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工程硕士(GCT)语文模拟试卷156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diecharacter305 文档编号:839057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工程硕士(GCT)语文模拟试卷15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考研类试卷]工程硕士(GCT)语文模拟试卷15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考研类试卷]工程硕士(GCT)语文模拟试卷15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考研类试卷]工程硕士(GCT)语文模拟试卷15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考研类试卷]工程硕士(GCT)语文模拟试卷15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工程硕士(GCT )语文模拟试卷 156 及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5 题,每小题 2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 在动机冲突中,个人在回避两个有害无利的目标时引起的冲突是_。(A)双趋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C)趋避式冲突(D)多重趋避式冲突2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_。(A)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B)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C)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现代化(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3 最基本、最重要的是_。(A)政治法律制度(B)生产关系(C)历史文化传统(D)伦理道德规范4 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

2、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_。(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C)两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D)两者互为前提和基础_5 选出无语病的一项:(A)化肥厂、农具厂、农忙托儿所等都已建成,并投入生产。(B)她那灿烂而深沉的感情打动了所有观众。(C)我们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D)马儿在辽阔的草原上无拘无束地奔跑着。6 下列关于民事权利的表述哪一个是错误的?(A)抵销权是一种形成权(B)知识产权是一种支配权(C)债权请求权不具有排他性(D)支配权不存在对应义务7 下列行为都是在未经当事人许可情况下进行的,属于侵犯肖像权的是:(A)为

3、寻找失踪人而使用其肖像。(B)公安机关为通缉犯罪嫌疑人而使用其肖像。(C)将他人照片张贴在照相馆橱窗内招揽生意。(D)为新闻报道目的而使用他人的照片。8 产品召回制度是指产品的生产商、销售商或进口商对于其生产、销售或进口的产品存在危及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缺陷的,依法将该产品从市场上收回,并免费对其进行修理或更换的制度。中国第一部正式明确召回制度的法律是: (A)产品质量法 (B)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C) 食品安全法 (D)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 9 菟丝子将其不定根伸入到豆科植物的维管束内,吸收水分和养料。这两种植物的关系属于: (A)共生 (B)寄生 (C)竞争 (D)捕食 10 地壳最

4、薄的地方一般在:(A)高原(B)海洋(C)平原(D)盆地11 放活农业,需_。 优化农村生产力布局,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经营体制创新 完善农业支持、服务体系 减轻农民负担,加大转移支付力度(A)(B) (C) (D)12 选出说话、写文章不注意对象,语言不得体的一项_。(A)叶挺将军在从重庆前往延安的途中,因飞机失事而仙逝(B)太和县水利局局长朱勉同志在这次抗洪斗争中不幸以身殉职(C)那凶残的暴徒终于在枪口下毙命,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D)日本鬼子的那个小队长如果不是跑得快,这回准得一命呜呼13 教师提出课题和一定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

5、得出学习结果的方法即:(A)研究探讨法(B)发现学习法(C)暗示教学法(D)范例教学法14 下列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我家这个孩子呀,基础不太好,读书又无动于衷 ,这样的学习态度,怎能指望他的成绩会提高呢?(B)教师安居工程今年将有三十套住房落成的消息传开后,广大教师弹冠相庆,称赞政府确实为他们办了件大实事。(C)老将军回想起年轻的时候,被地主老财逼得铤而走险,参加了红军,拿起武器跟敌人作斗争。(D)下乡前两天,党委又组织参加扶贫的干部认真学习了有关文件,使大家进一步明确政策,做到胸有成竹。15 管理者对待组织中存在的非正式组织现象,应该持有的态度是:(A)设法消除(

6、B)严加管制(C)给予肯定(D)因势利导二、填空题(15 题,每小题 2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6 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是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是国有企业扭亏为盈,提高竞争的有效途径。这说明了_。 (A)市场经济必然会有优胜劣汰 (B)加强管理可以有效地发挥资源的效能,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C)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 (D)管理需要先进的管理技术手段 17 在当今世界上,某些国家出于一己私利,把自己的价值标准和发展模式强加于别人,以自己为尺子衡量别人,稍有不同就视别人为异类,横加指责和干涉。这种君临天下,称霸世界的做法是_,是_ ,是_ ,是

