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89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inwarn120 文档编号:851507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8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8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8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8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8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89 及答案与解析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 恩格斯早就提出了自然界“对人进行报复” 以及 “人类同自然的和解”问题。这一问题的提出表明 ( )(A)生态失衡只是自然系统内平衡关系的严重破坏(B)必须坚持自然主义历史观(C)应当合理地调节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D)要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2 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全球问题” 也日益引起人们关注。人口增长过快、粮食短缺、能源和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2、日益突出。“全球问题”的出现,深刻地反映出人类与自然的矛盾。“全球问题”不仅是个自然问题、科学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个涉及社会制度、社会管理组织以及各种社会认识和实践的复杂问题。解决“全球问题” 要( )(A)树立全球观念和危机意识(B)合理利用自然资源(C)增强人们合理控制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的能力和手段(D)变革造成“ 全球问题” 的不合理的社会形式3 唯物史观认为,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包括( )(A)社会基本矛盾(B)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C)科学技术(D)先进文化4 马克思说:“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就是说人的本质是

3、( )(A)单个人天生具有的东西(B)从所有个体的人身上抽象出来的共同性(C)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D)不断变化发展的5 马克思说:“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这一观点说明 ( )(A)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B)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 剧作者”(C)每一个人都是历史发展的推动者(D)客观规律是在人的自觉活动中实现的6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它的理论基础主要是 ( )(A)人本主义(B)科学主义(C)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D)唯物史观二、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6 1956 年

4、,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谈到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看法时说:“这十种关系,都是矛盾。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我们的任务是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这些矛盾在实践中是否能完全处理好,也要准备两种可能性而且在处理这些矛盾的过程中,一定还会遇到新的矛盾,新的问题。”在 1957 年 2 月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毛泽东从对立统一规律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们思想中的宇宙的根本规律的高度,去观察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他说:“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

5、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罢了。”这种根本不同在于,旧社会的矛盾,例如“ 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表现为剧烈的对抗和冲突,表现为剧烈的阶级斗争,那种矛盾不可能由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来解决,而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够加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另一回事,恰恰相反,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毛泽东认为,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除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这种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以外,还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

6、这些矛盾在解决了,以后又会出现“新的矛盾,又需要人们去解决” 。请分析说明:7 为什么说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8 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8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 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全球问题” 日益引起人们关注。人口增长过快、粮食短缺、能源和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全球问题”的出现深刻地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矛盾。“全球问题”不仅是个自然问题、科学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个涉及社会制度、社会管理组织以及各种社会认识和实践的复杂问题。马克思指出:“ 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

7、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一摘自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 1975 年版,第 926927 页材料 2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讲的是一个人与自然、人与它的对手的关系,对手就是那只老虎,那只老虎叫“饥渴” ;最后那个少年逐渐意识到,老虎不是用来消灭的,而是用来相处的。在茫茫大海孤舟上,他必须和这只虎共存,而不是消灭这只虎,这样才能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一个人在海上漂流时很容易精神恍惚,即使是有水有食物,也会因精神崩溃而死。老虎是他的挑战,他与对手逐渐形成博弈相处,形成相对和谐相处的关系。我们常

8、说“ 兔子不吃窝边草 ”,并不是因为兔子很爱窝边草,也不是因兔子有环保意识,它要保持一种绿色的生活方式,而是因为,如果兔子吃了窝边草,就会暴露它的家园,它的生存基地。工业社会以来,我们人类的行为有时候连兔子都不如,总是在以利益最大化的思维,以最快的、最浅近的、最急迫的一种手段和思维方式获取我们的所得。所以我们真的要学一学兔子。摘编自吴伯凡:生态文明时代的企业成长之路,21 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12 月 28 日。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关原理分析说明:9 为什么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如何解决“ 全球问题”?10 为什么说“ 老虎不是用来消灭的,而是用来相处的”?11 “兔

9、子不吃窝边草 ”给予人们的启示。11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 阿伦.凯(Alan Kay)(born May 17,1940),现代图形用户界面(GUI)之父,个人电脑领域最重要的先驱人物和技术大师之一,Smalltalk 面向对象(OO)编程环境语言的发明人之一,也是面向对象编程思想的创始人之一,他还是笔记本电脑最早的构想者和现代 WindOW$图形用户界面(GUI) 的建筑师(alelhitect)。近年来有一句话挺流行:“ 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不少人误以为此言出自尼葛洛庞帝之口,实际上,这句话是阿伦.凯的名言。摘编自阿伦.凯的名言材料 2 乔布斯任职期间,苹果公

