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犯罪构成模拟试卷3

括被诱骗参加犯罪的情形(D)被胁迫参加犯罪者可能成为主犯3 下列选项中构成间接正犯的是:( )(A)甲痛恨丙,并知道乙有喝醉酒发酒疯打人的毛病。为了痛打乙,甲喊来乙、丙共同喝酒,把乙和丙灌醉后,将乙、丙锁在房间里离开,后发现丙被乙打成重伤(B)医生赵某发现自己痛恨的钱某来看病,就故意开错药,并让护士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犯罪构成模拟试卷3Tag内容描述:

1、括被诱骗参加犯罪的情形(D)被胁迫参加犯罪者可能成为主犯3 下列选项中构成间接正犯的是:( )(A)甲痛恨丙,并知道乙有喝醉酒发酒疯打人的毛病。
为了痛打乙,甲喊来乙、丙共同喝酒,把乙和丙灌醉后,将乙、丙锁在房间里离开,后发现丙被乙打成重伤(B)医生赵某发现自己痛恨的钱某来看病,就故意开错药,并让护士陈某给钱某注射,致钱某重伤(C)利用他人的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行为实施犯罪(D)利用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实施犯罪4 甲、乙共同砍伐一棵路边的大树时,将路人丙砸死。
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甲、乙构成共同犯罪(B)甲、乙都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C)甲、乙二人不构成犯罪(D)意外事件5 甲、乙二人在五金店门前互殴,店员丙旁观。
甲边打边掏钱向丙买羊角锤。
丙递锤时对甲说“ 你打伤人可与我无关 ”,甲用该锤将乙打成重伤。
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甲、丙构成故意伤害的共同犯罪(B)甲、丙不构成共同犯罪(C)丙是正常经营行为(D)丙成立帮助犯6 关于共同犯罪的说法,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甲、乙共谋盗窃,甲在外放风,乙进入一户人家室内,乙进入发现没有值钱。

2、构成故意伤害罪的未遂2 下列哪项行为构成犯罪:( )(A)甲、乙为拳击运动员,在拳击比赛中,甲将乙打成轻伤(B)甲的妻子和母亲都落入水中,甲先救母亲,结果妻子被淹死(C)甲的车被盗,次日在路上发现,于是将车抢回(D)甲在得到精神病人同意的情况下,与其发生性行为3 关于货币犯罪的罪数问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伪造 10 万假美元,又出售了 10 万假人民币,对甲应以伪造货币罪从重处罚(B)乙伪造 10 万假英镑,又将其从北京运到了南宁,对乙应以伪造货币罪从重处罚(C)丙购买 10 万假法郎,又将其赠予好友,对丙应以购买假币罪从重处罚(D)丁出售 10 万假人民币,又使用 10 万假人民币买钻戒,对丁应以出售假币罪和使用假币罪数罪并罚4 流浪汉甲为了能够到监狱中度过冬天,就让朋友乙去司法机关告发自己曾犯有盗窃罪,司法机关经查证,判处甲人狱 6 个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乙的行为侵害了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成立诬告陷害罪(B)乙的行为侵犯了甲的人身自由,成立诬告陷害罪(C)乙成立伪证罪(D)乙不成立诬告陷害罪5 关于抢劫罪的说法,错误的是:( )(A)。