7、_ 。(按语句的逻辑关系填) 注定行不通的 违反国际关系准则的 违背时代发展潮流的 不得人心的(A)(B) (C) (D)18 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考虑,下面四句横线上应填入词语最好的是: 这里叫洋八股废止,有些同志却实际上还在提倡。这里叫空洞抽象的调头少唱,有些同志却硬多唱。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_。 这时,春风送来沁鼻的花香,满天的星星都在_欢笑,仿佛对张老师那美好的想法给予肯定与鼓励。 短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 _快熟的庄稼;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 姑娘从泉边汲水归来了,辫梢上沾着几滴水珠;欢乐_在她那眼睛和眉毛上。(A)工作 眨眼 拥抱 满开(B

8、)起床 开口 抚摸 展现 (C)丁作 开口 拥抱 展现(D)起床 眨眼 抚摸 盛开19 在战国变法运动中,认为今胜于古,“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的思想家是 _。(A)墨子(B)孟子 (C)商鞅(D)荀子20 1915 年是战争中使用毒气的开端,首先使用的_。(A)法国人(B)德国人 (C)美国人(D)日本人21 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较恰当的一组是_。 应当看到,伴随着近代科学技术发展而出现的诸如环境、生态、伦理等问题,_,但并没有因之使科学精神的光芒有所黯淡。解决问题的途径,只在于对科学技术的正确的社会运用,在于_。 固然凸现了强化人文精神课题的重要性

9、 固然使人文精神课题的重要性得到凸现 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更好地结合起来 把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更好地结合起来 (A) (B) (C) (D) 22 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_。 目前社会上的浮躁风气和商业上的投机心理_着学术,一些学者忘记了学术目的,或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或取媚世俗、热衷炒作。 学术上的问题应当由学者们自由地讨论解决,领导不要_。 这个厂的领导都很_ 知识,也很器重有真才实学的知识分子。 (A)侵袭 干预 器重 (B)侵蚀 干预 尊重 (C)侵袭 干涉 尊重 (D)侵蚀 干涉 器重 23 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较恰当的一组是( )。 应当看到,伴随

10、着近代科学技术发展而出现的诸如环境、生态、伦理等问题,_,但并没有因之使科学精神的光芒有所黯淡。解决问题的途径,只在于对科学技术的正确的社会运用,在于_。 固然凸现了强化人文精神课题的重要性。 固然使人文精神课题的重要性得到凸现。 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更好地结合起来。 把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更好地结合起来。(A)(B) (C) (D)24 在下面横线处,填上对比喻的作用分析恰当的一项。 峡陡江急,扛面布满大大小小的漩涡,船只能缓缓行进,像一个在祟山峻岭之间慢步前行的人。以上文字_。 (A)形象地描绘了船的形态。 (B)生动地再现了船来船往的情景。(C)形象地描绘了人的闲情逸趣。 (D)生动地再现

11、了小心谨慎航行的情景。25 下面这段话中的横线处依次应填入哪一组关联词: 词一经活用,_ 改变语法功能,词义 _发生了一定变化,照本来的意思和用法去理解,_ 会误解整个句意,_,_ 要掌握实词的常用义和用法,_ 要注意去掌握实词的活用情况及基本规律。(A)不但 而且 假如 就 所以 如果 就(B)不仅 也 如果 就 因此 不仅 还(C)既 又 如果 也 但是 如果 就(D)不只 还 假如 也 所以 如果 就26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_。 一个人开始学会大手大脚花钱的时候,他总是有个界限的,这就是限于他自己的劳动所得。_,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大手大脚花惯了,

