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jobexamine331 文档编号:849489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 4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在唐德斯(FC Donders)ABC 减法反应时实验中,C 反应时代表的是(A)选择反应时(B)辨别反应时(C)简单反应时(D)基线反应时2 根据唐德斯的 ABC 法,选择时间应是(A)辨别反应时减去简单反应时(B)选择反应时减去简单反应时(C)辨别反应时减去选择反应时(D)选择反应时减去辨别反应时3 心理旋转实验使用的因变量指标是(A)反应类型(B)反应时(C)正确率(D)信心评价4 心理旋转实验采用的反应时法是(A)减数法(B)加因素法(C)开窗实验(D)经典反应时法4 根据下述材料,回答问题。波斯

2、纳等人曾经做过字母的视觉匹配和名称匹配的实验。他们的实验采用两种实验方法,让被试辨别两个字母是否相同。一个是同一性匹配,即两个字母读音和书写都一样,如 A、A;一个是命名匹配,即两个字母读音相同而书写不同,如 A、a,两个字母的呈现时间有同时呈现和继续呈现两种方式。实验结果下图。5 该实验采用的反应时法是(A)减数法(B)加因素法(C)开窗实验(D)经典反应时法6 当两个字母同时呈现时,AA 对的反应时小于 Aa 对的反应时,AA 对反应时较快说明短时记忆存在(A)听觉编码(B)视觉编码(C)语义编码(D)动觉编码7 斯腾伯格的“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实验使用的因变量指标是(A)反应类型(B

3、)反应时(C)正确率(D)信心评价8 斯腾伯格的“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实验采用的反应时法是(A)减数法(B)加因素法(C)开窗法(D)经典反应时法9 内隐联想测验使用反应时作为因变量指标来测量被试的(A)态度(B)性格(C)气质(D)行为习惯10 在反应时实验中,考察被试的反应时还要兼顾被试反应的(A)准确性(B)稳定性(C)灵敏性(D)显著性11 直接测量每个加工阶段所需时间的反应时法是(A)减数法(B)加因素法(C)开窗实验(D)经典反应时法12 反应时是(A)从刺激呈现到有机体作出外显应答之间的时间间隔(B)从刺激呈现到有机体完成相关动作之间的时间间隔(C)从有机体作出外显应答到完成

4、相关动作之间的时间间隔(D)从刺激呈现到刺激停止有机体作出相关动作的时间13 在反应时实验中,如果两个刺激的间隔时间较长,那么第二个反应的反应时间会比第一个反应的反应时间短。但是,如果两个刺激呈现的间隔时间短,第二个反应的反应时间会明显长于第一个反应的反应时间。这种现象被称为(A)启动效应(B)负启动效应(C)返回抑制(D)心理不应期14 在感觉阈限测定中,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这种方法是(A)恒定刺激法(B)平均差误法(C)极限法(D)正误法15 在感觉阈限测定中,使用少数几个固定的刺激。刺激的呈现是随机的,每

5、呈现一个刺激只要求被试答“ 有 ”和“无”或“轻” 和“重”等,然后按照被试对不同刺激回答“有”和“无”或“ 轻” 和“重”的次数计算阈限值。这种方法是(A)调整法(B)平均差误法(C)极限法(D)次数法16 用极限法测定差别阈限时,在每次渐减系列试验中,其阈限的上限值应取(A)第一次非正到正之间的中点(B)第一次非负到负之间的中点(C)最后一次正到非正之间的中点(D)最后一次负到非负之间的中点17 用极限法测量差别阈限时,差别阈限等于(A)不肯定间距的中点(B)不肯定间距的一半(C)不肯定间距与标准刺激的差距(D)不肯定间距18 由于被试在长序列中有继续作同一种判断倾向所引起的误差是(A)习

6、惯误差(B)期望误差(C)练习误差(D)疲劳误差19 使用最小变化法测定阈限时,控制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的方法是(A)匹配法(B)消除法(C)抵消法(D)恒定法20 使用最小变化法测定阈限时,控制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的方法是(A)匹配法(B)消除法(C) ABBA 法(D)恒定法21 使用直线内插法求绝对阈限的心理物理法是(A)恒定刺激法(B)平均差误法(C)极限法(D)调整法22 测定 75差别阈限的心理物理法是(A)恒定刺激法(B)平均差误法(C)极限法(D)调整法二、多选题23 在复杂的任务中,心理潜伏期包括(A)刺激识别阶段(B)反应选择阶段(C)反应组织阶段(D)反应执行阶段24 下面选

