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在职申硕同等学力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confusegate185 文档编号:848223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5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在职申硕同等学力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在职申硕同等学力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在职申硕同等学力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在职申硕同等学力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在职申硕同等学力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在职申硕同等学力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模拟试卷 2 及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1 关税壁垒2 财政平衡3 预算赤字4 赤字依存度和赤字比率5 贸易条件6 官方储备7 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8 直接标价法与间接标价法9 关税同盟10 基础货币11 货币层次12 流动性偏好13 国际收支14 贷方与借方项目15 所有权特定优势二、简答题16 试分析 J 曲线效应及其对应措施。17 试说明国际贸易中要素密集度逆转的情况。18 试用图形说明小国关税的情形。19 试说明国际衡量一国外债负担的主要指标及其含义。20 试推导吸收法的公式并说明其政策含义。21 试用图形解释三元悖论的含义。22 试说明国际收支表中经常

2、账户的基本内容。三、论述题23 试推导两缺口模型并分析它的理论与实践意义。24 试述汇兑心理说的主要内容并予以分析。25 试述中央银行产生的原因及其功能。26 试述国际收支失衡的调整。27 试述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基本内容及政策意义。28 试分析一国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的过程及其政策搭配。29 试述关税同盟的内容与经济作用。30 WTO 的原则与基本内容。在职申硕同等学力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模拟试卷 2 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1 【正确答案】 指高额进口税,通过征收各种高额进口税,形成对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的阻碍,可以提高进口商品的成本,从而削弱其竞争能力,起到保护国内生产和国内市场的作用。是贸易保

3、护的主要措施之一。非关税壁垒:是指除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各种措施,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的非关税壁垒措施,指进口国直接对进口商品的数量或金额加以限制,或迫使出口国直接限制商品出口,如进口配额制、“自动” 出口限制等。另一类是间接的非关税壁垒措施,指进口国对进口商品制定严格的条件和标准,间接地限制商品进口,如进口押金制、苛刻的技术标准等。【知识模块】 导论2 【正确答案】 财政平衡是指国家预算收支在量上的对比关系。这种收支对比关系不外是三种结果:一是收大于支有结余;二是支大于收有逆差,即赤字;三是收支相等。【知识模块】 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3 【正确答案】 预算赤字是指在某一财政年度,政府计划

4、安排的总支出超过经常性收入并存在于预算中的差额。【知识模块】 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4 【正确答案】 赤字依存度,说明一国在当年的总支出中有多大比例是依赖赤字支出实现的;赤字比率,说明一国在当年以赤字支出方式动员了多大比例的社会资源。【知识模块】 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5 【正确答案】 一般指单位出口能够换回的进口,即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简称“ 交换比价 ”。一般用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的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同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对比来表示。【知识模块】 导论6 【正确答案】 指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或其他官方货币机构所掌握的外币储备资产及其对外债权。包括货币、黄金、外汇和分配的特别提款权及国际货币

5、基金组织的普通提款权。【知识模块】 导论7 【正确答案】 固定汇率指战后,各国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比率,汇率相对稳定的状态。固定汇率在 1973 年前后废止。浮动汇率在国际金融中指一国货币汇率根据市场供求状况,任其自由涨落,国家没有义务干预的汇率。在实践中存在着完全的自由浮动与当局一定程度干预的有管理的浮动的情况。【知识模块】 导论8 【正确答案】 所谓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币为标准,用一定本币来表示其价格,简言之,外币不动本币动;所谓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币为标准,用外币来表示本币的价格,简言之,本币不动外币动。【知识模块】 导论9 【正确答案】 结成同盟的成员国之间减低,甚至免除