3、5 万元。
接着赵某等人逼王某写下大致内容为王某已还赵某货款 45 万元。
尚欠赵某 5 万元的欠款字据,之后赵某和朋友拿着钱走了。
事后王某到派出所报案,经医院鉴定王某仅受轻微伤。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赵某不构成犯罪(B)赵某构成抢劫罪(C)赵某构成故意伤害罪(D)赵某构成抢劫罪和故意伤害罪2 关于不纯正不作为犯的罪过形式,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只能是故意(B)既可以是故意。
也可以是过失(C)只能是间接故意(D)只能是过失3 吴某没有固定工作,后经人介绍与外国人威尔逊联系,吴某答应以获取 20 万元人民币为报酬,帮威尔逊收集、刺探并提供我国的军事秘密。
对吴某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投敌叛变罪(B)间谍罪(C)资敌罪(D)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军事秘密罪4 甲系某厂司机,某日深夜驾车返回厂里,倒车入库时将偷偷溜进车库过夜的乞丐乙某轧死,后查明乙当时睡在车库麻袋中取暖。
对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属于意外事件,不构成犯罪(B)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C)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属于过于自信。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 成立盗窃罪的未遂(B) A 成立盗窃罪的既遂(C) A 成立盗窃罪的中止(D)A 成立盗窃罪的预备3 某夜,A 潜入室内实施盗窃,结果发现是本单位同事家,于是放弃了盗窃的念头。
A 的行为是:( )(A)犯罪预备(B)犯罪中止(C)犯罪既遂(D)犯罪未遂4 某甲故意向某乙传授盗窃方法,某乙没有按某甲传授的方法去盗窃,甲的行为是:( )(A)犯罪既遂(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犯罪预备5 某电解铝厂为节省开支,经经理和两名副经理集体研究后决定,指派本厂电工在电表上做手脚,盗窃电力。
后经公安机关侦查发现,该电解铝厂盗窃的电力已经价值 65 万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铝厂没有构成单位犯罪,应对电解铝厂的经理、两名副经理和电工按照盗窃罪的共同犯罪处罚(B)电解铝厂没有构成单位犯罪,应对电解铝厂的经理、两名副经理和电工分别按照个人单独犯罪处罚(C)电解铝厂构成了单位犯罪,应对电解铝厂判处罚金,对经理、两名副经理和电工按照单位盗窃罪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处罚(D)按照罪刑法定原则,电解铝厂不构成单位犯罪,电解铝厂的经理。

5、盗窃罪的共同犯罪(D)张某、王某是事前有联络的共同犯罪2 某甲将某乙打昏在地,路过此地的某丙见乙昏迷,趁机将乙装有 5000 元现金的提包拿走。
甲和丙的行为属于:( )(A)共同犯罪(B)事先无通谋的其同狎罪(C)非共同犯罪(D)任意共同犯罪3 甲、乙因琐事发生口角对骂,引起多人围观。
丙见二人争吵不休,便在外喊:“打啊”,后便离去。
甲见有人起哄,便向乙打去,将乙一只眼睛打瞎。
丙的行为属于:( )(A)教唆犯(B)实行犯(C)帮助犯(D)不构成犯罪4 一辆货车翻倒在路边,赵某看到后,就和钱某商量,“我们一起去把车上的货物拿走吧”,钱某便与赵某将车上东西拿走,然后各自回家,后经估价赵某和钱某拿走的物品价值 8000 多元。
赵某和钱某:( )(A)不构成犯罪(B)赵某单独构成犯罪(C)钱某单独构成犯罪(D)构成共同犯罪5 甲与乙共谋杀害丙,但乙临时改变主意,并没有前往犯罪地点,最后,甲单独将丙杀害。
下列选项中,对甲、乙的定性正确的是:( )(A)构成共同犯罪(B)不属于共同犯罪(C)甲单独构成故意伤害罪(D)乙单独构成故意杀人罪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

