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西学中的问题意识.ppt

上传人:hopesteam270 文档编号:389796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与西学中的问题意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国学与西学中的问题意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国学与西学中的问题意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国学与西学中的问题意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国学与西学中的问题意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国学与西学中的 问题意识,黄保罗 吉林大学2011年4月,一、课程情况,考核1, 一个学分 2, 考勤出席情况(五次出席占);3, 写作小论文(占): 题目:“从我的专业来看国学与西学中的问题” 长度在三页()以内; 最后一次上课时提交,年月日星期三晚:; 目标是考核学生的课程消化情况与独立思辨能力;4, 考核等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5, 于柱老师安排。,参考文献,黄保罗 著 1,2008:汉语学术神学作为学科体系的基督教研究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2,2009: 儒家、基督宗教与救赎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3,2008:价值中国保罗访谈录 24 集电视节目(山东教育卫视)

2、4,2009: 价值中国保罗访谈录 24 集电视节目DVD。北京:国家行政学院音像出版社。 5, 2009 :潮思(价值中国保罗访谈录)。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6, 2009 :世相(价值中国保罗访谈录)。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7, 2009 :家情(价值中国保罗访谈录)。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8, 2009: ”从欧美视角看体现中国软实力的大国学”,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3月4日,第68期第13版域外 9,2010: “上海世博会:“文明之邦”的国家展示”,中国社会科学报第87期第13版域外版.,二、绪论 问题意识与思维模式,什么是问题?Question Problem,人类共

3、同的问题个人、时代与具体语境中的问题,思维方式,史学:从浩瀚繁琐的史料中总结出决定性的原则和规律;文学:从浪漫主义的激情中抓住推波助澜的内在动力与艺术技巧;,新闻影视:从斑驳陆离的繁华市井中找出吸引眼球且有益灵魂的新闻点;广告:在知己者明与知人者聪的前提下来有效地刻画和宣传自我形象。,思索的方法,正的方法: 不证自明的“公设概念”、柏拉图之绝对理念、亚里士多德之“正在对思索进行思索”的上帝、斯宾诺莎“从永恒的观念来看眼前的事物.” 负的方法: 直觉概念、道家之道可道非常道、康德探索“不可知”的“物自体”、神秘主义。 正负方法总是互补的。 人需要思考万有的总体,而作为万有之一部分的人本身却不可能

4、被完全包含在思所之中。“人需要想那不可思议的,但是当人开始这样去想时,它就立刻溜得无影无踪了。这是哲学最迷人又最恼人的地方。”(页491)哲学的任务:不是为了对客观实际增加正面的知识,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智。(491)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北京:商务印书馆,页485-499),三、国学与西学,国学 1,此名称诞生于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相遇,特别是清末民国初年时期。特指中国文化传统与代表中国人身份认同的东西,界定此概念无法脱离“西学”这个参照物。 2,五四到1990年代之间萧条期。 3,2000年代以来的国学复兴及狭隘主义渐行。 4,大国学,西学: 1,自利玛窦(-1610)以来,西学被分成天学(

5、基督教神学等形而上之学)与器物之学(科学、技术等形而下实用之学)。 2,文艺复兴以来主张人性张扬的纵欲之学。 3,西方启蒙运动理性主义以来以人为万物尺度、自由主义。 4,西学内部的zhangli,国学与西学 中国及西方的精神、思想、软件体系之研究,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研究国学与西学,我们需要有伦理、宗教、科学及哲学的视角。 伦理告诉我们什么是善恶? 宗教以权威的方式告诉我们所不能确知的事物; 科学以确知的方式告诉我们所能知道的事物。 哲学则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要了解一个时代或民族,我们必须了解它的哲学,要了解一个时代或一个民族,我们必须了解它的哲学;要了解它的哲学,我

6、们必须在某种程度上自己就是哲学家。(罗素著、何兆武、李约瑟译2003:西方哲学史上,页12。)哲学,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确切的知识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它又象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管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一切确切的知识我是这样主张的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但是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思辩的心灵所最感到兴趣的一切问题,几乎都是科学所不能回答的问题;而神学家们的信心百倍的答案,也已不再象它们在过去的世纪里那

7、么令人信服了。(罗素著、何兆武、李约瑟译2003:西方哲学史上,页11。)哲学是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不是卓越的个人所做出的孤立的思考(罗素西方哲学史美国版序言上,页5)。在人的生活环境及其哲学之间有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哲学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罗素著、何兆武、李约瑟译2003: 西方哲学史上,页11-12。),四、人类知识历史中的四次转折,第一个伟大时代的希腊自然哲学,开始于公元前6世纪的,遭到智者的相对主义、怀疑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挑战而出现危机,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将之推向顶峰。但随基督教兴起与罗马的灭亡,它最后浸没于基督教神学之中。(罗素2003上:13;赵敦华20

