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职申硕同等学力经济学(货币银行学)模拟试卷 4 及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1 金融监管成本2 通货膨胀目标制3 货币政策时滞4 泰勒规则5 购买力平价6 汇率制度7 货币局制度8 国际货币体系9 特里芬难题10 布雷顿森林体系11 支出调整政策12 支出转换政策13 丁伯根法则14 米德冲突15 内外均衡二、简答题16 简要说明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17 简述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应具备的条件。18 如何看待微观主体预期对于货币政策效应的对消作用?19 简述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主要因素。20 简述国际借贷说的主要思想。21 国际金本位体系的特点?22 牙买加体系下国际收支如何调节?23 简述内外均衡理论
2、的基本思想。三、论述题24 试述巴塞尔协议的目的和主要内容。25 试述新巴塞尔协议出台的背景及其三大支柱。26 试述金融监管的内容与成本。27 试述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及其特点。28 试分析货币传导机制的信用传导渠道。29 试述经济论关于汇率制度选择的分析。30 试述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脆弱性及其改革的重点。在职申硕同等学力经济学(货币银行学)模拟试卷 4 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1 【正确答案】 金融监管成本,大致分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两个部分。一般来说,金融监管越严格,其成本也就越高。【知识模块】 金融监管体系2 【正确答案】 一套用于货币政策决策的框架。其基本含义是:一国当局将通货膨胀作为货币政
3、策的首要目标或唯一目标(该目标具有无可争议的优先权),迫使中央银行通过对未来价格变动的预测来把握通货膨胀的变动趋势,提前采取紧缩或扩张的政策使通货膨胀率维持在事先宣布的水平上或范围内在通货膨胀控制得比较好的国家,这是当局所认定的不可避免的(如对调动潜在生产力所必需的)通货膨胀率;对高通货膨胀率的国家则是当局认定可能实现的反通货膨胀的目标以实现长期的价格稳定。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直接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本身作为货币政策目标。【知识模块】 货币政策3 【正确答案】 是政策从制定到获得主要的或全部的效果所经历的时间。货币政策时滞是影响政策效果的主要因素。货币政策时滞由两
4、部分组成: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内部时滞可分为认识时滞和行动时滞,外部时滞又称影响时滞。【知识模块】 货币政策4 【正确答案】 泰勒规则是根据产出和通货膨胀的相对变化而调整利率的操作方法。这一规则体现了中央银行的短期利率工具按照经济状态进行调整的方法。【知识模块】 货币政策5 【正确答案】 购买力平价说,是一种有很长历史且影响深远的汇率理论。其中心思想是,人们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无非是因为外国货币具有在国外购买商品的能力。【知识模块】 汇率理论6 【正确答案】 汇率制度是货币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一个国家、一个经济体、一个经济区域或国际社会对于确定、维持、调整与管理汇率的原则、方法、方式和机构等
5、所作出的系统规定。【知识模块】 汇率理论7 【正确答案】 即从法律上隐含地承诺本国或地区货币按固定汇率兑换某种特定的外币,同时限制官方的货币发行,以确保履行法定义务,如阿根廷和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知识模块】 汇率理论8 【正确答案】 国际货币体系主要是指国际间的货币安排,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国际汇率体系; 国际收支和国际储备资产;国别经济政策与国际经济政策的协调。【知识模块】 国际货币体系9 【正确答案】 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早在 1960 年就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承担的两个责任,即保证美元按官价兑换黄金、维持各国对美元的信心和提供足够的国际清偿力(即美元)之间是相互矛盾
6、的。要满足世界经济增长之需要,国际储备必须有相应的增长,而这必须有储备货币供应国美国的国际收支赤字才能完成。但各国手中持有的美元数量越多。则对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兑换关系越缺乏信心,并且越要将美元兑换成黄金。这个被称为“特里芬难题” 的矛盾最终促使布雷顿森林体系无法维持。【知识模块】 国际货币体系10 【正确答案】 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体系的原则和运行机制,因此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固定汇率制为基本特征的国际货币体系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知识模块】 国际货币体系11 【正确答案】 所谓支出调整政策(expenditurechangingpolicy),主要由凯恩
