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工程硕士(GCT)语文模拟试卷65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eveningprove235 文档编号:488440 上传时间:2018-11-30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工程硕士(GCT)语文模拟试卷6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考研类试卷]工程硕士(GCT)语文模拟试卷6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考研类试卷]工程硕士(GCT)语文模拟试卷6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考研类试卷]工程硕士(GCT)语文模拟试卷6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考研类试卷]工程硕士(GCT)语文模拟试卷6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工程硕士( GCT)语文模拟试卷 65及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5题,每小题 2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按照上级布署,他们认真组织了一系列观摩课,师生们反应热烈。 ( B)别看他俩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其实是貌和神离。 ( C)我们都迫不急待地想知道,究竟是谁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 D)这哥儿俩,一个标新立异,一个循规蹈矩,差别太大了 ! 2 下列加点字的释义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旁 (旁边 )征博引 虎踞 (蹲坐 )龙盘 荒 诞不经 (常规 ) ( B)苦心孤诣 (达到 ) 赴汤 (开水 )蹈火 置之度 (考虑

2、)外 ( C)听 (听任 )之任之 尾大不掉 (摆脱 ) 若即 (靠近 )若离 ( D)茹 (吃 )毛饮血 甚嚣 (嚣张 )尘上 克勤克 (能够 )俭 3 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费改税 ”能否遏制住愈演愈烈的乱收费现象,这对农村工作是个考验。 ( B)亚健康状态,往往受到无规律的生活和沉重的学习工作压力而引起。 ( C)一听说有盛夏的免费音乐节,许多的附近居民早早就赶来,等待观看。 ( D)就反腐败这样一个国际性的顽疾 来说, “公开 ”是最有效的一剂良药。 4 下列各句中,语义明确、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 A)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人,他的笑话讲不完。 ( B)在我的首长这篇文章中

3、,他写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 C)小王回到了宿舍,发现老朱和他的朋友仍然坐在那里聊天。 ( D)董事长看到总经理非常高兴,不由分说地把他拉到了办公室里。 5 对下面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表述,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地纷纷落着。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描写了 水花的颜色、形状和动态。 ( B)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说明了六国创业的艰辛不易。 ( C)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山势的起伏而又微不足道。 ( D)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床。 运用了拟人

4、的手法,使说理的文章更加生动。 6 根据以下诗歌内容,按描述春、夏、秋、冬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夜 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夜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 A) ( B) ( C) ( D) 7 下列有关文史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清照,宋朝著名女词人,其作品多为豪放之作。 ( B)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代表作背影为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 ( C)钢铁是怎样炼成

5、的是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作品,小说塑造了钢铁战士保尔 .柯察金的 形象。 ( D)中国古代的史书体裁有编年体、纪传体和纪事本末体等。 8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 “蒋介石两个拳头 (指陕北和山东 )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一刀。 ”这里说的 “插上一刀 ”指的是: ( A)挺进大别山 ( B)辽沈战役 ( C)百万雄狮过长江 ( D)横扫大西南 9 下列的诗词名句,如果依照宴会送行、握手道别、别后思念、再度相见的次序排列,正确的排序是: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 人。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

6、梦与君同。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 A) ( B) ( C) ( D) 10 书愤一诗借诸葛亮抒怀: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这首涛的作者是: ( A)杜甫 ( B)杜牧 ( C)辛弃疾 ( D)陆游 11 谈话法,讨论法和陶冶法这三种教学方法的共同特征是: ( A)以教师为主 ( B)以学生为主 ( C)师生互动 ( D)运用多媒体技术 12 下列表述民法调整的对象有误的一项是: ( A)公民之间 ( B)法人之间 ( C)公民和法人之间 ( D)国家征用土地 13 大量事实表明能够给予其成员巨大压力,使他们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采取与群体多数成员的言行保持一致的行为,这

7、种行为是: ( A)众行为 ( B)众从行为 ( C)同一行为 ( D)从众行为 14 我国侨乡是指: ( A)云南、贵州 ( B)广西、海南 ( C)广东、广西 ( D)广东、福建 15 摄入过多或机体生理生化功能改变而导致体同集聚过多的脂肪,易造成体重过度增加。因此而发生的一系列 病理生理改变,称为肥胖症。下列不属于肥胖症发病原因的是: ( A)遗传倾向 ( B)睡眠习惯 ( C)内分泌和神经调节 ( D)饮食习惯 二、填空题( 15题,每小题 2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6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 我们 _认识什么事物,都必须全面地去看, _要看到

