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eastlab115 文档编号:837530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考研类试卷]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考研类试卷]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考研类试卷]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考研类试卷]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 年北京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1 京师同文馆2 生活教育3 贝尔一兰卡斯特制4 知识表征5 自我提高驱动力6 恩物7 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8 简述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9 简述课程的多样性。10 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11 试论述孔子的教育思想。12 论述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13 述评韦纳的动机理论。14 “我们要提醒自己,教育本身并无目的。只是人,即家长和教师等才有目的;教育这个抽象概念并无目的。所以他们的目的有无穷的变异,随着不同的儿童而不同,随着儿童的生长和教育者经验的增长而变化。即使能以文字表达的最正确的目的,如果我们没有认识

2、到它们并不是目的,而是给教育者的建议,在他们解放和指导他们所遇到的具体环境的各种力量时,建议他们怎样观察,怎样展望未来和怎样选择,那么这种目的,作为文字,将是有害无益的。牢记以上这些条件,我们将进而提出一切良好的教育目的所应具备的几个特征。(1)一个教育目的必须根据受教育者的特定个人的固有活动和需要(包括原始的本能和获得的习惯)。(2)一个教育的目的必须能转化为与受教育者的活动进行合作的方法。必须提出一种解放和组织他们的能力所需要的环境。(3)教育者必须警惕所谓一般的和终极的目的。”摘录自民主主义与教育第八章“教育的目的” ,第 118 页至 122 页。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1)材料中这一思

3、想是谁提出的,请对其做简要介绍。(2)材料所包含的基本观点是什么?(3)该作者其他主要的教育理论有什么?2012 年北京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京师同文馆是清末第一所新式学堂,1862 年由清政府在北京设立,是中国政府自行创建的第一所近代新式学堂,也是我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校,标志着中国近代新式学堂的诞生。京师同文馆以学习外国语为主,主要培养翻译人员。其主要特点有:课程中,外语居于首位,后来课程有所增加,又开设了算学、化学、万国公法、生理、天文、物理等科目,此外,汉文经学贯穿始终;特别重视对学生封建道德习惯的培养,向学生灌输殖民主义思想;学校管

4、理受外国列强的控制,学校的经费、校长和教员的聘请以及管理大权都由外国人控制。京师同文馆具有了新的办学形式,而且增设了一系列自然科学课程,科学教育正式列入中国教育制度之中,教育向前迈进了重要的一步,京师同文馆和其他的洋务学堂在教育的发展史上有一定的地位。2 【正确答案】 生活教育理论是我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重要思想,是贯穿其全部教育活动的基本思想。其内涵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是生活就是教育,人过什么生活就受什么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为生活向前、向上的教育;社会即学校。当大众没有解放之前,社会是大众惟一的学校;教学做合一。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教。一个活动对事说是做

5、,对己说是学,对人说是教。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实践普及教育和民主教育理想的重要理论和方法,对现代教育有重要的启示。但是,生活教育理论把生活与教育混同,没有意识到生活与教育之间的区别与内在联系,忽视了教育的特殊性。3 【正确答案】 贝尔一兰卡斯特制是英国国教会牧师贝尔和公谊会教徒兰卡斯特分别创立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亦称导生制。其基本方法是先将学生编成小组,每组 10 人,再指定一个年龄较大且成绩突出者为“导生” ,教师先教“导生”,“ 导生”再对小组进行教学。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缺乏教师和教育经费困难的问题,有助于初等教育的发展,但其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教育

6、质量的下降,同时存在着种种弊端,因此逐渐被正规的初等学校教学制度所取代。4 【正确答案】 知识表征包括知识的内容与知识的形式两个方面。内容指知识表征所具有的实际信息,形式即表达内容的方式。相同的内容可用不同的形式表示,如“中国的首都是北京 ”和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表达的是相同的内容。同一形式也可以表达不同的内容,如“ 他正在上课 ”。如果“他”是教师,表示他正在讲课;如果“他”是学生,则表示他正在听课。知识表征有概念、命题、表象和图式等多种类型。5 【正确答案】 自我提高驱动力是由奥苏贝尔提出的,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它不直接指向知识和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学业

