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试卷]注册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原理章节练习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towelfact221 文档编号:615289 上传时间:2018-12-20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类试卷]注册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原理章节练习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工程类试卷]注册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原理章节练习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工程类试卷]注册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原理章节练习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工程类试卷]注册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原理章节练习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工程类试卷]注册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原理章节练习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注册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原理章节练习试卷 6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共 80 题,每题 1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 根据考古发现,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出现在( )。(A)公元前 5000 年左右(B)公元前 4000 年左右(C)公元前 3000 年左右(D)公元前 2000 年左右2 在影响和决定城市发展的诸多因素中,( )是其中最为重要和最为显著的因素之一。(A)城市区域环境(B)城市经济活动(C)城市人文系统(D)城市交通设施3 下列选项中表述不确切的是( )。(A)经济发展是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B)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C)城市人口的高度

2、集聚是城市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D)城市基础产业的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4 城市进化理论中城市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形成的四个阶段为( )。 “绝对集中”时期;“相对集中”时期,“相对分散”时期;“绝对分散”时期;工业化成熟期;工业化初始期;后工业化初始期;后工业化成熟期。(A), ,(B) , , ,(C) , , ,(D), ,5 调查表明,北京城市铁路建成开通后,沿线地区房地产价格都上升了一定的幅度,这体现了城市物质环境的( )。(A)可达性(B)外部效应(C)区位性(D)内部效应6 春兰集团将总部迁到上海,而生产基地仍留在泰州。这说明,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城市发生了( ) 变

3、化。(A)空间经济结构重组(B)性质(C)区域地位(D)产业经济结构7 下列有关经济全球化对城市发展效应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城市之间跨地区甚至跨国的横向联系更加密切(B)城市与城市之间形成垂直性的地域分工体系(C)全球化主要是对世界经济中心城市和特大城市产生影响,对中小城市的影响很弱(D)全球化对城市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8 下列关于城市化的含义,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城市化既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又是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产业转化为非农产业,以及社区结构和空间形态转化的过程(B)城市化是城市文化和生活方式在农村的扩散过程(C)城市化还

4、包括原有市区的结构重组、基础设施的现代化、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更新、环境的改善等(D)城市化是乡村转变为城市的一种简单过程9 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城市房地产开发具有外部效应(B)城市人口的老龄化将弱化地缘性的社会交往(C)城市主导产业的多样化有助于城市经济发展的稳定(D)城市发展越来越受到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10 城市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A)城市社会中地缘关系和乡土意识是十分重要的社会认同基础(B)城市社会的生活方式以复杂的劳动分工为特征(C)城市社会与各个家庭的经济地位是联系在一起的(D)城市社会产生的社会关系是以首属联系的11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每个农业劳动者提供商

5、品粮数量为 1000 ks/(人.年),日本为 3000kg/(人.年) ,德国为 1.25 万 kg/(人.年) ,这种农业供给能力的差异 ( )反映该国家城市化水平的高低。(A)不可以(B)有时可以(C)一直可以(D)当时可以12 下列关于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进程本身就是社会发展的过程(B)社会化发展的过程就是城市化的过程(C)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不大(D)社会发展依赖于城市化进程13 对城市化的提法,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城市化是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同步发展的世界性现象(B)城市化必然引起居民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C)城市化是

6、城市空间不断扩展的过程(D)发展村办企业不一定能实现城市化14 国民生产总值的涵义是( )。(A)一个国家所有部门在一定时期(季、年)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B)一个国家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季、年)内所生产的产品的总价值(C)一个国家工业、农业在一定时期(季、年)内生产的全部价值(D)一个国家生产部门和服务部门在一定时期(季、年)内生产的货币价值15 城市的职能是( ) 。(A)城市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担负的任务和作用(B)城市性质(C)对城镇政治、文化、科研等起作用(D)在经济方面的职能16 关于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可表现为( )。(A)中心城市的经济只

7、能具有多极性(B)每个中心城市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C)中心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也受相关区域资源及其他条件的制约(D)中心城市与区域内其他城镇既相互制约也相互促进17 城市的职能是( ) 。(A)城市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担负的任务和作用(B)城市性质(C)对城镇政治、文化、科研等起作用(D)在经济方面的职能18 对确定城市发展性质最具硬性的依据是( )。(A)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国家经济发展计划对该城市建设的要求(B)该城市所在区域对城市的影响(C)该城市自身所具备的有利条件(D)对该城市具有影响力的大型企业19 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城市房地产开发具有外部效应(B)城市

