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类试卷]软件水平考试(高级)系统分析师上午(综合知识)试题章节练习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livefirmly316 文档编号:507645 上传时间:2018-11-29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38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类试卷]软件水平考试(高级)系统分析师上午(综合知识)试题章节练习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计算机类试卷]软件水平考试(高级)系统分析师上午(综合知识)试题章节练习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计算机类试卷]软件水平考试(高级)系统分析师上午(综合知识)试题章节练习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计算机类试卷]软件水平考试(高级)系统分析师上午(综合知识)试题章节练习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计算机类试卷]软件水平考试(高级)系统分析师上午(综合知识)试题章节练习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软件水平考试(高级)系统分析师上午(综合知识)试题章节练习试卷 6及答案与解析 1 某软件企业 2004年初计划投资 1000万人民币开发一套中间件产品,预计从 2005年开始,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 1500万元,年市场销售成本 1000万元。该产品的系统分析员张工根据财务总监提供的贴现率,制作了如下的产品销售现金流量表 16-9。根据表中的数据,该产品的动态投资回收期是 (61)年,投资收益率是 (62)。( A) 1 ( B) 2 ( C) 2.27 ( D) 2.73 ( A) 42%. ( B) 44%. ( C) 50%. ( D) 100%. 3 某计算机的 cache采用相联映像,

2、 cache容量为 16千字节,每块 8个字,每个字32位,并且将 cache中每 4块分为一组。若主存最大容量为 4GB且按字节编址,则主存地址应为 (23)位,组号应为 (24)位。若 cache的命中率为 0.95,且 cache的速度是主存的 5倍,那么与不采用 cache相比较,采用 cache后速度大致提高到 (25)倍。 ( A) 24 ( B) 32 ( C) 36 ( D) 40 ( A) 5 ( B) 6 ( C) 7 ( D) 8 ( A) 3.33 ( B) 3.82 ( C) 4.17 ( D) 4.52 6 目前,除了传统的串口和并口外,计算机与外部设备连接的标准接

3、口越来越多。例如, (46)是一种连接大容量存储设备的并行接口,数据宽度一般为 32位,且允许设备以雏菊链形式接入; (47)是一种可热插拔的高速串行设备接口,也可允许设备以雏菊链形式接入; (48)则用来连接各种卡式设备,已广泛使用于笔记本电脑。 ( A) VESA ( B) USB ( C) SCSI ( D) PCI ( A) PCMCIA ( B) USB ( C) SCSI ( D) EISA ( A) PCMCIA ( B) VESA ( C) EISA ( D) PCI 9 若某分页管理的虚拟存储器共有 8个页面,每页为 1024B,实际主存为 4096B,采用页表法进行地址映像

4、。若页表的内容如表 1-2所示,则发生页面失效的全部虚页号为 (65),虚拟地址 1023所对应的主存实地址页内偏移地址为 (66),主存实地址为 (67)。( A) 2、 3、 5、 7 ( B) 0、 1、 4, 6 ( C) 1、 5、 6、 7 ( D) 0、 2、 3、 4 ( A) 656 ( B) 1023 ( C) 2047 ( D) 4095 ( A) 656 ( B) 1023 ( C) 2047 ( D) 4095 12 已知某高速缓存 cache采用组相联映像方式,即组间直接映像,组内全相联映像。假设主存容量为 4096块,每块 256B,高速缓存包含 32块,分 8组

5、,每组 4块。高速缓存的地址变换表应包含 (72)个存储单元;每个存储单元应能存放 (73)位二进制数;每次参与相联比较的是 (74)个存储单元。 ( A) 8 ( B) 16 ( C) 32 ( D) 48 ( A) 7 ( B) 8 ( C) 9 ( D) 10 ( A) 4 ( B) 8 ( C) 12 ( D) 16 15 瀑布模型是最常用的传统 软件开发模型。它的特点之一是 (1)。根据国家标准GB 8566-88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的规定,软件开发流程分为 8个阶段,即可行性研究和计划、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实现、组装测试、确认测试、使用和维护。实现阶段要完成的工作之一是单元

