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237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置身大千世界,仰望浩瀚星空,人们不禁会思考和追问“世界是什么”“世界从哪里来”“世界与人是什么关系 ”等问题。这些问题其实就是(A)世界观问题(B)人生观问题(C)价值观问题(D)方法论问题2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在回答(A)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上对立的两种观点(B)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上对立的两种观点(C)世界是如何被改造的问题上对立的两种观点(D)世界能否被认识的问题上对立的两种观点3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
2、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性” 是指(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B)不能被人们所认识(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物质的具体形状和结构4 “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 这种观点属于(A)否认精神性存在的唯心主义观点(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否认静止的诡辩论观点(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 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5 “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这一说法属于(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唯心主义的观点6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的命题是指(A)意识的形式和内容是客观的(B)意识是主观精神的主观映象(C)意识的内容是客
3、观的、形式是主观的(D)意识是主体和客体连接和转化的中介7 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A)普遍性和特殊性(B)绝对性和相对性(C)主要性和次要性(D)同一性和斗争性8 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以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到大风,就会出现沙尘暴,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这些挖甘草的人们(A)只看到事物的客观性,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B)只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C)只看到眼前的直接联系,没有看到长远的间接联系(D)只看到物与物之间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9 谬误与真理的关系存在于对立统一的矛盾体中,真理或谬误向前迈一小步,哪怕是微
4、小的一步,事物的性质都会发生变化。因此谬误(A)永远也不能变为真理(B)包含在相对真理之中(C)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D)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变为真理10 牛顿说:“ 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这句话肯定了(A)直接经验的作用(B)间接经验的作用(C)感性认识的作用(D)理性认识的作用11 只看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精神动因而没有看到隐藏其后的物质动因,并且从根本上否定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这句话指出了(A)唯意志论历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B)人本主义历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C)进化论历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D)唯心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12 “发展着自己的物
5、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这句话说明社会意识是(A)人们思维发展的产物(B)人类精神需要的产物(C)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D)人们社会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产物13 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量是由生产者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这说明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是由(A)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B)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C)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D)转移到商品中的劳动量决定的14 资本的技术构成是指在一定技术水平下(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之间的比例(B)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比例(C)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6、之间的比例(D)厂房、设备和原材料之间的比例15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 iE,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因此,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的尺度是(A)具体劳动(B)简单劳动(C)复杂劳动(D)个别劳动16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A)金融资本(B)银行资本(C)工业资本(D)商业资本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7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英
7、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18 有人说,我们现在的状况是“哲学贫困,经济繁荣” 。黑格尔在 19 世纪初感叹哲学在德国衰落时,曾作了一个形象而又深刻的比喻:“一个有文化的民族,如果没有哲学,就像一座庙,其他各方面都装饰得富丽堂皇,却没有至圣的神一样。”这是因为(A)哲学是囊括万物的综合性科学(B)哲学可以被认为是科学中的科学(C)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发展规律的学说(D)哲学能够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19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需要用(A)人类自身的发展来证明(B)具体科学的长期和持续发展来证明(C)世界的联系和发展来证明(D)哲学的长期和持续发展来证明20 恩格斯指出:“
8、应用到物质上的运动,就是一般的变化。” 这句话说明(A)运动和变化都离不开物质(B)物质是运动的形式(C)运动仅仅是物体位置的变化(D)运动是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21 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A)意识根源于物质(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D)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22 “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与这段话表述
9、一致的歌词包括(A)时光一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B)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风雨(C)人生中最美的珍藏,还是那些往日时光(D)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你眼睛就花了23 下列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水滴石穿,绳锯木断24 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中说:“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 意思是说,人的感情如果被触动,就形成语言,道理如果要表达,便体现为文章。这是把隐藏在心中的情和理发表为明显的语言文字,表里应该是一致的。这段话告诉我们(A)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形式是指把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
10、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B)内容决定形式,形式的选择、勾画为内容服务(C)要重视内容,反对形式主义(D)内容和形式总是基本适合的25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A)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26 下列属于观念上层建筑的是(A)政治法律思想(B)道德(C)艺术(D)政党27 下列关于剩余价值的说法正确的是(A)雇佣工人创造的(B)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C)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11、D)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的剥削关系28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看,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原因是(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B)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D)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29 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这是因为(A)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C)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D)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艰苦过程30 马克思、恩格斯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观点和
12、方法主要体现为(A)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B)在剖析资本主义旧世界的过程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C)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D)不但指出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原则和基本特征,而且指出了具体情形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237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人活在世界上,需要对世界有一个总体看法和把握,这就是世界观问题,对世界观问题的解答,决定性地影响着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B
13、,C,D 选项都是干扰选项。因此,选项 A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在回答世界存在状态或世界怎样存在问题上对立的两种观点。A 选项,对世界本原问题的回答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C 选项属于干扰选项;D 选项,对世界能否被认识问题的回答形成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种对立的观点。因此,选项B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客观实在性是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既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自然事物,也包括可以从感觉上
14、感知的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活动。它独立于我们的精神而存在,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列宁将物质的根本属性定义为“客观实在性”,这就把物质的根本属性与物质的具体形态、具体结构、具体属性区分开,把哲学的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区分开。因此,选项 C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列宁提出:“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而运动着的物质只有在空间和时间之内才能运动。”这句话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意识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世界上的一切变化和发展,其原因都在于物质世界自身,即世界是多样性的物质统一。A
15、选项表述错误,否认精神性存在不属于唯心主义观点,唯心主义夸大意识的作用,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C 选项属于过度推理,列宁的这个观点是从世界的本原问题(第一性问题) 上进行归纳和总结的,并没有否认静止的存在。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静止也是一种运动,是不显著的运动。D 选项和题干无关。因此,选项 B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动者恒动、静者恒静”这句话是把运动和静止割裂开来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因此,选项 B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
16、义基本原理概论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但意识不是物质本身,是物质经过人脑抽象加工后,在人脑中形成的反映。因此,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是对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体现了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的对立统一。因此,选项 C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即对立统一。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选项 A,B,矛