10、司成为美国最具价值的企业。他改变了这个世界,让我们的生活因现代科技充满了更多可能。乔布斯说:Were here to put a dent in the universeOtherwise why else even be here?(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难道还有其他原因吗?)摘编自乔布斯经典语录材料 3 黑格尔说:“ 对同一句格言,年轻人总不如饱经风霜的老年人所理解的广泛和深刻”。列宁说: “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摘自列宁全集第 12 卷,人民出版社第 2 版,第 273 页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关原理分析说明:12 “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11、” 。13 “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难道还有其他原因吗?”对我们从事实践活动有何启示?14 “对同一句格言,年轻人总不如饱经风霜的老年人所理解的广泛和深刻” 。15 “真理总是具体的 ”。15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出现了一种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过度” 和“不及”并存,如知识培训过度,智力开发不足;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过高,对孩子的心理关注不足;学校对考试成绩要求过高,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不足。摘编自王晓璐:(教育因适度而精彩):教育要坚持一种适度原则,中国教育报2011 年 4 月 12 日材料 2 恩格斯指出:“ 一方面,人的思维的性质必然被看作是绝对的,另一方

12、面,人的思维又是在完全有限的思维着的个人中实现的。这个矛盾只有在无限的前进过程中,在至少对我们来说实际上是无止境的人类世代更迭中才能得到解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同样又是不至上的。按它的本性,可能和历史使命的终极目的来说是至上和无限的;按它的个别实现和每次现实来说,又是不至上和有限的。” 杜林把人的意志自由看成绝对的,不受客观规律支配的。恩格斯指出:“自由是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界。人们只有认识了客观必然性,并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去改造客观世界,才能在行动上取得自由;违背了客观规律就不可能得到自由,反而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自由又是一个历史范畴。

13、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所获得的自由是不相同的。自由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的。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人类才能实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得到真正的自由。”摘自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9 卷,人民出版社 2009 年版,第 120 页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关原理,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 认识度的意义和如何进行适度教育。17 思维能力的至上和非至上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18 自由和必然的关系。19 为什么说“ 自由又是一个历史范畴 ”?19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 毛泽东说:“ 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

14、)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做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 毛泽东又说: “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把党的领导方法概括为“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从而科学地解决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正确地实现党的领导。摘自毛泽东选集第 3 卷,第 900 页材料 2 习近平说:“ 领导不是百事通,不是万能的。要做群众的先生,先做群众的

15、学生。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多同群众交朋友,多向群众请教。要真正悟透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习近平: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2012 年12 月 7 一 11 日)习近平又说:“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良好风尚。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发扬劳模精神,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不图虚名,不务虚功,坚决反对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以身作则带领群众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摘自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2013 年 4 月 28 日20 分析说明:“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的哲学理论基础。2

16、1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关原理分析说明:“要做群众的先生,先做群众的学生”。22 坚决反对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应重点解决什么问题?22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 子产不毁乡校,出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对于乡人聚会议政的乡校,然明主张毁掉,子产不同意,他说:“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 子产把乡校作为获取群众议论政事和反馈信息的场所,而且注意根据来自公众的意见,调整自己的政策和行为。材料 2 习近平指出,“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

17、作新局面,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要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材料 3 德国留学生雷克在中国的微博上发现大量负面情绪和过激言论,他想就一些问题交流探讨,结果却很郁闷:“我说中国还有些不完美,就被骂臭老外。我说中国发展的方向是对的,就被骂洋五毛。我说在家里换了个灯泡而已,被骂个没内涵的傻瓜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信息时代,个性表达和思想解放是大势所趋,兼容不同观念、包容异质思维,体现着我们社会的文明程度。但“个性解放” 并不意味着可以无所顾忌地打压理性,“ 包容多样 ”也不意味着可以肆无忌惮地