6、彼此间的关税,成员国乃至关税同盟整体的经济福利会提高。对外则采取统一或逐步实行统一的对外关税,关税收入按照既定的比例进行分配。【知识模块】 导论10 【正确答案】 又称高能货币,它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债务凭证,表现为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和公众持有的通货。【知识模块】 货币供求理论11 【正确答案】 是指不同范围的货币概念,即根据变现能力的强弱所划分的特定类型。【知识模块】 货币供求理论12 【正确答案】 是指人们愿意用货币形式保持自己的收入或财富这样一种心理因素。【知识模块】 货币供求理论13 【正确答案】 狭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同其他国家由于贸易、劳务、资本等往来而引

7、起的资产转移。其特点是仅计入现在或将来有外汇收支的交易。包括两种具体形式:直接的货币收支和以货币表示的资产的转移。反映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国际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广义国际收支: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是指为系统记载的、在特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经济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全部各项经济交易,不仅包括外汇收支的国际借贷关系,还包括一定时期全部经济交易与往来,如无偿援助、易货贸易、捐赠等。【知识模块】 导论14 【正确答案】 借方项目:在国际收支表中表示国家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的项目,是本国商品、劳务的进口或金融资产的流出。贷方项目:在国际收支表中表示国家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的项目,是本国商品、劳务的输出或

8、金融资产的流入。【知识模块】 导论15 【正确答案】 是指企业在资产和所有权方面所获得的为其他企业所不拥有的优势,包括产品、技术、商标、组织管理技能等。所有权优势的大小决定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能力,可以克服在国外生产碰到的附加成本和制度风险。【知识模块】 导论二、简答题16 【正确答案】 (1)J 曲线效应的含义:当一国货币贬值后,最初会使贸易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而不是改善,只有经过一段时间后贸易收支恶化才会得到控制并好转,最终使贸易收支状况得到改善。这个过程用曲线描述出来与 J 相似,所以贬值对贸易收支改善的时滞被称为 J 曲线效应。(2)J 曲线效应产生原因,在于短期内进出口需求弹性小于 1

9、,本币贬值恶化贸易收支,而在中长期大于 1,本币贬值能改善国际收支。随着现代经济不断发展,这一过程越来越短,一般认为 36 月。这就要求贬值国要有一定的外汇储备预防 J曲线效应的影响。【知识模块】 导论17 【正确答案】 (1)要素密集度逆转是这样一种情况:某种商品在资本丰富的国家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而在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则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如小麦在非洲是劳动密集型生产过程的产品,而在美国则是资本密集型的产品。也就是大机器和高效化肥生产的产品。 (2)如果两种要素在行业间的替代弹性差异很大,以至于两种等产量曲线相交两次,那么,可能产生生产要素密集度逆转的现象。即一种产品在 A 国是劳动密集

10、型产品在 B 国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可能就无法根据 HO 的模式预测贸易模式了。这样可能导致两个国家出口相同的产品;也会使得 A 国出口本国要素禀赋稀缺而密集使用的产品,闪为如果 B 国的要素密集度逆转的商品相对价格低的话。这样,两国的要素价格同向发展,而不是要素价格均等化。【知识模块】 导论18 【正确答案】 (1)概念。 关税是进出口商品在经过一个国家的关境时,由海关代表国家向进出口商征收的一种赋税。关税有各种形式,如从价税、从量税,以及具有针对性的惩罚性关税,如反倾销税、门槛税等。 国际贸易中的小国,是指该国在市场中只是价格的接受者而非决定者。 (2)小国关税分析的重点是征收关税后对该国福

11、利的影响。 (3)小国进口关税的局部均衡的图形分析。 图 315 中,Pe 与 Qe 是封闭条件下的均衡价格和生产、消费量。 Pw、P t 是自由贸易条件下和征收关税后的价格,Q 1Q2 为自由贸易下的进口量,Q 3Q4 为征收进口关税后的进口量。(4)小国进口关税的几种经济效应与福利分析。上图中经济效应分析为:保护效应为 Q1Q3,是保护下国内生产的增长,效应大小取决于供给弹性的大小;消费效应为 Q2Q4,是价格上升、需求下降的结果;贸易效应是保护、消费效应之和;税收效应为 PwPtQ3Q4,即 ACFE”,是政府的关税收入;国际收支效应为(Q 1Q3Q 2Q4)OPw,是进口下降引起的对外

