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广西大学附属中学九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lawfemale396 文档编号:289676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广西大学附属中学九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3届广西大学附属中学九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3届广西大学附属中学九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3届广西大学附属中学九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3届广西大学附属中学九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广西大学附属中学九年级 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划线的读音和字形正确的一组( )( 2分) A 哺 ( p)育九 曲 ( q)连环污 秽 ( hu)田 垄 ( nng) B重 荷 ( h) 踌躇 ( chu ch)深 邃 ( su)妇 孺 ( r) C 博 ( b)学多识积 攒 ( zhn) 蟠 ( png)龙 嶙峋 ( ln xn) D 祈 ( q)祷雪 霁 ( j) 睥睨 ( p n)污 秽 ( hu)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中 “哺 ”应读 b, B项中 “荷 ”就读 h, C项中 “攒 ”应读 zn。 考点:汉字读音辨识 点评:本题不

2、难,错读字皆是常用字。字音的错误常在声母平翘舌和韵母的前后鼻声易混,还有声母的 j、 q、 x 易混, f、 h 易混。平时阅读要注意读准汉字,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 A学校合唱团的同学们正 严阵以待 ,迎接 “红歌传唱 ”的到来。 B对人不要 吹毛求疵 ,应该宽容大度。 C建新街观光购物的人 济济一堂 ,笑容满面。 D食品添加剂的安全问题,已成为建水老百姓经常挂在嘴边的 炙手可热 的话题。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中 “严阵以待 ”是指对严重的事件严肃的对待; C项中 “济济一堂 ”是指在某一处所人很多,气氛很热烈; D项 “炙手可热 ”是指

3、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这成语最好用错。 考点:成语辨识。 点评:本题有难度,几个错用的成语不好判断,似对非对。成语是汉语中常用词语,要好好掌握,平时学习要准确的记忆成语的含义、情感色彩和适用环境。 请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2分) A目前,不少群众的法制观念比较薄弱,确实需要大大提高。 B你若是想要读好书,那就得有毅力不可。 C手机这部电视连续剧对我来 说有较大的兴趣。 D春天的江南古镇,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答案: A 试题分析: B项中 “若是 ”“想要 ”词义重复,应删去一个; C句 “手机电视剧对我来说有较大兴趣 ”语意混杂,应该是 “我对手机电视剧有较大兴趣

4、”; D句 “古镇是 季节 ”主谓搭配不当,应是 “古镇的春天是 季节 ”。 考点:病句判断。 点评:本题不难,皆是常见病句类型。病句的病因常是主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词序错误、语意混杂等,学习里要将这些病句类型了解清楚,答题时以此为依据判断。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我们 是应该支持他呢,还是指责他? B “一年之计在于春, ”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C水果摊上有橘子啦,苹果啦,香蕉啦。 D “过来, ”他对我说, “这边看得清楚些。 ” 答案: B 试题分析: B句中括号里的逗号应在括号外,因为括号内是一小句子,没有最二句。 考点:标点符号使用。

5、点评:本题不难,标点的错误较为明显。标点符号也是文字,它不仅有含义,还起到辅助语言的表达作用,要正确使用。 下列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 2分) 2009年 12月,藏羚羊基因组序列图谱在青海大学医学院宣告绘制完成。 藏羚羊是中国青藏高原特有的物种,是研究低氧适应性的极佳模式动物,具有珍贵的进化研究价值 并且,有助于从根本上改善高原居民尤其是青藏高原藏族等世居少数民族的生存状态 专家认为,此图谱的绘制完成,将为破译慢性高原病发病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这是世界上第一部高原濒危物种全基因组序列图谱,也是中国科学家对全球基因组科学的又一重大贡献 将以上 4 个句子重新排序,使之与前一部分文字组合完整,

6、语序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例句说的是 “图谱完成 ”,所以 第四句应紧随其后,说此事件的意义与影响,排除 AB两项。而第三第二句应连在一起,所以答案:是 D。 考点:语句排序。 点评:本题有难度,几个句子关系密切,逻辑关系不太好判断。此类排序题,先要判断 “话题 ”,然后理清作者思路,并注意语句中相关联的提示语。 现代文阅读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 13分) 难得淡定 苏轼有一首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读来读去,我读出了两个字:淡定。