7、斯理论所表明的需求管理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组成。通过实施支出调整政策可达到相对于收入而改变支出水平的目的。【知识模块】 内外均衡理论12 【正确答案】 所谓支出转换政策(expenditureswitchingpdicy)指能够影响贸易品的国际竞争力,通过改变支出构成而使本国收入相对于支出增加的政策,如汇率调整、关税、出口补贴、进口配额限制等都属于支出转换政策范畴。狭义的支出转换政策则专指汇率政策。【知识模块】 内外均衡理论13 【正确答案】 为避免米德冲突,需要为不同的目标制定不同的政策,即满足所谓的丁伯根法则:要实现 n 个经济目标,必须具备 n 种政策工具。为解决米德冲突,同时实现内
8、外均衡,两种政策工具必须配合。【知识模块】 内外均衡理论14 【正确答案】 米德冲突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单独使用支出调整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追求内、外部均衡,将会导致一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的冲突。【知识模块】 内外均衡理论15 【正确答案】 内外均衡理论(tlaeoryofinternalandexternalbalance),简而言之是指英国经济学家米德(JEMeade)的“ 两种目标,两种工具 ”的理论模式,即一国如果希望同时达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目标,则必须同时运用支出调整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两种工具。【知识模块】 内外均衡理论二、简答题16 【正确答案】 1)依法管理原则。2)合
9、理、适度竞争原则监管重心应放在保护、维持、培育、创造一个公平、高效、适度、有序的竞争环境上。3)自我约束和外部强制相结合的原则。4)安全稳定与经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此外,金融监管应该注意顺应变化了的市场环境,对过时的监管内容、方式、手段等及时进行调整。【知识模块】 金融监管体系17 【正确答案】 在货币政策的运用上,政策指标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必须能为货币当局加以控制。2)政策指标与最后目标之间必须存在稳定的关系。3)可测性,一是央行能及时获取有关指标的准确数据,二是有较明确的定义便于分析、观察和监测。4)政策指标受外来因素或非政策因素干扰程度较低。5)与经济体制、金融体制
10、有较好的适应性。【知识模块】 货币政策18 【正确答案】 当一项货币政策提出时,微观经济行为主体会立即根据可能获得的各种信息预测政策的后果,从而很快地作出对策,而且极少有时滞。货币当局推出的政策,面对微观主体广泛采取的对消其作用的对策,可能归于无效。例如,政府拟采取长期的扩张政策,人们通过各种信息预期社会总需求会增加,物价会上涨,在这种情况下,工人会通过工会与雇主谈判,要求提高工资,企业预期工资成本的增大而不愿扩展经营。最后的结果是只有物价的上涨而没有产出的增长。鉴于微观主体的预期,似乎只有在货币政策的取向和力度没有或没有完全为公众知晓的情况下才能生效或达到预期效果。但是货币当局不可能长期不让
11、社会知道它所要采取的政策。即使采取非常规的货币政策,不久之后也会落在人们的预期之内。假如货币当局长期采取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则将导致微观经济主体做出错误判断,并会使经济陷入混乱之中。但实际的情况是,公众的预测即使非常准确,实施对策即使很快,其效应的发挥也要有个过程。这就是说,货币政策仍可奏效,只是公众的预期行为会使其效应打很大的折扣。【知识模块】 货币政策19 【正确答案】 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主要因素包括:货币政策时滞(指政策从制定到获得主要的或全部的效果所必须经历的一段时间)。时滞是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因素,假定政策的大部分效应要在较长的时间才会显现,那就很难证明货币政策的预期目标是否恰当;
12、货币政策时滞包括两部分:内部时滞(从货币政策制定到货币当局采取行动的这段期间)和外部时滞(从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开始直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为止的这段过程)。微观主体预期的抵消作用。当一项货币政策提出时,微观经济主体会立即根据可能获得的各种信息进行预测,从而很快地做出对策;面对微观主体的对策,推出的货币政策可能归于无效或效果大打折扣。货币政策决策的透明度。货币政策决策的透明度,对于政策效应的发挥至关重要。如果决策过程不透明,就难于树立公众对货币当局的信任,就难于使公众领会决策者的行为准则和意向。【知识模块】 货币政策20 【正确答案】 国际借贷说(theory of international in
