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2013年复旦大学(经济学基础综合)真题试卷精选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amazingpat195 文档编号:837833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2013年复旦大学(经济学基础综合)真题试卷精选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考研类试卷]2013年复旦大学(经济学基础综合)真题试卷精选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考研类试卷]2013年复旦大学(经济学基础综合)真题试卷精选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考研类试卷]2013年复旦大学(经济学基础综合)真题试卷精选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考研类试卷]2013年复旦大学(经济学基础综合)真题试卷精选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 年复旦大学(经济学基础综合)真题试卷精选及答案与解析一、计算题1 为什么说固定资产的更新是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2 试说明开放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与贷币账户平衡的关系。3 库兹涅茨假说:一国经济增长和收入不平等成倒 U 型,即一国经济起飞阶段其收入不平等性可能增加,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其收入不平等缩小。你所能想到的解释这一假说的经济学机制。4 本杰明.格雷厄姆认为股票市场上,价格不是反映价值,而是市场投资者作用的结果。有人认为美国金融危机和持“有效市场假说” 理论有关,你同意这种说法么?5 为什么说职工持股只是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在中国职工持股和管理人员持股对企业治理结构有什么影响

2、?6 汇率是如何调节国际收支。联系货币一体化的条件,国际金融基础理论,如何看待欧洲危机问题。2013 年复旦大学(经济学基础综合)真题试卷精选答案与解析一、计算题1 【正确答案】 (1)固定资本是指以厂房、机器、设备和工具等劳动资料的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是流动资本的对称。属于不变资本的一部分。它的物质形态全部参加生产过程,虽然受到磨损,但仍然长期保持固定的物质形态。它的价值不是一次全部转移,而是在生产过程中随着磨损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经过商品销售,这部分转移过来的价值又变为货币形式收回,以备更新它本身的物质形态。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与表现 在经济危机到来时,一方面,大量的

3、商品销不出去,甚至成批地毁掉,成千上万的企业倒闭,失业暴增,物价暴跌。另一方面,失业工人激增,在业工人实际工资下降,整个社会经济映入了瘫痪和混乱的状态,使生产力受到极大的破坏。 周期性经济危机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危机是周期的基本阶段,是周期的起点和终点,其特征是商品销售困难,物价暴跌,生产下跌,失业工人增加,银根紧缩,竞争空前激烈,大批企业倒闭等。萧条是周期中的停滞,其特征是:生产停止下降,价格停止下跌,失业人数不再增加,信用关系呆滞,社会游资充斥等。复苏是周期中恢复阶段,其特征是:生产逐渐扩大,社会需来逐渐增加,大规模更新固定资本开始,就业人数增加,社会购买力逐渐提高,

4、信用关系逐渐扩展等,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到危机前水平。高涨是下一次危机的准备阶段,其特征是,生产迅速扩大,投资大量增加,市场繁荣,信贷异常活跃等。 (3)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表明,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要求按照社会需要的比例把社会总劳动和经济资源分配到各个部门中去。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各个部门和企业并不完全了解社会需要,每个资本家都从获取更多利润出发,进行着激烈的竞争,使社会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中,使社会生产的比例失调。当比例失调达到相当程度,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遇到严从破坏时,就必然爆发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尽管经济危机在不同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不同的发展时期,有不同的表现,

5、但一切经济危机的实质都是商品生产的过剩。不过,这种过剩只是对于劳动人民购买力的过剩,而决不是与社会的实际需要相比的过剩,因此它只是相对过剩,而不是绝对过剩、实际上,在危机期间,劳动人民所得到的消费品比任何时期都缺乏。 (4)固定资产的更新是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 资本家一方面对剩余价值有无限的贪欲,另一方面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致于被消灭,就必然要不断增加积累,改进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扩大生产的规模。因此资本主义生产本身存在着一种不顾市场限制而盲目增加积累和扩大生产规模的趋势。伴随着生产的不断增长,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必然产生大量相对过剩人口,使失业人口增多 资本家加强剥削,必然使实际工资下降,使无

6、产阶级的经济地位和状况进一步恶化。这就使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发展到一定程度,必将造成大量商品过剩,于是经济危机就必然爆发了。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这一矛盾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始终,但只有以这一基本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社会生产扩大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相对缩小的矛盾十分尖锐,社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才发生危机。在经济危机中,大批企业倒闭,大量商品销毁,从而使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得到缓和,社会再生产比例得到大体平衡,使资本主义经济又重新得到恢复和发展、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又尖锐起来,社会再生产比例又严重失调,于是新的经济危机又开始装来。