7、淡定,是近年来颇时髦的一个词,但作为一种情怀和境界,却是古已有之。 东坡对自己的淡定是很自信的,一生坎坷,几经沉浮,就是靠淡定情怀才没有被打垮,而且活得很潇洒。不过,还有比他更淡定的。一天,东坡坐禅,茅塞顿开,悟出 “八风吹不动 ”一语,非常满意。忙遣书童把字送到江对岸的老和尚佛印那里指正。佛印看后,在下面写了一个 “屁 ”字。苏轼不由恼火,过江来评理。佛印一笑,又添几字,成了 “一屁过江来 ”。看来,苏轼在淡定上比佛印还差了一大截。 淡定,是指面对危险和被动局面能做到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的镇定态度。昔日,诸葛亮面对司马懿大军压境,镇定自若,方寸不乱,别出心裁地唱了一

8、出 “空城计 ”,化险为夷,留下千古美谈。 2011年 2月 11日,印度外长克里希纳在联合国发言时,念错了稿子,引起底下一片骚动,那是相当的尴尬。可克里希纳却镇定自若,微微一笑,颇有大将风度地说: “啊,文件太多,忙中出错,看来文山会海真是害死人哪 ! ”淡定的一句话就巧妙地化解了被动局面,台下传来了善意的笑声和掌声。 淡定,也指在名利诱惑面前不为所动的淡泊精神,得之淡然,失之泰然。太史公有言: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乾隆问和 : “运河上千帆竞发,船来船往,都运的是什么? ”和 答曰; “一为名,一为利。 ”可见,自古至今,能轻名利者不多。东汉将军冯异算是一个,他为

9、人谦逊低调,每当宿营时,将领们就坐在一起争功,冯异却常一个人躲在树下休息,人称 “大树将军 ”。这是在名前的淡定。东汉大臣甄宇也是一个,每年腊月祭祀后,皇帝要赏赐给博士每人一头羊。 羊有大小肥瘦,很不好分,常引争执,甄宇就主动牵走了最瘦小的羊,人称 “瘦羊博士 ”。这是在利前的淡定。 淡定,还指在胜败利钝面前从容不迫,胜不骄,败不馁。东晋时,淝水之战的捷报送到京城时,主帅谢安与客人正在下棋。他拿过捷报阅过,便随手放在一边,不动声色继续下棋,就好像什么也没有看到一般。他淡定如水,客人却忍不住问道: “前方战事如何? ”他漫不经心地回答: “孩子们已打败了敌人。 ”依旧从容安详。这便是他的淡定涵养

10、,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胜败都是过眼云烟。 淡定,还有面对生死的自若精神。 “千古艰难唯一死 ”,面对死 亡仍能保持淡定,尤为难能可贵。金圣叹受 “抗粮哭庙 ”案牵连而被朝廷处以极刑,泰然自若,临刑不惧,边酌边说: “割头,痛事也,快事也;割头而先饮酒,痛快痛快! ”嵇康遭人陷害,临刑前,神色不变,如同平常,还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叹息道: “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 ”说完后,嵇康从容就戮。 时下,戾气太重,使人总处于紧张之中,幸福指数大打折扣。有了淡定情怀,大家才能心平气和,轻看身外之物,直面灾害和困难,做到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

11、,漫观天外云卷云舒。 ” 【小题 1】文章作者要表达的论点是什么?( 2分) 【小题 2】文中开头引用苏轼的词作有什么作用?( 2分) 【小题 3】文中第 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 【小题 4】联系全文,简要说说 “淡定 ”的具体含义。( 4分) 【小题 5】请结合本文和实际,谈谈你对 “淡定 ”的认识。( 2分) 答案: 【小题 1】人生要有淡定的情怀(做人与处世,要有淡定的情怀)。 【小题 2】 引出 “人生需要淡定 ”的论题; 增添文学趣味,激起读者的兴趣; 为论证中心论点作理论论据。(任意答出两点即可) 【小题 3】举例 论证、引用论证,论证了淡定就是在名利诱惑面前