8、人口的老龄化将强化地缘性的社会交往(C)城市主导产业的多样化有助于城市经济发展的稳定(D)城市发展越来越受到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20 城市进化理论称:在进人工业化成熟时期,人口在继续向城市集中的同时,开始向郊区扩散。但城市人口的增长仍高于郊区的现象为城市进化过程的( )。(A)相对分散期(B)绝对分散期(C)绝对集中期(D)相对集中期21 最初的城市是由( ) 的集聚地发展而成。(A)农业和牧业(B)商业和农业(C)商业和手工业(D)农业和手工业22 在漫长的农业社会中,城市主要分布在( )。(A)沿海地区(B)交通便利地(C)江河交错地(D)农业发达地区23 从 18 世纪开始,工业化带来了生

9、产力的空前提高,城市也将逐渐成为了人类社会的( )。(A)主要空间形态(B)追求目标(C)最适合的空间形态(D)居住地24 经济基础理论认为,城市在最初的发展阶段是( )阶段。(A)工业化(B)专门化(C)集中化(D)综合化25 城市进化理论认为,当城市进入“相对分散” 时期,人口的显著变化表现在 ( )方面。(A)城市人口的增长(B)城市郊区人口的增长(C)城市人口的减少(D)郊区人口向城市流动26 在漫长的农业社会中,城市的主要功能是( )。(A)经济中心(B)政治中心(C)商业中心(D)军事中心27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A)人类劳动大分(B)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

10、C)军事城堡(D)科学技术现代化28 “相对分散 ”时期,人类社会进入了 ( )。(A)工业化初期(B)工业化成熟期(C)后工业化初期(D)后工业化成熟期29 城市与农村社会的区别主要是( )的不同。(A)人口规模(B)空间规模(C)居住形式(D)产业结构30 对于城市社会的基本特征与农村社会的主要差别理解不对的是( )。(A)本质区别是城市社会的异质性高于乡村社会(B)城市社会的人际关系以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农村社会以地缘关系和乡土意识为基础(C)城市社会是不同经济、社会、文化背景的社会群体的聚居,而农村社会是不同家族组合而成的共同体(D)城市社会与农村社会的特有的生活方式不同31 确定城市性

11、质的常用方法是( )。(A)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综合平衡、线性回归(B)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C)定性分析、区域分配、综合平衡、线性回归(D)定性分析、线性回归、综合平衡、定量分析32 按居住在 10 万人口以上城市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 10%上升到 30%的速度而言,用时最少的国家是( )。(A)英格兰(B)美国(C)日本(D)德国33 在经济发达国家,恩格尔(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例)系数约为( )。(A)0.3(B) 0.25(C) 0.35(D)0.434 城市进化理论对“ 相对分散 ”的正确说法是( )。(A)郊区人口增长超过城市人口的增长(B)城市人口增长高于郊区人口的增

12、长(C)城市人口下降、郊区人口上升(D)城市人口增长、郊区人口下降35 将人类社会的演进过程划分为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三个历史时期的学者是( ) 。(A)贝尔(B)费希尔(C)克拉克(D)佩鲁36 人类社会第一次劳动大分工的标志是( )。(A)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B)农业与商业的分工(C)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D)手工业与畜牧业的分工37 2000 年全世界人口中已有( )左右生活在城市地区。(A)0.6(B) 0.5(C) 0.45(D)0.5538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A)人类劳动大分工(B)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C)军事城堡(D)科学技术现代化39 一次

13、调查表明,北京城市铁路建成开通后,沿线房地产价格上升一定幅度,这是城市物质环境的( ) 效应。(A)区位性(B)可达性(C)内部性(D)外部性40 区域经济增长极核理论中区域中心城市形成的原因错误的是( )。(A)区域中各城市发展是不均衡的(B)某城市附近重大资源的发现(C)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的效应(D)城市发展呈不断循环和积累的过程41 城市形态是指( ) 。(A)城市各项用地集中成片(B)组团状城市(C)城市空间的整体结构(D)城市呈现的主要形态42 城市的职能是( ) 。(A)城市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担负的任务和作用(B)城市性质(C)对城镇政治、文化、科研等起作用(D

