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度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二第二学期期终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postpastor181 文档编号:328556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5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2011学年度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二第二学期期终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0-2011学年度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二第二学期期终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0-2011学年度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二第二学期期终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0-2011学年度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二第二学期期终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0-2011学年度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二第二学期期终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2011学年度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二第二学期期终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关于质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体积很小的物体可看作质点 B研究乒乓球旋转时,可以把乒乓球看作质点 C物体抽象为质点后,物体自身的大小和质量都可以忽略不计 D在某些情况下,月球可以看作质点,某些情况下,小汽车不能看作质点 答案: D 如图所示,手提一根不计质量的、下端挂有物体的弹簧,竖直向上作加速运动。手突然停止运动的瞬间,物体将: A立即处于静止状态 B向上作加速运动 C向上作减速运动 D向上作匀速运动 答案: B 如图所示,两木块的质量 M是 m的二倍,水平面光滑,当用水平力 F分别推 m和 M时,两物

2、体之间弹力之比 N1: N2应为: A 1: 1 B 1: 2 C 2: 1 D 3: 1 答案: C 如图所示,两根重杆 OA和 OB,由铰链连接,并用铰链悬挂在天花板上,B位于 O的正下方,若在 B端分别施加图示方向的力 F1、 F2、 F3和 F4,则其中可能使两杆保持静止的是: A F1 B F2 C F3 D F4 答案: D 从手中竖直向上抛出的小球,与水平天花板碰撞后又落回到手中,设竖直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小球与天花板碰撞时间极短。若不计空气阻力和碰撞过程中动能的损失,则下列图像中能够描述小球从抛出到落回手中整个过程运动规律的是:答案: C 如图所示的是 M、 N两个物体做直线运

3、动的位移一时间图像,由图可知: A M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B N物体做曲线运动 C t0秒内 M、 N两物体的位移相等 D t0秒内 M、 N两物体的路程相等 答案: ACD 有关摩擦力与弹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接触面间有摩擦力就一定有弹力 B接触面间有弹力就一定存在摩擦力 C摩擦力的大小总是与弹力的大小成正比 D接触面间摩擦力的方向与弹力的方向垂直 答案: AD 如图所示,所受重力大小为 G 的木块和倾角为 的斜面体间的接触面光滑,对木块施加一水平推力 F,木块相对于斜面体静止,斜面体相对于水平地面也静止,则木块对斜面体的压力大小为: A B Gcos C F/sin D Gcos

4、 Fsin 答案: ACD 如图所示,一物体放在斜面上,斜面与地面固定。若在物体上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 F,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物体原来匀速下滑,再加力 F后仍匀速下滑 B若物体原来匀速下滑,再加力 F后将加速下滑 C若物体原来加速下滑,再加力 F后加速度不变 D若物体原来加速下滑,再加力 F后加速度变大 答案: AD 如图所示,杆 BC的 B端铰接在竖直墙上,另一端 C为一滑轮。重物 G上系一绳经过滑轮固定于墙上 A点处,杆恰好平衡。若将绳的 A端沿墙向下移,再使之平衡( BC杆、滑轮、绳的质量及摩擦均不计),则: A绳的拉力增大, BC杆受压力增大 B绳的拉力不变, BC杆受压力

5、减小 C绳的拉力不变, BC杆受压力增大 D绳的拉力不变, BC杆受压力不变 答案: C 一个作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从开始运动起,通过连续的三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分别是 t、 2t、 3t,这三段路程的大小之比为: A 1:2:3 B 12:22:32 C 13:23:33 D 1:3:5 答案: C 作加速直线运动物体,经过某一点 A起的第 1s内前进 2m,则它在 A点的速度: A 2m/s B 2m/s C 2m/s D都不对 答案: C 某人沿着半径为 R的水平圆周跑道跑了 1.75圈时,他的: A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 3.5R B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 R C路程为 3.5R、位移的大小

6、为 R D路程为 0.5R、位移的大小为 R 答案: C 三个质点 A、 B、 C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三个质点同时从 N点出发,同时到达 M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个质点从 N到 M的平均速率相同 (B)三个质点从 N到 M的平均速度相同 (C)三个质点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都相同 (D)三个质点从 N点出发到任意时刻的平均速度都相同 答案: B 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 B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C任何有规则形状物体的几何中心必然与重心重合 D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所以重心总是在物体上,不可能在物体之外 答案: B 某人骑着自行车向前匀速行使时

