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87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inwarn120 文档编号:851505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8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8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8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8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8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87 及答案与解析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 下列例子中属于否定之否定的现象的有 ( )(A)实践一认识一实践(B)麦株一麦粒一麦株(C)团结一批评一团结(D)感性具体一抽象一理性具体2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这一命题包含的哲理有 ( )(A)新陈代谢是事物的辩证本性(B)事物的发展是否定之否定的过程(C)事物的发展是仿佛回到出发点的运动(D)事物发展过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3 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 )(A)“易穷则变,变则

2、通,通则久”(B)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 “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D)“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4 唯物辩证法认为 ( )(A)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B)哲学上的肯定和否定就是日常生活中的赞同和反对(C)质变就是事物的发展(D)扬弃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5 任何事物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内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是内容诸要素相互结合的结构和表现方式,在生产方式这一事物中其形式是( )(A)劳动资料(B)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C)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产品分配关系6 恩格斯说:“ 所谓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自然界中到处盛行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 这一思

3、想说明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 ( )(A)实质上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B)是第一性与第二性的关系(C)客观世界本身固有的辩证法与辩证思维的关系(D)唯物辩证法与唯心辩证法的关系7 庄子.养生主中谈到庖丁为文惠王解牛,游刃有余。从哲学上看原因在于 ( )(A)按照对象的固有规律办事(B)消除了对象原有的规律(C)认识了对象的必然并驾驭了必然(D)充分发挥能动性并摆脱规律的制约8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 )(A)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B)既存在客观制约主观的关系,又存在着主观制约客观的关系(C)只要具备了同样的客观物质条件就可以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反复出现(

4、D)在不同的社会、国家、民族以及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9 列宁指出,外部世界、自然界的规律乃是人的有目的活动的基础,人们只有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对自然和社会的改造,人的需要、利益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自觉能动性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所以我们 ( )(A)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B)要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C)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D)要把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10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包含 ( )(A)

5、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B)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C)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D)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11 恩格斯说:“ 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这一思想说明 ( )(A)自然界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现实基础(B)实践把认识的反映性和创造性相统一(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D)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是自然界的本质12 主体在认识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主体的( )(A)身体素质决定认识内容的客观性(B)精神素质制约着认识的发生和发展(C)认知结构制约人们选择和整理客体信息(D)非理性因素影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13 认识中介是以

6、各种形式的认识工具、手段为要素,包括运用和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它是人的认识能力、认识水平发展程度的标志,它决定着不同时代人们认识活动的基本方式,它主要包括 ( )(A)物质性认识工具(B)观念 (知识)性认识工具(C)作为本质关系的规律性工具(D)作为感性符号系统的语言工具14 下述有关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关系的正确观点有 ( )(A)二者是源与流的关系(B)前者第一性,后者第二性(C)前者即实践,后者即认识(D)二者都来源于实践15 马克思说:“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思想表明 ( )(A)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

7、标准(B)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C)思维通过实践可以转化为现实的物质力量(D)思维具有直接的现实性和力量16 列宁说:“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 这说明革命的理论 ( )(A)决定革命的运动(B)可以变为革命的运动(C)可以端正革命运动的方向(D)指导和推动革命的运动17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一诗句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源”和“ 流”的关系(C)直接经验是检验认识深浅的唯一标准(D)直接经验高于实践18 鲁迅说:“ 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 这一思想包含

8、的哲理是 ( )(A)生理素质本身就是才能(B)实践是主体认识能力发展的根本动力(C)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世界而发展的(D)人的才能的差别主要由分工掘成19 在认识发展中,实践越广阔越深入,理论才能越正确越深刻,而理论越是正确、彻底,实践也就会越有成果。这种情况表明 ( )(A)对立一方的发展在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B)对立面在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中得以存在和发展(C)实践和理论是相互作用的(D)实践和理论都具有直接现实性20 巴甫洛夫说:“ 要想一下子全知道,就意味着什么也不知道。” 这一命题所含的哲学寓意有( )(A)知与不知是对立统一的(B)从不知到知是一个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

9、C)全知也就是不可知(D)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21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这种能动的创造性表现在 ( )(A)认识能改造、变革客体(B)认识能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C)认识不仅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认识不仅能反映现存事物,而且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22 即使是正确的认识,但若只是把它束之高阁,空谈一阵,不运用到实践中去,也是无意义的。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认识为实践服务才能实现其价值(C)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更重要(D)实践高于理论23 正因为现象和本质具有一致性、统一性,才能为人们 ( )(A)透过