8、它的正面, _要看到它的反面, _,就不能有比较完全和正确的认识。 ( A)如果 一方面 一方面 否则 ( B)不论 不但 也 否则 ( C)不论 既 又 这样 ( D)如果 不仅 还 这样 17 在下面两段文字中横线处,依次填入最恰当的关联词语。 为了蝇头小利,一些人不惜头破血流, _几张 “大团结 ”就可以 “收购 ”某些人的廉耻心、自尊心, _骨头和灵魂。 一个人 _不懂得正确意见只能是对实际事物的客观的全面的反映,而坚持要按自己的主观的片面的想法去办事,那么,他 _有善良的动机,也还是会犯或大或小的错误。 ( A)乃至 甚至 如果 即使 ( B)甚至 乃至 如果 即使 ( C)甚至 乃

9、至 即使 如果 ( D)乃至 甚至 即使 如果 18 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标点最恰当的一组是: 小说十分真切地表现了阿 Q朦胧的反抗意识 _革命、造反、做皇帝。一朝登基,就可以 _跟别人一样,拿点东西 _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_就可以 _手执钢鞭 _痛打未庄的鸟男女 _包括赵大爷、假洋鬼子。 ( A) “”(), “”, ( B), “”(), “”, ( C) “”(, )“ , ”, ( D), “”(, )“, ” 19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成语,正确的一组是: 寄生植物, _,它是靠攫取寄主的养料和水分来养活自己。许多寄生植物叶片的形态和寄主大致相似,便_,而且抢占高枝,抢占向阳的位置,虽然

10、毫无根底也要 _,出尽风头。 ( A)以名求实 鱼目混珠 故作姿态 ( B)顾名思义 冒名顶替 装模作样 ( C)顾名思义 鱼目混珠 虚张声势 ( D)以名求实 鱼龙混杂 虚张声势 20 下列 A、 B、 C三项分别与 三句衔接得最好的一组是: 我不仅 知道你会唱歌, 不仅我知道你会唱歌, 我知道你不仅会唱歌, A而且会跳舞。 B还知道你会跳舞。 C我们组的同事都知道你会唱歌。 ( A) A B C ( B) B A C ( C) C B A ( D) B C A 21 在战国变法运动中,认为今胜于古,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 ”的思想家是 _。 ( A)墨子 ( B

11、)孟子 ( C)商鞅 ( D)荀子 22 _是我国第一部系统阐述文学理论的专著,体例周详,论旨精神,清人章学诚称赞该书 “体大而虑周 ”。 ( A)典论 .论文 ( B)文献 ( C)文心雕龙 ( D)文选 23 我国军事学院第一任院长是 _。 ( A)叶剑英 ( B)刘伯承 ( C)陈毅 ( D)贺龙 24 “鸡声茅店月, _”是唐代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名句。 ( A)人迹板桥霜 ( B)白发悲花落 ( C)中天悬明月 ( D)渡头余浇日 25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项羽被围、四面楚歌的一次战役是 _。 ( A)牧野之战 ( B)垓下之战 ( C)巨鹿之战 ( D)官渡之战 26 1915年是战争

12、中使用毒气的开端,首先使用的 _。 ( A)法国人 ( B)德国人 ( C)美国人 ( D)日本人 27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大雪满弓 ”诗中 “单于 ”是 _民族首领的称谓。 ( A)吐蕃 ( B)蒙古 ( C)女真 ( D)匈奴 28 非管理性事务的增多会使管理幅度 _。 ( A)增加 ( B)不变 ( C)减少 ( D)扩大 29 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资料显示,近年来,上海、天津 、苏州等多个大中城市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地面沉降灾害。造成城市地面大面积下沉的主要原因是 _。 ( A)酸雨对地表的侵蚀 ( B)地下水的过度开发利用 ( C)全球增温使海平面升高 ( D)植被遭到破

13、坏导致水土流失加重 30 噬菌体的细菌的关系是 _。 ( A)寄生 ( B)捕食 ( C)共生 ( D)竞争 三、阅读理解题( 20小题,每小题 2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3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你利用花,花也利用你 我们为何给人送花 ?赠人花可以表达抚慰之情或柔情蜜意,也可用于恭喜庆贺或请求宽恕。我们天生就知道送花有一种强大的心理效应,然而在接受鲜花的心理效应方面还没有进行过多少科学研究,尽管花卉已经成为一个规模可观的国际产业。 进化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花卉能够激发我们积极的情感和其他深层心理变化,在这一点上人类与其他任何物种几乎都不一样,更让