18、模糊是非。不少领导干部遇到问题时,哪怕有理也不敢发声,生怕因言获咎,于是少说或者干脆不说。更为严重的是,还有些人出于“ 爱惜羽毛 ”的考虑,当起了 “开明绅士”:对大是大非问题绕着走,态度暧昧,独善、其身,担心被人说“不开明” 。这种怕“惹麻烦”、不担当的干部多了,意识形态领域如何避免“劣币驱逐良币” 的现象?宣传思想工作又怎能排除 “被动应对、被动接招” 的尴尬?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关原理,结合材料分析说明:23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 。24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25 意识形态领域“ 劣币驱逐良币 ”现象的启示。25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1 有一幅广告幽默画,画的是几个行人在看一家饭店外贴的告示,上写:“快进来吃饭吧,否则你我都得挨饿。”材料 2 国语.郑语:“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生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杂,以成百物。”“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意思是融合、和谐才能产生、发展万物,如悦耳动听的音乐是“和六律”的结果,香甜可口的佳肴是 “和五味”的结果。请用唯物辩证法分析说明:26 为什么说“ 快进来吃饭吧,否则你我都得挨饿 ”?27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的哲学道理及方法论意义。27 三易发言稿(尊重听众) 徐州陆琴华学校领导安排我在高考百日誓师大会做教师发言。平时我

20、忙于高考专题练习和模拟考试,很少就高考,尤其是高考语文的相关问题跟同学们交流。领导安排我在高考百日誓师大会上做教师发言,我就想利用这个机会跟高三学生谈谈“高考语文试题的设置和阅卷的潜规则” 的问题。于是我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写出了近两千字的讲话稿。第二天我把写好的讲话稿拿出来给老师们看,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有的老师看了,竟然摇头不赞成我这个讲话稿。理由是誓师大会就是给学生鼓劲的,没有誓言,甚至没有口号的讲话稿怎么行呢?我上网搜了一些高考百日誓师大会的发言稿,这些发言稿,无论领导、教师,还是学生的那些响亮的誓言,有力的口号都充斥于全篇。于是我推翻那篇发言稿,决定另写一篇。待我这篇充满殊多的誓言、

21、甚至口号的发言稿写完了,又有一些老师不满意,发表了他们的看法。这些老师认为,高考百日誓师大会年年搞,可是年年都是老一套,学生誓言一句跟着一句,跟燃放的烟花爆竹似的接连不断,就连领导和老师的发言誓言也是满天飞。装腔作势,假大空,令人作呕。我一下子为难了,禁不住问那老师:“那你说怎么办 ?”这位老师就告诉我:“发言并不是凭空想象,杜撰而出,更不是喊几句没有实在意义的口号,而应该结合发言者自身的实际情况,谈体会,谈感悟,唤起学生的共鸣。也就是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这位老师的话一落口,我茅塞顿开,决定第三次拟写发言稿。平时,我喜欢工作之余写作和早晚各跑 20 分钟的步。十几年过去了,一直没有

22、间断过。工作之余我写作,不仅唤起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拉近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且我本人也受益匪浅。每年都有六七十篇散文或者随笔见诸于报端。我每天早晚跑 20 分钟的步,同样尝到了锻炼的甜头。不仅身体结实强壮,而且比实际年龄年轻不少。原来都是我长期坚持得来的结果。发誓容易履行诺言难,再好的誓言,如果没有实际行动都会落空。“持之以恒,贵在坚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于是我那次发言的主题是“ 成功就是把那点微不足道的坚持保留到最后” 。有不少人大会发言很草率,不是信口开河应付差事,就是上网拼凑糊弄听众,甚至是找人代笔,招摇撞骗。我呢,一丝不苟,认真准备,精心构思,反复斟酌,在

23、别人正确建议的指导下,三易发言稿。那次我在我校高考百日誓师大会上的发言时间不长,只有三四分钟,可是台下响起的热烈掌声就有五六次。由此,我深深地体会到:“好的发言,其实也是对观众的一种尊重” 。摘自扬子文苑一扬网论坛2014 年 9 月 25 日28 “成功就是把那点微不足道的坚持保留到最后”蕴含的哲学道理及其意义。29 为什么说“ 好的发言,其实也是对观众的一种尊重”?29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 ,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材料 2 20

24、世纪 50 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 。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 。30 为什么说“ 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 生产物质生活本身”?31 分析说明从“ 北大荒” 到 “北大仓”再到退耕还“荒”所体现的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及其启示。31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摘者注:“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25、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厦是靠一砖一瓦砌成的,人民的幸福是靠一点一滴创造得来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是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楷模,他们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卓越的劳动创造、忘我的拼搏奉献,为全国各族人民树立了学习的榜样。“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 的劳模精神,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强大精神力量。今天受到表彰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就是我国亿万劳动人民的杰出代表。党和人民

26、感谢你们!全社会都要向你们学习!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来自于伟大的人民。我们一定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大力宣传劳动模范和其他典型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要教育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热爱创造,通过劳动和创造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和创造磨炼意志、提高自己。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和基本依靠。推进

