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2006年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原理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deputyduring120 文档编号:487752 上传时间:2018-11-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2006年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原理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2006年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原理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2006年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原理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2006年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原理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2006年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原理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06年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原理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 一、名词解释 1 全民教育 2 知识结构 3 学业评价 4 社会化理论 二、简述题 5 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 ? 6 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 7 简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8 科尔伯格将道德发展分为哪些阶段 ? 9 有效测验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 三、案例分析题 9 请在下列任选二则阅读材料 (多做不加分 )进行分析论述。 要求: *至少用一个教育学原理 (心理学亦可 )进行分析。 *问题的分析可从某 一个方面切入,不必面面俱到,能阐述清楚即可。 *视点犀利,欢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但是必须有理论依据。 *抓住要点,条理清晰,文字简练

2、。 10 一个老美眼中的中国父母 这是近期在网上被热议的一篇文章,作者谭小熊是一个美国人, 目前在新东方学校任外教。从一个外国人的角度来看待中国父母为子女所做的一切,也许更有助于我们来思考这个问题。 早在来中国之前,中国父母为孩子所做的牺牲就已经深深地震撼了我。 我结识了一位中国女士,为了能给女儿提供更好的受教育的环境,她独自一人带着孩子移 民加拿大,她的先生则留在中国。这样的生活方式,对于大部分美国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我有一位朋友曾离开妻儿到中国学习,可仅仅两周之后,他就决定打好行李回美国了。他不能忍受隔着整个太平洋来思念家人。 等我来到中国之后,所见所闻更让我对中国父母的牺牲精神惊叹不已

3、。有个朋友刚买了新房正在装修,我问他打算怎么处理旧房,他毫不犹豫地说: “留给儿子 !”我瞠目结舌地看着他那年仅 3岁的小宝贝,心想:天哪,他什么时候才会用到啊 ! 美国的孩子年满 18岁后就会迫不及待地想要离开父母,对他们来说,离开父母单独居住是证明他 已经独立的最重要的标志。 在中国,情况恰恰相反。有一段时间,我的一位同事兴奋得不同寻常,这不光因为他即将踏上红地毯,更因为他的父亲将为他的新房埋单。据我所知,他的父亲并不是一位腰缠万贯的大富翁,新房对老人来说是一笔极大的开支。然而老人认为买了房,儿子就能娶到更好的妻子,拥有更美满的婚姻。不仅他们,中国的许多父母都是如此,他们省吃俭用,把所有的

4、钱都存下来替儿女交学费、找工作、买房结婚、照顾孙子等等。实际上,年老的父母有权享受更好的生活。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他们更应该把钱用于健康和养老。 相 比之下,美国的父母更懂得享受生活,而不是为孩子牺牲自己的一切。在我年满 18岁可以挣钱支付学费后,我的父母就实现了他们的梦想,在山区买了一片土地,建了自己的小屋。我和哥哥姐姐都常常收到父母寄来的照片,和他们分享居住在山间的快乐。我结婚的时候,我和我的新娘从父母那里得到的礼物除了 30元钱,就只有一句关于婚姻的忠告:一对愿意向对方说 “我爱你 ”、 “对不起 ”和 “请原谅 ”的夫妻将会白头偕老。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中国的父母为孩子做了如此

5、多的牺牲呢 ?我想主要有几个原因: 一、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让父母们认为必须 为孩子奉献一切。 二、中国孩子成长过程中遭遇的竞争很激烈,父母希望能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三、中国父母们经历了太多动荡和不安,他们希望孩子能过上安稳的生活。 四、在中国,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很密切。 在父母做了这么多牺牲之后,他们以及他们的孩子真的开心吗 ?美国父母是否太过自私,只为自己考虑 ? 根据我的观察,我还是更喜欢美国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他们尊重孩子的选择。他们对孩子的爱是始终不变的,这并没有影响到他们享受自己的生活。 在我看来,中国父母这样做不仅浪费了金钱,也 扼杀了孩子的梦想。 无论如何,我都对中国父