14、人好奇的是,花卉可能利用了它对人类的这种影响来不断进化。进化生物学认为,植物往往为了吸引众多不同物种而进化,从而使其不断传播开来。但是这 种理论提出,植物 人类共同进化的根据是花儿带来的感情奖赏。 拉特格拉斯大学的一个地理学家和遗传学家小组的研究表明,我们人类就是花卉进行繁衍战略的一部分。他们认为,人类至少 5000年来一直在广泛种植花卉,与其他植物相比,它们拥有非常大的进化优势。他们还指出,花卉的形状和香味能够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这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巧合。 为了验证其论点,这个研究小组给 150位妇女带去不同的礼物,其中包括鲜花、水果和糖果等。结果发现,得到鲜花的妇女比得到其他礼物的妇女要兴奋

15、得多,而且这种效应持续了数日。再者,得到 鲜花的妇女比之前更积极地回答问题。他们通过另外的试验发现,鲜花不仅能够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能使人露出笑容、开口交谈,而且还能促进认知功能,比如提高记忆力等。有些人得到鲜花后的情感表现甚至出乎研究人员的意料。 科学家们提出了各种进化理论来解答鲜花带来的这种非同寻常的心理效应。有一种理论认为,人类对风景和植物的欣赏跟人类原始时期的生存条件有关,当时人类根据环境线索来寻找食物,由于花儿这种美丽的东西跟食物采集息息相关,人类变得 “从感情上 ”欣赏这种美,所以会喜欢花。在鲜花盛开的地方就意味着将来会结出果实供人食 用,这样的地方也可能比较适合人类繁衍生息。然而

16、拉特格拉斯大学的心理学专家们认为,鲜花各种不同的感觉因素在共同影响人的情绪,因此鲜花是“级刺激物 ”通过多通道感觉相互作用,直接影响人的情绪,而这些引起感觉注意的因素多数会造成我们的心理状态迅速出现深度变化。 对人类基本没有食用或其他生存价值的开花植物,利用对人的感情作用实现了与人类的共同进化,这跟狗的进化情况很相像。开花植物就相当于作为人类伙伴的动物。所以下次你给人送花的时候就知道,你利用花的时候,花也在利用你。 31 下列各句中,不属于 “花也在利用你 ”的一项是: ( A)花卉可能利用了其能激发人积极情感和其他深层心理变化这一影响来不断进化。 ( B)花可用来表达抚慰之情和柔情蜜意,也可

17、用于恭喜庆贺或请求宽恕。 ( C)开花植物利用花儿给人带来的感情奖赏不断进化。 ( D)我们人类就是花卉进行繁衍战略的一部分。 32 根据文意,下列各句中不属于鲜花带来的 “心理效应 ”一项是: ( A)得到鲜花比得到其他礼物更能让人兴奋, ( B)得到鲜花后更愿意与他人交谈、沟通。 ( C)鲜花能够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 ( D)鲜花通过多通道感觉相互作用引起人的心理变化。 33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包括鲜花在内的植物,往往为了吸引众多不同的物种而进化。 ( B)无论是鲜花的形状还是鲜花的香味,都能引发人强烈的情感反应。 ( C)原始人类对花儿的喜爱,与原始人类的

18、生存条件密切相关。 ( D)对接受鲜花的心理效应问题,心理学界已经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 34 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化心理学与进化生物学对开花植物进化的认识是一致的。 ( B)鲜花不仅能 使人露出笑容,而且还能提高记忆力,促进思维功能发展。 ( C)科学研究证实,鲜花跟食物采集息息相关,所以人类 “从感情上 ”喜欢花。 ( D)对人类来说,开花植物既没有食用价值,也没有其他基本生存价值。 35 阅读下文,然后回答问题。 我国古代的咏花词的类型,虽然达到了逼真、传神的艺术境界,但多侧重于表现自然。更多的咏花词佳作侧重于表现感情。由感官向心灵开拓,审美对象便由形象转

