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律硕士综合课(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5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1 关于商鞅变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A)商鞅取消郡县制,实行分封制,剥夺了旧贵族对地方政权的垄断权(B)商鞅 “改法为律” ,突出了法律规范的伦理基础(C)商鞅推行“连坐” 制度,鼓励臣民相互告发奸谋(D)商鞅制定了分户令,以增加政府的赋税收入2 法经的制定者是( )。(A)李悝(B)商鞅(C)子产(D)张汤3 秦始皇时期,某地有甲、乙两家相邻而居,但积怨甚深。有一天,
2、该地发生了一起抢劫杀人案件,乙遂向官府告发系甲所为。甲遭逮捕并被定为死罪。不久案犯被捕获,始知甲无辜系被乙诬告。依据秦律,诬告者乙应获下列( )刑罚。(A)死刑(B)鬼薪白粲(C)城旦舂(D)笞一百4 我国第一部以“ 律” 命名的封建成文法典出现于 ( )。(A)战围(B)汉朝(C)秦朝(D)唐朝5 秦朝将司法机关判案的成例称为( )。(A)廷行事(B)决事比(C)封诊式(D)法律答问6 将诉讼区分为公室告和非公室告的朝代是( )。(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7 “爰书”这一法律文书出现于 ( )。(A)战围(B)秦朝(C)汉朝(D)唐朝8 西汉末年,某地一男子偷盗他人一头牛并贩卖
3、到外乡,同家后将此事告诉了妻子。其妻隐瞒未向官府举报。案发后,该男子受到惩处。依照汉代法律,其妻的行为应( )。(A)完全不负刑事责任(B)按包庇罪论处(C)与其丈夫同罪(D)按其丈夫之罪减一等处罚9 汉代曾发生这样一件事情:齐太仓令获罪当处墨刑,其女缇萦上书请求将自己没为官奴,替父赎罪。这一事件导致了( )。(A)汉高祖规定“ 上请” 制度(B)汉文帝废除肉刑(C)汉文帝确立“官当” 制度(D)汉景帝规定“ 八议” 制度10 汉武帝时,有甲、乙二人争言相斗,乙以佩刀刺甲,甲之子丙慌忙以杖击乙,却误伤甲。有人认为丙“ 殴父也,当枭首 ”。董仲舒引用 春秋事例,主张“论心定罪”,认为丙 “非律所
4、谓殴父,不当坐 ”。关于此案的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论心定罪 ”是儒家思想在刑事司法领域的运用(B)以 春秋经义决狱的主张是旨在建立一种司法原则(C) “论心定罪” 仅为一家之言,历史上不曾被采用(D)“论心定罪 ”有可能导致官吏审判案件的随意性11 汉朝规定犯罪与刑罚以及行政管理方面的单行法规称为( )。(A)科(B)比(C)格(D)令12 在汉文帝刑制改革过程中,用以替代劓刑的刑罚是( )。(A)弃市(B)笞五百(C)髡钳城旦舂(D)笞三百13 上请制度始创于( )。(A)秦朝(B)汉朝(C)曹魏(D)隋朝14 下列不属于汉朝法律儒家化的表现是( )。(A)春秋决狱(B)服制定罪
5、(C)亲亲相隐(D)秋冬行刑15 汉朝将没有凭证而擅自闯入宫殿的犯罪行为称为( )。(A)失阑(B)不敬(C)左官(D)阑入16 按照中国古代“ 准五服以制罪 ”的刑法原则,相对于侵犯一般人而言,法律对侄子殴打叔父行为的处罚( )。(A)更轻(B)更重(C)同等(D)视情况而定17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格” 命名的封建成文法典是由 ( )政权制定的。(A)曹魏(B)北魏(C)东魏(D)西魏18 晋代所确定的五刑是( )。(A)死刑、髡刑、完刑、作刑、杂抵(B)杖刑、鞭刑、徒刑、流刑、死刑(C)死刑、徒刑、笞刑、罚金刑、赎刑当古(D)笞刑、杖刑、徒刑、流刑、死刑19 汉朝在“三三独坐 ”的官员中
6、不包括 ( )。(A)尚书台(B)御史台(C)司隶校尉(D)廷尉20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式” 命名的封建成文法典制定的政权是 ( )。(A)西魏(B)东魏(C)北魏(D)曹魏21 汉朝规定“ 婚姻之家及两州人士,不得对相监临” 的法律称为( )。(A)酎金律(B)三互法(C)上计律(D)见知故纵之法二、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22 下列关于秦朝法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A)秦朝是我国封建法律儒家化的重要历史时期(B)秦朝是我国历史上唯一