6、测试,这种测试要根据在 (2)阶段中的规格说明进行;组装测试计划是在 (3)阶段制定的;确认测试计划是在 (4)阶段制定的。测试的目的是为了 (5)。 ( A)文档是阶段完成的里程碑 ( B)具有从软件规格说明转换成可执行代码的自动程序设计的新风范 ( C)利用软件速成原型法加 强软件人员与用户的联系 ( D)支持人工智能、面向对象等新软件技术的集成 ( A)可行性研究和计划 ( B)需求分析 ( C)概要设计 ( D)详细设计 ( A)可行性研究和计划 ( B)需求分析 ( C)概要设计 ( D)详细设计 ( A)可行性研究和计划 ( B)需求分析 ( C)概要设计 ( D)详细设计 ( A

7、)证明软件符合设计要求 ( B)发现软件中的错误和缺陷 ( C)改善软件的功能和性能 ( D)发掘软件的潜在能力 20 软件开发模型是指软件开发的全部过程、活动和任务的结构框架。主要的开发模型有瀑布模型、演化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和智能模型。螺旋模型将瀑布模型和演化模型相结合,并增加了 (6),它建立在 (7)的基础上,沿着螺线自内向外每旋转一圈,就可得到 (7)的一个新版本。喷泉模型描述了 (8)的开发模型,它体现了这种开发方法创建软件的过程所固有的 (9)和 (10)的特征。 ( A)系统工程 ( B)风险分析 ( C)设计评审 ( D)进度控制 ( A)模块划分 ( B)子程序分解 (

8、 C)设计 ( D)原型 ( A)面向对象 ( B)面向数据流 ( C)面向数据结构 ( D)面向事件驱动 ( A)归纳 ( B)推理 ( C)迭代 ( D)递归 ( A)开发各阶段之间无 “间隙 ” ( B)开发各阶段分界明显 ( C)部分开发阶段分界明显 ( D)开发过程不分段 25 结构化分析方法是一种面向 (12)的需求分析方法,该方法最常用的图形工具是(13),与其配合使用的是 (14)。 (15)中有名字及方向的成分是 (13),不能由计算机处理的成分是 (16)。 ( A)对象 ( B)数据结构 ( C)数据流 ( D)控制流 ( A)程序流程图 ( B)实体联系网 ( C)数据

9、流图 ( D)网络图 ( A)程序 流程图 ( B)实体联系网 ( C)数据流图 ( D)数据词典 ( A)控制流 ( B)信息流 ( C)数据流 ( D)信号流 ( A)控制流 ( B)信息流 ( C)数据流 ( D)数据源 /终点 30 软件需求分析的任务不应包括 (17)。进行需求分析可使用多种工具,但 (18)是不适用的。在需求分析中,开发人员要从用户那里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是 (19)。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内容不应包括 (20),该文档在软件开发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作用不应包括 (21)。 ( A)问题分解 ( B)可靠性与安全性要求 ( C)结 构化程序设计 ( D)确定逻辑模型 ( A

10、)数据流图 (DFD) ( B)判定表 ( C) PAD图 ( D)数据词典 ( A)要让软件做什么 ( B)要给该软件提供哪些信息 ( C)要求软件工作效率怎样 ( D)要让软件具有何种结构 ( A)对重要功能的描述 ( B)对算法的详细过程描述 ( C)对数据的要求 ( D)软件的性能 ( A)软件设计的依据 ( B)用户和开发人员对软件要做什么的共同理解 ( C)软件验收的依据 ( D)软件可行性分析的依据 35 软件测试是保证软件可靠性的主要手段之一。测试阶 段的根本任务是 (28),设计测试用例的基本目标是 (29)。测试大型软件系统时通常由模块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 (30)和

11、并行运行等步骤所组成。系统测试通常采 用黑盒法,常用的黑盒测试法有边值分析、等价类划分、错误推测和 (31)。系统测试的工作应该由 (32)来承担。 ( A)证明经测试后的程序是正确的 ( B)确认编码阶段的结束 ( C)发现并改正软件中的错误 ( D)利用计算机调试程序和改进程序 ( A)尽可能用测试用例覆盖可能的路径 ( B)选用少量的高效测试用例尽可能多地发现软件中的问题 ( C)采用 各种有效测试策略,使所得的程序准确无误 ( D)评估与选用不同测试方法,尽可能完成测试进度计划 ( A)接口测试 ( B)组装测试 ( C)性能测试 ( D)验收测试 ( A)路径覆盖 ( B)因果图 (