7、成就看做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通常会随着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往往将一定的成就视为赢得一定地位和自尊心的前提,而不是指向学习任务本身,因而是一种外部学习动机。6 【正确答案】 恩物是指由现代学前教育的鼻祖福禄贝尔创制的一套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恩物作为自然的象征,能帮助儿童由易到难、由简及繁、循序渐进地认识自然。恩物有六种,即 6 个不同颜色的绒线球;木制的球体、立方体和圆柱体;木制立方体积木;可分为 8 个小长方体的木制立方体;可分为 27 个等值的小立方体的木制立方体和可分为 27 个小长方体的木制立方体。福禄贝尔认为,真正的恩物应满

8、足三个条件:能使儿童理解周围世界,又能表达他对于这个客观世界的认识;每种恩物应包含一切前面的恩物,并应预示后继的恩物; 每种恩物本身应表现为完整的有秩序的统一观念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可形成有秩序的整体。7 【正确答案】 教育通过传播与宣传一定社会的政治理念、意识形态,调控、主导一定社会的舆论和规范,积极地影响人、引导人,尤其注意通过培养年轻一代的政治理念与品德,以保障和促进一定的社会政治制度与路线的巩固和发展。(1)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对年轻一代尤为重要,就是把他们培养成为国家公民的过程,主要通过教育进行,教育作为传递文化、训练思想与培养情感的

9、活动,促进年轻一代政治社会化,为一定社会政治秩序的稳定创造了重要的条件。(2)教育通过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完善古代教育和现代社会都重视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由于科技向管理部门的全面渗透,国家对政治管理人才的要求更高了,许多国家设立了专门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学校。社会越发展,对政治管理人才的素质要求就越高,通过教育选拔、培养政治管理人才也就越加重要。(3)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一个国家普及教育的程度越高,国民的文化素质越高,其国民就越能认识民主的价值,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就越能履行民主的权利。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注

10、重教育在这方面的作用。(4)教育是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的重要力量学校是知识分子和青少年集中的地方,他们有知识、有见解、思想敏锐、勇于发表意见,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言论、行动、讲演、文章、学校的教材和刊物等,来宣传一定的思想,造就一定的舆论,借以影响群众,为一定的政治、经济服务。8 【正确答案】 我国教育目的表述虽几经变化,但其基本精神却是一致的,包含一个总的精神,就是培养学生成为未来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主人。其基本精神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教育目的的这个规定,明确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也指出了我国教育培养出来的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这就要求:要坚

11、持培养劳动者的观念;要坚持全面的人才观念;要坚持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相结合的观念。(2)坚持全面发展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一般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生理方面的发展主要指受教育者身体的发育、机能的成熟和体力、体质的增强;心理方面的发展主要指受教育者的智、德、美等方面的发展。(3)培养独立个性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就是要使受教育者的个性自由发展,增强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形成受教育者的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这种独立个性是全面发展的独立个性,是与社会同向的个性化,自由发展是与社会同向的自由发展。独立个性的发展是受教育者的高层次的需要,也是他们使命感、事业心、创造性的源泉

12、。总之,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9 【正确答案】 课程是指课业及其进程。广义的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课程有多种形式,主要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综合课程与核心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1)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学科课程是指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学科发展,分门别类地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与发展水平的知识所组成的教学科目,亦称分科课程。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对立,它打破了学科逻辑系统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和能力为基础,通过

13、引导学生自己组织的有目的的活动系列而编制的课程,亦称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2)综合课程与核心课程综合课程采取合并相关学科的办法,减少教学科目,把几门学科的教学内容组织在一门综合学科之中,以认识论、方法论、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为理论基础,它的根本目的是克服学科课程分科过细的缺点,又称广域课程、统合课程或合成课程。核心课程要求围绕一个核心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通常采取由近及远、由内向外、逐步扩展的顺序呈现课程内容,主张以人类社会的基本活动为中心。(3)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显性课程是一个教育系统内或教育机构中用正式文件颁布而提供给学生学习,学生通过考核后可以获取特定教育学历或资格证书的课程,表现