6、件被公安机关侦破,二人均未交待对方贪污的事实。
经鉴定:青铜器总价值 10 万元,画卷价值 30 万元。
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一个?( )(A)李某和王某构成共同犯罪,贪污金额分别为 10 万元和 30 万元(B)李某和王某构成共同犯罪,贪污金额为 40 万元(C)李某和王某构成事后共犯,不构成共同犯罪(D)李某和王某构成同时犯,不构成共同犯罪2 关于共同犯罪,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乙应当预见但没有预见山下有人,共同推下山上一块石头砸死丙。
只有认定甲、乙成立共同过失犯罪,才能对甲、乙以过失致人死亡罪论处(B)甲明知乙犯故意杀人罪而为乙提供隐藏处和财物。
甲、乙构成共同犯罪(C)交警甲故意为乙实施保险诈骗提供虚假鉴定结论。
甲、乙构成共同犯罪(D)公安人员甲向犯罪分子乙通风报信助其逃避处罚。
甲、乙成立共同犯罪3 被告人刘某因与丈夫金某不和离家出走。
一天其女(时龄 12 周岁)前来刘某住处,刘某指使其女用家中的鼠药毒杀金某。
其女回家后,即将鼠药拌入金某的饭中,金某食用后中毒死亡。
其女没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
被告人刘某的行为,定罪处罚正确的是:( )。
(A)刘某授意本无犯意的。

7、罪客体是刑法保护的社会利益,又称法益(B)犯罪客体是直接反映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的构成要件(C)犯罪客体通常具体体现在犯罪的结果上,犯罪结果是反映犯罪客体的具体要素(D)犯罪的直接客体对于具体刑法条文的解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5 “无行为无犯罪 ”是因为:(A)只有人的行为才能对社会产生现实的侵害或具体危险(B)仅有邪恶的意念不可能对社会产生现实的侵害或具体危险(C)只有行为才能在法律中予以描述、确定,使犯罪具有明确性(D)道德规范人的思想,而法律规范人的行为6 属于“无行为无犯罪 ”原理的必然要求是:(A)行为是犯罪的核心要素(B)行为是犯罪的必要要素(要件)(C)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犯罪实际是具体的行为类型(D)行为是犯罪的选择要素(要件)7 犯罪客观方面的内容包括:(A)行为(B)客体(C)结果(D)时空或环境条件8 犯罪的社会危害性:(A)从抽象层面,表现为行为对客体(刑法保护之法益)的实际侵害或危险(可能造成损害)(B)从具体层面,表现为行为实际或可能造成的损害结果(C)从犯罪观念层面,是犯罪的本质特征(D)是刑法把某一行为规定为犯罪的根本原因9 关于“罪过 ”,下列哪些说法正确 ?。

8、应对电解铝厂的经理、两名副经理和电工按照盗窃罪的共同犯罪处罚(B)电解铝厂没有构成单位犯罪,应对电解铝厂的经理、两名副经理和电工分别按照个人单独犯罪处罚(C)电解铝厂构成了单位犯罪,应对电解铝厂判处罚金,对经理、两名副经理和电工按照单位盗窃罪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处罚(D)按照罪刑法定原则,电解铝厂不构成单位犯罪,电解铝厂的经理、两名副经理和电工也不构成个人犯罪2 关于单位犯罪,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单位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即便刑法没有明文规定单位能够构成该种犯罪,仍能够追究单位的刑事责任(B)单位实施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当刑法没有明确规定单位能够构成这种犯罪时,对组织、策划、实施该危害社会行为的自然人追究刑事责任(C)单位实施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只要刑法没有明确规定只有自然人能够构成该种犯罪,就能够对单位定罪处罚(D)我国刑法规定的四百多种犯罪,大多数犯罪都能由单位构成3 魏某是某公司董事长,伪造了一份建筑菜市场的政府批文,拿着该批文与商户签订合同,约定交付 2 万元预付金,菜市场建成后的摊。