7、,关于自行车前、后轮所受的摩擦力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都向前 B都向后 C前轮向后,后轮向前 D前轮向前,后轮向后 答案: C 如图所示,重为 G的均匀棒,可绕上端 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今在棒的下端用水平力 F拉,使棒缓慢转动,直至转到水平方向为止,则拉力 F和它的力矩 M的变化情况: A都增大 B都减小 C F增大,减小 D F减小,增大 答案: A A、 B、 C是三个形状大小相同小球,其中 A是实心木球, B是实心铁球,C是空心铁球且质量与 A相同,三球同时从同一高度开始下落,若所受阻力相同,则三球落地时间应: (A)相同 (B)B先落地, A最后 (C)A、 B同时落地, C最

8、后 (D)A、 C同时落地, B最先 答案: D 人的质量为 M,通过定滑轮将一个质量为 m的物体从高处放下。物体以 a(a g)加速下降。则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为: A (M+m)g-ma B M(g-a)-ma C (M-m)g+ma D Mg-ma 答案: C 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从经过 “200m”的路标开始计时,第 5s末经过“300m”的路标,第 10s末经过 “400m”的路标,第 15s末经过 “500m”的路标,则这辆汽车: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一定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答案: C 填空题 “研究共点力的合成 ”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

9、,其中 A 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 OB和 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示。 ( 1)图乙中的 F与 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 AO方向的是力 _。 ( 2)本实验采用的主要科学方法是: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 3)实验中可减小误差的措施有: (A)两个分力 F1、 F2的大小要尽量大些 (B)两个分力 F1、 F2间夹角要尽量大些 (C)拉橡皮筋时,弹簧秤、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 (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答案: F, B, ACD 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研

10、究外力与加速度的关系。将力传感器安装在置于光滑水平轨道的小车上,通过细绳绕过光滑定滑轮悬挂钩码。开始实验后,依次按照如下步骤操作: 同时打开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 释放小车; 关闭传感器,根据 F-t, v-t图像记录下绳子拉力 F和小车加速度 a。 重复上述步骤。 ( 1)某次释放小车后得到的 F-t, v-t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此次操作应记录下的外力 F大小为 _N,加速度 a为 _m/s2。 ( 2)利用上述器材和过程得到多组数据数据作出 a-F图像, 为一直线,则 A理论上直线斜率应等于小车质量 B直线不过原点可能是因为轨道没有调整到水平 C如果小车受到来自水平轨道的恒定阻力,直线

11、斜率会变小 D若实验中钩码质量较大,图象可能会呈现一条曲线 答案: .815,1.64, B 用如图所示装置做 “研究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的实验,力矩盘上各同心圆的间距相等。 ( 1)在用细线悬挂钩码前,下列措施中哪些是必要的: (A)判断力矩盘是否处在竖直平面 (B)判断横杆 MN是否严格保持水平 (C)判断力矩盘与转轴间的摩擦是否足够小 (D)判断力矩盘的 重心是否位于盘中心 ( 2)在力矩盘上 A、 B、 C三点分别用细线悬挂钩码后,力矩盘平衡,如图所示,已知每个钩码所受重力为 1N,则此时弹簧秤示数应为 _N。 ( 3)若实验前,弹簧秤已有 0.2N的示数,实验时忘记对弹簧秤

12、进行调零,则完成实验后测量出的顺时针力矩与逆时针力矩相比,会出现 _(选填: “ ”、 “ ”或 “ ”)。 答案: ACD, 3, 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如图所示,伽利略设计了一个理想实验: 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 继续减小右边斜面 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作匀速直线运动; 减小右边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在两个对接的斜面上,让静止的小球沿左边的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右边的斜面。 ( 1)请将上述关于理想实验的描述按正确的逻辑顺序排列: _(只要填写序号)。 ( 2)上述关于理想实验的描述中,有的属于可靠的事实,有的是理

13、想化的推论,下列关于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 A 是事实, 、 和 是推论 B 是事实, 、 和 是推论 C 是事实, 、 和 是推论 D 是事实, 、 和 是推论 答案: , D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 的斜面的顶点将小球水平抛出,若抛出时的初速度较大,小球落到斜面上时的速度也较大,因此有人猜想: “小球落到斜面上的速度大小与平抛的初速度的大小成正比 ”。这个猜想是 _(选填: “正确的 ”或 “不正确的 ”)。也有人猜想: “小球落到斜面上的速度方向与斜面的夹角随平抛的初速度大小的增大而增大 ”。这个猜想是 _(选填: “正确的 ”或 “不正确的 ”)。 答案:正确的,不正确的 如图所示,质

