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硕士(GCT )语文模拟试卷 212 及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5 题,每小题 2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 (2004 年第 5 题) 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歧义的一句是:(A)去年夏季,安徽和湖北的大部分地区都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B)据电台报道,治理整顿以来,三分之一不合格娱乐场所被关闭。(C)他是刚到这里来工作的大学生,很多人还不了解。(D)两个公司的员工都来了,这两个公司的领导也来了。2 教育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_。(A)孟禄(B)杜威(C)卢梭(D)洛克3 智力活动的对象特性是_。(A)物质性(B)展开性(C)观念性(D)简缩性4 世界
2、最大的半岛是_。(A)朝鲜半岛(B)中南半岛(C)印度半岛(D)阿拉伯半岛5 西汉文帝与东汉光武帝采取措施的共同点是_。(A)整顿吏治(B)实行田租三十税一(C)减轻刑罚(D)释放奴婢6 贯彻“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关键在 _。(A)坚持党的先进性(B)坚持执政为民(C)坚持党的阶级性(D)坚持与时俱进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_。(A)邓小平理论(B)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8 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 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A)熟知即真知(B)熟知不等于真知(C)熟知起源于真知(D)熟知必然转化成真知9 管理
3、界有这么一种主张:“如果你想表扬某人,最好形成文字:而如果你想批评某人,那么只需要打个电话说一下就可以完事了。”按照这种主张,不同的强化方式各应采取何种沟通方式?(A)正强化宜采取书面沟通方式,负强化宜采取口头沟通方式。(B)正强化宜采取书而沟通方式,一般性的批评官采取口头沟通方式。(C)正强化宜采取口头沟通方式,负强化宜采取书面沟通方式。(D)正强化宜采取口头沟通方式,惩罚宜采取书面沟通方式。10 吴总经理出差两个星期才回到公司,许多中层干部及办公室人员,马上就围拢过来。大家站在那里,七嘴八舌一下子就开成了一个热烈的自发办公会,有人向吴总汇报近日工作进展情况,另有人向吴总请求下一步工作的指示
4、,还有人向吴总反映公司内外环境中出现的新动态。根据这种情况,你认为下述说法中哪一种最适当地反映了该公司的组织与领导特征?_。(A)链式沟通、民主式管理(B)轮式沟通、集权式管理(C)环式沟通、民主式管理(D)全通道式沟通、集权式管理11 下列加点字的释义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危如累卵(危险) 正襟危坐 (端正) 危言危行(正直)(B)暴风骤雨(突然而猛烈) 暴虎冯河(残暴) 暴殄天物(糟蹋)(C)闻风而动(消息,风声) 蔚然成风(风气) 风言风语(疯疯癫癫的)(D)名副其实(名声,名誉) 莫名其妙(说出) 一文不名(值)12 人体形成尿液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A)肾小体 (B)肾小管 (C
5、)肾单位 (D)肾脏 13 我国特别行政区不享有的自治权是:(A)行政管理权(B)防务权 (C)立法权(D)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14 一家产品单一的跨国公司在世界许多地区拥有客户和分支机构,该公司的组织结构应考虑按_来划分部门。(A)职能(B)产品(C)地区 (D)矩阵结构15 下面作品、作家、国别(或朝代)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西游记吴承恩明代;神曲 但丁德国(B) 镜花缘李汝珍明代;汤姆.索亚历险记马克.吐温美国(C) 西厢记王实甫元代;唐璜拜伦英国(D)桃花扇孔尚任清代;红与黑 莫泊桑法国二、填空题(15 题,每小题 2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6
6、 表中所列的四组标点,最适合下面这段话的一组是: 毛泽东同志认为,共产党人对外来文化和道德传统的态度既不能一概排斥,也不能盲目搬用,而应该批判地改造、接受详见 毛泽东选集 合订本 984 页他说:“只有具体的人性,没有抽象的人性。” 17 土地是_的表层部分,它的主体由岩石、_和_所构成。 (A)地壳 水分 土壤 (B)陆地 岩石风化物(成土母质) 土壤 (C)岩石 水分 土壤 (D)岩石 岩石风化物(成土母质) 腐殖质 18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时的政绩就是明证。可是,他毕竟太富于诗人气质了,禁不