7、以身高确立刑事责任年龄的朝代(C)御史台是秦朝最高的中央监察机关(D)秦律在编纂体例上开创了我国封建成文法典的总则篇23 下列关于法经的表述,正确的有( )。(A)法经中的“ 具法” 相当于近代法典的总则部分(B) 法经的“六禁” 包括淫禁、狡禁、城禁、嬉禁、徒禁、金禁(C) 法经中有关侵犯财产性的犯罪规定在“贼法 ”中(D)法经的篇目一共是 7 篇24 下列有关汉朝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A)汉朝的法律形式包括律、令、格、式四种(B)汉文帝的刑制改革并没有涉及宫刑的改革(C)汉武帝时期颁布的“告缗令”是有关重农抑商的法令(D)汉朝为了限制告诉权,特区分了公室告和非公室告25 魏晋南
8、北朝时期法律发生了许多发展变化,对后世法律具有重要影响。下列表述正确揭示了这些发展变化的有( )。(A)北齐律共 12 篇,首先将刑名与法例律合为名例律一篇(B) 魏律以周礼“八辟”为依据,正式规定了“八议” 制度(C) 北周律首次规定了“重罪十条”(D)北魏律与陈律正式确立了“官当” 制度26 下列有关北齐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A)北齐律首次规定了“十恶” 制度(B) 北齐律直接成为唐律疏议的蓝本(C) 北齐律以“刑网简要、疏而不失”而著称于世(D)北齐律确立了以“名例律” 作为法典总则的篇目27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登闻鼓直诉制度最早确立于汉朝(B) “张杜律” 指的是北齐
9、律(C)北齐是首次将大理寺作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的朝代(D)最早规定八议制度的封建成文法典是晋律 28 以廷尉作为中央最高司法机关的朝代有( )。(A)秦朝(B)汉朝(C)曹魏(D)两晋三、分析题第 67-69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8 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诊式.讯狱:凡讯狱,必先尽听其言而书之,各展其辞,虽知其詍勿庸辄诘。其辞已尽书而无解,乃以诘者诘之。诘之又尽听其解辞,又视其它无解者以复诘之。诘之极而数詍,更言不服,其律当笞掠者,乃笞掠。笞掠之必书曰:爰书:以某数更言,毋解辞,笞讯者。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
10、,分析上述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29 该段文字反映的是秦朝的何种法律制度?30 该段文字的基本含义是什么?31 如何评价秦朝的上述规定?31 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 “当耐为司寇而以耐隶臣诬人,何论? 当耐为隶臣。”又: “完城旦,以黥城旦诬人,何论 ?当黥。”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32 法律答问在性质上是什么?33 何谓耐为司寇、耐为隶臣、完城旦和黥等刑罚?对于以耐为司寇和完城旦之刑分别以耐为隶臣和黥城旦诬人者,如何论处?34 试分析该段文字反映的定罪量刑原则。34 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仕伍甲盗,以得时值赃,赃值过六百六十,吏弗值(通假字“ 知” 编者注 ),其狱鞫乃值赃,赃
11、值百一十,以论耐,问甲即吏何论?甲当黥为城旦,吏为失刑罪。”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35 何谓耐?请结合材料分析甲应当承担的刑事责任。36 何谓“失刑 ”?请结合材料分析官吏为何以“失刑”罪论处?37 试分析秦律规定失刑罪的意义。37 汉书.刑法志:“ 景帝元年,下诏日: 加笞与重罪无异,幸而不死,不可为人。其定律:笞五百日三百,笞三百日二百。狱尚不全。至中六年,又下诏日:加笞者,或至死而笞未毕,朕甚怜之。其减笞三百日二百,笞二百日一百。又日:笞者,所以教之也,其定棰令。丞相刘舍、御史大夫卫绾请:笞者,棰长五尺,其本大一寸,其竹也,末薄半寸,皆平其节。当笞者,笞臀。毋得更人,毕一罪乃更人。
12、自是笞者得全,然酷吏犹以为威。死刑既重,而生刑又轻,民易犯之。”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38 请根据材料分析汉景帝对刑制继续改革的原因和总体措施。39 请根据材料总结汉景帝刑制改革的具体内容。40 请根据材料分析此次刑制改革的意义。40 后汉书.章帝纪:“律十二月立春,不以报囚。冬至以后,在顺阳助生之文,而无鞫狱断刑之政。朕咨访儒雅,稽之典籍,以为王者生杀,宜顺时气。”盐铁论.论蕾:“ 春夏生长,利以行仁。秋冬杀藏,利以施刑。”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41 该段文字反映了汉朝的什么制度?该制度的历史渊源是什么?42 汉朝实行该
