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共同犯罪)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towelfact221 文档编号:865421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7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共同犯罪)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共同犯罪)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共同犯罪)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共同犯罪)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共同犯罪)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共同犯罪)模拟试卷 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 1-50 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1 某国有博物馆的安全保管设施出现故障,故由工作人员李某和王某等人临时负责看守馆藏文物。当晚李某溜进一文物储藏房间,窃取了一些青铜器。待其出门时恰好看见王某从另一间文物储藏室中出来,而且手里还拿了一幅画卷。两人心照不宣,都非常尴尬。后直至该案件被公安机关侦破,二人均未交待对方贪污的事实。经鉴定:青铜器总价值 10 万元,画卷价值 30 万元。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一个?( )(A)李某和王某构成共同犯罪,贪污金额分别为 10 万元和 30

2、 万元(B)李某和王某构成共同犯罪,贪污金额为 40 万元(C)李某和王某构成事后共犯,不构成共同犯罪(D)李某和王某构成同时犯,不构成共同犯罪2 关于共同犯罪,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乙应当预见但没有预见山下有人,共同推下山上一块石头砸死丙。只有认定甲、乙成立共同过失犯罪,才能对甲、乙以过失致人死亡罪论处(B)甲明知乙犯故意杀人罪而为乙提供隐藏处和财物。甲、乙构成共同犯罪(C)交警甲故意为乙实施保险诈骗提供虚假鉴定结论。甲、乙构成共同犯罪(D)公安人员甲向犯罪分子乙通风报信助其逃避处罚。甲、乙成立共同犯罪3 被告人刘某因与丈夫金某不和离家出走。一天其女(时龄 12 周岁)前来刘

3、某住处,刘某指使其女用家中的鼠药毒杀金某。其女回家后,即将鼠药拌入金某的饭中,金某食用后中毒死亡。其女没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被告人刘某的行为,定罪处罚正确的是:( )。(A)刘某授意本无犯意的未成年人投毒杀人,应根据 刑法第 29 条“ 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的规定,对被告人刘某按故意杀人罪定罪并从重处罚(B)刘某授意未成年人以投毒的方法杀人,属于故意向他人传授犯罪方法。同时,由于被授意人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不负刑事责任,因此对被告人刘某应单独以传授犯罪方法罪论处(C)刘某唆使不满 14 周岁的人投毒杀人,由于被教唆人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因此唆使人与被唆使人不能形成共犯关系

4、,被告人刘某非教唆犯,而是间接正犯,应按其女实行的故意杀人行为定罪处刑,并且不能适用刑法第 29 条“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的规定(D)刘某的行为是间接正犯,应按故意杀人罪定罪,但应同时适用 刑法第 29条“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的规定4 下列关于教唆犯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为刑满释放人员,好逸恶劳,教唆乙去实施盗窃,并将如何撬门压锁等自己多年总结的“ 真传” 传授给乙,乙并未实施盗窃行为。则甲为教唆犯,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B)甲欲杀死乙,将投了毒的咖啡让公司同事丙拿给乙,丙实际上已经偷偷看到了甲的投毒过程,知道咖啡有毒,但仍然将咖啡拿给了乙,并

5、造成了乙的死亡。甲构成了教唆并杀人的教唆犯(C)甲教唆未成年人乙吸食毒品,但乙并未吸食,则甲不构成犯罪(D)甲教唆乙抢夺路人财物,乙在实施抢夺的过程中遭到被害人的阻挡,便使用暴力抢劫了财物。虽然乙实施的是抢劫犯罪,但甲应在抢夺罪的限度内承担刑事责任,而不属于教唆未遂5 某日,李某从友人处得知妻子牛某与王某有奸情,当晚即对牛某进行威胁,牛某害怕被丈夫毒打,便称其实是王某强奸了自己。李某怒道:“要真是强奸我就把他弄死!”遂指使牛某将王某诱来与其发生性关系,然后李某将其打死,并称这样不用坐牢。牛某不肯,李某就一顿暴打。牛某实在没办法,便依照李某的指示将王某叫到家中,王某正与牛某性交之时,李某从背后闪

6、出,拿木棍将其打死。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一个?( )(A)牛某可主张不可抗力,不构成犯罪(B)牛某可主张紧急避险,不构成犯罪(C)牛某可主张遭受胁迫,不构成犯罪(D)牛某和李某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6 以下关于共犯的说法中,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得知朋友郭某组织他人卖淫,主动为其提供帮助,对甲应以组织卖淫罪的帮助犯论处(B)乙与拐卖妇女的犯罪分子李某签订合同,负责帮其接送被拐卖的妇女,并收取一般运输费用,对乙应以拐卖妇女罪的帮助犯论处(C)丙与走私犯罪分子王某约定为其提供资金、账号,并实际履行,对其应以走私罪的帮助犯论处(D)被告人黄某的父亲丁,劝说证人赵某向法庭提供伪证,并送给赵

7、某一千元作为回报。丁构成伪证罪的教唆犯7 吴某和朱某沿着某火车站台闲逛,并在某辆列车到站后沿着站台往车的尾部方向走。走到一节车厢时,吴某突然将手伸进车窗,将茶几上乘客的几个香蕉取了出来,并分于朱某。二人边吃香蕉边继续前行。行至另一车厢时,吴某突然又将手伸入车内,取出乘客陈某的小提包(内有现金 4000 元),然后逃跑,朱某见状也与吴某一同逃离。陈某发现包被抢,大声呼喊。吴某听到呼喊,在跑出 10 米后将提包扔进路边水沟里。后二人成功逃离,朱某问吴某提包在何处,吴某告诉了朱某,朱某就说:“现在应该安全了,我们去拿。” 之后二人返回车站拿到提包,并在僻静处分赃,朱某分得 1500 元。则以下说法中

