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远程研修作业(三).doc

上传人:twoload295 文档编号:372416 上传时间:2018-10-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远程研修作业(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8远程研修作业(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8远程研修作业(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8远程研修作业(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8远程研修作业(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2018 远程研修作业( 三 ) 1、 作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 “ 语言文字运用 ” 能力? 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下的作文教学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其实质就是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及其品质。它既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表征之一,也是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本性要求。语言理解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语文核心素养中思维、审美、文化层面的要求都建立在语言理解与运 用的基础之上。可见,正确理解并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对写作具有重要的积极

2、意义,这对写作教学有很好的启示。 追求华丽词藻是时下学生作文 中语言文字运用 的一种倾向。全国优秀作文选主编陶振伟认为,内容是根本,表达式枝叶,无内容的优美表达就是文字游戏。 汉字的魅力在于同一词语在不同的情景下却有不同的表达效果,汉字不仅有本义,还有引申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颇多,若不能正确理解,胡乱使用,则会起到适得其反的表达效果,笑料百出。然而许多语文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在写作文时经常出现胡乱理解及使用语言的情况。当前写作教学似乎陷入套路 和模式之中,什么样的作文能够拿高分,教师就教怎样的套路。就拿现今中高考作文来说,由于阅卷时间有限,教师为了让学生得分,便会指导学生特别注重作文开头及

3、结尾的语言描写,作文中间部分则强调段落开头要写的精彩出色,为此学生引经据典,套用修辞,抓住阅卷教师的眼球。出色的写作语言确实为作文增添风采,但这种语言是建立在学生正确理解的基础上。而有的学生为了拿高分,钻改卷空隙,在没有审清作文题目及弄清写作要求的情况下,在作文中胡乱套用平常学习生活中积累的好词佳句,导致学生作文中时常出现乱用成语、诗句、名言、典故的现象。更有学 生病句众多,文不对题,行文结构混乱,作文毫无逻辑章法可言。 要在作文教学中把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起来,首先,重视精彩语料的积累,好的作文离不开充满感染力的语言,语言的运用要建立在语言可用的基础上,成语、俗语、名人名言等好词佳句能

4、为作文加分,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积累课堂上、课外阅读中学到的好词佳句,做到正确理解、准确运用。古语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精彩语料不能仅停留在摘抄、理解的浅层次基础水平上,还应当做到熟读成诵,写文章时能够信手拈来为妙,出口成章最佳。 其次,教师要加强语法 教学。 很多教育专家学者认为,字词句法的训练是在禁锢学生的思维 。 机械地背诵美词美句对写作有害而无益。这种想法只能说是片面理解了字词句法训练,也片面地了解了现在学生关于作文的写作现状。 事实上,现在很多学生在字词句法训练这关上未能得以加强,到了高中阶段,一篇作文,还是文句不通,漏洞百出,不堪卒读。 早在先秦时期,蒙学

5、读物就在语言上讲究精当简洁,骈散得当,再到唐代古文运动等对语言美的讲究,甚至到清朝时期对仗的盛行,都说明了自古以来中国文学界对语言的重视。这也正是中国文化不可忽视的语言美,所以学生针对字词句法的训练不仅 不落俗套,反而能帮助增强其作文的可阅读性。 到了高中作文,字词句法训练同样不可忽视。中学生学语文要在“知其然”的基础之上“知其所以然”,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法基础知识,却不能熟练掌握。学生写作时往往会出现不少病句,随意使用标点符号的现象,究其根源,学生语言基本功底差。加上有的学生受地区方言影响较深,对语法知识把握不准,导致写作语法乱象。中学阶段教师有必要教授学生语法知识。张先亮在其研究中发现语

6、法教学与中学生的作文水平密切相关,语法能力的提高 , 可以帮助学生正确严密、科学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特别是要达到“ 言 简意赅” 的表达效果,就更离不开对语法的实践与把握。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加强语法教学。 第三,注重批判性思维引导。作文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正确、丰富、深刻的思想。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高低,是以作者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基础的。当前语文教学缺少批判性思维,写作当然也不例外,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较深,加之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弊端,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往往是在接受教师既定的思维,“唯师论”现象较为严重,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批判性思维严重束缚。批判性思维能够帮助

7、学生在写作时审视自己审题是否准确、 立意是否创新、选材是否符合题目要求、结构是否完整、语句是否有语病等。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离不开学生逻辑思维的强化训练。 某知名作家曾说过, “ 一个逻辑清晰的人不一定是一位好作家,但是一位好作家一定是具有清晰的逻辑能力。 ” 可见逻辑思维能力对写作的重要性。学生写好作文,语言运用的基本能力和写作技巧是基本条件。 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就是让学生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在已经积累的语言材料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能将自己获得的语言材料整合成为有结构的系统; 能理解并掌握汉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能