14、为课程方案中明确列出和有专门要求的课程。隐性课程是以内隐的、间接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是学生在显性课程以外所获得的所有学校教育的经验,也称潜在课程、隐蔽课程。(4)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国家课程是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具有权威性、多样性和强制性。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而言的,它是一个比较笼统的、宽泛的概念,并不局限于本校教师编制的课程,还包括其他学校教师编制的课程或学校之间教师合作编制的课程,甚至包括某些地区学校教师合作编制的课程。10 【正确答案】 (1)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基本含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突出重点,深入讲解,同时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融

15、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启发性原则反映了学生的认识规律性,学生的认识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能动认识过程。(2)贯彻启发性教学的基本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使许多一时的欲望和兴趣,汇集和发展成为推动学习的持久动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教师要注意提问、激疑,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其茅塞顿开;然后因势利导,使学生的认识步步深入,以获取新知。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用于实际,向他们布置由易到难的各种作业,或提供素材、情境、条件和提出要求,让他们去独立探索、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独出心裁地完成作业,以便发展其创造才

16、能。发扬教学民主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质疑,善于制止学生之间的讽刺讥笑和相互卑薄,引导他们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学习、相互支持。11 【正确答案】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学教育理论的奠基人。他的教育思想包罗万象,他关于教育地位与作用、教育对象、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德育原则、教师等内容的论述,对我国的教育有着深刻的启示和借鉴意义。(1)教育思想教育的作用和地位a教育和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的关系政治:提出“ 为政以德”,认为通过文化教育工作把孝悌的风气传播开来,就会影响政治;经

17、济:提出“ 庶、富、教 ”,说明教育受经济制约;军事:提出“ 足食、足兵、民信 ”,强调通过教育取得民众的信任,是立国的根本;法律:认为教育比政令刑律更加重要和有效。b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孔子提出“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认为教育在人一生中的任何发展阶段中都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人的早期教育,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教育目的孔子提出“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主张把官职与学习紧密联系起来,有官职的人应该是受过教育并继续学习的人,受过教育的人应该得到一定的官职。教育就是要培养治国安民的贤能之士。教育内容孔子在继承西周“ 六艺” 教育传统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关于教育内容的主张。在孔子的教育内容体

18、系中,包含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两大部分,以前者为重心。教学用书包括诗书礼易乐春秋。作为对弟子们普遍传授的主要教材是诗书礼乐四种。教学内容的特点包括:偏重社会人事、偏重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道德教育思想a立志乐道:要确立人生的远大理想和宏伟目标,解决前进的动力。b自省自克:道德教育贵在培养道德自觉。孔子认为一个人能克制自己,使自己的思想、言行都合于“ 礼”就达到了道德修养的最高标准。c身体力行:知行统一,言行一致。孔子认为道德修养要打好基础,然后时时处处身体力行,这样才能逐步登上道德修养的高峰。d改过迁善:发扬优点、长处和克服缺点、错误往往是相辅相成的,关键在于对待缺点、错误的态度。有了缺点、

19、错误,不应该怕别人知道,而应决心改正,不再重犯。(2)教育实践创办私学与编订 “六经 ”孔子在文化教育上有两大贡献:编定六经,整理保存了我国古代文化的典籍;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成为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奠基人。扩大教育对象孔子提出“有教无类 ”的主张,扩大了教育的范围,使那些愿意学习而在经济条件和时间上又允许的人,不论贫富贵贱及“国别” ,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提出教学方法和原则孔子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归结为三个紧密联系的环节,即掌握知识、进行思考、见诸行动,简称学、思、行。基于对教学过程的这种基本认识,孔子提出了以下教学原则和方法:a因材施教,主要解决教学中统一要求与个别差异