12、 C)判定树 ( D) PERT图 ( A)开发该系统的部门以外的人员 ( B)该系统的系统分析师 ( C)该系统的设计人员 ( D)该系统的编程者 40 测试大型软件通常由 (33)、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确认测试组成。确认测试主要寻找与软件 (34)说明不一致的错误。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和路径覆盖都 是白盒测试法设计测试用例的覆盖准则,在这些覆盖准则中最弱的准则是 (35),最强的准则是 (36)。此外,还有多种黑盒测试的设计测试用例方法,如 (37)。 ( A)组装测试 ( B)性能测试 ( C)接口测试 ( D)单元测试 ( A)需求规格 ( B)概要设计 ( C)详细设计 (

13、D)界面设计 ( A)语句覆盖 ( B)条件覆盖 ( C)路径覆盖 ( D)判定覆盖 ( A)语句覆盖 ( B)条件覆盖 ( C)路径覆盖 ( D)判定覆盖 ( A) E-R图 ( B)因果图 ( C) DFD图 ( D) IPO图 45 软件测试通常可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和系统测试,其中确认测试主要用于发现 (44)阶段的错误。在集成测试时,通常可采用自顶向下增殖式集成和自底向上增殖式集成。在自底向上增殖式集成时,对每个被集成的模块 (45)。对那些为众多用户开发的软件 (如操作系统、编译程序 ),通常还要进行 测试和 测试,以发现可能只有最终用户才能发现的错误。其中, 测试是指

14、晕终用户在 (46)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测试, 测试是指最终用户在 (47)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测试。在软件维护阶段,当修改软件后,除了进行常规的测试外,还应进行 (48)测试。 ( A)需求分析 ( B)概要设计 ( C)详细设计 ( D)编码 ( A)不必设计驱动模块和桩 (stub)模块 ( B)不必设计驱动模块,但要设计桩模块 ( C)要设计驱动模块,但不必设计桩模块 ( D)要设计驱动模块和桩模块 ( A)开发环境下,开发人员不在场 ( B)开发环境下,开发人员在场 ( C)用户的实际使用环境下,开发人员不在场 ( D)用户的实际使用环境下,开发人员在场 ( A)开发环境下,开发人员不在场

15、( B)开发环境下,开发人员在场 ( C)用户的实际使用环境下,开发人员 不在场 ( D)用户的实际使用环境下,开发人员在场 ( A)恢复 ( B)强度 ( C)安装 ( D)回归 50 评价软件的质量通常可以从产品运行、产品修改和产品转移三个不同角度来进行。除了软件应满足产品规格说明的正确性和保证运行效率以外, (52)和 (53)也是产品运行期间影响软件质量的两个质量因素,其中 (52)是指在遇到意外时系统能做出适应反应的程度。可维护性是影响产品修改的一个质量因素,它主要包括可理解性、可修改性和 (54)。一般认为, (55)是影响产品转移的一个质量因素。为了保证软件质量,在开发过 程的各

16、阶段进行 (56)是一个重要的手段。 ( A)灵活性 ( B)可重用性 ( C)适应性 ( D)健壮性 ( A)灵活性 ( B)可重用性 ( C)适应性 ( D)可用性 ( A)可测试性 ( B)可移植性 ( C)适应性 ( D)健壮性 ( A)灵活性 ( B)可重用性 ( C)完整性 ( D)安全性 ( A)验收测试 ( B)用户培训 ( C)软件评审 ( D)文件修改 55 如何评价软件的质量一直是软件技术人员所关心的问题,目前已有多种软件质量模型来描述软件的质量特性。 ISO/IEC 9126是 国际标准化组织在 1991年提出的软件质量标准。它由三个层次组成,第一层是质量特性,第二层是

17、质量子特性,第三层是度量指标。 6个质量特性是:功能性、可靠性、易使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和 (57)。其中功能性包括质量子特性 (58);可靠性包括质量子特性 (59);易使用性包括质量子特性 (60);可维护性包括质量子特性 (61)。 ( A)易理解性 ( B)容错性 ( C)可移植性 ( D)安全性 ( A)互用性 ( B)易恢复性 ( C)易安装性 ( D)易替换性 ( A)依从性 ( B)易恢复性 ( C)资源特性 ( D)一致性 ( A)易理解性 ( B)容错性 ( C)易分析性 ( D)安全性 ( A)准确性 ( B)容错性 ( C)易操作性 ( D)易测试性 60 软件复用是使

