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试卷]预防口腔医学练习试卷15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886933 上传时间:2019-02-2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类试卷]预防口腔医学练习试卷1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医学类试卷]预防口腔医学练习试卷1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医学类试卷]预防口腔医学练习试卷1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医学类试卷]预防口腔医学练习试卷1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医学类试卷]预防口腔医学练习试卷15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预防口腔医学练习试卷 15 及答案与解析1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采用的牙美观指数一般用于哪个年龄组(A)8 岁(B) 10 岁(C) 12 岁(D)14 岁(E)16 岁2 黏膜的鳞状细胞癌占口腔癌总数的(A)60%.(B) 50%.(C) 70%.(D)80%.(E)90%.3 下列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 2010 年口腔健康促进措施哪项是错误的(A)所推荐的预防措施成本不超过社会福利、或失业补助、或最低工资的 1/200(B)目的在于保持功能牙列的保健成本不超过社会福利、或失业补助、或最低工资的 1/100(C)保持适合于良好口腔健康的饮食成本不会成问题(D)有害于口腔健康的吸烟与嚼烟习惯的人不超

2、过 20%(E)所有的卫生服务机构都能提供适当质量的口腔卫生保健4 氟防龋效果最差的是(A)近中面龋(B)远中面龋(C)舌面龋(D)面窝沟龋(E)颊面龋5 暴露后发生感染的危险性取决于(A)暴露的途径(B)宿主易感的程度(C)暴露中病原微生物的数量(D)暴露事件的次数(E)以上均是影响因素6 乳牙患龋率达到高峰的时间是(A)1 岁左右(B) 34 岁(C) 58 岁(D)910 岁(E)11 岁左右7 关于 HIV 和 HBV 感染下列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都可通过血及血制品感染(B)都可通过污染的注射器及枕头感染(C)都可经过性接触感染(D)感染时所需污染血量是一致的(E)都可通过母婴方式传

3、播8 骨和牙齿蓄积的氟占全身氟的(A)100%.(B) 95%.(C) 70%.(D)50%.(E)30%.9 漂浮在空气中的高速涡轮机产生的雾化颗粒可传播(A)乙型肝炎、艾滋病(B)感冒、结核(C)伤寒、痢疾(D)单纯疱疹、带状疱疹(E)化脓性感染10 食盐氟化其含氟量一般可达(A)90mg/kg(B) 150mg/kg(C) 350mg/kg(D)250mg/kg(E)100mg/kg11 用 Cariostat 法检测细菌产酸力显示为黄绿色时需采用的措施不包括(A)少食零食(B)限定蔗糖食用次数(C)加强口腔卫生(D)饭后刷牙(E)及时充填12 哪种菌斑染色剂为片剂(A)2% 碱性品红(

4、B)荧光素钠(C) 2%5%藻红(D)4% 酒石黄(E)1.0% 2.5%孔雀绿13 世界第四次公共卫生革命是(A)免疫注射(B)饮水氟化(C)饮水净化(D)牛奶巴氏消毒(E)青霉素的发明14 口腔临床感染最危险又最典型的是(A)细菌感染(B)真菌感染(C)衣原体感染(D)支原体感染(E)病毒感染15 口腔健康教育的目的是(A)建立口腔健康行为(B)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C)用含氟牙膏刷牙(D)定期口腔健康检查(E)增长口腔卫生知识16 人体能吸收氟的部位包括(A)消化道(B)呼吸道(C)皮肤(D)口腔黏膜(E)以上均包括17 哪类人不需要请医生定期进行口腔保健(A)40 岁以上长期吸烟者(B)

5、吸烟量在 20 支/日以上者(C)即吸烟又有饮酒习惯者(D)因烟酒刺激口腔已有白斑者(E)口腔内出现长期复发性阿弗他口腔溃疡者18 WHO 龋病流行程度评价的标准是(A)龋率(B)龋均(C)龋齿发病率(D)龋面均(E)无龋率19 不属于二级口腔预防工作的是(A)病因预防(B)早发现(C)早诊断(D)早治疗(E)以上均不属于20 抗生素中对 Aa 菌有特殊抑制效果的是(A)四环素(B)强力霉素(C)螺旋霉素(D)卡那霉素(E)青霉素21 牙膏中游离氟的含量及稳定性与所用磨擦剂的种类有关,下列哪种氟化物与磨擦剂完全不相容(A)氟化亚锡-偏磷酸盐(B)单氟磷酸钠-偏磷酸盐(C)氟化钠-碳酸钙(D)单

6、氟磷酸钠-碳酸钙(E)氟化钠- 二氧化碳22 在龋病牙周病抽样调查中,为了增加样本的代表性,按什么分层是合适的(A)按城、乡分层(B)按城区分层(C)按街道分层(D)按家庭分层(E)按单位分层23 老年人值得提倡的刷牙要求是(A)选择刷头较小,刷毛软而有弹性,刷柄较扁而宽(B)选用含氟牙膏(C)每天早晚刷牙(D)最好每餐后刷牙(E)以上要求均值得提倡24 群组研究特点正确的是(A)只要暴露组与对照组可比性较好,资料准确完整,则研究结果准确度高(B)可以获得不同暴露强度与疾病的关系(C)可以观察一种暴露因素与多种疾病的关系(D)研究时间长,故常在队列研究获得较明确的危险因素后用于进一步验证病因假