13、制度的原因是什么?体现了什么思想?43 汉朝实行该制度有何例外规定?为什么?法律硕士综合课(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5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商鞅通过变法,取消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用法律手段剥夺旧贵族的特权。可见,A 项表述错误。商鞅“改法为律 ”,强调法律的规范性,而不是伦理性。可见,B 项表述错误。商鞅在变法过程中“实行”连坐制度而不是“推行”连坐制度。可见,C 项表述错误。商鞅制定并颁布了 分户令,
14、以发展小农经济,扩大户赋来源。可见,D 项表述正确。故选 D 项。【知识模块】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战国法经的编纂者是李悝,故选 A 项。考试大纲所列的主要法典编纂者包括:春秋铸刑书的制定者子产,铸刑鼎的公布者赵鞅,竹刑的制定者邓析,战国法经的编纂者李悝,连坐法和分户令的制定者商鞅,汉律的制定者萧何,晋律的注疏者为张斐、杜预,贞观律的制定者为房玄龄、长孙无忌,唐律疏议的注疏者为长孙无忌。【知识模块】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秦律实行诬告反坐制度,即秦律对于诬告他人者,以所告之罪罪之。按秦律规定,一般情况下,只有
15、故意陷害他人才构成诬告罪,实行反坐;如果是过失则不算是诬告,也就谈不上反坐。但秦律又进一步规定,如果是诬告他人杀人则无论故意、过失与否都以诬告论,实行反坐。结合题目交代的案情,乙诬告甲为抢劫杀人案件的案犯,使甲定为死罪,按秦律诬告实行反坐的规定,对乙当处以死刑。故选 A 项。B、C 项表述都是作刑。【知识模块】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春秋时期成文法公布之后至战国商鞅变法之前,法典的名称还以“法”命名,战国时期编纂的法经就是其表现。但在商鞅变法过程中,商鞅改法为律,认为律具有“范天下不一而归于一”的功能,此后的封建成文法典称为律典。由于商鞅改法为律,使得
16、秦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律命名的封建成文法典。故选 C 项。【知识模块】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秦朝的法律形式包括律、令、法律答问、封诊式和廷行事 5 种,此外还有课和程。其中,律是秦朝正式的律典;令是皇帝临时发布的诏令;法律答问是对法律条文、术语、律义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因采用答问的形式,故称为“法律答问”,类似于后世的“律疏”。封诊式是关于司法机关审判原则、治狱程式以及对案件进行调查、勘验、审讯、查封等方面的法律规定和文书程式,同时也包括一些具体案例。决事比是汉代的法律形式。【知识模块】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6 【正确答案】 A【
17、试题解析】 秦朝把“贼杀伤、盗他人”等杀人、偷盗犯罪列为严惩对象,称为“公室告”,对此,官府必须受理。对于“子盗父母、父母擅刑”以及“髡子、奴妾”等的犯罪,列为“非公室告”,对此,官府不予受理。故选 A 项。【知识模块】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根据秦简所载案例,在审判中也重视收集证人证言和物证,尤其重视现场勘验和司法鉴定。秦朝把调查或勘验笔录称为“爰书”。故选 B 项。【知识模块】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是汉宣帝时期确立的:主张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外,均可互相隐匿犯罪行为
18、,而且减免刑罚;对卑幼亲属首匿尊长亲属的犯罪行为,不负刑事责任;尊亲长首匿卑幼,除死罪上请减免外,其他也不负刑事责任。结合本题交代的案情,妻子在此原则要求的可以相互隐匿的亲属和罪名范围内,应不负刑事责任。可见,选 A 项。【知识模块】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缇萦上书是汉文帝进行刑制改革的诱因。汉文帝以缇萦上书为契机,开始实行刑制改革,逐步废除肉刑。可见,选 B 项。汉代的上请制度就是通过请示皇帝给有罪贵族官僚某些优待的制度。不选 A 项。官当是封建社会允许官吏以官职爵位折抵徒刑的一种特权制度,它正式出现在北魏律与陈律中。不选C 项。“八议”是指贵族官僚