7、项中属于反应时测量范式的有(A)空间线索范式(B)加工分离程序(C)移动窗口范式(D)注意追踪范式三、简答题25 以唐德斯反应时为例阐述反应时减数法的基本原理。26 简述反应时加因素法的原理。27 反应时实验的因变量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以它们为因变量的指标要遵循什么原则? 如何对这一原则进行检验 ?四、综合题28 一项关于记忆的实验,实验中使用的材料为 24 个中英文单词,其中,中、英文单词各半;代表有生命的客体与无生命的客体的单词各半;单词的颜色红、蓝各半。被试被分为三组,第一组(颜色组)被要求对书写单词的颜色尽快做口头报告:红或蓝;第二组(语种组) 被要求对出现的中英文单词的语种

8、尽快做口头报告:中或英;第三组(意义组) 则被要求对出现的中英文单词是代表有生命的客体还是无生命的客体尽快做口头报告:死或活。当被试对最后一个刺激反应完成后,就进行单词的再认和回忆测试,实验结果如下(表中数字表示正确百分比):颜色组 语种组 意义组再认 022 036 038请对如下问题进行回答: (1)该实验采用的设计是什么?(2)实验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各是什么?(3)结果应采用何种统计方法?29 下面是甲、乙两位心理学学生所做的实验结果的数据表格,请问甲乙二人的数据应使用哪种统计方法进行分析?这两种统计分析有何差别?甲的实验结果表 乙的实验结果表被试 自变量 A 自变量 B 因变量 被试

9、自变量 A 区组变量1 1 2 22 1 1 2 472 2 1 23 2 2 1 393 1 2 31 3 1 3 58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 4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在唐德斯(F.C.Donders)ABC 减法反应时实验中,A 反应时代表简单反应时间,B 反应时代表选择反应时间,C 反应时代表辨别反应时间。因此本题选 B。【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根据唐德斯的 ABC 法,简单反应时间是基线时间。辨别反应时间减去基线时间是辨别时间。选择反应时间减去辨别反应时间是选择时间。因此本题选 D。

10、【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心理旋转实验中,给被试呈现旋转程度不同的非对称性的字母或数字,让被试判断其正反,以反应时为指标。因此本题选 B。【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心理旋转实验采用的是减数法反应时的方法,计算字母处于不同旋转角度时被试的反应时之差。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该实验采用的减数法反应时法,当两个字母同时呈现给被试时,Aa对的反应时大于 AA 对。它们之间的差异反映了内部编码过程的差别。因此本题选A。【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6 【正确答案】 B【试题

11、解析】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人们通常以为短时记忆信息是以听觉形式编码的,波斯纳的实验证明短时记忆信息可以有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两个连续的阶段。AA 对反应时快说明对 AA 对的匹配是在视觉编码的基础上进行的。Aa 对反应时慢是因为 Aa 对匹配只能在听觉编码的基础上进行,必须从视觉编码过渡到听觉编码。因此本题选 B。【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斯腾伯格的“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实验中,先给被试看 1 一 6 个数字(识记项目 ),然后再呈现一个数字(测试项目) ,请被试判断其是否为刚才识记过的,同时开始计时,要求被试按键做出是或否的反应,计时也随机停止。因此该

12、实验以反应时作为因变量的指标。故本题选 B。【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斯腾伯格的“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实验是一个使用加因素法分析心理过程的典型实验。因此本题选 B。【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内隐联想测验时由格林沃尔德(Greenwald)在 1998 年提出的。该方法以反应时为指标来测量被试对联合起来的两类词的反应,以此来测量个体的内隐态度。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在反应时实验中,反应速度和反应准确性是反向关系,因此,考察被试的反应时还要兼顾被试反应的准确性。因此本题选 A。【知

13、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开窗实验技术是反应时实验的一种形式,它试图直接得到某个特定加工阶段所需要的时间。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反应时是指从刺激呈现到有机体作出外显应答之间的时间间隔,即从接受刺激到作出反应之间的潜伏期。【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由于两个刺激时间间隔较短,导致个体对第二个刺激的反应时较长的现象称为心理不应期。因此本题选 D。【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最小变化法又称极限法、序列探索法、最小可觉差法,是测量阈限的直接方法。它的特点是