19、向意象,由目接之景转为神遇之景,诗境便由 “物境 ”转为 “意境 ”。在创作上,追求表现审美主体心灵感受的 “韵味 ”,通过超 视听的心灵 (或称 “第六感官 ”)来把握对象。如陆龟蒙白莲云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醉时 ”,就体现了一种特有的韵味,诗人借此表达芳洁白赏而又寂寞凄清的心境,这首诗打动人的魅力在于此。钟嵘诗品中说: “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 ”诗人的艺术追求也在于此。其目的并非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而是 “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白莲欲坠的形象究竟是怎样的无关紧要,这里仅以此富有韵味的意象传出一种心境罢了。又如姜夔暗香写寒梅云: “竹外疏花,冷香人瑶席。

20、”又云: “千树压,西湖寒碧。 ”皆是幽冷心境的意象表现, 有 “得意忘象 ”之趣。如从形貌之似的角度去落实,往往是不可捉摸的,那样去鉴赏便要失去韵味,难免买椟还珠之讥。如司空图所云: “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乎已违。 ”故我们读这类诗词,更不可仅仅注意花卉形象的描摹,诗人已不是着眼于 “目击可图 ”之境,而意在 “境外生境 ”。 “境外生境 ”者,于 “物境 ”之外生出 “意境 ”也。我们应力求通过品赏韵味进而领会意境,方不负古人。故司马光云: “古人为诗,贵在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知。 ”(诗人玉屑卷六引 ) 由物境引起内心触动,而将与它相似的内在情感投射到审美对象上,将自身情 感

21、托之于外物,这就构成了咏花词的另一境界 “情境 ”。这已是 “移情作用 ”的表现,已经不完全是从审美感受的角度出发,而是内在心灵情绪的一种外化,托之于花卉形象表现出来。在创作上常常采用比兴寄托的表达手段, “兴者托事于物 ”,以情附物,言在此而意在彼。如陈子昂感遇诗咏兰,以 “岁华尽摇落,劳意竟何成 ”寄寓时不我待、美人迟暮之叹:宋徽宗燕山亭咏杏花,以 “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 ”寄予国破家亡、失身为虏之痛。工于寄托者,皆善于闪烁其词,隐藏其旨,令读者于言外有所感触。寄意的深隐,以造成情味的隽永。含蓄深沉,故耐人寻味。 35 “诗人的艺术追求也在于此 ”的 “此 ”指的是: ( A)是诗人

22、在作品的描写中所努力达到的一种艺术境界。 ( B)是诗人表达芳洁自赏而又寂寞凄清心境时寄托的对象。 ( C)是诗人使读者的感情与作品抒写的感情产生的共鸣。 ( D)是诗人能让读者观其作品时所受到感动的艺术技巧。 36 对第一段中引用姜夔的诗、司空图和司马光的话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咏花诗词的佳作传达给读者的往往是言外之意,即 “得意忘象 ”之趣。 ( B)古代咏花诗词的佳作一般注意了从 描摹客观自然而逐步转向表现主观感情。 ( C)鉴赏古代咏花诗词应注意欣赏和体会诗人在作品中表现的一种特有的韵味。 ( D)鉴赏古代咏花诗词应该注意领会诗人所创设的一种艺术意境以及言外之意。

23、37 对第二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咏花诗词的另一境界 情境 ”指作者内在心灵情绪的一种外化,是言在此而意在彼。 ( B)一些追求诗品意境的诗人往往善于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情寄托在对外物描绘的形象之中。 ( C)引用陈子昂、宋徽宗的咏花诗是为了举例说明古代咏花诗词大多只是表现 诗人的主观感情。 ( D)咏花诗词常以景物作为思想感情的象征或寄托,这是继承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 38 根据全文内容作出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诗歌的传统源远流长,是历代文人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 B)任何一种文学样式的作品,作者都应追求逼真、神似的艺术表达效

24、果,方能打动读者。 ( C)作家尤其是诗人应该努力追求诗品的韵味,达到意境美,以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 ( D)鉴赏古诗要感受作者托于物外的景物描写,还要体味诗人隐藏其间的深沉的寄意。 3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尽管具有人类学意义的工作相当卖老 有两个例子,古希腊历史学家罗多德,或北非学者阿拉伯 .英布 .卡尔顿,在公元前 5世纪和公元 14世纪撰写的对他人的描述 但作为独立研究领域的人类学是相对晚近的西方文明的产物。例如,在美国,学院或大学 (在罗彻斯特大学 )普通人类学含学分的第一次课程直到 1879年才开设。倘若人们一直关心他们自己及其起源,以及其他人,那么为什么成体系的人类学

