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 年 5 月 29 日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教师公开招聘(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知识)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 的战略布局。这“四个全面 ”指的是( )。(A)全面建成和谐社会、全面改革开放、全面依法行政、全面从严治党(B)全面建成和谐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改革开放、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2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
2、了( ),标志着我国该制度的建立。(A)国家高等教育质量监测方案(B) 国家义务教育数量监测方案(C) 国家中等教育数量监测方案(D)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3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表示,2015 年将推进招生计划管理改革,新增( ) 全部安排给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缺乏、升学压力较大的中西部和人口大省。(A)大学生招生计划(B)研究生招生计划(C)本科招生计划(D)专科招生计划4 ( )在我国北师大设立,该奖旨在奖励县及县以下基础教育一线,尤其是老少边穷岛地区,在三尺讲台站满 30 年、做出突出贡献的老师,这是我国第一个面向全国基础教育一线教师的奖项。(A)“启功教师奖 ”(B)
3、“教师之家奖”(C) “优秀园丁奖”(D)“一线教师奖 ”5 习近平在亚峰会上提出“一带一路” 的战略构想,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其中“一带” 是指( ),“一路”是指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A)沿海经济开放带(B)第二亚欧大陆桥沿线地带(C)丝绸之路经济带(D)环太平洋地带6 ( )提出了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 教育即生长”等教育主张,认为在师生关系上,以儿童为中心,强调做中学。(A)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B)英国教育家斯宾塞(C)美国教育家杜威(D)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7 宋代王安石伤仲永一文,方仲永从小聪明伶俐,5 岁作诗,然后却“泯然众人矣”,这说明
4、 ( )。(A)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B)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及其阶段(C)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D)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8 有人在较早年龄阶段身心达到成熟,有人则在较晚年龄阶段才达到成熟。下列关于人的发展对教育制约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B)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加强学生身心发展关键期的教育(C)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在教育内容上相应变化,加速青少年的身心发展(D)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个别差异性,做到因
5、材施教9 张老师在班主任例会上谈到现在的学生难管理时说:“当学生违反纪律时,我对他们大声地严厉批评,但是他们却越来越不像话”。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增加,可以用行为主义的( ) 观点来解释(A)给予惩罚(B)正强化(C)负强化(D)消退10 全国有些省市中考的文科综合科目,采用开卷形式进行。开卷考试时,学生记忆活动主要是( ) 。(A)识记(B)回忆(C)再认(D)保持11 课外教育、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 )。(A)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B)师生共同参与的(C)学生自愿选择的(D)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12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愤不启,
6、不悱不发”,这些观点适用的教学原则是( ) 。(A)循序渐进原则(B)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C)巩固性原则(D)启发性原则13 下列说法中,不能正确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共同发展趋势的是( )。(A)重视能力的培养(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C)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D)重视个别差异14 下列哪项工作是班主任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A)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B)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C)指导学生课余生活,关心学生身体健康(D)做好家长工作,争取社会有关方面的配合15 作为一名新班主任,你认为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是( )。(A)成立了班委会(B)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C
7、)开展了班级工作(D)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16 教师正在组织上课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打断人的思路而分散注意力。这一现象属于哪种干扰?(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注意动摇17 “全面系统地掌握感性资料,并在此基础上,把整个问题分解为局部,使矛盾充分暴露,再通过比较分析,找出主要矛盾。”这句话描述的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 )阶段。(A)提出问题(B)明确问题(C)提出假设(D)检验假设18 新教师王老师在上人职后的第一节课时,尽管在教学内容和时间上做了很充分的准备,但是由于紧张,她的教学过程显得匆忙,语速快,也没有关注到学生,最后没有按时下课。你认为王老师今后在教师能
8、力素养方面应首先提高( )。(A)组织教育和教学能力(B)语言表达能力(C)组织管理能力(D)自我调控能力19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体现的师生关系是 ( )。(A)民主平等(B)尊师爱生(C)教学相长(D)心理相容20 有目的地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引发学生的态度体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一教学策略属于( ) 。(A)目标策略(B)成就策略(C)情境策略(D)变化策略二、多项选择题21 表扬对学习具有推动作用,但使用过多或使用不当,也会产生消极作用。下列选项,属于有效表扬的是( )。(A)针对学生良性行为的表扬(B)明确学生的何种行为值得表
