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近代教育)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medalangle361 文档编号:842352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近代教育)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近代教育)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近代教育)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近代教育)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近代教育)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近代教育)模拟试卷 4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一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2 在我国近代学制中没有参照日本学制系统的是(A)壬子癸丑学制(B)壬戌学制(C)壬寅学制(D)癸卯学制3 中华民国的教育方针是(A)爱国、尚武、崇实、法孔孟、重自治、戒贪争、戒躁进(B)德智体美四育并重(C)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D)公民道德教育、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又增添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4 蔡元培认为不是理想社会的教育,“在他国已有道消之兆” ,但

2、在中国仍然有提倡的必要的是(A)实利主义教育(B)军国民教育(C)公民道德教育(D)世界观教育5 蔡元培所独创的教育并被作为教育的最高境界的是(A)实利主义教育(B)美感教育(C)公民道德教育(D)世界观教育6 蔡元培认为“ 介乎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而为津梁” 的是(A)实利主义教育(B)美感教育(C)公民道德教育(D)世界观教育7 开我国公立大学招收女生之先例的大学是(A)北京大学(B)东南大学(C)武汉大学(D)浙江大学8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实施“大学区制” ,这一制度的理论基础是(A)教育独立说(B)思想自由、兼容并包(C)沟通文理(D)教授治校9 清末以来,西方的教学法开始渐次输入中

3、国,其中输入中国最早的是(A)赫尔巴特的教学法(B)设计教学法(C)道尔顿制(D)葛雷制10 依据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和桑代克心理学而形成的一种教学制度,对我国的影响持久,直到 1949 年,始终是我国教育理论界和师范院校中小学教学法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一教学法是(A)设计教学法(B)道尔顿制(C)文纳特卡制(D)葛雷制11 适应了大工业生产,既有一技之长又能适应工种变换的劳动力培养需求,“其用意在适应个性,指导研究,打破学年制度”的教学法是(A)设计教学法(B)道尔顿制(C)文纳特卡制(D)葛雷制12 把课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儿童将来生活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如阅读、拼字、习作、写作、

4、计算等,这类课程属于学科课程,安排在上午进行,要求每个儿童在个别化教学中学得十分纯熟;第二部分是创造的社会活动使儿童个人的能力和社交意识得到发展,如音乐、美术、文学欣赏和各种创造表演等,这一部分属于活动课程,安排在下午进行的教学法是(A)设计教学法(B)道尔顿制(C)文纳特卡制(D)葛雷制13 具有强烈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色彩,于 20 世纪初在我国兴起,其内涵为:教育为国家的工具,教育为国家任务。其主旨在于以国家为中心,反对社会革命,通过加强国家的观念来实现国家的统一与独立。这个教育思潮是(A)国家主义教育思潮(B)职业教育思潮(C)科学教育思潮(D)工读主义教育思潮14 科学教育思潮在“ 五

5、四 ”后,在西方学者和科学成果的推动下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发展。其中,以俞子夷、廖世承、陈鹤琴等人为代表,以南京高师和北京高师为基地,形成南北两个研究工作重心的是(A)科学教育化(B)教育科学化(C)科玄结合(D)科学社会化15 意在“兴苦学之风,广辟留欧学界” ,输入“民气民智先进之国”的文明,创造“ 新社会、新国民” 的运动是(A)平民教育思潮(B)工读主义教育思潮(C)实用主义教育思潮(D)勤工俭学运动16 “职业教育以一技之长可谋生活为主” ,使中等资质的学生尽其所长,以期地无弃利,国民富裕。这是中国对“职业教育” 概念的最早阐述。这个人物是(A)黄炎培(B)陆费逵(C)晏阳初(D)梁漱溟

6、17 关于向教会收回教育权的说法错误的是(A)余家菊在少年中国月刊上发表教会教育问题 一文,指出“ 于中华民族之前途有至大危险的,当首推教会教育”(B) 外人捐资设立学校请求认可办法的颁布和执行是收回教育权运动最大的实际成果(C)收回教育权的口号率先由余家菊提出(D)收回教育权运动在“四一二” 运动中达到高潮18 被称为“六三三学制 ”的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19 关于“新学制 “的说法错误的是(A)缩短了中学年限,改 6 年为 4 年(B)在中学阶段实行选课制和分科制,力求使学生有较大发展余地,适应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需要(C)六三三学制中的各教育阶段,