12、不为所动的淡泊精神,得之淡然,失之泰然。 【小题 4】 面对危险和被动局做,能做到镇定; 在名利诱惑面前不为所动的淡泊精神,得之淡然,失之泰然; 在胜败利钝面前从容不迫,胜不骄,败不馁; 面对生死的自若精神。 【小题 5】示例:人生难免起伏,在困难危险面前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从容镇定地面对,失败和不如意时,我们要心平气和地面对,从容安详地思考与处理,不过分看重身外之物,不为身外之物所困,始终保持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心怀。(言之有理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抓 住最后一段理解,可以直接摘引 “有了淡定情怀,大家才能心平气和,轻看身外之物,直面灾害和困难 ” ,也可以简要的概括 “

13、人生需要淡定 ”。 考点:概括论点。 点评:本题不难,最后一段明显是作者要观点所在处。议论文的论点,有时是在文章开头开门见山直接提到论点,有时是在文章最后总结得出论点,所要找论点,可先从这两处着手,没有明确的语句,就根据作者表达的意思,自己概括。 【小题 2】 试题分析: “引用诗词的作用 ”,指向的是对文章表达的效果或说理方法的辅助作用。 考点:写作方法了解。 点评:引用,是各种体裁中常用的方法,对 于议论文来说,引用的作用可从文章的生动性和做为论据两方面考虑。引用的材料一般具有生动性的特点,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还在说明道理上充当了道理论据,写作时要学会使用这种方法。 【小题 3】 试题分

14、析: “太史公有言 ” 是引用论证, “东汉将军冯异 ”“ 东汉大臣甄宇 ”举例论证, “自古至今,能轻名利者不多 ”与所举之例,是对比论证。 考点:论证方法了解。 点评:本题不难,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容易判断。举例论证属于摆事实,引用论证属于讲道理,议论文中这两种方法常常是结合运用的,即摆事实讲道理。 【小题 4】 试题分析: “含义 ”,不是解释这个词语,而是要回答出这个词在文文章中所表达的丰富的意义。抓住相关段落的起始句理解。 考点:文章关键词句含义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虽然 “淡定 ”词在文中含义丰富,都文章的文字信息易于(段首句)易于概括。理解议论文文章的内容,概括要点,从注意作

15、者文字表述的特点,比如总结性语句,提领性语句,这都是文章概括性的语言。 【小题 5】 试题分析:要根据本文所论的观点,谈及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 “淡定 ”的,可从正面说淡定的意义,可从反面说不淡定的不利影响。 考点:理解文意,发表观点。 点评:本题不难 ,文章的主旨 “淡定 ”很明确,学生不用多思考,易于发表感慨。主观题往往并不难,只要有针对性,针对文章的中心意思谈及自己真实的想法,再结合一点生活的内容,基本上都能回答正确。只是语言上要注意简洁,要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15 - 18题( 10分) 假想金箍棒 麦笛 西游记中孙悟空从东海龙王那里借了一根

16、“定海神针 ”,又称 “如意金箍棒 ”,重 6250千克,可大可小,变化多端,实在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宝贝兵器。那么从现代科学的观点来看,金箍棒可能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呢 从密度来看 ,金属密度最大的是锇。西游记中说孙悟空把那绣花针从耳朵里取出来,迎风一晃,变得 “碗来粗细 ”。估计那碗指的不是大海碗,应该类似于现在的酒杯,也就是说直径在 3 5 厘米的样子。以金箍棒长两米来计算,体积最大在 3900立方厘米 左右 。因此,如果金箍棒的材料是锇,其质量大约为88千克,一个臂力超群的人完全可以挥舞得动。 关羽能舞动重 41千克的青龙偃月刀,鲁智深能舞动重 32 千克的水磨禅杖,以猴哥那山都压不死的体质而