8、07:320。),第一,华夏文明滥觞于夏商人格化上帝信仰,遇到周朝人格化不明之“天”的挑战之后,孔子整编五经而达高潮。随秦汉明儒实法之帝国的崛起,它最后浸没于儒学之中。,第二个伟大时代乃,新兴的基督教,它以信仰的决定性和道德的实践性,克服和替代了罗马官方哲学家的虚伪说教给伦理化哲学带来的危机,满足了人们对普遍原则和道德理想的追求,在11-14世纪里教会势力所向披靡,在13世纪的大学里达到顶峰。在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启蒙思潮、新国家理论和怀疑主义的挑战下,最后以宗教改革而告终。(罗素2003上:13;赵敦华2007:320。),第二,历经汉、晋、南北朝、唐宋元明诸代,华夏文明形成了明儒实法、释道

9、相辅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局面,外来佛教与蒙古挑战,均被化解于上述大一统之内,中国虽历经改朝换代的风霜血雨,华人的信仰思维和伦理道德方式与社会政治的运行模式却并无本质变化。,第三个伟大时代开始与17世纪哲学与自然科学的结盟,黑格尔是其高峰,教会威信的衰落与科学威信的兴起,成为此时的主要特征,促进了近三百年来的物质发展与技术进步,但其导致的权能哲学、理性主义和帝国主义把人类带入了病态的危机之中。(罗素2003上:13;下3-7。赵敦华2007:320。),第三,当启蒙运动之后的人文主义在西方大肆流行之后,1840年鸦片战争敲响了华夏帝国的丧钟。此后的古今中西之争成了中华文明发展中

10、的主流,处于身份认同混乱、自信心缺乏与受虐苦毒之中的反抗。国学意识被唤醒。,第四,黑格尔之后的西方哲学分成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到二战前(努力在逻辑、语言、数学和科学中找新领域)、二战后到1970年代(关于社会生活如存在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以及语言交流)以及1970年之后(关注文化领域和跨学科哲学)诸阶段;哲学家成了“五分钟的明星、没有音乐才能的音乐家、不赚钱的律师”,总体特征是相对主义和多元主义盛行、面临失去研究对象的危机。(赵敦华2007:320-325。),第四,中国直到1949年才形成“一首两翼四足一尾”的精神体系,在实用主义的引导下,中国崛起已经指日可待,但如何软硬兼顾的健康持续并

11、适应全球化语境,则成为目前的极大挑战。目前的危机是中国学界没有找到中国曾经受虐的真正凶手、西学的病因、宗教的积极性、国家政治与全球化的关系,而尤为甚者乃当代知识分子象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知识分子无法如阿尔皮斯山脉以北的宗教改革家那样作时代的先知迂改革者。(罗素2003下:15-17。),一首两翼四足一尾,政权 中外两翼普世性 本土性 外来而本土化者 外来而未彻底本土化者,五、当今中国的思想流派,1,官方意识形态:主流派被称为“中国学派”,与政府观点一致,坚持将“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内外政策的基本原则。以邓小平的改革思想为代表。,2,新左派:将改革开放时代以来的弊端都归之于改革派和普

12、世主义的头上,而主张恢复到邓小平改革开放之前的思路。,3,国学复兴:认为中国应以其传统政治思想 为基础,并强调传统中国哲学的普世价值。如国学复兴,虽受抨击,但其核心人物孔子却别恢复了名誉,甚至在天 安门广场竖起孔子的塑像,(一个月后被移走)。,4,自由主义:以西方启蒙运动以来的理性、民主、人权、市场经济等普世价值为根基的流派。,5,新权威主义/文化保守主义,将道义作为制定对外政策的首要标准,而不是将经济利益视为外交政策的唯一动力 前全球化时代:早期儒家著述时,身处诸多小国残酷争夺领土的政治环境,政治实力是国际实力的关键,其核心则是道义政治。,全球化时代:统治者应尽可能依据道义规范行事。任何王者

13、都应从整个世界的角度考虑政策,而不只是一个国家的人民。 需要定位:共同的国际利益瓜分原则还是普世的人类一体的宗教精神原则?,六、如何处理各种思潮与主义?,1,派他主义(Exclusivism) 2,包容主义(Inclusivism) 3,多元主义(Pluralism) 4,个殊主义(Particularism)特别参考下述书目相关章节 黄保罗2008: 汉语学术神学;2009:儒家、基督宗教与救赎。,七、当代社会的特殊问题,1,当代中国知识分子 文艺复兴时代的知识分子,一方面拿着教皇的工资与补助,一方面不断批评与辱骂教会;可在关键时刻却并不反对教皇,未能象马丁路德那样彻底改革教会。 今天当代的