14、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恒定刺激法又称正误法、次数法,它是心理物理学中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采用该方法测量感觉阈限时,一般只使用少数几个刺激,并且在测定过程中是恒定不变的。刺激的呈现是随机的,每呈现一个刺激只要求被试答“有”和“无”或“轻”和“重”等,然后按照被试对不同刺激回答“有”和“无”或“轻”和“重”的次数计算阈限值。因此本题选 D。【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用极限法测定差别阈限时,在每次渐减系列试

15、验中,最后一次正到非正之间的中点是为差别阈限的上限,用 L0 表示,第一次非负到负之间的终点为差别阈限的下限,用 l1 表示。在递增系列中,最后一次负到非负之间的终点为差别阈限的下限,第一次非正到正之间的中点为差别阈限的上限。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用极限法测量差别阈限时,差别阈限的上限和差别阈限的下限之间的距离为不肯定间距。不肯定间距的中点是主观相等点。理论上主观相等点应与标准刺激相等,但实际上两者有一定差距,这个差距称为常误。因为不肯定间距包括了上差别阈和下差别阈,因此,不肯定间距的一半则是差别阈限。故本题选 B。【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

16、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习惯误差是指由于被试在长序列中有继续作同一种判断的倾向所引起的误差。期望误差则是指由于被试在长的序列中给予相反判断(期望转折点的尽快到来)的倾向所导致的误差。练习误差是由于实验的多次重复,被试逐渐熟悉了实验情境,对实验产生了兴趣和学习效果,而导致反应速度加快和准确性逐步提高的一种系统误差。疲劳误差是由于实验多次重复,随着实验进程而发展的疲倦或厌烦情绪的影响,而导致被试反应速度减慢和准确性降低的一种系统误差。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1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期望误差和习惯误差是由两种相反的倾向所导致的误差。因此,可以通过使递增和递减系

17、列保持数量一致的方法抵消这两种误差。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2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练习可能使阈限降低,疲劳可能使阈限升高,最小变化法的递增和递减系列可以采用 ABBA 法安排,交替进行,以此平衡练习和疲劳的影响。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2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当使用恒定刺激法测定绝对阈限时,通常采用直线内插法求绝对阈限。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2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当使用恒定刺激法测定差别阈限时,需要采用直线内插法求差别阈限。当要求被试进行两类反应时,大于标准刺激和小于标准刺激的两条直线相较于50处,上限和

18、下限值相等。此时,则要选取 75处作直线内插,求得上限和下限。这种阈限称为 75阈限。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二、多选题23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反应时是指从刺激呈现到有机体作出外显应答之间的时间间隔,即从接受刺激到作出反应之间的潜伏期。在复杂的任务中,心理潜伏期包括刺激识别阶段、反应选择阶段和反应组织阶段。因此本题选 ABC。【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24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常用的反应时测量范式有空间线索范式、注意线索范式、移动窗口范式、注意追踪范式、目标融合范式、启动范式、复合刺激范式等。加工分离程序是测量内隐记忆的方法,其因变量指标是再

19、认测验的成绩。因此本题选 ACD。【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三、简答题25 【正确答案】 减数法的基本逻辑思想是: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减数法是荷兰心理学家唐德斯提出的,以此为例我们可看到减数法的上述原理:他把反应时划分为三类:即简单反应时(A 反应时)、选择反应时(B 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C 反应时)。简单反应时是指呈现一个刺激,要求被试从看到或听到刺激到立即作出反应的这段时间间隔,唐德斯把它称为 A 反应时,由于这种反应时间是感知到刺激就立即作出反应,中间没有其他的认知加工过程,因

20、此也称为基线时间(Baseline Time),任何复杂刺激的反应时间都是由基线时间和其他的认知加工过程所需时间合成的,这就是采用减数法测量认知加工过程的一个基本假设。选择反应时是指当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时,要求被试分别对不同的刺激做不同的反应。在这种情况下,被试从刺激呈现到作出选择反应的这段时间称为选择反应时,唐德斯把它称为 B 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包含了简单反应时(即基线时间)和选择时间(即选择不同刺激的加工时间)。辨别反应时是指当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时,要求被试对某一特定的刺激作出反应,对其他的刺激不做反应,被试在刺激呈现到作出辨别反应的这段时间,就是被试的辨别反应时,唐德斯把它称