7、基本上依据我国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划分,这在中国近代学制发展史上是第一次(D)幼儿园纳入初等教育阶段,使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得以衔接,确立了幼儿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20 在我国学制历史上,仿照美国学制的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21 根据当时西方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的关系理论,列出一份教育期区分表,将受教育者划分为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成人期四个年龄阶段的人物是(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严复22 1902 年,严复发表了一篇文章,在文章中他批判了中体西用的观点,并鲜明地表达了体用一致的观点。这篇文章是(A)论教育与国家的关系(

8、B) 与外交报主人论教育书(C) 天演论(D)救亡决论23 “教育独立 ”作为一种思潮,萌发于五四之前,发展兴盛于 20 世纪 20 年代。下列关于教育独立的基本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A)教育经费独立(B)教育行政独立(C)教育学术和内容独(D)教育与政党独立24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教育观念的变革,这种变革不包括(A)教育的社会化(B)教育的平民化(C)教育的实用化(D)教育的科学化25 中国学者最早具有科学教育观的是(A)严复(B)任鸿隽(C)赵元任(D)胡明复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26 1922 年学制总体框架沿用至今。三、简答题27 简述 20 世纪 20 年代中国学校教学改

9、革与实验。28 简述戊辰学制。29 简述梁启超的儿童教育改革观。必答题30 论述蔡元培“ 五育并举 ”的教育方针。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近代教育)模拟试卷 4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民国成立后,政体变更,彻底改变清末学制已经势在必然。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成立之初,即将制定新学制作为工作的重点,召集了一批留学日本和欧美的归国人员,分别草拟各级学校规程。最初意向是以欧美学制为蓝本,“拟遍采欧美各国职场,衡以本国情形,成以最完全之学制”。但因感到欧洲学制不适合中国国情,且欧美归国人员中缺少专习教育之人,对

10、欧美学制缺乏深人了解,最终仍在参照日本学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经验,形成了民国新学制草案。1912年 9 月初,教育部正式公布了民国学制系统的结构框架,因当年是农历壬子年,故称该系统框架为壬子学制。1913 年,又陆续公布了小学校令中学校令师范教育令专门学校令大学令实业学校令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中学校令施行规则师范学校规程大学规程等。这些法令都是壬子学制的具体化,虽与学制略有出入,但无碍壬子学制的结构框架,综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全面完整的学制系统,称为壬子癸丑学制。因此,答案为 C。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壬戌学制是我国第一个以美国学制为蓝本的学制。壬寅学制、癸卯学制都是在参照日本学制

11、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壬子学制和王子癸丑学制解析同上题解析。答案为 B。3 【正确答案】 D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军国民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主张,在维新变法时期即已经萌芽,以后逐渐发展。鉴于中国近代积弱致侮的事实,部分有志之士希望借此改变中国重文轻武的教育传统,培养国民的强健体魄和尚武精神,强体强兵,御侮图强。在学校教育中,强调学生生活的军事化,特别是体育的军事化等。蔡元培认为,军国民教育不是理想社会的教育,“在他国已有道消之兆”,但在中国仍有提倡的必要。因此,答案为 B。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世界观教育为蔡元培所独创并被视为教育的最高境界。蔡元培受康德心物二元论观点的影响,

12、认为世界分为“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现象世界是我们可以经验到的,它和时间、空间不可分离,受因果律的制约,其存在形式是相对的,隶属于政治的。实体世界超越于经验之外,可直观感悟,没有时间空间可言,不受因果律制约,它的存在形式是绝对的,超越政治的。现象世界中的人,由于存在人我差别的意识,追求幸福的意识,而纠缠于由此而产生的种种矛盾。在实体世界中,人们摆脱了现象世界的种种矛盾,泯营求而化人我,能实现意志的完全自由和人性的最大发展,思想和言论也不受某一门哲学某一宗之教义的束缚。所谓世界观教育,就是要培养人们一种立足于现象世界但又能超脱现象世界而贴近实体世界的观念和精神境界,“使对于现象世界,无厌弃而