12、支付降低。福利变化为:生产者剩余增加 PwPtAB,总量为 OPtA,消费者剩余下降 PwPtE“E,为 OPtE。损失的消费者剩余中,P wPtAB 为生产者获得,P wPtQ3Q4 为政府税收,尚有 ABC 和FEE“为净损失,是保护国内生产与市场限制进口时生产和消费代价。 (5)小国进口关税一般均衡的图形说明。 对 X 产品征税后,原来优势在于 Y 生产,现因 X 产品价格上升,资源转而生产 X,生产点从 A 移至 A,国家按国际价格交换,消费者按税后的国内价格交换,该国福利的变化由无差异曲线表示。其图形如图 316中,征收关税前,生产点在 A,消费点在 c。AF 的 y 产品按国际价格

13、能交换 FC的 X 产品;由于关税,AF 的 Y 产品只能交换 FD 的 X 产品,DC 为关税。税后消费点在 C点,福利水平下降。【知识模块】 导论19 【正确答案】 (1)衡量一国外债负担的主要静态债务指标为:偿债率。它的经济含义是当年还本付息额占出口总收入的比重,即每年出口收入中有多少被用于偿付到期的本息,应不超过 20。出口债务率。它的经济含义是当年外债余额与当年出口总额之比,表示所欠外债额与出口收入之间的关系,应不超过100。经济债务率。它的经济含义是当年外债余额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表示所欠外债额与整体经济关系。这一比率的安全线为 30。(2)1995 年起,世界银行开始采用现

14、值法,即用债务的现值替代名义值来衡量一国的债务水平。经济现值债务率,等于未偿还债务与一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比值,800h,为临界值。出口现值债务率,等于未偿还债务与当年出口总收入之比,20为临界值。当实际指标超过临界值的 60,为中等债务国家,60以下则为轻度债务国家。(3)除了一般指标之外,还要注意债务结构指标,即债务的币种结构、债务的期限结构、债务的来源结构及债务的利率结构。【知识模块】 导论20 【正确答案】 (1)推导: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国民收入的均衡为:YCI G(XM),变形后:XMY(CIG) 。令XMB ,CI GA 为总吸收,则有:BY A。可知:当 YA ,即国民收入大于总支

15、出时,国际收支处于顺差状况;YA 时逆差;YA 时平衡。(2)政策含义:当国际收支处于逆差时,可以采取增加 y,或者减少 A 的财政政策,使总供求相等,以达到内部与外部的共同平衡,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3)评价。增加 Y 需要资源的重新配置,以提高总体生产力,这就需要有闲置的资源。调整 A 即意味着使消费、投资和政府开支得到调整,逆差的时候压缩,顺差的时候扩张。该方法与宏观经济结合较好,但涉及资源的实际利用水平,进口生产设备提高生产力与国际收支继续恶化的矛盾,同时也存在时滞的问题,以及在理论和政策上忽视货币在国际收支调整中的作用的问题。【知识模块】 导论21 【正确答案】 不可能三角定律(蒙代

16、尔一克鲁格曼三元悖论)的主要内容如下:三角的每一边都表示一种政策选择独立的货币政策、汇率的稳定性(实践操作中指固定汇率)以及完全的金融一体化,政策各有其吸引力。三角的任何两边可以进行组合,组合的结果分别由三角形的三个顶角表示,即完全的资本控制、货币联盟和完全的浮动汇率,然而,三边不可能同时实现。图 317 为不可能三角定律图解。 如果一国货币政策是完全独立的,资本又是自由跨国流动的,便不能够实行固定汇率,汇率必须要浮动。也就是说,固定汇率和货币政策的独立在资本完全自由流动的条件给定以后,这二者只能取其一。【知识模块】 导论22 【正确答案】 国际收支表中经常账户包括:(1)“货物” 账户:一般

