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民事法律行为)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bowdiet140 文档编号:839603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民事法律行为)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民事法律行为)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民事法律行为)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民事法律行为)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民事法律行为)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民事法律行为)模拟试卷 3 及答案与解析单项选择题第 31-5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1 下列选项中,属于负担行为的是( )。(A)免除债务(B)抛弃所有权(C)设立行纪合同(D)转让债权2 甲欲将 1 万元财产赠给乙,但恐其家人反对,就伪书 1 万元的买卖合同。甲的行为在性质上属于( ) 。(A)真意保留(B)伪装表示(C)隐藏行为(D)重大误解3 甲、乙双方约定,租赁合同自 6 月 1 IZI: 始生效。这里的“6 月 1 日”在性质上是( )。(A)延缓期限(

2、B)解除期限(C)诉讼时效(D)期间4 下列选项中,属于意思表示不自由的是( )。(A)错误(B)乘人之危(C)单独虚伪表示(D)通谋虚伪表示5 属于单务、双方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A)遗赠(B)遗赠扶养协议(C)赠与(D)悬赏广告6 下列行为中,属于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A)甲捡到手表一块(B)乙和丙签订委托合同(C)王某撰写一篇学术论文(D)刘某在微博上公布自己对某事件的评论7 属于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A)甲、乙签订质押合同,约定质权自移转质物占有时生效(B)甲、乙约定,如果甲将房屋出售,甲、乙将离婚(C)甲、乙约定,如果下雨,甲将一把雨伞送给乙(D)甲、乙约定,如果甲

3、不赌博,乙将古扇赠给甲8 不属于实践合同的是( )。(A)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B)定金合同(C)保管合同(D)建设工程合同9 可以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是( )。(A)票据行为(B)抵销行为(C)通奸行为(D)向银行借贷的行为10 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和附期限民事法律行为的最本质的区别是( )。(A)是否具有确定性(B)是否具有合法性(C)是否具有特定目的性(D)双方具有未来性1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效力待定民事行为的有( )。(A)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从事依法不能从事的法律行为(B)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的行为(C)无权代理人以他人名义从事法律行为(D)法定代表人超越权限从事的法律行为12 下列

4、关于意思表示的表述,正确的是( )。(A)行为人可以撤回意思表示(B)意思表示须以明示方式作出(C)意思表示须以对话方式作出(D)有意思表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之一13 甲乘坐乙的出租车,但乙声称:因冬季路滑,若出车祸概不负责。甲因事急不得不接受。则甲、乙达成的运输合同( )。(A)有效(B)无效(C)部分有效(D)效力待定14 下列行为中,行为人的意思与表示一致的是( )。(A)甲在朋友称赞其新买的钻石项链时,以开玩笑的口气说: “怎么样?好吧? 送给你了”(B)叔叔对上高三的侄子乙说:“你若考上大学,我就给你买一部手机 ”(C)丙欲将自己的财产 3 万元赠与乙,但恐家人反对,就伪书 3

5、 万元的买卖合同(D)一台价值 2 万元的相机,因为贴错了 2 000 元的价格标签,在顾客询问价格时,售货员表示售价为 2 000 元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因乘人之危而为的民事行为为无效民事行为(B)市场交易存在风险,造成损失责任自负,不得撤销(C)民事行为要么有效,要么无效(D)当事人向法院提出撤销请求的,法院不得变更16 属于无偿民事法律行为的有( )。(A)保证合同(B)租赁合同(C)遗赠扶养协议(D)悬赏广告17 民法总则第 145 条中规定“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一个月内予以追认” 。对于该规定的理解,正确的是( )。(A)条文中的催告权是支配权(B