12、那条劳动所得的防线也不见得就是马其诺防线,_是马其诺防线,_是可以被自己的贪欲攻破的。_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是人人应当具备的美德。(A)虽然 纵然 也 那么(B)但是 即使 也 因而(C)但是 尽管 还 可以(D)因为 虽然 还 因此27 17 世纪早期,英国科学家_建立了血液循环学说,对人体的工作原理有了正确的基本了解,是现代_的起点。(A)亨利.格雷 病理学(B)托马斯.杨 生理学(C)哈维 生理学(D)詹姆斯.林德 病理学28 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人权宣言_。(A)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要求摧毁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C)宣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D)宣布人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

13、的29 在下列各句中的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前不久,这里曾一度山洪_,致使公路堵塞,桥梁冲垮,交通瘫痪。 车尔尼雪夫斯基对托尔斯泰_表现人物心理变化的艺术特色极为称道。 那个一脸络腮胡子的裁判明显_兰客队,不能不令人怀疑其背后的动机。(A)暴发 擅长 偏袒(B)爆发 擅长 偏袒(C)暴发 善于 偏心(D)爆发 善于 偏心30 在下列各句横线处,一次填入最恰当的词语。 贪污腐败之所以为人_ ,是因为它违背人类的基本道德准则。 经过大家的劝解,他心中的不快不久便_而释。 虽是好友,但吵过几次架后,感情也就慢慢地_ 了。(A)不齿 焕然 淡泊(B)不耻 焕然 淡薄(C)不耻 焕然 淡

14、泊(D)不齿 焕然 淡薄三、阅读理解题(20 小题,每小题 2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31 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创造宣言(节录)陶行知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让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宗教家创造出神来供自己崇拜。省事者把别人创31 文中批评了几种“ 不能创造 ”的错误观点? (A)4 (B) 5 (C) 6 (D)3 32 这篇创造宣言认为教育者的最大成功是什么? (A)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B)师生合作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的活人。 (C)创造出真善美的活人 (D)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 33 第四自然段中说“ 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能万像同

15、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 。这里所用的 “刀法”比喻什么? (A)创造理论和创造方法 (B)创造理论 (C)创造技术 (D)教育方法 34 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合于交响曲之节奏”,是说集体创造活人之塑像应遵循相互合作与协调原理。 作者引用歌德的话 “没有勇气,一切都完”,着重证明惟恐有大无畏精神才是创造取得成功的关键。 “走两步退一步”隐含着创造之路虽有曲折坎坷,但还是要不断前进的意思。 “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 意指创造之神往往钟情于勤奋而勇于奉献的人。 本文的主旨可以概括为主要论述教育者需要探索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 作者善于用排比的手法来增强文章的气势

16、、说理效果和感染力。 (A) (B) (C) (D) 3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什么是信息呢?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信息是指具有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比如,人们收听了一次广播,听到了一些新闻,也就是接受到一些信息。同样,人们从别人的谈话和通信中,从电话和电视中,从阅读书报和文献资料中,从接触自然景物和周围环境中等等所获得的新消息,也都是信息。信息和消息是有区别的。人们听到的消息,它的内容可能已经是知道的,也可能是还不知道的。事先已经知道的消息不是信息,因为人们不能从中获得新内容和新知识。作为信息,必须是事先不知道它的内容的新消息,即具有“能够消除某些知识的不肯定” 的性质。信息作为科

17、学的概念,首先是在信息论中专门研究的,而信息论又是从通信科学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1948 年,美国贝尔电话公司的申农博士,在研究信源和信道特征的基础上,发表了通信的数学理论的著名论文。由于这篇论文是以研究一个特定系统的传输的信息量为起点,因而被称为信息论。这篇论文是信息论诞生的重要标志。与此同时,美国数学家维纳在创立控制论时,也研究了信息问题。这样,信息就开始作为基本概念进入科学领域。在申农看来,信息乃“ 两次不定性之差 ”。所谓“不定性”,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不了解,“不确定 ”。“两次不定性之差”就是指人们在获得新知识之后,改变了原有的知识状态,减少或消除了原先的“不定性” 。申农的信息概念