14、)在经济方面的职能43 关于城市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城市的一个或几个主要职能就是城市的性质(B)城市的性质是指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担负的主要任务和作用(C)城市性质的确定主要依据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量分析为主的方法(D)城市的性质能为城市的发展指明方向44 由以下叙述,不能确定城市性质的是( )。(A)某城市以生产纸箱为主,其产量在全国纸箱总产量中占 62%.(B)某城市是全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C)某城市的纺织和钢铁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 69%.(D)某城市的汽车家庭占有量为 2.1 辆,人们日常生活与汽车息息相关45 城市的不同发展时期

15、与主导产业是( )。(A)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主导产业依次为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 (B)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主导产业依次为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C)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主导产业依次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D)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主导产业依次为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46 城市化水平是指( ) 。(A)城市数量的多少(B)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C)城镇规模的大小(D)工业化程度的高低47 通常所说的中心城市,主要是指( )所依托的城市。(A)政治中心(B)文化中心(C)经济中心(D)商业中心48 对城市化的提法

16、,以下选项错误的是( )。(A)城市化是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同步发展的世界性现象(B)城市化必然引起居民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C)城市化是城市空间不断扩展的过程(D)发展村办企业不一定能实现城市化49 下列选项中标志着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是( )。(A)城镇人口数量的增加(B)工业总产值在 GDP 中所占比例的提高(C)工业就业人口比重的增加(D)城市经济总量出国家经济总量中比重的上升50 知识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可以不必经过( )环节。(A)生产(B)传播(C)开发(D)应用51 知识经济的四个主要特点是( )。 科技创新;技术水平;信息技术;科技含量;服务产业;人力要素(A) (B) (C

17、) (D)52 一种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住区发展模式被称作( )。(A)花园社(B)生态小区(C)绿色社区(D)都市村庄53 我国最先建立的城市开发区属于( )类型。(A)经济特(B)经济技术开发区(C)高新技术开发(D)保税区5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土地价值比较高的是( )。(A)文物埋藏较多的地区(B)风景良好的地区(C)可达性较高的地区(D)土地开发强度较大的地区55 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与城市发展的周期有关,当城市处于生长期时,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以( ) 为主。(A)急剧增长(B)向外扩张(C)改造(D)更新56 老年型人口是指 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的比例达到( )的人口形态。(A

18、)0.07(B) 0.13(C) 0.1(D)0.0857 使用城镇人口的比重作为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具有很高的实用性,但也有其缺陷,其主要缺陷是( )。(A)行政区划的变更和政治因素的影响(B)城镇流动人口的数量波动较大(C)各国对城镇人口统计标准的设定不同(D)城镇人口难以准确统计58 城市化可以推动现代化的原因是( )。(A)因为城市生活水平较高(B)因为城市管理上更加现代化(C)因为城市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要载体(D)因为城市的各项设施日趋完善59 城市经济基础理论把城市经济分成(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大部类(B)重工业和轻工业两大部类(C)计划经济和市场

19、经济两大部类(D)基本经济和从属经济两大部类60 城市各项活动的外部性经济效果总量在( )递增,而在( )逐渐减弱。(A)城市地域中向心;城市外围(B)城市外围;城市地域中向心(C)城市地域中由接近中心向中心;城市地域中由接近中心向外围(D)城市地域中离心;城市外围向心6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不包括( )。(A)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B)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C)一定程度上限制经济的增长,以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D)强调社会公平,不同的国家、地区、社区能享受平等的发展机会62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城市提供更多更好的

20、服务性设施,具体有 ( )。 企业生产要有金融、保险、科技、通讯业的服务 产品流通要求有仓储、运输、批发、零售业的服务 市场营销要求有广告、咨询、新闻、出版业的服务 工业的专门化程度越高,越要求加强横向协作与交流(A)(B) (C) (D)63 城市化的实质是( ) 。(A)人类进入封建社会时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和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的过程(B)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时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和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的过程(C)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时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和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的过程(D)人类进人工业社会时代,社会经济发

