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上学期单元测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大纲版).doc

上传人:registerpick115 文档编号:349517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6.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三上学期单元测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大纲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2届高三上学期单元测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大纲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2届高三上学期单元测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大纲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2届高三上学期单元测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大纲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2届高三上学期单元测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大纲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届高三上学期单元测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大纲版) 选择题 下列关于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人体的每一个细胞都生活在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中 B内环境与外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 C缓冲物质 H2CO3/NaHCO3对血液中 pH的调节需要肺和肾脏的参与 D “血钙过高会引起肌无力 ”证明稳态是肌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答案: A ( 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 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称为溶血性贫血;( 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亦

2、可导致严重发病;( 3)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它们依次属于 ( ) 过敏反应 自身免疫病 免疫缺陷 A B C D 答案: A 在光照下,供给玉米离体叶片少量的 14CO2,随着光合作用时间的延续,在光合作用固定 CO2形成的 C3化合物和 C4化合物中, 14C含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 答案: B 右图表示在一定的光照强度下植物 A和 B在不同 CO2浓度下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植物 A是 C4植物,因为它在高 CO2浓度下有较高的光合作用强度 B光合作用强度为 0时,植物 A和 B既不吸收 CO2也不释放 CO2 C如果 CO2浓度进一步增

3、加,则植物 A的光合作用强度始终随之增加 D植物 B是 C4植物,因为在 CO2浓度为 200PPM时比植物 A具有更高的光合作用效率 答案: D 右下图是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换成电能的示意图,有关该 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图中 A的功能是吸收并转换光能 B图中 B的功能是吸收并传递光能 C图中 C和 D代表传递电子的物质 D图中 F为 NADPH、 G为 NADP+ 答案: D 有人曾做过实验,把玉米和小麦的叶子从植株上切下后,立即分别放在保持高温度、光照充足的容器内(保持生活状态),叶子的含水量,由于蒸腾而徐徐减少,然后,测定叶子在发生水分亏缺情况下,相对光合作用强度,正确的图示是

4、( )答案: A 在光合作用研究过程中,科学实验陆续发现以下事实:在人们对光合作用的认识达到一定程度时,以反应式 “6CO2+12H2O C6H12O6+6O2+6H2O”表示光合作用。此 时希尔( R Hill)从细胞中分离出叶绿体,并发现在没有 CO2时,给予叶绿体光照,就能放出 O2,同时使电子受体还原。希尔反应式是“H2O+氧化态电子受体 还原态电子受体 +( 1/2) O2 ”。在希尔反应基础上,Arnon又发现在光下的叶绿体,不供给 CO2时,既积累 NADPH也积累 ATP;进一步实验,撤去光照,供给 CO2,发现 NADPH和 ATP被消耗,并有有机物( CH2O)产生。希尔反

5、应和 Arnon的发现,使当时的人们对光合作用有了新的认识。下列有关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释放的 O2来自于 H2O,而不 是来自 CO2 B H2O被裂解后,发生了由 H2O最后到 NADP+的电子传递,整个过程需要光 C希尔反应与 CO2合成有机物是 2个可以区分开来的过程 D光合作用需要光的过程为 CO2合成有机物过程提供了 NADPH和 ATP 答案: B 下列有关根瘤菌及其生物固氮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制备根瘤菌 DNA时需用纤维素酶处理细胞壁 B根瘤菌的新陈代谢类型属于异养厌 氧型 C大豆种子用其破碎的根瘤拌种,能提高固氮量 D根瘤菌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分解者

6、 答案: C 下列有关生物固氮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一种根瘤菌能侵入所有种类的豆科植物 B豆科植物与其根瘤内的根瘤互利共生 C土壤中的根瘤菌不能固氮 D具有根瘤的豆科植物能以氮气作为氮源 答案: A 下图是某农牧生态系统氮循环平衡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 来源 :Z*xx*k.Com A 、 、 途径的氮素输入量之和等于 、 、 途径的氮素输出量之和 B参与该循环的生物是植物 、动物和固氮微生物 C该过程所涉及的生理活动是植物、动物和硝化细菌的同化作用 D为减轻 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应推广种植固氮牧草 答案: D 下列关于生物固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圆褐固氮菌属