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就使资本主义再生产具有周期性的特点。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本更新。一方面,固定资本更新为资本主义生产摆脱危机提供物质条件。更新固定资本,采用先进技术,将推动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发展,增加就业人数,增加社会购买力,从而推动消费资料生产部门的扩大,使社会经济摆脱萧条而转入复苏的高涨。另一方面,固定资本更新又为下一月斯新的经济危机创造物质前提。固定资本的更新,社会生产的迅速扩大,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必将加深生产与消费的牙盾,加深社会再生产比例失调 导致新的经济危机。但固定资本更新只是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不是它的原因,经济危机的原因仍然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8、,固定资本更新也正是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作用条件下才成为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 2 【正确答案】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账户可以看作是国民收入账户与国际收支账户的结合。一国的货币平衡账户就是指央行的资产负债表的平衡与一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一国商业银行和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主要通过基础货币中的存款准备金相联系。开放经济下的货币账户如下图:(1)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平衡当一国的储备(R)因某种原因增加时,央行可以采取的方法:冲销方法:减少政府国库券的持有,即降低(D1),不改变央行基础货币。非冲销方法:不改变(D1),增加基础货币发行量,来平衡资产负债表。(2)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平衡商业银行的资

9、产可以因央行基础货币(B)供给的增加而增加,其负债则因私人存款的增加而增加央行增加基础货币供给而引起的商业银行资产与负债的平衡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商业银行货币再创造的过程(3)开放经济下一国货币账户的平衡当一国贸易顺差时,外汇收入增加,储备增加央行采取冲销政策时:意味着国内信贷收缩。基础货币供给不变但政府支出私人部门的支出减少 央行不采取冲销政策时:意味着国内信货增加,基础货币相应增加,私人支出增加。银行存款乘数增加3 【正确答案】 (1)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 库兹涅茨在 1955 年一篇经典论文中指出 在从前工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极为快速转变的经济增长早期不平等扩大一个时期变得

10、稳定 后期不平等缩小这就是著名的库兹涅茨假说。发展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些发展理论在快速发展的低收入国家中是成立的。即 随着经济的发展 收入分配将趋向不平等展经济学一个鲜明的特点是结构分析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型、经济不平衡理论等。 (2)二元经济发展理论 二元经济发展理论最初是由刘易斯提出的。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一个是以传统生产方法进行生产的劳动生产率极低的非资本主义部门 以农业部门作为代表;另一个是以现代方法进行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相对较高的资本主义部门,以工业部门为代表。经济发展过程也就是一个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的转移过程,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远高于农业部门的劳动生

11、产率,因此,非农业部门的收入水平远高于农业部门。在一个二元经济鲜明剩余劳动丰富的国家里收入分配是向资本家阶级倾斜的,这样就必然会导致劳动者阶级和资本家阶级之间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加剧。 (3)经济不平衡理论 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根据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把一个国家分为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通常称为地理上的二元经济结构,如果其中一个或几个地区经济增长,地区间收入和利润率差别开始拉大于是有文化有技能的劳动者就会纷纷地从落后停滞的地区流入正在蓬勃发展的地区资金也会竞相从落后地区流入发展迅速的地区,落后地区收入水平、投资水平更低,形成了一个国家内地理上的二元经济局面。 中国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和结构的迅速转

12、变是导致收入分配不平等的主要原因。由于农业劳动生产率相对于非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低。随着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移到非农业部门,整个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增加了,但劳动力转移也导致了农村内部居民收入差别和城乡居民收入差别的扩大。 4 【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根据“有效市场假说 ”,市场是有效的,有关资产信息都会反映到资产价格上,因此,其价格与其基本价值相符,任何投资者都不可能在市场上获得超额利润。 “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当金融市场的资产价格充分反映所有信息,市场必定是有效率的,而当有新的信息出现时,金融产品的价格是会快速高效调整的。 理性的交易者能够正确评估证券的价值,如果还存在很多非理性交易者,

13、那么一方面如果非理性交易者的非理性行为相互抵消,则对市场的有效性没有影响。另一方面,如果非理性交易者的非理性方向是相同的,这时候由于套利的存在,短期内的价格偏离很快也会得到纠正,从而使市场能够恢复效率。 如果人们秉持“有效市场假说”,那么过度的金融创新以及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的价格就会被市场准确解释,也就不会出现长期高估或低估的问题,基于这个逻辑,大量金融创新产品被创造出来,但是事实上这类产品确实出现了长期高估或低估,高估的资产价格泡沫最终要破灭的,于是金融危机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故将美国金融危机归结为人们持“有效市场假说 ”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5 【正确答案】 (1)职工持股制度 员工持股是

14、指员工通过认购或购买公司股票从而以员工和股东的身份参与到公司治理中。目前员工持股的主要形式有: 员 工 持 股 计 划( EMPOLYEE STOCKOWNERSHIP PLAN,简称 ESOP )、员工股票期权(EMPOLYEE STOCK OPTION, 简称 ESO)和员工股票购买权计划(EMPOLYEE STOCK PURCHASE PLAN,简称 ESPP )等。随着企业员工持股的普遍,员工拥有公司的股票,兼有员工与股东的双重角色,使得公司治理中的权利得到重新分配,从而保证利益的制衡,优化了公司治理结构。 实行职工持股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一种局部调整,职工持股有利于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

