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基本信息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助产专业 专业代码: 630202 (二)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 1.教育类型:普通全日制专科(高职) 2学历层次:大专 (三)招生对象与学制 1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力者 2学制:全日制三年 (四)就业范围与职业岗位 1就业范围 根据对助产专业人才需求市场工作的调查分析,护理学系助产专业毕业生职业范围主要涉及各级医疗卫生和服务机构从事临床助产、临床护理和母婴保健工作。 2职业岗位 (1)医院临床助产士 (2)医院临床护士 (3)医疗临床辅助服务员 (4)各级妇幼保健院保健员 二、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 (一)培养目标
2、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发展需要的,具有良好的公民修养和职业素质,掌握助产及护理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临床助产及母婴保健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型助产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能适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具备较快适应临床和社区第一线需要的工作能力,具有创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体魄。 (二)规格要求 1.职业岗位知识要求 掌握助产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具备护理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熟悉本专业基础医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具有广泛的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的相关知识; 掌握一门外语,能较熟练地阅读医学专业外文资料; 能熟练地应用计算机及进行相关医
3、学文献检索的能力。 2 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具有熟练规范的助产和专科护理的基本操作技能; 具有规范地进行产前检查、正常接生、产后处理、正常及异常新生儿处理的操作能力; 具有对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观察和初步处理护理能力; 具有对难产及产科危重病人的识别和应急处理能力 ; 具有对优生优育指导、计划生育技术指导能力; 具有安全意识、法律意识。 3 职业岗位素质要求 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热爱祖国、 热爱护理及助产事业; 具有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的、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思想品质及职业道德; 具有一定的护理、助产管理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4、具有较高的护士、助产人文修养; 具有热爱助产事业的道德情操。 (三) 毕业要求 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成绩合格;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B 级合格;实习成绩合格;技能考核成绩合格;毕业考试成绩合格;学生完成教学方案规定的课程、取得国家执业护士资格证书、高级育婴师资格证;德、智、体审查合格者。 三、 人才培养模式 (一)人才培养模式及内涵 围绕助产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采用“三化合一”即“社会对助产人才标准市场化”、 “素质教育全程化”、 “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育人方式,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促进职业岗位能力的形成,逐步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在联系是以“社会对助产人才标准
5、市场化”为先导,以“素质教育全程化”为基础,以“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育人方式 ,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促进职业岗位能力的形成,逐步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在联系是以“社会对助产人才标准市场化”为先导 ,以“素质教育全程化”为基础,以“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育人方式,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促进职业岗位能力的形成,逐步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在联系是以“社会对助产人才标准市场化”为先导,以“素质教育全程化”为基础,以“理论实践一体化”为核心,紧密围绕培养目标和岗位工作任务,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为主线,突出职业、加强人文、体现
6、冈 Iz、强化实踐,实现“三强一高”(专业实践能力强、职业操作能力强、岗位应用能力强和综合素质高)人才培养定位,并将行业背景融人教育之 中,实现校内专业教育与行业实际需求接轨。 (二) 人才培养模式运作流程 第一学年,学生在校内学习公共素质模块和职业基础模块课程,将素质培养标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按照助产专业培养目标和岗位要求,突出专业特色、加强人文素质培养,将素质培养课程和素质教育活动(如课外活动:护士节系列活动等)量化,纳入课程管理,做到有计划、有考、有学分,确保素质培养落到实处,做到全方位,全过程的素质培养。并利用假期安排到教学、实习医院门诊产前检查室、妇科检查室、计划生育指导中心等单
7、位参观和社会实践进行岗位认知性见习,对所学专业和将来岗位 有初步的感性认识。通过岗位认知见习、职业基础课程学习,突出:基础课专业性,实现职业基础与专业素质统一。 第二学年,学生在校内学习职业基础模块和专业能力模块课程,坚持“教、学、做”一体。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接轨,采取多种形式,使学生在接受学历教育的同时,接受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用“多证书”式职业教育与社会依法执业接轨。考试模式与执业资格考试接轨,提高学生对考试的适应能力,从而提高执业考试的通过率,为走向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就业占领了先机。同时加强职业技能训练和护生的整体素质培养,推行以基于工作过程为主 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模拟实