10、现象看本质提供可能性(B)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供可能性(C)实现认识中第一次飞跃提供可能性(D)从非理性因素转变为理性因素提供可能性24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观 ( )(A)有历史的局限性(B)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国化的中介因素(C)对于理解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有参考价值(D)对于今天的道德建设有启发与借鉴意义25 “跟着感觉走 ”在本质上是 ( )(A)唯心主义经验论观点(B)唯物主义观点(C)唯我主义者(D)反理性主义观点26 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 ( )(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C)理

11、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D)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27 我们党对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反复的过程,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达到比较完整、科学的认识。这一情况表明认识( )(A)过程的反复性(B)总是有限的(C)对象的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D)要受人的实践范围、立场、方法等因素的制约二、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27 楚人有生而不识姜者,曰:“此从树上结成。”或曰:“从土里生成。”其人固执己见,曰:“ 请与子以十人为质 (评断、见证) ,以所乘驴为赌。” 已而遍问十人,皆曰:“土里生也。 ”其人哑然失色

12、,曰: “驴则付汝,姜还树生。”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日:“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 北土亦有此物否 ?”答曰:“ 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姜产于土,而日树结;菱生于水,而曰土产;皆坐不知故也物理无穷,造化无尽,盖一例以规物,真瓮鸡耳!雪涛谐史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原理结合材料回答:28 请用矛盾特殊性原理分析楚人和北人的失误之处。29 请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关原理说明:楚人提出“以十人为质” 的做法是否正确?“物理无穷,造化无尽 ”的哲学寓意和意义是什么 ?29 著名科学家李四光说:“观察是得到一切知识的一

13、个首要的步骤。人们通过观察以积累资料,从而增加感性认识。”观察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要有观察的中心和观察的范围,这样才能保证把观察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上。有了明确的任务去知觉事物,注意就能集中地指向有关的事物上,知觉就会清晰、完整。如果观察的目的不明确,就会“ 走马观花 ”,观察效果很差,甚至是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观察的成功主要依赖于是否具备有关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俗话说:“谁知道的最多,谁就看到的最多。”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为了了解昆虫的生活,他有时在野外纹丝不动地伏在地上,从太阳升起一直观察到太阳下山。他为了捕捉一只昆虫,常常跟着昆虫跳来跳去。为了了解雄槲蚕蛾是如何寻找雌蛾交配

14、的,整整观察了 6 年;还观察了隧蜂 30 年;观察了蜣螂 40 年。他写的昆虫记共十卷,这部巨著在生物学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请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有关基本原理,结合材料分析说明:30 “谁知道的最多,谁就看到的最多” 。31 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87 答案与解析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事物发展要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仿佛回到出发点,实现否定之否定。备选 A、C、D 三项分别介绍认识过程、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辩

15、证思维方法等三种现象的否定之否定,因此,这三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B 项所说的现象不符合实际,不是否定之否定现象。实际情形是麦粒一麦株一麦粒。【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这一命题所包含的哲理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包括备选A、B、C、D 四项所说的观点,所以,都是正确选项。事物的辩证本性也就是事物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即新陈代谢。【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备选四项的观点都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变化发展、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思想,所以,都是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16、理概论4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列宁指出,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这是说认识是辩证发展的过程。扬弃是继承(即连续性)和克服(即非连续性)的统一。所以,备选A、D 两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B、C 两项观点错误。哲学上的肯定指维持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指促使事物灭亡的因素。事物的质变包括发展和倒退。【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5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生产方式这一事物的形式是生产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包括本题备选 B、 C、D 三项,所以,这三项是正确选项。备选 A 项主要是指劳动工具,属于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内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

17、论6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属于物质现象,是第一性的。主观辩证法则是指辩证思维,属于意识现象,是第二性的。所以,备选A、B、C 三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D 项观点错误,主观辩证法属于唯物辩证法。【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7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原因在于庖丁掌握了对象的必然联系即规律,并按规律办事,所以,备选 A、C 两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B、D 两项观点错误,人们不能摆脱、消除规律的制约。【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8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这个规律是社会基本规律之一。社会规

