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2005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外教育史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ideacase155 文档编号:487724 上传时间:2018-11-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2005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外教育史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考研类试卷]2005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外教育史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考研类试卷]2005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外教育史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考研类试卷]2005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外教育史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考研类试卷]2005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外教育史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05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外教育史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 一、名词解释 1 颜之推 2 白鹿洞书院教条 3 癸卯学制 4 陕北公学 5 苏格拉底法 6 堂区学校 7 星期日学校 8 学校教育法 二、简答题 9 简述荀子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 10 简述科举制度废除的三个步骤。 11 评析卢梭的 “自然教育 ”主要观念。 12 试述存在主义教育的基本主张。 三、论述题 13 简述颜元对传统教育的批判。 14 试析 “白板说 ”的产生、基本观点及对教育的影响。 2005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外教育史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 一、名词解释 1 【正确答案】 颜之推字介,南朝梁金陵 (今山东临沂 )人,著名的文学家和杰

2、出的教育家,出身于仕宦之家,早年受到良好的儒学家教熏陶,奠定了其一生的学术基础,毕生致力于学术和著书活动,晚年为教育子孙,撰成颜氏家训 (二十篇 )一书。该书是他一生关于士大夫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提出了士大夫家庭教育的普遍问题,反映了当时的部分教育史实。颜氏家训被认为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完整而系统地论述家庭教育的教科书,成为我国封建时代家教的 集大成之作,被誉为 “家教规范 ”。 2 【正确答案】 又称白鹿洞书院揭示,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是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在主持白鹿洞书院时为规范书院教学及师生制定的学规。它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内容简要明白,主要是 “圣贤所以教人为

3、学之大端 ”。教条不但体现了朱熹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一套儒家经典为基础的教育思想,而且成为南宋以后中国封建社会七百年书院及各地方官学共同遵守的学规和教育宗旨。 3 【正确答案】 即奏定学堂章程,是中国近代由中央政府颁布的第一个在 全国范围内施行的学制系统。它由清代管学大臣张百熙、荣庆、张之洞主持拟订,颁布于 1904年 (光绪二十九年 )。学制以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为指导思想,主系列划分为三段七级,内容涉及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实业教育及学务管理等,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目标、年限、入学条件、课程设置及相互衔接关系,对以后学制的组织形式影响颇大,施行至 191

4、1年辛亥革命止。 4 【正确答案】 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办的一所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革命大学。它创办于 1937年 7月底,由林伯渠、吴玉章、成仿吾等人筹办,成仿吾担任党委书记兼 校长,最初有 5个班约 300人。公学以 “实施国防教育,培养抗战人才 ”为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涉及共产党关于抗战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基本理论,武装斗争的基本知识及时局形势。学制分普通班和高级班,采取半军事性的编制。课程设置为三分军事七分政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军事训练。 1941年 8月底,公学与其他学校合并成立延安大学。陕北公学先后培养出一万多名革命干部,为团结各个阶层共同抗日,夺取抗战的最后

5、胜利,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5 【正确答案】 又称 “产婆术 ”,是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和教学中逐渐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方法。苏格拉底法可以分为四个部分: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所谓“讥讽 ”,就是让对方谈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然后揭露出对方谈话中的自相矛盾,使对方承认自己对这一问题实际上一无所知。所谓 “助产术 ”,就是用谈话法帮助对方把知识回忆起来。所谓 “归纳 ”,是通过问答使对方逐步排除对事物个别的特殊的认识,揭示出事物的本质的普遍的东西,从而得出事物的 “定义 ”,即从现象、个别到普遍、一般的过程。苏格拉底法是一种要求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互为激发,共同寻求正确答案的方法。它有助于激

6、发学生积极思考、判断并寻找正确答案。 苏格拉底法对西方教育教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6 【正确答案】 基督教创办的教会学校。堂区学校一般由教士或其他教会人员负责,招收 ?一 20岁的男青年入学 (少数学校也招女生 ),学校的课程以灌输宗教知识为主,同时也进行读、写、算以及简单的世俗知识的教学。中世纪时期,在与世俗文化和教育的对抗过程中,堂区学校是教会创办的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学校,与修道院学校和主教学校相比,它的教育范围更大,培养目标更为宽泛,但教学的条件和水平较低。 7 【正确答案】 又称 “主日学校 ”,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产生的教育形式, 1780年由雷克斯首创。星期日学校利用礼拜日对童工进