19、中的八种人犯罪后,须 “议其所犯”,对其所犯罪行实行减免刑罚。“八议”即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三国曹魏首次使该制度入律。不选 D 项。【知识模块】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春秋决狱的基本精神是“论心定罪”,即特别强调主观心理动机在定罪量刑方面的作用,该审判方式源于孔子春秋一书所倡导的“重志”的做法,是儒家思想在刑事司法领域的运用。可见,A 项表述正确。以 春秋断狱旨在建立一种司法原则,是汉朝法律儒家化的表现之一。可见,B 项表述正确。春秋决狱所主张的“论心定罪”,该做法沿用于魏晋南北朝,到了隋唐,因法律儒家化的任务已经完成,礼
20、法合一的法典正式形成,春秋决狱才算完成历史使命。可见,C 项表述错误,选 C 项。“论心定罪”的主观随意性大,可以穿凿附会,可能会破坏法律的确定性和权威性。可见,D 项表述正确。【知识模块】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汉朝的法律形式包括律、令、科、比四种。律是汉代基本的法律形式,包括以刑事法律规范为主的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的成文法,如九章律、越宫律、左官律等。令是皇帝所发布的诏令,内容广泛,法律效力最高,是汉朝重要的法律形式。汉朝的科从秦朝的“课”发展而来,是律以外规定犯罪与刑罚以及行政管理方面的单行法规,也称“事条”、“科条”。比又称决事比,是指在律无正
21、条规定时,比照援引典型判例作为裁断案件的依据。格是北魏时期出现的法律形式,也是隋唐时期重要的法律形式之一。故选 A 项。【知识模块】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汉文帝刑制改革的内容是:将墨刑(黥刑)改为髡钳城旦舂;将劓刑改为笞三百;将斩左趾改为笞五百;将斩右趾改为弃市(死刑)。可见,选 D 项。【知识模块】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上请制度源于汉朝,所谓上请,是指一定范围内的官僚贵族及其子孙犯罪,不交一般司法机关处理,而应通过奏请皇帝裁决给予其减免刑罚优待的制度。上请是封建特权法的体现。可见,选 B 项。【知识模
22、块】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汉朝法律儒家化的表现有:德主刑辅、春秋决狱、秋冬行刑、上请、录囚、三纲法律化和亲亲相隐,而服制定罪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儒家化的表现。可见,选 B 项。【知识模块】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汉朝将没有凭证而擅自闯入宫殿的犯罪行为称为阑入,故选 D 项。汉朝将警卫失职使无证者人宫的行为称为失阑。不选 A 项。汉朝将对皇帝及其先祖、皇帝使用的器物、牲畜有轻蔑失礼的行为以不敬、大不敬罪论处。不选 B 项。汉朝将舍天子而仕诸侯,帮助地方诸侯对抗中央的行为以左官罪论处。不选 C 项。【知识模块
23、】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依据“准五服以治罪”的刑法原则,相对于常人(一般人)相犯而言,对于亲属相犯,凡以尊犯卑者服制愈近,处罚愈轻;服制愈远,处罚愈重;凡以卑犯尊者,服制愈近,处罚愈重;复制愈远,处罚愈轻。本题中,侄子殴打叔父为以卑犯尊行为,相对于常人相犯,处删当然加重,故选 B 项。【知识模块】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格”命名的封建成文法典是南北朝时期东魏政权制定的麟趾格,故选 C 项。北魏“以格代科 ”,制定了别权调格,格这一法律形式的出现为隋唐时期律、令、格、式的法律形式的形成奠
24、定了基础。注意:别权调格虽然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格”,但此时尚不能称为法典,东魏时期制定麟趾格后,才开始称为独立法典。【知识模块】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1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曹魏律首次提出了新五刑制度的概念,包括死刑、髡刑、完刑、作刑、赎刑、罚金刑、杂抵罪匕种刑名三十七等(引自晋书.刑法志)。晋律将其简化为死刑、徒刑、笞刑、罚:金刑和赎刑当古五种刑名二十余等(引自唐六典)。北魏确立了死、流、徒、鞭、杖的五刑制度。北周五刑体系的排列由轻递重,为杖、鞭、徒、流、死丘刑制度。开皇律定五刑为死、流、徒、杖、笞五刑制度,封建五刑制度正式确立。唐律将五刑排列由轻递重,为笞、杖、徒、