21、为 C 反应时。辨别反应时间包含了简单反应时和被试辨别时间(即在若干个刺激中辨别出目标刺激的加工时间)。根据 A、B、C 三种反应所包含的操作过程以及所得到的反应时,运用减数法原理,能够推算出辨别和选择心理操作所需要的时间:辨别时间=C 反应时一 A 反应时;选择时间=B 反应时一 C 反应时。【试题解析】 反应时的减数法在逻辑上不难理解,多个反应组成复杂的反应,多个反应时之和等于复杂反应时,各个反应之间相互独立,也就是说各个反应独自操作时的反应时和它在复杂反应中的反应时是一样的。而要通过反应时减数法计算各个心理操作的反应时,是因为有些心理操作的反应时不能进行直接测量,例如唐德斯反应时中的辨别

22、时间和反应时间,他们需要减法运算计算出来。【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26 【正确答案】 加因素法指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这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总和。它是由认知心理学家斯腾伯格(1969)在唐德斯的减数法反应时的基础上提出的,此方法是减数法的发展和延伸。加因素法的基本逻辑思想是: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互相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也就是说,如果两个因素问存在交互作用,那么它们是作用于同一个加工阶段的;而如果两个因素不存在交互作用,即相互独

23、立,那么它们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根据此逻辑,如果事先可以发现一些因素,这些因素对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有所影向,那么通过单独地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的时间变化,进而确定这一信息加工过程的各个阶段以及所需要的时间总和。加因素法实验所侧重的,不是区分出每个阶段的加工时间,而是证实不同加工阶段的存在,并辨认它们各自的前后顺序。加因素法假定,当两个实验因素影响两个不同的阶段时,它们将对总反应时产生独立的效应,即不管一个因素的水平变化如何,另一个因素对反应时的影响是恒定的,即两者不存在交互作用。加因素法的基本手段是探索有相加效应的因素,以区分不同的加工阶段。斯腾伯格认为,人的

24、信息加工过程是系列进行的而不是平行进行的,也就是说,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由一系列有先后顺序的加工阶段组成的,这是加因素法的一个基本前提。如果这个条件无法满足,就不能使用加因素法。【试题解析】 理解加因素法实验要明晰该方法的侧重点不是区分出每个阶段的加工时间,而是证实不同加工阶段的存在,并辨认它们各自的前后顺序。在加因素法实验中,通过对影响每个加工阶段的因素进行操作处理并观测反应时的变化来探究这一加工阶段是否存在。【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27 【正确答案】 (1)反应时实验有两个基本的因变量,分别是速度和准确性。(2)速度和准确性具有反向的关系,即速度快,准确性低;准确性高,速度慢。(3)反应时实

25、验以速度和准确性为指标,应遵循速度一准确性权衡的原则。即要求被试对刺激的反应在保证正确的前提下越快越好,尽可能避免以牺牲正确率为代价提高反应速度,或者是以降低反应速度为代价提高正确率。(4)检验速度一准确性权衡的方法是:根据反应时数据将被试划分为快速反应组和慢速反应组,并对两组的错误率进行检验,如果快速反应组的错误率显著高于慢速反应组,说明可能存在违背速度一;隹确性权衡的原则的问题;如果快速反应组和慢速反应组的错误率差异不显著或者快速反应组的错误率显著低于慢速反应组,说明没有违背速度一准确性权衡的原则。另一种情况是当反应时差别不大时,可能通过全距、标准差等指标和画数据图等方式考察正确率的波动情

26、况。【试题解析】 在反应时实验中,显而易见反应时是因变量,但是反应时往往受到准确性的影响,因此反应时实验除了反应时这一当然的因变量外,还有准确性这一因变量。【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四、综合题28 【正确答案】 (1)被试间设计或组间设计。(2)自变量是加工水平:颜色、语种和意义;因变量是再认正确率。(3)应采用的统计方法为单因素方差分析。【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单因素被试问设计及相应统计分析的掌握。【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29 【正确答案】 甲应使用双因素完全随机的方差分析进行统计;乙应使用双因素随机区组的方差分析进行统计。这两种统计分析的差别在于双因素随机区组的方差分析假设自变量 A 与区组变量不存在交互效应,结果的解释主要依据自变量 A 的主效应;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的方差分析则要分析自变量 A、自变量 B 的主效应以及二者的交互效应。【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双因素完全随机和随机区组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的理解。随机区组的设计可以通过统计分析把区组方差从组内方差中分离出来,使方差分析的结果更为精确可靠。【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