18、用已有的软件产品 (如设计、代码、文档等 )来开发新的软件系统的过程。软件复用的形式大体可分为垂直式复用和水平式复用。垂直式复用是指(66)中的复用,水平式复用是指 (67)中的复用。为了提高构件的复用率,通常要求构件具有较好的 (68)。为了将不同软件生产商在不同软硬件平台上开发的构件组装成一个系统,必须解决异构平台的各构件间的互操作问题。目前国 际上已出现了一些支持互操作的构件标准,典型的有国际对象管理组织 OMG推荐的 (69)和Microsoft公司推出的 (70)。 ( A)同一软件系统 ( B)不同软件系统 ( C)同一应用领域 ( D)不同应用领域 ( A)同一软件系统 ( B)

19、不同软件系统 ( C)同一应用领域 ( D)不同应用领域 ( A)专用性和不变性 ( B)专用性和可变性 ( C)通用性和不变性 ( D)通用性和可变性 ( A) CORBA ( B) DCOM ( C) JavaBeans ( D) Delphi ( A) CORBA ( B) DCOM ( C) JavaBeans ( D) Delphi 65 对于管理信息系统,为提高 MIS开发效益和质量,可以有以下技术和方法来支持:采用 (72),可改进用户和开发者之间由于需要变化而引起修改和定义不准确等问题;采用 (73),可根据基本实体的构造来建立合理的系统结构;采用 (74),可使系统的开发变为

20、定义和描述过程,而不是详细的编程过程;采用 (75),可为开发者提供各种有效操作手段和工具;采用 (76),有利于防止系统开发各阶段的错误扩展。 ( A)软件评审 ( B)结构程序设计 ( C)快速原型方法 ( D)软件测试 ( A)软件评审 ( B)结构程序设计 ( C)快速原型方法 ( D)面向对象设计 ( A)软件评审 ( B)结构程序设计 ( C)第四代语言 ( D) PERT图方法 ( A)软件评审 ( B)结构程序设计 ( C)快速原型方法 ( D)人机交互友好接口 ( A)软件评审 ( B)结构程序设计 ( C)快速原型方法 ( D)软件测试 70 软件项目的进度管理有许多方法,

21、但 (77)不是常用的进度控制图示方法。在几种进度控制方法中, (78)难以表达多个子任务之间的逻辑关系,使用 (79)不 仅能表达子任务间依赖关系,还可找出关键子任务。在 (79)中,箭号表示 (80),圆圈结点表示 (81)。 ( A)甘特图 ( B) IPO ( C) PERT ( D)时标网状图 ( A)甘特图 ( B) IPO ( C) PERT ( D)时标网状图 ( A)甘特图 ( B) IPO ( C) PERT ( D)时标网状图 ( A)数据流 ( B)控制流 ( C)事件 ( D)处理 ( A)数据流 ( B)控制流 ( C)事件 ( D)起点或终点 75 风险分析和管理

22、是软件开发的一项重要活动。在软件工程领域考虑风险时 ,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概念: (82)以及必须抓住选择机会。实践中存在许多种软件风险,如 “潜在的设计、实现、维护等方面的问题 ”属于 (83)风险; “开发了一个没有人真正需要的优秀产品 ”属于 (84)风险; “开发的产品不再符合公司的整体商业策略 ”属于(85)风险。通常在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我们希望首先实现 (86)的用例。 ( A)关心当前,关心变化 ( B)关心当前,关心不变性 ( C)关心未来,关心变化 ( D)关心未来,关心不变性 ( A)技术 ( B)过程 ( C)项目 ( D)商业 ( A)技术 ( B)过程 ( C)项目 (

23、 D)商业 ( A)技术 ( B)过程 ( C)项目 ( D)商业 ( A)风险最小 ( B)风险最大 ( C)风险中等 ( D)任意风险 80 通常,软件开发环境可由环境机制和工具集构成。按功能划分,环境机制又可分为 (94);工具集也可分为贯穿整个开发过程的工具和解决软件生命周期中某一阶段问题的工具,分别属于上述两类工具的是 (95)。软件开发环境的核心是 (96)。软件开发环境具有集成性、开放性、 (97)、数据格式一致性、风格统一的用户界面等特性,因而能大幅度提高软件生产率。其中开放性是 指 (98)。 ( A)环境操作系统、环境信息库、用户界面规范 ( B)环境信息库、过程控制和消息