7、住,结果总是得罪人。他的诗名,但他的五尺之躯。他都照例不受欢迎。有感便发,不平则鸣 不平则鸣,有感便发流芳百世,冠绝一时 冠绝一时,流芳百世却容不了当权派 却见容不了当权派无论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 无论是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A)(B) (C) (D)19 清末首任内阁总理大臣是_;最后一任内阁总理大臣是_。(A)奕勖 翁同龢(B)李鸿章 张之洞(C)奕勖 袁世凯(D)翁同龢 袁世凯20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查字典、词典中“情不自禁” 的“禁”字可看到:jn不许,制止:止攀折花木。 法律或习惯上制止的事:入国问。犯禁。拘押:闭。监。 旧时称皇帝居住的地方:中。紫城。 不能随便通行的地
8、方:地。 jn禁受,受得住,耐(用):得起考验。这种布穿。忍耐,制止:他不(忍不住 )笑起来。注释中的“ ”表示_ 。(A)引用(B)引申义(C)举例(D)释义21 按照调查方式的不同,可以将教育调查分为_。(A)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B)现状调查与发展调查(C)个案调查与普遍调查(D)访谈调查与问卷调查22 巴斯德说:“ 在观察的领域中,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_。(A)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B)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起作用(C)认识来源于有准备的头脑(D)在认识过程中机遇具有重要作用23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写的是书生张生和前相国女儿崔莺莺
9、的爱情故事,故事的主要情节来源于唐代 _的传奇莺莺传(又名 会真记) 。(A)李邕(B)刘长卿(C)元稹(D)白居易24 滥伐森林,必然破坏自然界的_,滥垦草原会造成土地_。(A)生态平衡 沙漠化(B)食物链平衡 沙漠化(C)生态平衡 干涸和退化(D)食物链平衡 干涸和退化25 新疆绿洲农业形成的主要因素是_ ,青藏高原农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影响这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 。(A)气候 热量(B)地形 气候(C)地形 热量(D)气候 地形26 甲公司生产某种产品的固定成本是 30 万元,除去固定成本外,该产品每单位成本为 4 元,市场售价为 10 元,若要达到 6 万元销售毛利的目标,该产品产销
10、量应为_。(A)30 000 件(B) 45 000 件(C) 60 000 件(D)75 000 件27 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_、_称为地质构造,它是研究地壳运动 _和_的依据。(A)拉伸 张裂 性质 方式(B)变形 变位 性质 方式(C)变形 变位 变化 发展(D)拉伸 变位 变化 方式28 茅盾的_、巴金的_、老舍的_以及叶圣陶的_,是我国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著名的长篇小说。(A)子夜林家铺子骆驼祥子倪焕之 (B) 子夜家骆驼祥子迟桂花(C) 四世同堂家骆驼祥子倪焕之(D)子夜家骆驼祥子倪焕之29 某国有企业在改组为股份制企业时,职工老张购买了企业面值 3000 元股票,年底分红时,老
11、张获得了 3000 元股息。这 3000 元收入属于:(A)劳动收入(B)福利收入(C)资金收入(D)经营收入30 (2009 年第 17 题) 在下列各句横线处,依次填入最恰当的成语。作为伏明霞最感激的教练,郭克顺不仅有严父般的_还有慈母般的脉脉温情,这两方面综合,使她总能在国际大赛上处于最佳状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周末选择三五好友结伴自驾车出游,徜徉大自然的秀丽风光之中,_一个星期以来工作的压力、疲惫、郁闷就都_了。现在的中国女子足球队正处在新老交替的关键时明,能否找到有希望的好苗子并_顺利培养交接,是女足能否顺利_的关键所在。(A)颐指气使 涣然冰释 承上启下(B)耳提面命 烟消云散 承
12、前启后(C)颐指气使 烟消云散 承前启后(D)耳提面命 涣然冰释 承上启下三、阅读理解题(20 小题,每小题 2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3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问题鲁迅笔下的阿 Q,对于自己进监牢并不烦恼,而以为 “惟有圈而不圆,却是他行状上的一个污点” 。不仅如此,鲁迅用一百多字详尽描写“ 阿 Q 立志要画得圆” 却未能如愿的过程,其用心又是什么? 。鲁迅在阿 Q 正传中并没有解答的问题却在杂文中显示了解答的钥匙。鲁迅认为,圆滑是中国国民性的特征之一,大团圆是中国小说戏曲的重要特征,甚至自然景观的欣赏也有“ 十景病”的圆满心理。鲁迅认为,中国的历史只