18、是他的通信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从申农的通信系统图示可以看出,通信就是两个系统之间传递信息,即从信息源发出消息(信息),消息通过编码,变换成信号,信号在信道中传输,在信道中传输信号的同时还会受到种种噪音的干扰,通过信道传输后的信号再通过译码变换成消息,信宿(接受者)就可以从中获取信息。这种从通信系统中提出的信息概念,被称为狭义的信息概念。35 下列各项中对“ 信息” 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信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具有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B)从电话和电视、阅读书报和文献资料中所获得的消息不一定都是信息。(C)信息与消息的区别在于:前者的内容有已知与未知之分,后者则必须是未知的。(D)信息是“

19、 能够消除某些知识的不肯定” 的新消息。36 下列各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人们不能从事先已经知道的消息中获得新内容和新知识,因而它不是信息。(B)有了 “通信科学” 和“控制论”,才有了“信息论”,也才有了“ 信息”。(C)信息能够作为基本概念进入科学领域,是与申农和维纳的研究分不开的。(D)信息是一种能够改变人们原有的知识状态,减少或消除原先的 “不定性”的新知识。37 对“申农的通信系统图” 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信源发出的消息或信息通过编码才能变成信号。(B)信号在信道中传输会受到种种噪音的干扰,影响了它通过译码变换成消息的进程。(C)申农的通信系统中通过译码变换成的消息全部

20、成了信宿的信息。(D)在申农的通信系统图上,两次出现的“消息”具有不同的意义。38 根据文意,以下与信息的概念产生无关的是:(A)信息论(B)通信科学(C)控制论(D)系统论39 本文说明的主旨是:(A)信息和信息概念(B)信息和信息论(C)信息和通信科学(D)信息论和控制论39 元曲和唐诗、宋词一样,同为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的艺术高峰。元曲包含两个部分:一是散曲,它是兴起于元代的一种新兴诗歌样式,主要包括小令和套曲;一是杂剧,即由散曲套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科介,专供舞台演出。元代散曲与杂剧的产生与发展,有其多种复杂的原因。一方面,是由文学尤其是诗歌本身的内在发展规律所决定的,是文学传统继

21、承与发展的结果。曲是由词演化而来的。词在发展初期,它饱含着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他们的愿望甚至隐情。但是,词发展到晚期,由于词作家远离社会现实,作品的内容日趋空泛,题材日趋狭隘,又由于作家一味堆砌词藻,走上了形式主义的绝路。1再者,金元时期,随着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各民族在政治、军事上的斗争,加强了经济、文化的交流。2辽灭金兴,金亡元起,北京成了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京地区流行的语言,逐渐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地区的语言相融合,形成了新的语言体系,从而为金元诗歌的创作提供了新的语言材料。3同时由于新词汇不断出现,双音、多音词日渐增多,而宋词的格律对变化着的语言,已成了一种严重的束

22、缚。加上南北语言声调的差异,方言俗语的迥别,由北方首先产生元曲这样一种新诗体就成为一种势所必然。4另一方面,最重要的原因是由元代的社会现实所决定。在蒙古贵族统一和统治中国的 90 年间,他们对汉族人民进行残酷剥削和压迫,实行民族歧视政策,破坏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制度,科举考试废而不行 70 余年。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地位顺序是: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匠、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在这种特殊的社会形态下,知识分子中的一部分人依附蒙古贵族,追求荣华富贵;一部分不做元朝的官,苦闷彷徨,隐居民间,过着贫苦的生活,抗议民族压迫,表现出对黑暗统治的不满和忧国忧民的思想。元代的特殊社会形态,也动摇了旧有的精

23、神意识,传统的习惯和信仰,加上城市经济的发达,外来文化的影响,使文学从旧的思想和束缚中获得了解放与发展的新契机,被正统文学轻视的市民文学,以新的形式和精神,茁壮地发展起来,成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力量。散曲分小令和套曲两种。小令也叫“小叶儿 ”,是独立的只曲,每首只有一段,很像一首单调的词,也有点像句式参差不齐的小诗。如白朴的越调天净沙秋思:“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套曲(又叫散套或套数) 是由两支以上宫调相同的只曲联缀而成的“组曲” 。套曲少则两曲,多而二三十曲,没有定数的限制,但必须一韵到底。套曲在体制上的灵活变化弥补了小令表情达意相对单调的不足。散曲

