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S 11263-2003 Methods of test for spun yarn《纺制纱支试验法》.pdf

上传人:hopesteam270 文档编号:630974 上传时间:2018-12-22 格式:PDF 页数:69 大小:1.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CNS 11263-2003 Methods of test for spun yarn《纺制纱支试验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CNS 11263-2003 Methods of test for spun yarn《纺制纱支试验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CNS 11263-2003 Methods of test for spun yarn《纺制纱支试验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CNS 11263-2003 Methods of test for spun yarn《纺制纱支试验法》.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CNS 11263-2003 Methods of test for spun yarn《纺制纱支试验法》.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紡製紗支試驗法 印行年月 94 年 10 月 本標準非經本局同意不得翻印 中華民國國家標準 CNS 總號 類號 ICS 65.080 11263 L3216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印行 公布日期 修訂公布日期 74 年 5 月 18 日 92 年 11 月 18 日(共 69 頁 ) Methods of test for spun yarn 1.適用範圍:本標準規定機紡紗(短纖維加撚紗)之一般性試驗方法。 2.定義:本標準所使用專業用語之定義依 CNS 5611纖維製品物理試驗法通則及CNS 14706纖維用語試驗部門規定,其餘者如下所述。 2.1 初載重:係指使紗支不伸長而拉直時之載重。

2、2.2 支數:單位長度之質量,以德士表示。 3.德士制支數、支數、混紡率及撚數之表示: 3.1 德士制支數之表示:德士制支數之表示依 CNS 3522德士制紗支第 4 節(表示方法)及 CNS 14585紗線的德士制表示法第 4 節(單紗之線密度表示法)或第 5 節(合撚紗之線密度表示法)之規定。 3.2 支數之表示:支數之表示如下所示: (a)使用英制支數(棉紗支數、麻紗支數、黃麻紗支數)時: 20 支單紗 20s20 支雙股紗 20/2s20 支 5 股 3 根合撚紗 20/5/3s20 支單紗與 30 支雙股紗合撚紗 2s或 2030/2s20 支 2 根併合紗 20/2s(b)使用公制

3、支數時: 20 支單紗 l/20 20 支雙股紗 2/20 支 5 股 3 根合撚紗 3/5/20 20 支單紗與 30 支雙股紗合撚紗 2/ 或 1/202/30 20 支 2 根併合紗 2/20 3.3 混紡率之表示:混紡率與德士制支數、支數併記,表示如下。 德士制支數(混紡纖維名,混紡率,混紡纖維名,混紡率)或 德士制支數 混紡纖維名,混紡率 混紡纖維名,混紡率 例: 30 tex2(A65 B35)或 30 tex235B65A20s(A70 B30)或: 20s30B70A1/202/3020 30/2 2 CNS 11263, L 3216 ()505030230702012505

4、03022012DC/BA/DCB30)(A70或: 括弧內之 A, B, C, D 表示混紡纖維種類,數字表示混紡率。 3.4 撚之表示: (a)撚向如圖 l 所示,以 S(右)或 Z(左)表示。 (1)單紗 S撚 S Z 撚 Z 圖 1 撚向 S 撚 Z撚 (2)撚紗( 2.1)使用英制支數(棉紗支數、麻紗支數、黃麻紗支數)時 下撚方向 /上撚方向 例: 2 根以上 Z 撚的單紗,施予 S 撚撚合 Z/S 2 根以上 Z 撚的單紗,施予 S 撚撚成股紗,再以上述的股紗 2 根以上施予 Z 撚 Z/S/Z ( 2.2)使用公制支數時 上撚方向 /下撚方向 例: 2 根以上 Z 撚的單紗,施予

5、 S 撚撚合 S/Z 2 根以上 S 撚的單紗,施予 Z 撚撚成股紗,再以上述的股紗 2 根以上施予 S 撚 S/Z/S (b)撚數以一定單位長度間之數值表示,應附記其單位。 例: 15/2.54 cm, 50/10 cm, 450/m (c)撚數與撚向併記時,表示如下 (1)使用英制支數(棉紗支數、麻紗支數、黃麻紗支數)時 單紗:撚向 撚數 例: Z 撚,撚數 18 之單紗 Zl8/2.54 cm 撚紗:下撚方向 下撚數 /上撚方向 上撚數 例: 2 根以上之 Z18 單紗,施予 S 撚,上撚數 12,做成股紗 Z/l8/S12/2.54 cm (2)使用公制支數時 3 CNS 11263,