7、行指导和教育,最初仅限于阅读圣经,以后发展到初步的读、写、算知识。由于星期日学校利用休息日把儿童组织起来进行学习,既可防范、减少社会秩序的混乱,又可以通过宗教宣传来麻痹儿童的精神,利于社会的稳定,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英国很快在各处设立了此类学校。到 19世纪中期,英国的星期日学校已有 250万学生。 ”世纪后期,随着正规初等学校的大量开办,星期日学校才日益减少,并在内容上只限于实施宗教教育。星期日学校不仅在英国产生了重要影响,还流传到欧美各国。 8 【正确答案】 二战后日本颁布的教育法令。学校教育法是教育基本法的具体化,是对日本学校教育制度规定最为系统的法律。其主要内容有:废除中央集权制,实行

8、地方分权,在中央仍设立文部省,但削弱其权力,新设地方教育委员会管理学校事务;学制改为单轨的 “6334”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由 6年延长为 9年;高中以实施普通教育和专门教育为目的,既设普通科又设职业科,把旧制高等女子学校、实业学校合并起来,经过结构改革统一成为单一类型的三年制高中;将原来的多种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统一成为单一类型的大学等。学校教育法的颁布否定了战 时军国主义教育政策,为战后日本教育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二、简答题 9 【正确答案】 (1)从 “性恶论 ”观点出发,荀子认为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阐述 “性伪之分 ”与 “性伪之合 ”,荀子论证了教育的必要性和

9、可能性,并指出教育对人的作用在于 “化性起伪 ”,改造人 “恶 ”的本性。 (2)荀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 “礼 ”和 “德治 ”思想,强调了 “礼治 ”,认为教育是实现“礼治 ”的重要手段,能起到 “固国齐民 ”的社会作用。 荀子强调人的社会性最终是善还是恶,不取决于先天的生物因素而取决于后天的环境 和教育的观点是有道理的,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遗传、环境和教育之间的关系,是对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重大贡献。 10 【正确答案】 第一步是改革科举内容。 1898年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下诏设立经济特科,荐举经时济变之才;废除八股,改试策论。但维新失败后,清政府又恢复了八,股,停止了经济特科。 1901年

10、拟行 “新政 ”后,设经济特科、废八股的政策重新得到确认。 第二步是递减科举中额。 1903年,张之洞、袁世凯上书疾呼废科举,要求确定废科举的最后期限、具体步骤和时间表,并提出按科递减的方案。后来,张百熙、荣庆、张之洞据此方案拟定了递减科举注重学堂折,于 1904年与奏定学堂章程同时奏呈,获得批准。此方案奏请自下届起,每科递减中额三分之一,照此方案,科举期于十年停止。 第三步是科举制度完全废止。 1905年,袁世凯、张之洞等会奏,要求立即停止科举。 9月,迫于形势,清政府下诏自 1906年起 “立停科举以广学校 ”, “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至此,封建时代的科举制度共实

11、行了 1300年,终告废除,科举取士与学校教育实现了彻底分离。 11 【正确答案】 (1)自然教育的核心是强调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自然本性,反对成人不顾儿童的特点,按照传统与偏见强制儿童接受违反自然的所谓教育,干涉或限制儿童的自由发展。 (2)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 “自然人 ”。所谓 “自然人 ”,不是原始社会的野蛮人,而是身心和谐发展的人,即完全自由成长、体魄健康、心智发达、道德高尚、处事干练、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 新人。 (3)自然教育的方法原则: 正确看待儿童是自然教育的必要前提和原则; 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遵循自然天性的教育