7、于自生固氮微生物,可用无氮培养基和加入青霉素的培养基把它和酵母菌分离开 B圆褐固氮菌除了具有固氮能力外,还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和果实发育 C固氮的产物都是氨气 D固氮微生物之所以能固氮,根本原因在于有固氮基因,可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培育能固氮的植物,以减少化肥的使用 答案: C 通过某些微生物的作用,把空气中游离的氮素固定转变为含氮化合物,这一过程就是一种生物固氮作用。为确定固氮的最终产物,做了如下两个实验:( 1)把固氮菌培养在含 15N的空气中,细胞迅速固定氮素,短期内细菌的谷氨酸中出现大量的 15N。( 2)如果把细菌培养在含有 15NH3的培养基中,固氮能力立刻停止,但吸入氨态氮迅速转入谷氨

8、酸中。由此可以推断,该微生物固氮产物是 ( ) A NH3 B NO2 C NO3 D谷氨酸 答案: A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酵母菌有核膜,而固氮菌没有 B酵母菌有细胞膜,而固氮菌没有 C黑藻细胞有线粒体,而蓝藻细胞没有 D黑藻细胞有内质网,而蓝藻细胞没有 答案: B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生物固氮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C4植物叶片内 “花环型 ”的两圈细胞, 由外到内依次是部分叶肉细胞和维管束细胞 B C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叶片中只有维管束 鞘细胞内出现淀粉粒 C C3植物和 C4植物叶肉细胞内的所有叶绿体色素都能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 D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互利共生关系主要体现

9、在豆科植物从根瘤菌获得含氮有机物,根瘤菌从豆科植物获得 NH3 答案: B 哮喘是世界性顽症,哮喘的生化接触点潜伏在淋巴细胞中。下图为人的淋巴细胞的体液免疫图解,请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细胞 为 B细胞 B细胞 产生的物质为球蛋白 C细胞 为靶细胞 D阶段 、 为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 答案: B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下列有关论述,不正确的是( ) A非特异性免疫是与生俱来 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 B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有:吞噬细胞、 T细胞、 B细胞、记忆细胞、效应 B细胞 C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 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D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

10、质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答案: B 下列关于细胞免疫发生过程的叙述中,不可能的一项是 ( ) A抗原侵入机体后,被吞噬细胞处理,使内部的抗原决定簇暴露 B被吞噬细胞处理的抗原呈递给 T淋巴细胞 C T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之后,形成效应 T淋巴细胞和部分记忆细胞 D效应 T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和抗原结合产生免疫反应 答案: D 下图为人体内环境示意图。图中 A、 B、 C、 D表示结构, 、 、 、 表示液体,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般情况下, 中的 CO2不能向 中扩散 B B结构呼吸作用的终产物是乳酸 C 中血糖浓度的调 节与垂体有关 D 均参与了体温的调节 答案: C 关于人的体

11、温及其凋节的叙述,哪一项不正确 ( ) A低温条件下大脑对缺氧的耐受性增强 B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C炎热和寒冷的刺激,下丘脑体温中枢都将接受传入神经的兴奋 D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 答案: D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关于人体内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Na+来自饮食,主要通过 汗腺排出 B K+排出的特点是多吃多 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C寒冷环境中人体内多余的水分只从肾、肺和消化道排出 D调节水盐平衡的主要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 答案: D 下列与糖尿病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糖尿病患者逐渐消瘦,是因为具体内糖的氧化供能发

12、生障碍,导致非糖物质分解加强 B尿液中偶尔含有少量糖的人不一定是糖尿病患者,但尿液中持续含有较多糖的人则一定是糖尿病 患者 C糖尿病患者吃得多,是 因为其体内的糖被大量排出体外,导致血糖含量过低 D 糖尿病患者的尿多,是因为具代谢旺盛,产生的水比一般人多 答案: A 有关人体内 K+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红细胞膜内外 K+分布的不均匀与膜蛋白有关 B血钾含量过低会导致心肌自动节律异常 C K+在维持细胞内渗透压上起决定性作用 来源 :学 +科 +网 D人体内血钾含量的高低与醛固酮的分泌量呈负相关 答案: D 下图表示某人在休息时,单位时间内流经其单位面积皮肤血管内血液的相对流量。在时

