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章节练习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twoload295 文档编号:488903 上传时间:2018-11-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章节练习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章节练习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章节练习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章节练习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章节练习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章节练习试卷 3及答案与解析 一、分析题 每小题 10分,共 4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 1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十五大以来的五年,是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断开拓创新的五年,是我们经受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胜利前进的五年。 ”“五年来,我们走过了很不平凡的历程,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际、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我们 “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工作中还有不 少困难和问题。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这主

2、要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 2 以下是关于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材料 材料 1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取养分,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摘自胡锦涛在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理论研讨 会上的讲话 (2003年 7月 1日 ) 材料 2 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的力量源

3、泉和胜利之本。党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记 “两个务必 ”,坚决惩治腐败,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2004年 9月 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 议通过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上述材料,联系具体实际分析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论断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2)试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我们党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贯彻执行这一思想。 3 背景

4、材料: (1)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必须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通过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和发展,逐步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这是提高全民族 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2)纲要在论述公民道德建设指导思想时强调指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要 “重在建设、以人为本,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

5、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社会大力倡导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 社会主义公民 ”。 请对以上材料进行理论分析。 4 分析说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飞跃及其重大意义。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 2004年 8月雅典奥运会要开幕之时,北京奥运会的 “鸟巢 ”暂停施工了。还有哪些场馆的设计方案将要调整,尚没有进一步的消息。不过,重要的是节俭问题已经被开始落实。这是一个好信号。 “ 鸟巢 ”的 “瘦身 ”缓建,则应视为厉行科学发展观的一个信号,

6、我们希望这个信号能够发挥指示的作用,乃至于使它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缩影。 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 2 “科学发展观总 结了 20多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概括了战胜非典疫情的重要启示,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 ” 摘自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 3 2004年油、电、煤 “三荒 ”同时发生,使告别了短缺经济的中国人感到了不安。复杂的原因敲响了中国经济的警钟。继 20

7、03年全国 12个省级电网拉闸限电后,今 年前三季度已经出现了 21个电网拉闸限电的新记录。对于这一现象,可以把原因归结为:电力行业本身的供应能力不足;整个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影响;高耗能产业的迅速扩张和今年的持续高温干旱。 请回答: 问题 1:根据材料 1和材料 2,说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什么 ? 问题 2:根据材料 3,谈谈如何缓解我国 “油、电、煤 ”紧缺的状况 ? 问题 3: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义何在 ? 考研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章节练习试卷 3答案与解析 一、分析题 每小题 10分,共 4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

8、纸的指定位置上。 1 【正确答案】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分为二。 (本题答案主要着眼点从这个方面来回答,具体详述从略 ) 思路点拨 这道题意在考察我们对几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国家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及不足有一个认识,并能从哲学的高度看待。哲学上看,主要体现了实事求是、全面发展看问题的观点。 【知识模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2 【正确答案】 (1)第一,理论依据: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群众 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基本力量。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执政为民也是我们党同一切剥

9、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第二,现实依据:解决与人民群众生活紧密联系的现实问题是党执政为民的基本要求。例如就业是民生之本,党中央长期以来高度关注就业问题,把就业增长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强调改革、发展、结构调整,都要和扩大就业相结合。千方百计解决好广大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这就表明了贯彻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本质在执政为民。 (2)在实际工作中应做到:第一,坚持权为民所用,为人民掌好 权,用好权;第二,做到利为民所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使人民群众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第三,坚持情为民所系,群众利益无小事,关心群众生活;第四,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领导水平

10、和执政水平;第五,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尤其是发展生产力,为实现人民利益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的是三个代表思想的有关知识。我们要对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的内涵、形成、指导意义等相关知识有系统地了解,本题就为这一系统掌握提供了一个范例。对考生来说,重要的是掌握这些知识点,以不变应万变。 【知识模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3 【正确答案】 (1)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因此,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贯彻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

11、结合起来的重大举措。 (2)这是社会主义重要特征和我国国家职能的体现和要求。道德建设属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国家必须执行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职能。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形成全民族的共同理想,培养 “四有 ”新人,这是社会主义重要特征和国家职能的体现和要求。 (3)这是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体现和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因此,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体现和要求。 (4)这是党对国家实行思想领导的体现和要求。中国共产党是我

12、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实行政治、思想 、组织领导。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思想觉悟和道德素质,树立共同理想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实施思想领导的体现。 思路点拨 这又是一道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互关系的题。考生只要能够把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归纳出来并加以比较,揭示出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内外结合、密切配合的,这就基本掌握了。 【知识模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4 【正确答案】 (1)在中国革命历史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社会主义新中国的 伟大革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13、来党又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要把中国由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变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这两次伟大革命的过程中,在思想理论方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这就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2)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使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又有了新的飞跃,邓小平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 结合的第二次飞跃的主要理论成果。 (3)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有一个过程。党的十一

14、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党开始制订出一系列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针政策,并提出了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这一主题,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和第二次飞跃的起点。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了全面的阐述,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形成轮廓和第二次飞跃的进一步进行。到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讲话 ”和党的十四大,邓小平理论基本 形成,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五大又正式把邓小平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称为邓小平理论。把它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并列为党的指导思想载入党章。这一切表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

15、结合的第二次飞跃已经完成。 (4)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的重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重要的理论成果就是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邓小平理论是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从本质上概括了我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中最重要的带有规律性的内容。它是形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 党的十四大、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从根本上保证了我

16、国社会主义建设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中立于不败之地。 思路点拨 这道题表面上看是要说明邓小平理论。但是考生一定要注意,这里的关键是说明邓小平理论的角度,一定要是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切入。换句话说,是要强调邓小平理论是如何 体现这种结合的。其意义的论述,当然也不能忽视在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上的价值。 【知识模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5 【正确答案】 (1)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

17、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就是 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2)为缓解能源紧张的状况,必须开源节流。一方面大力加强能源开发和供给,另一方面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其内容和要求是:科技含量高,就是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促进科技成果更好的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经济效益好,就是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资源消耗低,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环境污染少,从源头上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人力资源优

18、势得到充分发挥。 (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 落实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妥善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选择。同时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 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思路点拨 本题要求考生必须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意义。在此基础上明确科学发展观同构建节约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关系。考生围绕着这样的中心进行回答,就基本掌握了本题的要点。 【知识模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