12、。他曾反复强调要把儿童当做儿童去看待,“要按照你的学生的年龄特点去对待他 ”。根据人的自然发展的进程和不同年龄时期身心的特点,他把自然教育划分为四个时期,即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并认为在不同时期所进行的教育是不同的。 自然教育是卢梭教育理论的根本思想,其核心是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促进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教育。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有着巨大的反封建进步意义。他强调教 育必须顺应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大大提高了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使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与以教师为主体、残害儿童身心的封建教育是完全对立的,开辟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先河。 12 【正确答案】 存在主义教育是一种以存在主义

13、为其哲学基础的教育理论, 20世纪中期流行于美国和西欧各国。存在主义哲学是把人的存在 (个人主观的自我意识 )当做其基础和出发点的哲学。二战后,德国人类学家博尔诺夫、美国教育家尼勒应用它于教育理论,形成了存在主义教育思想。主要观点有: (1)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在于使学生实现自我;教育的具体目标是发 展个人的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责任感; (2)强调品格教育的重要性; (3)提倡学生自由选择道德标准; (4)主张个别教育的方法; (5)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信任的关系。教师的作用是利用自己的人格和知识,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三、论述题 13 【正确答案】 颜元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教育家、实学代表,

14、提倡实学和实用的教育。他打着 “必破一分程朱,始入一分孔孟 ”的旗号,将矛头集中指向程朱理学,对传统教育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在当时的思想界起了巨大的震动。他对传统教育的批判的观点包括以 下三个方面: (1)揭露传统理学教育严重脱离实际。颜元指出,传统教育一个最突出的弊病就是脱离实际,把读书求学误以为是训诂,或是清谈,或是佛老,而程朱理学更是兼而有之,故其脱离实际更为严重。颜元认为传统教育有三大祸害:毁坏人才,灭绝圣学,败坏社会风气。 (2)颜元批判了传统教育的义、利对立观。他认为 “利 ”和 “义 ”两者并非绝然对立的,而是可以统一起来的,其中 “利 ”是 “义 ”的基础,但同时 “利 ”也不能

15、离开 “义 ”,而且 “利 ”必须符合 “义 ”。颜元的思想冲破了传统的禁锢,使中国古代对 “利 ”“义 ”关系的问题的认 识接近科学化。 (3)抨击八股取士制度。他认为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正当途径,而那种传统的科举制度,以八股文取十,是用八股文代替实学,不仅不能选拔真才,反而会把学者引入歧途,贻误人才。 14 【正确答案】 (1)“白板说 ”最早起源于古希腊教育学家亚里十多德。亚里士多德在其唯物主义认识论中,用蜡块与金戒指比喻感觉和感觉对象的关系,感觉只是采纳被感觉的东西的形式而不取其质料,人的灵魂也就像一块什么也没有的白板或白纸,它能接收对象的知识。 (2)培根继承和发扬了 “白板说 ”。他认

16、为主体在认识事物时头脑中存 在着太多的偏见和倾向,因此必须排除所有的认知倾向,保持白板,因为在认识过程中各种各样的错误观念和偏见先在于人脑中,从而干扰认识的客观准确性。霍布斯进一步发展了培根的思想。 (3)17世纪,为反对笛卡儿等人的天赋观点论,英国的洛克继承发展和系统论证了亚里士多德与培根的白板思想,认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纸或白板上留下的痕迹,最终都源于经验。以白板说为基础,洛克把儿童天性喻为没有痕迹的白板或柔软的蜡块,可以任人随心所欲地涂写或塑造,一个人所以成为这样或那样,决不是 先天禀赋所决定的,而是后天教育的结果,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

17、的作用。 (4)“白板说 ”否定天赋论、遗传决定论等,认为人生之初心灵像 “白板 ”或 “白纸 ”一样,随着后天经验的增多,白纸上才出现了痕迹,并且由经验而产生理性与知识。人的所有知识是建立在经验上的,知识归根到底来源于经验。 “白板说 ”重视教育在人的形成中的巨大作用,认为人的品质大部分都是教育所决定的,人类千差万别,也是教育之故。 (5)“白板说 ”是批判天赋观念论的有力武器,它在近代欧洲唯物主义反映论反对唯心主义先验论的斗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对近代教育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也为后来的理性主义者、科学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和经验主义 (社会 )科学家否定人性的存在提供了最富有误导性的灵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