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学基础(春秋战国)模拟试卷 3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公元前 770 年,( ) 迁都洛邑,从这年到公元前 476 年,是中国史上的春秋时代。(A)周宣王(B)周平王(C)周幽王(D)周厉王2 下列赋税改革中,属于齐国的是( )。(A)相地而衰征(B)作爰田(C)初税亩(D)初租禾3 春秋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的目的是( )。(A)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B)确立贵族土地私有制(C)增加地主的租税收入(D)确立国家土地私有制4 春秋时期,首先称霸的是( )。(A)晋文公(B)齐桓公(C)
2、楚庄王(D)宋襄公5 我国西南地区的开发,始于( )。(A)战国时期(B)西汉(C)蜀汉建立以后(D)南朝6 战国时期,首先变法的是( )。(A)齐国(B)鲁国(C)魏国(D)秦国7 ( )任用吴起进行变法。(A)楚悼王(B)楚庄王(C)楚肃王(D)楚襄王8 春秋时期,楚相( ) 主持修建的“ 芍陂”是当时最著名的水库。(A)王景(B)马融(C)孙叔敖(D)子驷9 我国最早的人工大运河邗沟是由( )修建的。(A)齐国(B)郑国(C)吴国(D)魏国10 关于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改革都获得了成功(B)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C)改革的进展都很顺利(D)都改变了社会性质
3、11 ( )提出了著名的民贵君轻思想,他说:“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A)孟子(B)韩非子(C)墨子(D)老子12 “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 ,是对( )进行改革的评价。(A)管仲(B)李悝(C)吴起(D)商鞅13 韩昭侯时,任用( ) 为相进行改革。(A)吴起(B)申不害(C)韩非(D)李斯14 商鞅,姓氏孙,是( )的没落贵族。(A)韩国(B)秦国(C)卫国(D)赵国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5 管仲16 叁其国、伍其鄙17 葵丘之会18 城濮之战19 践土之盟20 殽之战21 楚庄王问鼎22 鞍之战23 鄢陵之战24 弭兵之会25
4、“隐民”、“私属徒”、“宾萌”26 “公作”、“分地”27 “相地而衰征 ”三、史料分析题29-30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28 阅读下列此材料材料一: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夷斤斸,试诸壤土。国语.齐语材料二:夫范、中行氏不恤庶难,而欲擅晋国,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国语.晋语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 美金”、“恶金”指什么?材料二中的“宗庙之牺”和“ 畎亩之勤”指什么?(2)简要评述上述材料反映的社会状况。四、论述题29 怎样看待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30 简述春秋时期齐国、鲁国改革的内容及其意义。31 春秋时期封建生产关系是怎样产生的?历史学基础(
5、春秋战国)模拟试卷 3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春秋战国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春秋战国3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春秋战国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春秋战国5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春秋战国6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春秋战国7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春秋战国8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春秋战国9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春秋战国10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春秋战国11 【正确答案】 A【知识
6、模块】 春秋战国1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春秋战国1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春秋战国14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春秋战国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5 【正确答案】 管仲,名夷吾,字仲,安徽颖上人,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齐襄公乱政时,管仲辅佐公子纠,纠失败后,管仲经挚交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为上卿,尊称“ 仲父” 。管仲对齐国的内政、经济、军事进行了全面改革,制定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方略,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被称为“春秋第一相” 。著有管子一书,共 24 卷,86 篇,今存 76 篇,其中轻重等篇,是研究我国先秦农业和
