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 T 545-2008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364414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DF 页数:63 大小:412.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1 T 545-2008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DB11 T 545-2008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DB11 T 545-2008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DB11 T 545-2008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DB11 T 545-2008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亲,该文档总共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ICS 35.240.01 L 67 备案号:22600-2008 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DB DB11/T 545 2008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undament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2008-03-28发布 2008-07-01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11/T 5452008 目 次 前言. 引言.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1 3.1 术语和定义 1 3.2 缩略语 1 4 基本要求.2 4.1 建设原则 2 4.2 定位与时

2、间基准 2 4.3 基础地理数据 2 4.4 数据库更新 3 4.5 系统管理 3 4.6 质量管理 3 5 数据库设计 .3 5.1 概念设计 3 5.2 逻辑结构设计 4 5.3 物理设计 5 5.4 要素数据字典设计 5 5.5 符号库设计 5 5.6 元数据库设计 5 5.7 数据库更新设计 5 5.8 数据库设计书 5 5.9 设计评审与成果提交 5 6 数据建库.5 6.1 控制点数据 5 6.2 DLG数据7 6.3 DEM数据 .9 6.4 DOM数据 .10 6.5 DRG数据 .11 6.6 基础地理底图数据 11 6.7 综合管线数据 12 6.8 地名与地址数据 12

3、6.9 相关数据 13 6.10 元数据 14 6.11 质量检查 15 7 系统构建.16 7.1 需求调查和分析 16 7.2 系统设计 17 DB11/T 5452008 II 7.3 软件开发 20 7.4 集成 22 7.5 测试 22 8 验收与评价 .23 8.1 验收 23 8.2 交付 25 8.3 评价 25 9 运行、管理与维护 .25 9.1 运行 25 9.2 管理 26 9.3 维护 27 9.4 安全与 保密 28 附录 A(规范性附录)数据库设计书 编写内容 30 附录 B(规范性 附录) 设计评审 记录表 32 附录 C(资料 性附录) 文件索引 表和属性数据

4、表 33 附录 D(资料性附录)元数据 内容 和逻辑结构 41 附录 E( 规范性附录)需求调查和分析用表 .44 附录 F(规范性 附录)系统 体 系结构设计书 编写内容 .47 附录 G( 规范性附录)系统 功能设计书编写内容 49 附录 H( 规范性附录)系统验收测试 报告编写内容 51 附录 I(规范性附录)验收 报告编写内容52 附录 J(资料 性 附录)备份管理规定编写 要求 .53 附录 K(资料性附录)保密 管理规定 编写要求 54 附录 L(资料性附录)密码 管理规定 编写要求 .55 附录 M(资料 性 附录)异地存储 管理规定 编写要求56 附录 N(资料性附录)备份登记

5、表 57 附录 O(资料性附录)备份恢复表 58 DB11/T 5452008 III 前 言 本 标 准 的附录 A、附录 B、附录 E、 附录 F、附录 G、附录 H和附录 I为 规范性附录,附录 C、附 录 D、附录 J、 附录 K、附录 L、 附录 M、附录 N和附录 O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提 出。 本标准由北京市勘察 设计与测 绘管理办公室归口。 本 标 准 由北京市测绘 设计研究院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 位 :北京市测绘 设计研究院 、建设综合 勘察研究设计 院 、 中国 测 绘科学研究院 、 北京 建筑工程学院 、 北京九州宏图 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 起草

6、人:陈倬、 李兆平、 冯学兵、 罗晓燕 、 刘光、 孔令彦 、 张海涛、 刘 鹏、 孙乐 兵、 江 贻芳、刘红霞 、 黄坚 、吴飞、 庞京辉、 张鹤、孙毅 、苏山舞、罗 德安、李 成名、王金坡。 DB11/T 5452008 IV 引 言 北京市测 绘条例 规定,本 市基础测 绘是公益 性事业 。主要包括 : ( 一 ) 建 立、更新和维 护 本 市统 一 的平 面坐标系统 ,维 护 高 程 控制 网; (二)测制和更新基本 比例尺 地形图、 影像图和数字 化产品; (三)进行基础航空摄影和获取 基础地理 信息的 遥感 资料; (四)获取 基础地理 信息数据 ,建立、更新和维 护基础地理信息