24、和词都是长短句,词“调有定格” ,曲有“正谱”。可是,散曲不像词那样严格要求“字有定数 ”,可以极尽长短句变化之能事,允许作者在正谱范围内加入“衬字”。所谓“衬字”就是在曲律规定必需的数字之外所增加的字。衬字不受格律的限制,即不讲平仄,不拘字数。它的作用,或者是补足语义,或者是加强声情,或者兼而有之。例如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内黄钟煞中一节“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你子弟谁教钻入他锄不断砍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其中加点的字,便是衬字。若去掉这些衬字,这支曲子便黯然失色了。散曲的用韵和词的用韵也有所不同。曲用韵较密,几乎是句句用韵,而最大的特点是平韵、仄

25、韵可以互押。不论小令还是套数,都是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即使篇幅较长的杂剧,一折也只能押一个韵部的字。而词则要求“韵有定声” 。词中如用平韵,则全词皆平;若用仄韵,则全调皆仄;若用平仄二韵,则必须换韵。相对来说,散曲的用韵走的是一条自由之路。散曲体裁在句子长短变化和押韵上的解放,使作者可以写得更加生动活泼,曲尽其妙,同时使音调节奏富于变化,浅唱高歌更为悦耳。所以说,散曲不仅为众多文人作者所热爱,也为广大群众乐于欣赏。40 “于是,广大人民群众呼唤着新的文学样式的诞生。” 一句是从第四自然段:中抽出来的,它应还原在1234中的哪个位置?(A)1(B) 2(C) 3(D)441 作者认为,词这种

26、文学样式走向衰微的原因有哪四条:(A)作家脱离社会现实; 作品内容空泛,题材狭窄; 作者一味堆砌词藻;词的格律不能适应变化的语言。(B) 作家脱离社会现实;作品内容空泛,题材狭窄; 作者一味堆砌词藻;走上了形式主义的绝路。(C) 作家脱离社会现实;作品内容空泛,题材狭窄; 北京地区语言的变化;词的格律不能适应变化的语言。(D)作家脱离社会现实; 作品内容空泛,题材狭窄; 作品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有距离;词的格律不能适应变化的语言。42 这个“新契机 ”指的是:(A)蒙古贵族的统治破坏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制度。(B)一部分知识分子对黑暗统治不满和忧国忧民。(C)旧有的精神意识被动摇,传统的习惯和信仰,加

27、上城市经济的发达,外来文化的影响。(D)被正统文学轻视的市民文学茁壮地发展起来。43 下面四种说法与本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A)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艺术高峰。(B)元曲的产生和发展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文学发展的规律,一是社会原因。(C)元曲是在宋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宋词到晚期走进了死胡同。(D)元曲是应运而生的新的文学样式,因而在艺术价值上高于宋词。44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据明人蒋一葵长安客话记述,昔日的永乐大钟,日供六僧击之,“昼夜撞击,声闻数十里,其声宏宏,时远时近,有异他钟”。如此美妙绝伦的钟声是怎么样形成的呢? 从外表上可以明显看出,大钟的钟壁上下厚度不同,钟

28、腰的厚度是 94 毫米,而钟口的壁厚是 185 毫米。测音表明,不同厚度的各个部分,都会产生相应的频率振动,发出不同的声音,而这众多分音的汇集就是一首雄伟的交响曲。加上永乐大钟合理的合金成分比率,优雅钟声的出现就不是偶然了。明永乐大钟的成分中含铜 80.5%、锡 16.4%及少量其他元素。当含锡在 16%左右时,就能保证钟体强度、韧度适度,保持钟声振动的持续性;若含锡量过多或太少都会使钟声余音减短,那么就无法欣赏到永乐大钟闻声数十里的悠长钟声了。同时还发现,永乐大钟的正下方,由一个直径 4 米、深 0.7 米的八角形地坑,它不单方便人们仰视大钟内壁,还有为钟声散音的功能,与现代舞台前乐池的声学