21、展中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和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下降的过程64 大量研究表明,北美城市的社会空间的分异在主要表征及其分布模式上具有共同特点,下面不是其共同特点的一项是( )。(A)社会空间分异的第一表征是经济地位,其空间分布呈扇形模式,即不同经济收入水平的家庭居住在不同的扇形区域(B)社会空间分异的第二表征是社会类型,其空间分布呈多核心模式,即各个不同社会类型的人居住在不同的核状地域(C)社会空间的分异的第二表征是家庭类型,其空间分布呈同心圆模式,即不同人口结构居住在不同的圈层地域(D)社会空间分异的第三表征是种族背景,其空间分布呈多核心模式,即不同种族背景的家庭居住在不同的核状地域65 度量

22、城市化水平的标准是( )。(A)城镇数量(B)城镇分布情况(C)城镇人口(D)城镇规模66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 )。(A)城市化推动经济发展(B)经济推动城市化(C)互无关系(D)相互推动67 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 )。(A)初始动力(B)根本动力(C)后续动力(D)持续动力68 城市化进程在社会发展方面体现为( )。(A)家庭核心结构的变化(B)生活状况的变化(C)社会各项指标的变化(D)就业状况的变化69 将城市人口中的社会劳动者按其从事劳动的行业性质划分,各行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城市人口的( )。(A)年龄构成(B)家庭构成(C)劳动构成(D)产业与职业构成70 城市结构的

23、主要构成部分是( )。(A)城市中心(B)城市交通(C)工业区(D)居住区71 工业化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表现为( )。(A)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推力(B)农村的引力和城市的推力(C)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引力(D)农村的引力和城市的引力72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 )。(A)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第三产业是其后续动力(B)农业为城市化提供生产原料、提供市场、提供劳动力(C)工业为城市化提供了经济基础,使得人口与资本向城市聚集(D)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城市化带来了就业机会与人口的增加73 下列选项的表述中不确切的是( )。(A)经济发展是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B)城

24、市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C)城市人口的高度集聚是城市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D)城市基础产业的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74 下列优化城市物质环境的手段中作用最为显著的是( )。(A)房地产开发(B)城市道路系统建设(C)政府行政中心建设(D)居住区环境整治75 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时期,工业化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中“农村的推力”含义主要是 ( )。(A)农业对工业的帮助 (B)工业技术促使农业生产力的提高(C)工业生产进入农村社会(D)工业化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76 在漫长的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的发达程度与其所在的地理位置和政治地位关系非常密切。但是,在现代技术

25、条件下,城市除仍受上述因素的制约以外,还受到( )的影响。(A)历史悠久程度(B)知名度(C)资源(D)交通便利程度77 当城市进入成熟期后,城市物质环境的变化以( )为主。(A)向外扩张(B)优化(C)重组(D)衰落78 城市社会的异质性表现出的空间分布特征,引起分析的原因不包含( )。(A)经济地位差异(B)籍贯差异(C)家庭类型(D)种族背景79 以下不是 1970 年以来经济结构重组所表现出的重要演化趋势的是( )。(A)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产业比重下降(B)基本部类大于非基本部类(C)高科产业取代传统产业(D)水平结构转变为垂直结构80 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主要是因为第三产

26、业能给城市带来( )。(A)产业的转型(B)经济的繁荣(C)就业机会(D)消费的增长81 城市化进入后期,城市就业人口将向( )转移。(A)高新产业(B)房地产业(C)第二产业(D)第三产业82 1970 年以来,城市经济结构重组以后,表现出来的重要演化趋势为( )。(A)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第二产业的比重下降(B)综合化替代专业化(C)第二产业的比重上升,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D)信息经济替代工业经济83 在影响城镇体系发展的各种因素中,工业化的作用是( )。(A)基础作用(B)激发作用(C)动力作用(D)后盾作用84 关于城市化现象的表现,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城市覆盖的地域范围越来

27、越大(B)城市数量越来越多(C)城市的经济水平越来越高(D)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85 ( )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A)农业发展(B)工业发展(C)服务业发展(D)生产力发展86 城市物质环境的更新取决于现实的建筑物价值和潜在的地块价值之间的相对趋势,下列不能影响这一趋势的是( )。(A)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于物质环境的需要发生变化,将会加速有些物业的价值下降(B)城市中的区位条件发生变化使有些地区获得新的开发机遇(C)公共投资的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或旧区改造中,使得原有物业价值上升(D)技术进步使建筑物向空中发展成为可能,土地价值随之上升,为再开发提供了良机87 “后工业化 ”是指( ) 。(A)第三产