14、中国只是分子,是时代的脊梁、民众的先知、民族的精神、社会的良心、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还是如文艺复兴时代的知识分子一样,成为了丧失独立性的依附者? 一方面,因为良心的呼唤、理性的提醒、知识的感召,知识分子们会努力承担脊梁、先知、精神、良心与工程师的角色; 另一方面,因为对物质利益和虚荣名誉的追求,而不敢象文艺复兴时代的知识分子那样去得罪教皇,从而车顶地丧失了精神的独立性。 比起传统中国贤人志士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来,现在出现了“双重人格不分裂”的怪现象,产生了“久居兰室不闻其香,久居鲍市不闻其臭”的局面。,2,个人与国家身份认同问题,国家主义与全球化(主义)、民族主义与普世主义:

15、古希腊城邦制- 罗马帝国的专制- 基督教与欧洲王权的政教关系- 文艺复兴时教会衰落后马基雅弗利( Niccol Machiavelli 1469-1527)主张集权国家,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16世纪宗教改革后兴起的国家和民族主义- 社会进化论与帝国主义的兴起和衰落- 身份认同(identity)问题:种族差异、地域差异(本地人与外地人)、等级差异(穷人与富人)- 本国事务与人类共同事务(是否需要以及如何干涉邻居打老婆问题?)- 本土与普世之关系第一代、第一点五代和第二代移民,在自己的祖国,种族歧视的得益者往往是本地人,受苦者是寄居者。所以,我们需要思考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歧视的来源。西方的古希腊

16、时代以忠于城邦为最高价值观,类似于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马其顿亚历山大统一地中海地州的亚、非、欧,随着大帝国的诞生而产生了人类天下一体的概念。其后的斯多葛哲学流派主张,人类的首要价值不是人对城邦的忠诚,而是人之灵魂与上帝的关系。后来诞生于罗马帝国的基督教,明确化提出,这个上帝就是以耶稣基督的三位一体为核心的上帝。因此,此后西罗马帝国虽然灭亡,但基督教却成了欧美两千年文明的根基。只是16世纪的宗教改革以后,欧洲的民族于国家概念才真正兴盛;在经过18世纪的启蒙运动对人类理性的强调及对上帝的背叛,当功利主义和达尔文的进化论狂扫天下的时候,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导致了得益者与受害者。,而我们华人,自从春秋战

17、国的诸侯争战被秦始皇终结之后,对城邦诸侯的忠诚完全被忠于皇帝所取代。本为天子的皇帝,僭越了天的地位之后,罗马帝国式的专制,一直统治中国两千年。其间虽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人心向一,统一总是人们心目中的正统,而分裂则是非正常状态。1911年清朝灭亡之后经过混战几十年,1949年之后中华又定于一统。 与基督教为主的价值观之差异在于,中国强调罗马人式的华夏子孙之独特性和优越性,没有全球化强烈到一统天下主张天下人类一体的程度。“南蛮北侉、东狄西戎,非我华夏族类皆乃茹毛饮血之未开化者也”的种族歧视,由来已久。 可1840年,天下大变,华人心灵深处,积淀了自其时鸦片战争以来的受虐苦毒,产生了强烈的民族主

18、义。 当一个民族为了生存而凝聚到一起的时候,抗战的正当性,容易获得人们的支持;当一个国家或民族强大到一定程度时,其民族主义很快就有变成盲目排外的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或自高自大的狭隘危险。在一切向钱看的时代,去争天下全世界人的钱的观念,逐渐失去公义和正当性。 在此类文化中成长起来的华夏子孙,今天来到了海外生活。面对的环境已经不再是长江长城与黄山黄河的时候,我们需要为自己的存在找到理论上的根据。,全球化时代,要抛弃狭隘的民族和种族观念,基督教的重要价值和理论高度在于其强调所有人都是上帝的儿女。这是人类存在的理由与根据,这是我们说服自己良心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正如使徒保罗在亚略巴古所说:

19、你所所不认识而敬拜的“未识之神”,创造宇宙及其中万物,“他从一本造出万族的人,住在全地,并且预先定准他们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要叫他们寻求神,或者可以揣摩而得,其实他离我们各人不远;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他。”(徒17:22-28) 这种理论高度,与后来启蒙运动所强调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构成了西方价值体系的根基,并进而影响全世界。 首先,人都是上帝所造,在世上都是寄居者(彼前1:17;2:11),人们却羡慕一个更美的在天上的家乡(来11:13-16)。从人生真谛的信仰、价值和理论高度来认识寄居特色与人生的本质。 其次,人都是罪人,互相歧视与伤害的事例到处都有。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或明或