8、正确的是哪一个?( )(A)朱某和吴某构成抢夺罪的共同犯罪(B)朱某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吴某构成抢夺罪(C)朱某不构成犯罪,吴某构成抢夺罪(D)朱某和吴某构成抢夺罪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共同犯罪8 杨某正为收购一些便宜的金戒指而费脑筋时,邻居 12 岁的儿子张某到杨家玩。杨某想起张家祖上留下了一些金戒指,就问张某:“你家中有金戒指么?”张某说有。杨某就让他拿来换钱。张某背着父母分四次将 16 只金戒指(价值约 30000 元)拿给了杨某,杨某为这些戒指共支付给张某 300 元。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一个?( )(A)杨某不构成犯罪(B)杨某构成诈骗罪(C)杨某构成盗窃罪的教唆犯(D)杨

9、某构成盗窃罪的间接正犯9 胡某纠集李某等 6 人组成“威虎会” ,自封会长,并鼓励李某等人要积极活动,为威虎会能够扩大影响而努力。结果李某等人在两个月内抢劫 13 次,并杀死 4 人重伤 7 人,劫得财物总价值达 10 万余元。上述犯罪行为中胡某只参与了两次抢劫,劫得财物 1 万元,且未造成人员伤亡。致人重伤的案件中,胡某只知道其中的一起,而致人死亡的案件中胡某至案发时都并不知情。那么对胡某应如何处理?( )(A)只能构成抢劫罪,且抢劫数额以 1 万元计(B)应认定为抢劫罪,抢劫数额以 10 万元计(C)应认定抢劫罪和故意伤害罪,但绝对不能认定为故意杀人罪(D)应认定抢劫罪、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杀

10、人罪10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下列关于首要分子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首要分子只能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人(B)首要分子只能是在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C)首要分子都是主犯(D)首要分子既可以是主犯,也可以不是主犯11 沈某和张某长期躲在货物列车上,并在火车运行过程中将货物抛下,然后找机会从车上跳下,并转移货物。两人采用这种方法盗窃 20 余次,盗窃财物总价值达8 万余元。经查,每次盗窃之前,沈某和张某都会事先跟李某打好招呼,让他准备好车辆。盗窃之后,李某开车将沈某和张某盗窃的赃物运到销赃地点,但每次李某都不参与分赃,声称只是因为沈某是自己哥们儿才帮他的。那么以下说法

11、中正确的是哪一个?( )(A)由于李某不参与分赃,李某并不构成任何犯罪(B)李某虽不参与分赃,但仍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C)李某构成盗窃罪的共犯,但不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D)李某既构成盗窃罪的共犯,也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12 下列关于教唆犯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教唆乙实施杀害丙的行为,结果乙口头允诺,但实际只是去丙家盗窃了一台彩电,则甲不构成教唆犯(B)甲乙共同约定实施了盗窃行为,在盗窃得逞之后,甲临时起意,向乙使了个眼色,乙心领神会放了把火毁灭现场,致使大量财物被烧毁,则甲构成放火罪的教唆犯(C)甲已经打算实施杀人行为,但是还

12、在犹豫之间,乙见状给甲打气,鼓励甲实施行为,结果甲实施了故意杀人行为,则乙构成教唆犯(D)甲对乙说:“ 你去犯罪吧。” 结果乙实施了抢劫行为,则甲构成教唆犯13 某女叶某经常被隔壁邻居鲁某性骚扰却不敢声张。某日叶某听说隔壁的肖某是重度精神发育迟滞的精神病患者,便心生一计。当晚叶某将肖某骗到自己家,为其仔细化好妆,之后将其送到鲁某门口,并在敲门后离开。鲁某开门后看见肖某在门外,遂将其拉到自己家中奸淫。经查:鲁某知道肖某可能是精神病患者。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叶某不构成犯罪,鲁某构成强奸罪(B)叶某不构成犯罪,鲁某也不构成犯罪(C)叶某和鲁某构成强奸罪的共同犯罪(D)叶某构成鲁某强奸

13、罪的共犯14 甲为非国家工作人员,是某国有公司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乙为国家工作人员,是该公司财务部主管。甲与乙勾结,分别利用各自的职务便利,共同侵吞了本单位的财物 100 万元。对甲、乙两人应当如何定性?( )(A)甲定职务侵占罪,乙定贪污罪,两人不是共同犯罪(B)甲定职务侵占罪,乙定贪污罪,但两人是共同犯罪(C)甲定职务侵占罪,乙是共犯,也定职务侵占罪(D)乙定贪污罪,甲是共犯,也定贪污罪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共谋杀丙。二人携带枪支来到丙的住处,甲向丙开一枪,将丙打伤。甲看到丙很痛苦,就自动停止了继续射击,退到屋外,乙开枪将丙杀死。甲的行为成立犯罪中止,