13、亦无执著”,“使对于实体世界,非常渴慕而进于领悟”。因此,答案为 D。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美感教育首次由王国维于 1906 年提出。1912 年初,蔡元培在关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也有阐述。美感教育与世界观教育紧密联系。蔡元培认为美感“介乎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而为津梁”。在现象世界中,凡人皆会因生死离合祸福利害等而产生爱恶惊惧喜怒悲欢之种种感情,而一旦将这些引入绘画、诗歌、音乐等而成为美的材料,则审美者除得一“浑然之美感”外,不会卷入现实的情感矛盾之中。可见美感已超越利害关系和人我之分界,“而已接触于实体世界之观念矣”。世界观教育即是引导人们具有实体世界的观念,但这不是靠简单的说教

14、可以实现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美感教育,利用美感这种超越利害关系、人我之分界的特性去破除现象世界的意识,陶冶、净化人的心灵。所以,美感教育也是世界观教育的主要途径。因此,答案为 B。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在蔡元培的倡导下,北京大学的改革是全方位的,除改变校风,坚持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原则办学,施行教授治校、民主管理,进行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外,还有不少开风气之先的改革。如 1920 年 2 月,允许王兰等三位女生人北大文科旁听,同年秋季起即正式招收女生,开我国公立大学招收女生之先例。因此,答案是 A。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教育独立”作为一种思潮,萌发于五四之前,

15、发展兴盛于 20 世纪20 年代。五四前后由拖欠教育经费、积欠教职员薪资引发的请愿、罢教、罢课风潮此起彼伏。为维持教育的正常进行,教育界发起了向北洋政府争取教育经费独立的斗争,进而形成了教育独立思潮,并成立了“全国教育独立运动会”。蔡元培一贯视教育为救国的基本途径,推崇思想、学术自由,加之身为北京大学校长,对政府官僚掣肘、摧残教育有深切的感受,因此是教育独立的积极倡导者和支持者,并从理论上加以引导。1922 年 3 月,他在新教育上发表了教育独立议,阐明了教育独立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成为教育独立思潮中的重要篇章。在教育独立议中,蔡元培首先明确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受教育者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自己的人

16、格,能对人类文化发展尽一份责任,作一份贡献;而不是要把受教育者塑造成一种特别的器具,给那些怀有其他目的的人去使用。为了实现教育的真正独立,蔡元培设计了教育经费独立、教育行政独立、教育独立于宗教的具体措施,其中关于教育行政独立的方案是分全国为若干个大学区。这一设想成为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实施“大学区制”的框架基础。因此,答案为 A。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清末以来,西方的教学法渐次输入中国,其中输入中国最早的是赫尔巴特教学法。,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以学生的心理过程为依据,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课堂教学形式的组织和规范化,较之传统私塾的个别教学和死记硬背优越,尤其是给教师以很大的便利,

17、一时得到普遍的应用。因此,答案为 A。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设计教学法是依据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和桑代克心理学而形成的一种教学制度,其创造者系美国的克伯屈等人。设计教学法主张由学生自发地决定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内容,学生在自己设汁、自己实行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计活动由于目的不同而划分为创作、欣赏、问题研究、技能练习等类型。其一般程序为:确定目的(包括引起动机)、制订计划、实施完成、检查评价。设计教学法曾在美国一些初等学校和中学低年级课堂教学中被采用,并流传到西欧、苏联等不少国家。这一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强调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注重教学与学

18、生生活紧密联系、摒弃传统教学形式主义的教学法,切合国内教育界改革教学的强烈愿望,因而深受重视,1917 年输入中国后就不断有学者予以介绍。1919 年由俞子夷主持的南京高师附小首先正式开始研究和试验,反响强烈。此后不断有学校起而效之。尽管试验在 1924 年以后渐趋沉寂,30 年代后施行的学校已寥寥无几,但设计教学法在中国的影响是最持久的,直至 1949 年,设计教学法始终是我国教育理论界和师范院校中小学教学法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答案是 A。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道尔顿制是相对于班级授课制的一种个别教学制度,产生于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柏克赫斯特女士于 1920 年在马萨诸塞

19、州道尔顿中学所进行的实验,适应了大工业生产对既有一技之长又能适应工种变换的劳动力培养需求。其原则有三:一是自由去除凡是阻碍学生自由学习和教师对学生的不合理规定,使学生自我计划、自我约束,借助自由的手段养成学生自我支配的能力;二是合作学校成为实际社会组织,打破班级界限,在团体生活中,学生既为团体服务,又保持个人独立性;三是时间预算破除班级授课制,在规定时间内,学生自订计划,自行学习。道尔顿制的实质是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方法更多地负责,它看到了整齐划一的缺陷,因此“其用意在适应个性,指导研究,打破学年制度”,注重因材施教和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对改变机械、被动的学和呆板、划一的

