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基础理论练习试卷 15 及答案与解析1 “吐下之余定无完气“ 的理论依据为(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化津(D)气能摄津(E)津能载气2 经络系统的组成是(A)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经筋、皮部(B)经脉、络脉、经筋、皮部(C)经脉、别络、经筋、皮部(D)经脉、经别、经筋、皮部(E)正经、奇经、经别、皮部3 致病后可导致肢体屈伸不利,头身疼痛的邪气是(A)风(B)寒(C)湿(D)燥(E)火4 少阳经在头面部的分布是(A)面额部(B)头顶部(C)头后部(D)头侧部(E)以上都不是5 以下不属于燥邪致病特点的是(A)燥性干涩(B)易伤津液(C)燥易伤肺(D)易阻遏气机(E)凉燥病证与温燥
2、病证不同6 被称为“一源而三歧 “的经脉是(A)督、任、冲(B)督、冲、带(C)任、冲、带(D)督、冲、阳维(E)带、阳维、阴跷7 手厥阴心包经分布在(A)上肢内侧前缘(B)上肢内侧中线(C)上肢内侧后缘(D)上肢外侧前缘(E)上肢外侧后缘8 疠气与六淫邪气最主要的区别是(A)发病与季节有关(B)发病与地区有关(C)病情重笃(D)发病急骤(E)传染性强9 在发病过程中,邪气为(A)决定是否发病(B)决定着疾病的性质(C)发病的决定因素(D)发病的重要条件(E)以上都不是10 致病后引起人体分泌物、排泄物秽浊不清的邪气是(A)风(B)寒(C)暑(D)湿(E)火11 六淫邪气致病出现关节疼痛,游走
3、不定者与哪种邪气关系密切(A)风(B)暑(C)湿(D)燥(E)寒12 以下不属于暑邪致病特点的是(A)暑为阳邪,其性炎热(B)易耗气伤津(C)易生风动血(D)暑性升散(E)暑多挟湿13 关于经络的生理功能描述错误的是(A)经络中运行的气血,简称为经气(B)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C)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D)感应传导作用(E)调节机能平衡14 劳神过度易伤(A)心肝(B)肝肾(C)脾肾(D)心脾(E)脾肺15 促使疾病向恶化或死亡等不良结局转化病理因素是(A)正邪相争剧烈(B)正虚邪恋(C)正气衰竭,邪气独盛(D)正气不足,邪气亦衰(E)邪去而正不复16 下肢内踝上八寸以下内侧前缘分布的
4、经脉是(A)足太阴脾经(B)足阳明胃经(C)足少阴肾经(D)足太阳膀胱经(E)足厥阴肝经17 六淫邪气中纯属外邪的是(A)风(B)寒(C)暑(D)湿(E)火18 致病后可见干咳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或痰中带血的邪气是(A)风(B)暑(C)湿(D)燥(E)寒19 手三阴经的走向为(A)胸走手(B)手走头(C)头走足(D)足走腹(E)腹走头20 具有“离、合、出、入“ 循行特点的是(A)十二经脉(B)奇经八脉(C)十二经筋(D)十五别络(E)十二经别21 七情影响脏腑气机,悲则(A)气上(B)气下(C)气结(D)气乱(E)气消22 肾中精气化生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脏
5、腑之气23 以下影响发病的因素不属于外环境的是(A)气候因素(B)精神刺激(C)地域因素(D)生活环境(E)精神状态24 六淫邪气中具有明显季节性的是(A)风(B)寒(C)暑(D)湿(E)火25 气随血脱的生理基础为(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以上都不是26 暑邪伤人见气短、乏力的表现,是由于(A)暑为阳邪,其性炎热(B)暑邪伤人,损伤脾胃(C)暑易夹湿,气机不畅(D)暑邪伤人,损伤津液(E)暑性升散,最易耗气27 七情影响脏腑气机,喜则(A)气上(B)气下(C)气结(D)气缓(E)气消28 瘀血的病症特点,哪种说法不准确(A)刺痛(B)胀痛(C)出血(D)瘀
6、斑(E)痞块29 七情影响脏腑气机,恐则(A)气上(B)气下(C)气结(D)气乱(E)气消30 七情影响脏腑气机,怒则(A)气上(B)气下(C)气消(D)气结(E)气缓31 饮食五味失宜,引起“脉凝泣而变色“ 的是(A)多食咸(B)多食酸(C)多食苦(D)多食甘(E)多食辛32 能够主管音声、言语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清气33 饮食五味偏嗜,引起“骨痛而发落“ 的原因是(A)多食咸(B)多食苦(C)多食酸(D)多食甘(E)多食辛34 瘀血所导致的出血特点是(A)血色浅淡(B)血色暗红,或有血块(C)血色鲜红(D)伴有腹部胀痛(E)以上都不是35 可引起二便失禁、骨
7、酸痿软、遗精等表现的情志异常是(A)过度悲伤(B)过度愤怒(C)突然受惊(D)喜乐过度(E)恐惧过度36 自汗、多尿或小便失禁可由气的哪项功能减退引起(A)推动作用(B)固摄作用(C)温煦作用(D)防御作用(E)气化作用37 手厥阴经络于(A)胆(B)胃(C)小肠(D)膀胱(E)三焦38 关于气和血的关系,描述错误的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气为血之主(E)血为气之母39 火热邪气的致病特点是(A)炎上(B)开泄(C)黏滞(D)凝滞(E)升散40 饮食五味偏嗜,引起“皮槁而毛拔“ 的原因是(A)多食咸(B)多食苦(C)多食酸(D)多食辛(E)多食甘41 饮在胸胁,咳逆引
8、痛者称为(A)痰饮(B)支饮(C)悬饮(D)溢饮(E)留饮42 治疗血虚证时配伍补气药的理论依据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养气43 关于气与津液的关系,描述错误的是(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E)气虚导致津液停滞称水停气滞44 导致病证虚实的主要机制是(A)气血的盛衰变化(B)气机升降出入的失调(C)阴精与阳气的偏盛偏衰(D)正气与邪气的消长盛衰(E)脏腑功能活动的盛衰变化45 与足太阴经相表里的经脉是(A)足太阳(B)足阳明(C)足少阳(D)手少阳(E)手太阳46 关于六淫致病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A)多与季节气候,居处环
9、境有关(B)既可单独又可两种以上侵袭人体(C)既可相互影响又可相互转化(D)多侵犯肌表或从口鼻而入(E)脏腑功能失调亦可产生六淫邪气47 足少阴经络于(A)胆(B)胃(C)大肠(D)小肠(E)膀胱48 加强表里两经在体表联系的是(A)十五别络(B)十二经脉(C)十二经别(D)十二经筋(E)奇经八脉49 与人体生长发育关系密切的是气的哪项功能(A)推动作用(B)固摄作用(C)温煦作用(D)防御作用(E)气化作用50 以下不属于寒邪致病特点的是(A)寒为阴邪(B)易伤阳气(C)寒性重着(D)寒性收引(E)寒性凝滞中医基础理论练习试卷 15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
10、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4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5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6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7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8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9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0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1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2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3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4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基
11、础理论15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6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7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8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9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0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1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3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4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5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6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7 【正确答案】
12、 D【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8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9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30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31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32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33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3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35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36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37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38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39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40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4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4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43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44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4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46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47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48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49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50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