17、货物、用于加工的货物、货物修理、各种运输工具的采购、非货币黄金。(2)“服务”:运输、旅游、通信、建筑、保险、金融、计算机、专有权使用费、特许费(版权等) 、个人娱乐、文化服务、其他商业服务、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3)“收入”:职工报酬、投资收入(直接、间接投资) 。(4)“经常转移”:除了下面三项,即国定资产所有权的转移、与固定资产联系的收买或放弃为条件的资金转移、债权人不要回报的债务取消等之外的其他转移,如保险费、侨汇等。【知识模块】 导论三、论述题23 【正确答案】 两缺口模型是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经济学家提出来的。从理论上说明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来弥补国内资金短缺的必要性。基本

18、条件,但当国内资源不足以支持理想的增长速度时,出现了缺口,引进外部资源弥补这些缺口便成为必要。(2)两缺口模型。该模型主要考虑的是储蓄与外汇缺口。从国民经济的基本恒等式总收需求等于总供给可以得出:总供给 YCS T M 总需求 YC I GX若 TG ,则有:SMIX或 ISMX上式左边 IS 是投资与储蓄差额,为储蓄缺口;右边 MX 是进口与出口的差额,是外汇缺口。(3)由于投资、储蓄、进口和出口都是独立可变的,这两个缺口不一定能平衡。为使其达到平衡,可以有两种调节方法。不利用外资的方法。当国内储蓄缺口大于外汇缺口时,就必须压缩投资或增加储蓄;当外汇缺口大于储蓄缺口时就必须减少进口或增加出口

19、。按这种方法,除非有可能增加储蓄和出口,否则,经济增长速度就会减缓。在缺口以外寻找资金,即利用外部资源。例如,利用外资进口机器设备,一方面,这项进口暂时不用出口来抵付;另一方面,这项投资品又不需要国内的储蓄来弥补。可见,利用外资可以同时弥补两个缺口,既可以满足投资需要,又可以减轻支付进口费用的压力,从而保证经济的增长。(4)模型强调了发展中国家利用外部资源的必要性,它可以提高一国出口能力,使得高收入高储蓄的良性循环出现,更加合理地配置资源。国内的经济结构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引进外部资源的要求,同时应该发挥政府在调控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积极引进外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知识模块】 导论24 【正确答案

20、】 汇兑心理学说是决定汇率学说之一,产生于 20 世纪 30 年代。它的理论基础是主观效用论,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国际借贷说和利率平价说是分别从量和质上说明汇率决定的,但完整的决定汇率说必须是质和量的统一。(2)人们需求并购买外汇是因为外汇可以购买外国的商品和服务,而外国的商品和服务有满足人们需求的效用,这个效用就是外汇的价值基础。(3)外汇的真实价值在于它的边际效用,人们的主观心理决定边际效用,主观评价不同,就决定买或卖,外汇供求因此而发生变化,最终导致汇率的变化。(4)汇兑心理学由两个方面的因素决定,质和量。质的因素是指货币对商品有特定的购买力,用于支付债务、投机。量的因素是指国际收支

21、大小、正负、通货膨胀、资本流人流出的情况。外汇供给上升的话,边际效用就会下降,人们的心理评价就低,从而导致买外汇的行为。无数个人的供求构成了市场的供求,供和求的交叉点就是外汇的价格。(5)评价。国际借贷心理学说的理论基础是奥国心理学派,以主观评价决定外汇的供求,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批判的主观价值论。【知识模块】 导论25 【正确答案】 中央银行产生的必要性:1)统一发行银行券的必要。在银行业发展的初期,众多的银行均从事银行券的发行。但存在如下问题:为数众多的小银行信用实力薄弱,它们所发行的银行券往往不能兑现,尤其在危机时期,很容易使货币流通陷于混乱。许多分散的小银行,其信用活动领域有着地区限制

