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76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Iclinic170 文档编号:850372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7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7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7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7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7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 76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终目的是( )(A)帮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B)瓜分中国、灭亡中国(C)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寻求市场和原料产地(D)传播西方先进文化2 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作了一些准备,指的是( )(A)农民战争必然向资产阶级革命转化(B)有了完整的革命纲领(C)时代赋予其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任务(D)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人才的锻炼3 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做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 )(A)魏源(B)张之洞

2、(C)冯桂芬(D)曾国藩4 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是( )(A)洋务派与守旧派的论战(B)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C)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D)革命派与守旧派的论战5 19051907 年间,革命派与改良派展开了一场大论战,这场论战的焦点是( )(A)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C)要不要社会革命(D)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6 1914 年至 1918 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空前残酷的大屠杀。它改变了世界政治的格局,也改变了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利益格局,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战使中国的先进分子( )(A)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怀疑(B)

3、对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产生怀疑(C)认识到工人阶级的重要作用(D)认识到必须优先改造国民性7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最基本条件都是(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B)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成长、壮大(C)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D)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的推动8 “七一五”政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也标志着大革命的失败。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就其客观原因而言( )(A)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联合力量大大超过刚刚兴起的革命力量,敌我力量悬殊(B)共产国际及其驻中国代表指导上的失误(C)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D)民

4、族资产阶级的动摇性、叛变革命9 成为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折点是( )(A)南昌起义(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D)秋收起义10 1935 年 1 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着力解决了( )(A)党的政治路线问题(B)红军的前进方向问题(C)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D)土地革命的政策问题11 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的是( )(A)“一二九 ”运动(B) “九一八” 事变(C)洛川会议(D)瓦窑堡会议12 从 1937 年卢沟桥事变到 1938 年 10 月广州、武汉失守,中国抗日战争处于( )(A)战略防御阶段(B)战略相持阶段(

5、C)战略反攻阶段(D)战略决战阶段13 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扩大和巩固,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同顽固派做斗争时应该坚持的原则是( )(A)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C)有理、有利、有节(D)针锋相对、寸土必争14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抗日战争的胜利告诉中国人民要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是( )(A)坚持共产党的领导(B)提高综合国力(C)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D)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15 1950 年到 1953 年,中国共产党在新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在这次土改中对待富农的政策是(

6、 )(A)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B)消灭富农(C)保存富农经济(D)限制富农16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最显著的特点是( )(A)变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实现工业和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实现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改造(D)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17 继延安整风运动之后党的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是指(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C

7、)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D)中共十三大18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这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作出新论述,第一次提出( )(A)完善基层民主自治(B)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C)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D)健全社会管理制度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9 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首义,创立民国,中原十二省纷纷宣布独立。12 月,十七省的代表齐聚上海,推举孙文为临时大总统;孙文负责组织内阁,组建南京临时政府。南京临时政府内阁是中华民国临

8、时政府时期的临时性内阁,成立于民国元年(1912 年 )1 月 1 日,结束于同年 3 月 12 日。下列关于南京临时政府的表述正确的有( )(A)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一切外债有效(B)没有提出任何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C)资产阶级革命派控制着这个政权(D)制定的政策代表和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20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中间势力包括( )(A)民族资产阶级(B)城市小资产阶级(C)地方实力派(D)开明绅士21 1946 年 1 月 10 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出席会议的主要党派有( )(A)中国国民党(B)中国共产党(C)中国民主同盟(D)中国青

9、年党22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爆发的爱国学生运动有( )(A)“一二九” 运动(B) “一二 一” 运动(C) “一二 三 0”运动(D)“五二 0”运动23 在中国人民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其主要内容有( )(A)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提出两个 “转变”的思想(B)提出了“两个务必” 的思想(C)提出夺取全国胜利的方针天津式、北平式、绥远式(D)农村包围城市的工作方式结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24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有( )(A)人民公社(B)互

10、助组(C)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D)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25 在中共八大上,陈云提出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设想,其要点包括( )(A)以国营经济为主体,以私营经济为补充(B)以国家经营与集体经营为主体,以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C)以计划生产为主体,以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D)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以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自从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

11、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那时,求进步的中国人,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书也看。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那时的外国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进步的,它们成功地建设了资产阶级的现代国家。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在那时的中国人看来,俄国是落后的,很少人想学俄国。这就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初期中国人学习外国的情形。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材料 2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纪念他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纪念孙中山先生,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 年

12、版材料 3毛泽东指出:“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年版请回答:26 试比较康有为、孙中山“向西方寻找真理” 的路径和选择有何不同 ?27 分析新三民主义在哪些方面发展了旧三民主义的主张。28 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 76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