17、论,挥舞 88千克的兵器更不是难事。 有人说,不是 6250千克吗 想必那是随着体积变化而变化吧,不过这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了。 金箍棒的硬度还应该特别大,猴哥大大小小跟妖魔鬼怪或者神仙星宿干了几百仗,连哪吒、二郎神都拿他毫无办法。哪吒的乾坤圈和二郎神的三尖刀据说都是宝器,但叮叮当当一交击,金箍棒毫发无损,可见金箍棒硬度特别大。金属中硬度最大的是铬,铬的硬度和天然物质硬度之王金刚石不相上下,一般的兵刃应该是奈何不了它的。从这个意义上,金箍棒用铬或者那些更为强韧的铬合金来铸造显得非常合适。 金箍棒的抗腐蚀能力也非常不一般。金角大王那个紫金红葫芦连 “大罗金仙都能化成血 水 ”,里面应该盛有腐蚀性非

18、常强烈的液体,比如王水之类。但猴哥和棍子被收进去都毫发无损。猴哥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内练就了一身铜皮铁骨,再加上会七十二变,变成小苍蝇之类的趴在葫芦口,不被腐蚀是可能的。但金箍棒如果用的不是很特别的材料,想要逃过浩劫可就有点难度了。因此从耐蚀性这个角度讲,金箍棒材料又像铱。铱的硬度、密度都很大,抗腐蚀能力在金属中首屈一指,连王水对它也无可奈何。 再从伸缩性上来考虑。地球上常见的材料不管金属还是非金属恐怕都没有金箍棒那么强的伸缩性。所以说,一根本来几个人不能合抱的柱子变成 “碗来粗 细 ”进而变成绣花针大小,大概纯属小说家的杜撰。 西游记中老龙王说 :“那本是大禹治水之时,定江河浅深的一个定子,是

19、一块神铁 !”像大禹这样的神人很可能从外星球采集了这么一块材料,密度特别大,又有很多特殊属性,用于测量江河的浅深,可长可短,能随时调整,实在是太方便了。猴哥成佛之后,金箍棒自然回归原位,现在不知躺在哪处幽深的海底,期待着我们再度去发掘它的传奇呢。 (选自中学生百科 2009年第 6期,有删改) 【小题 1】根据文章内容填写表格。( 3分) 金属名称 金属属性 金箍棒可能用它来制作的理由 锇 (1) 小说中孙悟空作为神人,臂力超群,能舞动较重兵器,而用锇制成的金箍棒单位体积质量最大。 铬 硬度最大 (2) 铱 (3) 小说中金箍棒在紫金葫芦中未被腐蚀,说明它抗腐蚀性极强。 【小题 2】选文第 段

20、中划线的词 “左右 ”能否删掉,为什么 (2分 ) 【小题 3】选文第 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 【小题 4】作者本意是为了介绍几种金属的属性,为什么要借助金箍棒来说明?( 2分) 答案: 【小题 1】( 1)密度最大 ( 2)小说中金箍棒与其它宝器交击后毫发无损,说明它硬度很大。 ( 3)抗腐蚀能力首屈一指 【小题 2】不能。 “左右 ”表约数,说明金箍棒的体积最大在 3900 立方厘米上下,若去掉,就确定只能是 3900立方厘米了。 “左右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小题 3】运用了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孙悟空完全可以挥舞得动金箍棒。 【

21、小题 4】以人们熟悉的事物去说明陌生的科学知识,能使文章具体生动(富有趣味),引发读者兴趣,便于读者理解。 【小题 1】 试题分析:注意表格中文字信息内容, “金属属性 ”,即指此种金属性质重点,“制作理由 ”,要根据小说的情节来判断。 考点:小说情节了解。 点评:本题整合了语文与化学两学科的知识,拟题很新颖。表中三个空有考查学生文学知识,有考查学生化学知识,激发学生答题的兴趣。 【小题 2】 试题分析:说明理由,要说明去掉与不去掉此词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双向说明。 考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点评:本题不难,本问题是说明文中常识性问题,易于解答。说明文为了真实科学地说明事物,在语言表达上常使