6、母为孩子所做的一切表示万分尊敬,这样的美德在西方国家是极受敬重的。但我仍禁不住要想,如果孩子并不需要,那他们这么做是否值得呢 ?如果孩子将来与他们反目,他们又为自己留下了什么呢 ? 新浪网 (2005.10.24) 11 男孩表现逊于女孩吗 ? 据工人日报报道,中国小学中 “阴盛阳衰 ”的现象非常普遍。现在上小学的许多男孩都有同样的感受:班上女孩很出色,而 自己却得不到老师的重视。专家认为,这是因为小学阶段男孩和女孩生理和心理不同的发育特点,以及小学校中单一的评价机制导致的。 济南市的多家小学中,女孩学习成绩优秀的往往比男孩多,当班干部的也比男孩多,待人接物上更比男孩成熟。小学教育中男孩为什么

7、会落败呢 ?山师大生命科学学院的崔希云教授认为,这与男女孩不同的生理发育特点有很大关系。 她指出,一般女孩 8岁即进入青春期而男孩要到 10岁。男孩在生理上晚发育两年导致其心理上不如女孩成熟;老师布置任务时,男孩往往不像女孩那样专注,所以不像女孩那样能将老师交代的事 办好。 崔教授举例说,比如写字,属于精细操作,需要神经发育完善才能完成,而男孩的神经发育也比女孩晚。 除了生理发育特点的不同外,不少专家认为男孩在小学中表现得不如女孩,还与中国目前小学的教育评价体制有很大关系。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心理咨询室的王馥玲主任认为,男孩生性调皮好动,而女孩则文静听话,而老师喜欢的往往是听话的孩子。 中新网 (

8、2005.11.7) 12 大学少年班的争论 少年班 1978年 3月,在老一辈科学家李政道、杨振宁和丁肇中等的大力倡导下,在方毅等领导同志的支持推动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少年大学生集中培养基地 少年班,截至目前,已招收 29期共 1134名少年大学生。 中科大少年班成立之后,国内十几所重点大学相继办起 “少年班 ”,但不久纷纷停办。 最近,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首批学员回母校聚会,立即有媒体跟踪采访,披露了这个班上昔日大名鼎鼎的 “神童 ”宁铂如今出家为僧、干政 “自我封闭 ”、谢彦波 “有心理问题 ”的不幸命运。 中科大少年班再次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于是 “少年班是培养人才还是

9、摧残人才 ?到底还要不要办下去 ”的讨论在校内外激烈地层开。 源自 “问题学生 ” 中科大少年班办学之争源于它的 “问题学生 ”: 近几年,经常有指责少年班学生 “生活自理能力差、心理问题严重、人际交往困难 ”的文章见诸报端和网站,不时引发人们对少年班办学的争论。一位全国政协委员曾提交了一份请求停办少年班的提案,很快有人站出来反对。 今年 3月, 19岁的少年班 2001级学生马丽丽 (化名 )窃取同学的国外大学邀请信事件公布后,立即被炒得沸沸扬扬,不久,有人以马丽丽事件为由头 否定少年班教育模式,一位网友的话代表了这部分人的观点: “反对把小孩子送去读大学,他们身心还未成熟就去接受高深的大学

10、教育,很容易犯错误。少年班该停办了。 ” 7月份,有媒体发表文章,对宁铂、干政、谢彦波的现状进行了详细描述。 27年前这二人是红透大江南北的 “神童 ”,是全国亿万家庭教育孩子学习的榜样,国家和人民希望他们成为科学家,甚至中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而今,他们出家的出家,避世的避世,离大家的期望距离甚远。人们在扼腕叹息的同时,又进行了一场 “少年班办还是不办 ”的争论。甚至连宁铂的同班同学也分成两振,一派认 为 “以自己的感受而言,中国不能没有少年班 ”,一派则认为 “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绝不会去少年班 ”。 少年班成才率高 据了解,科大少年班几乎每年都有 1至 3个 “问题学生 ”被退学,有的自控

11、力差、贪玩、学业跟不上,有的品行不端,还有的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也有个别学生因为生活不能自理被休学。分管少年班工作多年的中科大副校长程艺说,这些现象在普通的大学班级同样存在,不是少年班的特有产物。不能因为少年班名气大就不允许它出问题,也不能仅仅因为出了少数 “问题学生 ”就怀疑它存在的必要性。从总体看,少年班学生在中科大优 秀学生中占很大比例。 据学校跟踪调查,少年班毕业生成才率非常高, 85%以上考取了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生,三分之一获得博士学位,比例远高于本校普通本科生。其中数百名杰出人才活跃在国内外知名学府、科研机构和经济领域,一般在 30岁左右就做出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 发明原