8、凭借语感和语言运用规律有效地完成交际活动;能依据具体的语言情境有效地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与不同的对象交流沟通,能将具体的语言作品置于特定的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评价;能通过梳理和整合,将自己获得的言语活动经验逐渐转化为富有个性的具体的语文学习方法和策略,并能在语言实践中自觉地运用。 2、 依托现行语文教材,提交一份 “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构想 基于任务型学习的群文阅读 新闻阅读与实践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新闻阅读与实践 ,是高中语文选修课,同时,也是高考非 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载体。 基于任务型学习的群文阅读 ,是学生在初中基础上,更加深入学习新闻阅读与实践的有效模式。 首先,系列任务

9、的 “ 群 ” 学习。具体任务有三点:新闻阅读、新闻采访以及新闻写作,学习任务由阅读、口语交际到写作,由课内到课外,体现了语文探究活动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系列任务明确了各自的学习重点,新闻阅读学习重点在于消息文体特征的把握,为新闻写作中必做任务 写一则消息做好铺垫。 其次,体现任务型学习的特点。一是任务目标清晰,凸显任务驱动学习功能。教材单元开头即呈现 “ 活动任务单 ” ,明确各项任务的具体内 容。二是学习策略指导、学习方法指导具体明确。新闻阅读的课文前提供了四点策略,可以作为学习的路线图,有序展开得法的学习。另外,教材旁批、注释以及补白的知识短文,既有陈述性知识,也有程序性知识与策略

10、性知识,为学生的自主探究阅读提供了便捷路径。 最后,进行群文阅读的实践尝试。从单篇阅读到多篇联读,符合平时阅读新闻的习惯,也是一种真实性的新闻阅读。学习情境中的新闻群文阅读,与日常的阅读又有所区别,更注重阅读方法的习得。本单元群文阅读注重整体阅读、比较阅读与探究阅读;同时,又是基于文体特征的阅读,即依据新闻文体特征展 开阅读教学,学习信息的筛选与甄别,进行概括与归纳等逻辑思维训练,突出学生主体阅读,渗透批判性思维训练。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不同新闻文体特点,准确迅速地获取信息。 2通过比较阅读,把握消息、特写以及通讯等新闻文体的特点。 3揣摩新闻作者的立场与情感倾向,尝试从读者的角度思考新

11、闻的内容与价值取向,培养思辨意识与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时数】 3-4 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结合教材,了解新闻阅读的目标与方法 (一)阅读单元活动任务单,了解单元学习的目标。 1阅读第一单元 “ 活动 探究 ” 任务清单,了解本 单元学习有哪些任务。任务清单的重点是什么?难点在哪里? 阅读后交流明确:本单元学习的任务包括三个方面 新闻阅读、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任务清单的重点在于消息、特写以及通讯的阅读与写作。 学习难点有二:一、如何通过采访实践,搜集新闻素材;二、新闻写作任务的多样性,必做作业为撰写一则消息,还要在特写、通讯、新闻花絮等文体中任选一项完成,这样的写作具有选择性,更具有挑

12、战性。 2任务清单为何按照这样的顺序编排? 讨论明确:第一步,新闻阅读,是为了初步把握消息、特写、通讯等不同新闻文体的特点,这样才能根据不同新闻体 裁的特点进行相应的写作练习。第二步,新闻采访,一方面为新闻写作准备新鲜的素材;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围绕一次语文探究活动,全方位多维度感知各种信息,进行消息、特写、通讯以及新闻花絮等多种文体练习。 (二)阅读 “ 任务一 ” “ 新闻阅读 ” 导学内容,交流新闻阅读的策略。 阅读后讨论交流,明确阅读策略以及阅读重点:第一,通读本单元课文,归纳新闻提供的主要信息;第二,通过比较阅读,把握不同新闻体裁的写作特点;第三,阅读过程中揣摩作者的态

13、度与倾向,还要从自己的角度思考新闻的内容;第四,能够从新闻专业视角阅读 新闻报刊以及网站新闻。 二、通读课文,了解获取新闻主要信息的方法 (一)浏览本单元课文,试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信息。 讨论明确: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三篇消息的标题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 “ 飞天 ” 凌空主要写了第九届亚运会中国 16 岁运动员吕伟 10 米高台跳水夺冠;一着惊海天主要写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二)想一想,如何快速地获取新闻的主要信息? 引导学生学习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获取主要信息的一般方法。消息的标题(或副标题)一般概括了新 闻的主要内容。当代