22、用一些修饰性和限制性词语,以避免要说明的绝对化和极端化,学习时要体会说明文语言这一特点。 【小题 3】 试题分析: “孙悟空把那绣花针从耳朵里取出来 ” 是举例子, “关羽的青龙 偃月刀,鲁智深的水磨禅杖,猴哥的 88千克的兵器 ”是作比较,文中所列数字是列数字说明。 考点:说明方法了解。 点评:本题不难,说明方法是说明文学习中重要的知识点,学习时要了解说明文各种说明方法的特点和使用方法,注意彼此之间的区别,不要出现判断错误,比如 “打比方 ”,就是比喻,而 “作比较 ”就是对比,一是 “喻 ”,一是 “比 ”,是不同的。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是要求学生对说明文写作的方法做一分析思考,

23、即故事叙述在说明文中的作用,可从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和丰富说明文内容两个方面去考虑。 考点:写作方法理解。 点评:本题有一定能难度,学生不太了解说明文多种写法,比如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生动,用故事来说明事物的特点,使文章内容生动而丰富。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10分) 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

24、付有司,论其刑赏 ,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 “能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 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

25、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 2分) 陟罚 臧否 : 必得裨补 阙漏 : 先帝不以臣 卑鄙 : 【小题 2】下列四个选项中,

26、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是 以 先帝简拔 以 遗陛下 B可计日 而 待也臣所以报先帝 而 忠陛下之职分也 C苟全性命 于 乱世三顾臣 于 草庐之中 D盖追先帝 之 殊遇,欲报 之 于陛下也 【小题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译文: 【小题 4】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是: 、 、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 。 (2分 ) 【小题 5】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2分) 答: 答案: 【小题 1】臧否:善恶,好坏。阙:通 “缺 ”,缺点。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小题 2】 C 【小题 3】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些

27、不恰当的话,以至于堵塞忠臣们进谏的道路。 【小题 4】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亲贤远佞。 【小题 5】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使 “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的计划得以实现。 【小题 1】 试题分析:注意 “任选两个 ”的提示,每个字词都要解释出来,注意其中字词的古今异义。 考点:文言字词辨识。 点评:本题不 难,皆是课文注释中的字词解释,考的是学生记忆。平时学习要注意课文注释中的字词解释,记清楚读音、含义、写法,注意在意义和用法上与现在的不同。 【小题 2】 试题分析:含义,指字词的释义;作用,指字词的性质(词性)有无变化,如果改变词性使用。 考点:古汉语一词多义理解。 点

28、评:本题还是有点难度的,学生学习古文,对一词多义掌握得不太好,学生好就词记词,不善于举一反三,不善于比较记忆。 【小题 3】 试题分析: “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是句中的关键词,每个字都要解释清楚,要注意直译与意译的结合。 考点:文言翻译。 点评:本 句翻译还是比较难的,句子含义丰富,其中字词不好解释。翻译句子,关键是把每个字词的含义了解清楚,理解了词的含义,疏通句子就不是问题了。 【小题 4】 试题分析:第一段是讲第一条建议:广开言路;第二段是第二条建议;严明赏罚;第五段讲的是第三条建议:亲贤远佞。 考点:文意概括。 点评:本题不难回答,本问题是老师课上重点讲解的问题,要注意记忆。概括文章内

29、容要点,要找到相关的段落,或摘引文字,或用文句中关键词自己组织语言来概括。概括要准确全面,语文要简洁。 【小题 5】 试题分析:针对本篇而言, “写作目的 ”与 “主旨 ”是合 二为一的,即作者想表达什么,从最后一段中可以看出。 考点:主旨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文中有明确的文字信息,老师也在课上重点讲到此问题。 “写作目的 ”,是指作者写文章的意图,它与 “文意的主旨 ”有所不同,主旨指的是作者在文章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当然, “目的 ”有时包含 “主旨 ”的表达,而 “主旨 ”不包含 “目的 ”。 诗歌鉴赏 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渔家傲 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30、,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小题 1】上阕 围绕 “异 ”字,从 、 、 三个方面,表现了边陲之孤寂荒凉的景象。( 3分) 【小题 2】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表达了词人怎样感情?( 2分) 答案: 【小题 1】大雁南飞,边声四起,孤城落日。 【小题 2】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亲人和渴望建功报国的矛盾心情。 【小题 1】 试题分析:首句中 “异 ”指的是风景,那么就找景物描写的内容,将诗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找出来,点出其判断词即可。 考点:古诗赏析。 点评:本题不难,诗中文字信息明确,一读便知。古诗中常用很多写景的