9、扬,并强调导致表扬的行为(C)真诚的表扬,体现出对学生的关心(D)通过表扬,学生体会到投入适当的努力,将来还有可能成功22 有经验的教师都清楚,唤起学生的注意并不难,难的是保持学生注意稳定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 )。(A)在教学过程中时刻保持随意注意,运用随意注意提高学习对学生的吸引力(B)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保持学生注意(C)以适当的教学速度,使学生上课保持注意(D)注重教学内容难易适度,避免过难、过易的内容削弱学生注意力23 创造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后天培养训练的结果。为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品质和能力,教师应该( )。(A)激发好奇心、求知
10、欲,培养创造动机(B)重视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培养(C)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的能力(D)培养学生具有创造精神的良好个性24 青少年性意识发展包括( )。(A)对性知识和异性的探求和了解(B)对异性的疏离与排斥(C)对异性的关注与接近(D)对异性的追求与爱慕25 素质教育是( ) 。(A)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B)面向全面发展的教育(C)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D)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三、判断题26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务院有权制定和发布教育行政法规。( )(A)正确(B)错误27 教师法是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 )(A)正确(B)错误28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在小学阶段
11、和初中阶段。( )(A)正确(B)错误29 美育可以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艺术美和现实美都具有这种功效。( )(A)正确(B)错误30 人的行动方式、行动的坚持性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动机性质的制约。( )(A)正确(B)错误31 教师是最活跃的教育力量,教师的行为是形成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 )(A)正确(B)错误32 本轮课程改革强调:教学的实质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提高和发展的过程。( )(A)正确(B)错误33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一般分为知识的理解、巩固和应用三个阶段,其中应用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 )(A)正确(B)错误34 作为一名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起点是热
12、爱学生。( )(A)正确(B)错误35 德育是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智育是培养细节的行为习惯。( )(A)正确(B)错误四、简答题36 结合你所教的学科,简述有效的课堂活动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37 结合你所教学科,简述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兴趣。五、材料分析题37 阅读材料(一)一名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曾做了一项对比实验。学生在学习“ 柳”“燕子”“溪”“ 流”这五个笔画较多、比较难写的生字时,教师指导学生抄写这五个生字,每字五遍。在课堂上,老师统计时间,结果发现,快的学生只用了 4 分钟,慢的学生只用了 6 分钟。教师将同一任务让学生在家里抄写完成,学生记住所用时间,结果有的学生用了 5 分钟
13、,有的学生用了 8 分钟,个别学生甚至用了 10 分钟以上。38 上述实验结果,说明了( )。(A)小学生的意志力薄弱,自控能力较差(B)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C)五个生字的书写难度大,学生难以掌握(D)家庭教育缺失,家长不关心孩子的学习39 该实验表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明显的( )。(A)讲解和鼓励作用(B)监督和指导作用(C)示范和引领作用(D)帮助和协调作用40 针对小学一年级学生的特点,下列说法可取的是( )。(A)制定课外学习和辅导计划,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B)引导学生树立学习苦乐观,加强知识学习,增强学习技能的训练(C)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写字
14、、看书、做作业等良好习惯的养成(D)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打好知识和能力基础,关注小升初40 阅读材料(二)班上有一个文静、可爱的小女生,初一新生刚入学时,她的脸上总洋溢着甜甜的微笑。不久,笑容从她的脸上消失了,她每天默默地坐在位子上,很少言语,对班级的事情漠不关心。起初,我并不在意,认为这是她的性格所致。有一天,我惊异地发现,她用冷漠的神情对着讲台上侃侃而谈的我。通过了解我才知道,她在小学是一名学习优秀、才华出众的学生,非常受老师的器重和喜爱,但她性格腼腆,心思细腻,在陌生的环境中很少主动表现自己。于是,我为她争取了一个代表班级参加演讲比赛的名额。当我拍拍她的肩膀以示鼓励和信任时,她的小脸露出
15、了久违的笑容。在参赛前的日子里,我总是寻找时机与她目光相对,微笑着对她点点头。她上台演讲前,我伸出两根手指冲她做出一个坚定的“V”型动作;她演讲结束时,我由衷地竖起大拇指向她表示祝贺。我相信,这些无声的语言可以给她莫大的勇气和鼓励,让她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她为班级捧回了“第一名” 的奖状。从此,这个曾经失意的女孩变为班级建设的积极分子,虽然依旧那样文静,却多了一份事事行动在先的热情和自信。有一天,她悄悄塞给我一张纸条:“刘老师,是您无声的鼓励,唤醒了我的自信,激发起我对班级的热爱,愿您继续关注班上每一个沉寂的心灵,使我们的班级变成爱的海洋。”41 材料中的女孩升入中学后不久,内心出现失意和惆怅的
16、主要原因是( )。(A)性格改变,与老师不熟悉,与同学关系不融洽(B)心理发展与生理发展不平衡,产生青春期烦恼(C)学习任务加重,各学科成绩不尽人意(D)缺少展示自我的机会,缺乏来自老师的关注42 材料显示,女孩后来充满自信,转变成为一名班级建设的积极分子。其原因主要是( )。(A)女孩主动向老师表达意愿(B)教师的鼓励和信任(C)全班同学主动帮助女孩(D)家长主动与教师沟通43 按照年龄推断,女孩正处于身心发展半幼稚半成熟的过渡时期。关于该年龄段学生心理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乐观情绪和朝气,精力旺盛,好奇心强(B)易喜形于色,内心体验与外部表情高度一致(C)能很好地控制和调节