13、debtedness),也称国际收支(theory of balancepayment)说,是在金本位制度盛行时期流行的一种阐释外汇供求与汇率形成的理论。由于存在铸币平价,所以该学说专注于外汇供求。外汇供求状况取决于由国际商品进出口和资本流动所引起的债权债务关系国际收支。当一国的流动债权(current claim)即外汇应收,多于流动负债(current liability)即外汇应付时,外汇的供给大于需求,因而外汇汇率下跌;反之,则外汇汇率上升。【知识模块】 汇率理论21 【正确答案】 (1)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在金本位下,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黄金自由进出口。由于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金币
14、的面值与黄金含量就能保持一致,金币的数就能自发地满足流通中的需要;由于金币可自由兑换,各种金属辅币和纸币就能够稳定地代表一定数量的黄金进行流通,从而保持币值的稳定;由于黄金可以自由进出口,因而本币汇率能够保持稳定。国际金本位体系名义上要求黄金充当国际货币,但是由于黄金运输不方便,风险大,而且黄金不能生息,还需支付保管费用,再加上当时英国在国际金融、贸易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因而人们通常以英镑代替黄金,由英镑充当国际货币的角色。(2)严格的固定汇率制金本位制下,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的含金量比例金平价决定。当然汇率并非正好等于铸币平价,而是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铸币平价上下窄幅波动,其幅度不
15、超过两国间黄金输送点,否则,黄金将取代货币在两国间流动。实际上,英国、美国、法国等主要国家的货币汇率平价在 1880 年至 1914 年间一直没有变动,从未升值或贬值。(3)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一国国际收支逆差黄金输出货币减少物价和成本下降出口竞争力增强出口扩大,如果进口减少国际收支转为顺差黄金输入。相反,一国国际收支顺差黄金输入货币增加物价和成本上升出口竞争力减弱进口增加,如果出口减少国际收支转为逆差黄金输出。【知识模块】 国际货币体系22 【正确答案】 在牙买加体系下,调节国际收支的途径主要有五种。1)运用国内经济政策。国际收支作为一国宏观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必然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运用
16、国内经济政策,可以改变国内的需求与供给,从而消除国际收支不平衡。比如在资本项目逆差的情况下,可提高利率,减少货币发行,以此吸引外资流入,弥补缺口。需要注意的是,运用财政或货币政策调节外部均衡时,往往受到“米德冲突 ”的限制,在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同时,牺牲了其他的政策目标,如经济增长、财政平衡等,因而内部政策应与汇率政策相协调同时运用,才不至于顾此失彼。2)运用汇率政策。在浮动汇率制或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下,汇率是调节国际收支的一项重要工具,其原理是,经常项目赤字一本币趋于下跌一本币下跌,增强外贸竞争力一出口增加,进口减少_经济项目赤字减少或消失;相反,在经常项目顺差时,本币币值上升会削弱进出口商
17、品的竞争力,从而减少经常项目的顺差。在实际上,汇率的调节作用受到马歇尔一勒纳条件以及 J 曲线效应的制约,其功能往往令人失望。3)通过国际融资平衡国际收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这一功能主要由 IMF 完成。在牙买加体系下,IMF 的贷款能力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伴随石油危机的爆发和欧洲货币市场的迅猛发展,各国逐渐转向欧洲货币市场,利用该市场的比较优惠的贷款条件融通资金,调节国际收支中的顺逆差。4)加强国际协调。这主要体现在:IMF 为桥梁。各国政府通过磋商,就国际金融问题达成共识与谅解,共同维护国际金融形势的稳定与繁荣。新兴的七国首脑会议。西方七国通过多次会议,达成共识,多次合力干预国际金融市
18、场,主观上是为了各自的利益,但客观上也促进了国际金融与经济的稳定与发展。5)通过外汇储备的增减来调节。盈余国外汇储备增加,赤字国外汇储备减少。这一方式往往会影响到一国货币供应量及结构,从而触发其他问题,解决方法之一是同时采取中和政策,相应地改变其他途径的货币供应量,从而从总体上保持货币供应量不变。【知识模块】 国际货币体系23 【正确答案】 内外均衡理论(theory of internal and exterhal balance),简而言之是指英国经济学家米德(JEMeade)的“ 两种目标,两种工具 ”的理论模式,即一国如果希望同时达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目标,则必须同时运用支出调整政策
19、和支出转换政策两种工具。假设一国经济划分为生产贸易品的贸易部门和生产非贸易品的非贸易部门,则内部均衡被定义为国内商品和劳务的需求足以保证非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也即非贸易品市场处于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外部均衡指经常项目收支平衡,也即贸易品的供求处于均衡状态。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最终目标在于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实现。然而,宏观政策在为这一目标努力时却并非总是合作愉快追求内、外部均衡,将会导致一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的冲突。为避免米德冲突,需要为不同的目标制定不同的政策,即满足所谓的丁伯根法则:要实现 n 个经济目标,必须具备 n 种政策工具。那么为解决米德冲突,同时实现内外均衡。两种政策工具必须