28、业的增长足以取代农业的衰退,导致总就业岗位保持不变或者略微减少(B)第三产业的增长足以取代第二产业的衰退,导致总就业岗位保持不变或者增加(C)第三产业的增长足以取代农业的衰退,导致总就业岗位保持不变或者增加(D)第三产业的增长足以取代第二产业的衰退,导致总就业岗位保持不变或略微减少88 通常我们把( ) 称为第一次产业革命,把( ) 称为第二次产业革命。(A)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农业的产生与发展(B)农业的产生与发展;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C)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信息工业的产生与发展(D)信息工业的产生与发展;智力教育业的产生与发展89 城市产业构成的演化趋势不包括( )。(A)从以第二产业

29、为主导到以第三产业为主导(B)以经济活动的层面到以经济活动的部类为特征的产业构成变化(C)高科技产业正在取代传统的制造业(D)空间经济体制从水平结构到垂直结构90 城市产业的基本部类带动非基本部类的发展被称为( )。(A)乘数效应(B)加数效应(C)集约效应(D)规模效应91 ( )是一个国家城市化进程中至关重要的激发因素,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D)第四产业92 当前我国某些地区城乡经济出现盲目发展、重复建设、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等现象,其主要根源是( ) 。(A)当地的资源与环境容量有限 (B)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出现的矛盾(C)缺乏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机制(

30、D)城市规划的编制滞后于区域经济发展93 在确定城市规模时,区域性论证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A)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预测(B)区域人口资源(C)区域劳动力水平(D)区域土地资源与劳动力资源的比值94 城市发展的诸多方面都受到区域条件的影响,但以下( )不受区域条件的影响。(A)城市规模(B)城市特色(C)城市发展方向(D)城市布局95 下面对城镇群体性理解不对的一项是( )。(A)城镇体系的群体性是由一群或一组城镇共同构成的整体,一个或少数几个城镇不能构成 (B)只有一定数量以上的城镇的聚集才能成体系(C)群体性使其具有差异性、多样性,这是一个群体能够存在而必然会具有的特性(D)群体

31、要能协调运转、发挥功能,合理分工是基础要求之一96 城镇体系的特征不包括( )。(A)群体性(B)连续性(C)层次性(D)整体性97 对于现代意义的城镇理解不对的一项是( )。(A)一定规模的非农业人口的聚集中心,是非农业人口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场所(B)城镇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枢纽和中心点(C)城镇通过自身各项优越条件,对城镇体系及区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D)城镇只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中心98 城市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中心,城市的发展也会影响整个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建设布局,对于这句话的理解不对的一项是( )。(A)区域规划所确定的规划建设项目在城市的空间安排等,需要城乡规划来进一步

32、予以落实(B)区域规划所确定的规划城镇性质、城镇人口规模及其合理的空间分布均需通过城乡规划使其进一步具体化并得到落实(C)区域规划所确定的城镇用地的主要发展方向以及区域内城镇之间的合理分工与联系等,均需通过城乡规划进一步具体化(D)在区域规划具体落实过程中,有可能需要对城乡规划的原方案做某些必要的修订和补充99 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是( )。(A)区位理论(B)社会进化论(C)社会均衡论(D)历史循环论100 下列不属于完整的城市体系分析所包括的内容是( )。(A)特定地域内所有城市的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城市规模上的相互关系和地域分布上的相互关系(B)城市职能关系依

33、据经济学的地域分工和生产力布局学说而得到展开,不同城市在规模上的相互关系符合“等级规模” 关系(C)不同城市在生活空间上的分布则被认为遵循人均生活空间理论,并将这一理论看作是获得空间合理性的关键(D)不同城市在地域空间上的分布被认为是遵循中心地理论的,并将这一理论看作是获得空间合理性的关键101 关于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不包括( )。(A)中心城市的经济职能具有多极性(B)每个中心城市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C)中心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也受相关区域资源及其他条件的制约(D)中心城市与区域内其他城镇即相互干扰也相互促进102 城镇体系的含义不包括( )。(A)城镇体系属于一定区域(B)城镇体系是个城镇群体(C)这个城镇群体是相对集聚在一起的组合城镇(D)城镇群体之间有职能、等级、空间网络的联系103 “苏南模式 ”的城市化,也可称为 ( )。(A)市场推动型(B)地方推动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