29、作用异曲同工。三管齐下方才造就了永乐大钟举世无双的完美音质。那么,明朝的能工巧匠是如何设计出这令人叫绝的声场呢?中国古钟千百年来的发展脉络有其自成一派的风格样式。中国钟的基本形状是钟声高度与口径之比在 1:0.7 左右,西洋中则在 1:1 左右。中国钟用钟杵从外壁敲击,而西洋钟用钟舌从内部敲击,因而发出的声音比中国钟更加急促、高昂。通过物理分析,钟声产生于撞钟引起的振动,而钟声的强弱、高低、音色主要取决于钟体的形状和材质。钟壁厚则钟声沉闷,反之清脆;钟体短而口径大则钟声消失得比较快,反之悠长。永乐大钟上端闭塞、下端钟口开放,形成钟顶小、钟腰细、钟身长、钟口外张似喇叭。当撞击时,引起钟声振动,使

30、各分音的频率恰当,产生拍频现象。此外,成分分析的结果告示我们,永乐大钟的合金成分比率与周礼.考工记中的“ 六齐” 大致相符。44 本文最合适的题目是:(A)永乐大钟的铸造工艺(B)永乐大钟的历史沿革 (C)永乐大钟的声学探密(D)永乐大钟的声音艺术45 本文第五段中“ 三管齐下 ”指的是:(A)钟壁的厚度、合金成分的比率、钟体中杂质的含量 (B)钟体的形状、合金成分的比率、钟壁的厚度 (C)合金成分的比率、钟壁的厚度、钟下的地坑 (D)钟下的地坑、古钟的风格、钟体中锡的含量46 根据本文,以下因素中能最有效保证钟声余音幽远的是:(A)适度的含锡量(B)微小的杂质含量 (C)钟体的高度(D)钟壁

31、的厚度47 根据本文,大钟下方地坑的声学作用是:(A)方便撞钟材(B)方便观赏 (C)汇聚分音(D)钟声散音工程硕士(GCT )语文模拟试卷 156 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5 题,每小题 2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理论知识2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政冶与经济综合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哲学知识4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哲学知识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 项主语与动词搭配不当,农忙托儿所不能说投入生产; B 项形容词搭配不当,“灿烂”不能修饰“感情”;C 项动词与形容词搭配不当, “打扫

32、”不能说“整整齐齐”。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民法知识。依据民事权利的不同效力,可将民事权利分为:支配权、形成权、请求权、抗辩权。支配权是对权利客体进行直接的排他性支配并享有其利益的权利。D 项错误。支配权的实现不需要对应人的积极义务,但这并不意味着支配权不存在对应义务,只是这种义务是不作为义务,即容忍义务。所以,“支配权不存在对应义务”的说法是错误的。)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权。A 项为失踪人及其利害关系人利益使用肖像,B、D 项依法使用肖像,只有 C 项违反了民法通则关于肖像权的规

33、定,是侵权行为。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法律知识。2009 年 2 月 28 日食品安全法正式出台并于 2009 年 6 月 1 日起施行。食品安全法第一次用法律形式明确了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发现其生产、经营的食品不安全,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停止生产经营该食品、消费者停止使用该食品,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食品,并记录召回情况。2004 年 10 月 1 日实施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是中国第一个明确召回制度的规定。注意“法律”和“规定”是不同的形式的法规,本题问的是“法律”。另,食品安全法应是今年考试9 【正确答案】 B【试

34、题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学知识。菟丝子是大豆田里常见的一种杂草。它的叶退化成鳞片,不能制造有机养料,依靠其不定根(寄生根)从宿主体内吸收水分和养料,造成宿主长势渐弱。显然这两种植物是寄生关系。 10 【正确答案】 B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从内外因条件提出了有效途径。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不同人死的不同说法,“仙逝”用于指年老的人自然死亡。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教育学常识。发现学习法是由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J SBrunet)提出来的。他认为,发现是教育学生的主要手段,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发现法。所谓发现法,就是教