12、子陷阱分析法的卢征大、微软全球副总裁张亚勤、发现了世界上最小的纳米碳管的秦禄昌、世界上第一位认知学博士张家杰等国际知名的杰出人才都曾在中科大少年班度过了美好的大学时光,少年班管理委员会主任陈卿以他掌握的数据得出这样的结论: “从培养 科技人才的角度看,可以毫不惭愧地说,少年班成立至今,中国没有哪一所学校的哪个系有这样的成绩。 ” 2006年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原理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 一、名词解释 1 【正确答案】 是指不分性别、年龄、种族等,全民都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从而提高全民的素质。满足每个人 (无论是儿童、青年还是成人 )的基本学习需要是全民教育的最终目标。 2 【正确答案】 是指人类的知

13、识在个体头脑中的内化状况,它包括知识单元的数量、质量、类别及其相互联系,也是一个知识体系的构成情况与组合方式。 3 【正确答案】 是指以 国家的教育目标为依据,运用恰当的、有效的科学工具和途径,系统地收集学生在各个学科教学和自学的影响下认知行为上的变化信息和证据,并对学生认知和能力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4 【正确答案】 教育学中的社会化理论属教育经济学范畴,它试图从结构和功能方面解说教育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其基本观点是:教育的经济价值源于它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远比教育提高认知技能对经济的影响重要。 二、简述题 5 【正确答案】 素质教育的内涵应从多个角度来理解。从教育目标角度看,素

14、质教育以全面培育和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 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从教育功能角度看,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对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解,还应强调以下四方面:第一,主体性。素质教育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关注个性发展。第二,全体性。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第三,全面性。素质教育要求全面发展学生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第四,长效性。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终 身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地自主发展。 6 【正确

15、答案】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多元智力理论,对传统智力理论进行批判。他认为: (1)人的智力是多元的,除了言语 /语言智力、逻辑 /数理智力外,还有视觉 /空间关系智力、音乐 /节奏智力、身体 /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存在智力等九种智力。 (2)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九种智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人与人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力特点,都有自己的智力优势,而且不同智力特点的人,其学习方法可能也是不 同的。 (3)由于每个人的智力结构和认知过程都不同,因此在教授环节和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效上不能单靠所谓统一的标准,而是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过程。

16、如搜集资料、推理、判断并得出结论,展示、交流等过程。教育的起点不在于一个人有多聪明,而在于怎样使他变得聪明,在哪些方面变得聪明。 7 【正确答案】 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的进一步发展,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后经维果斯基、奥苏贝尔、布鲁纳等人完善,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 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习活动包含四个因素,即学生的背景知识、学生的情感、新知识本身蕴涵的潜在意义和新知识的组织与呈现方式。学习活动的产生要有两个条件,一是学生所学的新知识要与学生原有的背景知识产生联系,学习新知识的积极

17、意义能引发学生情感的变化;二是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必须与其他学生和教师不断沟通和交流,这样才能在自己原有知识基础上完成有意义的 “建构过程 ”。 总之,建构主义主张学习是一个积极的建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知识的建构决不是随意的,必须与他们切磋,以及和自己的经验 相联系,不断加以调整和修正;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的。白 20世纪 9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世界范围内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8 【正确答案】 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认为,道德判断的发展代表着道德认识的发展,进而代表品德发展的水平,道德判断的发展分为三个水平,每一个水平中包含着两个阶段,六个阶段依照由低

18、到高的层次发展,所以道德认识的培养应该根据各种阶段道德判断发展的特征加以实施。 科尔伯格采用 “道德两难故事 ”让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做出判断,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三个阶段: (1)前 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相对于功利的道德定向阶段。 (2)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 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 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9 【正确答案】 一个测验是否有效,要看它的效度、信度、代表性和可行性如何,此外还要看它对学生个体或团体的区分度如何。 (1)信度。信度是指测验测量其所要测量的东

19、西前后一致的程度。信度涉及测验是否准确可靠的问题。测验的信度指标通常以相关系数表示,称为信度系数。 (2)效度。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效度的重要性大于信度,因为一个低效度的测验,即使具有很好的信度,也不能获得有用的资料。 (3)代表性。心理与教育测量多以取样原理为根据。典型的方法是,选择关于测验内容的一个样本作为估计该样本所属的总体的基础。这个方法至少必须符合如下条件: 样本必须具有代表性; 在符合代表性和 意义性要求的限度内,样本必须是随机抽取的。 (4)区分度。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对所有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区分度的所有指标和估计方法都是