13、有两个时代: “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这一种循环,也就31 第一段“其用心 ”所指的,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鲁迅详尽描写阿 Q 画圆圈,是为了突出表现圆圈是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 (B)鲁迅详尽描写阿 Q 画圆圈,正是要写出他的精神胜利法已使他走上了死路。 (C)阿 Q 努力把圆圈画得圆满,正是在追求心理上的圆满。 (D)阿 Q 努力把圆圈画得圆满,正是为了表现希求圆满的国民心态。 32 第二段“却在杂文中显示了解答的钥匙” 这句中的 “钥匙”所指的一项是: (A)阿 Q 式的革命 (B)阿 Q 的精神胜利法 (C)鲁迅的杂文 (D)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 33
14、下面列举的历史变革,不属于“原地不动地画圆圈” 的一项是: (A)秦末农民起义汉政权建立 (B)汉末军阀割据三国鼎立 (C)元末农民起义朱元璋当皇帝 (D)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 34 第五段“在自己的瓦砾中修补老例” 在文中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 Q 的革命即使成功,他的政治,经济地位也不会改变。 (B)阿 Q 的革命如果成功,他的政治、经济地位就能够改变。 (C)阿 Q 的革命即使成功,也只是推翻一个皇帝,另立一个新皇帝。 (D)阿 Q 的革命即使成功,也只是破坏一个旧世界而不能建设一个新世界。 35 以下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 Q 画的圆是中国文化中
15、大团圆的象征符号。 (B)阿 Q 本人是中国国民的一个典型代表。 (C)阿 Q 的“革命” 象征着辛亥革命,是圆圈式的“ 革命”。 (D)鲁迅借阿 Q 画圆对封建传统文化进行了极力批判。 36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问题。光,是人类的好朋友,是人类永远不可缺少的东西。然而,过强过滥的光、变化过于迅速的光却是一种污染。现代都市里都讲究对建筑物进行豪华装饰,普遍采用大块的镜面玻璃、大理石贴面、钢化玻璃包装整座大厦,经阳光一照,白花花、明晃晃。据测定,上述这些装饰比毛面砖石等外装饰建筑物的反光系数大 10 倍左右,远远超过人体所能承受的极限,对人造成千扰和伤害。最基本的光污染是眩光污染。眩光是指过强
16、的光线照射,它可以引起头晕目眩,使被照者视力下降,严重时甚至可造成失明。眩光来自许多方面,玻璃或镜子对阳光的反射、照相用的聚光灯或闪光灯、汽车夜间行驶的照明灯、夜空中的闪电,以及冶炼工、玻璃工等长时间面对的熊熊炉火等,都属于眩光污染之列,都可以对人造成伤害。有些光线如汽车灯、机场灯、闪电等,在白天不会令人有不舒服的感觉。可若在夜里出现,就显得格外明亮,很容易对人眼造成伤害。这是因为人眼中有两类感光细胞锥状细胞和杆状细胞,它们分别适应明暗两种不同环境。在夜晚从门外进入灯光明亮的房间,或从明亮的屋子走到室外,眼睛常有几秒钟看不见东西,就是因为两种视觉细胞在转换职责。有时,明暗突然交替,它们来不及适
17、应,人就会感觉不舒服,神经调节系统就会出现某种紊乱。尤其在黑暗环境,人的瞳孔开得很大,突遇强光,瞳孔来不及闭合,大量强光线进入眼内,可能造成眼损伤。夜间骑车人面对迎面过来的汽车的强光,就会出现这种不适应。尤其夜里的电焊枪、闪光灯等明暗交替出现的光,轮番刺激眼底,会使视网膜神经很快感觉疲劳,很容易引起视力下降。不仅过强的光线是一种污染,过杂、过乱的光线也是一种污染。车站中心控制室里交替闪烁的信号灯,舞台旋转的各式彩灯就是这类例子。它们的光线虽然不强,但因明灭不定,光线游移,很容易引起视觉疲劳,进而引起大脑疲劳,头晕头痛。人们常说在这种情况下感到“眼花缭乱” 、“头晕目眩”,指的就是这种效应。长期
18、在光线闪烁的环境中工作,会使人的视力受到影响,甚至导致某种程度的视力下降。光污染还有一类特殊形式,就是视觉污染,就是指杂乱无章的环境对人的视觉和情绪的不良影响。人们都有过这样的感觉,走进一个整洁、干净明亮的环境,心情会格外舒畅,情绪很高;相反,如果看到周围的一切都是乱糟糟的,就会感到心情烦躁,情绪低落。尤其是城市的街道上车水马龙,再加上污秽的垃圾、杂乱的货摊、乱七八糟的招贴广告等,视觉污染特别严重。还有一种近年来出现的特殊光污染激光污染。近年来,激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很多的节日装饰和舞台布置都采用了激光装置,激光光线到处可见,大有泛滥成灾之势。激光是一种指向性好、颜色纯、能量高、密度大的高能辐
19、射光。即使是最弱的激光光束,在它照射到的地方产生的热量也比太阳的强光高几百倍。激光光束一旦进入人眼,经晶状体会聚,可使光强度提高几百倍甚至几万倍,眼底细胞,都会被烧伤。激光光谱还有一部分属紫外线和红外线频率范围,它们因不能被人眼看到,更容易误入人眼造成伤害。功率很大的激光甚至可以直接进入人体,危害人的深层组织和神经系统。防治光污染关键在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合理布置光源,使它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而不是制造光污染。对有紫外线和红外线这类看不见的光污染的场所,必须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最重要的还在于个人的防护意识。(选自 科学杂志2003 年第 6 期,有改动)36 对光污染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_