20、的矛盾;b启发诱导,主要解决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矛盾;c学思并重,主要解决学习与思考(或掌握知识与发展思维 )的矛盾;d由博返约,主要解决教学的广度与深度(或知识的广博与专一)的矛盾。树立教师的典范孔子在四十多年的教师生涯中,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教育实践,树立了一个优秀教师的典范,并且谈到许多有关教师修养的意见,具体包括以下几点:a学而不厌诲人不倦:b热爱学生,对学生无私无隐;c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3)对孔子教育思想和实践的评价孔子的教育思想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教育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积极意义a在教育的功能上,肯定教育对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巨

21、大意义,顺应并且推动了人们思想解放的历史潮流,具有极大的进步性,尤其是对教育的极大发展提供了最强有力的思想理论根据;b有教无类的主张,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了教育的对象,顺应了社会历史进步潮流,符合教育事业发展的趋势;c强调做官和学习相结合,提倡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有很大的进步性。教育内容上重视思想道德教育、重视教育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排除天命鬼神等迷信内容;d孔子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成功的教学实践,为以后的教育提供了借鉴,着重论述了道德教育的原则方法,许多带规律性的内容对现代教育仍有重大的启发意义。消极意义a孔子过分抬高了教育的地位,夸大了教育的作用,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

22、b孔子的“ 有教无类” 并不是主张人人平等地受教育,他仍然坚持教育的等级观念,认为下等民众不必受教育,或不能受同等的教育。c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道德教育思想实际上是从维护剥削阶级的统治立场出发的,本质上是为了造就不犯上作乱的顺民。教育内容的论述也是有严重缺陷的,一是忽视自然知识的传授,二是忽视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12 【正确答案】 德育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下,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进行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形成品德的过程。合理的德育过程,引导、培养和促进着学生品德的发展,它与品德发展过程之间有内在的联系,也有区别。德育过程,只是学生品德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外部条件

23、,而不是学生的品德发展过程本身。在德育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的活动与交往,培养他们的知、情、意、行和促进他们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都有赖于提高和发挥学生个人的自觉能动性和自我教育能力。(1)自我教育能力在德育过程中的作用随着年龄和才智的增长,学生的个人自觉能动性及其在德育上的主要体现,即自我教育能力,在他们自身品德的发展与提高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注意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这种能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才能转化,德育才能进行得更顺利、更有效;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又是学生品德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标志,德育的任务就在于把青少年学生从缺乏道德经验与能力、依赖性较强的孩子逐步培

24、养成为具有自我教育能力的、能独立自主地待人接物的道德主体。(2)自我教育能力的构成因素自我教育能力与自我教育联系紧密。自我教育能力产生、发展于自我教育活动过程中,同时,它又是进行自我教育活动的条件。两者互相依赖、彼此促进,是同时发展起来的。学生的自我教育是学生个人自己教育自己的活动。自我教育能力主要由自我期望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构成。自我期望是自我教育的内在目的和内在动力中国儒家白孔子以来就一贯重视立志、持志和自强不息的教育。儿童自幼就有做“好孩子”和“好学生”的热切期望,这是学生自我期望能力发展的心理基础。学校教育应当细心地呵护这种期望,热情地激励这种期望,并引导学生把这种期望变

25、得更具体、更实际、更充实、更稳定、更为理性、更富情感、更具自主性以及更显个性特点,启发学生构思近期期望与长远理想,并把二者联系起来。自我评价能力是进行自我教育的认识基础没有自我评价能力就不可能有自我教育。一个人只有在能够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思想与行为时,他才能进行自我教育;他越能正确评价自己、分析自己的优点与缺点、进步与不足,就越能明确自我教育的目标与要求,从而更有效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调控能力是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自觉调节控制自己思想与行为的能力自我调控能力是个体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机制。要教育学生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思想、行为,逐步提高自我调控能力。如果学生缺乏自我调控能力,就不能很好地