9、情的情况下从丙家的箱子里拿走人民币 5 万元。
出门后,甲背着乙向丁谎称从丙家窃取现金 3 万元,分给丁 1 万元,然后一起潜逃。
甲乙丁对丙死亡这一事实的行为性质和责任是什么?(A)甲乙二人在故意伤害罪的范围内成立共同犯罪,甲成立故意伤害 (致人死亡)罪,乙成立故意杀人 (既遂)罪(B)甲乙不是故意杀人罪的共犯(C)甲乙都对丙死亡结果负责,但甲只有伤害故意,对死亡结果承担过失责任(结果加重犯)(D)丁对甲乙加害丙人身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2 (共犯的责任,各共犯人对共犯之结果负责,但限定在故意范围内)关于共同犯罪下列哪些说法正确?(A)甲乙二人持刀共同杀害丙,甲一刀刺中丙致丙死亡,乙未刺中,甲属于犯罪既遂,乙属于犯罪未遂(B)甲乙早晨 8 点喝早茶时共谋夜晚持刀拦路抢劫,乙拿出一把匕首交给甲先拿上,晚上在约定的地点见面。
到晚上,乙因为肚子痛设去成。
甲在预定地点持刀接连拦截 3 人,抢取财物价值达 2 万元,甲乙构成共犯,甲是主犯,乙是从犯(C)甲乙共谋盗窃丙家,甲进入丙家盗窃,乙在胡同口放哨。
甲在丙家窃得 10万元现金并告知乙,只分给乙 1 万元。
乙的盗窃犯罪金额应当计算为 10 万元(D)。

10、的纠纷发生口角,甲情绪很激动,声称不让乙好活,并立刻去小卖部买了一把水果刀。
乙担心甲会加害自己,便在甲回来的路上打伤甲,导致甲手臂和腿骨骨折,一个多月没法行走。
对乙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正当防卫(B)假想防卫(C)防卫过当(D)故意伤害3 甲在行走时突然听到有人惊呼“杀人了,快跑” ,甲来不及细想,慌忙跑向路旁胡同,不料撞倒一个轮椅上的老人,造成老人腿部骨折。
后发现只是小孩子在做游戏时喊叫。
对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防卫过当(B)紧急避险(C)假想避险(D)避险过当4 民警甲在夜间巡逻期间,见一货车停放在路边,但是驾驶室内并没有人,甲觉得可疑便上车去搜查。
恰好货车司机乙回来,因为夜黑没有看清甲的警服,误以为是偷车的,便手持木棒向其挥过去喝令甲下车。
甲却误以为乙是犯罪分子偷袭。
情急之下开枪将乙打死。
对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正当防卫(B)防卫过当(C)过失致人死亡罪(D)假想防卫5 下列哪一行为成立正当防卫?( )(A)架设电网等“ 防盗” 致人死亡(B)两人斗殴过程中甲求饶,乙继续侵害将甲打成重伤(C)甲挑。

11、失致人死亡罪2 警察甲执勤时遇到妇女遭强奸大声呼救,竟然不闻不问。
甲的行为属于:(A)不作为(B)强奸罪共犯(C)强奸罪单独犯(D)渎职行为3 下列不作为的行为方式中,哪些构成犯罪?(A)李某对年迈的父母不尽赡养义务,致使父母饿死(B)技工张某因外出不按规定时间准时操作机器,致使发生重大责任事故(C)幼儿园老师带学生出去游玩;孩子溺水,老师发现后能够救助而不及时抢救,致使小孩被淹死(D)丈夫看着妻子在家中上吊自尽,而不救助,喝酒睡觉,导致妻子死亡4 犯罪结果可分为:(A)构成要件的结果和非构成要件的结果(B)物质性的危害结果和非物质性的危害结果(C)直接结果和间接结果(D)想象的结果和牵连的结果5 甲为杀害嫂子乙而在其面条中下毒,乙发现,故意将该有毒面条给甲之子丙吃,致甲之子丙死亡。
则:(A)甲的行为与丙死亡结果有因果关系(B)乙的行为与丙死亡结果有因果关系(C)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D)乙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6 下列哪些情况被认为具有因果关系?(A)甲遭遇乙绑架,从疾驰的车上跳车逃跑时,不幸摔死(B)甲在火车站站台偷乙钱包后跳下轨道逃跑,乙发现后追赶,被进站台的火车撞死(C)甲殴打乙造。