7、系统等内容。 北京市测 绘条例还 规定 , 建 立 地理 信息系统 及 相关数据库, 必须采 用 国 家和本市基础地理信息 数据。根据测 绘 事业 发展要求 ,本市可以依法补充 制定地方测绘技 术规范和 标 准 。 为 了推进北京市的市、 区(县)级 和相关行 业 基础地理 信息资源共享 , 规范基础地理信息 系统建设的 技术标准, 以适应本 市信息化 建设发展 的需要, 在充 分调查研究的 基础上 , 参考有 关现行国 家、行 业 和 地 方 标 准 及 国 外先进 标准,并广泛征求 意见,制定 北京市地方标 准基础地理信息 系统技术规 程 。 基础地理 信息系统 技术规程 与北京市基础测

8、绘技 术规程 ( DB11/T 4072007 )紧密衔接 。 DB11/T 5452008 1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 了北京市 基础地理 信息系统 的基本要求、数据库设计、数据建库、系统构建、验收与评 价、运行、管理与维 护等要求 。 本标准适用 于北京市 级、 区(县)级 基础地理 信息系统的 设计、建设和运行维护。 基于基础地理信息 系统的专题 信息系统 可参照本 标准执行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 条 款通过 本 标 准的 引用而 成为本标 准的 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 有的 修改单( 不 包括 勘 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

9、于本 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 标 准 达成 协议 的各方研究 是 否 可 使 用这些文件 的最新版 本。凡是 不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其最 新 版 本适 用 于 本标 准 。 GB 18030-2000 信息 技术 信息 交 换 用汉 字 编码 字符集 基本集 的 扩 充 GB/T 2887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 用规范 GB/T 9385 计算机软件需求 说明编制 指南 GB/T 9386 计算机软件测试文件 编 制规范 GB/T 15532 计 算机 软件单元测试 GB/T 18521 地名分 类与类别代 码编制规则 GB/T 19001 质量管理 体 系 要求 CJJ 100 城 市基础地

10、理 信息系统 技 术规范 DB11/T 064 北京市 行政区划 代码 DB11/T 316 北京市 地下管线 探测技术规 程 DB11/T 407 北京市 基础测绘技 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3.1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 于本标准 。 3.1.1 基础地理信息 fundament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综合反映地 表和地下 的自然地理和人文要素的位 置、 形态和属性 的信息。 3.1.2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fundament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采用计算机 软件、硬 件和网络 构建的基础地理信息 数据库

11、及管理系统。 3.1.3 基础地理数据 fundamental geographic data 以矢量、栅格 形 式 表达 基础地理 信息的 图形、图 像数据 。 3.2 缩略语 API 应用程 序接口(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B/S 浏览器 /服务器 (Browser/Server ) CA 数字 证 书 授权 中 心 ( Certificate Authority) C/S 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 DEM 数字 高 程 模型 (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B11/T 5452008 2 DLG

12、数字线划图 (Digital Line Graph) DOM 数字 正射影像 图 ( Digital Orthophoto Map) DRG 数字 栅格图 (Digital Raster Graphics) GNSS 全 球导航 卫星系统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IP 互联 网 协议 (Internet Protocol) IPO 输入 /处 理 /输 出( Input-Process-Output) MAC 介 质 访问 控制( Media Access Control) OGC 开 放 地理信息 系统联盟 ( Open GIS Consor

13、tium) SQL 结构 化 查 询语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 UML 统 一 建 模 语言 (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VLAN 虚拟局域 网(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4 基本要求 4.1 建设原则 4.1.1 一致性原则 基础地理信息 系统建设 应 符合 国家、行 业和地方 相应 标准的一致 性要求。 4.1.2 系统性原则 系统建设应在 技 术 指标 、 标 准体 系、成果 形 式 、数据库结构等方面 具 有 系统性, 整 体上应具 有良好 的集成性。 4.1.3 先进性原则 应充分利用 先进、

14、 实 用的技术 , 采用合理 的 设计 方案 、 技术标准、 硬件平台 和软件, 实现对多 比例 尺、多源、 多时态基础地理数据 的 无缝 衔接和应 用管理 。 4.1.4 开放性原则 系统应具有 开放性, 应采 用 通 用的 空 间数据交换格式 和标准化的 通讯协议 等, 支持基础地理数据与 其它专题数据 的 集成、 叠加或 融合。 4.1.5 安全性原则 基础地理信息 数据库 的建设、运行和管理 等方面 都应 有严密的安全 和 保密 措施, 确保 整个数据库系 统安全、正 常和有效 的运行和 使用。 4.1.6 现势性原则 基础地理信息 数据库 应采用最 新的基础地理数据, 并 应建立维护