6、) “一个月” 期间是诉讼时效(C)条文中的追认权是形成权(D)法定代理人对相对人的追认未作表示的,视为同意18 撤销权行使的期间为( )。(A)不变期间(B)时效期间(C)不能中断,但能延长(D)约定期间19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民事法律行为成立应具备的一般条件的是( )。(A)当事人(B)标的(C)意思表示(D)内容合法20 当事人约定“ 甲的儿子如果从外地调回 ”,甲、乙之间的房屋租赁合同即行终止。这一民事法律行为所附的是( )。(A)肯定解除条件(B)肯定延缓条件(C)否定解除条件(D)否定延缓条件多项选择题第 51-5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

7、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21 可撤销民事行为中,撤销权消灭的情形有( )。(A)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 1 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B)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 3 个月内没有行使撤销权(C)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 1 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D)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22 下列情形属于意思表示不一致的是( )。(A)欺诈(B)错误(C)胁迫(D)隐藏行为23 下列选项中,属于无效民事行为的是( )。(A)甲从一商人手中购置了 5 台针孔摄像机(B)张

8、某为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确能证明发病期间实施的民事行为(C)丙把一幅字迹真品当作复制品卖给了丁(D)11 岁的董某接受了其姑姑赠送的一台照相机24 甲、乙二公司订立一份货物买卖合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现双方对货物的质量约定不明,存在重大误解。对此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是( )。(A)双方都有权宣告该合同无效(B)双方都有权宣告该合同的主要条款无效(C)双方都有权请求人民法院予以变更(D)双方都有权请求仲裁机构予以撤销25 下列民事行为中,属于部分有效、部分无效的是( )。(A)甲所立的遗嘱中有部分内容被继承人篡改(B)患者乙与医院达成协议:因医疗事故造成乙人身伤害的,医院不负责任(C) 9 岁的丙

9、接受他人赠与的 1 台电脑(D)丁因重大误解高价购得李某的家具一套26 甲、乙约定,如果甲的儿子回国,甲将终止与乙之间的委托合同,在甲的儿子没有回国之前,则该约定属于( )。(A)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B)附期限民事法律行为(C)附延缓条件民事法律行为(D)一直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27 甲、乙订立借款 1 万元的合同,但约定乙须“在合同订立 20 日后方能取款” 。该借款合同属于( ) 。(A)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B)附期限民事法律行为(C)附延缓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D)该民事法律行为已经成立但未生效28 以其成立是否以需要交付实物为标准,民事法律行为分为( )。(A)要式民事法律行为(B)实践民

10、事法律行为(C)诺成性民事法律行为(D)不要式民事法律行为简答题第 56-57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9 简述效力待定民事行为的法律后果。辨析题第 58 小题,8 分。要求对命题进行判断并着重阐明理由。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30 “没有意思表示就没有民事法律行为,有意思表示就有民事法律行为。” 请对这一说法加以辨析。31 有的学生说:“ 市场交易存在风险,造成损失责任自负,不得撤销。” 试对该说法加以辨析。法条分析题第 59 小题,10 分。要求符合立法原意和民法理论。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3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 158 条

11、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但是按照其性质不得附条件的除外。附生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失效。”请运用民法原理分析:32 本条规定的制度及其含义。33 本条规定中“ 所附条件 ”的特征。34 如何理解“ 按照其性质不得附条件 ”?35 条文中“生效条件 ”和“解除条件”的含义。案例分析题第 60 小题,15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35 王瑞,男,海滨市人,其妻在青山市工作。王瑞因长期同妻子两地分居,欲调往青山市工作。王瑞所在单位同事张龙得知此事后,遂找到王瑞,请求王瑞将其现在海滨市居住的私有房屋四间卖给他。王瑞告知张龙,其调

12、动工作之事是否可成难以预料,如调动不成,他现住之房屋不能卖,如调动成功则可以卖给张龙。二人遂达成房屋买卖协议一份,协议约定:如果王瑞调往青山市工作,则将其在海滨市的四间私有房屋转让给张龙,价款 48 万元;张龙在王瑞正式调动后 10 日内付清房款,王瑞在收到房款后 30 日内交付房屋。在订立该协议 3 个月后,王瑞恰遇一机会将其妻调回海滨市工作,王瑞便告知张龙,现其妻调回海滨市,他的私有房屋要自用,不能出卖给张龙。张龙遂诉至海滨市人民法院要求王瑞交付房屋。问:36 本案涉及的民事行为的性质是什么?理由是什么?37 法院是否应支持张龙的诉讼请求?为什么?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民事法律行为)模