31、佳句,古代诗人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用独特的方法表现景物,学习时要多加体会。 【小题 2】 试题分析:作者思念家乡, “家万里 ”“归无计 ”,抓住 “家 ”与 “归 ”两字即能理解诗中包含的作者的万般乡愁。 考点:古诗情感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诗歌的情感表现较为清楚明白。古诗词中,常常是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牵,情为景动,情景交融。分析诗人的情感,就是抓住诗词中写作景物句子,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 语言表达 语文综合运用( 6分) 一个顾客在酒吧喝酒,他喝完第二杯 之后,转身问酒吧的老板: “你们一周能卖掉多少桶啤酒 ”老板得意洋洋地回答说: “35桶。 ” 顾客说: “我倒想出一个能使你每周卖

32、掉 70桶的办法。 ” 老板很惊讶,急忙问: “什么办法 ” 顾客说: “这很简单,你只要将每个杯子里的啤酒装满就行。 ” 【小题 1】老板急于讨教卖酒的办法,暴露了他什么心态 (2分 ) 答 : 【小题 2】顾客话中有何言外之意 (2分 ) 答: 【小题 3】你认为经商之道在于: 。 (2分 ) 答案: 【小题 1】暴露老板急于获取更多利益的心态。 【小题 2】讽刺老板缺斤少两,坑蒙顾客。 【小题 3】诚实守信。 【小题 1】 试题分析: “急忙 ”一词表现了老板的心理活动,再根据其身份了解其心态。 考点:人物描写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此句人物描写的作用很明显。人物的心理活动常常表现于人物

33、的言行,阅读时要善于抓住作者对人物言行细致的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 【小题 2】 试题分析:顾客的意思是老板卖的酒里有水,怕以真正的酒卖出的少。 考点:人物语言理解 点评:本题有难度,顾客的话较为含蓄,不太好理解。汉语语言是极其丰富,表达时常常很细腻,技巧很多,有些语言的真正意思在文字之处,学习时要用心体会此类语言,多思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 【小题 3】 试题分析:根据第一第二两题分析思考,想想什么良好的行为与 “经商 ”有关。 考点:主旨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回答, “经商之道 ”是社会问题,学生即使不看文章也能回答出来。此题与文章的阅读没有多大的关系,应该让学生从社会生活的角度谈一谈对老

34、板此行为的看法。 默写 根据提示填空。( - 必做, 、 任选,每空 1分,共 6分,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 【小题 1】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表明作者希望受到重用的句子是: 持节云中 , ? 【小题 2】望江南(梳洗罢)词中与柳永的 “想佳人,妆楼隅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这句话意境相似的语句是: , 。 【小题 3】李清照武陵春中出奇创意表现愁绪的句子是: ,载不动许多愁 。 【小题 4】山坡羊 .骊山怀古中表明作者对历史兴亡的大彻大悟,对王朝争权夺位的否定的语句是: , 。 【小题 5】卜算子 .咏梅中,陆游借写梅花凋落的情景来表达自己至死不变的爱国

35、之心的词句是 , 。 答案: 【小题 1】何日遣冯唐? 【小题 2】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小题 3】只恐双溪舴艋舟。 【小题 4】赢 ,都变做了 土;输 ,都变做了土。 【小题 5】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试题分析:注意提示的要求,了解提示语的含义和指向,比如 “用典 ”指引用典故, “意境 ”指内容和情感所表达的气氛。 考点:古诗名句识记。 点评:本题有难度,虽然学生也背了古诗,但不一定了解这些诗句的含义和写作方法。平时学习要读懂诗句,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要善于联想,归纳同类的诗句。 作文 四、作文( 40分)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 1)与 的对话 要求