20、。(A)光污染是指眩光污染,视觉污染和激光污染(B)光污染是指过强、过杂、过乱,变化过于迅速的光和激光污染,以及特殊形式的视觉污染(C)光污染是指过强的光线照射,过杂、过乱光线的闪烁和激光光束进入人体污染(D)光污染是指过强的光线照射,明暗突然交替,光线游移及向性好、能量高的激光进入人眼的危害37 对“人们常说在这种情况下感到眼花缭乱 、头晕目眩,指的就是这种效应”这一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A)光线明灭不定、光线游移,人们感到的“眼花缭乱”、“ 头晕目眩”(B)交替闪烁的信号灯,舞台旋转的各式彩灯令人不舒服的感觉(C)光线明灭不定、光线游移,引起的视觉疲劳,进而引起大脑疲劳,头晕头痛的现象
21、(D)光线闪烁的环境,会使人的视力受到影响,甚至导致视力下降38 对汽车灯、闪电在夜里出现易伤害人眼的原因,表述正确的一项是_。(A)人眼中锥状细胞和杆状细胞两类感光细胞,分别适应明暗两种不同环境,交替工作(B)在黑暗环境,人的瞳孔开得很大,突遇强光,瞳孔来不及闭合(C)明暗突然交替,锥状细胞和杆状细胞两类感光细胞来不及转换职责(D)明暗交替出现的光,轮番刺激眼底,会使视网膜神经很快感觉疲劳39 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_。(A)镜子对阳光的反射、照相机用的闪光灯、夜空中的闪电等都会对人眼造成伤害(B)过强过乱、变化过于迅速的光污染是可以烧伤眼底细胞的污染现象(C)激光因不能
22、被人眼看到可以直接进入人体,危害人的深层组织和神经系统(D)外装饰建筑物的装饰材料反光系数越大,对人们造成的干扰和伤害越大40 根据本文的内容,下列做法不利于减轻光污染对人的伤害的是_。(A)夜间出门时,戴上墨镜(B)从车站中心控制室调到城市市容清洁队(C)布置舞台时少用激光装置(D)对有紫外线、红外线的场所,采取安全防护措施41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问题。“韦编三绝”是说孔子读 易次数之多,竟把编联简策的编绳翻断了多次。此语最早见于史记.孔子世家。对“韦编” 的“韦”如何理解新版 辞海的解释是:“韦,熟牛皮。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皮绳编缀,故曰韦编。” 这种说法其实是错误的。其一,现代的形声字
23、古代常常写作假借字,汉代文献中此例不胜枚举。汉代许慎说文有“ 经,织从丝也 ”。许慎所用的“从”字,即今之形声字 “纵”字的假借字。我们既知纵字在汉代实写作“从” ,那么我们把汉人 (司马迁)写的“韦编”读作“ 纬编”,是合乎汉人用字常理的。纬编即编联简策的纬绳。因为古人常把纵横称作经纬,所以说文又称“ 纬,织衡丝也 ”。简书的竹简是纵向排列的,犹如织布帛的经线,编联简策的组绳则是横向编联的,犹如织布帛的纬线。据此,把横向编联简策的组绳称作“纬绳 ”、“韦编”是理所当然的。其二,古代简书并不一定是用皮绳编缀的。陈梦家在汉简缀述中写道:“所用以编简札为册者,多为丝纶,有时写作绳,有时写作编。苟勋
24、穆天子传谓汲郡魏家所出皆竹简素丝编,南齐书吱惠太子传记襄阳古冢所出考工记“竹简书,青丝编” 居延出土汉简册,则为麻绳。”毫无疑义,所谓 “素丝编”、“青丝编”都是指的丝绳。出土简册,则木简仅见用麻绳。除了“ 韦编三绝”的“韦”被释为皮绳外,尚不见任何关于用皮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41 作者认为辞海对“韦编三绝” 的“韦”字解释有误,不能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一项是_。(A)把横向编联简册的组绳称作“纬绳” 、“韦编”是理所当然的(B)孔子读易,竟然多次翻断了简策的编绳(C)既然 “纵” 字在汉代实写作“ 从”,那么把“韦编”读作“ 纬编”是合理的(D)因为古人常把纵横称作经纬,纬(韦)编即编联简
25、策的纬绳42 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A)目前尚未见到关于用皮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因此 “韦编三绝”的“ 韦”被释为皮绳可能是错误的(B)只有 “韦编三绝” 的“韦”是皮做的绳子,其余编联简册的 “韦”都是“ 素丝编”和“青丝编”(C)历史上未见到任何关于用皮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因此“韦编三绝” 的“韦”被释为皮绳是错误的(D)“韦编三绝 ”的“韦”被释为皮绳,只见于史书的记载而尚未见到过用皮绳编联简册的实物43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A)作者认为“ 韦” 不作“熟牛皮”讲的一个原因是,“韦” 应是“经纬”的“ 纬”的假借字(B)作者除了援引陈梦家在汉简缀述中