14、量 mA=2m、 mB=3m的两物体之 间用弹簧相连,弹簧的质量不计。 A物体用线悬挂,使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当悬线突然被烧断的瞬间, A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 _, B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 _。答案: .5g, 0 如图所示,一块均匀木板 AB,长为 12m,重为 200N,距 A端 3m处有一固定转动轴 O,另一端 B 以绳悬住,使板呈水平状态,绳与木板的夹角为 30。如果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 200N,现使一个重 600N的人在板上行走,则此人在距 A端 _m至 _m的范围内是安全的。答案: ,3.5 如图所示 ,在半径为 R的光滑半球面最高点的正上方高 h处悬挂一不计大小的定滑轮,重力为 G的

15、小球(视为质点)用绕过滑轮的绳子拉住,在拉动绳子使小球在球面上缓缓运动到接近顶点的过程中,小球对半球的压力_(选填: “变大 ”、 “不变 ”或 “变小 ”),绳子的拉力 _(选填: “变大 ”、 “不变 ”或 “变小 ”) 答案:不变,变小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第 1s内的位移是 3m,第 2s内的位移是 5m,则该物体的加速度是 _m/s2,第 2s末的瞬时速度为 _m/s。 答案: ,6 计算题 一辆卡车以 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当它驶过某车站时,一辆轿车正好以1m/s2的加速度由车站开出,它们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行驶。问 (1)在轿车追上卡车前,在什么时候两车相距最远? (2

16、)相遇时卡车离车站多远? 答案:解: ( 1) t 10s ( 2) s m 如图所示,一个人站在距离平直公路 h 50m远的 B处,公路上有一辆汽车以 v1 10m/s的速度行驶。当汽车与人相距 L 200m的 A处时,为了使人跑到公路上时能与车相遇,人的速度至少为多大?此时人应该沿哪个方向运动?答案:用 表示人看到汽车的视线与人跑动的方向之间的夹角, 表示视线与公路间的夹角。 设人从 B处跑到公路上的 D处与汽车相遇,所用的时间为 t,于是: 对 ABD有: AD v1t, BD v2t, AB L, ABD , sin h/L, 利用正弦定理列式可得: ,即 , 要使人的速度最小, si

17、n应该最大,即 90, 。 人应该沿垂直 AB方向运动。 如图所示, A、 B两轮间距为 L 3.25m,套有传送带,传送带与水平方向成 30角,传送带始终以 2m/s的速率运动。将一物体轻放在 A轮处的传送带上,物体与传 送带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 = /5, g取 10m/s2。则: (1)物体从 A运动到 B所需的时间为多少? (2)若物体与传送带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 = /2,物体从 A运动到 B所需的时间为多少? 答案: (1)初始加速度 a g(sin30+cos30) 8m/s2 第一段位移 s1 v2/2a 0.25m 第一段时间 t1 v/a 0.25s 第二段加速度 a g(si

18、n30-cos30) 2m/s2 第二段位移 s2 L-s1 3m 第二段时间 s2 vt2 at22/2 t2 1s t t1 t2 1.25s ( 4分) (2)初始加速度 a g(sin30+cos30) 12.5m/s2 第一段位移 s1 v2/2a 0.16m 第一段时间 t1 v/a 0.16s 第二段加速度 a g(sin30-cos30) 0 相对静止,一起匀速运动 第二段位移 s2 L-s1 3.09m 第二段时间 t2 s2/v 1.545s t t1 t2 1.705s 航模兴趣小组设计出一架遥控飞行器,其质量 m 0.5kg,动力系统提供的恒定升力 F 8N。试飞时,飞

19、行器从地面由静止开始竖直上升。 (设飞行器飞行时所受的 阻力大小不变, g取 10m/s2。 ) (1)第一次试飞,飞行器飞行 t1 6s时到达高度 H 36m。求飞行器所受阻力大小; (2)第二次试飞,飞行器飞行 t2 5s时遥控器出现故障,飞行器立即失去升力。求飞行器能达到的最大高度 h; (3)为了使飞行器不致坠落到地面,求飞行器从开始下落到恢复升力的最长时 t3。 答案: ( 1)第一次飞行中,设加速度为 匀加速运动 由牛顿第二定律 解得( 2)第二次飞行中,设失去升力时的速度为 ,上升的高度为 匀加速运动 设失去升力后的速度为 ,上升的高度为 由牛顿第二定律 解得 ( 3)设失去升力下降阶段加速度为 ;由牛顿第二定律 ,恢复升力后加速度为 ,恢复升力时速度为 ; ;( 1分)且 解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