18、律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形成与实现的,包含着意识与物质即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必然联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所以,备选 A、B、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C 项观点错误,自然规律才可以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反复出现。【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9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处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一方面要承认、尊重和利用客观规律即要有科学态度,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即革命热情,总之,要把这两个方面相统一。所以,备选 A、B、C、D 四项都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0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主体和客体之问包含认识关

19、系即反映与被反映关系和实践关系即改造与被改造关系。所以,备选 B、C 两项是正确选项。备选 A、D 两项观点错误。主体包含意识,但不是意识。客体包括物质客体和精神客体。主体与客体之间不是意识与物质的关系,因此,也不是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1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属于实践活动,因此,恩格斯的这段话是说实践是认识的现实基础、实践是认识自然界的中介。所以,备选 B、C 两项是正确选项。备选 A、D 两项观点错误,自然界的本质是物质,不是实践。【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2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主体即

20、现实的人。主体的知识、情感、意志等在认识中都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备选 B、C、D 三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A 项观点错误,实践决定了认识内容的客观性。【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3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认识中介包括物质性、精神性的工具以及语言符号工具。所以,备选 A、B、D 三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C 项观点错误,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必然联系,不是认识中介。【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4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来源于实践的认识现象,毛泽东说二者之间是源与流的关系。所以,备选 A、D 两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21、。备选 B、C 两项观点错误,二者之间不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也不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5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马克思这段话是说实践决定认识,通过实践能使认识变成物质力量。所以,备选 A、B、C 三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D 项观点错误,认识、思维不具有直接现实性。【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6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革命的理论属于认识。列宁这句话是讲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因此,备选 B、C 、D 三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A 项观点错误,革命的运动属于实践,它决定理论。【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2、17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这句诗强调,认识来源于实践、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的重要性。所以,备选 A、B 两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C、D 两项观点错误。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高于认识、理论。【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8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鲁迅这段话的思想是说实践决定才能,它是才干、能力发展的根本动力。所以,备选 B、c、D 三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A 项观点错误,生理素质是天然的,才能是在后天的实践中形成的。【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9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实践与理论作为矛盾双方互为条

23、件、相互促进、相互作用。所以,备选 A、B、C 三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D 项观点错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理论只有间接的现实性。【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这一命题所包含的哲理是,从不知到知是一个既对立又统一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备选 A、B、D 三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C 项观点错误,不可知的观点是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1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认识属于意识,意识具有能动创造性。意识不仅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反映现存事物,而且能追溯过 去

24、、推测未来,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所以,备选 B、C 、D 三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A 项,观点错误。实践才能改造、变革客体。【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2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由认识到实践是第二次飞跃,只有实现这一次飞跃,认识才能达到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的目的,实现认识的价值,这是因为实践高于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所以,备选 A、B、C、D 四项都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3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感性认识反映现象,理性认识揭示本质。由于事物的现象与本质是统一的,因而人们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实现

25、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即第一次飞跃。情感、意志等非逻辑、非理性因素感悟现象,理性因素即逻辑因素把握本质。所以,备选 A、B、C、D 四项都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4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知指认识,行指实践。中国传统知行观是关于认识与实践关系的思想,属于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中介,对人们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是有启示意义的。所以,备选 A、B 、C、D 四项都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5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把感性的“感觉”这种精神作为第一性的观点,

26、本质上是反理性的唯我主义者的观点。以自我为中心的唯我主义,把我的心灵看成是唯一存在的事物,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所以,备选 A、C、D 三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B 项观点错误,不是唯物主义观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6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这是因为人们已有的认识包括理性认识,对感知有指导作用即具有能动性。所以,备选 A、B 、D 三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C 项观点错误,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7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人

27、们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两次飞跃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一方面复杂事物作为认识对象其本质暴露有一个过程,另一方面认识必然会受到主体的实践范围、立场、方法等因素的制约。所以,备选 A、C、D 三项是正确选项。备选 B 项的观点错误,整个人类的认识是无限的,每个人或某一时代的人们的认识是有限的。【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二、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8 【正确答案】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也就是构成每一事物的诸

28、多矛盾以及构成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以及不同的解决矛盾的具体形式。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科学地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楚人和北人的失误之处就在于不懂得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没有具体地把握姜、菱各自的生长特点和属性,用个别事例去孤立地规定和看待事物,因而犯了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错误。【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9 【正确答案】 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的一致、符合。实践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中介,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优点,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优点。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同客观联结起来并加以对照,从而检验

