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综合)模拟试卷10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sofeeling205 文档编号:851088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综合)模拟试卷1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综合)模拟试卷1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综合)模拟试卷1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综合)模拟试卷1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综合)模拟试卷1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政治(综合)模拟试卷 10 及答案与解析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 自“蒜你狠 ”“豆你玩”诞生后,随着生姜、食用油、白糖、苹果、棉花、中药、煤炭等商品价格涨势接连启动,相应的三字新词随即出现,“姜你军”“油你涨”“糖高宗”“苹什么”“棉花掌”“药你苦”“煤超疯”等“ 侃市场”词汇无不彰显网民的智慧。同时“范跑跑”“躲猫猫”“楼脆脆” 等其他领域的新词紧跟社会热点,针砭时弊,并在一夜之间走红网络。这些网络新词的出现表明( )(A)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B)意识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C)意识

2、是对客观世界的直观反映 (D)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2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以此任物,亦必悖矣。这个典故犯的错误是(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经验主义错误(C)夸大了事物之间的联系 (D)没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3 马克思指出:“ 处于流动状态的人类劳动力或人类劳动形成价值,但本身并不是价值。它在凝固的状态中,在物化的形式上才形成价值。这就是说,要把人类抽象劳动,凝结在一定的物体里面,即一定的对象里,它才形成价值。”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说明它是( )(A)商品的自然属性(B)由抽象

3、劳动形成的(C)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D)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一种劳动4 列宁指出:“ 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呈现多样性特点的原因是( )(A)根本指导思想的多样化(B)各个国家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C)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D)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5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反映论,旧唯物主义是直观反映论,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 )(A)是否承认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B)

4、是否承认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实践(C)是否承认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D)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6 价值评价即价值认识或称为评价性认识,它是主体对客体可能具有的价值和实践改造客体后的意义、成果等进行的评价。价值评价特点主要有( )(A)价值评价的认识对象是主客体的价值关系(B)价值评价的标准由主体决定(C)价值评价结果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D)价值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二、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6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十一五 ”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

5、展基础和潜力,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薄弱环节、享受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东中西良性互动,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材料 2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进一步提出,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继续发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对内地经济发展的带动和辐射作用;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等条件较好地区的开发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材料 3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

6、问题的决定再次提出,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分工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结构,推动各地区共同发展;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困难地区的扶持,改善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逐步缩小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以及粮食主产区、矿产资源开发地区、生态保护任务较重的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的支持;支持经济发达地区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转移,扶持中西部地区优势产业项目,加快这些地区的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鼓励东部地区带动和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扩大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的对口援助,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纽带

7、、企业为主体、项目为载体的互惠互利机制,建立健全资源开发有偿使用制度和补偿机制,对资源衰退和枯竭的困难地区经济转型实行扶持措施。请回答:7 在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党的第二、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及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怎样的思想?8 为实现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基本目标,我们应该采取哪些举措?8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据预测,“ 十二五” 时期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历史最高峰,为 9.97 亿。城镇平均每年需就业劳动力约为 2500 万人,岗位缺口每年将在 1300 万以上。此外,还有 1 亿多农村富余劳动力,每年需转移就业约 800 万900 万人,可以说就业压力是长期存在的。我

8、国劳动力市场不仅总量供大于求,而且存在供需不对接的矛盾。一边是有人没事干,一边是有事没人干;一边是有事不会做,一边是有事不愿做。比如,不少大学毕业生宁愿蜗居大城市当“蚁族” ,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也不愿到有 “用武之地”的广大中小城市和基层施展才华。目前我国人力资源市场还不发达,中介组织不规范,信息渠道不通畅,一方面很多岗位“虚席以待 ”,另一方面很多劳动者 “求职无门”。就业指导和培训不到位,使劳动者求职能力和职业技能难以提升,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由于户籍、社保等方面的政策壁垒还没完全打破,导致就业机会不平等。各种不合理的“土政策 ”、潜在的就业歧视、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等,抬高了就业门槛,限制了

9、劳动者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流动,造成部分劳动者难以就业。面对严峻复杂的就业形势,党和政府始终把扩大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就业优先战略,坚持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必须下更大的决心,用更大的力气,想方设法解决好这个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摘自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材料 2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明确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安国之策。“十二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健全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机制,创造平等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努力实现充分就业。摘编自 2011

10、年 3 月 16 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请回答:9 造成当前我国就业难的原因有哪些?10 如何解决我国就业难的问题?考研政治(综合)模拟试卷 10 答案与解析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 【正确答案】 A,B,D2 【正确答案】 B,C,D3 【正确答案】 B,C4 【正确答案】 B,C,D5 【正确答案】 B,C,D6 【正确答案】 A,C,D二、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7 【正确答案】 我国区域经济

11、的协调发展,主要是处理好东部和中西部的关系、沿海和内地的关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包括促进东西部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的“两个大局” 思想。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是面向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而做出的重大决策。进入新世纪,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提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分工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结构,推动各地

12、区共同发展。8 【正确答案】 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这是我国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基本目标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要按照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基础和未来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分布、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要创造条件引导中西部劳动力向经济相对集中的地区转移,充分发挥这些地区的人口承载力;引导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向中西部地区流动,增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通过人口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9 【正确答案】 造成当前我国就

13、业难的原因有:第一,岗位缺口大。就业岗位远远低于就业劳动力。第二,供需有错位。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供需不对接的矛盾。第三,服务不完善。目前我国人力资源市场还不发达,中介组织不规范,信息渠道不通畅,就业指导和培训不到位。第四,政策不健全。由于户籍、社保等方面的政策壁垒还没完全打破,导致就业机会不平等。10 【正确答案】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第一,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坚持发展经济与促进就业互动,积极发展经济和调整结构,以发展促进就业,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各类中小企业,发展有利于扩大就业的新

14、行业、新产业,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尽可能多地增加就业岗位。第二,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创业不仅使创业者自己实现就业,还可以通过发展多元化创业主体和多种创业形式,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更多的人就业。要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营造自主创业的社会环境。运用好财税、金融政策,增加融资渠道,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加强技能培训和信息服务,积极培育创业主体,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推动创业型社会建设,扩大就业容量。第三,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要统筹城市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

15、度,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要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鼓励和引导大学生面向农村、面向基层就业。第四,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要规范企业行为,继续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要加强劳动执法监督,特别要解决好非法用工、超时加班、劳动条件差等问题,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第五,提高劳动者就业素质。要建立起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开展职业培训。对大学毕业生新成长劳动力,进行就业技能培训。对企业在岗职工包括农民工,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训,提高其职业素质和工作能力。面向创业者开展创业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创业所需的核心技能。国家进一步拓展和完善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加大对职业培训的资金投入,逐步提高职业培训支出比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