27、“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必须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摘自习近平在庆祝“五一” 国际劳动节大会上的讲话 32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蕴含的哲学道理及其意义。33 分析说明“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来自于伟大的人民” 。33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 恩格斯说:“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又说“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摘自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10 卷,人民出版社 2009 年版,第 668 页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28、第 3 卷,人民出版社1972 年版,第 551 页材料 2 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也不存在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各国国情不同,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独特的,都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都是在这个国家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摘自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 6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 3 孟子.滕文公上:“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 朱熹释义:“孟子言物之不齐,乃其自然之理。”

29、即物品千差万别,这是客观情形,自然规律。34 为什么说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35 分析说明人的自觉活动与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关系。36 分析说明“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蕴含的哲学道理及其意义。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89 答案与解析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恩格斯提出这一问题表明,应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协调的发展。所以,备选 C、D 两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A、B 两项观点错误。生态失衡主要是人的实践活动造

30、成的。仍然要坚持唯物史观。【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解决“全球问题”既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又要增强能力、完善手段,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还要变革社会制度等。所以,备选 A、B 、C、D 四项都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而重要动力则包括社会革命、改革、科技和先进文化等。所以,备选 A、B 、C、D 四项都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马克思的这句话指出,人的本质是

31、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随着与个人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化,人的本质也处于变化发展中。所以,备选 C、D 两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A、B 两项观点错误。人的本质既不是个人固有的东西,也不是从每个人中抽象概括的共性。【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5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马克思的这句话说明,社会历史是人的活动过程及其结果构成的,每个人都是社会历史的“剧中人”,而人民群众则是社会历史的 “剧作者”。所以,备选 A、B 两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C、D 两项观点错误。反面人物阻碍社会历史的进步。自然规律可以独立于人的自觉活动之外。【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

32、原理概论6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主要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所以,备选 C、D 两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A、B 两项不符合题意。人本主义是一种把人生物化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学说。科学主义认为,自然科学是最权威的世界观。【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二、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7 【正确答案】 辩证矛盾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对立统一关系。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矛盾

33、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科学和科学发展的历史证明,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矛盾是事物的普遍本质,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也存在于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中,人的思维中的矛盾是客观世界矛盾的反映。只要我们从事物的内部,从联系和运动中看事物,就会发现矛盾。“运动本身就是矛盾。”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一切科学认识的首要前提。科学都是研究事物矛盾的,科学每前进一步都是以揭露和认识新矛盾为内容的。【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8 【正确答案】 社会基本矛盾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

34、量。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不能任意选择的物质力量和历史活动的前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进而决定其他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决定世界发展的历史进程。其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 ,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最后,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社会基本矛盾要通过一定社会的阶层或阶级的矛盾表现出来,或表现为不同社会集团之间的利益矛盾甚至冲突;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要采取阶级斗争、社会革命和改革等多种方式。正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这些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中,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着深刻变化,使

35、社会得到全面进步。【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9 【正确答案】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是构成人类社会客观现实性的自然基础。通过实践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才能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如果人类不保持自身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那就会危及自身的生存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解决“全球问题 ”要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和发展观,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增强人们合理控制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的能力和手段,变革造成“全球问题” 的不合理的社会形式。【

36、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0 【正确答案】 人与自然、人与他的对手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人与老虎有斗争、博弈的关系,也有统一、和谐相处的关系。通过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必须面对的永恒主题。【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1 【正确答案】 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生态文明。要克服形而上学的片面思维方式和做法,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处理和解决问题。【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2 【正确答案】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有两种情况:正确

37、的认识指导实践,会使实践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当错误的认识误导实践时,就会对实践产生消极的乃至破坏性的作用,使实践失败。“预测未来” 是指认识,“把它创造出来”则是指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发生和发展起决定作用。【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3 【正确答案】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通过实践改变世界,我们的生活才能充满更多的可能。为了有效地改变世界,就要不断创新。【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4 【正确答案】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依存: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是源与流的关系。饱经风霜的老年人通过亲

38、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拥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才能广泛和深刻地理解同一句格言。【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5 【正确答案】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的客观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中包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二是指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客观的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真理是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表明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6 【正确答案】 质和量的统一为度。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范围、幅度和限度。