20、暗地带有这种罪性。正如人类始祖犯罪之后,人逃离上帝的面而躲避起来,凭自己的智慧与判断而跑到自以为安全的地方,以至于上帝呼喊:“你在哪里?” 人却处于恐惧之中。 在寄居之地,当上帝询问该隐:“你兄弟在哪里?”该隐说:“我岂是看顾我兄弟的呢?” 耶和华是“I AM WHO I AM”的“我是自有永有者”,耶稣基督是上帝的独生子,是人类的救主。在这些基础上界定自己的身份认同:人是上帝所造和所爱的。,3,道德沦丧与重建问题,罗马专制的希腊化时代道德沦丧: 犬儒派狄欧根尼拒绝一切习俗,追求德行与从欲望之下解放出来的道德自由,他对亚历山大大帝说:“只要你别挡住我的太阳”; 怀疑主义(皮浪)是武断的:“没有

21、人知道,也永远不可能有人知道”。伊壁鸠鲁与卢柯莱修的唯物主义与幸福论:当身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就没有痛苦。“当我靠面包和水而过活的时候,我的全身就洋溢着快乐;而且我请示奢侈的快乐,不是因为它们本身的缘故,而是因为有种种的不便会随之而来。”,斯多葛学派,强调命运、罗格斯(理性)与人的三分法,其中个人专注于自己的道德培养,从而达到在不改变世界的前提下也能获得人生意义的境界。(落入宿命论的无奈与道德论的绝境。) 直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和实用主义打破基督教传统。,核心如康德的挑战:行善的能力从何而来?最后导致在欧洲兴起基督教上千年。神圣性约束力:自律(道德修养)、他律之一(警察)、他律之二

22、(上帝)。,自此,西学分成了神学与人学的冲突,韦伯新教精神与资本主义伦理,形成了有教堂的市场经济,基督教成了套在疯狂奔驰的资本主义这匹野马脖子上的缰绳。,4,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工具:法) 刑不上大夫:刑法不触及大夫?刑法不以大夫为上?(诠释学:字面意义与实际意义之间的差异)-开后门,法外开恩。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执行者与监督者:大夫/统治者。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希腊城邦的民主法(普遍性)卢梭以来的天赋人权等契约论今天的西方民主。立法者(议会)-执行者(政府)-监督者(法院)。 犹太-基督教的宗教法(神圣性):摩西十戒、爱神与爱人。立法者(上帝)-执法者(

23、所有人)-监督者(上帝)。,5,幸福问题,人生的境界:一本天然的“自然境界”、讲求实际利害的“功利境界”、正义而非谋利的“道德境界”、超越世俗而自同于大全的“天地境界”。(冯友兰:中国哲学简),温家宝论幸福 老百姓谈幸福 哲学家论幸福 幸福的定义 如何获得幸福,幸福当成国家追求目标,这种把幸福当成国家追求目标的政策,使比较符合功利主义的伦理观念,容易获得大多数人道德上的认同,这种人生观比较仁慈,不象英雄主义者那样容易陷入残酷的陷阱,也不象浪漫主义那样容易被燃烧的激情所充满。虽然自古希腊酒又很多哲学家如此主张,但从17世纪的英国洛克(John Locke 1632-1704)所代表的自由主义兴起

24、以来,追求幸福才越来越受到世人的欢迎。特别是后来经过边沁(Jeremy Bentham,17481832)的幸福最大化之功利主义的发展,追求幸福几乎成了人类追求的唯一目标。,老百姓谈幸福,演员范伟曾有经典台词: 我饿了,看见别人手里拿个肉包子,他就比我幸福; 我冷了,看见别人穿了件厚棉袄,他就比我幸福; 我想上茅房,就一个坑,你蹲那儿了,你就比我幸福。 这是对幸福的调侃。,缺少的就是追求的幸福,一个无所事事的穷人说:有钱就是幸福。 一个匆匆忙忙的富人说:有闲就是幸福。 一个满头大汗的农民说:丰收就是幸福。 一个漂泊他乡的游子说:回家就是幸福。 一个失去双脚的残者说:能走路就是幸福。 一个失去光

25、明的盲人说:能看见就是幸福。 一个日夜加班的工人说:不上班就是幸福。 一个德高望重的医生说:治好病就是幸福。 一个四十有几的光棍说:有女人就是幸福。 一个衣不遮体的乞丐说:有饭吃就是幸福。 一个参加高考的学生说:考上大学就是幸福。 一个北京奥运的选手说:拿到金牌就是幸福。 一个丢失孩子的母亲说:找到孩子就是幸福。 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说:能够活着就是幸福。,夫妻故事,有一对夫妻的故事:一天深夜,妻子腹痛不止,丈夫四处打电话要车不成,只好亲自背着妻子上医院,这时,外面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妻子血流不止,丈夫背 着妻子在风雨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行走,丈夫说:“我现在才明白,什么是相依为命。”妻子伏在