26、的论述,还考证了我国古代有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C)我国已出土的古代的竹简都是用“素丝编”或“青丝编” 编联的,而编联木简则用麻绳(D)简书的竹简是横排的,像织布帛的经线,编联简册的绳子是纵向的,像织布帛的纬线,所以把它称作“纬绳” 或“韦编”44 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_。(A)“我们把汉人写的韦编读作纬编是合乎汉人用字常理的”句中的“ 汉人”指的是汉族人,因为当时少数民族还没有使用简册(B) “孔子读易次数之多,竟把编联简策的编绳翻断了多次。 ”易,指的是周易春秋时期即己传世(C)本文作者对“韦” 字作出了新的解释,但这并没有改变成语“韦编三绝” 的含义(D)汉字是一
27、种表意文字,人们借助汉字表意的特性,在文献考证中,常能有新的发现45 根据全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分析不符合作者意思的一项是_。(A)“韦编三绝 ”的“韦”,实际上是“纬” 的假借字(B)编联简策的“韦” 是横向编联的,相当于织布帛的纬线(C)古代简书不用皮绳编缀(D)一直以来人们把“ 韦编三绝” 的“韦”解释为“熟牛皮 ”,是错误的45 古今中外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名著不仅仅是艺术珍品,甚至主要目的不在于艺术,而是以艺术为手段表达某种哲学思想、政治思想、教育思想或其他思想,还可能万象皆备。如伏尔泰、狄德罗、萨特等人的一些著作,既是小说,又是哲学;而卢梭的小说爱弥儿,就明确地说过是阐述其教育思想的。
28、至于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康帕内拉、卡贝和反乌托邦主义者赫胥黎、奥威尔等人的小说,主要是表达其政治思想的。我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所包含的思想极为丰富,又各具中心。其中有些是很有现代意义和实用价值的。比如,近年来,人们已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中挖掘出许多人才学的内容:认为红楼梦中的王熙凤、贾探春是具有管理能力的人才,她们推行的是从那个封建家庭内部实际出发的某种责任制:认为西游记提出了人才使用的问题,孙悟空在大闹天宫之前是怀才不遇,因为他官封“弼马” ,屈居下位,职到“齐天”,却又并无实权。有的人甚至认为 水浒传 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部人才学,说是宋王朝不能用人,驱使天下的人才投奔梁山:而宋江善于
29、用人,才使许多人才会聚到梁山。至于三国演义,涉及的就更多一些。“马谡失街亭” 等著名篇章,已经是越嚼越出味儿了,只不过还没有人称它为人才学罢了。对于这种研究,学术界有一点微词,认为这只能代表一种信息,即国家重视人才的信息,而作品中的内容并不一定如此。也就是说,这四部著作中,并不一定有很多人才学的内容,只是研究者为了某种需要,作了时代的外加而已。问题应该怎样看呢?研究古代著作, “外加 ”是可能出现的,不过也不能一概而论,要做具体分析。46 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作者,判断准确的一项是_。(A)施耐庵、罗贯中、吴承恩(B)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C)吴承恩、施耐庵、罗贯中(D)罗贯中、吴承
30、恩、施耐庵47 第三段“对于这种研究” 一句中,“这种”指代的是 _。(A)对古今中外文学名著表达的思想内容的研究(B)对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现代意义和实用价值的研究(C)人们从我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中挖掘人才内容的做法(D)从人才学角度研究古典文学48 “对于这种研究,学术界有一点微词” 一句中所说的 “一点微词”的内容是什么?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A)认为这只能代表国家重视人才的信息(B)认为这四部著作中不一定有很多人才学的内容(C)认为四部著作中的人才学内容是研究者为了某种需要而作了时代的外加(D)认为这四部书中,可以称得上人才学的是 三国演义49 下面对第二段主要内容的表述不完全正确
31、的一项是_。(A)近年来,人们已经从三国演义、水浒传 、西游记、红楼梦中挖掘了许多人才学内容(B)有人认为红楼梦中王熙凤、贾探春在那个封建家庭中创造出了落实某种责任制的办法(C)有的人甚至认为水浒传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部人才学,是否能使用人才,直接影响到了事业的发展(D)三国演义涉及人才学的地方更多些,只是目前还没有人称它为人才学罢了50 从全文看,第一段中列举许多外国作家的小说的作用是_。(A)证明文学名著的写作的主要目的在于表达思想(B)为了说明它们具有现代意义和实用价值(C)为了和我国古典四大名著形成对比(D)为了说明它们不像我国四大名著那样具有现代意义和实用价值工程硕士(GCT )语文模
