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 T 2276-2015 食用菌母种质量评价及复壮方法.pdf

上传人:sofeeling205 文档编号:370375 上传时间:2018-09-30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6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3 T 2276-2015 食用菌母种质量评价及复壮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DB13 T 2276-2015 食用菌母种质量评价及复壮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DB13 T 2276-2015 食用菌母种质量评价及复壮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DB13 T 2276-2015 食用菌母种质量评价及复壮方法.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DB13 T 2276-2015 食用菌母种质量评价及复壮方法.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ICS 65.020.20 B 05 DB13 河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13/T 22762015 食用菌母种质量评价及复壮方法 2015 -12 -25发布 2016 -2 -1实施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DB13/T 22762015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师范大学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立安、张金秀、姚清国、刘红霞、孙艳颖。 DB13/T 22762015 1 食用菌母种质量评价及复壮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用菌母种的质量评价、复壮及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常规人工栽培食用菌

2、母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2728-2006 食用菌术语 NY/T 528-2010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 1845-2010 食用菌菌种区别性鉴定 拮抗反应 NY/T 1097-2006 食用菌菌种真实性鉴定 酯酶同工酶电泳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母种老化 母种因菌龄过长或培养、保藏条件不适宜等因素而出现的生理衰退现象。具体表现为:培养过程中菌丝生长速度减慢、色泽变暗,容易产生

3、韧质菌皮或分泌色素;栽培时“吃料”速度慢,出菇(耳)提早,菇体(耳片)变薄等。 3.2 母种退化 母种在栽培使用过程中因遗传变异而导致的优良性状下降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培养过程中菌落形状不规则,菌丝稀疏或出现扇变菌落,菌落过早产生色素;栽培时出菇潮次不明显,畸形菇比例上升,产量下降,对不良环境或杂菌的抗性降低等。 3.3 病毒侵染 母种菌丝体因病毒感染而导致代谢生长出现显著的不正常,甚至菌丝体停止生长或死亡的现象。 3.4 杂菌污染 母种受到细菌、放线菌或其他真菌污染的现象。 DB13/T 22762015 2 3.5 母种复壮 对菌丝均一性差、生活力已下降的母种恢复其活力及优良性状的过程。

4、4 母种质量评价 4.1 培养基选择 根据母种特性,按NY/T 528-2010相关要求及附录A进行选择,配制相应的母种培养基。 4.2 接种及培养 取直径约0.5cm待评价母种菌丝块,接种到平板培养基中央部位;每个菌株3次以上重复。于恒温培养箱中适温培养7d10d。 4.3 评价 观察接种块长出的菌落及菌丝体长势,并按下列方法作出母种质量评价: a) 优质母种:菌落呈规则圆形、菌丝粗壮、长势良好,符合本品种母种应有的特征,可用于生产; b) 老化、退化母种:部分菌落菌丝生长不规则或出现明显扇变角或分泌色素较多,可用于提纯复壮; c) 淘汰母种: 具备下列特征之一的均应淘汰: 接种块菌丝体停止

5、生长或死亡; 部分菌落出现黑褐色、青灰色、黄褐色或红色等颜色的孢子堆,或与母种菌丝体之间存在拮抗反应; 菌丝生长缓慢、散发出难闻的酸臭气味。 5 母种复壮方法 5.1 提纯复壮 5.1.1 母种来源 被确认为存在老化、退化现象的母种。 5.1.2 接种培养 从斜面培养基母种中挑取远离接种点下端的菌丝,尽量为圆块,接种到与斜面培养基成分不同的平板培养基中,每一平板可接34块。按菌种最适温度要求置恒温培养箱中培养7d10d后,观察菌落形态。 5.1.3 复壮操作 从形态圆形、规整,菌丝生长旺盛的菌落边缘,用无菌小刀切取菌落边缘的菌丝尖端进行分离移植;也可在显微镜下应用显微操作器把菌丝尖端切下;也可

6、用无菌毛细管截取菌丝尖端。分离物转接到与平板培养基成分不同的平板上。按菌种最适温度要求置恒温培养箱中继续培养。 采用相同操作,对菌种进一步提纯复壮,直至菌落完全呈规则圆形且菌丝生长明显加快。 DB13/T 22762015 3 5.1.4 菌种保藏 挑取菌落边缘菌丝,接种到与平板培养基成分不同的试管斜面中。按菌种最适温度要求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至长满后使用,或当菌丝体生长到占整个培养基表面的70%80%后,按菌种温型特点于冷藏箱保存。 5.2 原生质体脱毒复壮 5.2.1 母种来源 被确认为受到病毒侵染,且具锁状联合结构的食用菌母种。 5.2.2 菌丝体制备 从斜面培养基母种中挑取远离接种点下端

7、的菌丝35块,接种到适合该菌种生长的最适液体培养基上。静置培养3d5d后,于150rpm及最适温度下摇床培养5d7d。用四层纱布过滤收集菌丝体,用0.6 M甘露醇洗涤2次,用滤纸吸掉菌丝中多余的液体,将菌丝块至于10mL的容器中。 5.2.3 原生质体制备 按每100mg菌丝加入1mL 2%溶壁酶(0.6M的甘露醇配制,0.22m微孔滤膜过滤除菌,现用现配)。3034水浴,每30min摇晃一次。3h之后,加入等体积0.6M甘露醇,用400目细胞筛过滤,将滤液收集到离心管中,室温、3000rpm离心10min,沉淀即为原生质体。 5.2.4 原生质体再生 用0.6 M甘露醇将原生质体悬浮,调整生