26、丈夫背上,微弱地说:“我现在才感觉到,什么叫幸福。”天 哪,在狂风暴雨中,一个腹痛不止、血流不止的女人,她竟然说她幸福?,哲学家论幸福,伊壁鸠鲁(342341 BC-)主义,哲学是灵魂的医药。观念对生活的控制作用理当与医药对于身体健康的作用一样大。 “人类生活的主要目的是快乐”。 (斯通普夫、菲泽2006:西方本哲学史,页147-150) 人的本性是追求快乐,快乐是善的标准,但并非一切快乐都具有同等的价值。 感觉是善与恶的试金石,因为感官是真理的判断标准。,“有些快乐是强烈而不持久地,有些快乐虽然不那么激烈但却是天长日久,又一些快乐带来痛苦的后果,而另一些快乐则给人一种宁静而安详的感觉。他使徒

27、把快乐原则提升为行为的基础“。(斯通普夫、菲泽2006:页148)“为了把人们引向幸福生活,伊壁鸠鲁强调各种快乐之间的区别。很显然,有些欲望是自然的和必要的,比如对食物的欲望;又一些欲望是自然的,但是不必要的,就象在某些类型的性交快感的情况中那样;还有一些欲望是既非自然而又非必要的,例如,无论何种奢侈或名望。“(斯通普夫、菲泽2006:页151),对有些快乐的过分追求会永无满足、不断地遭受痛苦。“一个聪明的人,是能够确定什么是他或她的本性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东西。而且能够很容易地和很迅速地满足这些需要的。” 如裸浴征婚的干露露、配睡的歌星马睿拉等变态的操作背后起支配作用的是错误的幸福快乐观念。马

28、斯洛心理需求五层次说: 5,自我实现 4,尊重 3,社交 2,安全 1,生理终极的快乐是宁静(repose),伊壁鸠鲁所说的快乐不是放荡者的快乐,而是“身体的无痛苦和心灵的无纷扰”。“快乐源自冷静地推理,这种推理会寻求取舍的动机,并且排除那些导致精神纷扰的意见。”(斯通普夫、菲泽2006:页151),伊壁鸠鲁说:“当我靠面包和水而过活的时候,我的全身就洋溢着快乐;而且我轻视奢侈的快乐,不是因为它们本身的缘故,二是因为有种种的不便会随之而来。”(罗素上:306) 儒家也如此强调:“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基督教:“有衣有食,就当知足。”(提前6:6-8)伊

29、壁鸠鲁主义的问题是,只关注个人快乐而不是人类社会,也不关注他人。,斯多葛学派,不是在快乐中,而是在智慧中寻找幸福。 象苏格拉底那样控制情感,如奴隶哲学家爱比克泰德所说:“我不能逃避死亡,难道我还不能逃避对死亡的惧怕吗?”“不要要求事情象你所希望的那样发生,而要希望它们象实际发生的那样发生,这样你就会好好过下去。” 我们不可能控制所有的事情,但是我们能够控制我们对所发生的事情的态度。 人应该尊重罗格斯(理性),天意和命运意味着,事情以它们应有的方式发生,因为所有的事物和民众都是在罗格斯或者说神的控制下。,斯多葛学派的赛涅卡(4BC-AD65)说:幸福就是和自然协调一致的生活。首先我们必须要有一个

30、健全的思想,始终是明智的、稳定的。其次,它必须勇敢、精力充沛,同时还要坚忍不拔,在应付各种危机情况时要毫无焦虑、镇定自如。最后,也要重视一下有利于我们生活幸福的外部条件-物质财富,但千万不能对其付出过多的爱,因为你是财富的主人,而不是财富的奴隶。幸福是什么页29。,从经验主义到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洛克(John Locke,1632-1704)对经验主义的强调人被幸福的主秋所驱使(罗素下:143-144),导致了边沁(1748-)的功利原则:“自然把人类置于两个最高主人的统治之下:痛苦和快乐。只有它们才能够指出什么是我们应当做的,也才能规定什么是我们将要做的。”(道德和立法原则导论。转引自斯通