13、刻 A,室内温度由 15 突至升 40 ;在时刻 B,室内温度又突降至 15 。下列说 法正确是 ( ) A在 A时刻室内温度变化时,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舒张 B在 AB段时间内,人体内酶的活性比 BC段时间内高 C在 BC段时间内,人体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 D在 AB段时间内,因外界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所以人体不散热 答案: C 如果某人下丘脑受损,则不会引起变化的是 ( ) A细胞外液渗透压 B体温 C血糖浓度 D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 D 某患儿胸腺先天性缺失,与正常儿童相比,该患儿 ( ) A仍有部分细胞免疫功能 B仍有部分体液免疫功能 C体内的 B淋巴细胞数目显著减少 D体内的 T淋巴

14、细胞数目增加 答案: B 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细胞免疫中效应 T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B淋巴因子能增强免疫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C体液免疫中,效应 B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D只有在体液免疫反应过程中能产生记忆细胞 答案: B 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反应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B过敏反应一般会损伤组织 C T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 D过敏反应只发生在皮肤及呼吸道 答案: A 下列有关酿脓球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含有 DNA或 RNA,其中贮存着它的遗传信息 B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可导致自身免疫病 C在固体培养基

15、上培养后肉眼可见链状排列的球菌 D侵入心脏瓣膜引起化脓性炎症,导致风湿性心脏病 答案: B 关于抗体的产生、特性和作用等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抗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对自身成分起免疫反应 B抗毒素是抗体 C抗体都能被蛋白酶分解 D淋巴细胞都能产生抗体 答案: D 当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反应时,效应 T细胞发挥的作用是 ( ) A产生抗体使靶细胞裂解 B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 C产生组织胺增强 B细胞的功能 D促进 B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答案: B 综合题 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 活动的必要条件,其中内环境的 pH保持相对稳定是人体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血浆是人体内环境的重要成分

16、。为探究人体内环境 中 pH的相对稳定是由于血浆中存在着缓冲物质,试设计一个探究实验,并问答下列问题。 ( 1)实验材料用具:家免的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液、量筒、试管若干支。模拟人体内缓冲物质所调节的主要物质是_。此外,还必须以_作实验用具。 ( 2)实验步骤 设计 A、 B两个实验组,每组取 3支试管。 先向 A组中的 3支试管分别加入 _。再依次滴入等量 _,测量 pH并记录入表。 对 B组如何操作? _。 ( 3)结果预测 A组:_。 B组:_ _。 ( 4)从以上两组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 _。 答案:( 1) Na2CO3、乳酸 ( 1分) /pH试纸、滴管

17、; ( 1分) ( 2) 等量的蒸馏水、缓冲液、家兔血浆 ( 1分) /乳酸(或 Na2CO3); ( 1分) 对 B组 3支试管按 A组操作依次加入等量的 3种物质后,再滴加等量的Na2CO3(或乳酸); ( 2分) ( 3) A组: 1号试管 pH变化明显, pH明显降低(或升高), 2、 3号试管 pH变化不明显。( 1分) B组: 1号试管 pH变化明显, pH明显升高(或降低), 2、 3号试管 pH变化不明显。( 1分) ( 4)蒸馏水不具有缓冲作用,为对照组; ( 1分)人工配制的缓冲液具有缓冲作用; ( 1分)动物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缓 冲作用,说明其成分中含有缓冲物质。 (

18、1分) 疫苗对预防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为研制抗某种病毒的灭活病毒疫苗,研究人员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 1)制备疫苗:将纯化的某种病毒在特定的 中培养、增殖。收获病毒后用灭活剂杀死,但要确保灭活病毒的 不被破坏且能被免疫细胞识别。这样得到的灭活病毒即为本实验所用的疫苗。 ( 2)用实验动物检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的能力 实验原理:通过接种疫 苗,灭活病毒进入实验动物体内可刺激 B细胞,使之增殖、分化形成效应 B细胞并产生相应的 ;当 病毒再次入侵时,机体能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 。 实验过程:将健康的实验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多个实验组,每组若干 只动物。对照组的处理: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