14、乙是犯罪既遂(B)甲教唆乙去抢劫丙。乙在用刀威胁丙的过程中,经过丙的劝说,自动放弃了抢劫。甲的行为是抢劫未遂,乙是抢劫中止(C)甲和乙共谋杀丙。甲在外望风,乙进入丙家实施杀害行为。乙在杀害丙的过程中自动放弃了杀人行为。甲和乙的行为都是故意杀人中止(D)甲与乙共谋次日共同杀丙,但次日甲因腹泻未能前往犯罪地点。乙独自一人杀死丙。甲承担故意杀人预备的刑事责任,乙承担故意杀人既遂的刑事责任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 51-90 题,每题 2 分,共 80 分。16 甲、乙共谋伤害丙,进而共同对丙实施伤害行为,导致丙身受一处重伤,但不能查明该重伤由

15、谁的行为引起。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由于证据不足,甲、乙均无罪(B)由于证据不足,甲、乙成立故意伤害(轻伤)罪的共犯,但都不对丙的重伤负责(C)由于证据不足,认定甲、乙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较为合适(D)甲、乙成立故意伤害(重伤)罪的共犯17 以下关于共犯的判断中,哪些是正确的?( )(A)甲和乙商量好次日杀丙,但第二天甲生了急病,未能依约出现在现场,乙独自将丙杀害。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B)某会计审计事务所的审计师甲私下得到乙馈赠的 10 万元现金后,明知乙的300 万元注册资金没有到位,仍然给乙出具公司注册资金 300 万元的验资报告,甲构成虚报注册资本罪的共犯(C)甲到云

16、南购买毒品,但不知道怎么联系卖主。乙将甲带到毒贩丙处,甲从丙购得 100 克海洛因。乙构成贩卖毒品罪的共犯(D)侦查人员从甲家中查出 600 克海洛因,甲交代是乙所存放,乙承认该毒品为自己所有。但无法查明该毒品的来源和用途。甲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的共犯18 下列行为人之间不成立共同犯罪的是:( )(A)甲某成立一个恐怖活动组织,乙某为甲某提供了交通工具、物资和通信工具(B)甲某涉嫌故意杀人,其辩护人李某帮助甲某将凶器扔到河里去(C)甲某明知乙某正在实施分裂国家的犯罪活动,仍然为其提供了现金和物资(D)甲某组织乙某等偷越国边境19 下列情形中,不属于共同犯罪的有:( )(A)甲乙共谋要一起杀死丙,

17、到约定的时候乙未去,由甲一人单独将丙杀死(B)甲某 (女)与乙某( 女) 积怨甚深。为了败坏乙某的名声,指使其丈夫强奸乙某,甲某的丈夫在甲某的帮助下将乙某强奸(C)甲某唆使一个 15 周岁的中学生乙某从某商场中偷出金银首饰,然后拿到集市上兜售,分给乙某一半款物(D)惯窃犯甲某一次酒后向乙某吹嘘自己在公共汽车上屡屡得手的绝招,第二天,乙某就在公共汽车上试手,一举窃得财物价值约 3000 多元20 甲某、乙某二人鱼塘中的鱼经常被偷,于是二人决定晚上埋伏在鱼塘边抓到小偷揍一顿。果真遇到同村人丙某前来偷鱼,甲、乙二人上前殴打丙,丙亦与二人对打,一时三人扭打做一团。丙将甲某踢入鱼塘,甲某顿时怒从心起,爬

18、上岸后,掏出偷偷带在身上的大匕首,照丙某胸部猛刺数刀,致其心脏破裂,当即死亡。关于本案:( )(A)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乙构成故意伤害罪(B)乙不构成甲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C)甲不构成故意杀人罪,所以甲、乙构成故意伤害罪的共犯(D)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甲、乙二人在故意伤害的限度内属于共犯21 某国有银行行长甲指使负责贷款业务的科长乙向申请贷款的丙单位索要财物。乙将索要所获 15 万元中的 9 万元交给甲,其余 6 万元自己留下。后来,甲、乙均明知丙单位不具备贷款条件,仍然向丙单位贷款 1000 万元,使银行遭受 800 万元损失。对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的受贿数额是 9 万元

19、(B)乙的受贿数额是 15 万元(C)甲、乙均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D)对于甲、乙的违法发放贷款罪和受贿罪,应当数罪并罚22 郭某教唆王某去偷盗邻村养鸡场的特种鸡(价值昂贵),王某于是独自一人前往养鸡场,恰好天降暴雨,王某假借避雨为名进入养鸡场偷鸡,但在尚未偷出时被饲养员发现,饲养员大声呵斥王某,王某怕人发现,遂将饲养员杀害,并将一百只特种鸡背出了养鸡场。因为天黑路滑,鸡又很重,王某打手机给其好友胡某,嘱咐其过来帮忙,胡某到后,二人连夜将鸡背回本村,至地界处,胡某告诉王某:“进了村啦,这回不用怕,已经安全了。”此时王某又打手机给其好友卡车司机牛某,嘱咐其速来接应;牛某开车来到并将鸡运走,事后四人

20、将鸡出卖并平分赃款。则下列选项错误的有:( )(A)郭某与王某不构成共同犯罪,王某的行为已经转化为抢劫罪(B)王某未犯郭某教唆之罪,对于教唆犯郭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C)胡某成立事中共犯,构成抢劫罪(D)牛某成立事后共犯,不构成抢劫罪23 甲、乙二人合谋盗窃。二人商定,由甲进入丙家盗窃,乙在外望风。甲刚翻墙跳入丙家的院子,就被丙发现。在丙抓捕甲的过程中,甲为抗拒抓捕,捡起地上的石头将丙砸昏。乙听到响声后,也翻墙进入院子,对着已经倒在地上的丙说:“老家伙,还想跟我们斗” 之后,二人一起立即逃走,丙重伤。关于本案,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二人构成抢劫罪的共同犯罪(B)由于甲的盗窃行为未遂

