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法治、法与社会)章节练习7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inwarn120 文档编号:840937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法治、法与社会)章节练习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法治、法与社会)章节练习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法治、法与社会)章节练习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法治、法与社会)章节练习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法治、法与社会)章节练习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法律硕士(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法治、法与社会)章节练习 7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5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1 下列关于法律责任的正确表述是( )。(A)法律责任都是过错责任(B)惩罚是法律责任的最主要功能(C)法律责任是法律制裁的前提(D)法律责任必然导致法律制裁2 除( )外,都是我国法律责任的归责的原则。(A)责任法定原则(B)责任自负(C)因果联系(D)举证责任倒置原则3 下列关于违法行为的陈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何人都可能实施违法行为(B)违法行为必须是侵犯

2、了法律所保护的权益的行为(C)违法行为是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而实施的行为(D)违法行为包括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违宪行为4 法律责任方面的有关知识理论在实际生活中有直接的应用价值,准确地理解法律责任的有关知识理论是完全必要的。下列关于法律责任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以法律责任的内容为标准,可以将法律责任分为有限责任和无限责任(B)刑事、民事、行政等法律责任的划分是以引起责任的行为性质为标准的(C)产生国家赔偿责任的原因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的不法侵害行为(D)构成违宪责任的违宪行为,所侵害的是由宪法规范所专门调整的国家机关之间和国家机关与公民之间的关系5

3、 陆某在一百货商场购买“幸福” 牌电饭煲一台,遗忘在商场门口,被王某拾得。王某拿至家中使用时,因电饭煲漏电发生爆炸,致其面部灼伤。王某向商场索赔,商场以王某不当得利为由不予赔偿。对此事件,下列哪一项表述能够成立?( )(A)王某的损害赔偿请求权应以与致损事件相关的法律规定为根据(B)不法取得他人之物者应承担该物所致的损害(C)由王某对自己无合法根据占有物品的行为承担损害后果,符合公平原则(D)按照风险责任原则,陆某作为缺陷商品的购买者应为王某的损害承担责任6 下列有关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互为因果(B)法律责任就是法律制裁(C)法律责任是前提,法

4、律制裁是后果(D)法律责任是结果,法律制裁是前提7 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不包括( )。(A)主体(B)客体(C)因果关系(D)过错8 我国行使违宪责任制裁权的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C)国务院(D)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9 下列关于法律制裁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违宪制裁是具有最高政治权威的制裁(B)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分、行政处罚和劳动教养(C)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具有逻辑上的联系,追究法律责任都要通过法律制裁(D)剥夺政治权利属于刑事制裁10 新保险法第 55 条规定,保险金额低于保险价值的,除合同另有约定外,保险人按照保险金额与保

5、险价值的比例承担赔偿责任。这条体现了法律责任规则的什么原则?( )(A)责任法定原则(B)因果联系原则(C)责任与处罚相称原则(D)责任自负原则11 下列关于法治与法制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是?( )(A)法治要求法律全面地、全方位地介入社会生活,这意味着法律取代了其他社会调整手段(B)法治与法制的根本区别在于社会对法律的重视程度不同(C)实现了法制,就不会出现牺牲个案实体正义的情况(D)法治的核心是权利保障与权力制约12 关于民主与法制之间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A)健全法制是发扬民主的最终目标(B)民主必须法律化才能健康发展(C)司法独立与民主一定不会有冲突(D)民主是法制的物质和制度基础1

6、3 亚里十多德认为:“ 我们应该注意到邦国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部遵循,仍然不能实现法治。法治应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是本身制定的良好的法律。”这段话指出了( )。(A)在法治和德治的关系上,前者是优越于后者的(B)指出了法治的两个要素条件,已经接近于科学的法治的两个条件:制度条件和思想条件(C)指出了法治优越于人治,原因在于多数人的考虑要比少数人的考虑周到些(D)指出了“ 让一个人来统治,就在政治中混入了兽性的因素。常人既不完全消除兽欲,虽最好的人们也未免热忱,这就往往在执政的时候引起偏向。”14 我国最早宣传并明确提出法治概念的是人是谁?( )