15、、 动 态更新机 制,保 证 基础地理信 息的现势性 。 4.1.7 网络化原则 基础地理信息 数据库系统的建设 应 基 于网 络 环境 和分 布式数据管理 , 实 现 数据库的管理维护和 网络 信息发布。 4.2 定位与时间基准 4.2.1 定位基准 定位基准应采 用 北京 地方平面坐 标 系与 北京地方高 程系 , 且 应 与国 家 定位基准建立 联系。 4.2.2 时间基准 时间基准应采 用 公 元纪年北京 时间。 4.3 基础地理数据 4.3.1 数据内容 4.3.1.1 基础地理数据 应包括 控制点数据、DLG 数据、 DEM数据、DOM 数据、DRG 数据、基础地理底图 数据、综合

16、管线数据、地名与地址数据、相关数据 ,以及上述各 种数据的 元数据。 DB11/T 5452008 3 4.3.1.2 相关数据宜包括 行政区划、规 划 道路、建 筑 用地钉桩、规划建设工程 竣工测量和 城 市 三 维 模 型 等数据。 4.3.2 数据来源 4.3.2.1 控制点、DLG 、DEM、DOM、DRG 、基础地理底图及 其元数据应采用基础测绘 成果。 4.3.2.2 综合管线数据 应采用 城市管线 普查和管线 竣 工 测量数据 。 4.3.2.3 地名与地址数据、行政区划 数据可采用 市有关部门 发 布的数据或由相关 权 威部门 资料、城 市 地形图及外业 实 地调 绘获得, 也

17、可从 DLG数据中 提取 。 4.3.2.4 规划道路、建 筑 用地 钉桩和规 划建设工程 竣 工 测量 等数据应采用相 应 的工程 测量数据 。 4.3.2.5 城市三维模型数据 的 几何数据 可采用航空遥感提取 数据 , 纹 理数据可采 用 实 地 或航空遥感 提 取的纹理数据 。 4.3.3 比例尺 基础地理数据 中 DLG、 DEM、 DOM、 DRG和基础地理底图数据 采 用 的 比例尺及比例尺代码 应符合 DB11/T 407的规定。 4.4 数据库更新 4.4.1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应随基础地理数据 的更新进 行同 期更新,可采用 整体更新、 局部更新、要 素更新等方 式,并符合

18、 下列要求 : a) 采 用 整 体 更新 方 式 时, 宜 建 立整 体 更新 历史数据库 ,存储整体历史 数据信息; b) 采用局部更新 方 式 时, 宜 建 立局部更新 历史数据库 ,存储局部历史 数据信息; c) 采 用要素更新 方 式 时, 应 存储 和管理要素 的 时 态信息 。 4.4.2 控制点、DLG 、DEM、DOM、DRG 、基础地理底图等 数据库 宜 采 用 整体 更新或 局部更新 方式。 4.4.3 综合管线数据库宜按 区域及管线 类型采 用要素更新 方式 进 行更新 。 4.4.4 地名与地址数据库宜 采用要素更新方式 ,废除或 变更 的地名和地址数据应进 行 存储

19、 和管理。 4.4.5 更新时应对 数据库级 元数据进 行更新。 4.5 系统管理 4.5.1 为保证系统 在出现异 常或崩溃 时能够恢复 运行, 应按 照 CJJ 100的 规定制定数据和系统的备份 与 恢复策略 。 4.5.2 基础地理信息 系统的安全应符合 完整性、 可 用性和 不可 否 认 性 的要求: a) 完整性指应 防止信息 被未经授权 者篡改 ; b) 可用性指应 保证信息及信息系统 能为授权使用者 提供 服务; c) 不 可 否 认 性 指 应 保 证 信息行为 者不能否 认自己的 行为。 4.5.3 为防止未经 授权人员 访问系统 涉密数据 ,应制定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的保密

20、 管理制度 。 4.5.4 基础地理信息 系统的 软件、硬 件更新后 ,应保证 系统 稳定运行。 4.6 质量管理 4.6.1 基础地理信息 系统建设 的 质量控制应采 用过程控制 的方法,应参 照 GB/T 19001的有 关规定。 4.6.2 质量检查应执行 两级检查、 一级验收制 度。设立 质量控制点,进行工 序检查。各 级检查、验收 工 作 应 独 立完 成 , 并记录质量检查结果 。 4.6.3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所采 用的软件与 硬件设备, 应经 过 测试合格; 也可采用通过 测试评审 确 认的自行开发 的 软件 。 4.6.4 基础地理信息 系统投 入使用前 应测试、试运行和验

