故与单侧光照无关, B正确。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 C正确。在植物体内,植物激素自身的合成受基因组控制,受环境影响, D正确。 考点:植物激素。 点评: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如掌握激素作用,可以很快解决此题。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影响某植物乙烯生成和成熟叶片脱落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乙烯浓度越高脱落率越高 B脱

29、落率随生长素和乙烯浓度增加 而不断提高 C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作用是相互对抗的 D生产上可喷施较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降低脱落率 答案: D 试题分析: 由曲线可直接看出,随乙烯浓度升高脱落率先升高后降低。生长素浓度较低时,脱落率随其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与乙烯的作用效果相同;生长素浓度较高时,脱落率随其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与乙烯的作用效果相反。因此,可通过增加生长素的浓度来降低该植物的脱落率;选 D。 考点:生长素作用。 点评:本题综合性强,突出理解、分析和推理能力的培养。 将小鼠 B 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血清能使小鼠 T 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

30、鼠 T 细胞凝集成团。 T 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 A小鼠 B 细胞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 B小鼠 T 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痊 C小鼠 B 细胞和小鼠 T 细胞有相同抗原 D小鼠 T 细胞和家兔 T 细胞有相同抗原 答案: C 试题分析: 小鼠 B细胞注入家兔的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在家兔的血清中可以找到相应的抗体。而血清也可以和小鼠 T细胞凝集,根据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特点来看,说明小鼠的 B细胞和 小鼠 T细胞具有相同的抗原;选 C。 考点:特异性免疫。 点评:试题以信息的方式呈现考生陌生的问题背景,提升了学生获取信息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体感染白喉杆菌后,

31、将启动系列免疫反应,其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 A鼻腔粘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 B巨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 C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 D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其毒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 鼻腔粘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巨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属于竞争,不属于免疫;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其毒性,有抗体的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 考点: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点评:本题有一定的综合性,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和

32、理解能力。 Ca2+能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荷,利于突触小泡和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 Ca2+的通透性,将引起的效应是 ( ) A加速神 经冲动的传递 B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减缓神经冲动的传递 D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 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 Ca2+的通透性,使 Ca2+进入突触前膜内,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荷,利于突触小泡和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的速度加快,将引起神经冲动的传递加快;选 A。 考点:兴奋在突触上传导。 点评:本题设计较为巧妙,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基本知识必须扎实。 综合题 ( 12 分)在验证生长素类似物

33、 A 对小麦胚芽鞘(幼苗)伸长影响的实验中,将如图 1所示取得的切段浸入蒸馏水中 1小时后,再分别转入 5种浓度的 A溶液(实验组)和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中。在 23 的条件下,避光振荡培养 24小时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取每组平均值),实验进行两次,结果见图 2。 (1)生长素类似物是对植物生长发育有重要 作用的一类化合物。本实验中 mg/L浓度的溶液促进切端伸长的效果最明显。 (2)振荡培养的目的是: 增加溶液中的 以满足切段细胞呼吸的需求; 使切段与溶液成分接触更均匀。 (3)生长素类似物 A溶解于 中,以得到 5种浓度的 A溶液。切段浸泡在蒸馏水中的目的是减少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4、。 (4)图 2中,对照组切段的平均长度是 mm。浓度为 0 001mg/L的溶液对切段伸长 (选填 “有 ”或 “无 ”)促进作用;与浓度为 1 mg/L的结果相比。浓度为 10mg/L的溶液对切段的影响是 。 (5)图 2中,浓度为 0 1mg/L时实验二所得数据与实验一偏差较大,在做原始记录时对该数据应 (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字母 )。 A舍弃 B修改 C如实填写 为检验该浓度下相关数据的可靠性,还应 。 答案:( 12分,每空 1分) 调节 1 氧气 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 切段中内源激素( 2分) 7 0 有 促进 伸长的作用减弱( 2分) C 重复实验 试题分析: (1)生长素类似物是微量

35、、高效的一类化合物,对植物生长发育有重要 调节 作用;观察图 2可以看出 1mg/L浓度的 A溶液中培养,促进切端伸长的效果最明显。 (2)培养过程充分振荡,目的是: 增加氧气,以满足细胞呼吸的需求; 使切段与溶液成分接触更均匀。 (3)对照实验中加入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满足单一变量原则,实验组生长素类似物 A也应溶解于中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切段浸泡在蒸馏水中浸泡 1小时,是为了减少切段中内源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观察图 2,生长素类似物 A 浓度为 0 是对照组,切段的平均长度是 7 0mm。与对照组比较,浓度为 0 001mg/L的溶液对切段伸长有促进作用;比较浓度为 1 mg/L

36、和 10mg/L的 A溶液, 10mg/L溶液对切段的影响是促进伸长的作用减弱。 (5)实验过程中,第二次实验与初次实验结果偏差较大,在也应该应如实填写,为检验该浓度下相关数据的可靠性,避免偶尔误差,还应重复实验。 考点:生长素类似物对小麦胚芽鞘(幼苗)伸长的影响实验 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类似物实验,同时考查考生从题干和图形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8 分)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其反射弧示意图如下图。 ( 1)图中神经元 a产生的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 形式进行传导。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内 _释放神经递质,该递质与神经元 b细胞膜上

