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一下期教学质量监测地理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eventdump275 文档编号:349155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0.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一下期教学质量监测地理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一下期教学质量监测地理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一下期教学质量监测地理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一下期教学质量监测地理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一下期教学质量监测地理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一下期教学质量监测地理卷(带解析) 选择题 读下图,完成题。 【小题 1】若此图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 A从北美迁往拉美 B从亚洲迁往拉美 C从非洲迁往西亚 D从欧洲迁往亚洲 【小题 2】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到乙地的是( ) A乙地较高的工资待遇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甲地良好的教育条件 D甲地优美的环境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二战后,经济因素是影响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故世界人口迁移主要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故 C项符合。 【小题 2】甲

2、地的推力因素和乙地的拉力因素是导致人口从甲地迁往乙地的主要因素,故乙地有较高的工资待遇成为乙地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拉力因素。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人口迁移和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目前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进而分析目前的世界人口迁移方向。并能利用人口迁移的 “推拉理论 ”分析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在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各种因素中,作用越来越大的是( ) A气候 B交通运输 C水源 D市场 答案: D 试题分析:市场是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决定性因素。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选项的影响即可

3、判断,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读图,完成题。 【小题 1】关于图中混合农业区的正确叙述有( ) A小麦种植业和牧羊混合经营 B甘蔗、果树种植和养鱼有机结合 C主要种植小麦和水稻 D交替种植小麦、棉花或休耕 【小题 2】该种混合农业的主要优点有( ) 对市场的适应性较强,农场主收入较稳定 便于投入大量劳动力精耕细作 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 与当地湿润多雨的气候相适应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示为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的东南部和西南部为世界著名的混合农业区,种植业以小麦为主,养殖业以牧羊为主,故 A项正确。 【小题 2】

4、该地区的混合农业生产规模较大,机械化水平较高,故 错误;该混合农业区主要分布于地中海气候区,故 错误;由于混合农业的农业生产多种农副产品,故对市场的适应性较强,利于保 障农场主的收入稳定,并且合理经营种植业和养殖业,可为农田提供有机肥,利于保持土壤肥力。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著名的农业地域类型。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主要分布,并能掌握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农场的主要生产优势即可判断。 随着西部开发的实施,云南凭借自身的优势条件和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已逐渐成为我 国花卉产业带。据此完成题。 【小题 1】促使云南花卉产业冲出中国走向世界的关键因素是( ) 气候 运输 政策 科技

5、 A B C D 【小题 2】与花卉生产强国荷兰相比,云南发展花卉的人文优势为( ) A交通 B科技 C劳动力 D市场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花卉的保质期较短,而从云南走向国际主要依靠交通和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 【小题 2】荷兰经济发展水平高,故在科技、交通和市场方面都优于云南,但云南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利于花卉种植业的发展。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农业区位选项的主要区位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抓住材料的基本信息判断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区位影响,并能抓住我国和荷兰花卉种植业发展的条件 的差异即可判断。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 ) A

6、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B城市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 C城市经济总量占区域经济总量的比重 D城市数量占区域聚落数量的比重 答案: A 试题分析: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基本标志。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化。 点评:本题难度低,知识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城市化的基本标志即可判断,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读某地区土地利用现状示意图,回答题。 【小题 1】如果现状布局合理,则当地盛行风向可能是(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南风 D西南风 【小题 2】适宜在 P点布局的是( ) A钢铁厂 B造纸厂 C印染厂 D自来水厂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7、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的 工业区主要布局于该城市的南部,故判断该城市的盛行风向应为偏北风,注意结合指向标判断方位。 【小题 2】结合上题结论, P 地位于盛行风向的上风向,河流的上游,环境优美,故适宜建自来水厂,而钢铁厂、造纸厂和印染厂都为重污染工业,应布局于盛行风向的下风向、河流的下游。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的合理布局和读图综 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工业区的布局与风向的关系,并能结合风向、河流的流向判断主要工业的合理布局。注意掌握不同工业企业的污染类型。 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 A工业用地 B住宅用地 C商业用地 D交通道路用地 答案: B

8、 试题分析:在城市的各类土地利用中,一般城市住宅用地约占 40%-60%,为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的功能分区和土地利用方式。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城市各类土地利用方式的基本分布特征即可判断,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上海市 1993年以来出生率在 0.6%以下,死亡率在 0.8%以下。下图是1993 2003年上海市人口总数与自然增长率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题。 【小题 1】上海市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 ) A “高高低 ”模式 B “三低 ”模式 C高增长模式 D增长下降模式 【小题 2】导致上海市人口总数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 A社会