21、收合 格 。 5 数据库设计 5.1 概念设计 5.1.1 数据库概念设计 应对数据库 所管理的各 种数据进 行归 类、综合、抽象 ,建立不依 赖于数据库软 硬 件 环境的 概念数据 模型。 DB11/T 5452008 4 5.1.2 数据库概念设计应描 述要素类型 、要素 的属性和要素 之间的关系 。 5.1.3 同类要素不 同尺度之 间宜建立 关联关系 。 5.2 逻辑结构设计 5.2.1 矢量数据集 5.2.1.1 在矢量数据集 下 应 设计要素类 ,要素类 的设计应 符合 下列要求: a) 根 据概念模型 、要素分 类 以及 拓扑关系 划分要素 类, 并对重要地物要素设 置标识码 ;

22、 b) 要素类采用点、线、 面空 间 几何 特征进 行设计。 同 一 要素类应具 有相同的 几何特征 、 属性结构 和定位基准 ,宜设计要素类空 间格网索 引; c) 在 同 一 矢 量数据集下 建立要素 类间的拓扑 关系; d) 要素类满足 实体完整 性、引用 完整性和 域完整性 约束 。 5.2.2 栅格数据集 5.2.2.1 栅格数据集 可采用非压 缩 或 无损压缩等方 式 设计 。 5.2.2.2 存储在数据库 中的栅格 数据应 设计栅格 金字塔, 并符合 下列要求 : a) 根据数据量 大小、存储 空 间 限制和反应 速度等因 素设 置栅格金字 塔的级数 ; b) 栅格金字塔 的重采

23、样 方式可采 用临近法 、双线性 内插 法和立方卷积 法 。 5.2.3 属性数据表 5.2.3.1 属性数据表 应采用实 体关系模型 进 行设计 。 5.2.3.2 属性数据表 应满足实 体完整性、引用完整 性和域完整 性约束。 5.2.4 文件目录结构 文件目录结构 应 按 照数据内容 、比例尺 和存储单 元进 行设计,并 应设计文件 目 录 结构 索 引 。 5.2.5 命名规则 矢 量数据集、矢 量数据集 的 要素 类 、栅格数据集、 属性数据表 等逻辑 对象的 命名规则 应 符合表 1 的 规定。 表1 逻辑对象命名 规则 逻辑 对象 命名规则 示例 矢量数据集 FD_数据 内容标

24、识符 _时间 标识 _版本号 其中, FD:矢 量数据集 的固 定标 识符 ; 数据 内容标 识符 :表 示 不 同 数据 内容的 代号, 代号 宜包 含比例尺 代码 ; 时间 标识 :数据新测 或更新 完成 的最后 时间 ,以 年为单 位(4 位) ; 版本号 :版 本标 识, 以一 位数字 表示 。 FD_DLGJ_2005_1 其中: DLG表 示数据 内容, J 表示 比例尺是 1:500;2005 表 示 最后 完成时间为 2005 年;1 表 示第 一版 。 矢量数据集 的 要素 类 FC_数据 内容标 识符 _时间 标识 _版本号 _要素 类标 识 其 中, FC:要素 类的 固

25、定 标识 符; 数据 内容标 识符 :表 示 不 同 数据 内容的 代号, 代号 宜包 含比例尺 代码 ; 时间 标识 :数据新测 或更新 完成 的最后 时间 ,以 年为单 位(4 位) ; 版本号 :版 本标 识, 以一 位数字 表示 ; 要素 类标 识: 说明 地形 要素分 类和 几何 特征 的标 识。 FC_DLGJ_2005_1_BLD 其中: DLG表 示数据 内容, J 表示 比例尺是 1:500;2005 表 示 最后 完成时间为 2005 年;1 表示第 一版 ;BLD 表 示此要素类为居民 地与垣 栅 的 面 要素 。 栅格 数据集 RD_数据 内容标 识符 _说明 标识 其

26、 中, RD:栅格 数据集 的固 定标 识符 ; 数据 内容标 识符 :表 示不 同数据 内容的 代号 ; 说明标识:对数据内容进行说明的标识,如数据源、年代、分 辨率、 比例尺等 。 RD_DOM_SPOT2005 其中: DOM表示 数据 内容, SPOT2005 表 示 2005 年 的 SPOT影像 数据 。 属 性数据 表 DT_说明 标识 其 中, DT:属 性数据 表的 固定 标识 符; DT_AttrRoad 其中: AttrRoad表示 道路 属DB11/T 5452008 5 说明 标识 :说明 属性数据 表存储内容的标 识。 性数据 表。 5.3 物理设计 5.3.1 数