15、。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在不同的历史条件和发展阶段,公有制应当有其不同的实现形式。实践证明,职工持股制度有可能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的一种有效实现形式。现代经济发展的规律揭示,公有制企业和私有制企业的区分,关键是看财产的占有方式是社会占有,还是私人占有。推行职工持股,使广大职工普遍持有本企业股份,实现了财产占有方式的社会化,既反映了公有制的特点,又适应了市场经济的要求,有利于形成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 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是消灭剥削,实现共同富裕。以公平原则为基础,兼顾效率原则在企业中普遍推行职工持股,有利于形成共同富裕的财产基础,使广大职工不仅取得工资性收入,同时作为所有者

16、之一,有权利参与企业剩余收益分配,防止社会财富过分向一部分人集中。 (3)在中国职工持股和管理人员持股对企业治理结构的影响 员工通过持股进入股东大会、进而通过选举进入公司董事会,直接参与公司经营管理和决策。由于员工是典型的内部人,他们了解企业的真实状况,对企业的发展能够提供更有效的建议,对公司管理层和董事会的决策是否符合公司和员工的利益进行必要的审查和监督,同时由于员工整体所持有的股份的比例相对而言要高于外部的单个中小股东,从而员工持股有效地改变了公司治理的结构,使权利重新得到分配,改变了公司利益的权利格局,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控制股东和管理层的绝对控制权,改善了代理问题和剥夺问题,因此员工持股优

17、化了公司治理结构。 特别是在我国,员工持股可以为国有股减持提供一个比较好的渠道,盘活国有资产,有利于国有资产的增值和保值,使其及时从缺乏竞争力的行业退出,实现国有资本的战略性调整。同时,员工持股可以改善国有企业股权结构、缓解我国国有股“一股独大”的控制局面,从而对改善流通股东的地位、提高中小股东的权益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即员工持股对我国目前国家控股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6 【正确答案】 (1)汇率是调节国际收支的机制 在金本位制下,存在价格铸币流动机制,即国际收支差额会引起黄金的国际流动,导致该国货币供应量相应变动;这会改变各国的物价水平和商品国际竞争能力,并最终使国际收支

18、趋于平衡。 在浮动汇率制下,国际收支市场调节机制主要表现为国际收支汇率调节机制,即国际收支差额会引起汇率的变化,并通过后者调节国际收支。 (2)货币一体化的条件 货币一体化就是各成员国联合起来,结成固定的汇率,执行共同的货币政策。西方学者对不同层次的货币一体化进行了划分:(1)汇率同盟。(2)汇率同盟。(3)货币一体化。(4)货币联盟。货币一体化理论是国际政策协调理论的组成之一,主要内容是最适度通货区理论。它是由罗纳德? 麦金农和罗伯特 ?蒙代尔于 20 世纪 60 年代提出的。 货币一体化理论认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之间越不能靠经常的汇率变动来改变相互之间的贸易条件和本国的国际收支地位,这

19、两国(或多国)走向货币一体化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具体说来又主要是与以下一些因素有关:(1)相同或相似的通货膨胀率;(2)要素流动的程度;(3) 一国的经济规模与开放程度;(4)商品多样化的程度;(5)工资、价格的(变动浮度) ;(6) 商品市场一体化的程度;(7)财政一体化程度;(8)政治因素。 (3)欧洲危机原因 欧洲危机很大程度上源于欧元区制度缺陷:第一,货币制度与财政制度不能统一,协调成本过高。根据有效市场分配原则,货币政策服务于外部目标,主要维持低通胀,保持对内币值稳定,财政政策服务于内部目标,主要着力于促进经济增长,解决失业问题,从而实现内外均衡。 欧元是超主权货币,欧元区各国没有独立

20、的货币政策,一切货币政策由统一的央行(EBC )制定,因此各国对自己的利率没有自主权,因而对汇率没有调控能力,而国家债务很大程度是通过本身的通货膨胀和汇率下调来实现无形削减债务压力,但欧元区各国无法做到。 08 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欧元区长期被隐藏的问题凸现出来。欧洲中央银行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时,需要平衡各成员国的利益,导致利率政策调整总是比其他国家慢半拍,调整也不够到位,在统一的货币政策应对危机滞后的情况下,各国政府为了尽早走出危机,只能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许多欧元区成员国违反了稳定与增长公约中公共债务占 GDP 比重上限 60%的标准,使得财政收入无法覆盖财政支出,最终导致危机爆发。 第二,欧盟各国劳动力无法自由流动,各国不同的公司税税率导致资本的流入,从而造成经济的泡沫化。最初蒙代尔的最优货币区理论是以生产要素完全自由流动为前提,并以要素的自由流动来代替汇率的浮动。欧元体系只是在制度上放松了人员流动的管制,而由于语言、文化、生活习惯、社会保障等因素的存在,欧盟内部劳动力并不能完全自由流动。从各国的失业率水平来看,德国目前的失业率已经下降到 7%以下,低于危机前水平,但是西班牙的失业率高达 2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