12、赵某家,赵某为将王某赶出房屋持一木棍朝王某挥击,致王某头、面部挫裂伤,经法医鉴定属轻伤。
则赵某的行为属于:( )(A)正当防卫(B)防卫过当(C)防卫不适时(D)假想防卫2 甲乙两家有仇。
某晚,两拨人在歌厅发生斗殴,甲、乙恰巧在场并各属一方。
打斗中乙持刀砍伤甲小臂,甲用木棒击中乙头部,致乙死亡。
关于甲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属于正当防卫(B)属于紧急避险(C)属于防卫过当(D)属于故意杀人3 下列不承担刑事责任的是:( )(A)癌症病人甲某要求丈夫对其实施“安乐死”(B)乙某经被害人承诺不追究责任而将被害人手打断(C)丁女同意警察钱某与之发生性关系,只要钱某将其丈夫从监狱中释放出来;但是发生性关系后,钱某并没有释放其丈夫(D)丙某哄骗小孩价值千元的玩具4 于某和胡某是同学。
某日放学后,二人因某事发生争执,并大打出手。
这时,于某家养的狗刚好过来迎接于某回家,见其主人被打,便冲上去撕咬胡某,胡某吓得连忙往家里跑。
于某不甘心让胡某跑掉,便指挥他家的狗追赶胡某。
胡某眼看自己马上就被追上,赶紧从地上拣起一块砖头,并用力的砸向后面追赶他的狗。
于某的狗被砖头砸死。
那么应当如何。

13、元。
接着赵某等人逼王某写下大致内容为王某已还赵某货款 45 万元,尚欠赵某 5 万元的欠款字据,之后赵某和朋友拿着钱走了。
事后王某到派出所报案,经医院鉴定王某仅受轻微伤。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赵某不构成犯罪(B)赵某构成抢劫罪(C)赵某构成故意伤害罪(D)赵某构成抢劫罪和故意伤害罪2 行为人在实施不纯正不作为犯罪时,其罪过:( )(A)只能是故意(B)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C)只能是间接故意(D)只能是过失3 吴某没有固定工作,后经人介绍与外国人威尔逊联系,孙某答应以获取 20 万元人民币为报酬,帮威尔逊收集、刺探并提供我国的军事秘密。
下列选项中对吴某的犯罪行为定性正确的是:( )(A)投敌叛变罪(B)间谍罪(C)资敌罪(D)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军事秘密罪4 甲骑电动摩托车违章撞伤乙,造成乙手臂骨折。
甲送乙到医院治疗,由于护士的疏忽导致乙因药物过敏而死。
甲的行为对乙的死亡而言属于:( )(A)意外事件(B)交通肇事罪(C)过失杀人罪(D)过失伤害罪5 甲与乙是邻居,因生活上的纠纷发生口角,甲情绪很激动,声称不让乙好过,并立刻去小卖部买了一把水果刀,乙担心。

14、学理解释对于刑事司法乃至立法活动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其不具有法律效力(D)“法律的起草说明 ”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立法解释2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是依法治国,罪刑法定是依法治国在刑法领域的集中体现。
下列关于我国刑法分则条文的理解,哪一项符合罪刑法定的要求?( )(A)刑法第 329 条规定了抢夺、窃取国有档案罪,未规定抢劫国有档案罪,因此抢劫国有档案的行为不构成犯罪(B) 刑法第 227 条规定了倒卖车票、船票罪,未规定倒卖机票罪,因机票价格高于车票、船票,对法益侵害更大,因此倒卖机票的行为以倒卖车票、船票罪论处(C) 刑法第 315 条规定了破坏监管秩序罪,其行为主体应为依法被关押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D)刑法第 259 条规定了破坏军婚罪,其客观行为表现应包括与现役军人配偶登记结婚、形成事实婚姻或同居,但不应包括长期通奸行为3 一艘悬挂我国国旗的客轮停泊在法国某港口时,在轮船上的一日本乘客甲遭到在岸上的德国公民乙枪击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对乙根据保护原则,适用我国刑法(B)对乙根据属地原则,适用我国刑法(C)对乙案我国无法行使管。