14、社会新闻为了增加消息的趣味性,会选择独特的视角设置亮点,增加感情色彩,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标题不能完全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开头导语进行概括。特写、通讯具有文学性,需要根据全文内容概括报道对象的主要事迹。 三、细读文本,把握新闻主要文体特点 (一)阅读消息两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1把握消息正文的结构特点。 阅读三则消息的导语,概括三则导语的异同之处。 三则导语的共同之处在于用简要的文字呈现最重要、最有亮点的新闻事实。用事实说话,开启全篇。 细读毛泽东消息两则, 两则消息的主体部分主要写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写? 先引导学生分析主体内容安排的特点: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主体部分交

15、代渡江的时间、地点、过程,描述了我军一往无前的战斗气势,揭示了敌军溃败的原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主体部分介绍了三路大军的战况,展示了敌人溃退的败状,分析了敌军惨败的原因。 再从毛泽东写作两则消息的历史情境,还原 读者的阅读心理。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其一,人民解放军战士读了两则消息,会怎么想?其二,国民党的将领以及士兵读到消息,会怎么想?其三,处于战火中的百姓以及解放区的人民,会怎样想?其四,国外人士读到这些消息,会怎么想? 归纳:消息撰写者的受众意识,决定了消息呈现的选择视角和主要事实。 2分析消息的时效性(新近发生的事件)、真实性(用事实说话)。 分析四则消息电头。 发布新闻单位:新

16、华社、路透社(负责任的媒体,言之有信,言之有据) 发布地点:长江前线、斯德哥尔摩(新闻事实的发生地,贴近现场,真实准确) 发布时 间:某年某月某日(时间准确,前两则消息说明某时,表明战况紧急) 分析正文内容,如何体现消息的时效性、真实性? 引导学生从列举的时间、地点、关键事实、引用数据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3品味消息的语言特点,作者在遵守文体规范的基础上体现个性色彩。 消息语言的共性特点:准确、简明、形象。 示例分析: A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B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结合语境,分析加点词语的准确性、简明性、形象性。) 消

17、息语言的个性特点:个体色彩、时 代色彩、地域色彩。 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此消息发表于上个世纪 40 年代,毛泽东语言多用白话语体,间杂文言词汇,既通俗易懂,又简练蕴藉,体现了消息作者的个体色彩与时代色彩。 当代新闻作者会在写作语言中增加感情色彩,表达亲切自然,注重沟通读者的心灵,强化抒情色彩,缩短读者与新闻事实的情感距离。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当下消息中的语言进行比较分析。 (二)阅读 “ 飞天 ” 凌空一着惊海天。 1阅读 “ 飞天 ” 凌空 ,思考:如何展现特定场合中的一个片段、一个剖面?

18、 分析新闻特写场景再现的具体手法: 定点观察。如开头的特写镜头: “ 她站在 10 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 动态呈现。第 2、 3、 4 段将连贯的跳水动作分解成起跳、腾空、入水三个步骤,逐一刻画每一个细节。 虚实结合。在描写实景时,发挥联想与想象,叙述观众的体验与感受,同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生动形象的刻画。 2阅读一着惊海天,思考:这篇通讯为什么能够打动人心? 引导学生重点从三个方面探究这篇通讯的写 作特色: 典型材料选择。围绕标题 “ 一着 ”“ 惊海天 ” 展开讨论,把握这则通讯选材的独特性与重要性。 呈现重要细节。抓住通

19、讯中的细节描写,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浓郁的抒情色彩。结合通讯中的直接抒情语句与间接抒情语句,通过诵读体味作者表达的情感。 (三)总结归纳,掌握新闻不同文体特点。 利用 “ 旁批 ” 补白 ” 以及 ” 任务三 ” 的知识短文内容,结合个人的阅读认识,梳理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 指导阅读课本补白处知识短文:什么是新闻特写新闻写作怎样写消息,比较归纳,筛选相关文体知识。 结合 “ 新闻阅读 ” 策略二所 示表格,引导学生从篇幅、报道对象、时效性以及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 四、阅读探究:新闻强调 “ 用事实说话 ” ,作者立场何在?读者如何在场? (一)揣摩作者立场与情感倾向。 消息两则如何体现

20、毛泽东的立场?一方面通过战争进程的描述,体现了人民解放战争的正义立场;另一方面,通过直接评论,点明国民党政府的反动本质以及军队溃败的原因、体现了毛泽东作为一名卓越的 政治 家、 军事 家的远见卓识与人民立场。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结尾交代新闻背景,补充说明资金的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体现作者敏锐的民主意识与分权意识,只有管评分离,才有可能产生公正、公平。 “ 飞天 ” 凌空展现了上个世纪 80 年代中国人刚刚走向世界体育舞台的民族自豪感,是通过正面描写运动员的精彩画面、侧面描写外国记者以及印度观众的言行来加以表现的。 一着惊海天,一方面表达作者对海军战士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另一方面体现了作者的 民族