13、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19 世纪 70 至 90 年代,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过渡,出现了列强争夺殖民地的狂潮,成为“世界史上最大规模的掠夺领土的时代”。19 世纪 70 至 80 年代,帝国主义列强从侵占中国周边邻国发展到蚕食中国边疆地区,使中国陷入“边疆危机”。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图谋,在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达到高潮。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终目的是要瓜分中国、灭亡中国。因此,正确答案为 B。【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而资产阶级民主革

14、命的任务就是反帝反封建。从革命任务这一层面上说,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作了一些准备。因此,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最先由冯桂芬做出完整阐述。他在校分庐抗议一书中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个思想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因此,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维新派突破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主张改革君主专制制度。他们鼓吹民权并提出开议院的主张,要用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制度。维

15、新派与守旧派的这场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因此,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19051907 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用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展开了一场大论战。这场论战的主要内容有: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这是双方论战的焦点;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D 项是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的内容,不符合题意。因此,正确答案为A。【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自维新运动开始,维新派就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中国传播

16、民主思想。到新文化运动时,该运动成为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对封建专制主义、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迷信愚昧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唤醒了一代青年,使中国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广大青年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而就在此时,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是一场空前残酷的大屠杀。这场屠杀使中国的先进分子对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产生怀疑。新文化运动使中国的先进分子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怀疑,过分地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没有认识到工人阶级的重要作用,直到五四运动时期工人阶级才真正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A、c、D 项不符合题意。因此,正确答案为 B。【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7 【

17、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标志是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五四运动取得胜利也是由于无产阶级的力量,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这三者都离不开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成长、壮大。因此,正确答案为B。【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大革命失败的客观原因是敌强我弱。A 项正是敌强我弱的完整表述。B、C 项是大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D 项是革命失败后的一个结果,民族资产阶级投入蒋介石集团怀抱,叛变革命。因此,正确答案为 A。【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的根本内容是土地革

18、命”,并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成为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折点。南昌起义揭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秋收起义是毛泽东领导的在湘赣边界的武装起义。因此,正确答案为 B。【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1935 年 1 月 1517 日召开的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没有解决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问题(政治路线即革命的总路线,1948 年毛泽东首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思想路线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一路线在延安整风运动时才确立)。土地革命的政策在不同时期内容

19、不同。所以 A、B、D 项不符合题意。因此,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洛川会议是全面抗战爆发后的一次重要会议,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瓦窑堡会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为党领导全国人民迎接伟大的抗日战争奠定了政治基础。B、C 、D 项不符合题意。因此,正确答案为 A。【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从 1937 年卢沟桥事变到 1938 年

20、 10 月广州、武汉失守,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在这个阶段,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国民党军队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爱国将士表现了空前的民族义愤和抗战热情。因此,正确答案为 A。【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顽固势力是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即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他们采取两面政策,既主张抗日,又限共、溶共、反共并摧残进步势力。为此,共产党必须以革命的两面政策来对付他们,即贯彻既联合又斗争的政策,斗争不忘统一,统一不忘斗争。同顽固派做斗争时,应坚持有理、

21、有利、有节的原则。A 项为蒋介石消极抗战后提出的三大政治口号之一。 B 项为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处理关系时的方针。D 项为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因此,正确答案为 C。(需要注意的是:原则是有理、有利、有节,政策是既联合又斗争,不要混淆。)【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显示了空前的大团结,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族抗战。没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就没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因此,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5

22、【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我党在不同的时期,对待富农的政策是不一样的:土地革命时期,限制富农;解放战争时期,征收富农多余财产;新中国成立初期,保存富农经济;三大改造时期,消灭富农经济。因此,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即社会主义建设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这条总路线最显著的特点是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因此,正确答案为 D。【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为了冲破“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邓小平提出要完整地、准

23、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支持从 1978 年 5 月开始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讨论是继延安整风运动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的转折做了思想理论准备。因此,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政治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上,除了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完善基层民主制度、推进依法治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外,

24、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作出新论述,第一次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因此,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9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南京临时政府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反而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一切外债有效;也没有提出任何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来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这是这一政府的局限性的表现。A、B 项正确。C、D 项是对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的解释。因此

25、,正确答案为 ABCD。【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扩大和巩固,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进步势力主要是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顽固势力是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即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B 项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进步势力,不符合题意。因此,正确答案为 ACD。【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1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1946 年 1 月 10 日,国共双方下达停战令。同一天,政

26、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出席会议的有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的代表 38 人。会上,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代表密切合作,推动政协会议达成了政府组织、国民大会、和平建国纲领、宪法草案、军事问题五项协议。这些决议贯彻了和平民主原则,确认了和平建国方针,确定了国会制、内阁制和省自治的政治制度。因此,正确答案为 ABCD。【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2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经济崩溃和政治危机,导致了学生运动的高涨。1945 年年底,昆明学生发动了以“反对内战,争取自由”为主要口号的“一二一”运动。1946 年 12 月 30 日,为抗议