37、结合,使神经元 b兴奋。神经元 b的神经冲动进一步引起神经元 c兴奋,最终导致屈肌收缩。 ( 2)图中 M点兴奋时,此处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 _。若 N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则在神经元 b上 _(填 “有 ”或 “无 ”)膜电位的变化,其原因是 。 ( 3)手指意外触到火焰引起局 部皮肤红肿,是因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渗透性增加, _引起组织间隙液体积聚。若手指伤口感染,可引起体液中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抵御病菌侵害,此过程属 _免疫。 答案:( 8分,除标记外每空 1分) ( 1)局部电流(或电信号,神经冲动) 突触小泡 (特异性)受体 ( 2)内正外负 无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 ( 3

38、)血浆中的蛋白质和液体渗出 非特异性 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神经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基础知识。 (1)兴奋在神经纤维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即神经冲动,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 ,就会释放神经递质,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引起下一神经元兴奋。 (2)M点静息电位时电荷分布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变为内正外负;根据 M上有神经节可判定 M为传入神经, b为神经中枢, N是传出神经,屈肌和伸肌是效应器; N点受刺激产生兴奋能在该神经元内传导,也能传到肌肉,由于神经元间的传递具有单向性,不能传到上一个神经元 b。 (3)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会使血浆中的蛋白质和液体渗出进

39、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液积聚;体液中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抵御病菌为人体免疫第二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 考 点:兴奋的产生、传导及传递,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二道防线) 点评:试题较抽象,考查识图能力与获取信息能力。 ( 8分)下图中,曲线 、 、 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种群数量变化三种可能的情况。 ( 1)图中曲线 _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的破坏程度较轻。当曲线 趋近零时,对该动物种群已不宜采取 _保护的措施。图中阴影部分可能引起该种群的 _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物种进化。 ( 2)若图中物种处于最高营养级,当其数量下降,且其他条件不变时,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 能量会 _。处于该

40、营养级物种的种间关系是 _。 ( 3)若图中物种为食草动物,当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_功能。 ( 4)人类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过度利用也会导致出现图中的三种情况。 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表现为 “J”型增长,因此需控制 “J”型增长方程式中 _参数,以实现人口和野生动物资源的协调发展。 答案:( 8分,除标记外每空 1分) ( 1) I 就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 基因频率 ( 2)增加 (种间)竞争 ( 3)信息传递 ( 4) ( 2分) 试题分析: ( 1)据图分析,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出现曲线 、 、 所表示的3种情况,曲线 在原始的环境容纳量附

41、近波动,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环境的破坏程度较轻; 的环境容纳量低于原始环境容纳量,说明环境有一定程度的破坏; 中生物逐渐灭绝,说明栖息地的环境被完全破坏,该生物已经无法生存,无法实施就地保护措施,只能进行迁地保护。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被环境阻力淘汰掉的个体,即自然选择发挥了作用,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生物种群的基因频率来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进化的实质就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2)在其他 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物种的种群数量下降,捕食量减少,那么流向该物种的能量就会减少,而与该物种处在同一营养级上的其他物种获得的食物增加,所以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增加;该物种与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其他物种间是竞争关

42、系。 (3)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根据题意,食草动物从青草的减少获得食物不足的信息,进而转移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4)“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是: Nt N0t, N0是人口的起始数量, Nt是 t年后人口数量, 表示人口数量是一年前人口数量的倍数,所以只要控制增长的倍数,人口增长速度就会减慢,对环境的过度开发利用就会缓解。 考点:种群的数量变化、群落的特征、生态系统的功能以及生物的进化等 点评:本题以种群的数量变化为背景,综合考查基础知识,考查识图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 12分)下图是利用奶牛乳汁生产人的血清白蛋白的图解 ,根据下图回答

43、: ( 1)为保证被培养的动物细胞处于无菌无毒的环境,通常要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 ,此外应定期更换 。 ( 2)获取 的常用方法,除直接人工合成外,还有 、 。基因 工程的核心步骤是 。 ( 3) 能在 子宫中存活的生理基础是 。 ( 4)图中 一般经 处理可以得到 。 ( 5)从重组细胞到早期胚胎过程中所用的工程技术是 。在胚胎移植前,通过 技术可获得较多胚胎。若 为囊胚,从 到 的过程中应注意 。 答案:( 12分,除标记外每空 1分) (1)抗生素 培养液 (2)从基因文库获取 PCR技术扩增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2分) (3)受体子宫对外来胚胎不发生排斥反应(无免疫排斥)( 2分)

44、(4)胰蛋白酶 (或者胶原蛋白酶 ) (5)早期胚胎培养 胚胎分割 均分内细胞团(内细胞团均等分割 ) 试题分析: ( 1)为保证被培养的动物细胞处于无菌、无毒的环境: 消毒、灭菌 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 定期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废物。 ( 2)获取 的常用方法,除直接人工合成外,还有从基因文库获取、 PCR技术扩增。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并表达和发挥作用。 ( 3) 早期胚胎能在受体子宫中存活的生理基础是受体子宫对外来胚胎不发生排斥反应。 ( 4)组织形成单个细胞一般用胰蛋白酶或者胶原蛋白酶处理。 ( 5)从重组细胞到早期胚胎过程中所用的工程技术 是早期胚胎培养。在胚胎移植前胚胎分割,通过胚胎分割技术可获得较多胚胎,属于无性繁殖,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对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分割时要注意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否则会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 考点:动物细胞培养,基因工程,胚胎工程。 点评:本题考查相对综合,是学生提升获取图示信息、审题、分析能力的较好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