24、服务、用户界面规范 ( C)环境操作系统、环境规格描述语言、过程控制和消息服务 ( D)环境规格描述语言、过程控制和消息服务、数据集成 ( A) DFD、 PDL ( B) HIPO图、 OOA ( C)文档管理工具、 PAD图 ( D)软件项目管理工具、软件价格模型及估算工具 ( A)环境操作系统 ( B)环境信息库 ( C)环境规格描述语言 ( D)用户界面规范 ( A)可裁减性 ( B)完整性 ( C)封闭性 ( D)独立性 ( A)允许使用不同的硬件平台 ( B)允许使用不同的操作系统 ( C)允许使用不同的网络系统 ( D)允许其他的软件工具加入到软件开发环境之中 85 软件方法学是

25、以软件方法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从开发风范上看,可分为 (99)。从性质上看,可分为 (100)。从适应范围来看,可分为 (101)。形式方法的目的是把软件作为数学来重新发现。形式方法被用来避免系统中的 (102)、不一致性。软件自动化方法是指利用计算机使软件的设计实现自动化的方法和相关的技术。软件自动化的实现途径有四种:过程途径、归纳途径、 (103)。 ( A)面向对象开发方法与自底向上的开发方法 ( B)自顶向下的开发方法与结构化开发方法 ( C)面向对象开发方法与结构化开发方法 ( D)自顶向下的开发方法与自底向上的开发方法 ( A)面向对象开发方法与形式方法 ( B)面向对象开发方法与结

26、构化开发方法 ( C)形式方法与非形式方法 ( D)面向对象开发方法与非形式方法 ( A)整体性方法与局部性方法 ( B)面向对象开发方法与结构化开发方法 ( C)面向对象开发方法与非形式方法 ( D)形式方法与非形式方法 ( A)歧义性、不完全性 ( B)歧义性、不安全性 ( C)歧义性、不适应性 ( D)歧义性、不可靠性 ( A)演绎途径、编译途径 ( B)转换途径、编译途径 ( C)编译途径、解释途径 ( D)演绎途径、转换途径 90 原型化方法是用户和设计者之间执行的一种交互过程,适用于 (106)系统。它从用户界面设计开始,首先形成 (107),用户 (108)并就 (109)提出意

27、见。它是一种 (110)型的设计过程。 ( A)需求不确定性高的 ( B)需求确定的 ( C)管理信息 ( D)决策支持 ( A)用户界面使用手册 ( B)界面需求分析说明书 ( C)系统界面原型 ( D)完善的用户界面 ( A)改进界面的设计 ( B)阅读文档资料 ( C)模拟界面的运行 ( D)运行界面原型 ( A)同意什么和不同意什么 ( B)使用和不使用哪种编程语言 ( C)程序的结构 ( D)执行速度是否满足要求 ( A)自外向内 ( B)自顶向下 ( C)自内向外 ( D)自底向上 软件水平考试(高级)系统分析师上午(综合知识)试题章节练习试卷 6答案与解析 1 【正确答案】 C

28、2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动态投资回收期和投资收益率是最重要的 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投资回收期从项目的投建之日起,用项目所得的净收益来偿还原始投资所需要的年限。投资回收期分为静态投资回收期和动态投资回收期两种。静态投资回收期考虑资金的占用成本,使用项目建成后年贴现现金流量 (即净现值 )。 计算动态投资回收期的实用公式为: Tp=累计净现金流量折现值开始出现正值的年份数 -1+上年累计净现金流量折现值 /当年净现金流量折现值 在本题中,经简单计算表明,在第 3年 (2007年 )中累计折现值开始大于 0,因此,动态投资回收期为: Tp=(3-1)+ 428.67+396.92-92

29、5.93 /367.51=2.27 投资收益率反应企业投资的获利能力,等于动态投资回收期的倒数。 3 【正确答案】 B 4 【正确答案】 C 5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cache 与主存之间可采取多种地址映射方式。常见的有直接映射方式、全相联映射方式和组相联映射方式。直接映射方式是一种多对一的映射关系,但一个主存块只能拷贝到 cache的一个特定块位置上去。 cache的块号 i和主存的块号 j有如下函数关系: i=j%m, (m为 cache中的总块数 )。直接映射方式的优点是硬件简单,成本低。缺点是每个主存块只有一个固定的块位置可存放,容易产生冲突。因此适合大容量 cache采用