29、主观是否同客观相符合。楚人提出:“ 以十人为质 ”的做法,实际上是以人们的生活实践证明 “姜是树上结的,还是土中生的” 看法,究竟何种观点正确,因而坚持了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真理的标准,这样做是正确的。但楚人仍然固执己见;认为姜是树上生的,则是错误的。“物理无穷,造化无尽 ”的哲学寓意是客观事物的发展过程是无限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是无止境的。其意义在于要求人们坚持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观点,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不断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永无止境地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创新。【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0 【正确答案】 感性认识是人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

30、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理性认识是人通过思维对事物内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依存。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唯物论;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辩证法。全面深刻地拥有理性认识,有助于掌握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谁知道的最多,谁就看到的最多” 。【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1 【正确答案】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这是人类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法布尔观察、研究昆虫的生活,坚持从实践到认识,他通过实践,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完成共十卷的昆虫记,实现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ASTM F51 F51M-2000(2014)e1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Sizing and Counting Particulate Contaminant In and On Clean Room Garments《无菌室内衣服上颗粒污染物的粒度测量与计数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ASTM F51 F51M-2000(2014)e1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Sizing and Counting Particulate Contaminant In and On Clean Room Garments《无菌室内衣服上颗粒污染物的粒度测量与计数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 ASTM F51-2000(2007)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Sizing and Counting Particulate Contaminant In and On Clean Room Garments《无菌室内衣服上颗粒污物的粒度测量与计数标准试验方法》.pdf ASTM F51-2000(2007)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Sizing and Counting Particulate Contaminant In and On Clean Room Garments《无菌室内衣服上颗粒污物的粒度测量与计数标准试验方法》.pdf
  • ASTM F67-2006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Unalloyed Titanium for Surgical Implant Applications (UNS R50250 UNS R50400 UNS R50550 UNS R50700)《外科植入用非合金钛(UNS R50250、UNS R50400、UNS R505.pdf ASTM F67-2006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Unalloyed Titanium for Surgical Implant Applications (UNS R50250 UNS R50400 UNS R50550 UNS R50700)《外科植入用非合金钛(UNS R50250、UNS R50400、UNS R505.pdf
  • ASTM F67-2013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Unalloyed Titanium for Surgical Implant Applications (UNS R50250 UNS R50400 UNS R50550 UNS R50700)《外科植入物应用非合金钛(UNS R50250 UNS R50400 UNS R5.pdf ASTM F67-2013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Unalloyed Titanium for Surgical Implant Applications (UNS R50250 UNS R50400 UNS R50550 UNS R50700)《外科植入物应用非合金钛(UNS R50250 UNS R50400 UNS R5.pdf
  • ASTM F67-2013(2017)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Unalloyed Titanium for Surgical Implant Applications (UNS R50250 UNS R50400 UNS R50550 UNS R50700)《外科植入物应用非合金钛(UNS R50250 UNS R50400 .pdf ASTM F67-2013(2017)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Unalloyed Titanium for Surgical Implant Applications (UNS R50250 UNS R50400 UNS R50550 UNS R50700)《外科植入物应用非合金钛(UNS R50250 UNS R50400 .pdf
  • ASTM F68-2005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Oxygen-Free Copper in Wrought Forms for Electron Devices《电气设备用锻造成形无氧铜标准规范》.pdf ASTM F68-2005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Oxygen-Free Copper in Wrought Forms for Electron Devices《电气设备用锻造成形无氧铜标准规范》.pdf
  • ASTM F68-2005e1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Oxygen-Free Copper in Wrought Forms for Electron Devices.pdf ASTM F68-2005e1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Oxygen-Free Copper in Wrought Forms for Electron Devices.pdf
  • ASTM F68-2010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Oxygen-Free Copper in Wrought Forms for Electron Devices《电子设备用锻造型材中的无氧铜标准规范》.pdf ASTM F68-2010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Oxygen-Free Copper in Wrought Forms for Electron Devices《电子设备用锻造型材中的无氧铜标准规范》.pdf
  • ASTM F68-2016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Oxygen-Free Copper in Wrought Forms for Electron Devices《电气设备用锻造成形无氧铜标准规范》.pdf ASTM F68-2016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Oxygen-Free Copper in Wrought Forms for Electron Devices《电气设备用锻造成形无氧铜标准规范》.pdf
  •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