17、自己的情绪,不易兴奋和冲动(D)情绪表达方式与方法越来越少,情绪隐蔽性减弱44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于那些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的学生,教师不当的做法是( )。(A)不批评他们,避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B)在感情上关心和信任他们,多接近他们(C)给他们创造更多的在众人面前发表见解的机会(D)鼓励他们多与同学们在一起,感受集体的温暖44 阅读材料(三)在小学四年级讲授“ 热量 ”概念时,教师问学生: “热量是什么”。学生们纷纷回忆自己的亲身体验,说道:“热量的来源有太阳、火、暖气等。” 然而,有一个男孩却说热量来源于衣服,比如毛衣和棉袄等,他的小伙伴也欣然同意。该教师认识到对这个 9 岁的孩子来说,这
18、种结论是合乎情理的。毕竟,他们穿上毛衣和棉袄时,会感到更暖和。如何纠正这种错误观念呢?于是,她设计了一节小实验课:孩子们将温度计包到毛衣和棉袄里,观察温度计,发现温度没有上升;又将衣服和温度计一起包在塑料袋里,同样温度还是没有上升,表明热量并没有改变。在证明衣服能释放热量的几次试验失败之后,同学们逐渐接受另一种假设衣服仅仅能维持热量,但不会释放热量。45 教师组织学生做课堂试验的目的主要在于( )。(A)让学生了解温度计的变化规律(B)让学生学会使用温度计的方法(C)让学生区别热量的保持与释放(D)让学生体验失败后的感受46 该教师引导学生获得“热量” 这一概念的教学过程,符合的教育理论是 (
19、 )。(A)建构主义理论(B)多元智能理论(C)双螺旋引擎理论(D)“经验之塔 ”理论47 该教师的教学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 )。(A)要全面开发每个学生大脑里的各种智能(B)教学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C)要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关注个性发展(D)要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原则2016 年 5 月 29 日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教师公开招聘(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知识)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2014 年 11 月,习近平到福建考察调研时提出了“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三个全面”。2014 年
20、12 月在江苏调研时则将“三个全面”上升到了“四个全面”,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新增了“全面从严治党”。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2015 年 4 月 15 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的建立。方案明确,依据我国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学科领域为语文、数学、科学、体育、艺术、德育;以义务教育阶段四、八年级学生为监测对象。每三年为一个监测周期,每年监测两个学科领域。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前教育部
21、部长袁贵仁 2015 年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表示,将推进招生计划管理改革,新增本科招生计划全部安排给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缺乏、升学压力较大的中西部和人口大省,进一步缩小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袁贵仁表示继续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推进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支持中西部地区建设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启功教师奖”于 2015 年 5 月 10 日在北师大设立。该奖旨在奖励县及县以下基础教育一线,尤其是老少边穷岛地区,在三尺讲台站满 30 年、做出突出贡献的老师,这是我国第一个面向全国基础教育一线教师的奖项。5
22、【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哲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为武器,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学校即社会”“儿童中心”“教学做合一”等观点。7 【正确答案】 D【试题
23、解析】 伤仲永一文作者王安石的观点为“先天能力固然重要,但后天学习更为关键”,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归根结底是他放弃了主观学习,故选 D。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个别差异性在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层次上存在,例如,有的人观察能力强,有的人记忆能力好;有的人爱动,有的人喜静;有的人早慧,有的人则大器晚成。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特征要求教育必须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及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展个性,促进学生自由地发展。故选 D。需要注意的是,当题干中出现“有的人有的人”我们一般选择“差异性”,当题干表述为“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有的方
24、面在较低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时,则选择“不平衡性”。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通过题干可知学生不良行为的增加,是行为反应增加,排除 A 与D,此二者的行为反应都是降低。正强化是指任何导致我们以后进行该行为的可能性增加的结果,老师对学生大喊大叫,是呈现刺激,学生越来越不像话,是指行为的增加,故选 B。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再认是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时,能够确认。对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再度感知的时候,觉得熟悉,认得它是从前感知过的,叫作再认。回忆是对不在眼前的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闭卷考试属于回忆。11