25、流、死五刑制度。可见,选 C 项。【知识模块】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汉朝从中央到地方建了一套自成系统的监察组织。中央设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关。长官为御史大夫,其地位仪次于丞相,为丞相副贰,协助丞相总理国政,同时职掌全国的最高监察权,下设御史中丞和侍御史等属官。地方监察机关主要是司隶校尉和州(部)刺史。司隶校尉“掌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东汉时期,司隶校尉在皇帝面前与尚书令、御史中丞均专席独坐,被称为“三独坐”。据此,选 D 项。【知识模块】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2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式”命名的封
26、建成文法典是南北朝西魏政权制定的大统式,故选 A 项。【知识模块】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2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汉朝在官吏选任中实行回避制度,为此制定了三互法,规定“婚娴之家及两州人士,不得对相监临”,故选 B 项。酎金律是汉代制定的打击危害中央集权犯罪的法律;上计律是汉代考课之法;见知故纵之法是汉代制定的打击危害国家政权犯罪的法律。【知识模块】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二、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22 【正确答案
27、】 A,C,D【试题解析】 我国封建法律的儒家化开始于汉代,故 A 项表述错误,选 A 项。秦朝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以身高确立刑事责任年龄的朝代,其他朝代都不以身高来确定刑事责任年龄,故 B 项表述正确。秦朝的中央最高监察机关和检察机关最高长官的名称是合一的,称为御史大夫。汉代设置了御史台,作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最高长官称为御史大夫。可见,C 项表述错误,选 C 项。法经在编纂体例上开创了我国封建成文法典的总则篇,而不是秦律。故 D 项表述错误,选 D 项。【知识模块】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23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具法是关于定罪量刑中从轻从重等法律原则的规定,起着“具其加
28、减”的作用,相当于近代法典中的总则部分。可见,A 项表述正确,选 A 项。 (法经的“六禁 ”包括淫禁(惩罚奸淫、通奸行为) 、狡禁(惩罚狡诈行为)、城禁( 惩罚偷越城墙行为)、嬉禁( 惩罚赌博行为)、徒禁( 惩罚聚集行为)和金禁(惩罚受贿行为)。可见,B 项表述正确,选 B 项。法经中有关侵犯财产性的犯罪规定在“盗法”中,有关危害统治秩序、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规定在“贼法”中。可见C 项表述错误。法经的篇目是 6 篇。可见D 项表述错误。【知识模块】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24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汉朝的法律形式是律、令、科、比 4 种,而律、令、格、式是唐朝的法律形
29、式。可见,A 项表述错误。汉文帝刑制改革没有涉及宫刑,宫刑是在南北朝时期才退出历史舞台的。可见,B 项表述正确,选 B 项。汉武帝为了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颁布“告缗令”,对商人征收苛重的财产税。可见,C 项表述正确,选C 项。公室告和非公室告区分的诉讼类别出现于秦朝,而不是汉朝。可见, D 项表述错误。【知识模块】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25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北齐律一共 12 篇,并首次将“刑名”与“法例”两篇合为“名例律”一篇。可见,A 项表述正确,选 A 项。 魏律以周礼中的“八辟”为依据,将“八议”制度正式列入法典。可见,B 项表述正确,选 B 项。北齐律首次