7、(A)魏源(B)梁启超(C)孙中山(D)康有为15 法治的首要条件是( )。(A)法律至上原则(B)权利保障原则(C)权力制约原则(D)正当程序原则16 关于法与宗教的关系,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法与宗教在一定意义上都属于文化现象(B)法与宗教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定人群的世界观和人生观(C)法与宗教在历史上曾经是浑然一体的,但现代国家的法与宗教都是分离的(D)法与宗教都是社会规范,都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但宗教同时也控制人的精神17 关于法与社会相互关系的下列哪一表述不成立?( )(A)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法的性质与功能决定于社会,法与社会互相依赖、互为前提和基础(B)为了实现法

8、对社会的有效调整,必须使法律与其他的资源分配系统进行配合(C)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强调理性、正义和法律统治三者间的有机联系(D)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科技和教育等多种手段18 生产力与法的正确关系是( )。(A)生产力直接决定法(B)生产力对法的作用很小(C)法决定生产力的发展(D)生产力从最终意义上决定着法二、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9 根据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下列哪种行为不能减轻或免除法律责任?( )(A)林某丧失

9、劳动能力,靠子女供养,却不小心损坏了路边设置的价值 10 万元的仪器(B)罗某偷了一辆价值 100 元的自行车,14 年后被人查出(C)王某遇到抢劫的 3 个手拿利刃的歹徒时奋起反抗,夺过刀将其中一个歹徒刺成重伤(D)张某损坏了王某的彩电,双方达成协议不需要张某赔偿20 下列哪些情况会导致法律责任?( )(A)地铁工作人员收取张某 50 元充值费,并拒绝开发票(B)姜某向报社写信揭露某纪录片造假,报社没有刊登(C)冯某经公共汽车售票员提醒后仍不给抱小孩的乘客让座,小孩被拥挤受伤(D)塑胶五金厂要求工人一天至少工作 15 小时,加班费为每小时 15 元21 下列关于法律制裁和法律责任关系的论述中

10、,正确的是( )。(A)法律责任是法律制裁的结果或者体现(B)法律责任不等于法律制裁(C)承担法律责任必然受到法律制裁(D)有法律制裁时,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也有轻有重22 下列关于民主法治与建立和谐社会的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必须建立理性的法律制度,无法律规则就无和谐社会(B)必须确立实质法治,依靠理性法律制度对社会关系的调整。理性、社会正义和法律统治三者的有机联系构成了新世纪新阶段科学的调整机制(C)必须创新法律对社会的调整机制,要求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立以宪法为核心又体现社会正义的法律机制(D)建立和谐社会必须减轻法律对社会生活的干涉,尤其是要减轻对犯罪

11、的惩罚23 下列哪些选项不能说明法制与法治的差别?( )(A)法治强调法律的形式化方面(B)法制更偏重于法律的形式化方面,强调“以法治国 ”的制度、程序及其运行机制本身,它所关注的焦点是法律的有效性和社会秩序的稳定(C)法治更偏重形式意义的法制(D)法制强调“ 人民主权” 、“法律至上”、“法律统治 ”、“制约权力”、“ 保障权利”的价值、原则和精神24 关于法治国家的标志,包括( )。(A)完毕而良善的法律体系(B)健全高效的法律运行体制(C)高素质的法律职业队伍(D)较高的全民法律意识、良好的法律秩序25 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下沦述正确的是( )。(A)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12、(B)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C)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D)党的领导是礼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26 法治与人治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A)法治是民主政治,人治一般是君主专制或贵族政治(B)法治依据的是反映众人意志的法律,人治依据的是统治者个人或者少数人的意志(C)当法律与当权者个人的意志发生冲突时,法治国家中的法律高于个人意志,而人治国家则相反(D)法治与法制相对立,而人治并不与法制相对立27 社会主义法与共产党政策的共同之处在于( )。(A)实施方式相同(B)体现的根本利益相同(C)表现形式相同(D)调整的范围相同28 法和国家的一般关系是( )。(A)法高于国家,是国