20、教,有重要的意义。1922 年,道尔顿制被介绍到中国,同年 10 月舒新城率先在上海吴淞中国公学中学部试行。1925 年,柏克赫斯特访问中国,将道尔顿制的宣传和试行推向高潮。因此,答案为 B。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文纳特卡制是比道尔顿教学法更为激进的一种个别教学方法(也叫适应个性教学法),由美国教育实验家华虚朋创造。文纳特卡制设定了四个目标:(1)给儿童以优美快乐的生活;(2) 充分发展儿童的个性;(3)个人的社会化;(4) 养成儿童普遍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依据这四个目标,文纳特卡制把课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儿童将来生活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如阅渎、拼字、习作、写作、计算等。这类课

21、程属于学科课程,安排在上午进行,要求每个儿童在个别化教学中学得十分纯熟。第二部分是创造的社会活动使儿童个人的能力和社交意识得到发展。如音乐、美术、文学欣赏和各种创造表演等,这一部分属于活动课程,安排在下午进行。就儿童个人来说,可以发展个人的才能;对团体来说,可以培养社会意识、团队和协作精神。因此,答案为 C。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国家主义教育思潮是一种具有强烈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色彩的社会思潮,于 20 世纪初在中国兴起。其内涵为:一是以教育为国家的工具,教育的目的对内在于保持国家安宁和谋求国家进步,对外在于抵抗侵略、延存国脉;二是教育为国家的任务,教育的设施应完全由国家负责经营、办

22、理,国家对教育不能采取放任态度。其主旨在于以国家为中心,反对社会革命,通过加强国家观念的教育来实现国家的统一与独立。清末教育宗旨中的“尚公、尚武”,民初蔡元培所提教育宗旨中的“军国民教育”,均反映了国家主义教育精神。因此,答案为 A。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五四后科学教育运动在西方学者和科学成果的推动下得到较为广泛的开展,主要表现为科学教育化和教育科学化。清末至民国,虽经历教育改革,但学校课程仍显不足,教育方法仍以讲读为主,忽视实验教学,科学教育水平低下。1921 年孟禄来华调查中国教育,他认为中国教学“中学最坏”,科学教育缺点有二:一是科学方法运用不良,机械地接受科学知识,忽视实

23、验;二是课程未尽科学,对科学的概念不甚明了。另一方面,他提倡以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包括儿童心理和教育心理的研究、各种心理和教育统计与测量及量表的编制应用,即教育的科学化趋势。此后,以俞子夷、廖世承、陈鹤琴等人为代表,以南京高师和北京高师为基地,形成南北两个研究工作重心。因此,答案为 B。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辛亥革命前,随着大批青年自费出国留学,自费留学生中形成“俭学”之风。同时,在法国的李石曾通过“兼工与学”使来自农村的华工得到教育。受此启发,1912 年吴稚晖、蔡元培、李石曾等在北京发起组织“留法俭学会”,吴玉章发起组织“四川俭学会”,上海也组织了留英、留法俭学会。意在“兴苦

24、学之风,广辟留欧学界”,输入“民气民智先进之国”的文明,创造“新社会、新国民”。在其倡导下,19121913 年赴法留学者达 80 多人。因此,答案为 D。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职业教育思潮是由清末民初的实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发展演变而来的。民国初年,蔡元培将实利主义列入资产阶级教育方针。几乎同时,陆费逵指出中国教育在三个方面亟须注意改进,即国民教育,职业教育、人才教育,又以职业教育、人才教育为急。陆认为“职业教育则以一技之长可谋生活为主”,使中等资质的学生尽其所长,以期地无弃利,国民富裕。这是中国对“职业教育”概念的最早阐述。涉及授人一技之长和促进实业发展这两点职业教育思潮

