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专业综合)模拟试卷 3 及答案与解析0 A、失访偏倚B、混杂偏倚C、信息偏倚D、回忆偏倚E、测量偏倚1 在一项饮酒与胃癌关系的研究中,如果对照组的女性比例显著比病例组高,则很可能会产生的偏倚是2 调查研究中,对研究因素所需的指标或数据进行测定或测量所出现的错误分类属于哪类偏倚2 A、选择偏倚B、志愿者偏倚C、信息偏倚D、混杂偏倚E、随访偏倚3 病例对照研究中,由于对研究对象诊断不正确而造成的偏倚属于4 在现况调查中,某些调查对象由于隐私而不愿如实汇报个人信息,这时的偏倚是5 普查中对 400 例有乳腺癌的妇女和 400 名正常妇女进行 X 线诊断,结果是前者中 100 例
2、阳性,后者 50 例阳性。该试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A)87、12(B) 67、33(C) 25、875(D)33、67(E)12、256 已知某筛检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用该试验筛检两个人群,其中甲人群的患病率为 10,乙人群为 1,下述哪一项描述是正确的(A)甲人群的阴性结果中假阴性的百分率比乙人群的低(B)关于筛检的特异度,甲人群的比乙人群的低(C)关于筛检的可靠性,甲人群的比乙人群的高(D)甲人群的阳性结果中假阳性的百分率比乙人群的低(E)甲、乙两人群的阳性预测值相同7 入院率偏倚又可以称为(A)奈曼偏倚(Neyman bias)(B)出偏倚(detection bias)(C)混
3、杂偏倚(confounding bias)(D)信息偏倚(information bias)(E)伯克森偏倚(Berkson bias)8 横断面研究中,常常会因危险因素和疾病同时存在,而很难确定因素和疾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联,这时容易产生的偏倚称为(A)时序模糊偏倚(B)伯克森偏倚(C)混杂偏倚(D)奈曼偏倚(E)特发性偏倚8 A、一级预防B、二级预防C、三级预防D、传染病的预防性措施E、传染病的防疫性措施9 加碘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是10 克汀病给予甲状腺素是11 早期发现原位癌并加以手术是12 下列关于研究的准确度说法不正确的是(A)研究的有效性和精确性可以反映研究的准确度(B)为获得较高
4、的准确度,理论上就是要求研究中要在有限的资源下达到最小的误差(C)其他条件相同情况,减少偏倚可以提高研究的准确度(D)研究的准确度就是指研究的外部有效性(E)研究的准确度与样本含量的大小有关13 流行病学研究设计中,关于匹配说法错误的是(A)一般来说,对某一因素的匹配可以消除该因素引起的混杂(B)匹配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混杂因素、提高研究效率(C)在队列研究、实验研究中都可以采用匹配来控制混杂因素(D)对某一因素的匹配也就会失去对这一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的机会,丢失了该因素信息(E)流行病学研究中,匹配因素越多越好14 流行病学病因的定义是(A)致病因素的总和(B)使疾病发生危险性升高的因素(C)外围
5、的原因(D)病原体(E)传染源15 流行病学三角包含的因素是(A)宿主、环境和动因(B)机体、生物环境和社会环境(C)宿主、环境和动物(D)遗传、环境和社会(E)遗传、环境和人群16 下列哪一项不是病因推断的标准(A)时间顺序(B)联系的合理性(C)联系的强度(D)剂量反应关系(E)样本大小17 确定因果联系的必要条件是(A)关联的强度(B)先因后果(C)关联的重复性(D)病因与疾病分布的一致性(E)存在剂量反应关系18 疾病轮状模型的外环是指(A)环境(B)遗传因子(C)宿主(D)特异病原体(E)病原微生物19 在判断因果联系的标准中,随着暴露剂量增加而联系强度也随之增大,表明(A)存在联系
6、的合理性(B)存在联系的强度(C)存在剂量-反应关系(D)存在联系的一致性(E)时间顺序合理,先因后果20 根据疾病监测,下面不正确的说法是(A)疾病监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B)疾病监测用来确定病因(C)疾病监测可评价干预的绩效(D)疾病监测应对某病传播的可能性予以监测(E)疾病监测可发现疾病的流行和暴发21 常规传染病报告属于(A)主动监测(B)被动监测(C)一级预防(D)二级预防(E)三级预防22 下列哪种为第三级预防(A)遗传咨询(B)产前检查(C)普查(D)筛检(E)康复治疗23 疾病监测可用于(A)描述疾病自然史(B)描述疾病或其他公共卫生事件的分布及其播散过程和范围(C)监测病原变化
7、(D)制定公共卫生计划(E)以上均是24 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工作主要包括(A)预防策略(B)预防措施(C)疾病监测(D)疾病治疗(E)A+B+C25 经饮用水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不包括(A)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有饮用同一水源史(B)除哺乳婴儿外,无职业、年龄及性别差异(C)发病有地区、季节及职业分布特点(D)如水源经常受污染则病例长期不断(E)停用污染水源或采取消毒、净化措施后,暴发或流行即可平息26 经间接接触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不包括(A)一般很少造成流行,多以散发为主,但可以形成家庭及同住者间的传播(B)流行过程缓慢,无明显的季节性(C)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方及卫生习惯不良的人群中发
