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基础理论)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3 及答案与解析1 “传导之官 ”是指1 A泻南补北B扶土抑木C滋水涵木D培土生金E佐金平木2 心肾不交的治法是3 肝阳上亢的治法是3 A胆B胃C小肠D大肠E膀胱4 具有“主津 ”功能的脏是5 具有“主液 ”功能的脏是5 A推动功能B温煦功能C防御功能D固摄功能E气化功能6 易于外感病邪。是指气的何种功能减弱7 使血不溢出脉外而在脉中循行,是指气的何种功能7 A气B血C津D液E精8 对孔窍起滋润作用的主要是9 对关节起润泽和滑利作用的主要是9 A气下B气上C气乱D气消E气缓10 七情致病,恐则11 七情致病,怒则12 患者发热恶风,咽干咽痛,干
2、咳少痰,痰黏难咯,甚则痰中带血。是感受何种邪气所致(A)风(B)寒(C)暑(D)火(E)燥13 久病患者。纳食减少,疲乏无力,腹部胀满。但时有缓减,腹痛而喜按,舌胖嫩而苔润,脉细弱而无力。其病机是(A)真实假虚(B)真实病证(C)真虚假实(D)真虚病证(E)虚中夹实证14 患者,男,56 岁。素患眩晕,因情急恼怒而突发头痛而胀,继则昏厥仆倒。呕血,不省人事,肢体强痉。舌红苔黄,脉弦,其病机是(A)气郁(B)气逆(C)气脱(D)气陷(E)气结15 下列哪项属于中医学的基本特点(A)同病异治(B)异病同治(C)审因论治(D)辨证论治(E)标本同治16 以昼夜分阴阳。则前半夜为(A)阴中之阳(B)阳
3、中之阴(C)阳中之至阳(D)阴中之阴(E)阴中之至阴17 “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治法的理论依据是(A)阴阳协调平衡(B)阴阳对立制约(C)阴阳互根互用(D)阴阳相互转化(E)阴阳互为消长18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主要说明了阴阳关系的哪一方面(A)对立(B)互根(C)消长(D)转化(E)动态平衡19 下述说法,哪一项不是“金” 的特性(A)从革(B)沉降(C)肃杀(D)寒凉(E)收敛20 下列不符合五行生克规律的是(A)水为木之母(B)金为土之子(C)火为土之母(D)金为木之所胜(E)水为火之所不胜21 心脏的正常搏动,主要依赖于(A)心神(B)心血(C)心阴(D)心阳(E)心气22 肺的
4、通调水道功能主要依赖于(A)主气(B)司呼吸(C)朝百脉(D)主宣发肃降(E)输精于皮毛23 “气血生化之源 ”是指(A)心(B)肺(C)肝(D)脾(E)肾24 对全身水液调节起主宰作用的是(A)肺的通调水道(B)脾的运化水液(C)胃的游溢精气(D)肝的疏泄条达(E)肾的蒸腾气化25 表现为气血两亏者,多是哪两脏同病(A)心、肺(B)心、脾(C)心、肝(D)肺、脾(E)肺、肾26 既是六腑,又是奇恒之腑者是(A)胆(B)胃(C)大肠(D)小肠(E)三焦27 “水谷之海 “是指(A)胆(B)脾(C)大肠(D)小肠(E)胃28 三焦的生理功能是(A)通行元气(B)传化水谷(C)化生精气(D)调畅气
5、机(E)宣发肃降29 与气的生成密切相关的脏是(A)心、肝、牌(B)肺、肾、肝(C)肺、脾、肾(D)肝、脾、肾(E)心、肺、肾30 积于胸中之气,称为(A)宗气(B)中气(C)元气(D)营气(E)甲气31 从“虚里”处的搏动状况,可诊察何种气的盛衰(A)营气(B)卫气(C)宗气(D)肺气(E)中气32 下列气的作用,能维持人体正常体温恒定的是(A)推动(B)温煦(C)防御(D)固摄(E)气化33 血的运行与哪脏无直接关系(A)心(B)肺(C)肝(D)脾(E)肾34 下列各项与津液的代谢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脾胃肾(B)心脾肾(C)肝脾肾(D)肺脾肾(E)肺肝肾35 与毛发荣枯关系最密切的是(A
6、)精与气(B)精与血(C)气与血(D)气与津(E)血与津36 下列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中。错误的是(A)肝经胆经(B)心经 小肠经(C)脾经 心经(D)肺经大肠经(E)肾经心包经37 足太阳膀胱经在躯干部的循行部位(A)前面(B)侧面(C)后背(D)上部(E)下部38 循上肢外侧中线上达肩部的经脉是(A)手阳明大肠经(B)手少阴心经(C)手太阳小肠经(D)手太阴肺经(E)手少阳三焦经39 足少阳胆经行于(A)下肢内侧前缘(B)下肢外侧前缘(C)下肢内侧后缘(D)下肢内侧中线(E)下肢外侧中线40 被称为“阳脉之海 ”的经脉是(A)带脉(B)任脉(C)冲脉(D)督脉(E)阴维脉41 下列各项,与疼
7、痛关系最密切的是(A)寒(B)风(C)湿(D)暑(E)燥42 饮形成关系不密切的脏腑是(A)肾(B)三焦(C)脾(D)心(E)肺43 疾病的发生是(A)邪正相搏(B)邪气盛(C)正胜邪负(D)邪胜正负(E)邪气不盛,正气也不虚44 “至虚有盛候 “是指(A)正气虚极(B)真实假虚(C)真虚假实(D)阳热亢盛(E)阴虚阳盛45 危重患者,突然头额冷汗大出,四肢厥冷,属于(A)亡阴(B)亡阳(C)阳虚(D)阴虚(E)以上均非46 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则是(A)补益正气(B)驱除邪气(C)补其不足(D)调理阴阳(E)补气养血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基础理论)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3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8、 C【试题解析】 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大肠主要有传化糟粕与主津的生理功能,故二者有此名。故题选 D,题选 C。【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泻南补北即泻心火补肾水,适用于肾水不足、心火偏旺的心肾不交证,在五行属火侮水,故用泻南补北法,故题选 A;肝阳上亢为肾阴不足,肝木滋养不足而发生偏亢之象,在五行属水亏影响肝木的正常疏泄,故用滋水涵木法,故题选 C。【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4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5 【正确答案】 C【试
9、题解析】 胆主储藏、排泄胆汁,主决断;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小肠主受盛化物,主液、泌别清浊;大肠主津、主传导糟粕;膀胱主储存和排泄尿液。故题选D,题选 C。【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6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7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8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津液中,质地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并能渗入血脉之内,起滋润作用的,称为津;质地较浓稠,流动性较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起濡养作用的,称为液。津与液的区别主要用于