25、的基本内涵。因此,答案为 B。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1922 年 3 月蔡元培在新教育杂志第 4 卷第 3 期上发表教育独立议,激励主张教育脱离政党与宗教而独立。率先举起反基督教教育的大旗。他说:“各学校中均不得有宣传教义的课程,不得举行祈祷式,以传教为业的人,不必参与教育事业。”1923 年 9 月,余家菊在少年中国月刊上发表教会教育问题一文。指出“于中华民族之前途有至大的危险的,当首推教会教育。教会在中国取得了传教权与教育权,实为中国历史上之千古痛心事。”并率先提出了“收回教育权”的口号,要求对教会学校“施行学校注册法”。1925 年,收回教育权在“五卅运动”中达到高潮,全国

26、各地的学生们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教会学校的学生纷纷退学,以实际行动投入到反对教会教育中斗争中去。1925 年 11 月 16 日,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外人捐资设立学校请求认可办法,内有六条规定,这个文件的颁布和执行可以说是收回教育权运动最大的实际性成果。因此,答案为 D。1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改革旧学制的先声可以追溯到 1915 年,这一年,直隶省教育会发起了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并召开了第一届年会,湖南省教育会上提出了改革学制系统案,“当时会议因此案事体重大,未曾开议,特分函各省征集意见,后虽未见实行,但新学制之改革,实为此案为嚆矢”。此后,第五届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向教育部首次提

27、出了“改革女学制案”,浙江省又提出改革师范教育案,并议决第六届大会应“革新学制作为提案之一”。1920 年,舒新城、夏丐尊等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打破年级分组,施行“选课制”与“能力分组制”。1922 年 9 月,教育部在北京专门召开了学制会议,会议对全国教育联合会所提出的学制系统改革案稍作修改,同年10 月济南召开的教育会联合会第八届年会征询意见,最终,于 11 月 1 日以大总统令公布了学制系统改革案。这就是 1922 年的“新学制”,或称“壬戌学制”,由于采用的是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又称“六三三学制”。因此,答案为 D。1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1922 年新学制,很有特点:第

28、一,根据学龄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划分教育阶段。“六三三学制”中各教育阶段,基本上依据我国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划分的,这在中国近代学制发展史上是第一次。第二,初等教育阶段趋于合理,更加务实。它缩短了小学年限,改 7 年为 6 年,小学分为两级,初级小学 4 年为义务教育阶段,高级小学 2 年,有利于初等教育的普及。幼稚园也纳入初等教育阶段,使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得以衔接,确立了幼儿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第三,中等教育阶段是改制的核心,是新学制中的精粹。(1)延长了中学年限,改 4 年为6 年,提高了中学教育的程度,克服了旧学制中中学只有 4 年而造成基础知识浅的缺点,改善了中学与大学的衔接关系

29、。(2)中学分成初、高中两级,不仅增加了地方办学的伸缩余地,而且也增加了学生选择的余地。(3)在中学开始施行选课制和分科制,力求使学生有较大发展余地,适应不同学生发展水平学生的需要。(4)新学制增强了职业教育,兼顾了升学与就业。(5)在师范教育方面,种类得以增多,程度相应提高,而且设置灵活。(6)在高等教育阶段,缩短了高等教育的年限,取消了大学预科,使大学不再担任普通教育的任务,有利于大学进行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此外,还有附则两条,一是注重天才教育;二是注意特种教育。因此,答案为 A。2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1922 年的“新学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美国的“六三三学制”,但它“

30、并不是盲从美制”。从它产生的整个过程来看,是经过教育界长期酝酿讨论,并经许多省市认真执行,最终集思广益的结果。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它是“应时而生的制度”,是“颇有独到之处的”。因此,答案为 D。2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梁启超的教育思想。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来确定学制的不同阶段和年限,是近代西方教育心理研究的成果。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最早系统介绍和倡导这一理论的人物,并列出了一份教育期区分表,将受教育者分化为 5 岁以下(幼儿期一家庭教育与幼稚园期)、613 岁(儿童期一小学校期)、1421 岁(少年期一中学校期)和 2225 岁(成人期一大学校期),并分别介绍了各

31、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身体、知、情、意、自我意识等方面发展的情况和基本特征。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最早系统介绍和倡导这一理论的人物。因此,答案为 B。2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严复的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的思想出处。严复的体用一致的思想表现在对中体西用的观点的反对的基础上。严复的体用一致的思想也经历了从全盘西化的主张到建构一种融会中西、兼备体用的新文化体系的设想的发展过程。与外交报主人论教育书一文,堪称严复批判中体西用及类似流行语的典型之作,并在该著作中鲜明地表达了体用一致的观点。因此,答案为 B。2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教育独立”作为一种思潮,萌发于五四之前,发展兴盛