8、训(产房、病房、检查室、手术室)、仿真训练等的综合训练。实训室开放,学生自主管理,这样使学生早期接触职业角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锻炼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又保证了实训课开出率、增加了学生实际操作机会。同时到医院产房等岗位进行教学见习,以培养学生职业认同感,熟练掌握职业及罷,为顶岗实习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学年位实习。使学生“学习在未来岗位上,就业于学习环境中”,完成了大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化过程。走出一条院校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之路。同时,建立起严格的考核制度、管理机制和长效 运行机制,保障学校与医院互惠互利、可持发展。通过实习医院教学实习与顶岗实习、企业岗前培训,实现实习与就业岗位统一。 四、课
9、程体系与核心课程 (一)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1)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突破学科式课程模式的束缚,面向经济社会,面向社会职业岗位,突出职业的复合性,突出职业技能培养,构架学历证书教育与职业技能取证培训一体化的课程体系。结合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对照职业资格标准和岗位需求,设置项目课程,优化整合教学内容。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对高职助产 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构建。以“知识、能力、素质”全方位培养为核心构建助产专业课程体系。即以“职业素质养成和专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人文素质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专业拓展课程”构健助产专业人丈培养“知识平台”。通
10、过“课间校内实训、课间临床见习、实习前强化实训、顶岗实习”四个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以人文素养课程、渗透到日常教学和考核中的人文素质养成教育,以及课程化管理的课外活动三个环节,实现全方位素质培养。 课程体系设计体现 2 突出、 2 优化、 3 加强原则:“ 2 突出”是突出助产业技能训练;“ 2 优化”是优化课程结构,优化教学内容;“ 3 加强”指加强外语教学,加温计算机教学,加强人文素养课程教学。努力使培养对象达到“三强”:专业实践能力强、职业操作能力强、岗位应用能力强;“一高一宽”:综合素质高、知识面宽;“一适度”:基础理论知识适度的高素质高技能型助产人才标准。 (2
11、)以“知识、能力、素质”全方位培养为核心的助产专业课程体系,即以“职业素质养成和专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人文素质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专业拓展课程”构建助产 专业人才培养“知识平台”。通过“课问校内实训、实习前强化实训、顶岗实习”三个实践教学环节,培: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以人文素养课程、渗透到日常教学和考核中的人文素质养成教育,以及课程化管理的课外活动三个环节,实现全方位素质培养,在培养学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构建“三化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 2.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分析 国际助产士联盟将助产士定义为:一名可信赖的专业人士,通过与孕妇建立伙伴关系,提供妇女整个孕期、产时和产后
12、必要的支持、护理和咨询,在其职责范围内进行助产接生、提供新生儿照护,为 孕产妇提供全程连续性服务。助产士(产科护士)是低危孕产妇的专业护理者。 助产士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现代护理理念;具备全面规范的基础理操作技能;具备临床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熟练的专科助产的基本操作技能;具备对常见病、多发病的病情观察能力;具备对急危重病人的一般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能力;具备对产程进展的评估能力;具备运用孕期保健知识,对孕产妇提供服务的能力;具备健康教育能力;具备团队协作能力;具备获取各种信息的能力;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具备护理管理基本能力。助产士是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和适应职业压力的优良 心理品质毕业后
13、能在各种医疗机构、妇幼保健院、社区从事临床助产及母婴保健工作的高技能型、应用型助产专业人才。 助产专业学生毕业前还可以参加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毕业时可获得毕业证、执业护士资格证、高级育婴师资格证考核合格证书等资格证书。 3.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以工作任务为线索确定实训设置;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实训内容;以专业培养标准为载体设计实训活动;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构建符合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课间校内实训、课间临床见习、实习前强化实训、顶岗实习”四个实践教学环节, 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以行业发展为方向,以工作岗位职业能力和素养为标准培养人才。突出实践教学
14、,使学生掌握实际工作流程和技能。实施岗前培训式教学,将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引入教学中,重视实践技能考核并与职业资格考证结合。规范顶岗实习管理责任制,明确职责,分工合作,责任到人。构建四个教学模块。 模块一: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包含职业基本素质、职业基本技能、职业亥心技能和职业综合技能。 模块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包含职业认知实践、职业基本技能实训、助产综合实训、岗位技能培训和顶岗实习。 模块三: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包含课程 实践技能评价标准、职业技能考核项目、职业综合技能考核项目与标准。 模块四: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包含校外实训基地考核表、实践教学考核表、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二)核心技术及课程内容 1核心
15、技术 临床助产专项技能包括:早期及中期妊娠诊断技能、产前检查技能、绘制产程图技能、胎心检测技能、处理正常产程和异常产程的技能、产妇及新生儿基础护理技能、妊娠病理病历采集与分析技能、后穹窿穿刺术、会阴切开及缝合术技能、胎头吸引术技能、产钳术技能、人工剥离胎盘术技能、会阴擦洗术、新生儿人工呼吸及心外按摩技能、新生儿沐浴技能、新生儿抚触技能、母乳喂养技能、中期妊娠引产技能、宫内节育器放置及取出术等。 2相应核心课程 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妇科护理学、高级助产技术 妇婴 保健 。 五 、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构建 1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图 1:助产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图 2.
