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世界读书日(World Book and Copyright DayApril 23).ppt

上传人:eastlab115 文档编号:380315 上传时间:2018-10-09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世界读书日(World Book and Copyright DayApril 2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14世界读书日(World Book and Copyright DayApril 2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14世界读书日(World Book and Copyright DayApril 23).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14世界读书日(World Book and Copyright DayApril 23).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14世界读书日(World Book and Copyright DayApril 23).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4世界读书日 (World Book and Copyright DayApril 23) 新媒体时代我们怎样阅读 多元阅读:文本、社会与人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伍方斐 (图书馆长,文学教授) Email:,互联网时代我们怎样阅读 提要,一、为什么读:阅读是个问题 二、怎么读:阅读媒介与阅读方式的新技术革命 三、读什么:阅读趣味与阅读内容的多样化选择 四、读得怎样:多元阅读个案分析 五、你会读了吗:提问与讨论互动,一、为什么读:阅读是个问题,“世界读书日”的由来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球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倡议;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8次大会,确定4月23日为“世界

2、读书日”(World Book and Copyright Day, “世界图书与版权日”),旨在让各国政府与公众更加重视图书这一传播知识、表达观念和交流信息的形式。这一天也是塞万提斯、莎士比亚等大作家的忌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社社长科罗尔说:“阅读意味着与作品创造的虚拟世界展开互动对话,由于每个读者想像力各有千秋,这个由知识、智慧展现出来的世界也千姿百态,各有不同。”,书本阅读的危机:面对影像与网络的冲击,“世界读书日” 或“世界图书与版权日”的背景:1970年代以来电视的普及诞生了“电视机前的一代”;1990年代互联网的民用化诞生了“网络移民”和“网络原住民”。影像与网络对图书版权的冲击

3、。 World Book and Copyright Day变成了World Book Day。,书本阅读危机的背后,1、现代媒介(电子)与后现代媒介(网络)对传统媒介(纸本)的冲击:形式的感官化与娱乐化对书本深度模式的消解; 2、世俗化思潮对经典作品与高雅文化的冲击:观念的大众化与功利化,体系化与体制化的精英文化的解体; 3、视觉文化的新元素:“不要想,只要看”的图像文化带来文化的碎片化、多义化、狂欢化。 4、阅读的转型与泛化:新型阅读媒介与方式。,“世界读书日”在社会,在高校,100多个国家举办读书节:政府行为,民间行为,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高校中的主题活动:广外图书馆的读书节系列活动h

4、ttp:/ 新技术革命,传统媒介:图书、期刊、报纸 现代媒介:广播、电视、电影,音像制品 后现代媒介:网络多媒体,全媒体,自媒体,移动媒体 网络资源类型:网站、网页、视频、音频、博客、微博、微信,阅读的实质,阅读的本质:面对文本,认知,体验,交流(互动) 阅读行为的背后:多元文本、社会语境、人生体验 科技革命与信息革命,技术背景与技术手段,消费文化特征,三、读什么:阅读趣味与阅读内容的 多样化选择,1、图书:经典化的形式与精英化的内容,体系性,完整性,滞后性 2、报刊:时政性、新闻性、大众化、娱乐化、规范性 3、网络资源:即时性、庞杂性、自助性、随意性、非主流性,四、读得怎样:多元阅读经典案例

5、分析,1、传统纸本阅读的去经典化:从易中天到于丹现代与后现代观念对经典的世俗化解读与重读http:/ 2、网页中流行语词,新词解读:主体建构与身份焦虑富二代、官二代、农二代;高帅富、白富美、凤凰男、矮矬穷、屌丝,四、读得怎样:多元阅读经典案例分析,1、传统纸本阅读的去经典化:从易中天到于丹现代与后现代观念对经典的世俗化解读与重读http:/ 1.诺,相当于现在的OK。 2.清朝入关前将领们都学三国,把三国演义印了一千本,发给各个将领作内部文件 3. 我被你雇用了,我是忠心耿耿给你谋划,如果我的主意你不听,bye-bye,我换一个老板。 4. 朝廷派人去查吴王,也没有发现什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嘛。

6、 5.曹操第一个官职是洛阳县北部尉,相当于副县级公安局长。,于丹品论语庄子,于丹品论语、庄子使我们重新拾起了自己的文化瑰宝, 介绍了许多我们现代人所需要的哲理,在这纷繁复杂的中国社会中无论男女老少都需要一位孔子、一位庄子相伴,来缓解社会带来的压力。于丹告诉我们,经典永远都不会被抛弃. 读完“于丹论语心得、于丹庄子心得,你会感到一阵放松,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生命的气息,让你豁达的去接受一切。,于丹妙语,论语心得1.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就是我们的天和地。 2.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 3.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4.宽容一点,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 5.关爱别人,就是仁慈;