27、据量估算 数据量应根 据矢量数据集、 栅格数据集、 属性数据表 和文件目录 结构等的 数据量总 和进行估 算, 并 应符合 CJJ 100的规定 。 5.3.2 物理结构设计 5.3.2.1 物理结构设计 对 象 应包括数据库数据文件、数据库 日志 文件和数据库控制文件。 5.3.2.2 物理结构设计 内容应包括每类 文件的数量、文件 的存储 位 置 、文件 的存储容 量和限制 指标等。 5.3.2.3 物理结构设计应根 据数据库 服务器操作 系统对系统文件 的限制和要求、数据库服务器存储 空 间的限制、数据库逻辑结构、数据安全 、数据访问 速度 和 索 引 机制 等 因 素进 行 。 5.4

28、 要素数据字典 设计 要素数据字典 应根据 不同比例尺 分 别 进行设计, 包括 要素总序号、分 类序 号、要素名 称 、定义、分 类代码、 几何 特征、要素 类 名 称、 采 集 方式 、 存储 方 式、 属性、关系、符号 及其处理 方式和注 解等内容。 5.5 符号库设计 5.5.1 符号库应针对不 同比例尺的 矢量数据, 根据要素 的几何 特 征 , 采 用点 状符号、线 状符号、面 状 符号分类分 别进行设计 。 5.5.2 符号库中各 符号应设计 唯 一 编码。 5.5.3 符号库中的 符号应可 通过参数设 置 进 行调 整 。 5.6 元数据库设计 5.6.1 一个基础地理 信息系

29、统 应 只 建立 和维护 一个元数据库 。 5.6.2 宜独立设计 一个数据库 级 元数据 子 库 ,用 于 存储 和管理数据库级 元数据。 5.6.3 应根据不同的基础地理数据分 别 设计元数据子库 。在 每个元数据子库 中,应根据 其所包含逻辑 对 象 的 不 同, 选择元数据种类 ,并应与 其所描述 的数据 内容建立 关联。 5.6.4 元数据包括 矢量数据集元数据、要素类 元数据、 栅格 数据集元数据、图幅 元数据。 5.6.5 元数据库应采 用 实 体关系模型 进行设计 ,应满足 实体 完整性、引用 完整性和 域完整 性。 5.7 数据库更新设计 5.7.1 应确定数据库更新方法 和

30、设计 历史数据库 。 5.7.2 数据库更新 方法可采 用直接编 辑和批量 导入等方法 。 5.7.3 历史数据库 的逻辑设计 应 符合 5.2的规定 , 物理设计 应符合 5.3的规定。 5.7.4 应设计调用 历史数据库数据、维 护 历史 数据库信息 的软件接口。 5.8 数据库设计 书 5.8.1 应按照附录 A的规定 编写数据库设计书 。 5.8.2 数据库设计 应进行验 证,宜采 用小区试验 等方式 。 5.9 设计评审与 成果提交 5.9.1 设计评审 5.9.1.1 数据库设计书应进 行评审。 评审内容和结 论 应 记录 到 设计评审记录表中,设计评审 记录表的 编 制 应 符合

31、 附录 B的 规定。 5.9.1.2 应按照评审结 论 对 数据库设计 进行更改 。 5.9.2 成果提交 提交的设计成果应包括 数据库设计书和设计评审 记录表。 6 数据建库 6.1 控制点数据 DB11/T 5452008 6 6.1.1 数据内容 6.1.1.1 控制点数据 应包括 GNSS(等级 ) 点、 三 角点、 一级 和二级导线点 及等级水 准点等控制点的观 测数据、成果数据及 相应元数据 。 6.1.1.2 观测数据宜包括 设计网图、 选点网图、 观测网图、数据 处 理用图、外业 观 测原始 记录和过 程 计算数据, 其内容和 格式应符合 DB11/T 407的 规定 。其中外

32、业 观测原始 记录和过 程计算数据 应包括 : a) GNSS( 等级)点测量原始 记录文件和基线 解文件; b) 三角点外业 观测手薄 和内业计 算簿的扫描 文件; c) 导 线测量原 始记录文件和平差 计算簿文件 ; d) 水 准测量原 始观测文件、观测 手簿文件、 高 差 与概略 高程表文件和 平 差 计算 簿 文件 。 6.1.1.3 成果数据应包括控制点成果、控制点 网图和点 之记, 其内容和格式 应符合 DB11/T 407的规定。 6.1.1.4 元数据内容 和格式应 符合 DB11/T 407的 规定。 6.1.2 数据逻辑结构 6.1.2.1 观测数据 6.1.2.1.1 观