6、 L 3216 單紗:撚向 撚數 例: Z 撚,撚數 480 之單紗 Z480/m 撚紗:上撚方向 上撚數 /下撚方向 下撚數 例: 2 根以上之 Z500 單紗再施上撚數 480 之 S 撚,撚成股紗 S480/Z500/m 4.試驗項目: (a) 紗長 (b)回潮率 (c)標準質量 (d)德士制支數 (e)單紗抗拉強力及伸長率 (f)緾紗抗拉強力及伸長率 (g)結節強力 (h)掛拉強力 (i)衝擊強力 (j)摩損強力 (k)摩擦係數 (l)伸長彈性率 (m)初始抗拉強度 (n)蓬鬆性 (o)撚數 (p)撚縮率 (q)捲縮指數( snarl index) (r)色斑、污穢及色澤 (s)外觀

7、(t)不均勻度 (u)粗節( slub) (v)毛羽 (w)尺寸變化率 (x)熱水尺寸變化率 (y)混紡率 (z)混紡不勻 (aa)含漿率 (ab)油脂量 (ac)洗淨減量 (ad)溶劑萃取量 (ae)染色堅牢度 (af)鋇活性數 4 CNS 11263, L 3216 備考: (y)及 (ae)之試驗項目引用另訂之標準。 5.試驗條件: 5.1 初載重:使用相當於紗支長度 250m(1)重力之載重,若該載重不適當時,如圖2 所示,描繪初期之載重伸長曲線,在原點附近,載重對伸長變化率之最大點A(切線角之最大點 )作切線與伸長軸交於 T 點,於 T 點畫一垂線與載重伸長曲線交於 Fo,則使用相當

8、於 Fo之載重,並應附記之。 圖 2 載重伸長量曲線 註 (1) 蓬鬆紗 (Bulky yarn)時,使用相當於紗支長度 I25m 之重力。 備考 適用於紗長、撚數、抗拉強力、伸長彈性率、尺寸變化率等試驗。 參考:各種支數方式紡製紗支之初載重,一般使用以下之數值。 參考表 1 德士制支數 德士制支數 初載重( N) 德士制支數 初載重( N)5 6 7 8 10 12 14 16 0.012 0.015 0.018 0.020 0.025 0.029 0.034 0.040 20 25 30 37 42 50 59 74 0.049 0.064 0.074 0.093 0.103 0.123

9、0.147 0.181 參考表 2 英制棉紗支數 支數 初載重( N) 支數 初載重( N)8 10 14 16 20 24 0.181 0.147 0.103 0.093 0.074 0.059 40 42 50 60 64 80 0.034 0.034 0.029 0.025 0.023 0.020 5 CNS 11263, L 3216 30 32 36 0.049 0.044 0.039 84 100 120 0.018 0.015 0.012 參考表 3 公制支數 支數 初載重( N) 支數 初載重( N) 1/17 1/20 1/24 1/32 1/34 1/40 0.147 0.

10、123 0.103 0.078 0.074 0.059 1/48 1/52 1/68 1/102 1/135 1/170 0.054 0.049 0.034 0.025 0.020 0.015 參考表 4 公制支數(毛紗時) 支 數 初載重( N) 支 數 初載重( N)1 60 以上 1 50 以上, 1 60 未滿 l 40 以上, 1 50 未滿 l 30 以上, l 40 未滿 0.015 0.020 0.025 0.030 l 20 以上, l 30 未滿 l 10 以上, l 20 未滿 l 5 以上, l 10 未滿 1 5 未滿 0.049 0.098 0.196 0.294

11、5.2 公定回潮率:公定回潮率依 CNS 5611 第 3.1 節(公定回潮率)之規定。 5.3 試驗場所、溫度、濕度及試樣:試驗場所、溫度、濕度及試樣依 CNS 5611 第 4節(試驗條件)之規定。 6.試樣之抽取及準備:試樣之抽取及準備依 CNS 5611 第 5.2 節(紗狀之試樣)之規定。 7.數值之取法:因求取規定數值之故,試驗結果依 CNS 2925規定極限值之有效位數指示法之規定取捨數值。 8.試驗方法 8.1 紗長:使用已知紗框周長(2)之搖紗機或具有同等性能之電子式紗長測定裝置,加以初載重測量其長度 (m)。 註 (2) 紗框周長原則上定為 1.372m 或 1m。 8.2

12、 回潮率:取 20g 以上之試樣(3) ,測其質量 (g)及絕乾質量 (g),依下式求其回潮率 (%) (至小數點以下 1 位 )。 100221=WWW(%)Mp式內, Mp:回潮率 (%) W1:取樣時試樣之質量 (g) W2:試樣之絕乾質量 (g) 註 (3) 若為毛紗,則取約 100g 之試樣 3 個。 6 CNS 11263, L 3216 備考:自管紗或筒子紗取樣時,其外層部分應去除。 8.3 標準質量:以第 8.2 節方法測其絕乾質量 (g),依下式求其標準質量 (g) (至小數點以下 1 位 )。 +=10011RW)g(W 式內, W:標準質量 (g) W1:試樣之絕乾質量(