32、拟试卷 212 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5 题,每小题 2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歧义句的辨析。A“大部分地区”既可以理解为安徽、湖北两个省的大部分地区,又可以理解为湖北一省的大部分地区;B“三分之一”既可以理解为所有娱乐场所的三分之一,也可以理解为不合格娱乐场所的三分之一;C表意不明,“很多人还不了解”既可指“他”对很多人还不了解,也可以指 “他”不被很多人了解。)【知识模块】 歧义句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理论知识3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理论知识4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地理知
33、识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历史知识6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政冶与经济综合7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政冶与经济综合8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哲学知识9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管理知识10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管理知识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B 中暴虎冯河的“暴”是徒手打的意思;C 中风言风语的“风”是传说的,没有根据的意思;D 中一文不名的“名”是占有的意思。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学知识。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脏形成尿液是在一个个肾单位中进行的。若选 D,则是审题不仔细所致。 13 【正确答案】
34、 B【试题解析】 特别行政区是指在我国版图内,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设立的,具有特殊的法律地位,实行特别的政治、经济制度的行政区域。尽管特别行政区和一般行政区一样,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但特别行政区具有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包括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以及自行处理有关外交事务的权力。但防务权归属于中央。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该跨国公司在世界许多地区设立机构,这是按地区的部门化。答案为 C。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世界文学史知识。A 但丁为意大利人;B 李汝珍为清代人;D红与黑的作者是斯丹达尔。因此选 C。二
35、、填空题(15 题,每小题 2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首先应该明确, 处的内容全是对 “毛泽东同志认为”后的一段话的解释说明,不属于文段内容,应该用括号,就可以排除 B、D 两项了;同时,还应该知道,这是句内括号,是对转述的毛泽东的话的解说,所以句末点号应该放在后括号外。据此可排除 A 项了。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地理知识。地壳和岩石都包括海洋,因此土地是陆地的表层部分,选 B。 1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提示:本题考查文句的衔接。“不平则鸣”比“有感便发”的意思更深,所以要搁在后面,选,
36、先“冠绝一时” 后才能“流芳百世”,所以选;不是苏东坡“却容不了当权派 ”而是不被当权派见容,所以选 ;“同党秉政”比“政敌当道”更为严重,意思是政敌不见容是常见的事情,而同党不见容就严重了,所以“向党秉政”应搁在“政敌当道”后面,选。)1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史知识。1884 年(光绪十年),慈禧太后罢斥恭亲王奕诉,奕勖接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主持外交,并进封庆郡王。1911 年 10月(宣统三年八月) 武昌起义爆发,汉阳、汉口相继被革命军攻占。载沣被迫重新启用袁世凯,于 10 月 27 日任钦差大臣,11 月 1 日又被任命为内阁总理大臣。此后清廷灭亡,中华民