22、,因此它们所发行的银行券只能在有限的地区内流通。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有更加稳定的通货,也要求银行券成为能在全国市场广泛流通的一般信用流通工具。事实上,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出现了一些信誉卓著的大银行,它们所发行的银行券在流通中排挤着小银行的银行券。在这样的基础上,国家遂以法令形式限制或取消一般银行的发行权,并把发行权集中于专司发行银行券的中央银行。2)银行林立,银行业务不断扩大,债权债务关系错综复杂,票据交换及清算若不能得到及时、合理处置,会阻碍经济顺畅运行。于是客观上需要建立一个全国统一而有权威的、公正的清算机构为之服务。3)在经济周期的发展过程中,商业银行往往陷于资金调度不灵的窘境,有

23、时则会因而破产。于是客观上需要一个强大的金融机构作为其他众多银行的后盾,在必要时为它们提供货币资金,也即提供流动性的支持。4)同其他行业一样,银行业经营竞争也很激烈,而且它们在竞争中的破产、倒闭给经济造成的动荡,较之非银行行业要大得多。因此,客观上需要有一个凭靠政府意志的专门机构专司金融业管理、监督、协调的工作。【知识模块】 金融中介体系26 【正确答案】 国际收支的失衡是指经常账户、金融与资本账户的余额出现问题,即对外经济出现了需要调整的情况。影响:对外,国际收支失衡造成汇率、资源配置、福利提高的困难;对内,国际收支失衡造成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困难,即对外的失衡影响到国内经济的均衡发展,因此

24、需要进行调整。调节的若干理论如下。(1)弹性法。弹性法是在局部均衡分析中进行的,核心是根据进出口的价格需求条件,利用本币对外汇率的变化,调整出口货物的外币价格和进口货物的本币价格,达到调整国际收支的目的。如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利用本币贬值,使出口的外币价格下降,促进出口上升,进口的本币价格上升,进口下降,调整收支。弹性法发挥作用的条件有对方不报复,本币对外贬值要快于对内贬值(通货膨胀),同时要符合马歇尔一勒纳条件,即本国出口的价格需求弹性与本国进口的价格需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大于 1,也即进出口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较大。弹性法的使用,存在着,曲线效应,即本币贬值先造成收支的继续恶化,然后才会好转

25、。在大多数情况下,本币的贬值,会使一国的贸易条件趋于恶化,只有在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时才会改善。该办法凶与国民收入结合不好,属局部均衡。(2)吸收法采用凯恩斯的宏观分析,将同际收支与国民收入联系起来考察,偏重于商品市场均衡,政策上倾向于需求管理。基本公式如下:yC IG(XM)其中,Y 为国民收入,C 为消费,I 为投资,G 为政府开支,X 为出口,M 为进口变换:XMY(CIG)设 BOPXM 即设转移支付为 0,并不考虑资本流动,则有:BOPy(CI G)令 ACIG 为吸收,则有 BOPYA,如果 A 大于 Y,会导致国际收支恶化,反之则得到改善。因此,调整国际收支从吸收法看有两种方法,

26、或者调整国民收入,或者调整吸收。前者需要资源的重新配置,以提高总体生产力,这要求有闲置的资源。后者是使消费、投资和政府开支得到调整,逆差时压缩,顺差时扩张。该方法与宏观经济结合较好,但涉及资源的实际利用水平,进口生产设备提高生产力与国际收支继续恶化的矛盾,同时也存在时滞的问题,以及在理论和政策上忽视货币在调整国际收支中的作用的问题。(3)货币法。该方法是随货币主义的兴起而出现的。主要从长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不仅照顾到经常项目,而且也考虑了资本与金融项目。其核心思想是通过调整国内货币供给控制国内需求,进而调整国际收支的变动。即国内货币供给是国际储蓄(可以视为进出口的差额)与国内信贷额之和,于是国