13、拟试卷 3 答案与解析单项选择题第 31-5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民事法律行为所产生的效果的不同为标准,可以将法律行为分为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负担行为是以发生债权债务为内容的法律行为,主要产生请求权,包括单独行为如捐助行为(这里的单独行为不同于抛弃所有权这种单方行为)和合同行为如设立买卖合同、委托合同、行纪合同等。处分行为则是直接完成权利转移的行为,如抛弃所有权、债权转让、免除债务等。可见,选 C 项。【知识模块】 民事法律行为2 【正确答案】 C【试

14、题解析】 甲将真实的赠与表示隐藏于虚假的买卖行为之后,因此,甲的行为是隐藏行为,选 C 项。真意保留又称为单独虚伪表示,在真意保留的情况下,表意人并不希望外部的单独虚伪表示发生法律效力,且内心真意也因没有表示而无法发生法律效力;在隐藏行为中,表意人所隐藏的真实意思当然发生法律效力,而虚假意思表示无效。可见,甲的行为并非真意保留,不选 A 项。伪装行为又称为通谋虚伪表示,甲的行为并非伪装行为,因为并不存在互相通谋的另一方当事人,不选 B 项。甲在赠与财产时并不存在误解,不选 D 项。【知识模块】 民事法律行为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表述中的“6 月 1 日”属于延缓期限,又称为“始

15、期”,即在租赁合同中规定的期限到来之前,该合同所确定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不发生效力,待6 月 1 日这一期限到来时,租赁合同才发生法律效力,选 A 项。D 项表述的“期间”不同于“期限”,期间是民事法律关系经过的时间,而期限是必然到来的某一时间点。【知识模块】 民事法律行为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意思表示瑕疵包括意思表示不一致和意思表示不自由两种情形。意思表示不一致包括单独虚伪表示、通谋虚伪表示、隐藏行为和错误;意思表示不自由包括欺诈、胁迫和乘人之危。可见,选 B 项。【知识模块】 民事法律行为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遗赠属于单务、单方民事法律行为;遗赠扶养协议属于双务、双

16、方民事法律行为;赠与属于单务、双方民事法律行为;悬赏广告属于单务、单方民事法律行为。【知识模块】 民事法律行为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签订合同的行为属于民事法律行为,故选 B 项。拾得遗失物的行为是事实行为,故不选 A 项。王某撰写学术论文的行为也是事实行为,故不选 C 项。刘某在微博上公布事件评论的行为不能产生相应的民事法律后果,故不选 D 项。【知识模块】 民事法律行为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不能以法律规定的生效条件作为民事法律行为的附条件,故排除 A项。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条件不能违反公序良俗,故排除 B 项。C 项为附期限民事法律行为。【知识模块】 民事法律行为8

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定金合同、保管合同等为实践合同。建设工程合同为诺成合同。【知识模块】 民事法律行为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票据行为、抵销、撤销、承认、解除以及行使选择权的行为不得附条件。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不得附条件。如结婚、离婚、收养、继承的承认与抛弃、对非婚生子女的承认与否认等不得附条件。违法的行为不能附条件。但当事人以约定不为违法行为作为停止条件,或者以为违法行为作为解除条件,如你不赌博,就将房屋租给你,属于有效的附条件。【知识模块】 民事法律行为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最大区别是,所附

18、条件和所附期限虽然都具有未来性,但是条件是否发生是不确定的,而期限是必然到来的。【知识模块】 民事法律行为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效力待定民事行为有三类,即备选项中 A、B 、C 项所表述的情形。D 项表述的法律行为并非效力待定民事行为,选 D 项。【知识模块】 民事法律行为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民法总则第 141 条规定,行为人可以撤回意思表示。撤回意思表示的通知应当在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前或者与意思表示同时到达相对人。据此,A 项表述正确。民法总则第 140 条规定,行为人可以明示或者默示作出意思表示。沉默只有在有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者符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时,