37、国成立,因此袁世凯成为清朝最后一任总理大臣。)2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字有本义和引申义两种,字典中的“”就是指引申义。)2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教育学知识。教育调查区别于一般的社会调查,它是以当前的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是为了认识某种教育现象、过程或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实地考察活动。教育调查的主要方式为访谈调查与问卷调查。A、B、C 三项都是一般的社会调查方式。2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哲学知识。“机遇”从哲学上讲,只是人们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即外因。“有准备的头脑”,在这里是指为了事业成功,通过主观努力而积累起来的主观条件,一个人
38、是否能捕捉住成功的机遇,关键就在于内因,也就是说自己的主观努力。“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意思就是说只有那些为捕捉机遇而付出努力的人,机遇这种“幸运之神”才会降临在他们的身上,也就是说机遇只有通过人们的主观努力,才能真正在人们的发展中起作用。显然题干的哲学寓意是说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只有 B 项才符合要求。A 、D 两项本身不错,但不符合题干要求。C 项本身就不对,认识的来源是实践,头脑只是意识的加丁厂。2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文史知识。莺莺传为唐代传奇,唐代诗人元稹撰。原题为传奇,异闻集载此篇,还保存原题,太平广记收录时改作莺莺传沿用至今。又因传中有赋会真诗的内容
39、,俗亦称会真记。)2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学知识。滥伐森林,必然破坏自然界的整个生态平衡,不仅仅是食物链平衡,排除 B、D;干涸是指河流,不是指土地,因此选 A 滥垦草原会造成土地沙漠化。2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解题时可以先分析第二项,影响青藏高原农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的是热量,气候没有点出最主要的原因,如此可以排除 B、D 两项。最后分析新疆绿洲农业形成的主要因素时,比较气候与地形,当然地形更重要,因为题中已说了绿洲农业,这样,排除了 A 答案也就是 C 了。)2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由方程 X(10-4)-30=6 解得 X=6 万件。正确答
40、案为 C。2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地理知识。A 拉伸和张裂都是地壳变形的具体表现,没有变位,错,C 变化和发展意思也差不多,没有提到地壳运动的性质; D 拉伸只是地壳变形的具体现象之一,不是地壳变形的全部。选 B。2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现代文学史知识。A林家铺子 是茅盾的作品,不是巴金的作品;B迟桂花是郁达夫的作品,不是叶圣陶的作品;C 四世同堂是老舍的作品,不是茅盾的作品。选 D。2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学知识。股息属于资金收入,C 项正确。3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颐指气使”指有权势的人
41、的傲慢神气,不宜与“严父般”搭配;“涣然冰释”一般指嫌隙、疑虑、误会消除,而压力、疲惫、郁闷宜用“烟消云散”;女足的新老交替应是前后队员的关系,应为 “承前启后”。)【知识模块】 成语三、阅读理解题(20 小题,每小题 2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3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答案在第二自然段:鲁迅认为,圆滑是中国国民性的特征之一,大团圆是中国小说戏曲的重要特征,甚至自然景观的欣赏也有“十景病”的圆满心理,甚至历史的“一治一乱”也就是原地不动地画圆圈。因此要选 A,鲁迅详尽描写阿Q 画圆圈,是为了突出表现圆圈是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 32 【正确答案】 D【
42、试题解析】 此题可以和上题结合起来答。 3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B、C 三项都是在封建体制内“一乱一治”的历史循环,属于原地画圆圈;中华民国却是建立了共和制,推翻了封建统治制度,因此选 D。 3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阿 Q 的“革命”是传统的画圆圈式的 “革命”的翻版。阿 Q 式的革命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另换了一个皇帝甚至暴君,“在自己的瓦砾中修补老例”。因此,阿 Q 的革命是不可能改变他的政治、经济地位的。 3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A 项正确,文中有 “阿 Q 所画的圆圈,不是一个普通的圆圈,而是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的内容;B