2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课内教育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准确地阐发了自觉思维与学习知识的关系,并据此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要求,这就是启发性原则的来源。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共同发展趋势有四个方面:(1)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
26、合化;(2)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3)重视能力的培养;(4)重视个别差异。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骨干力量。思想品德教育是班主任的重点工作和任务之一。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班集体形成的标志包括有明确的共同目标、良好的集体舆论和人际关系、健全的组织结构、严格的规章制度。其中,共同目标是导向,集体舆论和人际关系是基础,组织结构是核心,规章制度是保证。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不随意注意又称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而且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敲门声是突
27、如其来的刺激,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会不由自主地注意到敲门声,题干所述的现象属于不随意注意。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所谓明确问题就是分析问题,抓住关键,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明确问题最基本的条件是全面系统地掌握感性材料,并在此基础上,把整个问题分解为局部,使矛盾充分暴露,再通过比较分析,找出主要矛盾,这是明确问题的关键。对分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也是明确问题的重要步骤。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课堂组织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需要教师灵活,恰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善于组织教学的教师,在课堂上能根据教育规律和学生心理特点,恰当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对教学内容作出合理安排。结合题干,答案为
28、 A。1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题干中前一句出自荀子劝学,比喻徒弟更胜过师傅,后生更胜前辈。后一句出自韩愈师说,这句话反映了道德知识积累和教学的客观规律,冲破了汉代重师法家法的旧框框,提出了为师的新标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此外这句话还包含有“相互为师”的观念,提倡向更多的人学习,向学有专长的入学习,向比自己有长处的人(包括自己的学生在内)学习。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进行情感交流,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2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
29、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根据题干“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态度体验”等关键词可知答案为C。二、多项选择题21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有效的表扬应具备的关键特征:(1)表扬应针对学生的良性行为;(2)教师应明确学生的何种行为值得表扬,应强调导致表扬的那种行为;(3)表扬应真诚,体现教师对学生成就的关心;(4)表扬应具有这样的意义,即如果学生投入适当的努力,则将来还有可能成功;(5)表扬应传递这样的信息,即学生努力并受到表扬
30、,是因为他们喜欢这项任务,并想形成有关的能力。22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随意注意也叫有意注意,指的是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例如瞄准射击)。它是注意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形式,是在不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不随意注意也叫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学习是一种很紧张、较枯燥的活动,为了使学生能有效地学习,教师必须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故 A 项错误。B、C、D 三项均是保持学生注意的策略。23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加强对学生进行创造思维品质的培养,培养创造思维品质
31、应做到: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创造动机;重视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培养;培养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的能力;培养具有创造精神的个性,如独立性、冲动性、幻想性、自制性、冒险性、果断性、有恒性、坚韧性等品质。24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青少年性意识的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对性知识和异性的探求与了解、对异性的疏离与排斥、对异性的关注与接近、对异性的追求与爱恋。25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素质教育是:(1)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全面发展的教育;(3)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三、判断题2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我国宪法规定
32、,国务院有权制定和发布教育行政法规,故正确。需要注意的是国务院只能发布法规性文件,不能制定法律,“教育法律”由人大制定和发布。2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旨在用法律来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保障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加强教师队伍的规范化管理,确保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优化和提高。2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2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美育又称美感教育。即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