19、才可以视为意思表示。据此,B 项表述错误。根据民法总则第 137 条规定,意思表示既可以对话方式作出,也可以非对话方式作出,C 项表述错误。民法总则第 143 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据此,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之一是“意思表示真实”,而非“有意思表示”,D项表述错误。【知识模块】 民事法律行为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民法总则第 156 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据此,本题表述中,甲、乙达成的运输合同条款中,除了

20、人身伤害的免责条款无效外,其余条款是有效的,因此是部分有效、部分无效,选 C 项。【知识模块】 民事法律行为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B 项表述中,乙的叔叔的意思表示属于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其赠与的意思表示为赠与合同的有效要约,其内心真意和外部表示行为是一致的,故选B 项。 A 项表述为意思与表示不一致中的单独虚伪表示或真意保留。 C 项表述为意思与表示不一致中的隐藏行为。D 项表述为意思与表示不一致中的错误,具体而言,属于错误中的误解,而且是重大误解。【知识模块】 民事法律行为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 项错在因乘人之危而为的民事行为,依据 合同法的规定属于可撤销民事行

21、为;B 项错在否认了可撤销民事行为的存在;C 项错在没有考虑效力待定和可撤销民事行为的情形。【知识模块】 民事法律行为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保证合同属于无偿、诺成、单务合同。【知识模块】 民事法律行为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条文中的催告权是形成权,A 项表述错误。 “一个月”期间是除斥期间,而不是诉讼时效,B 项表述错误。条文中的追认权是形成权,C 项表述正确。法定代理人对相对人的追认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D 项表述错误。【知识模块】 民事法律行为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撤销权行使的期间为除斥期间,除斥期间为法定期间、不变期间。【知识模块】 民事法律行

22、为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不同于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一般条件包括当事人、标的和意思表示,不包括内容合法,选 D 项。【知识模块】 民事法律行为2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没有否定字眼,故为肯定条件,既然“终止租赁合同”,所以为解除条件。【知识模块】 民事法律行为多项选择题第 51-5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21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民法总则第 152 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

23、消灭:(1)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 1 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 3 个月内没有行使撤销权;(2)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 1 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3)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 5 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据此,备选项应全选。【知识模块】 民事法律行为22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意思表示不一致的情形包括单独虚伪表示(真意保留)、通谋虚伪表示(伪装行为 )、隐藏行为、错误;意思表示不自由的情形包括欺诈、胁迫、乘人之危。意思表示不一致和意思表示不自由都是

24、意思表示存在瑕疵的情形。【知识模块】 民事法律行为23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出于对他人隐私权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的目的,私人不能购置针孔摄像机,因而 A 项表述的情形属于无效民事行为。 民通意见第 67 条第 1 款规定,间歇性精神病人的民事行为,确能证明是在发病期间实施的,应当认定无效。据此,B 项表述的情形属于无效民事行为。C 项表述的情形属于可撤销民事行为。D 项表述的情形属于有效民事行为。【知识模块】 民事法律行为24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在因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中,各方当事人均享有撤销权;在因欺诈、胁迫、乘人之危而为的民事行为中,撤销权只归受损害的一

25、方。【知识模块】 民事法律行为25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继承法第 22 条第 4 款规定,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此规定表明,遗嘱没有被篡改的部分仍然有效,因此 A 项表述的民事行为部分有效、部分无效,选 A 项。合同法第 53 条规定,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1)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2)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据此,B 项表述的人身伤害的免责条款无效,但医疗合同的其他条款,如治疗费、住院费支付条款等,在没有发生医疗事故的情况下仍然是有效的,选 B 项。民法总则第 19 条规定,8 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