27、际储蓄的变动(国际收支的变动)是国内货币供给减去国内信贷额的结果。如果信贷额的发行大于对货币供给的需要,国际收支便会恶化,反之则改善。所以控制信贷发行,出售储备资产是调整国际收支的重要途径。但是,该方法的使用存在着剐作用,如压低国内信贷,会产生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就业出现问题等。(4)其他方法。 外汇管制。外汇管制是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本国对外的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实行管制,用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与本国货币汇率稳定的一种制度。体现在出口所得需按照官方汇率出售给指定银行,进口用汇需得到有关当局的批准,本币出入境受到严格管理。个人朋汇受到限制,实行外汇管制的目的在于集中使用外汇,控制进口数量,保持国际收

28、支的平衡。调整国际收支失衡的其他政策措施。包括自动出口限制、进口押汇、进口许可、进口审批、卫生检疫制度、进口垄断、国内歧视性采购、征收歧视性国内税收等,目的在于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鼓励出口,限制进口,从贸易角度调整国际收支。另外也可从鼓励外资流人等方面调整国际收支。【知识模块】 导论27 【正确答案】 (1)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提出。研究的出发点是 20 世纪 70 年代国际经济发展格局和跨国公司的高速发展。由关注资本流动对国际资源配置的影响,发展为在注重资本流动的同时,将直接投资、国际贸易、区位选择综合起来进行研究。(2)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基本内容。所有权特定优势、内部化、区位特定优势三者结

29、合决定了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较是否具有对外投资优势,或者可以通过出口、技术转移来开拓该优势。理论的具体内容为:所有权特定优势是指,企业具有的组织管理能力、金融融资方面的优势、技术方面的特色和优势、企业的规模与其垄断地位及其他能力,这些优势组成了企业比投资所在国公司更大的优势,可以克服在国外生产碰到的附加成本和制度风险。内部化是指将企业所有权特定优势内部化的能力。因为外部市场不完全,企业的所有权特定优势可能会受到打击而丧失,内部化是在企业内部更好地进行资源配置,克服不利条件。但上述两种优势并不能决定企业是否必然实行直接投资(或可通过出口、技术转让获利),因此,区位特定优势很重要,是投资的充分条件,

30、包括东道国的劳动力成本情况、市场条件与需求状况、关税与非关税壁垒、东道国政府的各种政策等。此后,该理论又作了动态化发展,加入了投资发展周期的概念,认为一个国家的对外资本流动,尤其是对外投资,与该国的经济发展程度高度相关。由于一个国家在发展中的上述三个优势会发生动态变化,因此随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该国与外部资本的流动也会发生净流入、流人流出并存、净流出等若干阶段,且不同阶段资本的流动对于经济发展有着不同的作用。(3)对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评价。该理论在较大程度上反映了新的国际经济发展格局,解释了新的经济现象,但这一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前人理论的综合与折衷,并没有很重要的理论突破。当然这并不妨碍该理论

31、在政策上的重要程度和参考意义。【知识模块】 导论28 【正确答案】 (1)经济的对内与对外均衡。所谓实现经济的对内均衡,主要是指国内的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既实现资源的充分配置、物价稳定,同时可以获得有保证的经济增长。所谓实现经济的对外均衡,主要是指一国与外部经济体之间的经济流人量和流出量相等,国际收支处于平衡状态。但一国同时实现内外均衡是较为困难的。当一围经济失衡时就需要调整,以恢复经济的对内和对外的均衡,以求经济的平稳增长。(2)经济均衡的调整。为了达到经济的对内和对外的均衡,一个国家可以采取诸如支出调整政策、支出转换政策和经济管制的方法。具体包括:财政手段。通过扩大、紧缩各种财政支出,增、减

32、各种税收,加强或削弱国家采购等做法可以调节就业量的变化和经济增长速度,也会影响一个国家的进出口。货币手段。通过调整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等方法,可以直接控制货币供给量,进而间接调控国内市场的需求、进出口等,促进一国经济恢复均衡。支出转换手段。通过货币对外汇率的变化,例如本币对外升值或贬值,影响进出口。调整国际收支失衡。经济管制。采用各种法律、法令、行政和管理等手段,直接控制经济的运行,以使经济向预定的方向发展。通过这些政策手段,宏观经济一般可以从失衡状态得到调整,逐步恢复到均衡,达到较为理想的增长或发展状态。(3)“斯旺图”与蒙代尔的政策搭配。一国在经济发展时,总是在追

