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第2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ppt

上传人:刘芸 文档编号:369908 上传时间:2018-09-28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2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第2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2018版-第2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2018版-第2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2018版-第2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2018版-第2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及道路问题,本章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同学自学),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两大历史任务的关联此问题重点分析说明的是: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中国角度).,(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两大历史任务的关联,阐述以下几点: 1.认清国情是确定社会发展道路的前提,是解决一切社会发展问题的基本根据 一个基本认识毛泽东(参读:毛泽东,1939年12月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毛选二卷)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建设、改革

2、,(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两大历史任务的关联,2.近代中国国情和两大历史任务的关联 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帝国主义的侵入(并与封建主义相结合)中国社会一般发展轨道发生变化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具体说) 独立的中国 半殖民地的中国 注:帝国主义侵入对中国封 封建的中国 半封建的中国 建经济/资本主义发展作用影响,(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两大历史任务的关联,2.近代中国国情和两大历史任务的关联(社会性质决定)社会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 中华民族封建主义 人民大众(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社会主要任务推翻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具体说),(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两大历

3、史任务的关联,2.近代中国国情和两大历史任务的关联解决 民族独立问题(破坏帝国主义) (革命)民主问题(破坏封建主义) 第一历史任务注:新民主主义社会 实现 国家富强(建立社会主义) (建设和改革)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 第二历史任务,(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两大历史任务的关联,3.思考问题 如何理解民族独立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现代化)的关系?关系是什么(主要分析联系)?为什么?,毛泽东有关论述1:,没有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不可能建设真正大规模的工业.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 1945年4月24日论联合政府.毛选三卷,毛泽东有关论述2:,一个不是贫

4、弱的而是富强的中国,是和一个不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而是独立的,不是半封建的而是自由的、民主的,不是分裂的而是统一的中国,相结合的.在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分裂的中国里,要想发展工业,建设国防,福利人民,求得国家的富强,多少年来多少人做过这种梦,但是一概幻灭了. 1945年4月24日论联合政府.毛选三卷,十九大报告:摘录,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5、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一九四九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此问题重点分析说明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世界角度). 关键理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生的转变:19141918帝国主义战争;1917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属于新的

6、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注: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探索,此问题重点分析说明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实际道路探索(中国角度).(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1. 概括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是一个曲折的过程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探索,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逐步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1926年

7、前后).1922年,党的二大(上海),提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和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1923年,党的三大(广州),提出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1925年,党的四大(上海),提出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探索,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发展阶段: 第二阶段: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初步形成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大革命失败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先取乡村,后取城市”,(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探索,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抗日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得到展开,达到成熟,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毛泽东,1

8、940年1月, 新民主主义论(毛选二卷) 主要内容涉及:中国向何处去;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中国的历史特点;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等等.,(四)探讨性问题:,关于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中国特色建设道路之比较(中国革命、建设发展规律问题) : 从: 党对中国革命道路探索20年曲折(经历) 党对中国建设道路探索20年曲折(经历) 思考:道路探索(逐步走向成功)关联(经验)之比较,道路关联之比较:,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1.正确把握中国近代以来基本国情;2.农村包围城市; 3.农民革命(农民问题); 4.武装斗争,新型人民军队建设; 5.党的领

9、导权问题; 6.统一战线:(具体); 7.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8.实事求是;9.从机械教条到探索中国自己的道路;10.中国革命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相联系; 11.党的领导从无经验到有比较经验,中国特色建设道路 1.正确把握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2.农村改革率先显效; 3.三农问题; 4.现代化国防,人民军队建设; 5.党的执政地位问题; 6.统一战线:(具体); 7.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8.(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9.从照搬苏联到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0.中国建设与世

10、界发展相联系; 11.党的执政从不成熟到比较成熟,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自学为主)和基本纲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总路线的提出: (1)首次提出毛泽东,1939年12月,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选,二卷) (2)完整表述:毛泽东,1948年4月1日,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毛选,四卷)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2.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性质和前途问题(总路线包含的主要内容) (1)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2)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3)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4)关

11、于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前途,(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注:基本纲领是总路线的具体展开和体现.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基本内容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注: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945年,又在党的七大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进一步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与党的基本纲领联系起来。,(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提示三点) (1)政治纲领的基本内容.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国体(新的形式)政体,(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