21、,没有构成盗窃罪,所以,不能转化为抢劫罪(C)乙是盗窃罪的从犯(D)乙的行为是盗窃罪未遂24 下列属于间接正犯的是:( )(A)甲用枪威逼仓库保管员打开仓库,抢走财物近 3 万元。甲成立间接正犯(B)乙将装有毒品的包裹交给不知情的旅客,让其带出境外。乙成立间接正犯(C)丙强制被害人自杀身亡,丙成立间接正犯(D)某市交通局局长丁让其非国家工作人员的妻子接受贿赂,丁成立间接正犯25 胡某在某国有银行工作,他的表姐廖某自己办了一个私营企业。廖某欲扩大企业的规模,但融资非常困难,便找到胡某说:“你帮我弄点钱花吧。你在银行上班,这对你来说不难。” 胡某不好推辞,就要求廖某写一份保证书,保证自己在一个月内

22、将这笔款项还上,廖某照办。后胡某成功从所在银行提取了现金 50 万元,并交于廖某。后廖某做生意亏本,该笔款项已不能还上。胡某怕被银行发现,便潜逃出国。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哪些?( )(A)胡某和廖某构成共同犯罪(B)胡某和廖某不构成共同犯罪(C)胡某构成挪用公款罪(D)胡某构成贪污罪26 王某欲杀害张某,但又不想自己动手。所以就将装好子弹的枪支交给李某,并骗李某说枪里没有子弹,让李某向张某开枪吓唬他,结果李某向张某开枪,但由于瞄的不准,打死了张某身边的钱某。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王某和李某构成共同犯罪(B)李某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C)王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D)王某构成故意

23、杀人罪(既遂)27 关于共同犯罪的说法,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为了杀乙,故意唆使乙杀丙,同时将乙要杀丙的事实告知丙,让丙做好防卫的准备。乙在杀丙时,被丙将其杀死。甲与丙不构成共同犯罪,甲属于故意杀人罪的间接正犯(B)甲为报复乙举枪(自制火药枪)欲将其家价值数万的屏风击碎,但是不知乙正坐在屏风后,而整个情景被丙看得清楚,丙持枪亦欲杀害乙。在甲因火药受潮无法完成射击时,丙便将自己的枪借给甲,甲开枪后,屏风被毁,乙被打死。甲丙成立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共同犯罪(C)甲在公交车站扒窃乙的钱包后,被乙发现一边追赶一边喊抓小偷,甲的朋友丙骑摩托车路过将甲带离逃脱。甲丙成立盗窃罪的共同犯罪,属于承继

24、的共犯(D)甲抢劫乙的挎包,向乙的肚子猛踹一脚,乙仍紧抓挎包不放,甲的朋友丙路过参与进来帮助甲也向乙的肚子猛踹一脚,使得挎包得手,乙倒地因脾脏破裂死亡,但是无法证明是谁踹的。甲丙成立抢劫罪的共同犯罪,但仅甲对乙死亡结果负责,丙对乙的死亡结果不负责28 二手手机店老板甲提供摩托车,让乙和丙配合去飞车抢夺手机,然后将抢来的手机在其店内销售,乙、丙一共抢得手机 30 多部,共卖得赃款 5 万多元。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甲的行为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B)乙、丙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帮助犯(C)三人仅构成抢夺罪的共同犯罪(D)三人都构成盗窃罪和掩饰、隐瞒犯罪所

25、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应数罪并罚29 下列哪些分析是错误的?( )(A)陈某由于对领导不满,告诉朋友小郑要烧掉单位大楼,让小郑帮着搞点汽油。在小郑送来汽油后,陈某又后悔了,把汽油卖给了一司机。陈某成立犯罪中止,小郑则成立犯罪未遂(B)邓某教唆丈夫毒死患病在床的婆婆,丈夫想到经济负担就答应了。在丈夫正要将毒药喂给婆婆时,邓某产生悔意,将碗打翻,邓某成立犯罪中止,但丈夫并不必然成立犯罪中止(C)宋某基于杀人故意朝仇人肚子捅了一刀,见被害人非常痛苦,宋某又心生怜悯将其送到医院,经查明,宋某的一刀刚好割断被害人发炎的阑尾,即使不被宋某及时送往医院也不会死亡。由于宋某的救助行为与被害人不会死亡的结果不存在

26、因果关系,宋某不是犯罪中止,而是犯罪未遂(D)杨某利用自己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将某客户网上银行的 10 万元资金转移到自己账户上,后来怕出事又将资金转回。由于杨某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所以杨某成立犯罪中止30 被告人杨某与张某长期通奸,为达到结合为夫妻之目的,预谋要杀害杨某的丈夫王某。他们共同商定由张设法搞来毒药,由杨伺机下毒。张找到在医院担任药剂师的钱某要砒霜。钱问张干什么,张讲出真情,钱拒绝。张便以揭发钱私生活方面的隐私相要挟,钱无奈,给张一包硫酸铜(一种仅仅会引起呕吐而不会致命的药物),张将药交给了杨。某日,杨在王的饮食中下了药,王吃后翻胃呕吐,十分痛苦,杨观察了一段时间,见王仍在痛苦