30、规定了“重罪十条”,而不是北周律。可见,C 项表述错误。 “官当”制度正式体现在北魏律和陈律中。可见,D 项表述正确,选 D 项。【知识模块】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26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北齐律首次规定了“重罪十条”制度,该制度成为隋朝开皇律规定的“十恶”制度的渊源。可见,A 项表述错误,选 A 项。北齐律直接成为开皇律的蓝本,而开皇律则是唐律疏议的蓝本。可见,B 项表述错误,选 B 项。 北齐律以“法条明审,科条简要”而著称于世,而开皇律以“刑网简要,疏而不失”而著称于世。可见,C 项表述错误,选 C 项。北齐律确立了以“名例律”作为法典总则的篇目,之后各朝律典
31、都以“名例律”作为封建基本法典的总则,直至清末修律。可见,D 项表述正确。【知识模块】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27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登闻鼓直诉制度是指重大冤屈者可以通过击鼓鸣冤,向中央直诉直至皇帝的制度,该制度首次创立于西晋,而不是汉代。可见,A 项表述错误,选A 项。公元 267 年诏颁晋律,晋律由当时著名的律学家张斐、杜预作注,因此,后人将经过张斐、杜预注疏的晋律也称为“张杜律”。可见,B 项表述错误,选 B 项。北齐政权将廷尉改为大理寺,并扩大了编制,使得大理寺成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可见,C 项表述正确。曹魏律 正式规定八议,后世沿用,直至清末。可见,D 项
32、表述错误,选 D 项。【知识模块】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28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秦汉魏晋直至南北朝北齐以前,中央最高司法机关都称为廷尉,北齐将廷尉改为大理寺,作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廷尉才退出历史舞台。可见,备选项应全选。【知识模块】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三、分析题第 67-69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知识模块】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29 【正确答案】 该段文字反映的是秦朝的审理制度。【知识模块】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30 【正确答案】 该段文字的基本
33、含义是,凡是审理刑案,必须首先听取两造(两造即为原告和被告)的口供并详细记录,使他们各自陈述,虽然知道有人在欺骗,也不要立即发问。如果其供述完毕而案情仍不清楚,则对不清之处再行追问,同时再详细听取并记录其辩解之辞。然后,再就其未能解释清楚的问题继续追问。追问到最后,如果当事人仍然一再欺骗,乃至改变口供拒不服罪,依法可以施行拷打时,则对其施行拷打。拷打时必须写明:“报告:因为某人多次变更口供,且不能说明变更的理由,所以对某人施行刑讯”。【知识模块】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31 【正确答案】 该段文字表明,秦朝较为重视刑案的审理,提倡不经过刑讯而获取口供,这表明,秦朝统治者认识到,不使用刑
34、讯所得到的口供较为可靠,因而对刑讯的态度既承认合法,但又不积极提倡,这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制止刑讯逼供。由于秦朝法制残酷,并奉行有罪推定的原则,因此根本不能杜绝实践中刑讯的广泛适用。【知识模块】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知识模块】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32 【正确答案】 法律答问在性质上属于法律解释,与秦律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知识模块】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33 【正确答案】 耐为司寇即剃掉鬓须去伺察贼盗的劳役刑;耐为隶臣即剃掉鬓须为官奴之刑;完城旦即修筑城墙的劳役刑;黥刑即脸上刺划并涂墨之刑。当处耐:为司寇之刑的人,以当处耐为隶臣之刑的罪名诬告他人的,应对诬告者处以耐