7、经济的珍贵资料。【知识模块】 春秋战国16 【正确答案】 “ 叁其国 ”,即将国都地区划分为 21 个乡,其中工商之乡六,不服兵役;士农之乡十五,服兵役,由桓公、高子、国子各管五个乡。“伍其鄙” ,即在鄙野地区设立五大属区,由五大夫各属一区。五大夫在每年的正月向桓公汇报属内治绩,推举属内贤能。严格实行士、农、工、商分区定居制,使他们各有所务,以利老少传习,从而达到稳定社会秩序的目的。“叁其国而伍其鄙” 是管仲在政治体制上进行的一项改革。【知识模块】 春秋战国17 【正确答案】 公元前 651 年,齐桓公大会诸侯于葵丘(今河南兰考),参加盟会者有鲁、宋、郑、卫等国的代表,周天子也派人前往。这次盟
8、会规定,凡同盟之国,互不侵伐,必须共同对付外敌。葵丘之会标志着齐桓公成为中原的霸主。【知识模块】 春秋战国18 【正确答案】 公元前 633 年,楚围宋,宋向晋告急。晋国在宋、齐、秦等国的声援下,于公元前 632 年,出兵车七百乘,与楚大战于城濮(今河南范县)。晋文公采取诱敌深人、袭击敌军薄弱部分、各个击破的战略战术,以少胜多,取得了这次战役的胜利。城濮之战,是关系中原全局的战争,使中原小国摆脱了楚的控制,归附了晋国。【知识模块】 春秋战国19 【正确答案】 城濮之战后,晋文公和齐、鲁、宋、卫等七国盟于践土(今河南原阳县境),盟约规定:“皆奖王室,无相害也。” 晋文公还得到周襄王的策命,史称“
9、践土之盟 ”。“践土之盟”成就了晋文公“取威定霸”的业绩。【知识模块】 春秋战国20 【正确答案】 在晋称霸之时,秦也积极向东扩展自己的势力。公元前 627 年,秦穆公乘晋丧而派兵偷袭郑国,后因郑有备而退回。但在回军至殽(河南渑池、洛宁一带)时,遭到晋伏兵的狙击,秦师全军覆灭,三帅都被晋俘获,史称“殽之战” 。【知识模块】 春秋战国21 【正确答案】 楚庄王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他任用孙叔敖为令尹,整饬内政,兴修水利,国势逐渐强大。公元前 606 年,楚庄王伐陆浑(河南嵩县北)之戎,观兵于周郊,并派人去问象征王权的九鼎之轻重,大有取周而代之的气势。【知识模块】 春秋战国22 【正确答案】 公
10、元前 589 年,鲁、卫两国因不堪齐的侵伐而向晋乞师,晋派大军到靡笄山下(今山东长清),齐、晋大战于鞍(今山东济南),齐师战败。齐和晋结盟,并答应归还所占鲁、卫的土地。鞍之战表明,晋的势力仍是非常强大,齐企图代替晋的霸主地位是难以实现的。【知识模块】 春秋战国23 【正确答案】 公元前 579 年,晋、楚两国在华元的调停下议和,矛盾得到暂时缓和。公元前 576 年,楚首先破坏盟约而向郑、卫进兵。次年,晋因为郑服于楚而伐郑,郑求救于楚,楚恭王亲率大军救郑。晋、楚两军大战于鄢陵(今河南鄢陵),楚战败而退兵。【知识模块】 春秋战国24 【正确答案】 春秋中期,楚争霸,给中原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晋
11、、楚两国本身也疲于征战,于是在两大霸国之间出现了“弭兵” 的活动。“弭兵”之会总共有两次,公元前 579 年,宋国执政华元约合晋楚,订立了停止武力、互帮互助的盟约。但是盟约订立后三年,晋楚之间再次爆发战争。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双方都想停止战争,而一些小国也疲于奔命,希望和平,一时间“弭兵” 成为大势所趋。由宋大夫向戌倡议,公元前 546 年,晋、楚、齐、秦、鲁、宋、郑、卫、曹、许、陈、蔡、滕、邾等 14 国诸侯会于宋。会议规定,除齐、秦两大国和滕、邾等属国外,原来从属于晋、楚的国家要互朝晋、楚,对两国尽同样的义务。“弭兵之会” 以牺牲中小国利益的办法确立了晋、楚两国的霸权地位,但也赢得了比较安
12、定的和平环境,客观上为生产的发展和新兴势力的夺权创造了有利条件。【知识模块】 春秋战国25 【正确答案】 随着封建生产关系的滋长,受地主剥削的农奴大量出现。春秋时代见于记载的有“ 隐民” 、 “私属徒”、“宾萌” 之类的称呼。“ 宾萌”系指外来的依附农民,与后来的隶农相类似;“隐民” 和“私属徒”是隐匿托庇于贵族豪宗之家的隐庇户,即依附农民。这些依附户虽不自由,但身份不同于奴隶。他们是隐存在奴隶社会内部的封建依附关系,他们虽还受到超经济的剥削,但有权支配部分收获物,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知识模块】 春秋战国26 【正确答案】 吕氏春秋.审分览指出:“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分地则速,无所匿其迟也
13、” 。所谓“ 公作 ”,就是指奴隶在井田上的集体耕作,“分地” 则是指封建制度下的租佃制。“ 公作 ”与“分地”之间的区别,反映了没落的奴隶制与新发展起来的封建制之间的鲜明对比,说明春秋时代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孕育在奴隶制内部的封建生产关系正在逐步形成。【知识模块】 春秋战国27 【正确答案】 即不管是公田私田,一律按土地的优劣征收不等的赋税。如此一来,地尽其利,民尽其力,扩大了税源,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为齐国经济的振兴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奴隶主土地国有制,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对封建的生产关系起了催生的作用。【知识模块】 春秋战国三、史料分析题29-30 小题,每小题
14、 30 分,共 60 分。28 【正确答案】 (1)“美金”是指青铜,“恶金”是指铁。 “宗庙之牺”和“畎亩之勤” 是指牛。(2)我国铸造和使用铁器,大约开始于西周末年或春秋初年。“美金以铸剑戟试诸壤土”是春秋中期前已有铁器的证明。铁器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发展水利交通,促进社会生产创造了条件。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已广泛使用于农业生产,有利于大量荒地的开垦和耕作效率的提高。在铁器用于农业生产的同时,还使用了牛耕。春秋时期,牛耕已经使用则是毫无疑问的,人们的名字往往把牛和耕连在一起。国语?晋语记载:“ 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足证春秋时期,牛耕已为人所熟知,牛耕在战国更加普遍,