13、 g) R:試樣之公定回潮率 (%) 8.4 德士制支數支數: 8.4.1 標準德士制支數標準支數:以第 8.2 節之試樣(4) ,由紗長 (m)與絕乾質量 (g)依下式計算其標準德士制支數標準支數 (至小數點以下 1 位 )。 nLRWtex+=1001100017681001594531.RWnL.S+= +=10012RWnLS 322741001594533.RWnL.S+= nLRW.S+=1001029294式內, tex:德士制支數 S1:英制棉紗支數 S2:公制支數 S3:英制麻紗支數 S4:英制黃麻紗支數 L:紗長 (m) W:試樣之絕乾質量 (g) R:試樣之公定回潮率 (

14、%) n:撚合根數 註 (4) 梳毛紗及梳毛針織紗之試樣,單股紗取 100 m,雙股紗取 50 m,手鉤紗及紡毛紗取 25 m,試樣數為 25 個。 備考:求德士制支數、支數差異率時,係由表觀德士制支數、表觀支數與第8.4.1 節所求得之標準德士制支數、標準支數,依參考之第 1.1 節計算式求得。 7 CNS 11263, L 3216 8.4.2 表觀支數:由試樣之紗長 (m)及質量 (g),依下式計算其表觀支數 (至小數點以下 1 位 )。 nLWtex=10001768594531.WnL.S= WnLS=232274594533.WnL.S= nLW.S=029294式內, tex:德

15、士制支數 S1:英制棉紗支數 S2:公制支數 S3:英制麻紗支數 S4:英制黃麻紗支數 L:紗長 (m) W:試樣之質量 (g) n:撚合根數 8.4.3 德士制支數、支數變異係數:以第 6 節所調整之試樣,使用已知紗框周長(2)之搖紗機加以初載重搖出規定長度(5)之小絞紗,分別測其質量 (g),依參考之第 1.2 節計算式求出德士制支數、支數變異係數 (%) (至小數點以下 1 位 ) 註 (5) 規定之長度如下: 公制支數或德士制支數 單紗時 100m 公制支數或德士制支數 雙股紗或粗支單紗 50m 英制棉紗支數 單紗時 109.728 m 英制棉紗支數 雙股紗或粗支單紗時 54.864

16、m 備考:試樣少時,應使用扭力天平。 8.5 單紗抗拉強力及伸長率 (6): 8.5.1 標準時:以第 6 節所調整之試樣加以初載重,由表 1 之任一條件作試驗,測定拉斷時之載重 (N)及伸長 (cm)。 共測 60 次(7) ,抗拉強力則以拉斷時之載重平均值表示之 (至整數位 ),伸長率則以拉斷時之伸長對原夾距比 (%)之平均值表示 (至小數點以下 1 位 )。試驗條件應附記於試驗結果中。 8 CNS 11263, L 3216 表 1 試驗條件 試驗機之種類 夾距 拉伸速度 定速緊張型 50 cm 或 25 cm 30 2 cm /min 定速載重型 50 cm 或 25 cm 定速伸長型

17、 50 cm, 25 cm 或 20 cm 每分鐘伸長夾距之 100 或約 50之伸長速度 註 (6) 指一根紗之抗拉強力及伸長率。 (7) 毛紗時,定為 50 次;黃麻紗時,則定為 40 次。 備考 (1) 必要時調節速度至拉斷時間在 20 秒 3 秒之範圍內進行試驗。 (2) 拉斷時之載重若非最大載重時,須測其最大載重及當時之伸長。 (3) 試驗當中,紗在鉗夾部位拉斷時,則該次測定值不算。 (4) 變異係數 、 表觀支數換算強力、強力係數、斷裂長度、強力利用率等依參考之第 1.2 節,第 1.4 節至第 1.7 節計算式求之。 8.5.2 濕潤時:將第 8.5.1 節之試樣置於別的容器內,

18、浸漬於溫度 202的水中 10分鐘以上,使其充分濕潤後,以第 8.5.1 節相同之方法求得抗拉強力及伸長率。 8.6 緾紗抗拉強力及伸長率: 8.6.1 標準時:以第 6 節所調整之試樣,使用紗框周長為 1.372 m(8)之緾紗機,加以初載重,每個搖取 80 圈 (8),共製 40 個緾紗試樣,各緾之紗頭、紗尾打以絞結。使成平行狀態。然後使用緾紗拉伸試驗機,使試樣於平行狀態,以拉伸速度 30cm/min 進行試驗,測定拉斷時之載重 (N)及伸長率 (%)。試驗次數為 40 次,抗拉強力以拉斷時載重之平均值表示之 (至小數點以下 1 位 ),伸長率則以拉斷時之伸長對原夾距比 (%)之平均值表示