36、:空白处可任意填写。如:时间、历史、未来、环保、人口、科学、自然,还可填奶奶、妈妈 、老师、同学,还可填风、雨、沙尘暴,还可填三毛、余秋雨、鲁迅、司马迁、杜甫等。文体不限,不少于 600字。 ( 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这是一片起伏的灌木丛生的原野,灌木上结着鲜红的大小不一的浆果。有一天,三个年轻人从这走过,被这繁星般美丽的浆果吸引住了。他们约定,从小路的起点到终点,每人摘一枚浆果,看谁摘取的最大。当然,每人只能有一次采摘的机会,而且只能一直朝前走,不能走回头路。 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个年轻人,你怎样摘到一颗较大的浆果?这一段路途的经历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启示? 要求:根据材料,自选角度写一

37、 篇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 600字。 答案:略 试题分析:第一题 “要求 ”中提供了很多可选词,主要分四类,一是抽象概念,二是身边人,三是自然物,四是文学人物,这就告诉你此文选材是很广泛的,是很自由的。但是,要注意 “对话 ”的含义。对话,是双向的, “它 ”告诉、启迪你什么,你有什么感想、感悟回应于 “它 ”。比如 “与大自然对话 ”,大自然告诉我 “时光流逝 ”“美景无处不在 ”,我以 “珍惜时光 ”“欣赏自然 ”回应大自然,这就是“对话 ”,当然,这 “对话 ”要通过对自然物比如山川河流甚至春夏秋冬四节作具体的描述,写自然,感悟自然。为了突出 “对话 ”的特点,最好用第一人称 “你 ”

38、来称呼, 直接与自然物交流对话。与文学人物(作者)对话,可写自己对 “他 ”的作品阅读体验,对 “他 ”的人生经历的感悟,对他的人格精神的评价, “他 ”的作品、经历、人格精神告诉了 “我 ”什么, “我 ”对 “他 ”谈谈感想,这就是 “对话 ”,也应该用第一人称 “你 ”。如果是与身边的人 “对话 ”,不要写成 “谈话 ”,一次交谈, “对话 ”是深层次的,心与心的交流,感情与情感的互通。第二题是材料作文,首先要分析材料,将 “浆果 ”赋予抽象的意义,比如 “成功 ”“荣誉 ”“财富 ”,谈谈如果 “取之有道 ”。根据材料的内容,尤其是最后一句的提示, “怎样摘到 ”“有什 么启示 ”,可

39、从这里思考。怎么摘到? 先站在 “起伏的灌木丛生的原野 ”的高处 望,看哪片哪处浆果最好,然后走向深处,因为别人走过的地方大的浆果早被人摘取,只有人所不至的地方才有大的浆果。然后从中 “立意 ”: “站在高处 望 ”,意为站高看远,行动要有目标, “走入深处 ”,要深入到某个领域中,比如知识领域,生活领域,走前人未走的路,取前人未取得在成果( “浆果 ”)。这样文章的立意就高了。 “要求 ”中提示 “自选角度 ”,可以自选角度,比如对材料反其义而行,写 “欣赏 鲜红 ,不计 大小 ”,以 “钓胜于鱼 ”为立意,写 “最大的浆果是 心中的浆果 ”“最大的浆果在另一片丛林 ”,以 “追求向往新的目标 ”为立意,也是不错的选题。 考点:写作能力。 点评:这两题都有一定的难度。第一题,学生抓不住 “对话 ”一词的意义,或只是客观的写对话的对话,忽略对话的 “交流 ”的特点,或只是写一般性的 “谈话 ”,写不出深层次的 “对话 ”的意义。关键在理解 “对话 ”的含义。第二题学生若读不懂材料,就难于写作,所以读懂材料是关键。一般来说,材料作文,要抓住材料中的某一点生感想,或某一物,或某一人的行为,或某情节,赋予一定的意义,据此感想,写议论性的文章为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