21、自豪感与爱国主义情感。 (二)新闻的内容既是对现实生活的报道,也会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态度与价值取向,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或思想认识,任选本单元的一则新闻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历史、 文化 以及生活,进行多向度思考讨论,例如: 诺贝尔奖评选将资金管理权与评奖权分离的做法,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做法?请举例说明。 提示:可以引导学生从正面谈谈生活中类似的做法,从 而印证这种做法的合理性、公正性;也可以从反面举例,说明管评一体化的危害,从而导致社会的不公,影响管理者的公信力。 五、拓展延伸,学习在生活中用专业的眼光去阅读新闻 (一)如何阅读一份报纸。 选择当地近期的一份日

22、报或晚报进行阅读方法指导。重点学习:第一,浏览报纸,了解本期报纸报道新闻的主要信息;第二,精读感兴趣的新闻,了解新闻具体事实,捕捉新闻线索,同时结合自己的思想认识或生活实际加以评判;第三,了解报纸不同版面的主题词,揣摩报纸的基本特点与服务的读者定位。 (二)利用网络进行新闻专题阅读。 如围绕近期 “ 共享 单车 ” 新闻进行专题阅读探究: 摩拜单车精细化运营成果引领行业共享单车进入 “ 新赛道 ” (http:/digi.163 com/17/0823/ll/CSH76SK3001680NS.html) 共 享 单 车 结 束 上 半 场 : 二 三 梯 队 “ 逃离 ” 一 二 线 城 市

23、( http:/tech.ifeng com/a/20170823/4 4666951_0 shtml) 上海共享单车堆积如坟这样的共享几时休?( http:/ 8.shtml) 200 志愿者引 导共享单车有序停放 hftp www.c,nr.c n/bj/tpxw/201 70824/t 20170824_523915 638.shtml) 网络阅读后,可以从共享单车发展过程中的利与弊、兴起的原因与发展的前景等角度展开讨论,也可以让学生围绕专题展开深度阅读,结合生活体验与社会认识,写写新闻评论,培养学生的思辨性读写能力。 (三)盘点收获,总结学法。 引导 学生 总结 阅读新闻的基本步骤、一

24、般方法,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学习的收获。 六、结语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新闻作品在时效性、真实性、准确性的基础上,更具有开放性、互动性、自主性,文本呈现方式更趋丰富多样,如在文字基础上,融人图片、音像等超文本信息,因此需要我们在把握新闻文本阅读方法的基础上,学会阅读图像、观看视频,培养自己的媒体素养,这样才会在众多的讯息中辨别有价值的信息,有自己独立的思考。 3、 高中文言文教学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关系是怎样的? 高中文言文教学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 是怎样的 关系 ? 首先,看看高 中 文言文 教学的意义 。 学习 文言文 ,可以领略到中华灿烂的文化,加深对我国悠久历史的认识,激发学生的爱

25、国热情和民族自信自尊 ; 学习 文言文 , 可以 通过对劳动人民的歌颂,增强自立自强的精神 ; 学习 文言文 , 可以 通过对祖国山水的描写,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 ; 学习 文言文 ,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加强修养 ; 学习 文言文 ,提高诵读水平,培养诵读能力 。 其次,再来认识一下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 育。什么是 核心素养 ? 核心素养其实就是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指的是在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和审美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 科教兴国战略,加强古诗文的学习。要利用教科书上的内容,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兴趣,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 那么,高中文言文教学和

26、培 育 学生的核心素养 到底有什么关系? 古诗文里不管是描写山川河流,还是家国天下,都蕴含着人文核心素养。学习古诗文不仅是对于文化的传承,更是对于美的传递,对于精神的传递。优美的古诗文可以洗涤人的心灵,在身心上得到放松和满足,散发出独特的人格魅力。因此,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地方,要让学生自觉学习自主学习,最后爱上古诗文。社会的发展需要更优秀的接班人,中华文化的传承同样需要代代 相传。 古诗文大多都是将一句话或者一段思想提炼成简洁的语言,虽然言简意赅却意义深远,耐人寻味,往往蕴含着很多哲学方面的思想。古代的哲学思想都是从经验入手,利用唯物思想,揭示辩证统一。 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告诫人们想要成就一番大事,必定会先忍受很多困苦;伤仲永告诉我们不能自满,不能止步不前,人生往往是在一念之间改变;长歌行说年少的时候不努力,老了只有徒伤悲 其实有很多古诗文都蕴含着哲理,这些前任总结下来的精髓,会渗透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一直影响着我们。 综上所述,古诗文教学推动着学生核心素 养的形成,二者相辅相成。前人把祖国的秀美和自己一生的悲欢凝练成了优美的古诗文,在中华文化里留下了财富。古诗文让无数学子建立起健全的人格,提升了自身修养,时代在变,文化长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综合培训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