33、测数据的 逻辑结构 宜采用多 级目录的 文件目录 结构 ,并按照附录 C中 C.1的规定 编制文 件索引表。 6.1.2.1.2 应建立观测数据文件与控制点成果的关 联。 6.1.2.2 成果数据 6.1.2.2.1 控制点成果 数据 6.1.2.2.1.1 对 在 用控制点和 历史控制点建 立 不 同 的矢 量数据集 , 矢量数据集下对 每一类控制点数据 建立一个要素 类 。 6.1.2.2.1.2 要素类的空间几何 特 征 应以 点描述,宜 以三维形式 表 达,也可以二维 形式表达。 当以二 维形式表达 时,应建 立存储高 程值的属 性字段。 6.1.2.2.1.3 要素类属性数据表内容

34、和结构 宜符合附录 C中 C.2的规定。 6.1.2.2.2 控制点网图 数据 6.1.2.2.2.1 控制点网图数据的逻辑结构宜 采用多级 目录的文件 目录 结构,并 按照附录 C中 C.3的规 定编制文件 索引表。 6.1.2.2.2.2 应 建 立 控制点 网 图与控制点成果 的 关 联。 6.1.2.2.3 点之记成果 数据 6.1.2.2.3.1 点 之 记存储在属 性数据表中, 一 个 控制点 的 点 之 记对应 表中的一条记录,且点之 记的相 关电子文件、 照 片 或扫描的图 片等宜存储 在 数据 表的 大二进制字 段中。 6.1.2.2.3.2 点 之 记属性数据表内容 和结构

35、 宜符合附录 C中 C.4的规定。 6.1.3 数据准备 6.1.3.1 观测数据应采 用 多 级文件目录 结构进行数据文件 的目 录组织。 6.1.3.2 成果数据应 按下列组织 方 式 进行准备: a) GNSS( 等级)点成果数据文件按 测区进行 目录组织 ; b) 三角点成果数据文件 按测区进 行目录组织 ; c) 导 线点成果数据文件 按测区、 路线的方 式进行目 录组织 ; d) 水 准点成果数据文件 按等级、 路线或环 线的方式 进行 目录组织; e) 控制点网图数据文件 采用多级 文件目录 结构进行 目录 组织; f) 点 之 记 成果数据按文件 或 属 性数据表的 方式组织

36、。 6.1.3.3 应检查所准备的 数据是否符合数据库设计要求,检查内容主要包括目 录和文件的 命名及层次 关系的正确 性、数据 格式的正 确性、数据 内容的 正确 性和完整性 等。 6.1.4 数据库模式创 建 6.1.4.1 应根据数据库 的 物理设计,进 行文件目 录结构存储 空间 以及数据库 表 空 间的 分 配 。 DB11/T 5452008 7 6.1.4.2 应根据控制点数据 的 逻辑结构设计,建 立控制点的 矢 量数据集、要素 类、属性数据 表 和文件 目 录 结构。 6.1.4.3 应根据控制点数据的 空间覆盖 范围,确 定矢量数据集 的空间域。 6.1.4.4 数据库模式

37、创建 后,应检查 存储空间分 配的正确性、数据库逻辑结构 的正确性和 矢量数据集 空 间 域 的 正确 性 。 6.1.5 数据入库 6.1.5.1 控制点数据的入 库应使用数据 装载工具 ,将数据批 量 导入到相应的矢 量数据集、要素类、 属 性数据表和文件目录 结构中。 6.1.5.2 数据入库后 ,应对要素 类 设定合理的空 间格网索 引,索 引 级 数 不宜 超 过 三级 。 6.1.5.3 数据入库后 应进行检查 , 检查的主 要 内容 包括数据 内容的正确性和 完整性、 拓扑关系 正确性、 要素类空间 格网索引设定的合理性。 6.2 DLG数据 6.2.1 数据内容 DLG数据应包

38、括 1:500、1:2000 、1:10000 等 基本 比例尺 地 形 图数据 及 元数据 。 6.2.2 数据逻辑结构 6.2.2.1 DLG数据应建立 矢量数据集 ,空间数据 应进行无缝 拼 接,并与属性信息 关 联 。 不同 比例尺和 不同版本的 DLG数据 应建立不 同的矢量数据集。 6.2.2.2 应在矢量数据集下建 立要素类 ,并符合 下列要求 : a) 每 一 个 要素 类由属于 同一地形 要素分类 、具有相 同属 性结构、具 有相同几何 特 征 的要素组成; b) 同一要素类 应是物理 或逻辑无缝 ; 宜 设置 符号要素 类, 用 于 存 放实 现可视 化表达的 图形要素;