19、 (至小數點以下 1 位 )。 試驗結果應附記試驗機之種類及容量、夾距、拉伸速度或拉斷時間。 註 (8) 紗框之周長及搖取圈數不同時,應附記之。 備考 拉斷時之載重若非最大載重時,須測其最大載重及當時之伸長。 8.6.2 濕潤時:將第 8.6.1 節之試樣置於別的容器內,浸漬於溫度 202的水中 10分鐘以上,使其充分濕潤後,以第 8.6.1 節相同之方法求得抗拉強力 (N)及伸長率 (%)。 備考:紡毛紗時,依下述之方法進行。 使用紗框周長 1m 之搖紗機,以 100-120 rpm 搖取 25 個各 25m 之小絞紗,各絞紗之紗頭、紗尾都打以絞結,並梳理平行後掛於試驗機上,夾距 50cm、

20、拉伸速度 30cm/min.,取 25 個小絞紗之試驗結果之平均值表示 (至小數點以下 1 位 )。 應使絞紗拉伸試驗機所顯示之斷裂載重勿在試驗機容量之二極端,應在試驗機容量的 25%-75%間。 8.7 結節強力 9 CNS 11263, L 3216 8.7.1 標準時:以第 6 節所調整之試樣,使用紗拉 伸試驗機,將試樣裝於鉗夾上,並在夾距中央部分作成如圖 3 所示之結節,與第 8.5.1 節相同條件測其拉斷時之載重 (N)。 試驗次數為 60 次,結節強力以結節部位被拉斷時之載重平均值表示之 (至整數位 )。 試驗結果應附記試驗機之種類及容量、夾距、拉伸速度或拉斷時間、結節種類、結節部

21、位拉斷數之比率。 圖 3 結節之種類 ( 1)平結( Z 撚) ( 2)平結( S 撚) ( 3)筒子紗結 ( 4)漁人結 ( 5)單織布結 ( 6)雙織布結 8.7.2 濕潤時:將第 8.7.1 節之試樣置於別的容器內,浸漬於溫度 202的水中 10分鐘以上,使其充分濕潤後,以第 8.7.1 節相同之方法求得結節強力 (N)。 8.8 掛拉強力 8.8.1 標準時:使用紗拉伸試驗機,將第 6 節所調整之試樣置於鉗夾間,試樣在夾距中央部分作成如圖 4 所示之圈套,與第 8.5.1 節相同條件測其拉斷時之載重 (N)。 試驗次數為 60 次,掛拉強力以掛拉部位被拉斷時之載重平均值表示之 (至整數

22、位 )。 試驗結果應附記試驗機之種類及容量、夾距、拉伸速度或拉斷時間、掛拉部位拉斷數之比率。 8.8.2 濕潤時:將第 8.8.1 節之試樣置於別的容器內,浸漬於溫度 202的水中 10分鐘以上,使其充分濕潤後,以第 8.8.1 節相同之方法求得掛拉強力 (N)。 10 CNS 11263, L 3216 圖 4 試樣之裝置方法 8.9 衝擊強力:使用擺錘式衝擊試驗機,夾距為 25 cm 或 35 cm,衝擊擺錘自 60 o或 90o之角度落下,而向反對方向上昇,於不置試樣及置有試樣時,分別測其上昇之角度。依下式求其衝擊強力 (J)。試驗時應除去斷裂點在鉗夾接觸點 1.5 cm以內的測定值。試

23、驗次數為 30 次 (9),以其平均值表示之 (至小數點以下 1 位 )。 試驗條件應附記於試驗報告中。 Ip(J) W L (cos1 cos0) 式內, Ip:衝擊強力 W:加於衝擊擺錘之重力 (N) L:擺錘重心至支點之距離 (cm) 1:試樣被切斷時擺錘之上昇角度 0:未置試樣時擺錘之上昇角度 註 (9) 雖然規定試驗次數,但是必要時亦可增加其次數。此時應將試驗次數記錄之。 8.10 摩損強力 8.10.1 A 法: (a)標準時:將試樣加以 0.00265 N/tex 之載重 (11),並如圖 5 所示使其與包覆砂紙 (10)直徑為 7.6cm之金屬圓筒接觸。圓筒轉速為 130次 /

24、分 鐘。在 10cm的距離間作往復運動,測試樣因摩損拉斷為止之往復摩擦次數。試驗次數為 30 次 (9),以其平均值與變異係數表示之 (至小數點以下 1 位 )。 (b)濕潤時:將第 6 節調整後之試樣置於別的容器內,浸漬於溫度 202的水中 10 分鐘以上,使其充分濕潤後,以第 8.10.1(a)節相同之方法求得濕潤時摩損強力。 註 (10) 砂紙使用 CNS 1072 耐水砂紙 800 號者。 (l1) 載重不同時須附記之。 11 CNS 11263, L 3216 圖 5 試樣之裝置方法 單位: cm 8.10.2 B 法:使用如圖 6 所示之紗支磨損試驗機,將第 6 節所調整後之試樣以