12、纲领,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2)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和政体.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 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 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注:从工农民主专政到人民民主专政思想的发展(国体)从一切权力归农会到一些权力属于人民(政体)提示思考: 如何认识现阶段我国的政治制度(形成、如何对待),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从“一切权力归农会”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农民协会/罢工工人代表大会萌芽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工农兵代表大会)雏形 抗日战争后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组织形式是各级参议会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发展

13、解放区“人民代表会议”,三三制:,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政权政策.根据这一政策,抗日民主政权中人员的分配,共产党员大体占三分之一,左派进步分子大体占三分之一,中间分子和其他分子大体占三分之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1949年至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各地人民代表会议或人民代表大会) 成熟 1954年至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3)新民主主义政治的特点.新民主主义政权是在中国革命进程中一定时期采取的国家形式,是一种过渡性质的政权组织形式,(却

14、是“不可移易的必要形式”) ,其发展趋势是向社会主义方向转变.注: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形式区别于欧美式区别于苏联式,(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提示四点) (1)经济纲领的基本内容三大经济纲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注: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947年12月)中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2) 关于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注意:土地政策的具体阶段性变化,(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3)关于没收官僚资本

15、.重点理解:没收官僚资本,包含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注:官僚资本主义 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4)关于保护民族工商业 为什么:(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规定)注:论述:“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去代替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不但是一个进步,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它不但有利于资产阶级,同时也有利于无产阶级,或者说更有利于无产阶级.现在的中国是多了一个外国的帝国主义和本国的封建主义,而不是多了一个本国的资本主义,相反地,我们的资本主义太少了.”毛泽东,1945年4月24日, 论联合政府.毛选,第三卷.,(

16、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4)关于保护民族工商业 引伸思考:如何对待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问题注:论述:“在革命胜利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还需要尽可能地利用城乡私人资本主义的积极性以利于国家经济的向前发展.在这个时期内,一切不是于国民经济有害而是于国民经济有利的城乡资本主义成分,都应当容许其存在和发展.这不但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经济上必要的.”毛泽东,1949年3月5日,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毛选,第四卷.,(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1)文化纲领的基本内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

17、学的大众的文化. (2)注意理解.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要与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相适应;对新民主主义文化具体内容的理解:民族的(内容上;形式上)、科学的(内容;尊重历史;中外文化;民族自信)、大众的(民主文化;为人民)注:(联系思考)19大相关精神,摘录:,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

18、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自学为主),涉及三大方面问题:道路、基本经验、理论的意义 (一)新民

19、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重点思考: 1. 中国革命道路的特色问题: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土地革命(农民问题、反封问题、民主问题),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自学为主),(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三大法宝问题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重点思考:三大法宝在中国当代的发展统一战线:演进历史、作用影响(不同时期)、注意问题(不同时期)、统一战线与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当代发展。党的建设:(提示问题)具体关注内容:,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自学为主),(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重点思考:中国革命道路的特色问题。 1.是什么?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

20、取政权的道路. 2.为什么? (1)客观依据 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 武装斗争是必然的(内无民主制度,外无民族独立) 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中国革命的工作重心是农村中国特点的革命道路的突出表现,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自学为主),(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2.为什么? (2)可能性(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客观;主观)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根本原因和条件群众基础(受大革命影响的地方)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决策 最主要的主观原因和条件,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自学为主),(

21、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3.需要处理好的关系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土地革命 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武装斗争 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有力保证根据地建设 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自学为主),(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三大法宝问题 1.关于统一战线(注意三点问题) (1)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注:中国社会阶级的结构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和不平衡性(2)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革命阶级面对共同的敌人 注

22、意:不同时期的共同敌人关于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工作的开展(利用矛盾,建立发展统一战线),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自学为主),(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三大法宝问题 1.关于统一战线 (3)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经验 1)统一战线中两个联盟及其关系工人阶级同劳动者阶级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 统一战线的基础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革命胜利的保证 2)党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方针,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自学为主),(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三大法宝问题 2.关于武装斗争

23、(1)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 (2)人民军队建设:注:党与军队的关系注:武装斗争是主要形式,但并不排斥其他形式的斗争.其他形式的斗争服从和服务于武装斗争.,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自学为主),(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三大法宝问题 3.关于党的建设 (1)中国共产党产生和建设的特点苏联布尔什维克党的影响共产国际指导党的思想建设的突出重要性正确处理党的建设与统一战线、武装斗争的关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建党理论(注:党的建设是现实需要,也是未来发展需要),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自学为主),(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三大法