25、学科这么长时间才问世呢 ? 这一问题的答案就像人类历史一样复杂。在某种程度上说,它与人类 的技术局限有关。在大部分历史中,人们一直受限于他们的地理范围。没有到世界遥远地方旅行的手段,对远远不同于人们自己的文化和民族的观察是艰难的 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话 冒险。大范围的旅行通常是少数人独享的特权;只有当适当的运输和通信方式得到发展,对其他民族和文化的研究才盛行; 这并不是说,人们一直没有注意到世界上与他们自己在看法和行为上不同的其他民族的存在。例如,圣经引日约全书与新约全书充分提到各种各样的民族,其中有犹太人、埃及人、赫梯人、巴比伦人、埃塞俄比亚人、罗马人,等等。这些民族之间的差异,比 之他们中任何

26、人与澳大利亚、亚马孙森林、北极的北美原住民等的差异,就显得逊色了,借助于向真正遥远地方旅行的手段,人们有可能第一镒遇到这类根本不同的民族。正是与迄今未知民族的大量接触 这开始于欧洲人试图把其贸易和政治统治扩大到世界各地之时 人们的注意力才集中于人类各种各样的差异。 使人类学缓慢成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欧洲人只是逐渐认识到,在所有这些差异的掩饰下,他们可能与任何地方的人共享基本的 “人性 ”。不与欧洲人共享基本文化价值的社会被贴上 “未开化的 ”或 “野蛮的 ”标签。直到 18世纪中叶,相当多的欧洲人 才开始认为这类人的行为与对他们自身的理解是完全相关的。这样一个时代到来了:人们越来越努力根据自

27、然法来解释事情,对以权威文本为根据的传统解释表示怀疑,对人类多样性的兴趣日渐浓厚。 39 对插入语 “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话 ”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强调在不同时期对同一文化同一民族观察的艰难性。 ( B)强调在不同时期对同一文化同一民族观察的可能性。 ( C)强调在同时期对不同文化不同民族观察的艰难性。 ( D)强调在同时期对不同文化不同民族观察的可能性。 40 下面不属于导致人类 学缓慢成长的原因的一项是: ( A)广阔的地理范围,造成交往的局限。 ( B)落后的旅行手段,造成沟通的不便。 ( C)显著的民族差异,导致理解的困难, ( D)迟缓的认识发展,导致研究的滞后。 41 下

28、面对 “人类多样性 ”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及其在年龄、性别、性格等方面的不同。 ( B)人类的不同起源和人们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独特看法。 ( C)民风习俗的差异和对 “未开化的 ”或 “野蛮的 ”民族的认同。 ( D)不同的民族在文化价值观念上的差异及其独特 的行为方式。 42 根据全文内容,下面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具有课程意义的人类学工作出现效率,但含有学分的人类课程形成较晚。 ( B)人们较早关注到与己不同的民族的存在,但关注人类各种各样的差异却较晚。 ( C)北极的北美原住民与赫梯人之间的差异比犹太人与埃及人之间的差异要显著。 ( D)长期以来欧

29、洲人没有意识到 “野蛮人 ”的行为与对他们自身的理解密切相关。 43 阅读下面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人脑在生命头几个月进程中的发育是生物学上自我构成的最为值得提及的形式之一。从诞生的那一刻起,人就来到了一个充满刺激的世界。猛烈的外界刺激湖水般涌人婴儿的睡 醒周期的时间节拍。他的睡 醒行为是受他的大脑神经元结构控制的。新生儿的大脑于是自己生成一个时间程序,让外界感官刺激依照 这一时间程序而通过,避免过多的刺激涌人,对新的印象进行整理并在睡眠的相应阶段加以深化。在这里,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具有超常周期与昼夜周期的内源节律共同出力编织睡 醒阶段的模式。随着时间一个月一个月地过去,大脑一天一天地发育,

30、睡 醒 行为的内在时间程序也不断变化。这个时间程序以此反映婴儿大脑的不断发育情况。但人类大脑的自我构成功能并非只从诞生时刻才开始。在诞生的这一时刻,自我构成功能已经在发育的道路上走过一大截路了。新生儿的那些令人惊奇的行为便是有力的证明。新生儿生命的寿命还在出生之前若干星期,亦即还在母腹中就已开始了。 母亲只要觉察到腹中胎儿在动,就每天念两遍童话国王,老鼠和奶酪。她大声地念,慢慢地念 从头到尾要 3分钟。就这样,到了分娩的那一天,婴儿出生后竟然就知道这个童话 ! 新生儿的这种非凡的能耐不难加以证实。在橡 皮奶头里装上一个压力传感器,用以记录吮吸动作。然后给婴儿戴上一个耳机,有选择地播放两则童话给