20、配合。米德在国际收支中列举了支出调整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的组合。所谓支出调整政策(expenditurechanging policy),主要由凯恩斯理论所表明的需求管理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组成。通过实施支出调整政策可达到相对于收入而改变支出水平的目的。所谓支出转换政策(expenditureswitching policy)指能够影响贸易品的国际竞争力,通过改变支出构成而使本国收入相对于支出增加的政策,如汇率调整、关税、出口补贴、进口配额限制等都属于支出转换政策范畴。狭义的支出转换政策则专指汇率政策。【知识模块】 内外均衡理论三、论述题24 【正确答案】 巴塞尔协议的目的在于:通过制定银行
21、资本与其资产间的比例,定出计算方法和标准,以加强国际银行体系的健康发展;制定统一的标准,以消除国际金融市场上各国银行之间的不平等竞争。该协议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关于资本的组成。把银行资本划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两档:第一档核心资本包括股本和公开准备金,这部分至少占全部资本的 50;第二档附属资本包括未公开的准备金、资产重估准备金、普通准备金或呆账准备金。第二,关于风险加权的计算。该协议定出对资产负债表上各种资产和各项表外科目的风险度量标准,并将资本与加权计算出来的风险挂钩,以评估银行资本所应具有的适当规模。第三,关于标准比率的目标。协议要求银行经过 5 年过渡期逐步建立和调整所需的
22、资本基础。到 1992 年年底,银行的资本对风险加权资产的标准比率为 8,其中核心资本至少为 4。这个协议的影响广泛而深远,面世以来,不仅跨国银行的资本金监管需视协议规定的标准进行,就是各国国内,其货币当局也要求银行遵循这一准则,甚至以立法的形式明确下来。【知识模块】 金融监管体系25 【正确答案】 (1)新资本协议出台的背景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国际银行业的运行环境和监管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巴塞尔协议中风险权重的确定方法遇到了新的挑战。这表现为在信用风险(credit risk)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市场风险(market risk)和操作风险(operati
23、onal risk)等对银行业的破坏力日趋显现。在银行资本与风险资产比率基本正常的情况下,以金融衍生商品交易为主的市场风险频频发生,诱发了国际银行业中多起重大银行倒闭和巨额亏损事件。而巴塞尔协议主要考虑的是信用风险,对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考虑不足。2)危机的警示。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危机蔓延所引发的金融动荡,使得金融监管当局和国际银行业迫切感到重新修订现行的国际金融监管标准已刻不容缓。一方面,要尽快改进以往对资本金充足的要求;另一方面,需要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以维护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3)技术可行性。学术界以及银行业自身都在银行业风险的衡量和定价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探索性工作,建立了一些较为
24、科学而可行的数学模型。现代风险量化模型的出现,在技术上为巴塞尔委员会制定新资本框架提供了可能性。新协议草案较之1988 年的巴塞尔协议复杂得多,但也较为全面。它把对资本充足率的评估和银行面临的风险进一步地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其能够更好地反映银行的真实风险状况。新协议不仅强调资本充足率标准的重要性,还通过互为补充的“三大支柱” 以期有效地提高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和稳定性。(2)新资本协议的三大支柱新资本协议包括互为补充的三大支柱。1)第一大支柱最低资本要求(minimum capital requirements)。最低资本要求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受规章限制的资本的定义、风险加权资产以及资本对风险加权
25、资产的最小比率。其中有关资本的定义和 8的最低资本比率没有发生变化。但对风险加权资产的计算问题,新协议在原来只考虑信用风险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2)第二大支柱监管当局的监管(supervisory review process)。这是为了确保各银行建立起合理有效的内部评估程序,用于判断其面临的风险状况,并以此为基础对其资本是否充足做出评估。监管当局要对银行的风险管理和化解状况、不同风险间相互关系的处理情况、所处市场的性质、收益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等因素进行监督检查,以全面判断该银行的资本是否充足。3)第三大支柱市场纪律(manet discipline)。市场纪律的核心是信息披