27、驻华美军强暴北京大学先修班一女学生,北平学生举行示威游行。抗议驻华美军暴行的运动(史称抗暴运动或“一二 三 0”运动)由此掀起。1947 年 5 月 20 日,南京、北平等地爆发了反饥饿、反内战运动(史称“五二0”运动)。这些运动同工人罢工、教员罢教等各阶层人民的斗争汇合到了一起,让蒋介石政权陷入全民的包围当中,B、C、D 项正确。A 选项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抗日救亡运动,不符合题意,故不选。因此,正确答案为 BCD。【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3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1949 年 3 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具体内容有: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

28、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提出了两个“转变”( 即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提出了“两个务必 ”的思想,即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提出夺取全国胜利的方针天津式、北平式、绥远式。农村包围城市的工作方式结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因此,正确答案为 ABCD。【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4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1953 年 12 月,

29、中共中央通过的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中,总结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经验,概括提出了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的几种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第一是互助组,第二是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第三是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因此,正确答案为 BCD。【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5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在中共八大发言中,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这个思想为大会所采纳,并写入决议,成为突破传统观念、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经济体制的重要步骤。因此,正确答案为 B

30、CD。【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6 【正确答案】 康有为“向西方寻找真理” 主要是主张向日本学习,采用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而孙中山“向西方寻找真理”主要是主张学习英美的政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国家,走自下而上的革命道路。【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7 【正确答案】 旧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两项内容;民权主义的内容是“ 创立民国 ”,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

31、生主义在当时指的是“ 平均地权 ”。新三民主义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 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后来又提出了 “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8 【正确答案】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ETSI ETS 300 668-2-1996 Broadband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B-ISDN)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Two (DSS2) Protocol User-to-User Signalling (UUS) Supplementa.pdf ETSI ETS 300 668-2-1996 Broadband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B-ISDN)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Two (DSS2) Protocol User-to-User Signalling (UUS) Supplementa.pdf
  • ETSI ETS 300 668-2-1996 Broadband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B-ISDN)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Two (DSS2) Protocol User-to-User Signalling (UUS) Supplementa_1.pdf ETSI ETS 300 668-2-1996 Broadband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B-ISDN)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Two (DSS2) Protocol User-to-User Signalling (UUS) Supplementa_1.pdf
  • ETSI ETS 300 669-1-1996 Broadband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B-ISDN)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Two (DSS2) Protocol Supplementary Service Interactions Part 1.pdf ETSI ETS 300 669-1-1996 Broadband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B-ISDN)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Two (DSS2) Protocol Supplementary Service Interactions Part 1.pdf
  • ETSI ETS 300 669-1-1996 Broadband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B-ISDN)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Two (DSS2) Protocol Supplementary Service Interactions Part 1_1.pdf ETSI ETS 300 669-1-1996 Broadband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B-ISDN)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Two (DSS2) Protocol Supplementary Service Interactions Part 1_1.pdf
  • ETSI ETS 300 669-2-1996 Broadband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B-ISDN)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Two (DSS2) Protocol Supplementary Service Interactions Part 2.pdf ETSI ETS 300 669-2-1996 Broadband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B-ISDN)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Two (DSS2) Protocol Supplementary Service Interactions Part 2.pdf
  • ETSI ETS 300 669-2-1996 Broadband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B-ISDN)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Two (DSS2) Protocol Supplementary Service Interactions Part 2_1.pdf ETSI ETS 300 669-2-1996 Broadband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B-ISDN)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Two (DSS2) Protocol Supplementary Service Interactions Part 2_1.pdf
  • ETSI ETS 300 670-1998 Intelligent Network (IN) Intelligent Network Capability Set 1 (CS1)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Network Application Protocols (INAPs) for UPT Service Set 1《智能网.pdf ETSI ETS 300 670-1998 Intelligent Network (IN) Intelligent Network Capability Set 1 (CS1)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Network Application Protocols (INAPs) for UPT Service Set 1《智能网.pdf
  • ETSI ETS 300 670-1998 Intelligent Network (IN) Intelligent Network Capability Set 1 (CS1)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Network Application Protocols (INAPs) for UPT Service Set 1《智能网_1.pdf ETSI ETS 300 670-1998 Intelligent Network (IN) Intelligent Network Capability Set 1 (CS1)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Network Application Protocols (INAPs) for UPT Service Set 1《智能网_1.pdf
  • ETSI ETS 300 672-1996 Transmission and Multiplexing (TM) Relevant Generic Characteristics of Optical Amplifier Devices and Sub-Systems《传输和复用(TM) 光放大器以及子系统的相关特征》.pdf ETSI ETS 300 672-1996 Transmission and Multiplexing (TM) Relevant Generic Characteristics of Optical Amplifier Devices and Sub-Systems《传输和复用(TM) 光放大器以及子系统的相关特征》.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