31、他听。两则童话都由婴儿的母亲来念 而念的速度,声音大小,语调全都一样。这两则童话分别用立体声磁带给录制下来。婴儿吮吸得较通常速度快时,让他听到一则童话;他吮吸得较慢时,让他听到另一则童话。在这种方式下,新生儿能够区分他喜欢听哪一则童话。两则童话中一则是本原的,另一则在形式上作了些改动 只是把所有角色的名字都作了改换。新生儿连细微的差别都发现了,在试验进行几分钟后就找到了他要改变自己吮吸频率的方向 他可以通过改变 吮吸频率使耳机传来他想要听的那则童话。他所想要听到的始终是本原童话,亦即他在母腹中常常听到的那则童话。 上面所描述的方法以多种形式运行,目的在于弄清新生儿对说话声音和语言形式之间差别进

32、行感知的能力到底有多大。如果让婴儿母亲与另一位女人读同一篇故事,小小的婴儿总是喜欢选自己亲生母亲的声音,而不选另一位女人的声音。会两种语言的母亲,她的新生儿能区分她的两种语言,又喜欢从中选择自己还在母腹中时听得最多的那种语言。但是,如果两则童话故事由新生儿的父亲与另一位陌生男子来念,那么,新生儿就不知道该怎么选择了。就是 说,父亲的声音与另一位男子的声音在新生儿听来是同样陌生的。 这一检验结果证明了母亲声音对腹中胎儿的强烈影响。只有母亲的声音才能够让腹中胎儿从母腹内的背景噪声中鲜明地听出来,而外界的声音则 “消逝 ”,听不见。胎儿的听觉器官在孕期的最后 3个月完全形成,亦即具备完全的听觉功能。

33、由此可知,还在这一时期,话音模式就已经传人胎儿的中枢神经系统了。显而易见,母亲的话音特征已留在了胎儿的大脑中 这是大脑留下的第一批记忆痕迹。正是这第一批记忆痕迹使新生儿能够重新识别曾经听到过的话音模式并与其他话音区别开来。 43 下面关于 “时间程序 ”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时间程序是由潮水般涌入新生儿大脑的强烈的外界刺激共同编制而成。 ( B)时间程序通过大脑对新的印象进行整理并在睡眠的相应阶段加以深化。 ( C)恒定的内在时间程序主要表现在新生儿的睡 醒阶段这一固定的模式上。 ( D)睡 醒行为的内在时间程序不断变化,并以此反映婴儿大脑的发育情况。 44 不能证明 “人类大脑的自我

34、构成功能并非只从诞生时刻才开始 ”这一说法的一项是: ( A)母亲只要觉察到腹中胎儿在动,每天大声念两遍同一则童话,到分娩的那 一天,婴儿生下来后就知道这个童话。 ( B)新生儿通过改变吮吸奶头的速度,对他母亲念的本原童话录音和另一则在形式上作了改动的童话录音进行选择。 ( C)如果母亲会两种语言,她的新生儿能够区分这两种语言,并喜欢从中选择自己还在母腹中时听得最多的那种语言。 ( D)无论让胎儿听他父亲还是另一个陌生男子念的童话,新生儿都不知道如何选择,就是说他们的声音是同样陌生的。 45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大脑的自我构成功能在新生儿诞生前就已经在发育的道路上走过一

35、大截路了。 ( B)新生儿听不见外界的声音,是因为只有母亲的声音才能够对他产生影响。 ( C)科学实验结果表明,新生儿具有对说话声音和语言形式差别进行感知的能力。 ( D)第一批记忆痕迹使新生儿能识别曾经听过的语音模式并与其他话音区别。 46 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对人幼年生长期时间程序产生规律的研究,我们可以得知,新生儿的睡眠与清醒昼夜周期是不可能改变的。 ( B)实验清楚地表明,新生儿生命的寿命早在出生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因此我国现行对人寿命长短计算的方式是错误 的。 ( C)实验表明,人类大脑的自我构成功能并非只从诞生时刻才开始,由此可见,人的早期智力开发