15、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B)为了避免本人的生命危险而牺牲他人生命的,不成立紧急避险,应负刑事责任(C)为了避免本人的生命危险而牺牲他人生命的,可以成立紧急避险过当,减轻刑事责任(D)因为避险制度的目的是平衡、协调合法利益之间的冲突,所以避险制度的必要限度严于防卫制度3 甲无端遭到仇人乙的砍杀,情急之下捡起一根铁棒击中乙头部,致乙头破血流倒地。
甲因为担心打死人要负刑事责任,将乙尸体运回家中碎尸灭迹。
甲的行为如何定性?(A)致死乙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B)假如乙未死,甲以为乙已经死亡,抛尸河中,致乙实际被溺死,甲可以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C)假如甲发现乙没有死,将其抛人河中溺死,甲构成故意杀人罪,属于防卫过当应当减轻免除处罚(D)假如乙已经死亡,甲以为没有死亡,为灭口而将其抛入河中溺死,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4 关于排除犯罪性的行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抢劫犯使用暴力取得财物以后,对抢劫犯进行反击夺回财物的,防卫人虽然在抢劫既遂以后进行防卫,只要没有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仍然属于合法行为(B)制服不法侵害人以后,对其再实施加害行为,致其重伤的,是故意伤害行为(C)野生动物被饲主唆使。

16、属于当然解释 (C)对随身携带枪支等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以外的其他器械进行抢夺的,解释为以抢劫罪定罪,属于扩张解释 (D)将信用卡诈骗罪中的“信用卡” 解释为“具有消费支付、信用贷款、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功能或者部分功能的电子支付卡”,属于类推解释 2 立法解释是由立法机关作出的解释,既然立法机关在制定法律时可以规定“ 携带凶器抢夺的” 以抢劫罪论处,那么,立法解释也可以规定“ 携带凶器盗窃的,以抢劫罪论处”。
当然,立法解释毕竟是解释,所以,立法解释不得进行类推解释。
司法解释也具有法律效力,当司法解释与立法解释相抵触时,应适用新解释优于旧解释的原则。
不过,司法解释的效力低于立法解释的效力,所以,立法解释可以进行扩大解释,司法解释不得进行扩大解释。
关于上述四句话正误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08卷二20,单)(A)第句正确,其他错误 (B)第 句正确,其他错误 (C)第 句正确,其他错误 (D)第句正确,其他错误 3 根据刑法第 111 条的规定,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构成犯罪。
司法解释将其中的“情报” 。

17、丙为某国有大型企业董事长,丙在代表本企业赴美国贸易谈判中接受大量高档物品,归国后丙将之直接带回家中隐藏,丙不属于不作为的贪污罪(C)丁系某特大恐怖、故意杀人犯罪唯一的目击证人,由于丁担心遭恐怖组织报复拒绝作证导致案件无法起诉,丁构成不作为犯罪(D)戊为某大型宾馆锅炉工,某日适逢家中来客陪酒过量,当晚,戊在值班期间独自一人值守时睡着而未及时加水,导致锅炉爆炸,戊构成不作为的过失犯罪2 关于故意的认识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明知自己的财物处于国家机关管理之中,但不知此时的个人财物应以公共财产论而窃回。
甲缺乏成立盗窃罪所必需的对客观事实的认识,故不成立盗窃罪(B)乙以非法占有财物的目的窃取军人的手提包时,明知手提包内可能有枪支仍然窃取,该手提包中果然有一支手枪。
乙没有非法占有枪支的目的,故不成立盗窃枪支罪(C)成立猥亵儿童罪,要求行为人知道被害人是或者可能是不满 14 周岁的儿童(D)成立贩卖毒品罪,不仅要求行为人认识到自己贩卖的是毒品,而且要求行为人认识到所贩卖的毒品种类3 孙某与李某原先系同事,两人关系较好。
两人所在公司进行人事制度改革,自以为胜算较大的孙某在竞争中失。