7、设(E)以上特点描述均是正确的25 防止检查者偏性的最好方法是(A)经常做质量抽查(B)做标准一致性试验(C)调查前的技术培训(D)诊断标准的统一认识(E)诊断标准要明确26 具有抑菌作用的糖代用品是(A)山梨糖(B)甜菊糖(C)甘露醇(D)木糖醇(E)果脯糖27 口腔科医务人员的良好的个人防护屏障不包括(A)手套,口罩(B)橡皮障(C)护眼镜(D)临床防护衣(E)铅围裙28 在人群调查时,哪一种误差总是存在,只能通过抽样技术和加大样本而减少。(A)因漏查造成的误差(B)因检查技术不规范造成的误差(C)因机遇造成的误差(D)调查对象的代表性很差造成的误差(E)检查者由某种原因造成的误差29 评

8、价老年人健康的最主要方面是(A)日常独立生活与活动能力(B)精神卫生(C)躯体健康(D)社会活动功能(E)经济活动功能30 到 2010 年 12 岁儿童口腔卫生状况指标是(A)龋均不超过 1(B)龋均不超过 2(C)龋均不超过 3(D)龋均不超过 4(E)龋均不超过 531 关于流行病学研究中观察法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没有控制暴露的能力(B)尽管能控制混淆因素,但不能随机分配暴露(C)只能客观收集人群有关暴露或疾病的资料(D)客观评价暴露与疾病的关系(E)是流行病学研究的辅助方法32 人体氟的主要来源是(A)食物(B)饮水(C)空气(D)含氟牙膏(E)含氟漱口液33 妊娠期妇女易发生牙齿

9、腭侧面酸蚀与脱矿的原因(A)激素改变引起组织反应改变(B)妊娠及妊娠呕吐引起唾液 pH 值略有降低(C)妊娠期饮食的摄取数量和次数均增加(D)体力下降,身体活动减少,而放松口腔卫生措施(E)有早产或流产的危险,而失去进行口腔治疗的机会34 人体每天摄取的氟约有 25%来自于(A)食物(B)饮水(C)空气(D)含氟牙膏(E)含氟漱口液35 氟化物防龋的主要作用包括(A)牙菌斑与唾液中存在氟化物时,能促进早期釉质龋的再矿化(B)氟化物干扰糖原酵解,阻止产酸(C)较高浓度的氟化物有杀灭致龋菌和其他细菌的作用(D)在牙发育期间摄入氟化物可使釉质更能对抗以后的酸侵蚀(E)以上均是氟化物的主要作用36 唇

10、腭裂畸形发生率近亲婚配高于非近亲婚配(A)1 倍(B) 2 倍(C) 3 倍(D)4 倍(E)5 倍37 由于口腔疾病引起的各种损伤与障碍导致的功能丧失包括(A)以咀嚼功能为主的生理功能(B)以语言信息交流为主的社会功能(C)以美观为主的社会心理功能(D)A+B+C(E)A+B38 牙周疾病二级预防概念不包括(A)去除菌斑和牙石(B)治疗食物嵌塞(C)恢复缺失牙(D)去除不良修复体(E)专业性洁治39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牙龈炎和牙周炎与年龄的关系正确的是(A)年龄越高,牙龈炎发病率越高,牙周病发病率也越高(B)年龄越小,牙龈炎发病率越高,牙周病发病率也越高(C)年龄越小,牙龈炎发病率越高,

11、牙周病发病率则较低(D)年龄越高,牙龈炎发病率越低,牙周病发病率越高(E)年龄越高,牙龈炎发病率越高,牙周病发病率越低40 防止检查者偏性的办法不包括(A)疾病的诊断标准准确(B)按规定使用标准检查器械(C)调查前要认真培训,对于诊断标准要统一认识(D)调查前要做标准一致性试验(E)以上均是防止偏性的方法预防口腔医学练习试卷 15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C2 【正确答案】 D3 【正确答案】 D4 【正确答案】 D5 【正确答案】 E6 【正确答案】 C7 【正确答案】 D8 【正确答案】 B9 【正确答案】 B10 【正确答案】 C11 【正确答案】 D12 【正确答案】 C13 【正

12、确答案】 B14 【正确答案】 E15 【正确答案】 A16 【正确答案】 E17 【正确答案】 E18 【正确答案】 B19 【正确答案】 A20 【正确答案】 B21 【正确答案】 C22 【正确答案】 A23 【正确答案】 E24 【正确答案】 E25 【正确答案】 B26 【正确答案】 B27 【正确答案】 E28 【正确答案】 C29 【正确答案】 A30 【正确答案】 A31 【正确答案】 E32 【正确答案】 B33 【正确答案】 B34 【正确答案】 A35 【正确答案】 E36 【正确答案】 D37 【正确答案】 D38 【正确答案】 C39 【正确答案】 D40 【正确答案】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