20、以对项目的反应与某种参照标准之间的关系为基础的。 (5)可行性。决定测验的可行性应当考虑四点: 测验提供的信息有多大意义; 可行性测验应当在形式与内容上适合于它所要测量的年龄范围内的学生; 要考虑到测验的费用以及进行测试、记分和解释所需的时间量; 评分是否客观,结果解释是否适当,记分和解释要不要特殊训练等等。 三、案例分析题 10 【正确答案】 当前,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而这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素质的竞争,是人才培养的竞争。人才培养的首要阵地是家庭,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才的竞争是父母育儿能力的竞争。虽然家庭教育在我国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但不少家庭的教育至今仍存在着误区,所以借鉴其他国

21、家在家庭教育中价值取向方面的实践,对走出我国家庭教育的误区将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在阅读了这则教育案例后,无论是谁都会对中国父母为孩子的付出表示尊敬,正如作者所说,这样的美德即使在西方国家也是极受敬重的。应当承认,在几千年的儒家文化熏陶下,父母对子女的爱 已经是构成中国家庭的重要部分。父慈子孝、养儿防老等中国传统教育观念已深人人心。我国和睦慈爱的家庭气氛就是建立在父母的极大牺牲上的,虽说不足,但可以改进而不可否定。 但也正如作者指出的: “如果孩子并不需要,那他们这么做是否值得呢 ?如果孩子将来与他们反目,他们又为自己留下了什么呢 ?”在父母做了这么多牺牲之后,他们以及他们的孩子真的开心吗 ?除

22、去传统因素,中国父母甘愿为子女做出牺牲的原因可以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1)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让父母们认为必须为孩子奉献一切; (2)中国孩子成长过程遭遇的竞争很激烈,父母 希望能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3)中国父母们经历了太多动荡和不安,他们希望孩子能过上安稳的生活; (4)在中国,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很密切。 正是以上原因,使中国父母相比西方很多国家的父母承担了更多的责任,付出了更大的牺牲。那么是否可以得出美国父母是否太过自私,只为自己考虑 ?中国和美国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有着很大的差异,并不一定美国的教育方法事事处处比我们高明,不过在有些时候,他们的教育方式也的确有令我们借鉴的地方

23、。美国父母在对待孩子的方式上可以被看做是尊重教育主体即尊重孩子的选择。作为教育者,他们对受教育者即孩子的爱是不变的,这并没有影响到他们享受自己的生活。相比之下,中国父母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不仅浪费了金钱,也扼杀了孩子的梦想。我之所以不倾向于中国父母这种为子女的牺牲以及赡养方式,也出于这样一种考虑,即中国父母付出的牺牲更多的是一厢情愿的牺牲,很多情况下实际上孩子不希望这样做,甚至可以说,中国父母更多的是出于一种私有和面子的考虑来做这种事情的,当然它包括爱护子女这个因素。 教育学原理中的基本观点之一,就是认为教育的诸要素与社会价值观体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是这些教育的不同因素与社会价值 观的联系程

24、度是不一样的。以本案例中涉及的与社会价值体系关系最为密切的教育目标这一教育要素为例,一般来说,教育目标都反映特定社会、特定文化的价值标准和时代特点,是由国家、社会、学校、教师和家长共同确立的。由政府制定的教育目标,则直接反映这个国家所奉行的主流价值观。在美国,学校的教育目标一般包括把儿童培养成有民主意识、掌握一定基础文化知识、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对社会负责的个体公民。美国所谓 “民主意识 ”其实是与美国社会奉行的价值观相联系的,因社会文化不同而不同。也正是因为中美两国各自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国民性格等深层次 的原因,才造成了中美两国在这一问题上的巨大差异。 应当看到,中国的父母历来就觉得孩子是自己的