35、师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搜集有关资料,通过积极思考,自己体会、发现概念和原理。可见题干的内容为发现学习法的内涵。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A 无动于衷是指不为感情所动,不能用在学习态度上;B 弹冠相庆指弹去冠上之尘,比喻喜得出仕为官,可贺可庆,这里形容广大教师不合适;D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先已有成算在胸,这里是指理解政策,做好准备的意思,用胸有成竹不合适。铤而走险指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为中性词,选 C。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管理知识。非正式组织,是指组织内的一些成员在共同的工作中,由于性格、价值观、兴趣爱好趋同而自发形成的

36、松散的群体组织。一个组织的成员在长期的共同工作、生活交往中,由于彼此了解的加深,总会有一些人组成一个个群体、集团。不管组织的领导愿意与否,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是任何组织都无法回避的客观事实。对于非正式组织,管理者既不能视而不见顺其自然,更不能采取简单的禁止或取缔。只能以务实的态度、科学的手段、有效的方法加以管理引导,淡化其消极一面,发挥积极一面。因此“因势利导”是明智的选择。)二、填空题(15 题,每小题 2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这两个句子之间为因果关系,题干讲的是强化企业管理的重要性,是结果,选项就应是之所以重要的原因。)

37、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显然,这道题目考的是语言的连贯性,四句话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因果关系) ,依次应填 、。)1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第一句用了拟人的手法。在一般情况下,“休息”和“工作”相对,但在这里对“教条主义”用“起床”来和“休息”相对,显得更生动形象。第二句写星星的“欢笑”,是不可能有声音传来的,不能用“开口”,只能用“眨眼”,诉诸视觉形象。第三句垂柳的叶子只能“抚摸”,不能“拥抱”。第四句,“盛开”本来是用来描写花朵的,这里用“盛开”比用“展现”更能表现笑容的美丽。1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战国变法运动的指导思想是法家学说,其中的“历史进化论”

38、是法家进步思想的关键所在,而商鞅是这一理论的实践者。2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1915 年 4 月 22 日下午 6 时,德军在比利时西南部的伊珀尔地区,从 6000 米宽的正面上对英法联军一次施放 180 吨液化氯气,造成英法联军 1.5 万人伤亡,成为战争史上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的开端。2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前一空句与下句衔接,后一空句属同一话题。 2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侵蚀” 意为逐渐侵害使变坏,而 “侵袭”是侵入而袭击,不合句意。“干预”意为过问;而 “干涉”多指不应该管的硬管,像互不干涉内政等。 2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前空格句与下旬

39、衔接,后一空格 句属同一话题2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实际是对语句内容的理解。)2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整个复句为因果关系,因此第五空不能填“但是”,排除 C 项;最后两空的句子是递进关系,不能填表示假设关系的 “如果”、“就”,排除 A、D 两项。2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 项中的“虽然”在文中没有呼应对象,因此可以排除 A 项;C 项中的“尽管”和 D 项中的“虽然”都有肯定事实存在的意思,而实际上 “那条劳动所得的防线”不可能是“马其诺防线”,因此也排除了 C 和 D 两项。2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学知识。

40、A 亨利.格雷是英国外科医生与解剖学家,是经典教科书格雷氏解剖学的作者;B 托马斯.杨是英国物理学家、医生,波动光学的奠基人;D 詹姆斯.林德是英格兰卫生学的创始人,发起利用柑橘类水果和新鲜蔬菜治疗和预防败血症;C 哈维是英国的医生、生理学家、胚胎学家,他写作的心血运动论,建立了血液循环学说,标志着近代生理学的诞生,因此选 C。2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B 项最全面,包含了 A、C、D 三项内容。2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暴发”“爆发”都有突然、迅猛的发生的意思,但前者强调突然性,后者往往侧重于爆炸性。在句中“山洪暴发”强调的应该是突发性,用前者,排除BD。“擅长”“善于