39、认识度才能确切地把握事物的质,不致混淆不同的事物;认识度才能为实践活动提供正确的准则即适度原则,防止“过” 或“不及”。适度教育要求教育者在适宜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措施,营造一种相互接纳的教育氛围,进而实现人的全面、健康发展的目标。适度教育是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不能任意放弃任何一个孩子,或者随意伤害到任何一个孩子,这就是适度教育的原则。适度教育是对教育功利主义的彻底摒弃。【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7 【正确答案】 人类的思维,按其本性、能力和可能性来说,是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这就是思维的至上性。每一个乃至每一代人,由于受到客观事物及其本质

40、的暴露程度、社会历史的实践水平、主观条件以及生命的有限性等各方面的限制,他们的思维又是非至上的。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是同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辩证统一相一致的。人的思维能力的这种至上和非至上的对立统一,决定了作为思维成果的真理,也是绝对和相对的对立统一。【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8 【正确答案】 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人们只有认识了必然,并在实践中按照规律去改造世界,才能取得自由;违背了规律就不可能得到自由,反而会受到规律的惩罚。【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9 【正确答案】 自由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的。由必然到自由表现为人类

41、不断地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活动状态,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是永无止境的无限发展过程。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人类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 【正确答案】 哲学理论依据包括: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就是由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即由实践到认识和由认识到实践;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1 【正确答案】 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理论必须被群众掌握,内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群众是实践的主要力量,实践出

42、真知,因此要求向群众学习。虚心向群众学习的群众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运用,要求先做群众的学生,然后形成一般意见,再去指导群众实践。【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2 【正确答案】 反对形式主义要着重解决工作不实的问题。反对官僚主义要着重解决在人民群众利益上不维护、不作为的问题。反对享乐主义要着重克服及时行乐思想和特权现象。反对奢靡之风要着重狠刹挥霍享乐和骄奢淫逸的不良风气。【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3 【正确答案】 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执政者要注意根据群众的意见和根本利益调整自己的政策和行为。【知识模

43、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4 【正确答案】 事物是永恒发展的,要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一切事物如实地看作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既要了解它们的过去、观察它们的现在,又要预见它们的未来。聪明的人往往会根据时期的不同而改变自己的策略和方法,有大智慧的人会伴随着事物发展方向的不同而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法。要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冲破制约发展的旧框框,让各种发展活力充分进发出来。【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5 【正确答案】 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称为社会意识形态,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意

44、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意识形态领域,领导干部要带头和不良言论作斗争,敢于亮剑,敢于担当,冲锋在前,形成一呼百应的局面。【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6 【正确答案】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从这幅广告幽默画可知,广告的发布者(店家)是生产者,广告的读者是消费者,广告语“快进来吃饭吧,否则你我都得挨饿”提示我们: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相互依存关系。【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7 【正确答案】

45、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任何事物都是矛盾,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重基本属性。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内部的同一都是含有差异或对立的同一。所谓“和” 即“以他平他”,意思是不同事物或不同因素的结合,是有差异的统一。“同” 即“以同裨同”,意思是完全等同的事物或完全等同要素的重合。“以同裨同” 是指无差异的绝对同一。显然,材料中的“和”的观念具有朴素辩证法的因素,而 “同”的做法则属于形而上学。要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

46、用。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都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的。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8 【正确答案】 蕴含着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微不足道的坚持”是量变。 “成功”是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

47、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它是我们分析社会发展形式的基本理论工具,对于我们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具有指导意义。它是指导我们从事一切实践活动的重要思想原则。【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9 【正确答案】 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发言者、观众都是现实的人,现实的人既可以是主体,又可以是客体。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主体与客体是相互作用的过程。发言者作为主体,要认识、影响和改造观

48、众(客体)。发言者作为客体,要尊重观众(主体),他的发言要满足观众(主体)的需要。【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0 【正确答案】 因为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即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前提和基础。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同时生产和再生产着社会的基本经济关系,由此决定着社会的基本性质和面貌。【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1 【正确答案】 从“ 北大荒 ”到“北大仓”再到退耕还 “荒”说明人与自然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自然界是人类形成和发展的前提、自然基础。人的实践活动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不断改变自然界。人与自然

49、的关系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性的物质交换关系。只有通过实践才可能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如果人类不保持自身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那就会危及自身的生存发展。当今世界出现的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等全球危机问题,并不单纯是自然系统内平衡关系的严重破坏,实际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变换。人类改造自然与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2 【正确答案】 蕴含了物质生产劳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哲学道理。物质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物质生产劳动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物质生产劳动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人们创造历史的第一个或最基本的活动是物质生产劳动。百姓生活的根基在于辛勤劳动,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