16、以“知识、能力、素质”全方位培养为核心的助产专业课程体系 即以“职业素质养成和专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人文素质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专业拓展课程”构建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知识平台”。通过“课间校内实训、实习前强化实训、顶岗实习”三个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以人文素养课程、渗透到日常教学和考核中的人文素质养成教育,以及课程化管理人文素养课程 职业能力课程 职业拓展课程 文本 分析典型工作任务,进行专业课程整合、序化 ,从而形成可用于教学的 课程学习模块。 任务与内容对接 课程重构 课程归类 课程解构 根据工作岗位任务 分解工作过程要素 基于工作过程要素 整合专业课程内容 根据学
17、习过程逻辑 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融教学做一体,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突出能力培养, 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三达标。 能力与职业 对接 根据护理工作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分析与职业能力分析,明确职业岗位与典型工作任务。 课程和岗位对接 课内实训 实习前强化实训 顶岗实习 高级助产 技术 妇 产 科护理 新生儿女 护理 儿童护理 社区护理 急危重症 护理 . 的课外活动三个环节,实现全方位素质培养。 . 图 2:以“知识、能力、素质”全方位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六 、课程教学实施 设 计 专业能力的形成 职 业 素 养 的 形 成 一、人文素质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 、大学语文、 大学英语、计算
18、机文化基础、 心理素质 、 形势与政策、体育 二、职业能力课程:正常人体结构、 医学遗传与优生学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 护用药理学 、 护理学基础、 健康评估、高级助产 技术 、妇科护理、 新生儿 护理、 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婴保健、 老年护理、急危重症护理、社区护理 三、职业拓展课程:中医护理、 康复护理 、 精神护理、护理心理学 校外实训基地 顶岗实习:高级助产、基础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科护理、儿科护理等 临床护士 助产士 1素质培养渗透日常教学与管理 2课外互动课程化管理 1.课间实验、实训 2实习前综合实训与考核 毕业 理论考试 +综合护理技能考核 校内 教学 院校融合助产专
19、业建设委员会进行行业调研、专家论证 职业能力 岗位任务 行业需求 知识 能力 素质 七 、考核评价 课程考核实行“以考核知识的应用、技能与能力水平为主的,平时的形成性考核与期末的总结性、鉴定性考试并重的,由多种考核方式构成、时间与空间按需设定的多次考核综合评定成绩的课程教学考试模式”。毕业考核实行 理论考试 加 护理课程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各学期每周授课时数 合计 理论 实践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6 19 19 19 18 16 1 思想品德修养与法 律基础 2 32 32 2 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毛概、邓论、三个代表 ) 2 108 108 2 2 2 3 大学英语
20、 4 104 104 2 2 2 4 大学语文 4 68 68 2 2 5 心理素质 1 16 16 1 6 计算机基础 4 68 18 50 2 2 7 体育 8 140 140 2 2 2 2 8 形势与政策 1 16 16 1 9 医用化学 2 32 22 10 2 小计( 9)门 24 584 384 200 14 10 6 4 职业基础模块 12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3 32 20 12 2 13 正常人体结构 4 96 48 48 6 15 生理学 3 76 50 26 4 16 医学遗传与优生学 2 45 35 10 4 17 病理学 3 38 20 18 2 18 护 用 药理学
21、 3 38 25 13 2 19 健康评估 4 76 56 20 4 20 护理心理学 2 38 32 6 2 21 护理学基础 6 140 70 70 4 4 专 业 选能力 课 22 妇婴保健 3 76 50 26 4 23 内科护理学 6 76 66 10 4 24 外科护理学 5 76 64 12 4 25 高级助产技术 6 114 72 42 6 26 新生儿 护理 4 76 56 20 4 27 中医护理学 2 38 28 10 2 28 急危重症护理学 3 38 28 10 2 29 妇科护理学 4 76 56 20 4 30 社区护理学 3 38 30 8 2 31 康复护理学 2 38 26 12 2 32 精神科护理 2 38 32 6 2 必修课时数及周时数 70 1263 864 399 26 24 28 26 顶岗实习 1140 72 1068 选修课总时数 113 71 42 3 1 2 1 总学时数 3100 1391 1709 29 25 30 27 毕业考试科目: 1.高级助产技术 2.护理学基础 3.妇科护理学 每学期开课门次 考试课门数 考查课门数 11 2 9 10 4 6 11 3 8 8 2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