39、c) 要素类的属 性字段应包括基本 属性字段 ,可根据需要 增加专有属 性字段; d) 1:500、1:2000DLG 要素 类 的 设置 和基本 属性字段 宜符合 表 2的 规定 ; e) 1:10000DLG要素类的 设置和基本 属 性字 段宜符合 表 3的规定。 表2 1:500、1:2000DLG 要 素类设置 和基本属 性字段表 地形 要素分 类 要素 类标 识 几何 特征 基本 属性字 段 测量控制点 CONTROLPT 点(POINT ) 分类代 码、 标识 码、点名、 等级 、高 程值 BLD 面(POLYGON) 分类代 码、 标识 码、 楼层 、门 楼牌 BLDSIDEPT

40、 点(POINT ) 分类代 码、 标识 码、符号 角度 居民 地与 垣栅 BLDSIDELN 线(LINE ) 分类代 码、 标识 码、符号 宽度 INDUSMNPT 点(POINT ) 分类代 码、 标识 码、符号 角度 工 矿建 (构 )筑 物及 其它 设施 INDUSMNLN 线(LINE ) 分类代 码、 标识 码、符号 宽度 TRFNETPT 点(POINT ) 分类代 码、 标识 码、 立交 桥名 称或 公路 桥名 称 TRFNETLN 线(LINE ) 分类代 码、 标识 码、 道路 名称 ROADP 面(POLYGON) 分类代 码、 标识 码、 路面 材质、 道路 名称 R

41、OADPT 点(POINT ) 分类代 码、 标识 码、符号 角度 ROADLN 线(LINE ) 分类代 码、 标识 码、符号 宽度 RAILPT 点(POINT ) 分类代 码、 标识 码、 铁路 桥名 称、符号 角度 交 通及 附属 设施 RAILLN 线(LINE ) 分类代 码、 标识 码、符号 宽度 ELCPT 点(POINT ) 分类代 码、 标识 码、符号 角度 管线 及附属 设施 ELCLN 线(LINE ) 分类代 码、 标识 码、符号 宽度 HYD 面(POLYGON) 分类代 码、 标识 码、 水系名 称 HYDSIDEPT 点(POINT ) 分类代 码、 标识 码、

42、符号 角度 水 系及 附属 设施 HYDSIDELN 线(LINE ) 分类代 码、 标识 码、符号 宽度 DB11/T 5452008 8 表 2(续) 地形 要素分 类 要素 类标 识 几何 特征 基本 属性字 段 境 界 BOULN 线(LINE ) 分类代 码、 标识 码、名 称 CONTOURPT 点(POINT ) 分类代 码、 标识 码、 高程 值、符号 角度 地 貌和 土质 CONTOURLN 线(LINE ) 分类代 码、 标识 码、 高程 值、符号 宽度 VEG 面(POLYGON) 分类代 码、 标识 码 VEGLPPT 点(POINT ) 分类代 码、 标识 码 植 被

43、 VEGLPLN 线(LINE ) 分类代 码、 标识 码 ANNOPT 点(POINT ) 分类代 码、 标识 码、 注记 文字、字 体、字 高、字 宽、 字 旋转 角度 、字 倾斜 角度 注 记 ANNOLN 线(LINE ) 分类代 码、 标识 码、 注记 文字、字 体、字 高、字 宽、 字 旋转 角度 、字 倾斜 角度 注 记 OTHERANNOPT 点(POINT ) 分类代 码、 标识 码、 层名、 注记 文字、字 体、字 高、 字 宽、字 旋转 角度 、字 倾斜 角度 OTHERPT 点(POINT ) 分类代 码、 标识 码 其 他要素 OTHERLN 线(LINE ) 分类代

44、 码、 标识 码 符号 层 SYMBOLLN 线(LINE ) 分类代 码、 标识 码、符号 宽度 表 3 1:10000DLG要 素类设置 和基本属 性字段表 地形 要素分 类 要素 类标 识 几何 特征 基本 属性字 段 测量控制点 CONTROLPT 点(POINT ) 分类代 码、 标识 码、名 称、 高程 值、 等级 BLD 面(POLYGON) 分类代 码、 标识 码 BLDPT 点(POINT ) 分类代 码、 标识 码、符号 角度 居民 地 BLDLN 线(LINE ) 分类代 码、 标识 码 INDUSMNPT 点(POINT ) 分类代 码、 标识 码、符号 角度 工 矿