13、家的基础(B)国家权力大于法,是法的根据(C)二者互相依赖,互相支持(D)二者相互独立,互不依附法律硕士(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法治、法与社会)章节练习 7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5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选项 A 错在法律责任按照归责的原则可以分为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公平责任,该选项的说法太过片面;选项 B 错在惩罚只是承担法律责任的一个方式,除此之外还有补偿、补救等等;选项 D 错在法律责任不必然导致法律制裁,特别是在私法领域中,只有当事人不履行

14、法律义务才可能导致法律制裁。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补充对法律责任归结的原则的理解。责任公平、责任法定和责任合理是我国法律责任归结的基本原则。举证责任倒置原则是行政诉讼法中的一项原则,在民法领域中也有一定体现,但它不是法律责任归结的主要原则,只是一项特殊的原则,或者是在特殊部门法中的原则。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是行为违反了法律和主体有相应的法律责任能力,在私法领域,违法行为不以主观有过错为要件,特别是特殊侵权行为中,侵权人即使主观上没有过错,也应当承担违法的责任。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以责任的内容为标准,可以将法律责任分为财产责任和非财产

15、责任;以责任的程度为标准,可以将法律责任分为有限责任和无限责任。A 项表述是错误的。以引起责任的行为性质为标准,可以将法律责任分为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等。B 项表述是正确的。国家赔偿责任是基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的不法侵害行为而产生的。C 项表述是正确的。 D 项表述合乎违宪责任的特点,因而也是正确的。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行使应以相关法律规定为根据,A 项表述可以成立。不法取得他人之物者应承担的责任,同该物所致损害之间,并非有必然的联系。如果由王某承担本来应由他人承担的责任,便不符合公平原则。因而 B 和 C 项表述不能成立。风险责任原则通

16、常指财物意外毁损灭失的责任,而非财物致人损害责任。陆某作为缺陷商品购买者,在一定条件下具有承担该缺陷商品意外毁损灭失的责任,而不具有承担该商品致人损害的责任。故 D 项表述亦不能成立。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法律制裁是承担法律责任的一个重要方式。应承担法律责任是实施和接受法律制裁的前提,法律制裁是具体承担法律责任的结果或体现。只有选项C 正确地表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是指承担法律责任必须具备的各种条件或必须符合的标准,它是国家机关要求行为人承担法律责任时进行分析、判断的标准。包括责任主体、违法行为、损害结果、因果关系、主观过错五个方面

17、。客体属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件,但不是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违宪制裁是对违宪行为所实施的一种强制措施。在我国监督宪法实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是行使违宪制裁权的机关。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选项 C 是明显错误的,法律责任并不等于法律制裁,有法律责任并不一定就有法律制裁。如果是在补偿性法律责任的情况下,承担法律责任不会受到法律制裁。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责任与处罚相称原则是法律公正精神在法律责任归结上的具体表现。在保险法中体现出就是,财产保险合同,保险金至多与被保物品的价值相同,如果保险金额低于保险价值的,则按照比例赔偿。注意分析

18、中的责任与处罚相称原则仅限于违法行为,这里可以类推到保险法中。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实行法治,无疑要求法律全面地、全方位地介入社会生活,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用法律取代其他的社会调整手段。社会生活的范围极为广泛,内容极为复杂,单靠法律调整是远远不够的。A 错误。法治强调依法治国,属于治国方略范畴,而法制主要指一同的法律制度。实行法治需要有法律制度存在,而有法律制度并不一定就能实行法治。B 错误。无论是实现了法治还是实现了法律制度,都有可能出现,甚至在某些情形下,比如在多种法律价值发生冲突的情形下,还必然会出现牺牲个案实体正义的情况,D 错误。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社会主

19、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社会主义法制则:黾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这是民主与法制之间关系的基本表述。只有建立起来人民民主的政权,才有可能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反之,只有将社会主义民主用法律的形式巩固下来,民主才能够健康的发展,失去法律保障的民主有可能迷失方向,滑向专制与集权。司法独立是现代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不会和民主有冲突,反而是民主的有力保障;另外,民主也不是法制的物质基础,法制的物质基础是生产力的发展。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亚里十多德是最早提出法治概念的哲学家,他在这句话中给法治提出了两个条件,一是法律制度是良法,二是人民的法律意识要高。本句话尚不能得出其他结论,虽然其