27、之中,便后悔,遂急送王到医院抢救(王很快恢复了健康)。于是案发。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是( )(A)杨某等三人构成故意杀人罪共犯(B)杨张构成故意杀人罪共犯,而钱不属于故意杀人罪的共犯(C)对于杨某,应当免除刑罚处罚;对于张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杨某与张某,属于犯罪未遂;而钱某不构成犯罪31 甲乙二人共谋杀人,杀人过程中甲放弃了杀人念头,乙不同意,二人发生争执,因乙较为强壮便强行将甲制服捆在树上,甲眼睁睁地看着乙将人杀死,则下列选项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共同构成故意杀人罪,甲为中止,乙为既遂(B)甲、乙共同构成故意杀人罪,甲为未遂,乙为既遂(C)甲、乙共同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D

28、)乙是主犯,应当从重处罚32 关于共同犯罪的说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绑架乙后,未参与绑架的丙与甲共同杀害了乙。则甲丙在故意杀人罪的范围内成立共犯,甲成立绑架罪,适用绑架杀人的法定刑,丙成立故意杀人罪(B)甲为抢劫乙将其打昏,路过的丙经甲要求为其照明,丙误以为甲窃取乙的财物而照明。则甲丙在盗窃罪的范围内成立共犯,甲成立抢劫罪、丙成立盗窃罪(C)甲在公交车站扒窃乙的钱包后,被乙发现一边追赶一边喊抓小偷,甲的朋友丙骑摩托车路过将甲带离逃脱。甲丙成立盗窃罪的共犯(D)甲抢劫乙的挎包,向乙的肚子猛踹一脚,乙仍紧抓挎包不放,甲的朋友丙路过参与进来帮助甲也向乙的肚子猛踹一脚,使得挎包得手,乙倒

29、地因脾脏破裂死亡,但是无法证明是谁踹的。甲丙成立抢劫罪的共同犯罪,但仅甲对乙死亡结果负责,丙对乙的死亡结果不负责33 甲欲抢劫乙的机动车,遭到乙的顽强抵抗,甲用刀将乙刺成重伤。此时,甲的朋友丙恰好路过此地,甲向丙告知了事情的经过,并请求丙协助其将乙的机动车开走,丙表示同意。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哪些?( )(A)甲和丙构成共同犯罪(B)甲和丙不构成共同犯罪(C)甲和丙对乙重伤的结果都承担刑事责任(D)甲的行为成立抢劫罪,丙的行为成立抢夺罪33 甲乙共谋教训其共同的仇人丙。由于乙对丙有夺妻之恨,暗藏杀丙之心,但未将此意告诉甲。某日,甲、乙二人共同去丙处。为确保万无一失,甲、乙以入室盗窃为由邀请不

30、知情的丁在楼下望风。进入丙的房间后,甲、乙同时对丙拳打脚踢,致丙受伤死亡。甲、乙二人旋即逃离现场。在逃离现场前甲在乙不知情的情况下从丙家的箱子里拿走人民币 5 万元。出门后,甲背着乙向丁谎称从丙家窃取现金 3 万元,分给丁 1 万元,然后一起潜逃。潜逃期间,甲窃得一张信用卡,向乙谎称该卡是从街上捡的,让乙到银行柜台取出了信用卡中的 3 万元现金。犯罪所得财物挥霍一空后,丁因生活无着,向公安机关投案,交待了自己和甲共同盗窃的事实,但隐瞒了事后知道的甲、乙致丙死亡的事实。根据案情回答。34 就被害人丙的死亡而言,下列对甲、乙所应成立犯罪的何种判断是错误的?( )(A)甲、乙均成立故意杀人(既遂)罪

31、,属于共同犯罪(B)甲、乙均成立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属于共同犯罪(C)甲成立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乙成立故意杀人(既遂)罪,不属于共同犯罪(D)甲成立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乙成立 故意杀人 (既遂)罪,在故意伤害罪的范围内成立共同犯罪35 就被害人丙死亡这一情节,下列对与丁有关行为的何种判断是错误的?( )(A)丁成立故意杀人罪的共犯(B)丁成立故意伤害罪的共犯(C)丁成立抢劫罪(致人死亡)的共犯(D)丁对丙的死亡不承担刑事责任36 对于甲从丙家的箱子里拿走人民币 5 万元,丁望风并分得赃物这一情节,下列何种判断是正确的?( )(A)对甲应定抢劫罪、对丁应定盗窃罪(B)对甲、丁的行为应

32、定盗窃罪(C)甲、丁都应对 5 万元承担刑事责任(D)甲对 5 万元承担刑事责任,丁只对 3 万元承担刑事责任37 对于甲、乙盗窃和使用信用卡的行为,下列何种判断是错误的?( )(A)甲、乙构成盗窃罪的共同犯罪(B)甲、乙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的共同犯罪(C)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信用卡诈骗罪(D)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诈骗罪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共同犯罪)模拟试卷 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 1-50 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所谓同时犯,是指二人以上主观上没有互相联系而在同时同地向相同客体进行侵害,使数个单独犯罪发生偶

33、然巧合。与同时犯相比,共同犯罪的成立还要求行为人之间有共同的故意。共同故意要求行为人在认识上明知对方同样具有实施犯罪的故意,意志上有意共同实施犯罪行为。这种共同故意可能在犯罪之前就已经存在,也有可能在犯罪进行的过程中产生。本案中李某和王某在离开犯罪现场时互相知晓了对方的行为,满足了共同故意在认识上的要求,但是心照不宣、互不告发的行为并不能说明李某和王某在意志上有意共同实施贪污行为,而最多只能说明两人有相互包庇的犯罪故意。同时两人相遇发生在离开现场之时,离开现场也是贪污行为的一部分,所以不能认定两人构成事后共犯。所以只有 D 正确。【知识模块】 刑法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共同犯罪的成