26、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据此,C 项表述的丙接受赠与的纯获利益的行为有效,而不是部分有效、部分无效,不选 C项。民法总则第 147 条规定,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据此,D 项表述为可撤销民事行为,而不是部分有效、部分无效,不选 D 项。【知识模块】 民事法律行为26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附延缓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表现在,该民事法律行为已经成立但未生效,条件成就,该民事法律行为生效;条件不成就,则一直不生效。附解除条件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表现

27、在,该民事法律行为已经成立并生效,条件成就时,该民事法律行为效力解除;条件不成就时,该民事法律行为一直有效。【知识模块】 民事法律行为27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甲、乙约定的乙须“在合同订立 20 日后方能取款”,该期限是必然到来的,是附期限民事法律行为,而不是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选 B 项,不选 A项。约定的期限到来,该民事法律行为就会发生法律效力,因此是附延缓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选 C 项。由于期限尚未到来,因此该民事法律行为已经成立但未生效,选 D 项。【知识模块】 民事法律行为28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以其成立是否以需要交付实物为标准,民事法律行为可分为实

28、践性民事法律行为和诺成性民事法律行为;以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是否必须采用特定形式为标准,可将民事法律行为分为要式民事法律行为和不要式民事法律行为。【知识模块】 民事法律行为简答题第 56-57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9 【正确答案】 效力待定民事行为的效力确定基于以下不同法律事实:(1)真正的权利人行使追认权,对效力待定民事行为进行事后追认。追认是一种单方的意思表示,无须相对人的同意即可发生法律效力。(2)善意相对人行使撤销权,从而使效力待定民事行为归于无效。(3)效力待定民事行为会因特定事实的出现而补正其效力。【知识模块】 民事法律行为辨析题第 5

29、8 小题,8 分。要求对命题进行判断并着重阐明理由。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30 【正确答案】 (1)该说法不完全正确。(2)正确的一面:民事法律行为必须有意思表示,因此民事法律行为是表意行为,没有意思表示就没有民事法律行为。(3)不正确的一面:民事法律行为要求“ 意思表示真实” ,而非仅仅“有意思表示”,除了意思表示真实,民事法律行为有效还应具备的条件有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和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知识模块】 民事法律行为31 【正确答案】 (1)该说法是不正确的。(2)在一般情况下,行为人应当对误解的后果自行承担责任,但在重大误解的情况下,会产生不

30、同的法律效果。(3)基于重大误解而为的民事行为属于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如果当事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变更、撤销权,或者行使变更、撤销权的除斥期间已过,则应后果自负;行为人如果在法定期间内行使变更、撤销权,则后果并非由本人自负。【知识模块】 民事法律行为法条分析题第 59 小题,10 分。要求符合立法原意和民法理论。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知识模块】 民事法律行为32 【正确答案】 本条规定的是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双方当事人在民事法律行为中设立了一定的事由作为条件,以该条件的成就与否(是否发生) 作为决定该民事法律行为产生或解除根据的民事法律行为。【知识模块】

31、 民事法律行为33 【正确答案】 条件的特点有:条件具有未来性。条件具有或然性。条件具有非法定性。条件具有合法性。【知识模块】 民事法律行为34 【正确答案】 “ 按照其性质不得附条件 ”的情形即行使形成权的行为、违反公序良俗原则的行为以及基于交易安全而不允许附条件的行为。【知识模块】 民事法律行为35 【正确答案】 生效条件是指民事法律行为中所确定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要在所附条件成就时发生法律效力的条件。解除条件是指民事法律行为中所确定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在所附条件成就时,就失去法律效力的条件。【知识模块】 民事法律行为案例分析题第 60 小题,15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知识模块】 民事法律行为36 【正确答案】 本案属于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延缓条件),因为王瑞与张龙之间签订的买卖合,同是以工作调动成功作为该合同生效条件的。【知识模块】 民事法律行为37 【正确答案】 法院不能支持张龙的诉讼请求,因为该买卖合同是以王瑞工作由海滨市调往青山市为条件的,但该条件没有成就。【知识模块】 民事法律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