25、私有财产,社会上养儿防老的说法早已根深蒂固,父母付出其所有,只有靠子女来养老的做法导致孩子从小就开始知道自己责任重大,这就是所谓中国式养老、中国式家庭、中国式教育。而在孩子独立后,父母会担心他会不会不养自己了,以及孩子之所以比西方的孩子要活得累,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有瞻养老人的压力,特别是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还没有健全,子女经济压力很大,重压之下谈论美国式的 “享受式生活 ”就显得不切实际。可见,家 庭教育改革和学校教育改革一样,需要在社会改革这个大系统中进行,而不能脱离这一系统独立进行。 11 【正确答案】 教育意义上的成熟作为一种状态是指机体及其组成的各子系统、器官在形态与

26、机能上达到完善。作为过程,它表现为一系列由遗传因子控制的程序。在研究个体发展时,我们更重视的是过程而不是状态。为了有效地促进人的发展,必须了解人体成熟的一般规律。 根据生理学的研究,从机体整体的角度看,机体成熟遵循的规律包括机体生长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组成机体的各方面在不同时期成熟的程度是 不平衡的。另一方面,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生长的速度也是不平衡的。生长不是机体各组成部分同步的匀速运动,与此相关的是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不平衡,尤其是在达到成熟状态方面,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的成熟,这是教育中十分值得重视的问题。 此外,机体生长还具有阶段性。生长的不平衡性和顺序性决定了

27、人的生长表现为阶段性。阶段与阶段之间的区别,不仅表现在数量上,而且表现在发展的具体方面,表现在变化的性质上、生长的速度上、成熟的程度上以及整体结构上。这种种的不同的联系与复合就构成了发展各阶段的特征,它是机体内部在不断分化、整合的 过程中形成的。如果我们把每一阶段联系起来,就会发现这条路线总体呈现出波状,由几条起点相同而 “波长 ”、 “波峰 ”、 “波谷 ”都不相同的波叠成。在结构上则不断朝更高级的方向变化,直到成熟状态的出现。生理成熟过程的阶段性,也必然影响人的心理发展过程的阶段性,还会进而影响到人的社会行为和可能承担的社会角色的变化。要具体地认识人的发展,就不能不研究阶段性及每个阶段的特

28、征。 同时,机体成熟还具有个别差异性。与上面几点的分析角度不同,这一规律概括的是个体与个体之间成熟过程的不一致方面,而不是他们之间呈现的共同性。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第一点提到的不平衡性的一种表现,然而这种不平衡不是表现在同一机体内部的各部分和过程的各阶段,而是表现在不同的个体身上。这一点决定了教育者为了教育影响有效,除必须掌握人的发展的一般规律之外,还必须研究每一个受教育者的独特之处,了解一般规律在具体个人身上的独特表现。 除个别差异外,机体成熟还存在着性别差异。它不仅表现在机体的组织性状上,还表现在成熟的起始年龄与发展速度、持续时间的区别上,一般来说,女性比男性成熟起始年龄早 2 3年,速

29、率高,持续时间短。 个体成熟的这几点规律,为我国的 教育工作者在青少年教育中正确施教提供厂理论依据。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就要求教育者抓住时机,适时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人的身心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这就要求教育者按步骤、分阶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这就要求教育者理解差异,尊重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12 【正确答案】 我认为大学少年班应该继续办下去。这是基于我对超常教育的认识得出的结论。 (1)何谓超常教育 超常教育即超常人才教育 (台湾、香港称资优教育,欧美称天才教育, 日本称英才教育 ),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在欧洲悄然兴起的对天资优异的学生所进行的教育。

30、它既不是超乎寻常的教育,也不是使常态儿童成为超常儿童的教育,而是针对超常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而进行的旨在使他们得到良好发展的教育。 “超常儿童 ”指在心理特征的某一方面表现特别出众的儿童,他们的表现不完全是天生的,而是先天因素和后天教育培养互相作用的结果。超常教育尽管看起来只针对比例相对少的儿童,但由于他们的发展潜力比较大,有希望使他们成为杰出的优秀人才。素质教育应是超常教育的前提和基础,超常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 我国以往总是把超常教育定位于对智力超常儿童的 教育,实际上超常人才教育不仅要面对智力超常儿童这一潜人才 “富矿 ”,还要从特殊人才的成才规律去面对更大的人才宝藏。研究表明,智力中等偏