34、立要求各个共犯人之间存在共同的犯罪故意,共同过失的,不构成共同犯罪。因此 A 选项中“认定甲、乙成立共同过失犯罪 ”的说法错误,A 选项错误,不当选。事前无通谋的窝藏、包庇行为以及事前无通谋的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收益的行为,不成立共犯。如果事前有通谋,则成立相关犯罪的共犯。B 选项中,甲明知乙犯故意杀人罪而为乙提供隐藏处和财物,甲的行为属于事前无通谋的窝藏行为,因此甲乙二人不成立共犯,B 选项错误,不当选。根据刑法第 198 条第 4 款规定,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为他人诈骗提供条件的,以保险诈骗的共犯论处。C 选项中,交警甲作为保险事故的鉴定人,故意为乙

35、实施保险诈骗提供虚假鉴定结论,甲、乙构成保险诈骗罪的共犯,因此 C 选项正确,当选。根据刑法第 417 条规定,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构成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D 选项,公安人员甲属于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其向犯罪分子乙通风报信助其逃避处罚,甲的行为构成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注意:对于教唆、帮助行为刑法单独规定为犯罪的,就不再以共犯论处。因此甲乙二人不构成共同犯罪,D 选项错误。本题应选 C。【知识模块】 刑法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选项 A,刘某授意本无犯意的女儿投毒杀人,由于其女儿 (时龄

36、12周岁)为无刑事责任能力人,因此,刘某与女儿不构成共同犯罪,刘某不是教唆犯,而是故意杀人的间接正犯,不适用刑法第 29 条的相关规定,该选项错误。选项 B,刘某教唆他人实施危害行为,有明确的内容,不是单纯传授行为方法,不是传授犯罪方法罪,该选项错误。选项 C,该选项说法正确。选项 D,根据上述分析,该选项说法也是错误的。【知识模块】 刑法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 中甲的行为已构成了传授犯罪方法罪。 B 中甲与丙之间并无共同故意,甲为间接正犯,丙为片面的帮助犯,也要承担刑事责任。C 中甲的行为构成了教唆他人吸毒罪,且应从重处罚。【知识模块】 刑法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所

37、谓胁从犯,是指被胁迫、被诱骗参加犯罪。在主观上,胁从犯不仅本没有犯罪意图,而且在受到胁迫时也不完全愿意犯罪,在这个意义上与不可抗力相似;另外,胁从犯之所以违背自己真实意愿帮助他人犯罪,一般是为了避免自己遭受不利,在这个意义上又有些类似紧急避险。首先,如果行为人身体上完全受到限制,丧失了意志自由,则可因其主观上没有罪过而得以免责。例如甲以枪威胁乙打开单位保险柜,乙打开保险柜的行为就可免责。但在本案中李某对牛某的强制和威胁并没有到达这一程度,牛某的生命没有遭受严重威胁,同时牛某也有各种办法对抗和躲避李某的强制,所以牛某不能援引不可抗力。其次,如果行为人受到他人胁迫,为了保护更大的利益而屈从于他人的

38、胁迫,应视为紧急避险,不用承担责任。例如甲在劫匪用枪威胁乙的情况下交出了保险柜钥匙,就可援引紧急避险的规定。在本案中,牛某帮助李某侵害的是王某的生命权,也就不符合紧急避险的限度要求;另外牛某也并非在不得已的情形下实施了帮助行为,也不满足紧急避险的补充性要求。所以也不得援引紧急避险的规定。最后,在精神受到强制但没有完全丧失意志的情形下屈从他人实施犯罪,是要与胁迫者构成共犯的。因为这是被胁迫者之所以选择屈从,是经过仔细的权衡的,这也就意味着其意志自由仍在一定限度内存在。当然,在这种情形下将其认定为胁从犯,并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还是可以的。因此答案是 D。【知识模块】 刑法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39、】 根据刑法第 358 条第 3 款的规定,协助组织他人卖淫的行为成立独立的罪名,即协助组织卖淫罪。由于刑法分则已经将这种帮助行为单独规定为犯罪,因此不再适用总则关于共犯的规定。故 A 错误。根据 刑法第 240 条第2 款的规定,拐卖妇女、儿童罪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有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之一的行为。由此可见,对于拐卖妇女、儿童罪而言,接送行为也是实行行为,因此,乙构成拐卖妇女罪的实行犯,而非帮助犯。B 项错误。根据刑法第 156 条的规定,与走私罪犯通谋,为其提供贷款、资金、账号、发票、证明,或者为其提供运输、保管、邮寄或者其他方便的,以走私罪的共犯论处。据此,C

40、 项正确。根据刑法第 307 条第 1 款的规定,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是妨害作证罪。因此,丁劝说赵某作伪证的行为因为刑法分则将指使他人作伪证的行为独立规定为妨害作证罪而不再适用总则关于共犯的规定,乙系妨害作证罪的实行犯而非伪证罪的教唆犯。D 项错误。【知识模块】 刑法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首先,构成共同犯罪要求各行为人之间主观上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客观上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就本案而言,吴某和朱某事先对于犯罪是没有预谋的;而在事中,朱某对吴某的行为是默认、不反对的,但是仅凭这些要认定朱某有抢夺的共同故意是不充分的。另外从客观上看,直至吴某将包扔到水沟