18、罪2 甲本欲电话诈骗乙,但拨错了号码,对接听电话的丙实施了诈骗,骗取丙大量财物。
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属于对象错误。
成立诈骗罪既遂(B)属于方法错误,成立诈骗罪既遂(C)属于手段错误,成立诈骗罪既遂(D)属于因果关系错误,成立诈骗罪既遂3 甲得知仇人乙身患重病,便假意和好,将投有毒药的茶水给乙饮用。
乙喝了茶水后感觉更加难受,于是自杀身亡。
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构成故意杀人罪中止(B)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C)与乙的死亡具有因果关系(D)与乙的死亡没有因果关系4 甲拐骗乙(女,12 周岁)、丙(男,13 周岁) 、丁(男, 15 周岁)、戊( 女,16 周岁),并将其四人分别卖给四个家庭。
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构成拐卖儿童罪(B)戊属于拐卖儿童罪的行为对象(C)构成拐卖妇女、儿童罪(D)丁属于拐卖妇女、儿童罪的行为对象5 甲(男, 17 周岁) 、乙(男,15 周岁) 合谋共同盗窃。
甲在门外放风,乙进入房内窃取财物,不料乙进入屋内后被一老人发现,老人抓住乙不让其离开,乙即用随身携带的小刀将老人杀死,并。

19、接故意(D)可以将行为人的罪过分为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两个方面2 下列关于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间接故意犯罪属于故意犯罪,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属于过失犯罪(B)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在认识因素上都认识到了犯罪结果可能发生,因此,两者的认识因素完全相同(C)间接故意在意志因素上是放任犯罪结果发生,过于自信的过失在意志因素上是希望避免犯罪结果发生,因此,两者在意志因素上是不同的(D)主观罪过是间接故意而造成他人财物重大毁损时,可能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主观上是过于自信的过失而造成他人财物重大毁损时,不存在过失损坏财物罪3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已满 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的未成年人对下列哪种犯罪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A)抢劫(B)绑架(C)强奸(D)故意杀人4 在以下选项中,各犯罪行为的主体不限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有:( )(A)玩忽职守罪(B)食品监管渎职罪(C)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D)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损毁、流失罪5 甲因与别人勾搭成奸欲杀夫另嫁。
一日,甲听信巫婆教唆,将一张画有人形和写有其夫名字的纸符烧毁,取少许纸灰,拌入白糖中,让丈夫喝下。

20、 年元旦盗窃他人摩托车,价值 1 万元。
合议庭认定李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但是关于盗窃数额却出现了争议。
其盗窃数额正确的是:( )(A)32000 元(B) 22000 元(C) 12000 元(D)1 万元2 下列关于责任能力的减弱与丧失的说法,错误的是哪一选项?( )(A)对于无责任能力的判断,应同时采用医学标准与心理学标准(B)司法工作人员在判断精神病人有无责任能力时,除了以精神病医学专家的鉴定结论为基础外,还要进一步判断精神病人所实施的行为与其精神病之间有无直接联系(C)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D)又聋又哑的人犯罪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3 下列关于刑法上因果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欲杀害乙,遂在其驾驶的汽车内安放定时炸弹一枚,设定 2 小时后自动爆炸,但是乙在开车之后半小时内发生了车祸,被撞身亡。
乙死亡结果的发生和甲的杀害行为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甲不构成犯罪(B)王某欲杀其仇人李某,将其打晕后活埋,王以为李某已经死亡,遂离去。
但因埋得过浅,3 小时后,李某自己醒来,没走多远却摔下山崖死亡。
李某的死亡和王某的危害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C)丙故意伤害丁某,丁某受。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相关DOC文档
标签 >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犯罪构成模拟试卷3[编号:224225]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