33、素养。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现实美”与“艺术美”相对,包括自然美与社会美。德育可以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3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动机是激励和维持人的行动,并将使行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动因。动机是在目标或对象的引导下,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因此动机具有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功能。动机是个体能动性的一个主要方面,它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从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同时它还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当个体活动由于动机激发而产生后,能否坚持活动同样受到动机的调节和支配。31 【正确答案】
34、 A【试题解析】 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既有主观的方面,也有客观的方面;既有教育内部的,也有教育外部的;既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但无论怎样,教师是学校教育最活跃的教育力量,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行为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3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3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所谓知识的掌握,指在知识传递系统中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及占有,也就是通过一系列心智活动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应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以西方关于知识掌握阶段的理论为基础,结合
35、我国教学实际,冯忠良提出了知识掌握的领会、巩固、应用三阶段理论。领会、巩固、应用是知识掌握中的三个基本环节,而其中的直观、概括、具体化等认知动作和识记、保持等记忆动作是实现这三个环节的核心。在领会、巩固、应用三个基本环节中,知识的领会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3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热爱教师的职业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起点。3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智育是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培养细节的行为习惯。四、简答题36 【正确答案】 课堂活动,指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形式和内容都很丰富的学习知识、习得技巧、发展智能、训练思维的一系列活动。课堂活动,在很大程
36、度上,是将老师在课堂上要做的事,化解为细腻的操作步骤,让学生去试做、去进行、去完成。可以说,学生的课堂活动充分,是高层次的教学境界,是教师近乎全部教学艺术的集中体现。课堂活动的设计有多种多样的手法,同教学设计一样,课堂活动设计也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语文课堂活动设计为例)(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设计要全面、准确、合理。(2)独创性原则所谓独创就是技巧的展示个性,达到当前制高点,它具有无可替代性。语文课是最能独创、更能充分展示教学个性的学科。每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都是一朵独一无二的精神花朵。即使是面对同一篇课文,不同的老师,也可依据各自的个性上出风格迥异的课来。(3)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
37、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育者激发受教育者运用科学文化知识进行自我发展的原则。它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学过程要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民主氛围,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弊病,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评价,使学生敢想、能想。这样的课堂活动是从课文出发,依托课文设计生动活泼的读写训练,将学生的课文学习引向更为深刻、更为广阔、更为自主的境界。如高中散文诗两篇记忆门槛的课堂活动设计:请从课文的句子中选一句作为中心意思,自拟题目,写一篇百字左右的演讲稿。(4)目标导向原则一节课,想面面俱到往往会面面不到。因此在课堂活动设计上更要目标明确,做到有的放矢。目标包括
38、智力目标和非智力目标。课堂提问是教师常用的手段与方式,语文课的课堂提问目的在于放慢一下学习过程,让学生进行消化吸收,并检查学生学习的情况,同时也可以起到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的作用。(5)开放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就是创建的课堂情境促使学生思维呈现活化状态,学生思考的空间广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开放性原则与教育的不断适应变化、吸取外部能量、追求持续发展等理想异曲同工,这是由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决定的。它要求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学习器官的全方位开放。解放学生的脑,让其自由思考;解放学生的
39、口,让其自由讲;解放学生的手,让其自由做。开放既有教学思想的开放,教学过程的开放,也包括教学方法的开放,教学内容的开放。(6)有效性原则有效的教学是防止课堂问题行为发生的第一道防线,好的纪律来自好的教学。因此,改善课堂纪律,必须改善我们的教学,增强教学的魅力。语文课堂活动设计应体现出活动的价值与意义,增强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不可为了活动而活动。(7)易控性原则良好的课堂活动设计既不是“专制型” ,也不是“放纵型”,而应是“ 健康型”。在健康型模式下,教师不是指挥家,而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指导学生的行为,告诉学生行为的限度和可以被接受的选择,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行为或活动负责。创建良好的课堂秩序和纪