26、进行和坚持自我教育,即使他们能够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也很难把对自我的正确认识付诸实践,以提高自己的修养。(3)德育要促进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儿童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它同儿童的认识能力、自我意识的发展,儿童的社会交往、道德实践活动的扩大,儿童的道德经验的积累与道德能力的提高都是分不开的。儿童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是有规律性的,大致是从“自我为中心” 发展到“他律”,又从“他律”发展到“自律” ,再从“自律”走向“自由” 。如果教师能认识这一规律性,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期望、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能力,以形成和发展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教师便能够

27、在德育过程中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在培养自身品德中的主体作用。13 【正确答案】 在各种有影响的动机理论中,归因理论最为强调认知的观点,其指导原则和基本假设是: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学生们试图去解释事件发生的原因,他们试图去为他们的成功或失败寻找能力、努力、态度、知识、运气、帮助、兴趣等方面的原因。当前对实践应用影响最大的是韦纳的动机理论。(1)归因理论的内容成就归因的三个维度韦纳认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在解释成功或失败时知觉到的四种主要原因,并将这四种主要原因分成控制点、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根据控制点维度,可将原因分成内部的和外部的;根据稳定性维度,可将原

28、因分成稳定的和不稳定的;根据可控性维度,又可将原因分成可控的和不可控的。各个维度对动机的重要影响a在内外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会产生自豪感,从而动机提高;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产生侥幸心理。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则会产生羞愧的感觉;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生气。b在稳定性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稳定因素,会产生自豪感,从而动机提高;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会产生侥幸心理。将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将会产生绝望的感觉;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会生气。c在控制性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可控因素,则会积极地去争取成功;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不会产生多大的动力。将失败归因于可控因素,则会继续努力;归因于不可控

29、因素,则会绝望。关于归因的最基本的结论a个人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时,他会感到骄傲、满意、信心十足;而将成功归因于任务容易和运气好等外部原因时,产生的满意感则较少。相反,如果一个人将失败归因于缺少能力或努力,则会产生羞愧和内疚;而将失败归因于任务太难或运气不好时,产生的羞愧感则较少。归因于努力相对归因于能力,无论成功或失败都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b在付出同样努力时,能力低的应得到更多的奖励。c能力低而努力的人受到最高评价,而能力高却不努力的人则受到最低评价。因此,韦纳总是强调内部的、稳定的和可控的维度。(2

30、)归因理论的评价积极评价a韦纳的归因理论是对成就动机理论研究的重要发展,明确地阐述了认知对成就动机的重要作用,为教育实践提供了可行的方法和途径。b归因理论以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和优良的心理品质为目标,教会学生形成学习的内在动机和正确地认识失败、不屈服于环境的影响并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系统。消极评价人对成就行为的归因是非常复杂和多样的,况且人对不同性质的成就行为的归因也不会是完全一致的,因此按照哪些维度对归因进行分类是值得讨论的。更为重要的是关于可控性的问题,内部原因是否真的可以控制,稳定的原因是否就不可以控制等,也是有争议的。因为可控性具有相对的意义,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如何进行归因训练

31、尚需做深人的研究。14 【正确答案】 “ 我们要提醒自己,教育本身并无目的。只是人,即家长和教师等才有目的;教育这个抽象概念并无目的。所以他们的目的有无穷的变异,随着不同的儿童而不同,随着儿童的生长和教育者经验的增长而变化。即使能以文字表达的最正确的目的,如果我们没有认识到它们并不是目的,而是给教育者的建议,在他们解放和指导他们所遇到的具体环境的各种力量时,建议他们怎样观察,怎样展望未来和怎样选择,那么这种目的,作为文字,将是有害无益的。牢记以上这些条件,我们将进而提出一切良好的教育目的所应具备的几个特征。(1)一个教育目的必须根据受教育者的特定个人的固有活动和需要(包括原始的本能和获得的习惯