20、他结论就本身来讲也是正确的。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前后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中,对西方资产阶级法学较有研究,著述最多,并且具有较为鲜明的资产阶级法学观点,对中国近代法律思想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提出法治概念的第一人。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法律至上是法治区别于人治的根本标志,也是法治的首要条件。法律至上原则是指法律具有至高无二的地位与权威的法治原则,它是法之中最基本的重要原则。709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是选择错误的,选择错误的用正选法就可以了。本选项前半句是正确的,法与宗教在历史上曾经是浑然一体的。但后半句是错误的,现代国家的法

21、并非和宗教分立,比如在伊斯兰国家,仍然是政教合一的国家,古兰经就是最高的法律。而且即使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在证人作证时也要手按圣经起誓,宗教在法的制定和实施上起着重要的作用。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如上题所述,如果选正确的,可以用排除法排除掉三个错误的,如果选错误的,就直接用正选法来选择,因为错误的总比正确的好选出来。选项 A,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的性质与功能决定于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而不是其他的社会因素。1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我们说生产力决定法,法反作用于生产力,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我们同时也应该明白,生产力对法的决定作用并不是直接的、具体的,并不是说有什么佯的生产力

22、就必定会有什么样的法,法的形成还要受道德、习惯等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生产力对法的决定作用,是从最终意义上来讲的,这种作用要经过生产关系的中介一定不能把生产力对法的决定作用理解为直接的、机械的决定作用。二、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9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免责是法律责任的减轻和免除,免责以有责任为前提,免责包括失效免责、不诉免责、自首立功免责、有效补救免责、自助免责。选项 A 不存在免责条件,虽然林某没有赔偿能力,但责任是不

23、能减轻的。选项 C 属于公民合法行使自己的权利,没有责任,何来免责之说。20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主体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在本题中,A 项所述 “地铁工作人员收取张某 50 元充值费,并拒绝开发票”,是收费且不开发票逃避税收的违法行为。D 项所述“塑胶五金厂要求工人一天至少工作 15 小时,加班费为每小时 15 元”,也是违反劳动法律制度的行为,都应承担法律责任。B 项所表述的“姜某向报社写信揭露某纪录片造假,报社没有刊登”,并没有触犯法律;C 项所表述的 “冯某经公共汽车售票员提醒后仍不给抱小孩的乘客让座,小孩被拥挤

24、受伤”,也没有构成违法,而主要是道德问题,故都不会导致法律责任。21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选项 A 颠倒了两者的关系,法律责任是前提,法律制裁是结果或者体现。选项 C 的说法是片面的,法律责任只是法律制裁的前提,可以通过免责的条件而不承担法律制裁,比如不可抗力免责。22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建立和谐社会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对此应注意理解。D 选项明显错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但并不意味着要减轻对犯罪的惩罚。23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法治更强调实质意义上的法律至上、权利保障的内涵;因此选项A、C 都是错误的。选项 D 的基本原则是属于

25、法治的基本原则。其实法治与法制最明显的区别一个是实质上的,一个是形式上的。24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注意掌握,记住考试分析上的相关论述。25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参照考试分析,该题全选。26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前三项都是考试分析列举的内容,D 项中,与法治相对立的恰好是人治,法治与法制的关系是实质与形式的关系。2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社会主义法与共产党的政策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的经济基础相同,指导的思想相同,服务的对象相同;但是它们的实施方式、调整的范围以及稳定性和灵活性是不同的。法有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而政策只能靠

26、党的纪律保障实施,法以国家意志形式表现出来,是由特定机关经过特定程序制定出来的,对一个国家中的所有人都有效,而共产党政策只对共产党的成员有效,另外,法比较稳定,而政策比较灵活,经常变化。2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法与国家都是上层建筑中的重要部分,二者都由一定社会中的经济基础决定。但是,上层建筑之间也会有相互作用,这是由上层建筑的相对独立性所决定的,法与国家的关系就是上层建筑的两个部分的关系。首先,社会主义法需要国家权力的支持和保障,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建立是社会主义法产生的政治前提,国家权力是创制法的直接渊源和力量,法的实现也离不开国家权力的保障;其次,国家职能需要通过法律来加以实现,法是实现国家职能和目的的工具和手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