35、为隶臣之刑;当处完城旦之刑的人,以当处黥城旦之刑的罪名诬告他人,对诬告人者应处以黥刑。【知识模块】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34 【正确答案】 这段材料反映的是诬告反坐原则,即对诬告者各自按照诬告他人的罪名处刑。【知识模块】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知识模块】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35 【正确答案】 耐是剃掉犯人鬓须的耻辱刑。甲因犯盗窃罪,应判处黥为城旦的刑罚。【知识模块】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36 【正确答案】 “ 失刑” 是指官员因过失使判决量刑不当而应承担的罪名。对于甲犯盗窃罪,本应判处黥为城旦的刑罚,但官员却判处耐刑,明显量刑失当,应对该官员以失刑罪论
36、处。【知识模块】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37 【正确答案】 秦律规定失刑罪的司法官责任制度,对于保证司法官严格依法办案,防止渎职失职,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知识模块】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知识模块】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38 【正确答案】 针对汉文帝刑制改革中笞数过多的问题,汉景帝在汉文帝刑制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改革,由于增加笞数与死刑没有区别,侥幸不死,也不能自行起居,因此汉景帝两次下诏减少斩左趾和劓刑的笞数,并颁发箠令,控制笞刑。【知识模块】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39 【正确答案】 汉景帝改革的具体内容是:将笞五百改为笞三百,笞三百改为笞二百。后又将笞三
37、百改为笞二百,笞二百改为笞一百。颁布箠令 ,并根据丞相刘舍、御史大夫卫绾的奏请,具体规定了刑具的规格、笞打部位:即笞具长五尺,其大头的直径是一寸,小头的直径是半寸,用竹竿制成,都要削平竹节,笞打的部位是臀部,还规定了行刑过程中中途不得换人。【知识模块】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40 【正确答案】 汉景帝刑制改革对汉文帝的刑制改革进行了补充和变通,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笞数过多、刑具粗陋和行刑程序上存在的弊端,进一步消除了奴隶制法制的残余,为后世封建制五刑的确立奠定了基础。【知识模块】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知识模块】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41 【正确答案】 这两段文字反映
38、的是汉朝的刑罚执行制度秋冬行刑。秋冬行刑,是指中国古代将死刑的执行安排在秋冬两季进行的制度。这种做法起源于先秦,周礼中就有有关的记载,而先秦阴阳五行家的“赏以春夏,刑以秋冬” 的理论,则是这种思想最完整的体现。【知识模块】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42 【正确答案】 汉朝在刑罚执行上实行秋冬行刑,表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认识到,死刑执行必须合乎天意,如若违背天意,就会遭到惩罚。汉朝在刑罚执行上实行秋冬行刑,也与考虑不误农时有关。因为秋冬一般为农闲季节,此时断狱行刑,不致耽误农业生产,这对巩固统治秩序是有利的。汉朝实行秋冬行刑,是汉朝法律儒家化在刑罚执行上的反映,充分体现了儒家思想向法律原则的转化。【知识模块】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43 【正确答案】 并不是所有的刑罚都要等待秋后执行,对于“决不待时” 的重犯,以及谋反大逆之罪,须立即执行,这表明,维护封建统治和稳定社会秩序是高于一切的。【知识模块】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