10、临床对津液损耗而出现“伤津”、“脱液”病理变化的分辨。但在一般情况下,由于津液二者同属一类物质,且可以互补转化,故津和液常同时并称,不作严格区分。故题选C,题选 D。【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0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素问.举痛论篇说:“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故题选 A,题选 B。【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2 【正确答案】 E【试题解析】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邪为干涩之病邪,侵犯人体,最易损伤津液,出现各种干燥、涩滞的症状,如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干涩,甚
11、则皲裂,毛发不荣,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故选 E。【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久病患者,纳食减少,疲乏无力属于虚证,但是腹部胀满表现为实证。但时有缓减,腹痛而喜按,舌胖嫩而苔润,脉细弱而无力。总体来说属于虚证,可以判断为真虚假实。故选 C。【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气逆最常见于肺、胃和肝等脏腑。在肺,则肺失肃降,肺气上逆,发为咳逆上气。在胃,则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发为恶心、呕吐、嗳气、呃逆。在肝,则肝气上逆,发为头痛头胀、面红目赤、易怒等症。由于肝为刚脏,主动主升,而又为藏血之脏,因此在肝气上逆时,甚则可导致血随气逆,或为咯
12、血、吐血,乃至壅遏清窍而致昏厥。故选 B。【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中医学在认识和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既强调辨证论治,又讲究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它与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的主要特点。故选 D。【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属性相反的两种事物或一种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可以划分阴阳,而其中的任何一方又可以再分阴阳,即所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例如:昼为阳,夜为阴。而白天的上午与下午相对而言,则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夜晚的前半夜与后半夜相对而言,则前半夜为阴中之阴,
13、后半夜为阴中之阳。故选 D。【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阴阳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即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如上为阳,下为阴,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没有下也就无所谓上。热为阳,寒为阴,没有热也就无所谓寒,没有寒也就无所谓热等等。所以说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故选 C。【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阳依赖于阴而存在,阴也依赖于阳而存在。如果由于某些原因,阴和阳之间的互根关系遭到破坏,就会导致“孤阴不生,
14、独阳不长”,甚则“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故选 B。【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金曰从革”:“从”,顺也;“革”,即变革。是指金有刚柔相济之性:金之质地虽刚硬,可作兵器以杀戮,但有随人意而更改的柔和之性。引申为凡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金。D 属于水的特性。故选D。【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五行相克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五行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和“我克”两方面的关系。内经把相克关系称为“所胜”、“所不胜”关系:“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
15、因此,五行相克,实为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胜行的克制和制约。如以木为例,由于木克土,故“我克”者为土,土为木之“所胜”;由于金克木,故“克我”者为金,金为木之“所不胜”,金克木,为木之所不胜,故选 D。【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1 【正确答案】 E【试题解析】 心主脉,是指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舒缩,使脉道通利,血流通畅。心与脉直接相连,形成一个密闭循环的管道系统。心气充沛,心脏有规律的搏动,脉管有规律的舒缩,血液则被输送到各脏腑形体官窍,发挥濡养作用,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故选 E。【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肺主通调水道,是指肺的宣发和肃降运
16、动对体内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有疏通和调节作用。肺的宣发能使水液布散全身,外达皮毛,代谢后以汗的形式排泄;肺的肃降使水液生成尿液排出体外。若宣发肃降失调,则可见水液代谢障碍,故肺的通调水道功能主要依赖于肺的宣发与肃降。故本题选 D。【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由胃传人小肠的食糜,经脾气的作用进一步消化后,则分为清浊两部分。其精微部分,经脾气的激发作用由小肠吸收,再由脾气的传输作用输送到其他四脏,分别化为精、气、血、津液,内养五脏六腑,外养四肢百骸、皮毛筋肉。故称脾为气血化生之源,答案选 D。【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4 【正确答案】 E【试题解析】 “肾者水
17、脏,主津液”。肾中精气的气化作用,对于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维持体内津液代谢的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调节作用。肺、脾等内脏对津液的气化均依赖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故本题选 E。【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心主血,脾统血,脾又为气血生化之源,心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血生成和运行方面。脾的运化功能正常,则化生血液的功能旺盛。血液充盈则心有所主,脾气健旺,脾的统血功能正常,血行脉中。因此,气血两亏者多是心、脾两脏同病。故选 B。【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胆居六腑之首,又为奇恒之腑。【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7 【正确答案】 E【试题