9、文化因素 B政治因素 C生态环境因素 D经济因素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题目知,上海市出生率为 6 以下,死亡率为 8 以下,则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故判断为典型的 “三低 “模式。 【小题 2】结合上题分析,上海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数,但人口总数增加,故判断应为人口迁入的影响,影响上海人口迁入主要是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影响。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和主要的影响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材料中上海市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基本特征进而能判断人口增长模式,并能掌握一地的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的机

10、械增长共同影响分析。 下列内容中,属于非地带性分布现象的是( ) 新疆沙漠中的绿洲 澳大昨亚中西部的热带荒漠 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 南半球缺失的亚寒带针叶林带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新疆位于内陆地区,故其地带性自然带应为温带荒漠,但沙漠中的绿洲是受局部的水分条件影响而形成的非地带性分异现象;南 半球的亚寒带针叶林带缺失也是由于在南纬 60-70附近,几乎没有陆地,故缺失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属于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选项中自然带分布的主要原因进而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分异的基本规律即可。 读下图,完成题。 【小

11、题 1】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 A整体性特征 B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 C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D垂直地带性规律 【小题 2】下列叙述中,属于 P环节的是( ) A降水多集中于夏季 河流有夏讯 B植被破坏严重 红色沙漠 C高温多雨 有机质分解,积累少 D山区坡陡 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示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即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小题 2】图示 P环节表示亚热带气候对红壤贫瘠的影响,由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故物理、化学分解速度和微生物分解作用较快,故有机质分解快,

12、导致了土壤中的有机质少,即红壤贫瘠。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表现,并能结合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分析,注意掌握土壤肥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即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进而能抓住气候与有机质分解作用的关系判断。 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说法是( ) A凡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 B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围 C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人口迁移 D属于人口迁移的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 1000千米以上 答案: C 试题分析:属于人口迁移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跨越一定的行

13、政界限; 时间较长,一般一年以上; 定居地的变更。故只有 C项符合。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概念。 点评:本题难度低,适宜高一基础性测试,学生只要掌握人口迁移的基本条件,即可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 读世界人口增长趋图,回答题。 【小题 1】关于各阶段人口增长趋势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各阶段人口的增长主要由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与其他因素无关 B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世界各国的人口政策 C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除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 约外,也与国家的人口政策有关。 D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 【小题 2】在世界人口增长过程中,人口增长速度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有差别的,下列说

14、法正确的是( ) A产业革命后人口增长最快 B “二战 ”后人口增长最快 C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增长速度最快 D地势平坦地区的增长速度最快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但也人口增长也受包括政治、文化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故 A项错误, C项正确;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性因素, B项错误;人口增长趋势约自然条件的影响关系不大, D项错误。 【小题 2】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性因素,故二战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最高,故人口增长最快, B项正确, A项错误;经济发达国家由于受生育

15、观念等因素影响,人口增长速度放缓, C错误;人口增长与自然条件的影响关系不大,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人口增长和主要的影响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影响人口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和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并能结合世界生产力的发展过程判 断人口增长速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注意比较分析。 对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一定历史阶段内,环境人口容量不确定 B在假定条件下,可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绝对定量的估计 C在实际中,通常把某一种或几种资源所能供养的人数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 D假定条件不同,估计方法不同,但得出的环境人口容量估计值相同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一定的历史

16、阶段下,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 A项错误;在假定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 B项错误;假定条件不同,估计方法不同,则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不同, D错误;在实际情况下,一般是以当地最短缺的一种或几种资源所能供应的人数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C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的基本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对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具体表现即可判断。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相关内容对落实。 综合题 下图为 “亚欧大陆自然带分布模式图 ”,读后完成下列要求。 ( 1)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是 A , B , C , D 。 ( 2)图中各自然带中,

17、和 自然带名称相同,但对应的气候 类型不同; 和 自然带名称不同,但对应的气候类型相同(填写字母代号)。 ( 3)自然带由 AED 反映了自然带的 律; EGFGC 反映了自然带的 规律。 答案:( 1)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是 A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 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C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D 亚寒带针叶林带 。 ( 2)、 C 和 E ; F 和 G ; ( 3)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 试题分析:( 1)直接根据图示各个自然带分布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判断,A分布于 30-40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故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位于

18、 25-35的大陆东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故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位于 35-55的大陆东岸,故判断为温带季风气候,故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位于南北纬 60-70,故判断为亚寒带针叶林带。( 2)结合全球的自然带分布和气候类型分布可判断,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都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 F、 G为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带,都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3)结合图示自然带由 AED ,自然带呈南北递变,故判断为纬度 地带性分异规律;自然带 EGFGC 的变化,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的递变,故判断为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的自然带分布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9、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全球的气候类型分布,进而判断自然带的分布,并能利用自然带的递变规律进而分析纬度地带性和干湿度地带性的差异。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全球气候类型分布和自然带分布的基本判读。 读 1984年到 1995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的变动柱状图和人口流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 1)从图中看这一时期,流动人口数量呈 趋势。 ( 2)这一时期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主要方向: ( 3)四川人口大量外迁对本省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4)这一时期的人口流动主要是 性的,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的 大量增加,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和 。 ( 5)近年来我国东部大城市出现的 “民工潮