43、项正确,文中有“阿Q 的精神胜利法,就是国民希求圆满的象征。”的内容, C 项错误,文中有“不能简单地在阿 Q 革命与辛亥革命之间画上等号”的内容 ID 项正确,文中有“鲁迅对封建传统文化的控诉是最令人惊心动魄的,在小说中只有狂人日记中的古旧传统吃人,可以与之相比。 ”的内容。 3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这是一道概念判断题。此题目的重在考查把握全文内容,归纳概念和判断的能力。A 只概括了原文三大类光污染,漏掉了过杂过乱的光污染: C 只提取了原文明确指出的三种光污染,漏掉了变化过于迅速的光和视觉污染;D 概括不完整,对激光危害表述不准确;B 概括了全文提到的光污染信息。37 【正确答
44、案】 C【试题解析】 此题重在考查对段内相关信息的理解。重点是归纳概念相承、相衔接的信息。A 强调人们在“光线明灭不定、光线游移 ”情况下的感觉;B 对情况和感觉表述都不明确;D 光线闪烁的环境对人眼睛的危害; C 抓住题干中所说的“这种效应”,根据语言表达习惯,可推知 C 项为正确答案。3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这是一道从现象归纳原因的分析题。此题中在考查透过现象找原因、区别结果和原因的分析、归纳能力。A 单讲人的生理机能; C 分析明暗突然交替,人感觉不舒服的原因;D 项说明明暗交替出现的光所造成的结果; B 抓住题干分析在夜间人突遇强光,眼睛受伤害现象的原因。39 【正确答案】
45、 D【试题解析】 此题重在考查对全文整体信息的理解、筛选、分析和整合,关键是提取、整合与题目相关的信息,作出合理的推测和判断。A 原文说可以对人造成危害,有确定因素,不用推断就可知道;B 激光光束一旦进入人眼,就能烧伤眼底细胞,所以推断有误;C 应该是功率很大的激光,推断有误; D 属于眩光污染的装饰材料的反光污染大小与装饰材料的反光系数成正比,因此直接影响着对人们干扰和伤害的强度。答案为 D。4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原文视觉污染包括城市的街道,所以调到市容清洁队只是避免了过强光线的污染,但又受到视觉污染的威胁。4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因为 B 项所说正是“韦编三绝”的
46、出处或成语意思,也是本文所考证的对象而非作者考证结论的佐证。4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文要证明的就是新版辞海对“韦编三绝”中“韦”的解释“说法其实是错误的”,原因有二;画线句正是原因之二,故 C 项理解正确。A 项主要错在“可能”所表示的不确定性上,原文中“这种说法其实是错误的”是肯定性的语句。B 项错在没有理解文本的意思,没有把握文段的主旨。D 项错在“只见于史书的记载”,与画线语句所表达的意思相反。4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对照原文便不难发现,文中说的是“简书的竹简是纵向排列的,犹如织布帛的经线,编联简策的组绳则是横向编联的,犹如织布帛的纬线。”而 D 项误将竹简与编
47、绳的纵横弄反了。4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原文中“我们把汉人(司马迁)写的韦编读作纬编是合乎汉人用字常理的”两个“汉人”,前者指司马迁,后者指汉代人。因为该句是在以汉代许慎说文为例后所作的一种推论,故汉人不可能是汉族人,文中也没有可供说明“当时少数民族还没有使用简册”的依据。4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原文只是说古代简书“并不一定”是用皮绳编缀的。4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为文学常识题,应识记。4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紧承此段的上一段内容是在谈近年来人们从我国四大名著中挖掘的有关“人才学”的内容,而紧承此句“学术界有一点微词,认为这只能代表一种信息,即国家重视人才的信息,而作品中的内容并不一定如此”。可见“这种研究”指的应是“从人才学角度研究古典文学”。4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这段内容里有明确的语言信息,即“这四部著作中,并不一定有很多人才学的内容,只是研究者为了某种需要,作了时代的外加而已”,可见“学术界”的观点是:从人才学角度研究这四部著作,是从“某种需要”出发的一种“外加”,这四部作品没有例外。因此 D 项不是“一点微词”所指。4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表述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