32、)。(2)一个教育的目的必须能转化为与受教育者的活动进行合作的方法,必须提出一种解放和组织他们的能力所需要的环境。(3)教育者必须警惕所谓一般的和终极的目的。”摘录自民主主义与教育第八章“教育的目的” ,第 118 页至 122 页。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1)材料中这一思想是谁提出的,请对其做简要介绍。(2)材料所包含的基本观点是什么?(3)该作者其他主要的教育理论有什么?答:(1)杜威。杜威是 20 世纪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一生从事教育活动和哲学、心理学及教育理论的研究,对美国乃至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这个材料是关于教育目的的

33、观点,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把生长作为教育的目的,并且认为教育具有社会性目的。生长作为教育的目的杜威反对外在的、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他所希求的是过程内的目的,认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这个目的就是“生长” 。杜威认为在非民主的社会里,教育目的是外在于并强加于教育过程的,饱含权威与专制色彩。在民主社会里,教育目的应内在于教育的过程之中,杜威主张以生长为教育的目的,其主要意图在于反对外在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压制,要求教育尊重儿童的愿望和要求,使儿童从教育本身和从生长过程中得到乐趣。教育的社会性目的杜威的社会理想是民主主义,他要求教育为社会进步服务,为民主制度的完善服务。杜

34、威认为教育是民主的工具,是社会进步及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学校是社会进步和改革的最基本和最有效的工具。民主主义的特征就是社会成员各种能力的自由发展,个人发展与民主的社会目标是统一的,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理想的人来促进个人的发展,实现民主的社会目标。理想的人应该具备以下几种素质和能力:a具有良好的公民素质,具有民主理想和参与民主政治生活的能力;b掌握科学思维的方法,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适应变化迅速的现代社会;c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合作意识,能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有服务社会的精神;d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能通过从事某种职业发展个人才能并为社会尽力。(3)杜威的其他理论杜威的教育思想论教育的本

35、质a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实质上是针对当时教育脱离社会生活的现状,要求改造不合时宜的学校教育和学校生活,使之更有活力,更有乐趣,更具实效,更有益于儿童发展和社会改造。根据“教育即生活 ”,杜威进一步提出 “学校即社会”,意在使学校生活成为一种经过选择的、净化的、理想的社会生活,使学校成为一个合乎儿童发展的雏形的社会。b教育即生长杜威的“教育即生长 ”实质上是在提倡一种新的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他针对当时教育无视儿童天性,消极地对待儿童,不考虑儿童的需要和兴趣的现状,提出了“教育即生长 ”的观念,要求摒除压抑、阻碍儿童自由发展之物,使一

36、切教育和教学适合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要求。c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经验是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有机体不会只受环境的塑造,它还存在着对环境的主动的改造。就这个意义而言,杜威的“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是指构成人的身心的各种因素在外部环境和人的主动经验过程中统一的全面改造、全面发展、全面生长的过程。教育的目的杜威反对外在的、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他所希求的是过程内的目的,认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这个目的就是“生长”。杜威认为,在非民主的社会里,教育目的是外在于并强加于教育过程的;在民主社会里,教育目的应该内在于教育的过程之中。杜威主张以生长为教育的目的

37、,其主要意图在于反对外在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压制,要求教育尊重儿童的愿望和要求,使儿童从教育本身中、从生长过程中得到乐趣。论课程与教材a从做中学杜威以其经验论为基础,要求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要求以活动性、经验性的主动作业来取代传统书本式教材的统治地位。杜威并没有把个人直接经验和人类间接经验对立起来,他只是反对传统教育中不顾儿童接受能力的直接灌输、生吞活剥式的获取间接经验的方式。b教材心理化杜威主张教材心理化,认为教材心理化可以把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统一起来。杜威一向反对将成人和专家编就的以完整的逻辑体系为表现形式的教材作为教育的起点,认为教育必须以儿童个人的直接经验为起点,并强调对直接经验加以组织