26、露。市场约束的有效性,直接取决于信息披露制度的健全程度;只有建立健全的银行业信息披露制度,各市场参与者才可能估计银行的风险管理状况和清偿能力。为了提高市场纪律的有效性,巴塞尔委员会致力于推出标准统一的信息披露框架。人们普遍支持新的资本协议框架,赞同采用风险敏感度较高的资本管理制度。但同时也普遍认为新协议太复杂,难以立即统一实施。【知识模块】 金融监管体系26 【正确答案】 金融监管的内容有:1)对新设金融机构进行审批,即“市场准入” ;2)审定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3)对金融机构经常实施市场检查;4)重视对有问题的金融机构的挽救,尽量避免单个金融机构经营不善引发社会震荡。金融监管的成本包括:1)
27、执法成本:指金融监管当局在具体实施监管的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其主要表现为监管机关的行政预算,属于显性成本或直接成本。2)守法成本:指金融机构为了满足监管要求而额外承担的成本损失;其主要表现为金融机构在遵守监管规定时造成的效率损失,属于隐性成本或间接成本。3)道德风险成本:金融监管可能产生的道德风险主要表现为三方面,由于投资者相信监管当局会保证金融机构的安全和稳定,保护投资者利益,就容易忽视对金融机构的监督、评价和选择,而这将导致经营不良的金融机构照样可以通过提供高收益等做法而获得投资者的青睐;保护存款人利益的监管目标,使得存款人通过挤兑的方式向金融机构经营者施压的渠道不再畅通,进而使金融机构可以
28、通过提供高利率吸收存款并进行高风险投资活动;由于金融机构在受监管中承担一定的成本损失,因而会通过选择高风险、高收益资产的方式来弥补损失。【知识模块】 金融监管体系27 【正确答案】 三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政策。由于这三大货币政策工具是传统的、经常使用的、能对整体经济运行产生影响的政策工具,因此也被称之为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范围内,通过规定或调整商业银行交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以改变货币乘数,从而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间接控制社会货币供应量的政策措施。特点分析:存款准备金政策对于市场利率、货币供应量、公众预
29、期等都会产生强烈的影响,因此被称之为货币政策的一剂“猛药 ”。由于其效果太过猛烈、对经济震动太大、告示效应太强,不利于货币的稳定,也使得中央银行很难确定调整时机和调整幅度,因此不宜随时作为日常调控工具使用,从而使其具有固定化的倾向。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制定或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以及货币市场的供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金融政策,它也是中央银行最早拥有的货币政策工具。它包括调整再贴现率和规定再贴现票据资格两个方面。特点分析:再贴现政策能产生三方面的效果,影响商业银行资金成本和超额准备,进而影响其融资决策以及贷款和投资行为。产生告示效应。 影响商业银行通过票据贴现运用资
30、金的方向。但三方面效果能否体现还取决于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资金的依赖程度和货币市场的弹性。此外,再贴现政策还具有明显的缺陷:中央银行在使用该工具时居于被动地位;只能影响利率总水平而不能影响利率结构;政策缺乏弹性、经常调整等会使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无所适从,不利于形成稳定预期。公开市场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各种有价证券,以控制货币供应量,影响市场利率水平的政策措施。特点分析:与其他两大货币政策工具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主动性强; 灵活性高; 调控效果平缓、震动性小;影响范围广。【知识模块】 货币政策28 【正确答案】 在金融界,通常认为在信用市场上存在着两个基本的货币传导途径,那就是
31、:银行贷款渠道和资产负债表渠道。(1)银行贷款渠道1)因为银行在金融体系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他们特别适宜于处理特定类型的借款者,特别是小企业,那里不对称信息问题特别突出。2)减少银行储备和银行存款的紧缩货币政策将通过它对这些借款者的作用产生影响。3)货币供给(M) 下降,使得银行存款 (D)减少,进而使得银行贷放出的贷款下降。银行贷款(L)下降,使企业投资 (I)减少,从而使总产出(Y)下降。即这一货币政策效果就是:MDLIY。(2)资产负债表渠道1)资产负债表通过企业资本净值的改变来发挥货币传导的作用,是建立在下面的认识之上:很低的资本净值意味着贷款者实际上对他们的贷款获得很低的担保,同样,
32、来自逆向选择的损失增大。2)货币政策能通过几种方式影响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紧缩的货币政策(M) ,引起证券价格下降(Pe) ,这进一步使企业的资本净值下降,由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的增多,因而导致投资支出(I)和总需求下降(Y)。这便引出了货币传导资产负债表渠道的下述图式:MPe逆向选择 和道德风险LY 。 提高利率(r)的紧缩政策也引起企业资产负债表的恶化,因为它减少了现金流。这就为资产负债表渠道引出了以下附加表式:Mr现金流 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LIY。3)信用渠道不仅对企业的支出起作用,同样也适用于消费支出。由货币紧缩引起的银行贷款下降势必引起消费者对耐用消费品和住房购买的下降,他们没有其