36、可以提前到出生前。 ( D)胎儿的听觉器官在母亲怀孕的最后三个月完全形成,所以好的胎教模式对人脑自我构成功能的产生起到重要的作用。 47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 深海的发现:从 “大洋中脊 ”到 “深部生物圈 ” 人们看惯了绵亘的山岭和曲折的海岸,不大会去问 “为什么 ”的问题。 90年前,A WEGENER发现大西洋两侧的非洲和南美岸线可以拼合、又有共同化石,从而提出 “大陆漂移 ”的假说,但当时回答他的只是嘲笑和冷漠。半个世纪之后,深海测量技术发现深海洋底也有高山峻岭,全世界有 8万公里长的山脊蜿蜒在各个大洋,而大西洋的中脊恰好与非洲和南美洲的海岸线平行时,人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大陆和大

37、洋的岩石圈是分成若干 “板块 ”的整体。 同样,沐浴在阳光下的人们,看惯了飞禽走兽、树木花草,绝不会对 “万物生长靠太阳 ”产生怀疑,又是深海海底 “黑暗生物圈 ”的发现,开辟了新的视野。 20世纪70年代末, “址 VIN”号深潜器在东太平洋发现了近百度的高温,原来海底有 “黑烟 ”状的含硫化物热液喷 出,冷却后形成 “黑烟囱 ”耸立海底。更为有趣的是在热液区的生物群。现在,这类热液生物群在各大洋发现的地点已经数以百计,离我们最近的就在冲绳海槽。 黑暗食物链的基础,是在还原条件下进行化合作用制造有机质的原核生物,据推测与生命起源时的生物群相近。不只是海底,近年来发现在数千米深海海底下面数百米

38、的深处,还有微生物在地,层的极端条件下生存,这种 “深部生物圈 ”虽然都由微小的原核生物组成,却有极大的数量,有人估计其生物量相当全球地表生物总量的 1/10。 “深部生物圈 ”的发现,大大拓宽了 “生物圈 ”的分布范围。 原来从极地冰盖到火山热泉,从深海海底到地层深处,生物的分布几乎无所不在,人类迄今研究和熟悉的,只不过是生物圈中的一小部分。不但海底,海水层里也是一样:运用新技术,发现了普通显微镜下看不见的微微型浮游生物。 深海大洋的发现,纠正了我们对生物界的偏见:我们用肉眼、甚至用光学显微镜见到的,只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上层,只占生物圈的一小部分;地球生态系统的真正基础,在于连细胞核都没有的原

39、核生物。生物的一级分类,应当是古菌、细菌与真核生物三大类,而我们熟悉的动、植物只是真核生物中的一部分。 生物圈概念的扩展,也 改变了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传统地质学里生物的“主角 ”是大化石,而实际改造地球的首先是原核生物,它们几乎没有形态化石可留,只靠生态过程影响着化学元素周期表里几乎所有的元素,在三四十亿年的地质历史上默默无声地 “耕耘 ”,直到今天才有可能得到重新评价。 总之,深海大洋的研究,不仅是地球科学,也是生命科学的突破口。 47 根据文意,下列对 “大洋中脊 ”或 “深部生物圈 ”有关内容的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非洲和南美洲的海岸线平行的大西洋海底山脊,构成了大西

40、洋的 “中脊 ”。 ( B) “大洋中脊 ”的发现证明了 “大陆漂移 ”的假说和 “板块 ”现象的存在。 ( C)组成 “深部生物圈 ”的原核生物生存于深海海底及其下面数百米的深处。 ( D)海洋 “深部生物圈 ”的数量极多,其生物量是全球地表生物总量的 1/10。 48 对 “我们对生物界的偏见 ”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混淆了地球生态系统的上层与基础,把原核生物看作是这个系统的上层。 ( B)对生物圈的认识局限在只占生物圈一小部分的地球生态系统的上层。 ( C)以为地球生态系统的真正基础,在于那些连细胞核都没有的原核生物。 ( D)把生物分为古菌、细菌和真核生物,把动、植物看作是真

41、核生物的一部分。 49 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原核生物作为生命起源时的生物群,能在还原条件下进行化合作用转化为有机质。 ( B)热液生物群可生存于因含硫化物热液喷出而形成近百度高温的深海海底。 ( C) “深部生物圈 ”的分布范围可以拓宽到极地冰萱、火山热泉、深海海底和地层深处。 ( D)微微型浮游生物是运用新技术对 “深部生物圈 ”进行探测的又一新的发现。 50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深海测量中对 “大洋中脊 ”的发现,为后来 “黑暗生物圈 ”的发现开辟了新视野。 ( B)现代地质学研究要重视的是几乎没有形态化石的原核生物而不再是大化石。 (