25、 2 cm之寬度裝上 20 根,每根加以 0.0196 N/tex 之載重(11) ,依以下之條件進行試驗,測量 20 根試樣中有 2 根被拉斷時之摩擦次數。試驗次數為 10 次(9),以其平均值表示之 (至小數點以下 1 位 )。 摩擦速度 120次 /min 摩擦角度 110 往復距離 2.5cm 試 驗 長 20cm 摩 擦 子 0.6mm 之硬質鋼 圖 6 紗支磨損試驗機 8.11 摩擦係數:使用紗支摩擦係數試驗機,將第 6 節調整後之試樣加以一定之初張力與被摩擦體成相互直交,於接觸中以低速捲取,測試樣在被摩擦體上開始滑行之前及以一定速度滑行之張力,依下式求出靜摩擦係數及動摩擦係數。試

26、驗次數為 30 次 (9),以其平均值表示之 (至小數點以下 3 位 )。試驗結果須附記試驗機種類及試驗條件。 12 CNS 11263, L 3216 Fc1 elogTTlog01Fc2= elogTTlog02式內, Fc1:靜摩擦係數 Fc2:動摩擦係數 T0:初張力 T T1:試樣在被摩擦體上開始滑行前之張力 T2:試樣在被摩擦體上以一定速度滑行時之張力 :試樣與被摩擦體之接觸角 (rad) e:自然對數之底 (2.71828 ) 8.12 伸長彈性率:有下列二種方法。 8.12.1 A 法:使用附有自動記錄裝置定速伸長型拉伸試驗機,將第 6 節所調整後之試樣加以初載重,夾距 20

27、cm,拉伸速度為每分鐘伸長夾距之 10%或50%,拉伸至一定之伸長 (12)為止,隔一分鐘後以同樣速度除去載重,再隔3 分鐘後,再以同樣速度拉伸至初載重有作用為止。自所記錄之載重伸長曲線(圖 7)測量殘留伸長 (mm),依下式求出伸長彈性率 (%)。 試驗次數為 10 次 (9),以其平均值表示之 (至整數位 ) Ec(%) LLL1100 式內, Ec:伸長彈性率 L:一定伸長 (mm) L1:殘留伸長 (mm) 註 (12) 一定伸長為 3%或 5%。 備考 (1) 記錄紙之載重範圍為一定伸長時之載重,希望至少為全尺度之50%。 (2) 記錄紙之速度為至少相當於記錄紙上的 5 cm。 13

28、 CNS 11263, L 3216 圖 7 載重伸長量曲線圖 隔 1 分鐘 隔 3 分鐘 8.12.2 B 法:使用拉伸試驗機,與第 8.5.1 節同法加以初載重,當拉伸至一定伸長 (12)時立即除去載重,隔 2 分鐘後再加以初載重,並測其殘留伸長 (mm),依 A 法之計算式求伸長彈性率 (%)。試驗次數為 10 次 (9),以其平均值表示之 (至整數位 )。 試驗結果需附記所使用之試驗機及試驗條件。 8.13 初始抗拉強度:將第 6 節調整後之試樣以第 8.5.1 節同樣條件進行試驗,如圖 8所示,描繪初期之載重伸長曲線,在原點之附近求出載重對伸長變化率之最大點 A(切線角之最大點 ),

29、依下式求其初始抗拉強度 (N/tex)。試驗次數為 10 次(9),以其平均值表示之 (至小數點以下 1 位 )。試驗結果須附記所使用之試驗機及試驗條件。 Tr1(N/tex) DLLP式內, Tr1:初始抗拉強度 P:在切線角之最大點 A 之載重 (N) D:試樣之支數 (tex) L:試驗長度 (mm) L: TH 之長度 (mm) (T 為切線與橫軸之交點, H 為垂線與橫軸之交點 ) 14 CNS 11263, L 3216 圖 8 載重伸長量曲線圖 備考 (1) 為減少誤差,調整畫圖速度 (chart speed)使初期之載重 伸長曲線與伸長軸成為 45o左右為佳。 (2) 初始抗拉

30、強度與外觀楊氏係數之關係如下: 外觀楊氏係數 (N/m2) =初始抗拉強度 (N/tex) 式內,:纖維密度 (g/cm3) (3) 最好使用定速伸長型拉伸試驗機。 8.14 蓬鬆性:有下列三種方法。 8.14.1 A 法:以第 6 節調整後之試樣,使用搖紗機,加初載重搖取試樣 100 圈,切成約 10 cm 之長度。將適量根數 (13)之切斷試樣以長度方向平行地排入如圖 9 所示之容器內,上方加以 0.392 N 之載重 (平面大小為 39.7 50 mm之木板 ),隨即量其高度 (14)H (mm),依下式求其蓬鬆性 (cm3/g)。 試驗次數為 10 次,以其平均值表示之 (至小數點以下