31、普夫、菲泽2006:页496。) 快乐和痛苦的四个根源对人的行为产生约束:物理的、政治的、道德的和宗教的。(斯通普夫、菲泽2006:页497)。 趋乐避苦的苦乐计算时:“一方面在计算一切快乐的宗旨,另一方面在计算一切痛苦的宗旨。如果在快乐方面有节余,这种结余就会给行为带来好的去向,如果在痛苦方面有节余,这就会带来坏的趋向。”(斯通普夫、菲泽2006:页499),从帕斯卡(Pascal,16231662)的赌注说对功利的关注、道后来詹姆斯、杜威( John Dewey 1859-1952)的实用主义,幸福成了人类追求的正当目标,但却有被狭隘化的倾向。,浪漫主义的幸福,卢梭(Jean-Jacque

32、s Rousseau, 1712-)强调对善感性(la sensibilite)的崇拜,后被柯勒律治、雪莱、雨果(Huge)、爱默生(Emerson)、霍桑(Hawthorne)等继承发展,赞赏强烈的炽情。,“人生来自由,而处处都在枷锁之中”(卢梭:社会契约论)。面对人类的群居与孤独之间的矛盾,浪漫主义从本质上目的在于把人的人格从社会习俗和社会道德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罗素下:224) 所以浪漫主义者的幸福观,主要在满足火热的情感,要冲破所有的束缚(物理的、政治的、道德的、宗教的)有时是不计后果的。,叔本华认为人有三种幸福:自身的(健康、才智、性情)、自身所拥有的(财富)、外界的(荣誉)。他认为

33、第一种幸福是真正幸福的来源,原因是,第一种幸福来自于自身,而后两者依赖于外在环境。,罗素论幸福人生:讨论的对象是假设有一定物质基础,不用担心温饱,有健康的身体,能够从事一定的活动,但在生活中却不能感到幸福的人。 第一部分分析人为何会感到不幸,让人们寻找到自己感觉不幸的症结所在;第二部分则分析如何获得幸福,以求人们能摆脱不幸的感觉,以获得幸福。,今天流行的幸福,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注重物理层面的欲望之满足,带有严重的庸俗主义倾向。,缺乏浪漫主义的色彩,缺乏政治的、道德的和宗教的视角。,幸福的定义,福 good fortune、福分、福气、福乐祝福 bless, wish luck , bles

34、sing; benediction (施与:主动),蒙福 blessed (接受:被动)有福(客观状态)幸福 Happy, Happiness(主观体验),福、福分、福气、福乐、 Well-being;Happiness;Blisshappy,关于中国人的福字有很多的版本,比较普通的版本是,中国的福字是左边是一件衣服,右边是一口田,寓意衣食无忧。西方的版本是健康的身体加上平静的心灵。,圣经有云:“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因为我们没有带什么到世上来,也不能带什么去,只要有衣有食,就当知足。”(提前6:6-10) 这正和东西方民众内心的幸福写照是一致的。,为了获得幸福,首先必须明白什么是幸福?

35、它是幸运和福气吗?幸运是Good Fortune和luck,福是bless和goodness;二者合起来的“幸福”是Pleasure,Joy还是happy呢? 为此,我们必须分清楚: 什么是作为名词的“福、福分、福乐、福气”?我们追求的福是什么?若不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人生的追求就失去了目标。若弄错了这个问题,我们的努力就会南辕北辙、事与愿违。什么是福呢?一是物质和建立在物质至上的享乐与精神愉悦,对于这类的福,圣经说:有衣有食就当知足(提前6)。二是精神的福,如公平、正义等可谓代表,而不是霸道与压迫。三是灵魂的福,则涉及宗教的形而上层面,有神论与无神论伦是两个大选择,但因为其似乎太远,而世人谈

36、论不多。其实这三种福是密切相关,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大卫的诗篇16说:我的好处不在你(耶和华)以外;耶和华是我的福,是我杯中的分。耶稣说(太5)了天国八福(虚心、哀恸、温柔、饥渴慕义、怜恤、清心、使人和睦、为义受逼迫)。,祝福,祝福 bless, wish luck , blessing; benediction (施与:主动) 我今天为你祝福,耶和华必天天看顾,你在家在外,你出你入,耶和华必一路保护。你当除去恐惧的心,因为这不是从神来,靠着耶稣,永不摇动,我们一生蒙了大福。什么是作为施动状态的“祝福”? 为了自己获得幸福,我们需要弄清楚谁是施与者:上帝、他人还是自我?若考虑他人的福,我们是否需

37、要成为一个祝福他人的施与者?愿耶和华赐福给你,保护你。愿耶和华使他的脸光照你,赐恩给你。愿耶和华向你仰脸,赐你平安。(民6:24-26)愿主耶稣基督的恩惠,天父上帝的慈爱,与圣灵保惠师的感动,永远与你同在。主啊,你若不为我们祝福,我们就绝不让你走。,蒙福,蒙福 blessed (接受:被动) 玛利亚是个蒙大福的女子什么是作为受动状态的“蒙福”?我们个人当然是蒙福者,但我们只追求自己蒙福而把一切的福都争取到自己的头上吗?是否考虑他人也蒙福呢?,有福(客观状态),什么是作为客观存在状态的“有福”?这个有福只停留在自我身上吗?是否从我们的身上也向他人输送与流动呢?天國八福(太 5:3-12) 虚心的