41、内,朱某只是跟随吴某一起逃跑,这显然不能被视为朱某的共同抢夺行为。而依照抢夺罪的既遂标准,将包扔入水沟时,提包的所有人陈某已经对其完全失去控制,而且吴某在某种意义上也实际控制了提包,因为只有他知晓钱包的具体位置。在犯罪既遂之后朱某提出返回去拿,且跟吴某一起回去拿包,也不可能再构成抢夺罪的共犯。其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要求行为人明知是赃物而窝藏,但在本案中朱某实施的行为实际上是分赃,也就是说朱某主观上并没有窝藏赃物的故意,所以不能认定其构成本罪。因此应当选 C。【知识模块】 刑法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首先,所谓间接正犯,是指将他人作为自己实行犯罪的工具来实施犯罪。在本案中,张某年仅

42、 12 岁,尚不能理解自己所实施行为的实际意义,所以刑法不对其实施的任何行为进行处罚,这也就决定了杨某不可能与张某构成共同犯罪。实际上,间接正犯的理论正是为了弥补这一漏洞而出现的,依照该理论,杨某就不再是盗窃罪的教唆犯,而被视为盗窃罪的正犯,幼童张某偷拿家中东西的行为在法律上被视为杨某的实行行为。其次,诈骗罪的成立要求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并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物。而张某作为无刑事责任能力人,其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都非常有限,故杨某欺骗他的行为并不满足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所以本题选 D。【知识模块】 刑法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依照刑法规定,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应当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

43、罪行处罚。可见如果可以认定胡某为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那么即使该集团中某成员的犯罪行为并不被胡某所知晓,也不影响将该罪行归责于胡某。刑法之所以这样规定,主要是考虑到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主观恶性突出,且对于集团的各种具体犯罪有一种概括的故意,另外在实践中首要分子往往躲在幕后,若坚持其仅对知情或者参与的罪行负责会导致首要分子往往逍遥法外。在本案中,胡某纠集李某等人成立“威虎会”,而对于所谓的“威虎会”来说,犯罪就是集团存在的目的和根据所以可认定该集团为犯罪组织,另外成员超过 3 人,成员比较固定,依法可以认定为犯罪集团。而胡某作为集团的组建者和领导者,显然构成了刑法意义上的“首要分子”,应对集团所有成

44、员实施的抢劫、伤害和杀人案件承担刑事责任。所以D 正确。当然,判断首要分子是否对某犯罪负责时,还要看该犯罪行为是否可以包含在犯罪集团的犯罪故意之内,若不能则即使是首要分子也无需为其负责,因为这是罪责自负原则的应有之义。例如一个典型的盗窃集团,若某个行为人盗窃之外还实施了强奸行为,首要分子也不用为强奸行为承担责任。【知识模块】 刑法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刑法第 97 条规定:“本法所称首要分子,是指在犯罪集团或者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由此可见,首要分子包括上述两种人。选项 A 认为“首要分子只能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人 ”,选项 B 认为“首要分子只能是在聚众

45、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显然是错误的。选项 C 和 D 涉及首要分子与主犯的关系。首要分子原则上属于主犯,也有例外,主要是在聚众犯罪的情形中,即刑法明确规定对某些聚众犯罪仅仅处罚首要分子而不处罚其他参加者,如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罪,在首要分子就是一人的情况下,是不存在所谓主犯的。所以选项 C 错误,选项 D 正确。【知识模块】 刑法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首先,依照刑法理论的通说,事先通谋,约定为他人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赃物的,应当以共同犯罪论处。在本案中,李某对于沈某和张某的盗窃行为是知情的,同时在主观上至少有间接故意的主观心态,而在客观上李某也

46、帮助实施了运送赃物的行为。尽管运送赃物的行为并非盗窃罪的实行行为,但是必须注意的是,共同犯罪的成立并不要求所有的行为人都实施了犯罪的实行行为。之所以将事先通谋的情形特别强调,是因为只有这样李某的存在才能在盗窃罪的发生过程中发挥作用,正是因为有李某运送转移赃物,沈某和张某才可以大胆的实施盗窃,凭借沈某和张某的实行行为,李某与最终的盗窃结果发生了因果关系。而这种因果关系的存在并不会因李某没有参与分赃而受到影响。所以应认定李某构成了盗窃罪的共犯。其次,在构成盗窃罪共犯的同时,李某运送赃物的行为似乎也涉嫌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但是既然李某已经成为盗窃罪的共犯,其转移赃物的行为也就构成了

47、事后的不可罚行为,否则就是对李某的一个行为进行双重评价。因此答案是 C。【知识模块】 刑法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选项 A,教唆他人实施某个特定犯罪,行为人却实施了其他犯罪,根据刑法第 29 条第 2 款的规定仍然构成对特定犯罪的教唆,是教唆未遂,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所以选项 A 不正确。选项 B,教唆行为的形式多种多样,不一定是语言,也可以只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所以选项 B 正确。选项 C,教唆犯教唆的对象必须是尚未有特定犯罪意思的人,如果行为人已经有实施某个犯罪的意思,只是还没有下决心,此时劝说行为只是精神上的帮助行为,不构成教唆,所以选项 C 不正确。选项 D,教唆犯必须