18、解析】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饮食入口,经过食管,容纳于胃,故胃有“太仓”、“水谷之海”之称。故选 E。【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三焦主通行元气,运行水液。D 为肝的生理功能, E 为肺的生理功能。其余选项为多个脏腑协调完成。故选 A。【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与气的生成密切相关的脏是肺、脾、肾。肾为气之根,脾胃为气之源,肺为气之主。故选择 C。【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30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3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素问.平人气象论说:“胃之大络,名日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
19、(手) ,脉宗气也。”虚里穴发于左乳下,相当于心尖搏动的部位,可以依据此处的搏动来测知宗气的盛衰。故选 C。【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3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气的温煦作用,是指气可以通过气化产生热量,使人体温暖,消除寒冷。气的温煦作用对人体有重要的生理意义:使人体维持相对恒定的体温;有助于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 有助于精血津液的正常疏泄、循行和输布,即所谓“得温而行,得寒而凝”。故选 B。【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33 【正确答案】 E【试题解析】 营气和津液是血液化生的主要物质基础,而营气和津液都是由脾胃运化转输饮食水谷精微所产生的。因此,脾胃是血液生化之源
20、。脾胃运化功能的强健与否,饮食水谷营养的充足与否,均直接影响着血液的化生。故只有 D 符合。【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3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津液在体内的代谢,是一个包括生成、输布和排泄等一系列生理活动的复杂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多个脏腑的生理功能,是多个脏腑相互协调配合的结果。素问.经脉别论对此作了简要的概括:“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故选 D。【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3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由于肾为藏精之脏,故肾精化血的意义更为重要。肾精化血,荣养头发,故称发为肾之外华,又为血之余。因此,肾精亏耗则出
21、现血虚病证表现,同时也有头发枯槁脱落之候。故选 B。【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36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3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分布特点是:手三阴经均从胸部行于腋下,手三阳经行于肩部和肩胛部。足三阳经则阳明经行于前(胸腹面),太阳经行于后(背面),少阳经行予侧面。足三阴经均行于腹胸面。循行于腹胸面的经脉,自内向外依次为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和足厥阴肝经。故选 C。【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38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39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4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督脉行于背部
22、正中,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相交会,如督脉与手足三阳经会于大椎;与足太阳经会于百会、脑户等;与阳维脉会于风府、哑门。所以督脉与各阳经都有联系,称为“阳脉之海”,对全身阳经气血起调节作用。故选 D。【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4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寒性凝滞:凝滞,即凝结阻滞。寒性凝滞,即指寒邪侵人,易使气血津液凝结、经脉阻滞之意。人身气血津液之所以畅行不息,全赖一身阳和之气的温煦推动。一旦阴寒之邪侵犯,阳气受损,失其温煦,易使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甚或凝结阻滞不通,不通则痛。故疼痛是寒邪致病的重要临床表现。故选 A。【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4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由于
23、肺、脾、肾、肝及三焦等对水液代谢起着重要作用,故痰饮的形成,多与肺、脾、肾、肝及三焦的功能失常密切相关。与心无关,故选 D。【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4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疾病的发生和变化虽错综复杂,但概括起来,不外乎是邪气作用于机体的损害与正气抗损害之间的矛盾斗争过程。故选 D。【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4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真虚假实是指病机的本质为“虚”,但表现出“实”的临床假象。一般是由于正气虚弱,脏腑经络之气不足,推动、激发功能减退所致,故真虚假实证又称为“至虚有盛候”。故选 C。【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4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亡阳,是指机体的阳气发生突然大量脱失,而致全身功能严重衰竭的一种病理状态。阳气暴脱,多见大汗淋漓、心悸气喘、面色苍白、四肢逆冷、畏寒蜷卧、精神萎靡、脉微欲绝等生命垂危的临床征象。故选 B。【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4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则是调理阴阳。其余属于防治疾病的内容。故选D。【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