32、于 20 世纪20 年代。由于军阀混战,经济凋敝,教育经费预算仅为 12,且经常被侵占挪用,导致教育事业难以为继。为维持教育的正常进行,教育界发起了向北洋政府争取教育经费独立的斗争,进而形成了内容广泛的教育独立思潮,并成立了“全国教育独立运用会”。教育独立的基本要求有:(1)教育经费独立;(2)教育行政独立;(3)教育学术和内容独立;(4)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因此,答案为 D。2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教育变革。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教育观念的变革。这些变革包括:(1)教育的个性化;(2)教育的平民化;(3)教育的实用化;(4) 教育的

33、科学化。由此可见,选项中的“教育的社会化”不符合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教育变革。因此,答案为 A。2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科学教育思潮,科学教育思潮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形成并盛行一时。中国教育与近代科学联姻,始于洋务派的“西艺”教育。中国学者最早具有科学教育观的当数严复。1914 年 6 月,任鸿隽与赵元任、胡明复等留美学者在美国发起组织“中国科学社”,倡导科学教育,主张将科学内容与方法渗入各项社会事业。次年刊发科学杂志,向国内宣传其主张。因此,答案为 A。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26 【正确答案】 正确。1922 年学制采用了美国的“六三三制” ,是中国近代学制改

34、革由日本转向美国寻求借鉴的标志。虽有模仿和抄袭的痕迹,但从学制的制定过程来看,确实也经过长期酝酿和广泛讨论,在一定程度上汇总了教育界的智慧和经验,考虑到了我国民族工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也考虑到了学龄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年龄分期问题。学制比较彻底地摆脱了封建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重视基础的、民众的教育。学制比较简明,又有充分的灵活性。因此,这个学制后来除了在某些方面有所改动外,它的总体框架一直延续至今。1922 年学制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新教育制度的确立,也标志着中国近代以来的学制体系建设的基本完成。因此,命题提法正确。【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 1922 年学制的意义的掌握情况

35、。1922 年学校系统改革案颁布,“1922 年学制”又称“壬戌学制”。为了有别于“壬子癸丑学制”,也称“新学制”。该学制采用的是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标准,故称“六三三制”。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学制。三、简答题27 【正确答案】 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教学法的研究与改革也在各地开展起来。以启发式教学代替注入式教学成为教学改革所倡导的方向。这一时期,当时西方国家正在流行的以儿童为中心的各种教学法相继传人中国,并引进课堂试验。其中以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对中国 20 世纪 20 年代的中小学教学实践影响最大。设计教学法重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调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注重教

36、学与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这一切迎合了国内教育界改革教学的强烈愿望,因而深受重视。1919 年,南京高师附小首先正式就设计教学法开始研究和试验,反响极大。1921年,全国教育联合会决议推行小学设计教学法,19221923 年,设计教学法试验在全国进入高潮。但由于设计教学法本身所存在的理论偏差,试验于 1924 年后渐趋沉寂。道尔顿制作为一种个别教学制度于 1922 年介绍到中国。同年舒新城等在上海吴淞中国公学中学部试行道尔顿制。1925 年,帕克赫斯特访问中国,将道尔顿制的宣传和试行推向高潮。之后,由于理论本身的缺陷和师资、设备等方面的困难,有关道尔顿制的试验渐少。【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

37、对 20 世纪 20 年代教育思潮和教育改革运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这一时期的教育思潮和教育改革运动包括:平民教育思潮、工读主义教育思潮、职业教育思潮、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科学教育思潮、国家主义教育思潮、勤工俭学运动、学校教学改革与试验等。在短短的十余年的时间里,各种教育思潮、教育运动和教育实验层出不穷,大大促进了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28 【正确答案】 1928 年 5 月,中华民国大学院在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这次会议以 1922 年公布的学制为基础并略加修改整理,提出了整理中华民国学校系统案,即“ 戊辰学制 ”。“戊辰学制”提出了对学制进行整理的七项原则: (1)根据本国实情;(2)适