38、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 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 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 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 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 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幸福(主观体验),最后,我们才能获得作为主观感受的“幸福”。幸福不在于外在环境,而在于内心。保罗在什么处境都能得到满足(腓4)。它是近视的幸福还是

39、远视的幸福?它是个人的幸福还是集体的幸福?它是民族的幸福还是全人类的幸福?它是今生的幸福还是永生的幸福?这些视角都会给人生以不同的意义和追求。 幸福不仅包括物质生活,也包括精神生活;个人幸福依赖集体幸福,集体幸福高于个人幸福;幸福不仅在于享受,而主要在于劳动和创造。 幸福是一种感觉,它不取决于人们的生活状态,而取决于人的心态。 幸福是人的目的性自由实现的一种主体生存状态。 幸福是个人由于理想的实现或接近而引起的一种内心满足。幸福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这既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也是整个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 幸福是行为的目标,幸福可以

40、简单的定义为有快乐而无痛苦,快乐和痛苦又是变化的,快乐是人从较不完美的状态向较完美的状态 的过渡,快乐相当于力量的增加,快乐之于完美,相当于加速度之于速度,之所以说过渡,是因为快乐并非完美本身,如果一个人一生下来就拥有他必须经过过渡才 能得到的完美,那么他就感觉不到快乐和幸福。,为什么觉得不幸福?,罗素把不幸福的感觉归于人的嫉妒、虚荣心、负罪感等因素,认为典型不幸福的人是在青年时期被剥夺了某些正常的满足,于是把这种满足看得比任何一种其他方面的满足更为重要,一生只朝着这一方面苦心寻求;他们给予成功足够多、不恰当的重视,而不是那些与此相关的活动本身。,有人加班加点的工作,本意为家人带来更好的物质生

41、活,但在这个过程中,他减少和家人沟通相处的机会,忽视家人的精神需要,本末倒置。如一个富翁在海边与一个躺在沙滩上的穷人的对话 。,1,不知福,首先,要明白什么是福和我们的需求是什么?真正的需求和诱惑人的虚假需求是什么? 在想获得幸福之前,首先必须明白什么叫幸运、什么叫福分、福气、福乐和幸福?否则我们可能会身在福中不知福、可能会福杯满溢却不知足、可能会误把虚空当福气去追寻,用力越多,损失越大;走得越快,离福越远。南辕北辙、背道而驰,是追求幸福者所要首先避免的。身在福中不知福。比如有的人父母双亲健在,老婆孩子环绕,却斩断了红尘出家一走了之。有些男士,太太有工作在 身,在家家务全包,顺从自己。做丈夫的

42、非但不感恩,还指点挑拣。他不知道他现在的福气都是不是一般人拥有的。 小时候,过年吃年夜饭,穿新衣服已经很幸福了,如今的人每天吃的都要比当年的年夜饭都要丰富都要高档,可是,曾几何时在人们心中的幸福却不见了踪影。 这些都叫不知福。,2,不知足,人生有患,曰“欲” 曰“不知足”。古希腊哲人说“有智慧的人只要一点面包和水,便同神一样幸福了。” 人并不缺乏智慧,但追求却没有能力获得幸福。在今天的社会,大富豪每天仍在不停的追求财富。穷人呢?要有一套房子,还要第二套。今天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质量都已经超出当年满清的贵族,但是,我们还是永远的不知道满足。 要知足。物质的满足,需要界定。真正的需求是衣食自足即可,但

43、感官的刺激则会贪得无厌。我们是用真正永恒的福乐来填满我们的渴求呢?还是饮鸩止渴,只顾一时的快乐呢?是满足衣食的物质需求呢还是追求物质欲望 - 欲壑难平呢?还是追求贪得无厌的无约束之心的天马行空和心猿意马呢?保罗说:“我无论在什么景况都可以知足,这是我已经学会了。我知道怎样处卑贱,也知道怎样处丰富;或饱足,或饥饿;或有余,或缺乏;随事随在,我都得了秘诀。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4:11-12),来自真理上帝的福、和来自魔鬼的诱惑,在精神欲望的海洋中,有引向公平、正义、友爱的层面,也有自私、诡诈与残酷的层面?答应满足我们心之追求的精神世界里,有能真正满足我们需要的真理,也有众多的欺