8、病较多(D)发病有地区、季节和职业分布特点(E)加强对传染源的管理及严格消毒制度后,可以减少病例的发生27 下列哪项不属于疫源地消灭的条件之一(A)传染源被移走(住院或死亡)或不再排出病原体 (痊愈)(B)通过各种措施消灭了传染源排到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C)所有的易感接触者经过了该病的最长潜伏期未出现新病例(D)所有的易感接触者经过了该病的最长潜伏期被证明未受感染(E)所有的易感接触者经过了该病的最长传染期未出现新病例28 传播途径是指(A)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在外界环境中所经历的全过程(B)病原体从一个易感宿主转移到另一个易感宿主的媒介(C)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之前,在外
9、环境中所经历的全过程(D)病原体在人群中发生蔓延的过程,需要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相互作用、相互连接(E)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专业综合)模拟试卷 3 答案与解析【知识模块】 偏倚及其控制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性别因素很可能成为该项研究的混杂因素,性别比例不均衡产生混杂偏倚。【知识模块】 偏倚及其控制2 【正确答案】 E【试题解析】 测量偏倚多发生在对研究因素所需的指标或数据进行测定或测量时。【知识模块】 偏倚及其控制【知识模块】 偏倚及其控制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诊断不正确,容易使得病例对照研究中在对研究对象
10、选择时产生偏倚是选择偏倚。【知识模块】 偏倚及其控制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不愿如实汇报个人信息时产生的偏倚为信息偏倚。【知识模块】 偏倚及其控制5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筛检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此考查考生对预测值的理解。人群的患病率高低与筛检方法的灵敏度有关,与特异度无关,患病率越高,阳性预测值越高。【知识模块】 筛检7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偏倚及其控制8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偏倚及其控制【知识模块】 疾病的预防策略和疾病监测9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疾病的预防策略和疾病监测10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疾病的预防策略和疾病
11、监测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13 题是理解判断题,考查考生对三级预防的理解。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或初级预防,主要是针对致病因子(或危险因子)采取的措施,也是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它包括健康促进和健康保护两方面内容。二级预防又称“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它是发病期所进行的阻止病程进展、防止蔓延或减缓发展的主要措施。三级预防主要为对症治疗,防止病情恶化,减少疾病的不良作用,防止复发转移,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力或残疾者通过康复医疗,促进其身心方面早日康复,使其恢复劳动力,病而不残或残而不废,保存其创造经济价值和社会劳动价值的能力。【知识模块】 疾病的
12、预防策略和疾病监测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考查考生对研究中的精确性与准确度概念的理解。精确性是指稳定性、可重复性,精确性的大小与样本大小有关;准确性是指正确性,与对偏倚的控制情况有密切关系。【知识模块】 偏倚及其控制13 【正确答案】 E【试题解析】 匹配因素过多会出现“匹配过头”,无法实施,歪曲结果的真实性等。【知识模块】 偏倚及其控制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是理解判断题,考查考生对流行病学病因的理解。流行病学中对于病因的定义是指那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升高的因素,其中某个或多个因素不存在时,人群疾病频率就会下降。【知识模块】 病因与因果推断15 【正确答案】 A【试
13、题解析】 此题是记忆判断题,考查考生对流行病学三角模型的了解。流行病学三角模型将疾病理解为宿主、环境和动因三大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特点是将动因从环境因素中分离出来,这是传染病病原体的遗留物,但对非传染病则很难确定什么是启动性必要病因。动因以前又成为致病因子或狭义的病因。【知识模块】 病因与因果推断16 【正确答案】 E【试题解析】 此题是理解判断题,考查考生对流行病学病因推断的理解。目前较为广泛接受的病因判断标准有 8 条:关联的时间顺序、关联的强度、关联的一致性(生态学相关)、剂量一反应关系、关联的可重复性、关联的合理性、关联的特异性和终止效应。【知识模块】 病因与因果推断17 【正确答案