30、。全相联映射方式是指主存中一个块的地址与块的内容一起存于 cache的块中,其中块地址存于 cache块的标记部分中。这种方法可使主存的一个块直接拷贝到 cache中的任意一块上,非常灵活。它的主要缺点是比较器电路难于设计和实现,因此只适合于小容量 cache采用。组相联映射方式是前两种方式的折中方案。它将 cache分成 u 组,每组 v 块,主存块存放到哪个组是固定的,至于存到该组哪 一块是灵活的,即有如下函数关系: m=uy,组号 q=j%u。组相联映射方式中的每组行数 v一般取值较小,这种规模的 v路比较器容易设计和实现。而块在组中的排放又有一定的灵活性,冲突减少。主存最大容量为 4G

31、B 且按字节编址,由于 232=4GB,所以主存地址应为 32 位。因为每块 8个字,每个字 32位,并且将 cache中每 4块分为一组,则每组的大小为32/884=128B。 cache容量为 16KB,共可分成 16KB/128B=128组,由于27=128,所以组号应为 7位。设主存的存取周期为 h,因 cache的速度是主存 的 5倍,所以 cache的存取周期为 1/5h,且 cache的命中率为 0.95,则采用了 cache以后,平均存取周期为 h(1-95%)+1/5h95%=0.24h,因此,速度提高到了原来的1/0.24=4.17倍。 6 【正确答案】 C 7 【正确答案

32、】 B 8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根据外部设备与 I/O 模块交换数据的方式可以分为串行和并行接口两种。串行接口一次只能传送 1位信息,而并行接口一次就可传送多位信息 (一般为 8的倍数 )。串行通信又可分为异步通信方式和同步通信方式两种。并 行接口数据传输率高,控制简单,通常用于高速数据通道接口;但是所需连线很多,不适于远距离传送。串行通信连线少,适于长距离传送;但是控制复杂而且传输速度较慢。常见的设备接口有以下几种: (1)ST506接口 主要用于温盘,结构简单,只完成磁盘信息的读写放大,把数据的编码解码、数据的格式转换等功能都留给 I/O模块处理。其传输速率为 5Mb/s 7M

33、b/s,最多可支持 2个硬盘,最大支持盘空间为 150MB。 (2)ESDI接口 一种通用的标准接口,不仅适用于小型温盘,还适用于磁带机和光盘存储器。该接口除了完成信息的读写 放大外,还要完成数据的编码解码。数据传输率 5Mb/s 10Mb/s,最多可支持 4个硬盘,硬盘空间最大可达 600MB。 (3)IDE 接口 分为普通 IDE和增强型 IDE(EIDE)接口。普通 1DE数据传输率不超过 1.5Mb/s,数据传输宽度为 8位,最多可连接 4个 IDE设备,每个 IDE 硬盘容量不超过 528MB。 EIDE接口数据传输率可达 12Mb/s18Mb/s,数据传输宽度 32位,最多可连接

34、4个 IDE设备,每个 IDE硬盘可超过528MB。 (4)SCSI 接口 数据宽度为 8位、 16位和 32位,是大容量存储设备、音频设备和 CD-ROM 驱动器的一种标准。 SCSI 接口通常被看作是一种总线,可用于连接多个外设,这些 SCSI 设备以雏菊链 (Mode daisy chain)形式接入,并被分配给惟一的 ID号 (0 7),其中 7号分配给 SCSI 控制器。某些 SCSI 控制器可以提供多达 35个 SCSI 通道。 SCSI设备彼此独立运作,相互之间可以交换数据,也可以和主机进行交互。数据以分组消息的形式进行传输。 (5)PCMCIA 接口 PCMCIA是一种广泛用于