44、骗人的虚幻,即假神,也就是偶像,它们诱惑人说:可以满足人的心灵之永恒渴求却实际上骗了我们。,如何获得幸福?,如何获得幸福之前,必须明白幸福是一种感觉,就是欲望被满足。 人生四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冯友兰) 人类谋取物质幸福的四种方式 1)“损物”以致“益己”; 2)“益物”以致“益己”; 3)“损人”以致“益己”; 4)“益人”以致“益己”。,哲学家罗素的方法,1, 消除对自我的过分关注 罗素认为“幸福的获得,在极大程度上是由于消除了对自我的过分关注”。这与宋代文人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人过分关注自我,导致夸大自身缺点,自怨自艾,无法树立

45、自信,也只关注自己的遭遇,越发自怜,觉得自己是如何的不幸,对之耿耿于怀,并羡 慕别人的幸福。有人过分关注自我,自我陶醉, 看不到自身的缺点和他人的长处,陷入自恋的情结而不能自拔,夜郎自大,这种人也让人无法忍受,导致人际关系紧张,最终也只能生活在自己的孤岛之上。其实,“一个人必须学会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外部事物上,虽然对外界事物的关心也有可能带来 痛苦,然而这种痛苦不会摧毁生活的本质因素”。2,追求与放弃的平衡 很多人认为轻松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便是幸福, 但“只有伴以一定程度的寂寞,某些美好的东西才有可能被人获得”。在追逐梦想的时候,应保持努力与放弃的平衡,尽力而为,把得失留给命运去安排。这样才

46、不会为成败而伤神苦恼,罗素说放弃有两种形 式,一种来自于绝望感,一种来自于倔强的希望。的确,当意识到自己努力的方向是错误的,不要固守不放,对已经付出的难以割舍,而应及时选择放弃,这样离当 初错误的分岔口就不会太远,从新开始也就更容易。 不幸福有时不只是自我的人生态度所引起的,也可能会由人的待人处事态度导致,以马内利修女论获得幸福之梯 以马内利修女著、华宇译2008:活着,为了什么?,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页200。 (Soeur Emmanuelle & Philippe Asso 2002: Vivre, a quoi ca sert? Richesse de la Pauvret ) 施比受

47、更为有福,顶峰 拥有丰富的社会和人际关系特质之人 ZOON POLITIKON (政治动物) 起初原有的赤裸之人存在模式 上升 效应超越自我的人 真实的兄弟情谊 和平与喜乐 第二阶段: 资产减少生命增强 精神和心灵都轻盈快乐 生命看来美妙无比 贫穷的吸引力 关注他人 个性全面开展 因自己受重视而引以为傲 - 转弯 -放弃财富的诱惑 生命的解放 重生的感觉 - 转弯 -对于自我过分关注 心灵沉重 失去感官 第一阶段: 无度地追寻乐趣 心灵沉重 不快乐 富裕的诱惑 追逐物质财富 心灵沉重 令人得意的状态存在模式 上升 效应,如何获得幸福?,功利主义的途径:物质的满足;建立在物质之上的精神满足:奢侈

48、、享乐、骄傲、豪华、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等。 浪漫主义的途径:以痛苦和牺牲为基础的英雄主义之精神满足。,理性主义和自由主义的途径:物质的满足;精神的满足:公平、正义。 宗教哲学的途径:物质的满足:获得物质;精神的满足:减少对物质的依赖而转向公平、正义、爱和对他人的关注;灵魂的满足:今生与永生的幸福。,总结,中国大陆由阶级斗争转向发展经济是个进步,由追求物质进步到追求幸福的改变也是个进步,但目前的危险是,整个社会把幸福的满足者似乎都寄托在物质之上,缺少了精神层面的视角,更缺少灵魂层面的视角。如此的轨道可能是饮鸩止渴的歧途,现在国内外的需要华人都需要思考这个问题,因为,如果轨道错了,用再大力气

49、去发射卫星,它都讲无法达到目的地。 追求幸福之前,需要明白什么是幸福?它应该是目前与长远、自己与他人、今生与永生之福的综合。 物质和世界可以满足人的真正生存(温饱)需求,但无法满足人的贪婪需求。 物质可以给人带来愉悦,却无法满足人的精神需求。 公平、正义、友爱可以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却无法满足人的灵魂需求。,只有上帝的永恒之爱,才能满足人的灵魂需求。因此,奥古斯丁说:神阿!你曾为你自己创造了我们!我们的心不能安息,除非它们安息于你!(奥古斯丁) “我们的心如不安息在你怀中,便不会安宁”。 “一人的灵魂不论转向哪一面,除非投入你的怀抱,否则即使倾心于你以外和身外美丽的事物,也只能陷入痛苦之中,而这些美好的事物,如不来自你,便不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综合培训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