42、 C)数十亿年来原核生物在改造地球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已开始得到人们的重视。 ( D)对深海大洋的研究,将是今后开展地球科学和生命科学研究的主要途径。 工程硕士( GCT)语文模拟试卷 65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5题,每小题 2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A项中 “布署 ”的 “布 ”是错误的,应改为 “部 ”。 B项 “貌和神离 ”的“和 ”是错误的,应改为 “合 ”。 C项中 “迫不急待 ”的 “急 ”是错误的,应改为 “及 ”。 2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A项中 “旁征博引 ”的 “旁 ”应为广泛之意。

43、B项中 “苦心孤诣 ”的 “诣 ”是指 (学业、技能等 )所达到的程度。 C项中的 “尾大不掉 ”的 “尾 ”是摇动的意思。 3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B项 “受到 ”应改为 “由 ”; C项语序不当, “许多的附近 ”改为 “附近的许多 ”。 D项不合逻辑, “腐败 ”是 “顽疾 ”, “反腐败 ”怎么能成为 “顽疾 ”呢 ? 4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A项中 “他的笑话 ”是这个 “十分有趣的人 ”讲的,还是有关他本人的,有歧义。 C项中 “他的朋友 ”中的 “他 ”,既可理解为 “老朱 ”,也可理解为 “小王 ”。 D项中 “非常高兴 ”的人,既可理解为 “总经理 ”

44、,也可理解为 “董事长 ”。 5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 6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理解句意即可排出正确顺序。 7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在宋代词坛上,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但她偶尔也能写出 一两首巾帼不让须眉的壮词来。 8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1947年 4月,全国各战场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蒋介石在冀鲁豫和晋南两个战场上已处于完全的劣势,在晋察冀与东北两个战场上也已经开始变为劣势。毛主席对蒋介石的收缩和集中兵力的重点进攻,有过非常形象的比喻。毛主席说: “蒋介石两个拳头 (指陕北和山东 )这么一伸,他的胸膛 (指中

45、原 )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这一刀就是我们刘邓大军挺进中原。 ” 9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从句意可知: 为握手道别; 为宴会送行; 为别后思念; 为再次相见。故选 A。 10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书愤为陆游在宋孝宗淳熙十三年 (1186)所写,此时他已是 61岁的老人。 11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一般来说,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法都可称之为师生互动。 12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范围包括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和财产关系。 13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作为群体的一个成员

46、,你肯定渴望被群体接受,这样,你 就会倾向于按照群体的规范做事。大量事实表明,群体能够给予其成员巨大压力,使他们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群体标准保持一致,即是从众。 14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侨乡指广东、福建,世界华人最多的国家是新加坡 77%,其次马来西亚 25%。 15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本题涉及遗传与变异的相关知识,但我们根据一般生活常识也可排除 “睡眠习惯 ”与 “肥胖症发病 ”的关联,而就此选出答案是 B。 二、填空题( 15题,每小题 2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6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一、二句是条件关系,且

47、有 “什么 ”“都 ”等词语呼应,应选 “不论 ”。“正面 ”“反面 ”两句有递进意味,应选 “不但 也 ”。最后一空应是 “如果不这样 ”之意,故选 “否则 ”。 17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甚至 ”连接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成分,放在最后表示突出这一项,有递进一层的意思。 “乃至 ”用于两项以上的并列成分中的最后一项前,表示这一项更为突出。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 “甚至 ”表递进关系, “乃至 ”虽然有强调突出作用,但仍是并列关系。 “如果 ”和 “即使 ”都表假设关 系,但 “如果 ”表示结果随着假设的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即使 ”表示的是不管什么情况而结果不变。 18 【正确答案】

48、 A 【试题解析】 第一空后面是对 “反抗意识 ”具体的解说,应用破折号,排除 B、D。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是补充说明 “跟别人一样,拿点东西 ”一句的出处,是句内括号,排除 C项。故选 A。 19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本题的特点是在一段话语中选择一组正确的成语。答题时应先通读语段,然后可先排除第一空中语意不符的 A、 D两项,再确定第二空的恰当词语“鱼目混珠 ”,便可找出正确选项 C。 20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两句的主语都是 “我 ”,应接 B。 有两个主语 “我 ”和 “我们组的同事 ”,应接 C。 “会唱歌 ”的主语是 “你 ”,应接 A。 21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战国变法运动的指导思想是法家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