31、 1 位 )。 B (cm3/g) = NHS40 式內, B:蓬鬆性 (cm3/g) S:公制支數 (標準支數 ) H:高度 (mm) N:紗支根數 註 (13) 所謂適當之根數係指加載重後之紗支重疊高度為 10 25 mm 時之根數,此根數會因支數或蓬鬆性而不同,以下所示為適當之根數。 公制支數 根數 2/9 以下 100 超過 2/9 2/26 以下 250 超過 2/26 2/46 以下 500 超過 2/46 2/76 以下 1000 超過 2/76 1500 (14) 所謂高度即指中心部之高度或四個角落高度之平均值。 15 CNS 11263, L 3216 圖 9 容器之構造 單

32、位: mm 8.14.2 B 法:以第 6 節調整後之試樣,使用周長為 1m 之搖紗機,加初載重搖取試樣 I00 圈,切成約 10 cm 之長度。將單紗 200 根或雙紗 100 根之切斷試樣以長度方向平行地排入如圖 10 所示之容器內,上方加以 0.196 N 之載重, 1 分鐘後立即量其高度 (14) H (mm),依下式求出蓬鬆性 (cm3/g)。 試驗次數為 10 次,以其平均值表示之 (至小數點以下 1 位 )。 B (cm3/g) = NHS10 式內, B:蓬鬆性 (cm3/g) S:公制支數 (標準支數 ) H:高度 (mm) N:紗支根數 圖 10 容器之構造 單位: mm

33、16 CNS 11263, L 3216 8.14.3 C 法:以第 6 節調整後之試樣,使用搖紗機,加初載重搖取試樣 80 圈 (15)為 1 小絞紗,共搖 10 小絞 (16)。使用如圖 11 所示之試驗台,以 10 小絞紗為 1 束,對折後在其中央部分黏貼幅寬 25 mm 之膠帶 (17),在其下端加以0.490 N 之載重 10 秒鐘,自膠帶之長度量纖維束之圓周 L(mm),依下式求其蓬鬆性 (cm3/g)。 試驗次數為 10 次,以其平均值表示之 (至小數點以下 1 位 )。 B (cm3/g) 1000W252L2式內, B:蓬鬆性 (cm3/g) L:張貼膠帶之纖維束之圓周 (m

34、m) W:膠帶 25mm 幅寬間之試樣的質量 (g) 圖 11 試驗台 註 (15) 亦可搖取 100 圈,但須附記之。 (16) 10 小絞不適合時,可以增減絞紗數。 (17) 所使用之膠帶須表面平滑且很少會伸長者。 17 CNS 11263, L 3216 8.15 撚數 8.15.1 A 法:使用檢撚機,將第 6 節調整後之試樣加以初載重拉直,解撚至使每根單纖維或單紗成為平行時,測定其撚數。測定撚紗之下撚數時要在測定上撚數後,僅留一根單紗而將其餘者切斷,在不使撚數起變化的情形下加初載重,依規定之試驗長度重新夾住兩端,測定下撚數。 試驗長度 (18)規定為單紗 2.5 cm 以上,撚紗 2

35、5 cm 以上。試驗次數 (18)為30 次 (9),以其平均值 (至小數點以下 1 位 )依第 3.4(b)節表示之。 8.15.2 B 法:使用擺錘形檢撚機時,將第 6 節調整後試樣之夾距 (18)設定為 25cm以上,於鉗夾方向施加初載重退撚。退撚後繼續往同方向旋轉,當指針指示最初之位置時之數據除以 2,即為其撚數。試驗次數為 30 次 (9),以其平均值 (至小數點以下 1 位 )依第 3.4(b)節表示之。 8.15.3 C 法:使用檢撚機,將第 6 節調整後試樣之夾距 (18)設定為 25cm 以上,夾距之中央處施加 2.94 102 N 之載重,使中央點垂下 3mm 後除去載重解

36、撚之,解撚後繼續往同方向旋轉,加撚至與起初同程度之撚數時,加以上述之載重,以中央部位向下懸垂至 3mm 時所測得之數據除以 2,即為其撚數。試驗次數為 30 次 (9),以其平均值 (至小數點以下 1 位 )依第 3.4(b)節表示之。 註 (18) 毛紗時之試驗長度為 10 cm,試驗次數為 50 次;黃麻紗時之試驗長度為 10 cm 以上,試驗次數為 20 次。若以規定外之條件測定時,須附記其條件。 備考 (1) 連續測定時,各試樣之間隔定為 5cm 以內。 (2) 弱撚粗支紗時,原則上要橫著取用。 (3) 求變異係數時,使用參考之第 1.2 節計算式求出。試驗結果中須附記夾距及試驗次數。