7、了解别人,就是智慧。 6.做一个勇敢的人,用自己生命的力量化解生活中的遗憾。 7.没有道德约束的勇敢,是世界上最大的灾害。,于丹心语(庄子)境界,1.眼界的高低、境界的大小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2.真正的逍遥是无羁无绊的。 3.如果我们有这样的大眼光,就会抓住我们眼前的每一个机遇。 4.一个人永远不要去羡慕他人。 5.真正的英雄是能够为自己的心做主的人。 6.觉是一个瞬间,悟是一个过程。 7.“无为而无不为”才是大境界。 8.把恩恩怨怨看小了去,把自主的灵魂放到无限大。,2、网络流行语词,新词解读: 主体建构与身份焦虑,富二代、官二代、农二代;高帅富、白富美、凤凰男、矮矬穷、屌丝,关于“屌丝

8、 ”,屌丝百科: http:/ 屌丝女士视频http:/ 屌丝新闻:被标签的“女屌丝”缺的不是男人的爱http:/ 韩寒博客:http:/ 韩寒视频: http:/ 韩寒微博 http:/ 全球化冲击下本土文化的重要性凸显,方言文化的合法性为口语和书面语的拓展别开洞天; 海峡两岸四地多样化的意识形态与语言经验对书面语的影响; 人口流动带来跨文化、跨族群、跨行业的外来语、俚语、专业术语等的弥散与更替;,作为后现代社会的重要表征,互联网建构的多媒体的语言符号世界,无疑是我们时代最具创造力和复杂性的语言现象。本节试以相关汉语网络新词为例,简要探析后现代语境下口语与书面语关系的重构问题。,信息时代,网

9、络新词促进了语言的发展,以网络为代表的后现代传媒具有以往传媒不具备的传播速度、广度、自由度,在生产新词方面有特殊的优势,是一块新词成长的沃土。这些新词最终能否进入汉语系统、进入人们的真实生活,要看这些词是否有现实使用的需求,是否合乎认知规律。但作为一个已然的语言现象,网络新词的构词法和生成机制,却反映出口语与书面语关系重构的新趋势。,1、谐音造词:表面是口语和语音中心,实际是以书面形式表意,同时又颠覆书面语言的规范性和严肃性,表现出对口语/书面语等级关系的解构。,河蟹:和谐。 杯具:悲剧。洗具:喜剧。餐具:惨剧。 人参公鸡:人身攻击。神马:什么。 甲醇:假纯。 围脖:微博。驴友:旅游。,谐音造

10、词并非传统造词法,谐音词读音与原词相似,意义相近。这种造词法的发展与网络媒体的传播特殊性息息相关,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在交流时,除了文字,外,手势、语气、表情都是重要的手段,可以表达许多言外之意和色彩意义。但是网络交流一般还仅限于文字,为弥补不足,谐音词便产生了。大多数谐音词比原词传达了更多的信息,这种信息主要体现在色彩意义上。色彩意义是非理性意义,它是人 的主观倾向附加在词的概念意义上面的认识。诸如虾米、葱白、稀饭、酱紫由于语音改变而含有一种“可爱、嗲、亲切”的语义色彩。,2、方音造词:用方言读音造词,混合口语与书面语,把方音固化,以达到谐趣与谐谑效果。同样表现出对口语/书面语等级关系的拆解。,

11、好康:好看。粉:很。 口年:可怜。馨香:信箱 泥:你。葱白:崇拜。 稀饭:喜欢。 筒子:同志。 果酱:过奖。 木有:没有。,3、拼音或英语缩写造词:表面语音或拼音本位,但只能以书面形式发挥作用,而缩写形式既为简洁更为回避敏感词的书面化,表现为口语/书面语的混杂合一。 拼音缩写: FB:腐败。 BS:鄙视。YY意淫。MPJ:马屁精。LJ:垃圾。FQ:愤青。 英语缩写: PK:player kill。 BTW:By the way。 SP:support。 BBL:Be back later。,4、隐喻、引申造词:隐喻造词是一种普遍的造词方式,其机制在于以相似性为基础,将始源域的图式结构映射到目标域之上。这样从始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就代表了两个语义范畴,从而使词义发生变化,产生新的词义。表现出口语书面语结合组词的弹性。,打酱油:指与自己无关,自己是路过的意思。 粉可爱:很可爱。 汗:表示惭愧、无可奈何之意。衍生词有暴汗、大汗、汗死、瀑布汗、暴雨梨花汗等。 5、其他多样化的组词方式和表达形式,多元视角的语言与文化展望,从网络词汇及网络语言引申出的有关汉语尤其是书面语的规范性的讨论; 宽容的语言立场:实用性、语境性、选择性、自主性; 关于语言的语用性; 关于语言的使用主体、过程、方式、目标 语言人权与语言平等; 多元共生、杂糅互动的语言观。,五、你会读了吗:提问与讨论互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综合培训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