41、”都有在某方面具有特长的意思,前者一般只限于某一技能,如绘画、游泳等;后者可以指某一技能,也可以指某种行动,如思考、运用、建设、破坏等。在这句话中比较难区分,我们可以考虑从第三组人手辨别。“偏袒”“偏心”,前者是动词,意为袒护双方中的一方;后者是形容词,指偏向一方面,不公正。形容词是不能带宾语的,因此,这里应该用前者。排除 C 项。3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不齿”为不愿意提到的意思,表示鄙视;“不耻”是不认为可耻的意思;第一句,贪污腐败应填“不齿”。“淡泊”指不追求名利,“淡薄”指感情不浓厚,第三句感情应填“淡薄”。可选 D 项。三、阅读理解题(20 小题,每

42、小题 2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3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这篇宣言号召师生共同创造,首先就要破除种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有破才有立。从全文看,批评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是宣言的重点之一。这里作者列举了中外大量创造成功的实例,用事实说话,批驳了五种“不能创造”的观点。其中,前四种观点,可以从文中直接找出,只有第五种观点,要进行辨别和筛选,“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都是讲客观条件,都可以用来作为“不能创造”的理由。 3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不仅教师塑造了学生,同时学生也塑造了教师,答案是师生合作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的活人

43、 3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刀法”比喻教育方法;“万像”比喻众多教育对象;“万龙点睛”比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全句的意思是:“教育方法不当,可能使众多受教育者被毁,教育方法得当,可以使众多受教育者成才。”答案中提到的“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前面有一个主语“教育者”,结合起来看,答案应是 D 3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除了大无畏,还得有智慧之剑和金刚之信念与意志; 本文的主旨应是师生合作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的活人。 3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文意的理解。该项中“前者”应是指消息,后者应是指信息。其他各项可以从第一自然段找到依据。3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44、】 本题考查文意的理解。注意第二自然段中“与此同时,美国数学家维纳在创立控制论时”一句中“与此同时”的“此”指的是“信息论”。3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文意的理解。“全部成了信宿的信息”有误,依据是最后一自然段中“信宿(接受者) 就可以从中获取信息”这句话。3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文中有“信息作为科学的概念,首先是在信息论中专门研究的,而信息论又是从通信科学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以及“美国数学家维纳在创立控制论时,也研究了信息问题。”的内容,可见信息概念的产生与信息论、通信科学、控制论有关。文中并没有指出与系统论相关。39 【正确答案】 A【

45、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根据第一自然段“什么是信息呢”,第二自然段“信息作为科学的概念”,第三自然段“在申农看来,信息乃两次不定性之差”,最后一段首句“申农的信息概念”和末句“这种从通信系统中提出的信息概念,被称为狭义的信息概念”等处做出判断。4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1段前的一句话是:“但是,词发展到晚期走上了形式主义的绝路。”正好与题干构成了因果关系。4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B(3)(4) 内容重合;C(3)(4)内容重合;D (1)(3)内容重合;选A。4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B、C 三项都不是元曲产生的必然条件,因此这个“新契机”应指

46、“被正统文学轻视的市民文学茁壮地发展起来”,选 D。4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D没有说明元曲产生和发展的两个重要原因,并且与宋词 “同为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的艺术高峰”,无高下之分。4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文章第一段就提出“如此美妙绝伦的钟声是怎么样形成的呢?”,故选 C。4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读第二、三、四段即可明白。4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从文中“当含锡在 16%左右时,就能保证钟体强度、韧度适度,保持钟声振动的持续性;若含锡量过多或太少都会使钟声余音减短,那么就无法欣赏到永乐大钟闻声数十里的悠长钟声了”即可明白。4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从文中“同时还发现,永乐大钟的正下方,由一个直径 4 米、深 0.7米的八角形地坑,它不单方便人们仰视大钟内壁,还有为钟声散音的功能,与现代舞台前乐池的声学作用异曲同工”即可明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