37、 (4) B 法及 C 法適用於單紗撚數測定時,單纖維間之平行度不清晰時。 8.16 撚縮率:使用檢撚機,將第 6 節調整後之試樣以第 8.15 節同樣方法退撚後,測其紗長,由下式求出撚縮率 (%)。試驗次數為 30 次 (9),以其平均值表示之 (至小數點以下 2 位 )。 Tp(%) = 100LLL式內, Tp:撚縮率 (%) L:試驗長度 (mm) L:退撚後之長度 (mm) 8.17 捲縮指數:有下列二種方法。 8.17.1 A 法:使用如圖 12 所示之試驗機,將第 6 節調整後之試樣加初載重,鉗夾間之距離定為 50 cm 並拉直,在其中央部分掛上載重 (19),以每分鐘約0.5

38、1.5 m 之速度,將 B 端夾子移近 A 端,使試樣鬆垂。當載重點產生捲縮時,記下 B 端位置之刻度 (20),作為捲縮指數。試驗次數為 30 次 (9), 18 CNS 11263, L 3216 以其平均值表示之 (至小數點以下 1 位 )。 圖 12 試驗儀器之構造 單位: cm 註 (19) 載重約為 1.110-6N/tex。 (20) 刻度板 50cm 間刻為 100 等分,標明 0 100 之刻度指數。 8.17.2 B 法:使用如圖 13 所示之試驗機,將第 6 節調整後之試樣加以適當之張力 (約 0.9810-2 2.9410-2N),依夾子 A、扣針 B、夾子 C 之順序

39、將紗掛好,並固定於夾子 A 及 C。然後將載重 (21)之前端拉掛在試樣與扣針之接觸部分,再將試樣自扣針處移開,記下當捲縮靜止時位置之刻度 (22)作為捲縮指數。試驗次數為 30 次 (9),以其平均值表示之 (至小數值以下 1 位 )。 圖 13 試驗儀器之構造 單位: cm 註 (21) 載重為 4.4 10-3N。 (22) 刻度板 35cm 間刻為 10 等分,標明 0 10 刻度指數。 8.18 色斑、污穢及色澤:將試樣與另定之標準樣本對照評定之。 備考 1. 亦可使用 Cotton coloury Meter 等,測定亮度 (Rd)及黃度 (+ b)。 2. 亦可依照以下白度及染色

40、紗之顏色作比色評定。 (a)白度:如圖 14 所示,將紗縱橫交互繞於 6cm 6cm 之黑板 6 層以上, 19 CNS 11263, L 3216 供作為試樣。將此試樣與同法製作之標準樣本平行並排,在北窗晝光或 540lx 以上之光源下對照比較白度,比色之條件參照圖 15 或圖 16。 (b)染色紗之比色:將試樣與標準樣本在同一條件下,在北窗晝光或 540 lx 以上之光源下,或在標準照明 A 及標準照明 C 下,依視感比較之。關於標準照明 A 及標準照明 C 請參照 CNS 11256XYZ 表色系及X10Y10Z10 表色系之顏色表示法 。 圖 14 紗捲 單位: cm 圖 15 比色條

41、件 圖 16 比色條件 8.19 外觀:使用檢撚機,將試樣依表 2 之區分,加以初載重,以等間隔捲繞於 5 張捲紗板 (23),作為評定用樣紗板。 評定時,依以下之任一方法,對於樣紗板之正面、反面與比較樣本對照評定之。若正面與反面之判斷結果有差異時,則採用下位的結果。並須附記所使用之評定裝置、條件及比較樣本。 註 (23) 近乎完全無光澤者,依紗支之顏色,最好使用以下各色之樣紗板。 白紗 (原紗 )黑色板 淺灰色系統及濃色系統之紗奶油色板 黑灰色系統之紗奶油色或橙色板 黑茶色系統之紗帶黃度之橙色板 20 CNS 11263, L 3216 表 2 評定用樣紗板 捲 繞 間 隔 紗 之 種 類

42、樣紗板之大小 寬 長 (cm) 捲 幅 (cm) 德士制支數區分 2.54cm 間(根) 棉紗 1838 捲長90m(100tex 或50tex2 以上45m) 100, 502 未滿 100, 502 以上 20 10 毛紗 2035 15 以上 332 未滿 332 以上 8/1 cm 4/1 cm 絲紡紗 1838 12.7 12, 5.92 未滿 12, 5.92 以上 23.5, 122 未滿 23.5, 122 以上 33 25 20 亞麻及苧麻 2035 15 以上 56 未滿 56 以上 20 10 麻紗 黃麻 2035 15 以上 620 未滿 620 以上 16/10 cm