20、 ”现象,表明( )( 1分) 乡村城镇化速度加快 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不足 大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A B C D 答案:( 1) 逐年增加 ( 2) 从农村到城市 从内地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 3) 缓解人地矛盾压力,加强与外界联系,增加了收入,促进 了经济的发展。 (2分 )。 ( 4) 自发 , 流动人口 , 务工 和 经商 。 ( 5) C 。 试题分析:( 1)直接根据左图可判断。( 2)改革开发以后,我国的人口迁移主要是由于经济因素的影响,从乡村向城市、从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的人口迁移为主。( 3)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主要从缓解人地矛盾、加强交流和增

21、加收入等方面分析。( 4)改革开发以后,经济因素是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故人口流动多为自发性迁移,流动人口的规模不断扩大,人口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 5)结合人口迁移的 “推拉理论 ”分析,乡村地区的推力因素和城市的拉力因素是导致我国 “民工潮 ”流动的主要原因。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及主要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我国改革开放前后的人口迁移的主要差异,并能结合经济因素对目前我国的人口迁移的影响分析即可。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 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人口开始向郊外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

22、区,在郊区构建了许多超级市场、级住宅、大型停车场,且在老城和新城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 材料二 部分国家城市化及其经济发展情况比较表(美元)。 ( 1)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最先在 (国家 )出现,人们称为 现象。这是什么原因? 。 ( 2)近 20年中,上述五国城市化发展最快的是 国。(填字母) ( 3) 国可能是( ) A、美国 B、埃塞俄比亚 C、英国 D、韩国 ( 4) 国与 三国相比城市水平较低,说明( ) A、 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 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比三国少 C、 国第二、三产业比三国落后 D、 国国人口增长率比三国低 ( 5)读表格回答:纵观世界各国城市化

23、进程,城市化水平可以体现 发展水平,但也可能产生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 ( 6)借鉴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经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新兴小城镇,有如下四种模式可供选择,适宜的模式是( ) A、 B、 C、 D、 答案:( 1) 英国 , 逆城市化 。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地区基础设施逐 步完善,交通便捷 (3分 ) ( 2) ( 3) D ( 4) C ( 5) 经济 ( 6) B 试题分析:( 1)材料一 “大城市中心人口开始向郊外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 ”反映了逆城市化现象,世界的城市化和逆城市化都最早从英国出现。逆城市化的原因主要从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乡村小城

24、镇地区的基础设施的发展分析。( 2)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故直接比较五国的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即可判断。( 3) 国的人均 GDP 较低,但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故判断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发展中国家,故韩国较为符合。( 4)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推动城市化发展是主要动力, 国的城市化水平较低,故反映 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即第二三产业还较为落后,C 项正确。( 5)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6)围绕中心城市,建设卫星城是缓解中心城市环境环境的有效措施,故 图示比较适宜。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化过程和资料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城市化和

25、逆城市化的基本概况,并能掌握两类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基本差异和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因素等基本内容即可判断,注意借鉴课本的基础知识回答。 下图为美国农业分布图,读后回答下列 问题。 ( 1)图中 A为乳畜带,从农业地域类型看属于乳畜业。 和 这类农业发展的主要条件。 ( 2)这里的农场一般是以 为单位经营的,而我国的这类农场一般是 。 ( 3)目前美国东北部地区所需蔬菜主要由南部和西部地区供应,这主要得益于 。 ( 4)这里的农作物主要分布在 其农业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自然条件: 。 社会经济条件: 。 答案:( 1) 市场 饲料供应 ( 2) 家庭 , 国营 。 ( 3) 交通运输、冷藏和保鲜技术

26、 ( 4) 中部平原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和,降水丰富 (2分 ) 交通便利,地广人稀,高度发达的工业,先进的科技水平 (2分 ) 试题分析:( 1)乳畜业的产品保质期较短,故一般布局于城市附近,故市场是影响乳畜业布局的主导因素,且该地区气温温和,草类茂盛,有较充足的饲料,利于乳畜业发展。( 2)美国的农场经营一般为家庭农场,而我国的农场生产主要是国营农场。( 3)蔬菜的保质期较短,从南方地区向北方地区的远距离运输需要依赖交通和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 4)美国的农业生产主要集中于中部的中央大平原地区,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条件分析,而社会经济条件主要从市场、 交通、科技、政策等因素分析。注意结合该地区的实际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美国的农业生产和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区域农业生产的典型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美国农业专业化地带的基本分布,并能结合影响农业区位布局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基本概况分析即可,注意结合实际分析和答题的完整性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