17、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的个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共性和个 l 生、绝对和相对的关系。选项 C 说法错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这是矛盾发展的不平衡原理。因此,选项 D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联系的多样性。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这要求我们必须从事物固有的联系出发,对多种联系进行具体分析,坚持用联系的观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题干中人们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掠夺性地滥挖甘草,忽视了自然环境,没有看到长远利益。这说明人们只看到了眼前的直接联系,忽视了长远的间接
18、联系。A 选项不符合题意,人们不是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而是违背了客观规律,错误地发挥了主观能动 I 生。选项 B,D 均与题干无关。因此,选项 C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真理与谬误的关系。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是标志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谬误是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违背的认识,是歪曲的反映。真理在与谬误的相比较中而存在、相斗争中而发展,二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因此,选项 D 正确。二、多项选择题【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题
19、干强调的是后半句话,“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意味着学习前人的理论知识,属于间接经验。由于具体的主体的生命和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亲身实践,而且理论或认识本身也具有历史的继承性,所以主体可以也应该通过读书或受教育等方法获取间接经验。学习别人的间接经验既包括感性认识,也包括理性认识。A,C,D 选项表述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因此,选项 B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唯心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第一,至多考察了人的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考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第二,只看到了个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忽视
20、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因此,选项 D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同语言一样,是在社会物质生产中由于交往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社会意识是人们进行社会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产物。因此,选项 D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商品价值量的确定。马克思指出,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量是由劳动者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
21、,而劳动量则按照劳动时间来计量。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此,选项 C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资本的技术构成。由生产的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叫作资本的技术构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价值之间的比例,叫作资本的价值构成;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作资本的有机构成,通常用 c:y 表示。因此,选项 C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简单劳动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训
22、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从事的劳动。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复杂劳动等于自乘的或多倍的简单劳动。因此,选项B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尖锐化的结果。金融资本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因此,选项 A 正确。二、多项选择题【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二、多项
23、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7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19 世纪西欧三大先进思潮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这三大思潮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先进思想家求索时代课题的尝试,他们提出了许多具有启发性的思想,比如,德国古典哲学的辩证法思想,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分析和关于劳动创造价值的思想,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对未来新社会的展望等。C 选项是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
24、大发现。因此,选项 A,B,D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8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哲学的内涵。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领域发展规律的学说,因此,C,D 选项正确。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抽象与具体、一般与个别的关系,A,B选项混淆了二者的关系,错将哲学等同于具体科学,故排除。【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9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由于具体科学能够为哲学提供基础,因而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的素材和成果论证了世界是统一的、物质的,B 选项正确。世界的物质
25、统一性原理作为哲学的重要原理,需要依靠哲学长期的发展,不断地去验证,D 选项正确。因此,选项 B,D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运动和变化的关系。运动是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因此,哲学上的运动有极大的概括性和普遍性。运动和变化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运动作为物质的固有属性,是指事物的一般变化和过程。变化则主要指运动的一般内容,即事物所发生的改变,包括事物在性质、数量、结构、形态上的改变。二者的联系表现在:运动和变化都离不开物质,都包括事物量的变化和质的变化;既可以是上升、前进的运动,又可以是下降、倒退的运动,还可以是平
26、向的运动。运动并非只有物体位置的变化这一种形式,把机械运动看成物质运动的唯一形式,是机械论的错误观点。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实在基础,而并非运动的形式。选项 B,C 表述错误。因此,选项 A,D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1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所谓“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指的就是在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这一问题的回答上,二者的对立是绝对的。在承认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一绝对区分之后,二者的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意识根源于物质,是物质的反映,可以转化为物质。选项 C 表述错误,正确表述应为运动
27、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因此,选项 A,B,D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2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时空观。题干表明时间一去不复返,体现了时间一维性的特点,启示我们要珍惜当下的时光和不可逆转的时间。因此,选项A,B,C,D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3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量变质变规律。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因此,
28、选项 A,B,C,D 均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4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内容和形式的含义及方法论。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形式是指把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内容决定形式,现实生活中,要反对形式主义。D 选项表述错误。因此,选项 A,B,C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5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选项 A 否定了感性认识的重要价值,表述错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性质虽然不同,但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第一,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
29、段,是对事物外部联系的认识。第二,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起点,是达到理性认识的必经阶段,没有感性认识,就没有理性认识。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没有绝对分明的界限,感性中有理性,理性中也有感性。题干引言形象地说明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重要性以及二者关系的交融性。因此,选项 B,C,D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6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观念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由意识形态以及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两部分构成。意识形态又称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念。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
30、和政治组织又称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和行政制度以及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故排除。因此,选项 A,B,C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7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剩余价值的理解。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在价值增殖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两部分。必要劳动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剩余劳动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因此,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
31、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因此,选项 A,B,C,D 均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8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这是因为:首先,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其次,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再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最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A,B,C,D 选项从不同方面分别说明了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
32、性。因此,选项 A,B,C,D 均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9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由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率先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俄国、中国以及其他国家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系列困难与问题,使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不能不具有长期性。具体原因有:第一,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第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第三,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第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选项 A,B,C,D 均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0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D 选项的错误在于,其违背了 C 选项的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在展望未来社会时,总是只限于指出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原则和基本特征,而把具体情形留给后来的实践去回答。因此,选项A,B,C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