48、是教唆他人实施特定的犯罪,笼统地说“你去犯罪吧”,不足以构成教唆犯,所以选项 D 不正确。【知识模块】 刑法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片面帮助犯和强奸罪的认定问题。首先,鲁某的行为构成强奸罪。其次,本案中,鲁某以为自己在独立的实施犯罪,而对于叶某实施的帮助行为毫不知情,所以对于鲁某来说其只是构成单独犯罪,若将叶某的行为也归责于鲁某将会导致明显的不公平。因此叶某和鲁某构成强奸罪共同犯罪的说法并不准确。再次,尽管叶某与鲁某之间没有通谋,但是叶某作为片面帮助人其主观上不仅明知自己是在进行犯罪行为,而且也明知自己是在与他人一起进行犯罪行为,片面共犯人的这种心理态度符合共同犯

49、罪故意的特征和要求。而在客观方面,片面共犯人叶某虽未实施符合强奸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但她确实实施了非实行的犯罪行为,她的非实行行为与鲁某的行为一起造成了结果的发生,其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有着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因此让叶某对鲁某的强奸行为承担刑事责任是完全合适的。刑法理论一般都称叶某构成片面帮助犯,目前通说对于片面帮助犯的存在持肯定意见。在本案中,对于片面帮助犯正确的表述方式是:叶某构成鲁某强奸罪的共犯,鲁某不与叶某构成共犯。故只有 D 正确。【知识模块】 刑法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贪污、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几个问题的解释第 3 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分别利用各自的职务便利,共同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已有的,按照主犯的犯罪性质定罪。”本题案情符合这一规定,应当按照主犯的犯罪性质定罪。因此,分别定罪的选项 A 和 B 可以排除。那么,在本案中能否区分主犯与从犯呢?司法解释规定:“司法实践中,如果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各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相当,难以区分主从犯的,可以贪污罪定罪处罚。”因此,如果难以区分主从犯,选项 D 就是正确的。但本案并不属于难以区分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ETSI TR 150 059-2001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Enhanced Data Rates for GSM Evolution (EDGE) Project Scheduling and Open Issues《数字蜂窝通信系统(第2+阶段) GSM发展的增强数.pdf ETSI TR 150 059-2001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Enhanced Data Rates for GSM Evolution (EDGE) Project Scheduling and Open Issues《数字蜂窝通信系统(第2+阶段) GSM发展的增强数.pdf
  • ETSI TR 150 059-2001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Enhanced Data Rates for GSM Evolution (EDGE) Project Scheduling and Open Issues《数字蜂窝通信系统(第2+阶段) GSM发展的增强数_1.pdf ETSI TR 150 059-2001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Enhanced Data Rates for GSM Evolution (EDGE) Project Scheduling and Open Issues《数字蜂窝通信系统(第2+阶段) GSM发展的增强数_1.pdf
  • ETSI TR 155 919-2016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3G Security Specification of the A5 3 encryption algorithms for GSM and ECSD and the GEA3 encryption algo.pdf ETSI TR 155 919-2016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3G Security Specification of the A5 3 encryption algorithms for GSM and ECSD and the GEA3 encryption algo.pdf
  • ETSI TR 155 919-2017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3G Security Specification of the A5 3 encryption algorithms for GSM and ECSD and the GEA3 encryptio.pdf ETSI TR 155 919-2017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3G Security Specification of the A5 3 encryption algorithms for GSM and ECSD and the GEA3 encryptio.pdf
  • ETSI TR 155 919-2018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3G Security Specification of the A5 3 encryption algorithms for GSM and ECSD and the GEA3 encryptio.pdf ETSI TR 155 919-2018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GSM) 3G Security Specification of the A5 3 encryption algorithms for GSM and ECSD and the GEA3 encryptio.pdf
  • ETSI TR 170 002-2002 Project MESA Service Specification Group - Services and Applications Definitions Symbols and Abbreviations (V3 1 1)《项目MESA 业务规范组 业务和应用 定义 符号和缩写(版本3 1 1)》.pdf ETSI TR 170 002-2002 Project MESA Service Specification Group - Services and Applications Definitions Symbols and Abbreviations (V3 1 1)《项目MESA 业务规范组 业务和应用 定义 符号和缩写(版本3 1 1)》.pdf
  • ETSI TR 170 003-2002 Project MESA Service Specification Group - Services and Applications Basic Requirements (V3 1 1)《项目MESA 业务规范组 业务和应用 基本要求(版本3 1 1)》.pdf ETSI TR 170 003-2002 Project MESA Service Specification Group - Services and Applications Basic Requirements (V3 1 1)《项目MESA 业务规范组 业务和应用 基本要求(版本3 1 1)》.pdf
  • ETSI TR 170 012-2006 Project MESA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 System System Overview《MESA项目 技术规范组 系统 系统概述(版本3 1 1)》.pdf ETSI TR 170 012-2006 Project MESA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 System System Overview《MESA项目 技术规范组 系统 系统概述(版本3 1 1)》.pdf
  • ETSI TR 180 000-2006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ternet converged Services and Protocols for Advanced Networking (TISPAN) NGN Terminology (V1 1 1)《电信和互联网融合业务及高级网络协议(TISPAN) NGN术语(版本1 .pdf ETSI TR 180 000-2006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ternet converged Services and Protocols for Advanced Networking (TISPAN) NGN Terminology (V1 1 1)《电信和互联网融合业务及高级网络协议(TISPAN) NGN术语(版本1 .pdf
  •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