33、他的信用来源。同样,利率的提高引起家庭收支表的恶化,由于他们的现金流受到相反的影响。按照流动性效果的观点,如果消费者预期他们有更大的可能处于金融萧条之中,他们会更愿意持有较少的像耐用品和住房这样的非活动性资产和更多的流动性金融资产,因金融资产如银行的钱、股票和债权等容易被认为以完整的市场价值变为现金。当下降的股票价格降低金融资产的价值时,对耐用消费品和住房的消费支出也将下降,因为消费者具有安全性差的金融地位和更高的遭受金融损失可能的估计。表示为:MPe一金融资产 金融损失可能性耐用消费品支出和住房支出Y。货币紧缩导致在耐用消费品和住房开支上的下降的另一个理由是:耐用消费品和住房的非流动性。消费
34、者现金流的下降增加了金融损失的可能性,这降低了消费者持有耐用消费品和住房的愿望,也就减少了消费者在这些方面的开支以至总产出。【知识模块】 货币政策29 【正确答案】 汇率制度选择的“经济论” ,主要是由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国际经济顾问罗伯特.赫勒(Robert Heller) 提出来的,他认为,一国汇率制度的选择,主要由经济方面因素决定。这些因素是:经济开放程度; 经济规模;进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域分布;国内金融市场发达程度及其与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程度;相对的通货膨胀率。这些因素具体与汇率制度选择的关系是:经济开放程度高,经济规模小,或者进出口集中在某几种商品或某一些国家,一般倾向于实行固定
35、汇率制度或钉住汇率制度。经济开放程度低,进出口商品多样化或地域分布分散化,同国际金融市场联系密切,资本流出入较为可观和频繁,或国内通货膨胀与其他主要国家不一致的国家,则倾向于实行浮动汇率制度或弹性汇率制度。根据赫勒对一些国家汇率政策的比较,浮动汇率制明显趋于同一国进出口对 GNP 的低比率(即开放程度低) 、出口贸易商品结构和地域分布的高度多样化、相对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以及金融国际化的高度发展相联系。【知识模块】 汇率理论30 【正确答案】 牙买加体系确立以后,表面上看,大多数国家以浮动汇率制取代了固定汇率制。事实上,真正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只是少数发达国家,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的滞后和依
36、赖性,往往让本国货币钉住美元等国际货币。在主要货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的情况下,这种混合型的国际汇率安排基本上可以比较平稳地运行,而在主要货币汇率水平大幅度波动的情况下,则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直接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力调整和经济失衡。首先,钉住汇率制度降低了发展中国家调节经济的能力。理论上讲,一国政府可以运用的政策工具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但在钉住汇率制度下,本应作为政策工具的汇率反而成了政策的目标,加之发展中国家往往由于本国金融市场不完善和经济主体缺乏市场意识等固有问题,利率、货币供求等工具运用效果差,难以实现内外部同时均衡。在很多时候,发展中国家要在一定程度上牺牲内部均衡来换取外
37、部均衡,甚至采用与本国经济发展要求背道而驰的政策。其次,相对稳定的汇率水平,导致发展中国家在利用外资的过程中累积了大量风险。钉住汇率制度下,政府有维持固定汇率的义务,事实上等于政府为国内外投资者的汇率风险做了担保。发展中国家低成本的劳动力资源、高速的经济增长和为维持高估汇率而出现的高利率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国内投资者在缺乏风险约束的前提下,对外资的利用是盲目和低效的。期限和币种的错配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风险的隐患。最后,从理论上讲,钉住汇率制度加大了发展中国家遭受投机攻击的可能性。钉住汇率制度下的汇率水平无法反映本国货币的真实购买力,汇率的浮动趋势被人为抑制。一旦发生投机攻击,保卫汇率的中央银行
38、在与国际投机资本的较量中就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因为在市场交易中,央行维持一个相对固定的公开目标,而国际投机力量则随时可以利用可能的机会发起攻击。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以美元为主导的现存国际货币体系的各种弊端逐渐显露,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努力也由此展开。这种改革主要集中在国际和地区两个层次上。(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扩大资金实力。 加强信息交流和发布功能,督促成员国信息披露。改革资金援助的限制条件。(2)区域合作机制的建立区域合作机制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补充,目的是为了维护区域各国的经济和金融安全,确保经济的稳定发展。汇率制度合作。 区域监督机制。 威慑机制。危机防范和互助机制。【知识模块】 国际货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