15、铁农具和畜力的结合,为深耕细作提供了条件。随着农具的改进和耕作技术的进步,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知识模块】 春秋战国四、论述题29 【正确答案】 经济变革:春秋时期,铁农具使用渐多和牛耕逐步推广,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同时,水利灌溉事业、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使社会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生产力的飞跃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公田以外出现了许多私田,“田里不鬻 ”制度被破坏,井田制开始瓦解,封建生产关系开始形成,产生了封建地主和依附农民这两大对立阶级。政治变革:春秋时期,王室无力统驭天下,大诸侯国相继而起,充当诸侯之长,以“尊王攘夷 ”的名义控制中小诸侯,西周时代 “礼乐征伐白天子出”
16、的局面已不复存在,变成了“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出现了大国争霸的局面。春秋中期以后,各诸侯国内部的政治格局也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卿大夫与公室的政治斗争愈演愈烈,以下克上的事件层出不穷。斗争的结果,使各国的公室不同程度地衰落下去,卿大夫逐渐掌握了政权,有的甚至灭亡了公室。春秋后期大夫执政是一种历史潮流,一定程度上得到人民的支持。总之,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使新兴力量崛起,权力下移,社会更趋活跃,奴隶改变身份、获得自由的可能性增大,新的社会结构、政治体制正在形成中。最大的意义在于社会关系、社会组织进一步冲破“血缘” 的锁链,民意也依托 “天意”得到充分的肯定。【知识模块】 春秋战国30 【正确答案】
17、(1)齐国的改革:公元前 685 年,齐桓公即位,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在政治体制上,“ 叁其国而伍其鄙 ”,所谓“叁其国”,即将国都地区划分为 21 个乡,其中工商之乡六,不服兵役;士农之乡十五,服兵役,由桓公、高子、国子各管五个乡。所谓“ 五其鄙”,即在鄙野地区设立五大属区,由五大夫各属一区。五大夫在每年的正月向桓公汇报属内治绩,推举属内贤能。为了有效控制全国居民,管仲还提出了“四民分业定居” 的理论,即按照人口的职业划定固定的地域,使士、农、工、商各居其所。使他们世世代代各司其事,各安其业,从而达到稳定社会秩序的目的。在军事上,管仲本着“ 作内政而寄军令 ”的原则建立了一套军政合一
18、的军事体制。在十五个士乡中,每五乡设一军,每军一万人,作为国家的常备军。为了提高战斗力,于春秋两季进行军事训练,将“卒伍整于里,军旅整于郊” ,称“内教”,在鄙野的五属五十个县也有相应的军事组织。每年利用农闲时间进行军事训练。如此一来,齐国建立了完备的军事政治体制。在经济上,实行“ 相地而衰征 ”的政策。所谓“相地”,就是观测评定土地,以区分土地的好坏肥瘠。所谓“ 衰征 ”,就是依土地等级征收不等的赋税。如此一来,地尽其利,民尽其力,为齐国经济的振兴奠定了基础。其次,管仲实行官山海,盐铁专营,即盐铁由民间生产,由官府统购统销,为国家开辟了重要财源,从而为齐桓公葵丘(今河南兰考) 大会诸侯,周天
19、子也派代表参加,标志着齐桓公第一个称为中原诸侯的霸王。(2)鲁国的改革;鲁国的改革主要表现在公元前 594 年(宣公十五年)实行的按亩征税的田赋制度,这是承认私有土地合法化的开始。鲁国实行初税亩,即履亩而税,无论公田、私田,凡占有土地者均按土地面积纳税。初税亩的实,增加了财政收入,适应和促进了新生的封建土地占有关系,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过程。【知识模块】 春秋战国31 【正确答案】 (1)井田制是瓦解;春秋时期,周王室日益衰弱,诸侯们的权力日益增加,加之社会生产力发展,土地的使用价值增高,诸候或贵族之间的有关土地的赠送、赔偿、交换乃至抵押、典当关系进一步发展,并不再报告天子。诸侯们已把他们疆域内
20、的土地看做是私产,这种土地观念的出现,说明以土地国有制为基础的井田制开始瓦解,“田里不鬻” 制度破坏,土地国有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化。加之农奴们的消极怠工或逃亡他乡,对贵族领主们是一个打击,这是加速井田制瓦解、促进土地私有制产生的重要因素。(2)赋税制度的改革:春秋时期,由于牛耕和铁农具的普及和应用,大量的荒地被开垦为私田,各诸侯国为了扩大税源,先后进行了赋税制度的改革。最早改革的是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和晋国的“作爰田 ”。公元前 594 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即履亩而税,按田亩征税,不分公田、私田,凡占有土地者均按土地面积纳税。初税亩的实施,增加了财政收入,适应和促进了新生的封建土地占有关系,加速了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3)阶级关系的变化: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的崩溃和土地私有制的出现,阶级关系也相应发生了变化。那些占有大量私田的人放弃了井田制的剥削方式,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租给逃亡奴隶和破产农民耕种,收取实物地租,出租土地者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土地者转化为依附农民。从此,封建地主与农民两个新兴的阶级便孕育成长起来,封建依附关系开始产生发展起来。【知识模块】 春秋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