38、、抽象和概括。论思维与教学方法杜威对以教师、教科书、教室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不以为然,由此他推崇“从做中学”的教学方法,具体来讲是一种在经验的情境中思维的方法。杜威的思维是反省思维,意指对某个经验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思考,其功能在于求得一个新情境,把困难解决、疑虑排除、问题解答。杜威把他的思维五步法直接运用到教学方法上,形成了教学的五个步骤,即情境一问题一资料一方法一检验。论道德教育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他认为个人的充分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社会的进步又可为个人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个人与社会是可以相得益彰的。在实施德育方面,道德教育应在社会性的情境中进行,道德教育应有社会性的情境、社会性的内容和社会性的目的。学校生活、教材、教法皆应渗透社会精神,这三者都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EN 1487-2014 en Building valves - Hydraulic safety groups - Tests and requirements《建筑阀门 液压安全组 试验和要求》.pdf EN 1487-2014 en Building valves - Hydraulic safety groups - Tests and requirements《建筑阀门 液压安全组 试验和要求》.pdf
  • EN 1488-2000 en Building Valves - Expansion Groups - Tests and Requirements《建筑物阀门 膨胀组 试验和要求》.pdf EN 1488-2000 en Building Valves - Expansion Groups - Tests and Requirements《建筑物阀门 膨胀组 试验和要求》.pdf
  • EN 1489-2000 en Building Valves - Pressure Safety Valves - Tests and Requirements《建筑物阀门 压力安全阀 试验和要求》.pdf EN 1489-2000 en Building Valves - Pressure Safety Valves - Tests and Requirements《建筑物阀门 压力安全阀 试验和要求》.pdf
  • EN 149-2001 en Respiratory protective devices - Filtering half masks to protect against particles - Requirements testing marking (Incorporates Amendment A1 2009)《呼吸防护装置 颗粒防护用过滤半面罩 .pdf EN 149-2001 en Respiratory protective devices - Filtering half masks to protect against particles - Requirements testing marking (Incorporates Amendment A1 2009)《呼吸防护装置 颗粒防护用过滤半面罩 .pdf
  • EN 1490-2000 en Building Valves - Combined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Relief Valves - Tests and Requirements《建筑物阀门 温度和压力结合型的释放阀门 试验和要求》.pdf EN 1490-2000 en Building Valves - Combined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Relief Valves - Tests and Requirements《建筑物阀门 温度和压力结合型的释放阀门 试验和要求》.pdf
  • EN 1492-1-2000 en Textile slings - Safety - Part 1 Flat woven webbing slings made of man-made fibres for general purpose use (Incorporates Amendment A1 2008)《纺织吊索 安全 第1部分 普通化学纤维织造的.pdf EN 1492-1-2000 en Textile slings - Safety - Part 1 Flat woven webbing slings made of man-made fibres for general purpose use (Incorporates Amendment A1 2008)《纺织吊索 安全 第1部分 普通化学纤维织造的.pdf
  • EN 1492-2-2000 en Textile slings - Safety - Part 2 Roundslings made of man-made fibres for general purpose use (Incorporates Amendment A1 2008)《纺织吊索 安全 第2部分 通用人造化学纤维制圆吊索 包含修改件A1-20.pdf EN 1492-2-2000 en Textile slings - Safety - Part 2 Roundslings made of man-made fibres for general purpose use (Incorporates Amendment A1 2008)《纺织吊索 安全 第2部分 通用人造化学纤维制圆吊索 包含修改件A1-20.pdf
  • EN 1492-4-2004 en Textile slings - Safety - Part 4 Lifting slings for general service made from natural and man-made fibre ropes (Incorporates Amendment A1 2008)《纺织吊索 安全性 第4部分 通用天然.pdf EN 1492-4-2004 en Textile slings - Safety - Part 4 Lifting slings for general service made from natural and man-made fibre ropes (Incorporates Amendment A1 2008)《纺织吊索 安全性 第4部分 通用天然.pdf
  • EN 1493-2010 en Vehicle Lifts《汽车升降机》.pdf EN 1493-2010 en Vehicle Lifts《汽车升降机》.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