19、段时间后再 。实验组的处理:接种 ,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为确定该疫苗的有效浓度,不同实验组动物需接种 的疫苗。 分析实验结果: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若该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则实验组比对照组发病率 、存活率 。 答案:( 1)活细胞 ( 0 5分) /抗原决定簇 ( 0 5分)。( 2) 抗体 ( 0 5分) /同种 ( 0 5分)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 0 5分)。 接种病毒 ( 0 5分) /疫苗(含疫苗的接种物) ( 0 5分) /不同浓度 ( 0 5分)。 低 ( 0 5分) /高 ( 0 5分)。 科学家发现生长在高温、强光照和干旱环境中的植物气孔关

20、闭, C4植物能利用 来 叶片内细胞间隙中含量很低的 CO2进行光合作用, C3植物则不能。 ( 1)取自热带不同环境下的甲、乙两种长势良好,状态相似的草本植物,已知甲是 C4植物,乙不知其光合作用固定 CO2的类型。请利用一个密闭大玻璃钟罩,完成初步判别乙植物是 C3植物还是 C-4植物 的实验: 原理: 。 方法:将植物甲和植物乙一同栽种于密闭钟罩下,给予条件培养。连续若干天观察记录它们的生长情况。 预期结果: 。 。 对结果的分析: 。 ( 2)对于以上的分析,用显微镜从形态学方面加以进一步验证。 方法:制作乙植物的叶片过叶脉横切的临时切片,用显微镜观察。 结论:如果视野中看到 ,则乙是

21、 C3植物;如果看到的是 ,则乙是 C4植物。 ( 3)研究性学习小组欲观察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形成的淀粉粒在叶片内的位置有何不同,用碘液对叶片染色后制成的横切片在显微镜下只能看到绿色微粒,却看不到淀粉粒,这 一操作过程的错误是 。 答案:( 1)原理:在高温、干旱和强光照下,随着植物光合作用的进行,造成密闭钟罩内 CO2浓度逐渐降低, C4植物能利用较低浓度的 CO2生长良好,而 C-3植物不能。 ( 3分) 方法:高温、强光照和干旱。 ( 1分) 预期结果: 乙植物与甲植物生长状 态相似; ( 1分) 乙植物逐渐枯萎,而甲依然健壮。 ( 1分) 对结果的分析:若出现第 种情况,乙植株为 C4植

22、物;出现第 种情况,乙植株为 C3植物。 ( 2分) ( 2)没有 “花环型 ”结构或维管束鞘细胞中没有叶绿体, ( 1分) /有 “花环型 ”结构或维管束鞘细胞有叶绿体; ( 1分) ( 3)绿色叶片应该先在热的酒精中脱去叶绿素,再去染色、制片。 ( 2分) 回答下面关于糖代谢相关的问题: ( 1)人的血糖代谢中的主要去路是:_。 ( 2)在血糖调节中,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关系是 _作用,当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时会 _胰岛素的分泌,当胰岛素分泌量增加时会 _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 3)为探究某种物质 X是否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某研究小组用大白鼠做实验对象,将发育状况相似大白鼠分为两组,然后对两

23、组鼠分别注射 _(填下面的正确的编号) 蒸馏水 / 蒸馏水配成的葡萄糖溶液 / 蒸馏水配成的 X溶液 / 生理盐水 / 生理盐水配成的葡萄糖溶液 / 生理盐水配成的 X溶液 ( 4)为鉴定大白鼠处于低血糖状态,除直接验血外,还可通过 _。 ( 5)一般认为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是 _。 ( 6)近年来,对胰岛素作用机制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对其作用的信号通路已比较清楚据下图分 析,符合胰岛素作用信号通路是图中的 _ ( A、 B所示细胞通讯方式为人体内常见的两种不同类型的信号分子及其信号传导方式, C、 D表示不同的信号分子对靶细胞作用的方式) ( 7)如果某人的胰岛素含量并不低,但却出现了典型的糖尿病患者症状,根据上图,您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 ( 8)根据你所学的知识结合最新研究成果,请你提出能够治疗糖尿病的三个方案(写出思路即可) _, _。 答案:( 1)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 1分) ( 2)拮抗 ( 1分) /促进 ( 1分) /抑制; ( 1分) ( 3) ; ( 1分) ( 4)观察大白鼠的状态,如果出现惊厥、甚至昏迷症状,静脉注射葡萄糖后症状缓解;( 1分) ( 5)胰岛 B细胞 受损,合成胰岛素量减少; ( 1分) ( 6) A、 C; ( 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