45、建 ( 构 )筑 物 及其 它设 施 INDUSMNLN 线(LINE ) 分类代 码、 标识 码 TRFNETLN 线(LINE ) 分类代 码 、 标 识码 、道路 名称 、技术 等级 、国道路 线 编号 ROADPT 点(POINT ) 分类代 码、 标识 码、符号 角度 ROADLN 线(LINE ) 分类代 码、 标识 码、符号 宽度 RAILPT 点(POINT ) 分类代 码、 标识 码、符号 角度 交 通及 附属 设施 RAILLN 线(LINE ) 分类代 码、 标识 码、 铁路 名称 ELECPT 点(POINT ) 分类代 码、 标识 码、符号 角度 管线和 垣栅 ELE

46、CLN 线(LINE ) 分类代 码、 标识 码 HYD 面(POLYGON) 分类代 码、 标识 码、 水系名 称 HYDPT 点(POINT ) 分类代 码、 标识 码、符号 角度 水 系及 附属 设施 HYDLN 线(LINE ) 分类代 码、 标识 码、符号 宽度 BOULN 线(LINE ) 分类代 码、 标识 码 境 界 BOUPT 点(POINT ) 分类代 码、 标识 码 CONTOUR 面(POLYGON) 分类代 码、 标识 码 CONTOURPT 点(POINT ) 分类代 码、 标识 码、 高程 值 地 貌和 土质 CONTOURLN 线(LINE ) 分类代 码、 标

47、识 码、 高程 值 VEG 面(POLYGON) 分类代 码、 标识 码 VEGPT 点(POINT ) 分类代 码、 标识 码 植 被 VEGLN 线(LINE ) 分类代 码、 标识 码、符号 宽度 DB11/T 5452008 9 表 3(续) 地形 要素分 类 要素 类标 识 几何 特征 基本 属性字 段 ANNOPT 点(POINT ) 分类代 码、 标识 码、 注记 文字、字 体、字 高、字 宽、 字 旋转 角度 、字 倾斜 角度 名 称注 记 ANNOLN 线(LINE ) 分类代 码、 标识 码、 注记 文字、字 体、字 高、字 宽、 字 旋转 角度 、字 倾斜 角度 符号 层

48、 SYMBOL 线(LINE ) 分类代 码 6.2.2.3 每一个要素 的实体应 设置唯一 标识码, 并符合下列 要求 : a) 对 要求物理 无缝的线和 面 要素 ,应将跨 图幅的同 一要素 进 行物理 无缝拼接后 再 编码 ; b) 数据更新时 应维护标 识码的延续 性 。 未更新要素 实体的标识码应 保持不变, 已经使用 过的标 识 码被删除后不 应 再 次使 用 。 6.2.2.4 历史数据库 的结构应 与现势数据库一致 ,历史信息 通过 元数据进 行描述。 6.2.3 数据准备 6.2.3.1 DLG数据文件 采用多 级文件目 录结构进 行准备。 6.2.3.2 1:500、 1:

49、2000DLG数据文件采 用三级目 录结构。 第一级 目 录为矢 量数据集名 称 , 第二级目录 为数据文件 所在万分 之一图幅 号,第三级 目 录为 数据文件图幅号 ,在第三级 目 录 下存 放 DLG数据文件。 6.2.3.3 1:10000DLG数据采用 两级目录 结构 。 第一级 目录为矢 量数据集名 称, 第 二级目 录为数据文件 图幅号,在 第二级目 录下存放 DLG数据文件。 6.2.3.4 应检查所准备的 数据是否符合数据库设计要求,检查内容主要包括目 录和文件的 命名及层次 关系的正确 性、数据 格式的正 确性、数据 内容的 正确 性和完整性 等。 6.2.4 数据库模式创 建 6.2.4.1 应根据数据库 的 物理设计,进 行数据库 表空间的 分配 。 6.2.4.2 应根据 DLG数据的逻辑结构设计 , 建 立矢 量数据集、要素类、属 性数据表。 6.2.4.3 应根据 DLG数据的空 间覆盖范围 , 确 定矢 量数据集 的空 间 域 。 6.2.4.4 数据库模式创建 后,应检查 存储空间分 配的正确性、数据库逻辑结构 的正确性和 矢量数据集 空 间 域 的 正确 性 。 6.2.5 数据处理 6.2.5.1 所接收的 DLG成果数据文件应 转换成符合 入 库要求 的数据格式。 6.2.5.2 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