8、质体悬液浓度到1107个/mL。稀释后吸取100L均匀涂布于适合该菌种生长的最适平板培养基上,于恒温培养箱中最适温度下培养15d20d。 5.2.5 复壮母种筛选 在载玻片上滴一滴蒸馏水,从菌丝生长旺盛的再生菌落中挑取部分菌丝,充分展开后制临时装片,置显微镜下观察。具锁状联合结构的菌丝即为脱毒复壮试验母种。 6 复壮母种的检测方法 按下列方法对复壮菌种进行检测,具备以下特征的母种为复壮菌种。 6.1 肉眼观察 用肉眼观察,复壮后母种菌丝具有本品种固有色泽和形态特征,如:洁白、粗壮;无任何杂菌等。 6.2 显微镜检查 显微镜下观察复壮母种菌丝体应粗壮,菌丝节较长,呈分枝状;与未复壮前菌丝节很短,

9、菌丝纤细形成对比。 6.3 菌丝生长速度测定 将复壮菌种,转接至PDA或适宜其生长的平板培养基中央,待菌丝形成放射状菌落后,用直径0.5cm的无菌打孔器沿菌落边缘同心圆处取菌丝块,接种到PDA平板培养基上。在平板培养基中部放上1个菌种块,共接种3个平板培养基,即为3个重复。按菌种最适温度要求置恒温培养箱中培养至直径为1cm1.5cmDB13/T 22762015 4 后,每隔24h测量菌落直径,连测3d5d,计算并统计菌丝平均生长速度。复壮后菌丝平均生长速度应高于未复壮前。 6.4 吃料能力测定 将复壮母种接种到盛有适合该菌种生长的、无菌栽培料的大试管或栽培袋中,按菌种最适温度要求置恒温培养箱

10、中培养,7d10d后观察菌丝生长状况。复壮后母种与未复壮的母种相比,菌块萌发快并迅速向培养料中生长伸展,吃料能力应明显增强。 6.5 第一潮菇产量测定 复壮前后母种采用相同出菇培养基制备栽培袋,发满菌后按食用菌出菇环境要求进行管理,测定第一潮菇产量。复壮后母种第一潮菇产量应高于复壮前。 6.6 酯酶同工酶图谱 参照NY/T 1097-2006方法及标准制备复壮前后菌丝体或子实体酯酶同工酶图谱。复壮前后菌丝体或子实体同工酶图谱应具相同谱带;复壮后各酯酶条带应比复壮前着色深。 DB13/T 22762015 5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食用菌母种质量评价及复壮常用培养基 A.1 常用母

11、种培养基 A.1.1 PDA 培养基 配方: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饮用水1000 mL,pH自然。 制法:马铃薯洗净、去芽、切片后,称取200g,加水1000mL,煮至沸腾。15min20min后双层纱布过滤得马铃薯煮汁。向煮汁中加入葡萄糖、琼脂后,继续加热、搅拌,直至琼脂完全融化。过滤。用90100水补足至1000mL。趁热分装试管,封口、包装后,121灭菌25min30min。 A.1.2 CPDA培养基 配方:马铃薯 200g,葡萄糖20g,磷酸二氢钾1g,磷酸氢二钾1g 硫酸镁0.5g,琼脂20g,饮用水1000mL,pH自然。 制法:马铃薯去芽、洗净、切片后,称取

12、200g,加水1000mL,煮至沸腾。15min20min后双层纱布过滤得马铃薯煮汁。向煮汁中加入葡萄糖、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琼脂后,继续加热、搅拌,直至琼脂完全融化。过滤。用90100水补足至1000mL。趁热分装试管或三角瓶,封口、包装后,121灭菌25min30min。 PDA、CPDA+木屑煮汁:在PDA、CPDA基础上加200 g阔叶树木屑煮汁。 A.1.3 麦粒、麦麸浸汁培养基 配方:麦粒100g或麦麸(或米糠)50g,葡萄糖20g,蛋白胨2g,磷酸二氢钾0.3g,磷酸氢二钾0.3g,硫酸镁0.2g,酵母膏2g,琼脂20g,饮用水1000mL,pH自然。 制法:新鲜麦粒100g或麦

13、麸(米糠)50g,加水1000mL,煮至沸腾约10min,46层纱布过滤得麦麸或米糠煮汁。向煮汁中加入葡萄糖、蛋白胨、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硫酸镁、酵母膏、琼脂后,继续加热、搅拌,直至琼脂完全融化,过滤。90100水补足至1000mL。趁热分装试管或三角瓶,封口、包装后,121灭菌25min30min。 A.2 常用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 A.2.1 谷粒培养基 配方:谷粒(小麦、谷子、玉米或高粱)98%,石膏2%,含水量52%55%。 制法:谷粒(小麦、谷子、玉米或高粱)加水浸泡6h12h,吸足水后煮沸至熟而不烂。加入石膏,拌匀后分装。121124灭菌2h2.5h。 A.2.2 棉籽壳培养基

14、配方:棉籽壳84%,麦麸(或米糠)15%,石膏1%,含水量60%2%。 制法:按配方比例称取原料,干拌均匀后逐渐加水。检测含水量,合格后分装。121124灭菌2h2.5h,或100常压灭菌8h14h。 DB13/T 22762015 6 A.2.3 木屑培养基 配方:阔叶树木屑78%,麦麸(或米糠)20%,蔗糖1%,石膏1%,含水量60%2%。 制法:按配方比例称取原料,先把糖溶于水,再把麦麸(或米糠)、石膏、木屑混合在一起拌匀,逐渐加入糖水。拌匀后检测含水量,合格后分装。121124灭菌2h2.5h,或100常压灭菌8h14h。 A.3 出菇试验常用培养基 配方参照A.2.2和A.2.3。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