43、24/10 cm嫘縈紡紗 (與毛、麻、棉之混紡品則依個別之條件 ) 1838 12.7 以上 17.5, 8.72 未滿 17.5, 8.72 以上 23.5, 12 2 未滿 23.5, 12 2 以上 33, 16.52 未滿 33, 16.5 2 以上 45, 22.52 未滿 45, 22.5 2 以上 40 33 25 20 16 聚丙烯 紗 (包含毛、麻、棉、嫘縈未滿 50%之混紡品 ) 1838 12.7 以上 14.5, 7.42 以上 15, 7.42 未滿 15, 7.4 2 以上 21.5, 10.52 未滿 21.5, 10.52 以上 30, 152 未滿 30, 1

44、52 以上 38, 192 未滿 38, 192 以上 100, 502 未滿 100, 502 以上 40 33 25 20 16 10 合纖紡紗 其他 1838 12.7 以上 30, 14.52 未滿 30, 14.52 以上 100, 502 未滿 100, 502 以上 25 20 10 8.19.1 A 法 (1) 評定紗斑、含雜及棉粒時,評定室之條件規定如下: (a) 具有螢光燈照明器具之暗室或具有同等條件之場所 (參照圖 17)。 (b) 螢光燈為晝光色及天然晝光色之組合比 1: 1 之平均晝光色或與此具有同等之光源,透過磨砂玻璃擴散光源後照射於樣紗板之正面。 (c) 樣紗板之

45、架台為可以容納 5 張以上樣紗板排列,且角度及高度可以調整者。 21 CNS 11263, L 3216 (2) 紗斑、含雜及棉粒與比較樣本對照評定時之條件如下: 樣紗板之位置為其上緣與評定者之眼睛同高為基準,使樣紗板向後傾至紗之毛羽略可見到之程度 (對樣紗板之垂直面角度為 45 50 ),並保持樣紗板面之照明度為 90 110 lx,樣紗板之中央與評定者之距離, 以標準視力為準:紗斑為 120cm,含雜及棉粒為 60cm。 圖 17 螢光燈照明器具裝置圖例 單位: cm 8.19.2 B 法: (1) 含雜及棉粒之評定,在暗室內如圖 18 所示,以水平反射燈 6 個 (兩側 60W各 1 個

46、,中間 40W4 個 )並列之光線反射於鍍鉻拋物線曲面使成平行光線,再透過普通之簾玻璃,自樣紗板之上方與垂直線成 15 之角度照射。樣紗板之上部對垂直線約以 3 之角度向前方傾斜,自約 1m 之距離與比較樣本對照。樣紗板面之光度定為上部約 55 75 lx。 (2) 紗斑之評定,在暗室內如圖 19 所示,樣紗板之兩側前方各具有 6 個鉻亂反射板之垂直反射燈 (40W6 個 )之光線,使其反射於與樣紗板面成垂直之白色壁,並使其對樣紗板成水平自兩側照射。在樣紗板之垂直距離 2m 處與比較樣本對照,樣紗板面之光度定為約 45 60 lx (3) 在暗室以外評定時,採用北窗晝光或與此相當之 540 l

47、x 光源;評定含雜及棉粒時,採與樣紗板面平行之光線,評定紗斑時則採與紗板面成直角之光線。 8.19.3 C 法:使用 A 法及 B 法之裝置,使樣紗板呈對垂直線上端約 30 向後方傾斜;評定含雜及棉粒之距離定為 60 cm,評定紗斑時則定為 150cm,使其與比較樣本對照評定。試驗結果要附記使用之裝置種類。 22 CNS 11263, L 3216 圖 18 含雜及棉粒之評定條件 圖 19 紗斑之評定條件 8.19.4 D 法:紗斑、草籽、棉粒及毛羽之評定時,使樣紗板與比較樣本並列且兩者板面 (評定面 )之亮度須為同一照明度 150 200 lx 之北窗晝光或人工光線,並使板面與光線之角度為 125 o左右,評定人員眼睛之高度約在樣紗板之中央,板面與眼睛(標準視力時)之距離為 60cm 左右。 8.20 不均勻度 8.20.1 A 法:使用具有適當性能之紗支不均勻度測試儀,測定不均勻度偏差之百分率 (U%)或變異係數 (CV%),試驗次數為 5 次,以其平均值表示之 (至小數點以下 1 位 )。試驗結果應附記試驗機種類及試驗條件。 8.20.2 B 法:使用附有缺點個數表示裝置之紗支不均勻度測試儀,對平均支數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国际标准 > 其他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