40、律,既需要合理的课堂管理观念的指导和纪律制度的规范,更需要课堂教学的完善和改进。37 【正确答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内在的持久动力,是学生学习的兴奋剂和催化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力争把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变成热情、主动的 “我要学”,促进“教”与“ 学” 双边关系的互动。这样,就会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以语文学科为例)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培养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1)实施赏识和情感教育,诱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要充分寻找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赋予他们真挚、纯
41、真的爱;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2)调动内外因素,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孔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先决条件,有兴趣,才能高高兴兴地去学,变“要我学” 为“我要学”。即使遇到困难,也能自觉钻研,加以克服,并把它当成乐事来做。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以语文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激起学生的共鸣,进而感染学生,逐步形成学语文的兴趣。如教师和蔼可亲的教态,善于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主动创造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使学生有美感享受的情境。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发挥的机会,从而激发对语文的兴趣。如组织学生出小组墙报、班级黑
42、板报、办手抄报、讲民间故事、成语接龙、答记者问竞赛等。总之,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要充分利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辅以恰当的引导,变“ 要我学 ”为“我要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五、材料分析题3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材料意为相较于学生在家自学,当学生在学校有教师指导时,学生学习复杂生字的速度更快,效果更好。这说明小学生的意志力薄弱,自控能力较差,在教师指导下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B、C、 D 三项与材料无关,故选 A。3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材料表明,学生在教师的监督指导下学习效果更好,因为在家里抄写与课堂上相同任务的生字时所花费的时间更多,说明教师对
43、学生的学习具有明显的监督和指导作用。A、C、D 三项均是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但是材料并未体现,故选 B。4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依赖于自己的具体经验,因此接受学习受到很大的限制,只在一定范围内可行。他们没有多少可以同化新内容的知识或经验,有一定的词汇量,但不够丰富。小学低年级学生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占优势,习惯于形象思维、被动思维,思考的问题多是教师提出的,学习上依赖教师和家长。他们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有意注意的时间持续不长,且注意力多与兴趣、情感有关,学习中经常出现上课不专心、问题回答不正确、理解不透彻等现
44、象。一年级是幼小衔接的过渡阶段,应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A 选项“课外学习和辅导计划”,B 选项 “学习技能的训练”,D 选项“关注小升初”在小学一年级阶段均不可取,故选 C。4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由材料可以得知女孩升入初中后由于性格腼腆,心思细腻,在陌生环境中很少主动表现自己,相较于小学时备受老师的器重和喜爱,女孩会觉得自己缺乏来自老师的关注,也便缺少展示自己的机会,因此女孩会感到失意和惆怅,故选 D。本题亦可用排除法:材料中“初一新生刚入学时,她的脸上总洋溢着甜甜的微笑”,“起初,我并不在意,认为这是她的性格所致”等语句均表明女孩变得惆怅并非“性格改变”所致,故 A 错误;
45、BC 在材料中均未提及,故排除。4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材料中教师为女孩争取比赛名额,拍拍女孩的肩膀以示鼓励和信任,为学生竖起大拇指等等行为都表明了教师对女孩的鼓励和信任。女孩给教师纸条内容更加明确地说明是教师的鼓励让女孩变得充满自信,故选 B。4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儿童往往具有明显的外露特征,喜形于色,内心的体验和外部表情动作较为一致。少年期,表达情绪的方法越来越多;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也有所提高,外部表情动作逐减,但力量更强;内心的体验有所加深和延缓,出现心境的体验,情绪外露性减少,隐蔽性增加。此外少年还不太善于很好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自我监督能力还不高,加
46、上某些生理激素的变化,情绪易兴奋、冲动、强烈等,故 CD 错误。材料中的女孩正处于儿童期向少年期的过渡时期,由于调节、控制能力所限,该阶段的学生情绪易激动、外露,如“她用冷漠的神情对着讲台上侃侃而谈的我”“她的小脸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等,说明 B 选项正确。4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于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的学生,教师应适时适当地为学生创设表现自己的机会,而不是一味的多为学生创造机会。学生本身性格内向,在众人面前更易紧张,教师若把握不好其中的“度”,还会适得其反,故诜C。4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在证明衣服能释放热量的几次试验失败之后,同学们逐渐接受另一种假
47、设衣服仅仅能维持热量,但不会释放热量。”这表明,教师组织学生做课堂试验的目的主要在于“让学生区别热量的保持与释放”,故 C 正确,同时 AB并非材料中实验设计的目的,D 有明显错误,故排除。4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材料中学生根据自身经验做出“热量来源于衣服”的假设,后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逐渐建立起另外一种假设“衣服仅仅能维持热量,但不会释放热量。”这符合建构主义理论,故选 A。4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材料中教师引导学生获得“热量”这一概念的教学过程是建构主义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建构主义认为,教学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和促进学生知识的意义建构。故选 B。