38、应民生需要;(3) 提高教育效率;(4)提高学科标准;(5) 谋个性之发展;(6)使教育易于普及;(7) 留地方伸缩之可能。【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我国学制系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考生较为重视壬寅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壬戌学制,但多数考生在复习时会忽略戊辰学制。其实戊辰学制也有其不可忽视的历史作用。戊辰学制颁定后到 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经过多次局部的增改和调整,也留下了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烙印,如为了扫除“训政”和建国的障碍,使占 80以上不识字的儿童与成年人受到一定教育,较为重视义务教育和成人补习教育;为提高民族文化程度,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工作重心定为整理充

39、实,求质量的提高,不求数量的增加;适应30 年代经济的增长,政府的教育决策明显地向职业教育倾斜,使职业教育得到一定的发展。29 【正确答案】 梁启超通过对戊戌变法以前即已传入中国的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的了解,对中西教学方法进行了比较,倡导对中国儿童教育进行改革。首先,他比较了中西儿童教育的差异,如西方人强调由浅人深、循序渐进,注重儿童的学习兴趣,注重理解;而中国人未识字,即授经,忽视儿童的学习兴趣,注重记忆等。其次,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应从编写儿童教学用书入手,对儿童教育进行改革,应编写的书有:(1)识字书;(2) 文法书;(3)歌诀书;(4) 问答书;(5)说部书;(6)门径书;(7)名物书。

40、【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梁启超的儿童教育观。梁启超的儿童教育观先是受西方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影响,在比较中西方的儿童教育观的基础上形成的。他主张从编写儿童教学用书人手,对儿童教育进行改革。这三方面的内容,在回答此问题的时候均不可忽视。必答题30 【正确答案】 (1)1912 年初,蔡元培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并举” 的教育思想,成为制定民国初年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础。军国民教育。主张将军事教育引入到学校和社会教育中,让学生和民众受到一定的军事训练。在学校教育中,强调学生生活的军事化,特别是体育的军事化。希望借此改变中国重文

41、轻武的教育传统,培养国民的强健体魄和尚武精神,强体强兵。实利主义教育。所谓实利主义教育,即是“ 以人民生计为普通教育之中坚 ”密切教育与国民经济生活的关系,加强职业技能的培训,使教育能发挥提高国家的经济能力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公民道德教育。国民教育和实利主义教育旨在富国强兵,但即使国富兵强,也会出现以智欺愚,以强凌弱的现象,因此必须教之以公民道德。世界观教育。世界观教育为蔡元培所独创,并被视为教育的最高境界,蔡元培受康德影响,将世界分为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之不可分割的两方面。世界观教育,就是要培养人们一种立足于现象世界,但又能超脱现象世界而贴近实体世界的精神境界。美感教育与世界观教育紧密联

42、系,是世界观教育的主要途径。美感教育可以陶冶、净化人的心灵。所以大力提倡美育,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他认为美感教育具有与宗教相同的性质和功用,但可以避免宗教的宗派之见,为此,提出了“美育代宗教”的思想。蔡元培认为“ 五育”不可偏废,根据当时流行的德智体三育的说法,在上述“五育 ”中,军国民教育为体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智育、公民道德教育为德育,美感教育可以辅助德育,世界观教育将德智体三育合而为一,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五育是统一整体中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但同时他又指出,五育并不是平分秋色、没有重点的,而必须是以公民道德教育为根本。(2)启示蔡元培“五育并举 ”的思想的关键在于五育是统一整体中

43、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且五育并不是平分秋色,而是以公民道德教育为根本。目前我们的教育目标和蔡元培的“五育并举 ”思想比并没有偏颇,关键在于当今的教育实践,出现了各种以偏概全的现象。这是我们需要改进的。【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蔡元培的“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当时流行的是德智体三育的说法,蔡元培认为,五育中,军国民教育为体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智育,公民道德教育为德育,美感教育为辅助德育,世界观教育将德智体三育合而为一,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学校中每种教学科目虽于“五育”各有侧重,但又同时兼通数育。蔡元培的“五育并举”的思想影响深远,如 1927 年担任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期间,提出了要使教育“科学化、劳动化、艺术化”的方针,根据这一方针,同年全国教育会议通过了新的教育宗旨:提高国民道德、锻炼国民体格、普及科学知识、培养艺术兴趣。该宗旨包含了五育。虽一年后被“三民主义”教育宗旨取代,但在学术界、教育界影响深远。其“五育并举”的思想之于今日,仍有巨大的启示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