24、宝问题 3.关于党的建设 (2)党的建设的基本内容思想建设 首位的组织建设 民主集中制(根本原则)作风建设 三大优良传统作风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 注:现阶段要上升到法制化、制度化.,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自学为主),(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P63-64)理论(本身的)意义(理论的)实践意义对中国对世界,课后工作,课本思考题 拓展题:1.如何认识实现国家富强和现代化与取得民族独立的关系?试分析理解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两大历史任务的关联.2.如何看待和认识党对中国革命道路曲折探索的经验及教训?,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章 中国社会 共三节:中华民族;古代的封

25、建社会;现代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 注: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特点 第二章 中国革命 共七节:百年来的革命运动(鸦片/太平天国/中法/中日/戊戌/义和团/辛亥/五四/五卅/北伐/土地/(抗日);中国革命的对象-帝、封;任务;动力(区分分析、了: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农民以外的各种类型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小商人、手工业者、自由职业者;农民阶级-富农、中农、贫雇农;无产阶级现代产业工人约有250万至300万 城市小工业和手工业的雇佣劳动者和商店店员约有1200万 农村无产阶级即雇农 其他城乡无产者 尚有一个广大的数目;游民);性质-资产阶

26、级民主主义革命;前途-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中国革命的两重任务和中国共产党,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特点:,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是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显然的优势。 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中国政治的、文化的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是,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它的力量是很软弱的,它的大部分是对于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的。 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

27、产阶级联盟的专政。在沦陷区,则是日本帝国主义及其傀儡的统治。,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特点:,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在沦陷区,则一切被日本帝国主义所独占。 由于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统治或半统治之下,由于中国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又由于中国的土地广大,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特别是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大举进攻,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摘录:,中国封建

28、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促进了这种发展。外国资本主义对于中国的社会经济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又一方面,则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这些情形,不仅对中国封建经济的基础起了解体的作用,同时又给中国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造成了某些客观的条件和可能。 可是,上面所述的这一资本主义的发生和发展的新变化,只是帝国主义侵入中国以来所发生的变化的一个方面。还有和这个变化同时存在而阻碍这个变化的另一个方面,这就是帝国主义勾结中

29、国封建势力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帝国主义列强的目的和这正相反,它们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选二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 首要对象 民族独立问题国家富强现代化的前提 封建主义 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社会基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 中国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的障碍 消灭 中国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的条件 官僚资本主义 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注意:要区分不同阶段上革命对象的具体重点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总体说:人民大众无产阶级 农民阶级 城市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30、革命的 革命的 革命的 两面性的阶级 领导阶级; 主力军 动力之一 革命的 保护 最基本动力. 知识分子 联合小商人手工业者自由职业者 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领导权为什么落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 重点理解: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彻底性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对于中国革命领导的条件率领被领导者同敌人作坚决斗争并取得胜利对被领导者给予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给予政治教育 (毛泽东: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1948.1,毛选,第四卷) 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与“三大法宝”的关系统一战线 实现领导权的关键:两个内容武装斗争 实现领导权的坚强支柱党的建设 实现领导

31、权的根本保证思考:今天中国共产党如何巩固执政地位?,关于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前途,阐述两点: (1)性质和前途是什么 性质: 总的讲: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但: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无产阶级领导前途: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关于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前途,(2)中国革命道路发展步骤: “两步走”道路: “两步”:新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二者关系:区别;联系 反对两种错误观点“一次革命论”:片面强调“联系”“二次革命论”:片面强调“区别”,关于“一次革命论”:,20世纪30年代初,王明提出过一系列不符合当时中国实际的提法。他认为中国的资本主义成分“是以极尖锐极剧烈的形式扩大和深入着”

32、,“中国资本主义已有相当程度的发展”;“现在阶段中的革命动力革命领导以及革命斗争方式等,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分”;“现阶段中国革命任务的完成,只有在同时彻底反对中国资产阶级的条件下,才能做到”,中国革命“在高涨到来之时,有很快的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前途”。所以,要“使中国革命不仅彻底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而且使之转变到无产阶级革命”。,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毛泽东农村土地经济思想: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8月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将“耕者有其田”政策改为“减租减息”政策. 解放战争时期: 1947年9月中国土地法大纲:在消灭封建性和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下,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1948年4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关于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土地改革工作的总路线和总政策: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大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