33、求经济对内与对外的同时均衡,即平稳的经济增长、物价的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均衡。但在实践中,大抵会出现四类情况:一是宏观经济对内、对外同时处于均衡状态,这是最理想的状态;二是宏观经济对内均衡,但对外不均衡,体现为充分就业,物价稳定,但国际收支失衡(顺差或逆差);三是宏观经济对内不均衡,但对外均衡,表现为国际收支平衡,但国内就业不足或过度,物价上涨较大和出现通货膨胀;四是宏观经济对内、对外同时处于不均衡状态,这时经济必须得到调整,以恢复平稳的增长。按照蒙代尔的政策搭配主张,采用财政手段来调节国内的均衡,即当经济出现衰退时,采用扩张的财政政策治理,当经济出现通货膨胀时,采用紧缩的财政政策来治理。

34、采用金融手段来调控对外均衡,即当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采用扩张的货币政策来调整,当同际收支出现逆差时,采用紧缩的货币政策来调整,这样比较容易达到对内、对外的同时均衡,如果政策搭配不适宜,就有可能出现事与愿违的情况。【知识模块】 导论29 【正确答案】 (1)关税同盟是在自由贸易区(成员国相互取消进口关税)的基础上,实行统一的对外关税及其他贸易政策措施。它从欧洲开始,是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之一。在实践中,关税同盟在一定程度上比自由贸易更能提高成员的福利水平。 (2)关税同盟有两种经济效应,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静态效应有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贸易创造效应是指产品从生产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向成本

35、较低的贸易对象国生产,本国从贸易对象国进口产品所带来的利益。贸易转移效应是指产品从过去生产成本较低的成员国进口转为从成本较高的成员国进口的损失。这是参加关税同盟的代价。当贸易创造效应大于转移效应时,意味着成员国的经济福利水平提高;反之,则意味着经济福利水平的下降。(3)动态效应有以下几点: 促进成员国的经济发展。随着贸易和市场规模的扩大,出现规模效益,生产活动受到推动。此外,贸易障碍消除,资源配置改善,促进经济增长。改善成员国的市场结构。加强了竞争,也促进了联合与合并,从而提高生产集中的市场垄断程度。刺激投资。由于成员国之间形成的市场规模大,风险下降,所以可以吸引成员国企业增加投资。产生外溢效

36、应。是指关税同盟的建立对非成员国向成员国出口的带动。由于成员国的经济增长,进口需求也增长,从而推动非成员国对成员国出口的扩大。关税同盟的经济分析包括图形分析和福利分析。【知识模块】 导论30 【正确答案】 (1)WTO 的前身是关贸总协定,包括以下原则:第一,非歧视原则;第二,关税减让原则;第三,任何缔约国取消数量限制原则;第四,反倾销与限制出口补贴原则;第五,透明度的原则;第六,解决争端的机制。(2)围绕上述六项原则,WTO 的主要进展有:作为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WTO 是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基础。 WTO 进一步明确、规范了 GATI、的上述原则和原来不十分清楚的贸易、法律概念及条文。扩展了多边贸易体制协调的领域,并在农产品、纺织品、知识产权、服务贸易等方面制定了过渡原则,将原GAIT 的原则、管理权限扩大到了上述领域。 强化了争端解决机制及贸易政策审议机制,并使之法律化。较好地考虑了发展中国家的现实,规定或强化了差别优惠、免责条款、例外规定等。成员资格比过去更具代表性,吸收了国际组织以成员或观察员身份介入 WTO 的活动。从发展趋势看, WTO 在制定游戏规则、贯彻游戏规则、调节争端、协调多边贸易政策方面将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知识模块】 导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