31、上的人如果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即适合于个体发展的教育,大多能成为优秀人才。所以超常教育的对象应该是:不论躯体健全与否,只要智力在中等偏上的早慧生 (天资早显学生 )与潜慧生 (天资迟显生 )均可接受这种特殊教育。 (2)为什么要进行超常教育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智力发展超常的人在儿童中的比例是 1% 3%。如果按1%的比例计算,中国超常儿童有 290万。如果把音乐、美术、体育、绘 画等特殊才能考虑进去,超常儿童的比例要占到 15%。中国的教学班是为大多数孩子设的,超常孩子会不适应。超常儿童的独特性要求有适应他们的教育。这些具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应该享有基本的受教育的权益,我们也应该给超常儿童提供适合其

32、发展特点和需要的教育形式和机会。 从国家、社会的角度来说,基础教育与卫生、医疗等一样是公共事业,有提供公共产品、普遍服务社会的义务。教育部门开办盲聋哑学校,体现了对每个公民个体的尊重,公民也有权利享受这种服务。在某方面有超常素质的人,同样有权利享受适合于他们的教育服务。这也是一种教育公 平。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有需求有供给,符合市场经济的原则。而且提供这类公共产品可以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赢,并且于国于民皆为有利。超常教育是培养能在国内外各个领域中竞争的卓越人才或英才,即具有高创造力的各种高级管理人才及各学科带头人等,而不是一般人才,所以它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高素质教育。这是超常教育的

33、意义和培养目标之所在。结果的平等、过程的平等和教育的平等是机会的平等,我们应该创造不同规格、类型、层次的教育让人选择。现代教育观应是面向全体、承认差异、尊重个性、允许选择、因人施教、人尽其才的教育,才 更有利于人的发展。 从超常儿童自身角度来说,开展超常教育可以帮助有潜力的孩子找到自己的潜力发展自己。普通教育强调齐头并进,使用相同教材,是 “大锅饭 ”,无法启发有潜力的孩子。超常教育强调发展,立足点在各自发展,多样性的课程、个别化教学、丰富的环境,让有潜力的幼苗发挥潜能。课程和教学方法使教育历程充实、活泼,这些也都是教育改革中所追寻的。资优教育的原理、原则和策略的运用,可使普通教育变得更灵活化

34、、素质化,更能帮助所有学生发展起来。所以超常教育的发展对普通教育改革也有一种刺激甚至是引导作用,二者相辅相成。 从统计数据来看,有人曾将近世一千多年间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与他们做出的重大科学创造发明绘制了科技人才成功曲线,发现大多数人在 30岁左右即开始做出重大发明创造。人才学研究表明,科学创造的最佳年龄区是 25 45岁,峰值年龄是 37岁。国外心理学家把智力分为知觉能力、记忆能力、比较判断能力、反应能力,将这几种能力与人的年龄阶段进行比较发现, 49岁以前智力占优势, 18 29岁占明显优势。这样,如果按我国现在的教育制度按部就班地进行教育,学生到硕士毕业已有二十五六岁,博士毕业已经三十岁左右

35、,再经过几年工作实践积累 ,就错过了发明创造的最好时机。超常教育本着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原则,使年轻人在 25岁左右就达到博士毕业,正好进入创新的最佳年龄。 (3)结论 超常儿童虽然有超常之处,其他的常态儿童与他们相比或许显得平庸,甚至还有那些智力上有障碍的儿童。但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孩子,每个孩子都是平等的。对于所有的孩子都应该努力寻找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无论孩子是否超常,最终是否能够成功,主要还取决于他成长道路上受到的教育,只有找到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孩子真正受益。 超常教育也不是没有缺陷,如案例中就提到 “生活 自理能力差、心理问题严重、人际交往困难 ”等现象。但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这些少年形成了一种与同龄人不同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超常教育班的同学既不属于自己同龄人的圈子,也不属于与自己同时毕业的大同学的圈子,而是一个独立的群落。由于家长及老师的特别关爱,这个群落的生活自理能力要弱于其他人。他们接受学校影响多一些,社会经验比较少,甚至不如与大龄同学一起成长的同龄同学。这些情况都是值得注意的。 总之,少年班并不是 “神童流水线 ”,创办它的目的在于更早地培养出素质全面、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案例中的中科大少年班成立仅仅短短二 十多年,成绩有目共睹,它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改进。目前对于各类少年班的成败得失进行认真总结,有利于把大学少年班和我国的超常教育事业办得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