35、笔记本电脑的接口标准,体积小,扩展较方便灵活。最初 PCMCIA主要用于笔记本电脑扩 展内存,目前常用作一种存储器卡接口或进行fax/modem功能扩展接口。现在用 PCMCIA 代表个人计算机储器卡国际协会,而PCMCIA接口更名为 PC card 接口。 PC card 接口具有以下特点:电源管珲服务,允许系统控制 PC card 的工作状态 (开 /关 ),支持 3.3V/5V电压,可降低功耗,支持多功能卡、扩充卡的信息结构,以提高其兼容性,规定了直接内存访问规范,增加了一个 32位的 card bus接口。 (6)P1394串行接口 是一种高速的串行总线,用以连接众多的外部设备。 P1

36、394有许多优于 SCSI 等 其他外设接口的特点:数据传输率高、价格低且容易实现,所以不仅应用于计算机系统中,也广泛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诸如数码相机、 VCD等。 P1394接口使用雏菊链式的设备连接方式,一个端口可以支持 63个设备;而且使用桥互联的方式,以树型结构配置,可以支持的设备数高达 1022。 P1394支持设备的热插拔。 (7)USB 接口 是一种串行总线式的接口,在串行接口中可达到较高的数据传输率,并且也允许设备以雏菊链形式接入,其最大特点是允许热插拔,即允许计算机在未关机带电的情况下插入或拔除所连接的外部设备而不会造成损害,目 前在便携式计算机和台式计算机中已成为标准配置。

37、许多数码相机、闪存、视频摄像头以及打印机等都可通过 USB口接入计算机。 9 【正确答案】 A 10 【正确答案】 B 11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分页的基本思想是把程序的逻辑空间和内存的物理空间按照同样的大小划分成若干页面,以页面为单位进行分配。 在页式存储管理中,系统中虚地址是一个有序对 (页号,位移 )。在本题中,共有8个页面,每页为 1024B,则页号为高 3位,页内地址 (位移 )为低 10位。实际主存为 4096B,所以实存为 4页。 系统为每一个进程建立一个页表,其内容包括进程的逻辑页号与物理页号的对应关系、装入状态等。如果该页面已被分配,则装入位置 1,否则置 0。在

38、本题所给的页表中,虚页号为 2、 3、 5、 7的装入位为 0,这就是发生页面失效的全部虚页号。 虚拟地址 1023所对应的二进制数为 0001111111111,因此其虚页号为 0,页内偏移地址为 1023。根据页表,其对应的实页号为 3,即主存实地址为 4095。 12 【正确答案】 C 13 【正确答案】 C 14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有关理论知识 ,请阅读试题 22 24的分析。在本题中,已知主存容量为 4096256=1MB 字节编址,由于 220=1MB,所以主存地址应为 20位。主存分为 4096/32=128 个区,每个区分为 8组,每组 4块。因为 27=128,

39、所以区号需要 7位地址,组内块号地址为 2位。高速缓存的地址变换表 (块表 )应包含 32个存储单元,每个存储单元的长度为主存地址区号长度加上组内块号地址长度,即 9位二进制数。因为主存中的各页与 cache的组号有固定的映像关系,但可自由映像到对应的 cache组中的任一块,所以每次参与相联比较的是 4个存储单元。 15 【正确答案】 A 16 【正确答案】 D 17 【正确答案】 C 18 【正确答案】 B 19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用软件工程的方法来并发大型软件项目,常用的方法有生命周期法、原型法:快速原型法等。瀑布模型是生命周期法中最常用的开发模型,它把软件开发流程分为可行

40、性分析、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编码实现、测试和维护 6个阶段,如图 9-1所示。 各阶段的相应文档是阶段完成的里程碑。上述 6个阶段中,前 5个阶段合起来又称为软件开发阶段。在软件开发阶段中,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手 段。随着软件项目规模的增大,加之人类思维有局限性,在编码完成后就得到一个无错的软件越来越难,因而测试就成为必不可少的项目。测试的目的就是为了发现所编软件中的错误和缺陷。软件测试分成单元测试、组装测试 (集成测试 )、系统测试和确认测试 (验收测试 )四部分。按国家标准 GB 8566-88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的规定,单元测试在实现阶段完成,它是根据详细设计阶段中所给出的规格说明进行的。组装测试的计划是在概要设 计阶段制定的,确认测试计划则是在需求分析阶段制定的。软件测试的各个阶段与软件开发阶段的对应关系呈 “V”字形,如图 9-2所示。20 【正确答案】 B 21 【正确答案】 D 22 【正确答案】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