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留守学生问题调查报告.doc

上传人:arrownail386 文档编号:370512 上传时间:2018-09-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初中留守学生问题调查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农村初中留守学生问题调查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农村初中留守学生问题调查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农村初中留守学生问题调查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1 - 农村初中留守学生问题浅析 随着打工队伍的逐渐庞大,“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的人数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和教育问题日益凸显,困扰着家长、学校和政府。这些留守学生,本身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再加上长期缺少父母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约束,同其他学生相比,更容易产生心理困惑,进而比其他学生更容易出现下列心理问题:孤独、乖僻、心理失衡、放任自流、辍学厌学、成绩偏差,严重的,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 深入中学,通过调查、访谈、听汇报、看资料、观看活动、典型案例分析等形式,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初中留守学生的现状 留守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群体的存在早已有之,但明

2、确提出留守学生概念则是近几年的事,出现如此数量巨大的留守学生也是近几年的事。留守学生的大量涌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因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以及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以及城市企事业单位体制改革过程中分流了相当一部分职工到外地谋生,他们的子女有相当一部分留在家乡,绝大部分随祖辈等亲属生活学习,成了我们所说的留守学生。 二、农村初中留守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 1、学习成绩不理想。一方面,那些父母 在外的家庭,由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予帮助;另一方面,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由于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

3、田间工作,也没有时间关注孩子的学习,因而,从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如果学习上有了问题,孩子向家人求助的比例最低,这同时也说明了另外一个问题,由于农村人口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与城市相比,父母对孩子学习上的辅导相对要少很多。我今年教的年级中就有一名学生怕学习。 调查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学生教育确实存在一些负面影响。留守学龄前学生缺乏良好的早期教育,他们绝大数没 有享受过正规的幼儿教育,多半是在爷爷奶奶或其他人的监护下成长,没有直接受到父母更多的、好的家- 2 - 庭教育和行为引导,换句话说,他们中的绝大数是在溺爱中成长起来的,因此,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加之留守学生过早地体会到生活的艰辛,看不到知识将会给

4、他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对学习自然也就索然无味了。 2、人格发展不健全。 学习成绩不好仅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一个方面,更让人担忧的是孩子的综合素质和心理问题。从个性特征上看,留守儿童常常会表现为两种倾向:要么内向、孤僻、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要么脾气暴躁、冲动易怒;或者过 分淘气,做出一些特别的举动,来吸引老师注意自己,不少留守儿童还出现过早与异性朋友亲密交往,以及同性之间结拜兄妹、兄弟,或者异性之间结拜兄妹,最终发展成所谓的小恋人的现象。这种情况在农村学校大都存在。 3、个性心理发育异常。青少年期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由于父

5、母不在身边,长期的家庭教育缺位使留守学生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产生“情感饥渴”,严重影响了留守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通常,在个性特征上,他们常常表现为两种倾向:内向、孤僻、不合 群、不善于与人交流;脾气暴躁、冲动易怒。不健康的心理已经成为摧残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的“重磅炸弹”,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4、价值扭曲。部分外出打工者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特别部分父母们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 +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

6、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沦”、“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抬头。 三、农村初中留守学生教育 问题产生的原因探析 1、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城市化的进展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产生,使人口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长期形成的城乡壁垒使农民工很难将子女带在身边就学,农民工在城市务工, 本身收入不高,居无定所,无法负担子女在城市的教育费用。 2、从家庭来看,部分外出打工父母的教育观念淡漠和社会不良风气,- 3 - 对这部分学生造成了消极的影响。有的父母在外打工收入较高,家庭环境相对优越,孩子花钱大手大脚,对学习无所谓,这些孩子认为学习不重要,将来也能出去打工照样能挣钱;有的父母常年不在家,爷爷奶奶的宠爱让他们形成

7、了骄 横、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在学校不遵守纪律、自由散漫、看黄色录像、搞帮派、谈恋爱;有的父母外出,孩子在亲戚家长期寄养,久而久之形成了孤僻、不合群的心理,遇事缺乏自信。在外务工的父母平常很少与子女沟通,只有在节假期间回家,平时沟通较少。留守学生是多么缺少精神抚慰。父母在此期间也不会督促学生学习,也不可能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进行过多过严的管束,因而造成了很多家长成为学生学习、身心发展事实上的旁观者,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社会化的不足。 3、从学校来看,现在的学校并没有特别注意留守儿童这一群 体的教育问题。学校是家庭以外最主要的社会化主体,由于留守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学校无法及时

8、联系到家长,进而无法和他们一起对留守学生进行教育和监管。加之留守学生的家庭大多由祖辈抚养,而老人由于文化程度和教育方法的局限性,往往忽视了对留守学生内心世界的关注,与学校教育无法协调一致。特别是新课改对农村地区孩子学习的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因为现行教材是以城市教育为参照,严重脱离农村的实际,加之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寄宿制学校较少,办学条件也不易改善,无法对留守学生进行统一管理,从而导致留守学生社会化的不足。 四、改善农 村初中留守学生状况的建议 1、政府应加大投资,兴建打工子女学校。逐渐打破一切影响和限制打工子女就近入学的条条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费,使打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

9、待遇,在打工子女学校里,由于孩子们有着相似的经历,也比较容易唤起他们的自信,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对集体的归属感。 2、加强指导,交流协作。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着很多缺陷和不足,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影响及心理压力,教师应主动家访,做好临时监护人的工作,使他们正确地对待孩子,掌握正确的有效的教育方法,增强对孩子- 4 - 的责任感。同时鼓励家长多与老 师交流,反映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切实消除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改正不良风气习惯,还可以定期召开临时监护人座谈会,请教育有效的监护人作经验交流,大家相互学习,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消除孩子的负面影响,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

10、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凉,使学校内外对儿童的影响产生合力效应。 3、有计划地强化与儿童身心发展相适应的各种教育活动。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多样地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强化留守儿童自尊、自立、知法、守法的知识技能;采取必要的保健制度,及时加强对生病 、受伤害留守儿童的治疗。 4.建立留守学生家长联系热线。通过书信、电话、家访、召开家长会等形式,与留守学生的家长主动沟通、经常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掌握孩子的情况。比如,开设家长联系热线,要求孩子每周与家长通话一次,老师每半月与家长联系一次,互通情况,反馈信息,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5.整治留守学生校园周边环境。各相关部门

11、要依法加强对网吧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的管理,严格执行中、小学校园周围 200 米内不得有网吧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营业性网吧不得让未成年人进入,所有网吧终端设备必须安装封堵不健康 内容的过滤软件等相关要求。 6.学校对留守学生应进行多元化教育。学校应该增添一些有关生活能力训练内容的课程,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关心弱势群体是社会文明的具体表现,留守学生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人群,关爱留守学生是全社会特别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研究表明,留守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支持,他们更需要精神抚慰。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农村留守学生就可以高高兴兴地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甚至可以享受到城市的优良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