14、】 B【试题解析】 此题是理解判断题,考查考生对流行病学病因的理解。关联的时间顺序病因出现在前,疾病结局出现在后,即前因后果,这是因果关联的一个必要条件。【知识模块】 病因与因果推断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是理解判断题,考查考生对流行病学轮状模型的理解。轮状模型包括外环的环境因素和内环的机体因素。环境又分为生物、理化和社会环境,机体还包括遗传内核。【知识模块】 病因与因果推断1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是理解判断题,考查考生对流行病学病因推断标准中对剂量-反应关系的理解。剂量-反应关系是指当研究因素可以定量或分等级时,如果该因素量的变化可以引起疾病发生频率的相应变化
15、,则该因素和疾病间存在因果联系的可能性较大。【知识模块】 病因与因果推断2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是理解判断题,考查考生对疾病监测的理解。疾病监测指长期地、连续系统地收集、核对、分析疾病的动态分布和影响因素的资料,并将信息及时上报和反馈,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并评价其效果。可用于:定量估计公共卫生问题的严重性;描述疾病自然史;发现疾病流行和暴发;描述疾病或其他公共卫生事件的分布及其播散过程和范围;对于已消灭或正在消灭的传染病,判断疾病或病原体的传播是否阻断;为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研究提供帮助;监测病原变化;评价干预的绩效;制定公共卫生计划。【知识模块】 疾病的预防策略和疾病监测21
16、【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是理解判断题,考查考生对检测的理解。下级单位常规向上级机构报告监测数据和资料,而上级单位被动接受,称为被动监测。各国常规法定传染病报告即属于被动监测范畴。【知识模块】 疾病的预防策略和疾病监测22 【正确答案】 E【试题解析】 此题是理解判断题,考查考生对三级预防的理解。第三级预防主要为对症治疗,防止病情恶化,减少疾病的不良作用,防止复发转移,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力或残疾者通过康复医疗,促进其身心方面早日康复,使其恢复劳动力,病而不残或残而不废,保存其创造经济价值和社会劳动价值的能力。【知识模块】 疾病的预防策略和疾病监测23 【正确答案】 E【试题
17、解析】 此题是理解判断题,考查考生对疾病监测的理解。疾病监测可用于:定量估计公共卫生问题的严重性;描述疾病自然史;发现疾病流行和暴发;描述疾病或其他公共卫生事件的分布及其播散过程和范围;对于已消灭或正在消灭的传染病,判断疾病或病原体的传播是否阻断;为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研究提供帮助;监测病原变化;评价干预的绩效;制定公共卫生计划。【知识模块】 疾病的预防策略和疾病监测24 【正确答案】 E【试题解析】 此题是理解判断题,考查考生对疾病预防和控制的理解。策略是根据具体情况而制定的指导全面工作的方针,如基本原则、主要策略和组织结构等;措施是实现预期目标所需要采取的具体行动方法、步骤和计划。只有在正确的
18、预防策略指导下,采取合理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的预防效果。【知识模块】 疾病的预防策略和疾病监测2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属传染病流行病学中传播途径的内容,考查经饮用水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基础知识。经饮用水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有饮用同一水源史;除哺乳婴儿外,无职业、年龄及性别的差异;如水源经常受污染,则病例长期不断; 停用污染源或采取消毒、净化措施后,暴发或流行即可平息。只有答案 C 不包括在流行特征内,符合题意,是最佳答案。【知识模块】 传染病流行病学2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属传染病流行病学中传播途径的内容,考查经间接接触传播的传
19、染病的流行特征,为基础知识。经间接接触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一般很少造成流行,多以散发为主,但可以形成家庭及同住者间的传播;流行过程缓慢,无明显的季节性;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方及卫生习惯不良的人群中发病较多;加强对传染源的管理及严格消毒制度后,可减少病例的发生。可见答案 D 与流行特征不符,符合题意,是最佳选项。【知识模块】 传染病流行病学27 【正确答案】 E【试题解析】 此题仍属传染病流行病学中疫源地的内容,考查疫源地消灭的条件,为基础性知识。疫源地消灭的三个条件是:传染源被移走 (住院或死亡)或不再排出病原体(痊愈) ; 通过各种措施消灭了传染源排到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 所有的易感接触者经过了该病最长潜伏期未出现新病例或被证明未受感染。可见疫源地的消灭与传染期无关,故答案 E 符合题意,为最佳选项。【知识模块】 传染病流行病学2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属于传染病流行病学的内容,考查传播途径的概念,为基础性知识。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界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故答案 C 为最佳选项。【知识模块】 传染病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